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篇论文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篇论文

发布时间: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篇论文

4月23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1个“世界读书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这积累了人类无穷智慧和想象力的传承媒体,给予了人们众多情感的交集。阅读,不仅能扩展现在的空间,还能给人们指明未来的方向。让我们现在就开始拿起手边搁置已久的这或厚或薄的动力源泉开始阅读吧,不仅仅是在4月的23日。因为,读书,是一项个性化的体验,其中的美妙,非亲历而不能知。

是《学会生存》

10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2005年4月23日是第10个“世界读书日”。自1995年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机构、学校、图书馆、社区等各界人士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日庆典活动,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日。 但是,在中国,这个世界性的读书节还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据搜狐读书网站2004年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为共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让我们认真读一本好书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正式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的构想提出来,发出“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口号。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 一份重要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其中第三部分明确指出 “向学习化社会前进”, 勾勒出一幅美好的学习化社会远景。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篇文章

4月23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1个“世界读书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这积累了人类无穷智慧和想象力的传承媒体,给予了人们众多情感的交集。阅读,不仅能扩展现在的空间,还能给人们指明未来的方向。让我们现在就开始拿起手边搁置已久的这或厚或薄的动力源泉开始阅读吧,不仅仅是在4月的23日。因为,读书,是一项个性化的体验,其中的美妙,非亲历而不能知。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 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媒体、出版商、学校、商店、社区等机构团体在这一段时间里都会做一些赠书、读书、演戏等鼓励人们阅读的事情,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对这些活动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呼吁我们国家也开 展类似的活动。 1997年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广播影视部、新闻出版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个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这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渎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 工程。 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这是实施全国“知识工程”的重大项目。几年来,在全国各地都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2004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每年的“全民读书月”活动交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承办。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的“知识工程”,进一步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型活动让全国公众都知道“世界读书日”。 背景资料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于是,1995年10月25日——11月1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国外读书情况概览 ·法国: 平均每人11本书 2004年,24%的法国人读了12本书,55%以上的人读书1至12本。以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读书11本。 ·日本: 六成人读书成风 2005年,日本读卖新闻社对全国的读书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每天读书1个小时的占14%,读书半个小时的占19%,读20分钟的占10%,读10分钟的占9%,不读书的占27%。[编辑本段]国外“世界读书日”活动概况 英国 当地往往把“读书日”庆祝活动提前到3月举行,据统计,每年单是学校、图书馆、书店所举办的庆祝活动便已超过1000项,其中包括故事人物模仿大赛、午间故事时间、各类型的书展等。有些教育机构和书店还会向小朋友发出面值1英镑的图书日代用券,让他们到图书日成员书店换购一本喜欢的书。 西班牙 加泰罗尼亚地区作为读书日缘起传说的发祥地有一个传统,每到4月23日那段期间,当地便会举办许多大大小小的书展,街上也会有许多摊档,十分热闹。读者每购买一本书,都可获得一枝玫瑰花,所以在世界阅读日那天,你会看到很多人拿着玫瑰在街上走,像是情人节一样,十分有趣。因此,几乎每年4月23日这一天,当地的书籍会减价10%,玫瑰花的价格则陡然上涨。 日本 东京的孩子在世界读书日最受优待。东京政府颁布法令,指定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并以培养儿童在语言、想象和敏感度各方面的能力,以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人生”为长远目标。 韩国 韩国政府一般在4月23日会发行“世界读书日”纪念邮票,让当地的小孩,把阅读和写作的风气,透过一枚枚精美的邮票,随信件传遍世界每个角落。 墨西哥 与“世界读书日”关系最密切的,是创立于20年前的瓜达拉哈拉国际图书博览会,是在以西班牙为母语的国家中最大的图书市场。每年集中于此的大量出版商、文学经纪人、阅读公关、翻译家、图书馆管理员等,都会进行商业或专业性的交流,超过35万人(包括10万儿童)会在书展的9天里来到瓜达拉哈拉市参观这个全拉美最大的文化节庆。 牙买加 “读书日”活动将分为儿童和成人两部分。官方启动是在4月5日,参与开幕式的孩子们被邀请写下了他们对牙买加作家的印象;作家谭亚&S226;萨维吉代表牙买加作者,以自己的书为基础做了讲演。现场也通过大屏幕展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作的反盗版影像片段。牙买加还组织了一系列展览,在行政区的图书馆内展出。在成人活动部分,在牙买加广受尊重的科学家布鲁德博士,将于4月27日举行一次面向公众的讲座,讲述有关机器人的未来。

