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石油发展现状论文摘要

中国石油发展现状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中国石油发展现状论文摘要

石油科研----》石油技术---》支撑油田开发----》卖出原油产生效益----》科研分成---》科研机构产生效益----》投资科研发展----》一流工程技术研究院这就是我的论文思路企业目标:一流工程技术研究院企业定位:服务石油开发企业创收工程院是石油开发的技术支撑工程院要发展,必须用技术推广去创收技术要能推广出去,必须站在石油生产前面,满足生产需要,不能脱离油田开发的需要技术好不好,主要在于用户要不要用户要不要,关键在于技术是否多产油,提高了采收率油田内部开发市场,是根本是我们存在的理由油田不出油,油田就跨了油田要存在,只有用新技术进行勘探,寻找新的石油资源但工程院自身是一个法人,追求利润是本质所以油田外部市场不能放弃,必须参与国际化竞争我正在看中国石油报作为科研企业,参与竞争,首先是技术水平,其次是技术管理,然后是技术人才外部创收挣钱,不但可以投资进行技术研究,改善科研环境,而且为石油资源勘探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撑所以,科研单位的市场:就是油田内外勘探开发市场,但以内部市场为主导

一、中国石油工业的特点油气储产量不断增长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储产量稳中有升,诞生了一批大型油气生产基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连续3年超过5亿吨,新增天然气三级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先后在鄂尔多斯等盆地发现4个重大油气储量目标区,落实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等7个亿吨级以上石油储量区和苏里格周边等3个数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区。经独立储量评估,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实现石油储量接替率097,天然气储量接替率37,均超过了预期目标,为油气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资源基础与此同时,中石油一批较大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油气业务实现持续增长。长庆油田原油产量一举突破1000万吨,标志着中国石油又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诞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国储量最大、规模最大的低渗透苏里格气田投入开发,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资源保障能力增强。西南油气田的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气为主的千万吨级油气田,也是国内第6个跨入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2006年,中石油新增原油生产能力1222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91亿立方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普光外围、胜利深层、东北深层等油气勘探获得一批重要发现。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600亿立方米,新增石油可采储量约4500万吨,天然气可采储量约739亿立方米。2006年4月3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正式对外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经国土资源部审定,普光气田到2005年末的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51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04亿立方米根据审定结果,该气田已具备商业开发条件,规划到2008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以上,2010年实现商业气量80亿立方米。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06年在中国海域共获得10个油气发现,其中包括中国海域的第一个深水发现———荔湾3-1,并有6个含油气构造的评价获得成功。该公司2006年实现储量替代率199%,年内新增净探明储量4676万吨油当量。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共拥有净探明储量约56亿吨油当量。2006年,全国共生产原油84亿吨,同比增长7%;生产天然气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其中,中石油生产原油07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生产天然气442亿立方米,连续两年增幅超过20%;中石油的油气产量分别占国内油气总产量的58%和76%。连同海外权益油在内,当年中石油的油气总产量达到4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9%。中石化原油生产量超过4000万吨,同比增长28%;生产天然气超过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中石化“走出去”战略获得重要进展。预计海外权益油产量达到450万吨,增长了2倍。随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涠州6-1油田、曹妃甸油田群、惠州19-1油田、渤中34-5、歧口17-2东、惠州21-1等油气田的先后投产,全年该公司共生产油气4033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4%,比3年前增长了21%。经济效益指标取得进展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高涨,2007年底一度接近100美元/桶。在高油价的拉动下,中国石油工业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较好,收获颇丰。2006年,中国石油行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0132亿元,工业增加值637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982亿元,利润3227亿元,利税471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8%、8%、2%和2% 2006年,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突出主营业务的发展,在全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受油价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公司的利润增幅均有大幅降低。尤其是中石油,该公司2005年的利润增长了38%,但2006年仅增长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的利润增长率也下降了一半以上。炼油和乙烯产能快速增长近年来,国内油品需求增长较上年加快。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加工能力不足、国内成品油价格和进口成品油价格倒挂、检修任务繁重等困难,精心组织生产,主要装置实现满负荷生产。2006年全年共加工原油07亿吨,比上年增长3%,但增幅回落了2个百分点。其中,中石油加工原油16亿吨,增长8%;中石化加工原油46亿吨,增长6%。全年全国共生产成品油82亿吨,比上年增长5%,增幅同比回落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产量为4万吨,比上年增长7%;柴油产量为4万吨,比上年增长5%;煤油产量为960万吨,比上年下降9%。中石油生产成品油7349万吨,比上年增长3%。其中汽油产量为3万吨,增长81%;柴油产量为17万吨,增长53%;煤油产量为45万吨,增长8%。中石化约生产成品油6亿吨。其中汽油产量为0万吨,增长37%;柴油产量为58万吨,增长83%;煤油产量为40万吨,下降15%(表1-1)。由于乙烯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加快了乙烯产能建设的步伐。2006年我国乙烯总产量达到2万吨,增长2%。其中,中石油的产量为207万吨,增长5%;中石化为633万吨,增长3%,排名世界第4位。长期以来,我国的乙烯领域为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所主导,但随着中海油上下游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尤其是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项目于2006年年初建成投产后,其在2006年的乙烯产量就达到了62万吨。我国乙烯生产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现雏形(表1-2)。表1-1 2006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产量单位:万吨注:①由于统计口径不统一,煤油数据略有出入;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6年的燃料油产量为1万吨,比上年增长7%。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表1-2 2006年中国乙烯产量单位:万吨资料来源:三大石油集团及股份公司网站。2005年国家发布了《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和《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使我国炼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势头更加迅猛。我国一大批炼化项目建成投产或启动。吉林石化70万吨/年、兰州石化70万吨/年、南海石化80万吨/年、茂名石化100万吨/年乙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抚顺石化100万吨/年、四川80万吨/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以及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2009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投产后,镇海炼化具有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成为国内炼化一体化的标志性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为5亿美元、国内最大的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油的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结束了中海油没有下游石化产业的历史。2006年是多年来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年。大连石化新1000万吨/年、海南石化800万吨/年炼油项目,以及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大连石化的年加工能力超过了20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炼油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可以看出,我国的炼化工业正在向着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不断推进。2006年,我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产运销衔接,优化资源流向,继续推进营销网络建设,努力增加市场资源投放量。中石油全年销售成品油7765万吨,同比增长3%,其中零售量达4702万吨,同比增长3%。中石化销售成品油12亿吨,增长7%。中石油加油站总数达到18207座,平均单站日销量8吨,同比增长7%。中石化的加油站数量在2006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通过新建、收购和改造加油站、油库,进一步完善了成品油网络,全年新增加油站800座,其自营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8万座,排名世界第3位。国际合作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油气业务取得了进展,尤其是与非洲国家的油气合作有了很大发展,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中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深化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主力探区的滚动勘探,稳步开展乍得等地区的风险勘探,全年新增石油可采储量6540万吨。同时加强现有项目的稳产,加快新项目上产,形成了苏丹1/2/4区、3/7区及哈萨克斯坦PK三个千万吨级油田。2006年,中石油完成原油作业量和权益产量分别为5460万吨和28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77万吨和804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为57亿立方米,权益产量为38亿立方米,同比约分别增长17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在苏丹,中石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高钙、高酸原油延迟焦化装置,3/7区长输管道工程也投入运营;该公司还新签订乍得、赤道几内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等9个项目合同,中标尼日利亚4个区块;海外工程技术服务新签合同额9亿美元,业务拓展到48个国家,形成了7个规模市场。在国内,中石油与壳牌共同开发的长北天然气田已正式投入商业生产,并向外输送天然气。中石化“走出去”获得重要进展。2006年,中石化完成海外投资约500亿元,获得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49%的股权,正在执行的海外油气项目达到32个,初步形成发展较为合理的海外勘探和开发布局。中石化全年新增权益石油可采储量5700万吨,权益产量达到450万吨。该公司还积极开拓海外石油石化工程市场,成功中标巴西天然气管道、伊朗炼油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国内,中石化利用其在下游领域的主导地位,与福建省、埃克森美孚及沙特阿美在2007年年初成立了合资企业“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两个合资企业的总投资额约为51亿美元,成为中国炼油、化工及成品油营销全面一体化中外合资项目。项目将把福建炼化的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1200万吨/年,主要加工来自沙特的含硫原油;同时建设8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并在福建省管理和经营大约750个加油站和若干个油库。此前,中石化与BP合资的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同巴斯夫公司合资的扬巴6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于2005年建成投产。目前,在政府能源外交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出海找油”的战略已初见成效。但随着资源国对石油资源实行越来越严格的控制,中国企业在海外寻油的旅途上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障碍。管道网络建设顺利进行我国油气管道网络建设继续顺利推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国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基本形成,部分地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管网系统。原油管道:阿拉山口—独山子原油管道建成投产,使中国首条跨国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全线贯通,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总长度为1562千米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中的原油干线已敷设完成。成品油管道:国家重点工程———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中的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管道全长1842千米,年设计量为1000万吨;干支线全长670千米、年输量300万吨的大港—枣庄成品油管道开工建设;中石化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贯通输油,管道全长1143千米,设计年输量为1200万吨,将中石化在珠三角地区所属的茂名石化、广州石化、东兴炼厂和海南石化等炼油基地连接在一起,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于提高中石化在南方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2006年是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第一个LNG试点项目———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并正式进入商业运行;一期工程年接收量为260万吨的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液化天然气的购销协议,资源得到落实;一期工程年进口量为300万吨的上海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并与马来西亚签订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在我国,经国家核准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有10余个。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气源问题将成为制约中国LNG项目发展的最大瓶颈。科技创新投入加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石油企业努力实现稳定、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005年中石油高端装备技术产品研发获得重大突破,EI-Log测井装备和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研制成功。这两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外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中石油全年共申请专利800余项,获授权专利700项,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登记重要科技成果600项。2006年,中石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令人瞩目。按照“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架构,相继组建了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院,使公司层面的研究院已达到8家,覆盖公司10大主体专业、支撑7大业务发展的20个技术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精干高效、协同互补”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石化基本完成了生产欧Ⅳ标准清洁成品油的技术研究,为油品质量升级储备了技术;油藏综合地质物理技术、150万吨/年单段全循环加氢裂化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顺利完成;空气钻井、高效柴油脱硫催化剂等一批技术得到应用;一批自主开发的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建或改造项目,特别是海南炼油、茂名乙烯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石化自主技术水平和工程开发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石化及合作单位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带动了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天然气储量增长高峰,推动了南方海相乃至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的重大突破,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中石化共申请专利1007项,获得中国专利授权948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4%;申请国外专利97项,获得授权61项。中海油2006年的科技投入超过20亿元,约占销售收入的3%,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渤海海域复杂油气藏勘探”、“高浓缩倍率工业冷却水处理及智能化在线(远程)监控技术”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渤海复杂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发现、盘活了锦州25-1南、旅大27-2等一批渤海复合油气藏和特稠油油群,该公司的海上稠油开发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我国国有石油公司明显加强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在生物柴油的开发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彰显了从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转型的决心和勇气。中石油与四川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的目标是“共同实施‘四川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把四川建设成‘绿色能源’大省、清洁汽车大省;‘十一五’共同建成年60万吨甘薯燃料乙醇、年产10万吨麻风树生物柴油规模”;与国家林业局签署了合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云南、四川第一批面积约为4万多公顷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建成后可实现每年约6万吨生物柴油原料的供应能力。到“十一五”末,中石油计划建成非粮乙醇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年,达到全国产能的40%以上;形成林业生物柴油20万吨/年商业化规模;支持建设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达40万公顷以上,努力成为国家生物质能源行业的领头军。中石化年产2000吨生物柴油的试验装置已在其位于河北省的生物柴油研发基地建成,成为迄今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标志性试验装置,为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开展基础性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技术平台与支撑。中国海洋石油基地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攀枝花市签订了“攀西地区麻风树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项目”备忘录,计划投资47亿元,建设年产能为10万吨的生物柴油厂。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十分迅猛,但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国有大企业介入生物柴油领域,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整个生物柴油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是很有益的。二、中国石油工业存在的问题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人均占有量低我国油气资源丰富,但探明程度较低,人均占有量也较低。根据全国6大区115个含油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为57亿吨,其中陆地07亿吨,近海50亿吨;地质资源量01亿吨,其中陆地65亿吨,近海36亿吨;可采资源量03亿吨,其中陆地76亿吨,近海27亿吨。尽管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5~1/6;天然气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0万~7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5~1/7。与耕地和淡水资源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资源的情形更差些 油气资源分布不均全国含油气区主要分布情况是: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中部,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西藏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的地区;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根据目前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从东西方向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南北方向上看,绝大部分油气资源在北方。这种油气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格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油气供求关系的协调带来了重大影响。从松辽到江汉和苏北等盆地的东部老油区占石油储量的74%,以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主体的中部区占77%,西北区占3%,南方区占09%,海域占63%。而海域中渤海占全国储量的4%。2000年,随着更多的渤海大中型油田被探明,海上也表现出石油储量北部多于南部的特点。目前,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2%和0%。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资源量大于l万亿立方米的有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东海、渤海湾、莺歌海、琼东南、准噶尔9个盆地,共拥有资源量7万亿立方米 供需差额逐渐加大最近5年,石油消费明显加快。2006年全国石油消费量达到5亿吨,比2000年净增24亿吨。到2020年前,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等高耗油工业的发展将明显加快。此外,城镇人口将大幅上升,农村用油的比重也将增加。多种因素将使我国石油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社会大力节油的前提下,如果以平均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大体增加1000万吨的规模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接近5亿吨;进口量3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率)约6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线。我国石油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原油采收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俄罗斯的原油平均采收率达40%,美国为33%~35%,最高达70%,北海油田达50%,国外注水大油田的采收率为50%左右。我国的平均采收率大大低于这一水平。原油包括发现成本、开发成本、生成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在内的完全成本,目前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原油的完全成本非常高。