20世纪60年代提出终身教育的理论是保罗·朗格朗。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在一次关于成人教育的会议上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各国今后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这是第一份提出终身教育理念的国际机构的文件。这次会议把法文终身教育一词(l'educaiionpermanente)译成英文(lifelongeducation),并且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终身教育的原则。扩展资料:朗格朗认为,虽然诸多的挑战在呼唤终身教育,但是仍旧存在阻碍教育变革的保守力量。在他看来,阻力主要有四个。教育事业的复杂性。教育牵涉面广并受多种因素影响,改革难以取得完全成功或迅速见效,从而往往使决策者在是否进行改革或如何改革的问题上举棋不定或畏缩不前。无视供求规律的强制性原则既稳固了学校制度的本来缺陷,也养成了不愿变革与改进的惰性。师资培训与招聘方式上的缺陷,使得教师队伍缺乏想象力与革新愿望。权威人士对变革不感兴趣,也不希望变革,各种权威最怕的是探索精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罗·朗格朗

保罗朗格朗

4月23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1个“世界读书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这积累了人类无穷智慧和想象力的传承媒体,给予了人们众多情感的交集。阅读,不仅能扩展现在的空间,还能给人们指明未来的方向。让我们现在就开始拿起手边搁置已久的这或厚或薄的动力源泉开始阅读吧,不仅仅是在4月的23日。因为,读书,是一项个性化的体验,其中的美妙,非亲历而不能知。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

终身教育的理念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的。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在一次关于成人教育的会议上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各国今后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这是第一份提出终身教育理念的国际机构的文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6日在伦敦通过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

1972是“ 国际图书年”(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1972年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获得通过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个新闻

界发出了走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会议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开幕的6月5日定“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联合国大会第27届会议接受并通过了这项建议。

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

20世纪60年代提出终身教育的理论是保罗·朗格朗。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在一次关于成人教育的会议上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各国今后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这是第一份提出终身教育理念的国际机构的文件。这次会议把法文终身教育一词(l'educaiionpermanente)译成英文(lifelongeducation),并且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终身教育的原则。扩展资料:朗格朗认为,虽然诸多的挑战在呼唤终身教育,但是仍旧存在阻碍教育变革的保守力量。在他看来,阻力主要有四个。教育事业的复杂性。教育牵涉面广并受多种因素影响,改革难以取得完全成功或迅速见效,从而往往使决策者在是否进行改革或如何改革的问题上举棋不定或畏缩不前。无视供求规律的强制性原则既稳固了学校制度的本来缺陷,也养成了不愿变革与改进的惰性。师资培训与招聘方式上的缺陷,使得教师队伍缺乏想象力与革新愿望。权威人士对变革不感兴趣,也不希望变革,各种权威最怕的是探索精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罗·朗格朗

4月23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5个“世界读书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这积累了人类无穷智慧和想象力的传承媒体,给予了人们众多情感的交集。阅读,不仅能扩展现在的空间,还能给人们指明未来的方向

终身教育的理念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的。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在一次关于成人教育的会议上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各国今后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这是第一份提出终身教育理念的国际机构的文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6日在伦敦通过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

  • 索引序列
  •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篇论文
  •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篇文章
  •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
  •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个新闻
  • 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