1998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重组之前,我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一直作为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为保证产量任务的完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将有限资金投向油气田开发和生产;而在新增可动用储量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对老油田实行强化开采,造成油田加速进入中后开发期,综合含水上升很快,大大加速了操作费用的上升。重组后的中石油,职工总数很多,原油加工能力不高,这就导致人工成本太高,企业组织形式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各油田及油田内部各单位管理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很多。预算的约束软,乱摊乱进名目不少。在成本管理上,没有认真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加之核算制度不够严格和科学,有时还出现成本不实的现象。石油利用效率总体不高我国既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又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国家。以2004年为例,我国GDP总量为9万亿美元,万美元GDP消耗石油6吨。这个数字是当年美国万美元石油消费量的2倍,日本的3倍,英国的4倍。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设计值比发达国家同类车要高10%~15%。我国现阶段单车平均年耗油量为28吨,比美国高21%,比德国高89%,比日本高115%。要把我国2020年的石油总消费量控制在5亿吨以内,就要求在过去15年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水平上,每年降低25%以上。以上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节约用油的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节约、控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难度相当大 石油科技水平发展较低我国石油科技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创新能力更差。基础研究水平差,大部分基础研究工作只是把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加以具体运用。如地震地层学、油藏描述、水平井技术和地层损害等。另外,国外还有许多先进理论尚未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如自动化钻井、小井眼钻井、模糊理论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等。基础研究的这种局面表现为我国科研工作的创新能力差,缺乏后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中石油职称论文石油论文参考文献: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政府规制摘 要: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不同时期的政府规制。本文从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规制逐渐放松、由限制性转向激励性、规制具有柔性等特点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关键词: 石油石化行业 政府规制 改进思路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政府规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双轨制,再到市场经济时期的演变。不同时期政府对石油天然气的价格、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和销售的市场准入、行业环保政策、包括资源税和矿区开采费等在内的财税等方面进行了规制。政府规制避免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与配置低效,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完善。一、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规制的特点(一)规制内涵丰富在石油石化政府规制脉络中,国家对石油企业的市场准入、油气价格定价权、企业产权变更方面的规定体现了政府对微观主体企业的规制(主要体现经济性规制);国家在财税金融、政策法规方面的规定(其中环保政策体现了社会性规制),体现了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宏观干预。由此看来,政府对石油石化行业的规制是全方位的复杂性的规制(见表1)。(二)规制逐渐放松石油石化行业的政府规制是逐步放松的(表1)。主要通过市场准入和市场竞争体现:从石油、天然气价格来看,由计划上的政府完全定价到政府与市场双轨定价,再到放开市场定价,体现了价格规制的逐渐放开;准入上,炼化和销售上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主体;产权改革上,由原来的完全国有独资石油企业改组为国有控股的现代股份制企业集团,实现了政企分开,明确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同时,国家通过了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勘探开发领域;财税上,资源税的从量计征酝酿从价计征等。这些措施均以市场为导向,逐渐向市场化迈进,体现了规制的放松。(三)规制由限制性转向激励性常见的激励性规制包括最高价格限制、标尺竞争、不对称规制等,具体到石油石化行业表现在:国内原油价格对国际原油价规定了参照区间(为每桶80-150美元),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天然气价格规定了最高浮动上限(为10%),企业可以在这个上限以下努力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在鼓励外资设备和技术引进上,基本上采取了优惠的出口退税或免税;在油气炼化和销售环节,由于有竞争企业的引入,小企业只有压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在同三大石油公司竞争间获得少许的利益。同时,对三大石油公司提高自身效率起到一定刺激作用。(四)政府规制的特殊性———具有柔性我国作为转型中的国家,石油石化行业政府规制表现出特殊性(表1)。例如,成品油价格虽然逐步市场化,允许油价自由浮动,但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对其基准价定价的权力;而对天然气气价虽然也逐渐市场化,但国家对其基准价浮动掌握主动权;在资源税上,国家将逐步由传统的量计征改为以市场价格变动的从价计征;在产权治理上,石油公司原有计划体制下的全资国有企业,变为与国际接轨的集团公司,下设若干股份公司;在环保政策上,各公司规定了排污指标,这些指标可以探索拿到排污交易所进行交易等。这些都从不同层面体现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计划经济遗留下的政府强制性规制与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机制是相互融合的,是具有柔 性的规制。二、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规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消费者在同规制机构、企业的三方博弈中处于劣势消费者处于劣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石油石化行业的行政垄断特性较强,企业借助与政府的关系和信息不对称使企业寻租更便利,从而达到合乎企业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相对于整个油气市场来说,油气市场发育不全,交易成本较大,因而油气企业内部交易要优于市场交易,油气企业内部交易的强化,越发阻隔了新市场的发育。由于油气企业内部交易强化,企业内部成本得不到真实反映,在非真实成本基础上的产品价格加成(成本+利润加成)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同时,企业内部也控制了产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按照不同的消费水平区域可以实现消费者价格歧视政策,从而获得超额利润,消费者福利得到损失。(二)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的边界需进一步厘清在石油石化行业,中下游是垄断竞争市场,中下游产业链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炼化虽然时有亏损但通过销售盈利均可弥补,竞争使得国有油企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同时使民营企业分享到一定利润。今后油气炼化环节应该寻求更多的互利合作,更多的向外来资本开放。而石油石化的勘探开发和运输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更多的应该是政府对这些领域引入竞争,降低民营和外资企业进入的门槛。不管是在石油石化行业炼化销售的行政垄断环节,还是在勘探开发和运输的自然垄断环节,政府要把握好该行业竞争的度,在引入竞争上,竞争主体和力量太小,则达不到刺激行业整体活力,此时要放松规制,引入更多的竞争;如果引入竞争力量过多过散,则行业可能盲目竞争导致市场失灵,此时政府则要代替市场进行更多的干预。(三)法律、独立规制机构和监督机制三者需进一步磨合我国针对石油石化行业独立规制的效用要完全发挥其作用,有赖于相应法律和监督机制的进一步磨合和完善。《反不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矿产资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对该行业有一定约束效力,但专门针对石油石化行业的法律缺失,行业作为和政府的规制受到合法性的挑战。独立规制机构的权力和效力受到掣缚。同时,政府针对独立规制机构的独立监督机构缺失,导致政监不分,加上民间监督反馈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对独立规制机构的监督失效。(四)石油石化行业改革不能脱离其市场结构和行业特性对石油石化行业的改革不能忽视其市场结构和行业特性。一方面,该行业市场结构模式兼具有区域垂直垄断模式、整体垂直一体化模式特点,因而采取纵向环节的分离模式较难。区域垂直垄断表现在三大石油公司南北、海陆实行区域分治,各自在其区域内实行勘探开发、炼化、销售的垂直一体化管理。同时,三大石油公司在全国的不断扩张,各自垄断区域范围扩大,使得区域垂直一体化模式兼具了整体垂直一体化模式的特点。另一方面,我国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落后的西部地区,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即使油气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由于其行业性质决定了企业要拥有较多资本和较高技术,盲目的进入反而降低整体效率。因此,石油石化行业改革既要考虑区域垂直垄断模式、整体垂直一体化模式特点,又要考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特点,避免不当的产业结构调整。三、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政府规制的改进思路针对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石油石化行业政府规制的改进思路:建立政府和油企之间的良性关系。一是继续坚持探索国有企业行业政企分开的产权改革,政府政务公开尤其是各部门政府的财务要公开或接受第三方财务审计或托管,政府规制制定要走法律程序;规制的方向应该转向适合公共群体的利益为重。二是通过投标招标等合规程序建立政府项目和企业之间的良性关系,继续深化现代企业制改革和加大企业兼并重组破产力度,企业财务公开和由第三方审计,企业物料采购和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环节建立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建立独立的能源规制机构。这样实现了对规制者的政监分离,独立规制机构的效用可以发挥,又能节约重置规制机构的成本,还能用下面机构来反映规制绩效和对行业实行有效的监督。而从长远来看,真正独立的能源规制机构的建立,要先完善的各部门法律和监督机制,再加上产权改革,政企、政监分离,从而能发挥独立规制机构的效力。合理引入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与国内石油企业合作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网络,并细化相关的出台规则。打破经营上因行政垄断造成的不公平,考虑逐步放开对原油贸易环节的管制,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以达到增加市场竞争、破除行业垄断的目的。实施激励性规制措施。这要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激励措施的制定、实施和激励程度上要合理。二是被激励行业企业(在我国特别是经理人)要有按激励方向上的反应,这需要行业企业组织有接纳政府和市场激励的有效机制。三是特别对掌握企业运转的经理人实行竞争上岗,对经理人设定综合考评奖励指标体系等。促使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之间达到合意的均衡。必须在企业会计业成本公开化、集团企业内部之间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培育集团外市场势力、产品实行最高限价和区域间合理的比照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适当让利给消费者等方面进行改革。参考文献:[1]李郁芳体制转轨期间政府规制失灵的理论分析[J]暨南学报,2002(6)[2]张凤兵等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模式及其转换———以发达国家电力行业改革为例[J]理论学刊,2009(2)[3]黄朴,付庆祥石油企业成品油自主降价原因和影响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2)[4]王孝莹,张丰智石油产业垄断性质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2)[5]白让让规制经济研究中的政策偏好与现实反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10(2)

中国石油发展现状论文

毕业论文的论文题目,一般都是学校规定好了的吧!

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营业收入08万亿元,下降7%;利润总额5亿元,下降5%;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下降8%;全国油气总产量32亿吨(油当量),增长5%;原油加工量74亿吨,增长3%;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长约6%。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行业整体情况:营业收入降幅持续收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039家;行业营业收入08万亿元,同比下降7%;利润总额5亿元,同比下降5%。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同比下降8%。资产总计40万亿元,同比增长7%;资产负债率1%,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亿元,同比扩大5%;行业亏损面达7%,与2019年持平。2020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5%,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持续恶化2020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持续恶化,利润降幅为有记录以来最大。截至12月末,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规模以上企业365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亿元,比上年下降3%,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6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开采利润净亏损4亿元,上年为盈利1亿元;天然气开采利润5亿元,下降8%;油气开采辅助活动利润8亿元,增长212%。2020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13%,下降45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32亿吨(油当量),比上年增长3%,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5个百分点。原油生产增长基本平稳,天然气保持较快增速。2020年,全国原油产量95亿吨,比上年增长6%;天然气产量1925亿立方米,增长8%,加快2个百分点;液化天然气产量9万吨,增长4%,加快5个百分点。炼油业:盈利不断扩大炼油业效益在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后,盈利持续扩大,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截至12月末,炼油业规模以上企业1086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亿元,较前11月增加2亿元,比上年下降6%,利润回升进一步加快。全年炼油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1%,较1~11月上升43个百分点。2020年全年原油加工量74亿吨,比上年增长3%;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31亿吨,下降1%,降幅扩大3个百分点。其中,柴油产量59亿吨,下降6%;汽油产量32亿吨,下降6%;煤油产量4万吨,下降2%。化学工业:效益实现显著增长2020年,化学工业效益在二季度后回升持续加快,三季度后利润增长迅速,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向好。截至2020年12月末,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2973家,较2019年减少362家;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亿元,同比增长4%;化工行业营业收入成本57万亿元,同比下降6%。2020年,化工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2020年重点化学品生产总体实现较快增长。2020年,全国乙烯产量2160万吨,比上年增长2%;纯苯产量1042万吨,增长6%;甲醇产量4984万吨,增长7%;涂料产量1万吨,增长6%;化学试剂产量2万吨,增长5%;硫酸产量2万吨,下降3%;烧碱产量9万吨,增长2%;纯碱产量4万吨,下降9%;合成树脂产量04亿吨,增长7%;合成纤维单(聚合)体产量8万吨,增长2%。此外,轮胎外胎产量18亿条,增长7%。2020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贸易起伏波动强烈,总体降幅较大。海关数据显示,全年行业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8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其中,出口总额2095亿美元,下降7%;进口总额7亿美元,下降1%。贸易逆差7亿美元,缩小4%。出口总额中,有机化学原料、专用化学品等占比上升,橡胶制品和成品油下降。2020年,有机化学原料、专用化学品和农药分别出口467亿美元、3亿美元和2亿美元,分别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3%、8%和6%,较上年分别提高4个、6个和5个百分点。2020年,橡胶制品和成品油(汽、煤、柴合计)出口额分别为2亿美元和9亿美元,分别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5%和4%,较上年分别下降8个和1个百分点。出口结构继续改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有所减缓。2020年,国内进口原油42亿吨,比上年增长2%,增速较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进口金额1亿美元,下降5%。进口天然气8亿立方米,增长1%,增速较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进口金额3亿美元,下降20%。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预测, 2021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环境将明显改善,主要经济指标有望实现全面增长。预计全行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约6%,营业收入增长约10%,利润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约8%,其中出口增长约10%。预计2021年原油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增长约5%;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长约7%;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增长约5%;化肥表观消费量增长约1%;合成材料表观消费量增长约8%;基础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增长约5%,其中乙烯表观消费量增长约5%,烧碱表观消费量增长约6%。——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什么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进入能源资源消费的高增长期。石油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一)国内供求矛盾日益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原油消费年均增加77%,2004年石油消耗增长7%,石油消费量达到92亿t,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67%。2004年国内生产原油只有75亿t,目前,年产油在8亿t,到2020年最多能达到0亿t。预计2010年我国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分别达到5亿t和2 000亿m3左右,而国内油气产量预计只有2亿t和1 200亿m3左右。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大,由1996年的2 622万t增加到2002年的6 941万t,2003年我国原油净进口超过9 112万t。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石油净进口量增加了7倍,外贸依存度已经逼近30%。保守估计,在2010年和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大致为5亿t和0亿t。(二)原油供给受制于人能源安全问题,同时也取决于原油进口来源地的政治经济稳定和进口海上通道的安全,这两方面的现状让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受到挑战。目前,中国90%以上进口的石油需要从海上船运,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中石油、中石化、中石化龙禹公司三大石油公司的油运业务,大多是从国际油轮联营体、环球航运、韩国现代等海外油轮公司租船承运。这使得中国的原油运输受制于人,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从目前中国同大国之间的关系来看,美、俄、日等国在能源领域已对中国构成了较大牵制,中国利用国际资源的环境并不十分理想。

中国石油化工发展现状论文摘要怎么写

在现代社会中,化工企业是连续性生产的流程型企业,其中的 企业管理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化工企业管理 论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工企业 管理论文 篇一   试谈化工企业 成本管理   摘要:成本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提升整体竞争实力的一项综合指标。企业低成本竞争制胜的关键就在于,抓好成本管理、优化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潜力。文章主要论述了化工企业的特点及现状, 并提出了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及成本控制的 注意事项 ,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化工企业 成本管理 探析   一、化工企业的特点及现状   1、化工企业的特点   化工企业是连续性生产的流程型企业,在实际生产的各个管理过程中,生产流程过程的计划、调度及监控等等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化工企业来讲,一定要保证生产线的稳定和持续安全的发展,并做好环境保护 措施 ,这也是化工企业得以降低产品消耗、降低成本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2、化工企业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化工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产品开始供大于求,不得不降低产品的价格,同时也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价格的优势,但这个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要求化工企业要适当的调整产品的结构和阶段性的厚利产品,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目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与升级,已对一些企业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尤其传统的制造业受到了更大的影响。近期由于下游需求的骤然减少,使得国内化工市场的很多产品价格快速下探,如据相关媒体调查 报告 ,青岛化工、化肥行业就因下游对化工产品需求的减少而销售困难,最后导致企业减产,有些还停了工,造成开工率严重不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当前化工企业产品价格的下降,出口的不畅、产品滞销、前期高位买进原材料,加之人工、管理成本上升,已成为化工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同时也在考验着化工企业供应链的问题,企业为了保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就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成本,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并制定企业控制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并落实。   二、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意义   1、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是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在一段时间内预先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的主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在企业生产消耗之前及各个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了预防手段和相关措施,以保证企业预先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系列管理形为。企业在做好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工程原理,对企业生产各个环节所耗费均要进行计算并调节,同时也严格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寻求一切可能降低成本的途径。   2、成本控制的意义   日本佳能公司中国区新任总裁小泽秀树曾坦言,利润率提高的秘诀在于成本控制,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做了严格控制,在保证优质产品的同时,把产品成本降下来,从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了良好的利润。对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而言,要想科学、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其首要工作便是正确认识“成本”的意义。   成本控制不等于节约,其反而是一门花钱的艺术,如何把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这是我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须共同面临的问题。具体到化工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仅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强调节约和节省,但 国际 上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认为,以节约成本控制为基本理念的企业只是土财主式的企业,现代企业应有的成本控制要求从战略的高度去实施,即不是削减成本,而是提高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并确保产品质量。   三、成本控制的途径及注意事项   1、成本控制的途径   (1)剔除成本管理的症结   化工企业要想做好成本管理,就必须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内部,并做好深入研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剖析及时解决,现有化工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主要的症结是:对成本缺少细致的研究,导致成本得不到充分的挖掘、企业成本指标没有进行细化到各个职能部门、企业没有形式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没落实到人。因此,化工企业要想剔除以上成本管理的症结,就必须从企业管理的各生产环节、生产工序及各层次和岗位入手,深层的、系统的进行统筹安排,将成本控制定位在系统工程范围内。   (2)建立高效的良性控制体系   化工企业要想做好成本管理,就应建立成本效益中心,并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并落实到人,明确成本控制目标责任,使成本控制工作达到处处有责任人,都能有明确成本责任区域、成本指标和 考核 目标,这需要做到:企业应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做好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 教育 ,使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成本责任,使其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当中来,使他们勇于承担降一分成本即增一分效益的责任;企业还应明确收支指标,利用科学的预测确定责任成本和利润指标,并形成责任指标体系;并将责任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的整体效果达到最佳;并建立良性的成本动态管理,做好成本控制的事前、事中控制,并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期企业的成本控制达到最佳效果。   (3)找准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即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据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从而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这一过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找准成本控制的入手点对症下药,其中可从成本中占比例高的方面入手,或从可控制费用入手,又或从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入手。   从成本中占比例高的方面人手,若将成本简要地分为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及其他费用,一般来说,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为60%-80%,人工费用占5%~10%,其他成本占10%-15%,则牢牢抓住所占比例较高的成本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便比较容易达到。   从可控制费用入手,将产品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相对而言),不可控成本一般指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和部分企业管理费用等企业决策而形成的成本,常在企业建立或决策实施后已经形成,因而企业更应从材料用量、物料消耗量、材料进价、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资金非等可控费用入手,进行企业成本控制。   从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入手,在成本控制制度基础上,建立与之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靠制度和激励与约束的方式调动员工控制成本的主观能动性,把节约成本与控制者的切身利益相连,用奖惩方法把企业被动成本控制转化为全员的主动成本控制。   2、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项   成本控制要讲究三大原则,即全面介入原则、例外管理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其中全面介入原则即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例外管理原则指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经济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获取更多的成果。在化工企业实施生产管理时,应遵循上述三项原则,同时加强 财务管理 和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成本控制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进行成本控制还应做到,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切实保证财务核心作用的良好发挥;正确处 理财 务管理与 会计 核算的关系,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重点,抓好会计核算工作,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职能和作用;建立财务人员工作业绩考评和奖励制度,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积极性,培养财会人员善于理财、善于管理的能力;以资本的保值增值为宗旨,建立资本金制度,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合理筹集、分配资金,优化资金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力求投入小、产出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创新管理思想,站在管理的高度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取得更大的产品价值,充分运用现代成本控制方法强化企业竞争力,指导化工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成本含义仅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如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等,但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体系下,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化工企业应将成本的含义变得更为宽泛,并要树立整体思想,将成本控制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企业。   化工企业管理论文篇二   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方法探讨   【摘 要】随着现代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对化工企业的现代化环保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作用下,化工企业思考通过何种方式促进整体功能的实现,在环保管理中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当前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现状出发,围绕环保管理在化工企业中的特殊管理模式运用,从多方面构建化工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技术运用,促进整体功能的全面发挥。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经济要素   化工企业作为具有独特性质的企业发展,在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处理,从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围绕化工企业与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的角度,从防腐材料的选取、环保意识的建立、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等多方面,形成化工企业良性发展的良好模式。   1 简述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 民生福祉的客观需要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条件下,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化工企业担负着重要的职能,尤其是在企业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环保问题成为了民众最关心的话题,其中,化工企业废水、废气、废料的处理问题,更加是民生问题,因此,加强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因素。   2 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处理好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化工企业只有更好的处理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等问题,在构建良性发展的氛围中树立更好的发展环境,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只有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的促进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2 分析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现状   1 意识不浓厚   在一些化工企业中,主要将追求经济效益作为主要指标,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不够,也没有形成浓厚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在具体的措施运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知识敷衍形式的采取一些措施,对于企业的环保发展和现代化的技术处理水平等没有全面的运用,一些企业主对环保的意识没有形成,造成环境保护在企业生产中的负面效应增加,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空间。   2 不合理建筑节能产品的滋生   随着低能耗建筑节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很多产品应运而生,人们通过利用低能耗建筑节能理念来达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却忽略了投入产出的比例,造成资源的浪费。在生产建筑节能产品的时候,产品的作用已经远远低于所消耗的资源,虽然从资金方面看,可利用的资源在资金使用上比较低,但是从一定程度影响了新能源的作用发挥。   3 探讨环保管理方法在化工企业中的运用   1 依托 科技 改进环保   经济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在改进环境的措施上,思考如何提升科技水平来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并把先进的环保成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构建规范有序的环境技术研发体系,让环境保护作为新兴的科技技术产品,实现经济的加快增长。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化进程,逐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打破地方与部门分割,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和污染治理设施资质运营制度,积极推动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和运行体系,促进环保产业 健康 发展。   2 高温和隔热部位的防腐蚀涂料系统构建   火电厂的碳钢管道会涉及到高温部位,需要使用耐高温涂料进行防护。新建火电厂的碳钢管道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温度范围,可选用相应的耐高温涂料。 化学 固化类涂料,如环氧树脂涂料和聚氨酯涂料产品,最大可以耐120℃的高温,因此,在120℃以下,可以采用通常的防腐蚀涂料系统。需要注意的是丙烯酸聚氨酯面漆在100℃以上,浅色的涂膜会发黄,不过这并不影响其防腐蚀性能。醇酸铝粉耐热漆以及有机硅酸改性的醇酸树脂漆可以耐200℃的高温。   3 构建绿色环保管理模式   在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中,既要形成全面化的环保管理意识,对环境保护加强重视,同时也要从实际发展的客观条件出发,围绕环境保护与化工企业的个性需求,在充分考虑节能与环保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处理能力,在环境保护的设备更新、人才投入等方面,加强资金的使用,构建环保的发展空间。并在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上,将经济效益的追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两者的共赢。   4 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要想实现对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还需要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发挥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作用下,将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纳入常规性的工作监管,融入舆论监管与现场检测的管理模式,深入到化工企业的每一个工程环节、生产环节,强化对化工企业每一道程序的全面管理。建立联动整治机制。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在监督检查的同时,进行专项任务以及排污征收等工作,制定监察 工作计划 ,在环境监测的配合下,提供各项环境破坏的真实性数据。并形成联合执法组,对有严重超标、产品不合格、污染严重等一些现象的,及时做好记录,监察部门在收到有关环境污染的举报或者信访问题时,可提前1天 通知 环境监测部门,在环境监测的迅速监测下,给予严格执法,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4 结语   从当前化工企业的现实发展来看,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与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化工企业要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围绕环境保护的每一个环节,突出运用常规化、常态化的环保管理方式,时刻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因素,实现化工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进步的良性模式。   【参考文献】   [1]曹树星,闫小林既有居住建筑计量采暖系统改造的能效探讨[J]山西建筑,2010(01)   [2]姚远 对几种绿色环保型墙体保温绝热材料的介绍[J]现代商贸工业,2007(10)   [3]李晓莲发展绿色安全节能适用技术提高墙体保温材料使用寿命[J]城市住宅,2010(10)   [4]万晓霏,唐平龙,张栋煌外墙保温技术及环保节能材料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3)   化工企业管理论文篇三   浅谈化工企业环保管理   摘要:随着可持续 发展战略 的进一步实施,环境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不再只是 口号 ,各种环保政策纷纷出台,环保企业屡见不鲜。在保护环境的大背景下,那些重污染类的企业除了关门大吉之外,就只有顺应社会需求,加强环保管理这一条路了。对于化工企业这种污染源多、污染程度大的企业,必须根据保护环境国策的指导,探索出新的环保管理方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就如何改进化工企业环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保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随着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雾霾问题,人们越发的重视环境保护。煤化工企业是一个新兴的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一直处于血雨腥风中,承受着巨大的谴责和非议。面对此种困境,化工企业只有利用现代化科技,以环境保护为管理目标,尽力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源,从排放、处理上减小污染程度。加强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环保与生产二者齐抓,将环保措施落到实处,建立科学、有效的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方法体系。这样才能将化工企业改造成环保型企业,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   一、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重要性   (一)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   只有保护好环境,人类才能长久的生存下去。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发展。所以,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必要落实的。保护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化工企业想要长远、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进行环保管理,实现化工企业发展与经济环境发展相协调。   (二)环境保护关乎民生福祉   人们在享受着化工企业带来的各种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饱受着化工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危害。过度索取和破坏 自然 环境,为了经济效益不断牺牲环境和资源,由此造成的恶果,必然是由人类自己承担。所以,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成为了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化工企业不但肩负着企业自身发展问题,还承担着环境保护的重任,其中化工企业废水、废气、废料的处理问题更是备受关注。加强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造福人民的客观需要。   (三)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现阶段,化工企业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并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必然要先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化工企业不能再单一的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必须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齐头并进,寻求最优方案。正视环境保护管理问题,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处理好生产过程中的废气等问题,构建良好的环境保护体系,实现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化工企业中环境保护管理是化工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化工企业中环保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决策者环保意识不浓厚   化工企业普遍都将经济效益作为企业重点,没有环境保护意识,忽视环境保护管理的作用,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投入不够,导致化工企业在环保道路上越走越偏。虽然已经有了开始进行环保管理的化工企业,不过依旧只是少数,而且也是近期才进行的。大多数的化工企业的决策者从心里就没给予环境保护足够重视,在环保管理具体措施运用时,一没有建立长效机制,二只采取知识敷衍形式的措施。从领导层面就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更不要说企业内部的员工。只是走形式的环保措施,缺乏现代化技术支持,怎么能达到环境保护的真正目的。只会不断增加化工企业的负面效应,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空间。   (二)盲目开发新节能产品   随着低碳节能口号越喊越响亮,各种新能源技术不断推广。一些化工企业盲目追求低能耗的建筑,大量的打着低能耗的幌子的产品 孕育 而出。化工企业想要通过生产此类建筑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却忘记计算生产过程中自己的投入和产出之间能否达成所预期的效果。在生产此类产品的同时,所消耗的资源已经远远大于产品所能达到的作用,既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又导致了新的环境问题出现。   三、化工企业中环保管理   (一)提升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是要加强化工企业决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看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会在生产产品、经营企业时,以环境保护为中心;才能在环保工作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尽管环保管理工作在投入之后短期之内是很难看到明显的回报,但其回报都是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中体现出来。一个化工企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完全是由企业决策者来掌舵的。化工企业想要不再以短期的利润作为企业的重点,不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企业,而是以支持环保而追求企业的长远利益为目标,这些 决定 权都掌握在企业决策者手里。因此,只有化工企业的领导对环保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化工企业才能将环保工作做的更好。   (二)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支持环保   化工企业想要做到经济与环保二者齐抓,在改进环境方面上,首先要考虑的是通过提升科技水平的方式使经济发展对环境不会产生破坏同时,将科技创造出来的先进环保成果变成促使经济可以继续增长的先进的生产力,如此良性循环才是最优方案。其次是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参考其它行业的先进 经验 ,高标准严要求,禁止环保未达标的化工企业进行市场。最后环保部门要积极推动环保所运用的设施,要其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逐步建立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环保产业运行体系。   (三)构建起一套绿色环保管理体系   除却化工企业要拥有相当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从客观条件上将化工企业的工作出发由原本的经济改变为环境保护,不过在考虑环境保护需求的同时,不要忘记节能减排。化工企业要加大在环境保护的设备、人才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构建起一整套的绿色环保管理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   想要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真正的有效开展,就一定要建立起全面的监管机制。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化工企业所做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严密监管,环保这个概念深深的植入到化工企业的所有工作和生产环节当中。建立起完整的整治制度,要做到赏罚分明,针对违反环保制度的,经检查发现后针对问题进行专项的整治;而环保工作做好的,必须给予适当的鼓励或金钱奖励。并且与环境监测部门相互配合,这样一旦化工企业有超标排放、污染严重等现象的,第一时间反馈给监察部门,严重处罚违反规定的化工企业。   (五)把好工艺选择和设备订货关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环保产品质量以及技术,还有制定出相应的衡量标准和规范,而且市场现在还不存在专门的化工企业所使用的环保设备。这样就会诱使环保设备生产厂家,为了谋取更多利益,用其他行业的环保设备冒充化工企业的环保设备。化工企业首先要了解企业的自身特点,适当的进行 市场调查 ,从价格、运行成本、技术含量、处理效果等方面进行考察,来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产品,不可盲目听从厂家宣传。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就目前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是需要不断努力攻克保护环境这一巨大难题。毕竟化工企业是无法脱离环境保护的,所以,不断加强化工企业环境管理工作,时时刻刻铭记着环境保护的职责,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进步,真正实现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企业现代化管理论文 化工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论文范本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化工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 a("conten");

就和正式的实验报告差不多了,先是背景,研究现状,原理,然后是实验过程步骤,数据分析,总结,参考文献,基本就是这些了

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营业收入08万亿元,下降7%;利润总额5亿元,下降5%;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下降8%;全国油气总产量32亿吨(油当量),增长5%;原油加工量74亿吨,增长3%;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长约6%。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行业整体情况:营业收入降幅持续收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039家;行业营业收入08万亿元,同比下降7%;利润总额5亿元,同比下降5%。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同比下降8%。资产总计40万亿元,同比增长7%;资产负债率1%,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亿元,同比扩大5%;行业亏损面达7%,与2019年持平。2020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5%,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持续恶化2020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持续恶化,利润降幅为有记录以来最大。截至12月末,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规模以上企业365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亿元,比上年下降3%,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6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开采利润净亏损4亿元,上年为盈利1亿元;天然气开采利润5亿元,下降8%;油气开采辅助活动利润8亿元,增长212%。2020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13%,下降45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32亿吨(油当量),比上年增长3%,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5个百分点。原油生产增长基本平稳,天然气保持较快增速。2020年,全国原油产量95亿吨,比上年增长6%;天然气产量1925亿立方米,增长8%,加快2个百分点;液化天然气产量9万吨,增长4%,加快5个百分点。炼油业:盈利不断扩大炼油业效益在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后,盈利持续扩大,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截至12月末,炼油业规模以上企业1086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亿元,较前11月增加2亿元,比上年下降6%,利润回升进一步加快。全年炼油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1%,较1~11月上升43个百分点。2020年全年原油加工量74亿吨,比上年增长3%;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31亿吨,下降1%,降幅扩大3个百分点。其中,柴油产量59亿吨,下降6%;汽油产量32亿吨,下降6%;煤油产量4万吨,下降2%。化学工业:效益实现显著增长2020年,化学工业效益在二季度后回升持续加快,三季度后利润增长迅速,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向好。截至2020年12月末,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2973家,较2019年减少362家;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亿元,同比增长4%;化工行业营业收入成本57万亿元,同比下降6%。2020年,化工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2020年重点化学品生产总体实现较快增长。2020年,全国乙烯产量2160万吨,比上年增长2%;纯苯产量1042万吨,增长6%;甲醇产量4984万吨,增长7%;涂料产量1万吨,增长6%;化学试剂产量2万吨,增长5%;硫酸产量2万吨,下降3%;烧碱产量9万吨,增长2%;纯碱产量4万吨,下降9%;合成树脂产量04亿吨,增长7%;合成纤维单(聚合)体产量8万吨,增长2%。此外,轮胎外胎产量18亿条,增长7%。2020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贸易起伏波动强烈,总体降幅较大。海关数据显示,全年行业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8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其中,出口总额2095亿美元,下降7%;进口总额7亿美元,下降1%。贸易逆差7亿美元,缩小4%。出口总额中,有机化学原料、专用化学品等占比上升,橡胶制品和成品油下降。2020年,有机化学原料、专用化学品和农药分别出口467亿美元、3亿美元和2亿美元,分别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3%、8%和6%,较上年分别提高4个、6个和5个百分点。2020年,橡胶制品和成品油(汽、煤、柴合计)出口额分别为2亿美元和9亿美元,分别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5%和4%,较上年分别下降8个和1个百分点。出口结构继续改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有所减缓。2020年,国内进口原油42亿吨,比上年增长2%,增速较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进口金额1亿美元,下降5%。进口天然气8亿立方米,增长1%,增速较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进口金额3亿美元,下降20%。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预测, 2021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环境将明显改善,主要经济指标有望实现全面增长。预计全行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约6%,营业收入增长约10%,利润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约8%,其中出口增长约10%。预计2021年原油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增长约5%;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长约7%;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增长约5%;化肥表观消费量增长约1%;合成材料表观消费量增长约8%;基础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增长约5%,其中乙烯表观消费量增长约5%,烧碱表观消费量增长约6%。——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发展现状论文选题

石油工程可以写的题目很多啊

一、中国石油工业的特点油气储产量不断增长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储产量稳中有升,诞生了一批大型油气生产基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连续3年超过5亿吨,新增天然气三级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先后在鄂尔多斯等盆地发现4个重大油气储量目标区,落实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等7个亿吨级以上石油储量区和苏里格周边等3个数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区。经独立储量评估,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实现石油储量接替率097,天然气储量接替率37,均超过了预期目标,为油气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资源基础与此同时,中石油一批较大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油气业务实现持续增长。长庆油田原油产量一举突破1000万吨,标志着中国石油又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诞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国储量最大、规模最大的低渗透苏里格气田投入开发,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资源保障能力增强。西南油气田的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气为主的千万吨级油气田,也是国内第6个跨入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2006年,中石油新增原油生产能力1222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91亿立方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普光外围、胜利深层、东北深层等油气勘探获得一批重要发现。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600亿立方米,新增石油可采储量约4500万吨,天然气可采储量约739亿立方米。2006年4月3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正式对外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经国土资源部审定,普光气田到2005年末的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51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04亿立方米根据审定结果,该气田已具备商业开发条件,规划到2008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以上,2010年实现商业气量80亿立方米。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06年在中国海域共获得10个油气发现,其中包括中国海域的第一个深水发现———荔湾3-1,并有6个含油气构造的评价获得成功。该公司2006年实现储量替代率199%,年内新增净探明储量4676万吨油当量。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共拥有净探明储量约56亿吨油当量。2006年,全国共生产原油84亿吨,同比增长7%;生产天然气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其中,中石油生产原油07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生产天然气442亿立方米,连续两年增幅超过20%;中石油的油气产量分别占国内油气总产量的58%和76%。连同海外权益油在内,当年中石油的油气总产量达到4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9%。中石化原油生产量超过4000万吨,同比增长28%;生产天然气超过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中石化“走出去”战略获得重要进展。预计海外权益油产量达到450万吨,增长了2倍。随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涠州6-1油田、曹妃甸油田群、惠州19-1油田、渤中34-5、歧口17-2东、惠州21-1等油气田的先后投产,全年该公司共生产油气4033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4%,比3年前增长了21%。经济效益指标取得进展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高涨,2007年底一度接近100美元/桶。在高油价的拉动下,中国石油工业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较好,收获颇丰。2006年,中国石油行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0132亿元,工业增加值637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982亿元,利润3227亿元,利税471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8%、8%、2%和2% 2006年,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突出主营业务的发展,在全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受油价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公司的利润增幅均有大幅降低。尤其是中石油,该公司2005年的利润增长了38%,但2006年仅增长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的利润增长率也下降了一半以上。炼油和乙烯产能快速增长近年来,国内油品需求增长较上年加快。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加工能力不足、国内成品油价格和进口成品油价格倒挂、检修任务繁重等困难,精心组织生产,主要装置实现满负荷生产。2006年全年共加工原油07亿吨,比上年增长3%,但增幅回落了2个百分点。其中,中石油加工原油16亿吨,增长8%;中石化加工原油46亿吨,增长6%。全年全国共生产成品油82亿吨,比上年增长5%,增幅同比回落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产量为4万吨,比上年增长7%;柴油产量为4万吨,比上年增长5%;煤油产量为960万吨,比上年下降9%。中石油生产成品油7349万吨,比上年增长3%。其中汽油产量为3万吨,增长81%;柴油产量为17万吨,增长53%;煤油产量为45万吨,增长8%。中石化约生产成品油6亿吨。其中汽油产量为0万吨,增长37%;柴油产量为58万吨,增长83%;煤油产量为40万吨,下降15%(表1-1)。由于乙烯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加快了乙烯产能建设的步伐。2006年我国乙烯总产量达到2万吨,增长2%。其中,中石油的产量为207万吨,增长5%;中石化为633万吨,增长3%,排名世界第4位。长期以来,我国的乙烯领域为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所主导,但随着中海油上下游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尤其是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项目于2006年年初建成投产后,其在2006年的乙烯产量就达到了62万吨。我国乙烯生产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现雏形(表1-2)。表1-1 2006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产量单位:万吨注:①由于统计口径不统一,煤油数据略有出入;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6年的燃料油产量为1万吨,比上年增长7%。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表1-2 2006年中国乙烯产量单位:万吨资料来源:三大石油集团及股份公司网站。2005年国家发布了《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和《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使我国炼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势头更加迅猛。我国一大批炼化项目建成投产或启动。吉林石化70万吨/年、兰州石化70万吨/年、南海石化80万吨/年、茂名石化100万吨/年乙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抚顺石化100万吨/年、四川80万吨/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以及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2009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投产后,镇海炼化具有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成为国内炼化一体化的标志性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为5亿美元、国内最大的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油的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结束了中海油没有下游石化产业的历史。2006年是多年来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年。大连石化新1000万吨/年、海南石化800万吨/年炼油项目,以及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大连石化的年加工能力超过了20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炼油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可以看出,我国的炼化工业正在向着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不断推进。2006年,我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产运销衔接,优化资源流向,继续推进营销网络建设,努力增加市场资源投放量。中石油全年销售成品油7765万吨,同比增长3%,其中零售量达4702万吨,同比增长3%。中石化销售成品油12亿吨,增长7%。中石油加油站总数达到18207座,平均单站日销量8吨,同比增长7%。中石化的加油站数量在2006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通过新建、收购和改造加油站、油库,进一步完善了成品油网络,全年新增加油站800座,其自营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8万座,排名世界第3位。国际合作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油气业务取得了进展,尤其是与非洲国家的油气合作有了很大发展,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中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深化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主力探区的滚动勘探,稳步开展乍得等地区的风险勘探,全年新增石油可采储量6540万吨。同时加强现有项目的稳产,加快新项目上产,形成了苏丹1/2/4区、3/7区及哈萨克斯坦PK三个千万吨级油田。2006年,中石油完成原油作业量和权益产量分别为5460万吨和28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77万吨和804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为57亿立方米,权益产量为38亿立方米,同比约分别增长17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在苏丹,中石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高钙、高酸原油延迟焦化装置,3/7区长输管道工程也投入运营;该公司还新签订乍得、赤道几内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等9个项目合同,中标尼日利亚4个区块;海外工程技术服务新签合同额9亿美元,业务拓展到48个国家,形成了7个规模市场。在国内,中石油与壳牌共同开发的长北天然气田已正式投入商业生产,并向外输送天然气。中石化“走出去”获得重要进展。2006年,中石化完成海外投资约500亿元,获得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49%的股权,正在执行的海外油气项目达到32个,初步形成发展较为合理的海外勘探和开发布局。中石化全年新增权益石油可采储量5700万吨,权益产量达到450万吨。该公司还积极开拓海外石油石化工程市场,成功中标巴西天然气管道、伊朗炼油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国内,中石化利用其在下游领域的主导地位,与福建省、埃克森美孚及沙特阿美在2007年年初成立了合资企业“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两个合资企业的总投资额约为51亿美元,成为中国炼油、化工及成品油营销全面一体化中外合资项目。项目将把福建炼化的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1200万吨/年,主要加工来自沙特的含硫原油;同时建设8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并在福建省管理和经营大约750个加油站和若干个油库。此前,中石化与BP合资的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同巴斯夫公司合资的扬巴6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于2005年建成投产。目前,在政府能源外交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出海找油”的战略已初见成效。但随着资源国对石油资源实行越来越严格的控制,中国企业在海外寻油的旅途上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障碍。管道网络建设顺利进行我国油气管道网络建设继续顺利推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国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基本形成,部分地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管网系统。原油管道:阿拉山口—独山子原油管道建成投产,使中国首条跨国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全线贯通,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总长度为1562千米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中的原油干线已敷设完成。成品油管道:国家重点工程———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中的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管道全长1842千米,年设计量为1000万吨;干支线全长670千米、年输量300万吨的大港—枣庄成品油管道开工建设;中石化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贯通输油,管道全长1143千米,设计年输量为1200万吨,将中石化在珠三角地区所属的茂名石化、广州石化、东兴炼厂和海南石化等炼油基地连接在一起,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于提高中石化在南方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2006年是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第一个LNG试点项目———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并正式进入商业运行;一期工程年接收量为260万吨的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液化天然气的购销协议,资源得到落实;一期工程年进口量为300万吨的上海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并与马来西亚签订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在我国,经国家核准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有10余个。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气源问题将成为制约中国LNG项目发展的最大瓶颈。科技创新投入加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石油企业努力实现稳定、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005年中石油高端装备技术产品研发获得重大突破,EI-Log测井装备和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研制成功。这两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外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中石油全年共申请专利800余项,获授权专利700项,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登记重要科技成果600项。2006年,中石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令人瞩目。按照“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架构,相继组建了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院,使公司层面的研究院已达到8家,覆盖公司10大主体专业、支撑7大业务发展的20个技术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精干高效、协同互补”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石化基本完成了生产欧Ⅳ标准清洁成品油的技术研究,为油品质量升级储备了技术;油藏综合地质物理技术、150万吨/年单段全循环加氢裂化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顺利完成;空气钻井、高效柴油脱硫催化剂等一批技术得到应用;一批自主开发的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建或改造项目,特别是海南炼油、茂名乙烯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石化自主技术水平和工程开发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石化及合作单位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带动了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天然气储量增长高峰,推动了南方海相乃至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的重大突破,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中石化共申请专利1007项,获得中国专利授权948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4%;申请国外专利97项,获得授权61项。中海油2006年的科技投入超过20亿元,约占销售收入的3%,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渤海海域复杂油气藏勘探”、“高浓缩倍率工业冷却水处理及智能化在线(远程)监控技术”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渤海复杂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发现、盘活了锦州25-1南、旅大27-2等一批渤海复合油气藏和特稠油油群,该公司的海上稠油开发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我国国有石油公司明显加强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在生物柴油的开发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彰显了从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转型的决心和勇气。中石油与四川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的目标是“共同实施‘四川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把四川建设成‘绿色能源’大省、清洁汽车大省;‘十一五’共同建成年60万吨甘薯燃料乙醇、年产10万吨麻风树生物柴油规模”;与国家林业局签署了合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云南、四川第一批面积约为4万多公顷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建成后可实现每年约6万吨生物柴油原料的供应能力。到“十一五”末,中石油计划建成非粮乙醇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年,达到全国产能的40%以上;形成林业生物柴油20万吨/年商业化规模;支持建设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达40万公顷以上,努力成为国家生物质能源行业的领头军。中石化年产2000吨生物柴油的试验装置已在其位于河北省的生物柴油研发基地建成,成为迄今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标志性试验装置,为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开展基础性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技术平台与支撑。中国海洋石油基地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攀枝花市签订了“攀西地区麻风树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项目”备忘录,计划投资47亿元,建设年产能为10万吨的生物柴油厂。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十分迅猛,但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国有大企业介入生物柴油领域,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整个生物柴油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是很有益的。二、中国石油工业存在的问题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人均占有量低我国油气资源丰富,但探明程度较低,人均占有量也较低。根据全国6大区115个含油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为57亿吨,其中陆地07亿吨,近海50亿吨;地质资源量01亿吨,其中陆地65亿吨,近海36亿吨;可采资源量03亿吨,其中陆地76亿吨,近海27亿吨。尽管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5~1/6;天然气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0万~7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5~1/7。与耕地和淡水资源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资源的情形更差些 油气资源分布不均全国含油气区主要分布情况是: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中部,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西藏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的地区;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根据目前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从东西方向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南北方向上看,绝大部分油气资源在北方。这种油气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格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油气供求关系的协调带来了重大影响。从松辽到江汉和苏北等盆地的东部老油区占石油储量的74%,以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主体的中部区占77%,西北区占3%,南方区占09%,海域占63%。而海域中渤海占全国储量的4%。2000年,随着更多的渤海大中型油田被探明,海上也表现出石油储量北部多于南部的特点。目前,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2%和0%。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资源量大于l万亿立方米的有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东海、渤海湾、莺歌海、琼东南、准噶尔9个盆地,共拥有资源量7万亿立方米 供需差额逐渐加大最近5年,石油消费明显加快。2006年全国石油消费量达到5亿吨,比2000年净增24亿吨。到2020年前,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等高耗油工业的发展将明显加快。此外,城镇人口将大幅上升,农村用油的比重也将增加。多种因素将使我国石油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社会大力节油的前提下,如果以平均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大体增加1000万吨的规模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接近5亿吨;进口量3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率)约6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线。我国石油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原油采收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俄罗斯的原油平均采收率达40%,美国为33%~35%,最高达70%,北海油田达50%,国外注水大油田的采收率为50%左右。我国的平均采收率大大低于这一水平。原油包括发现成本、开发成本、生成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在内的完全成本,目前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原油的完全成本非常高。1998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重组之前,我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一直作为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为保证产量任务的完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将有限资金投向油气田开发和生产;而在新增可动用储量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对老油田实行强化开采,造成油田加速进入中后开发期,综合含水上升很快,大大加速了操作费用的上升。重组后的中石油,职工总数很多,原油加工能力不高,这就导致人工成本太高,企业组织形式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各油田及油田内部各单位管理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很多。预算的约束软,乱摊乱进名目不少。在成本管理上,没有认真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加之核算制度不够严格和科学,有时还出现成本不实的现象。石油利用效率总体不高我国既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又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国家。以2004年为例,我国GDP总量为9万亿美元,万美元GDP消耗石油6吨。这个数字是当年美国万美元石油消费量的2倍,日本的3倍,英国的4倍。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设计值比发达国家同类车要高10%~15%。我国现阶段单车平均年耗油量为28吨,比美国高21%,比德国高89%,比日本高115%。要把我国2020年的石油总消费量控制在5亿吨以内,就要求在过去15年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水平上,每年降低25%以上。以上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节约用油的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节约、控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难度相当大 石油科技水平发展较低我国石油科技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创新能力更差。基础研究水平差,大部分基础研究工作只是把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加以具体运用。如地震地层学、油藏描述、水平井技术和地层损害等。另外,国外还有许多先进理论尚未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如自动化钻井、小井眼钻井、模糊理论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等。基础研究的这种局面表现为我国科研工作的创新能力差,缺乏后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目前,全球石化工业已形成美亚欧三足鼎立的格局,截止2005年底世界炼油能力6亿吨/年,其中北美、亚太和西欧地区分别占24%、26%和18%;世界乙烯生产能力2亿吨/年,其中北美占世界总能力的30%,亚太和西欧地区分别占27%、21%。亚太地区的5大通用合成树脂、合成化纤和合成橡胶的产量已超过北美居世界第1位。未来5年中东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是全球炼油和石化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市场。同时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向大型化、基地化和炼化一体化,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2006年12月11日中国成品油批发业务的放开,标志着我国石油石化业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回首过去5年,中国石油石化业在内外发展环境、行业自身发展及市场状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深刻而不可逆转的变化:中国石油石化市场走向全面开放,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形成,政府监管体系日渐完善并走上法制化轨道。在开放中中国石油石化业进一步发展,在改革重组中,中国国有石油石化企业逐步做大做强。然而,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同时也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全方位的竞争。在《财富》杂志排名中被列入世界500强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几乎已全部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设点,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巴斯夫、杜邦、拜耳、道化学等跨国公司,大多已全面进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进入除批发以外的上中下游各个领域。 我国经济正处于稳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对石油石化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汽煤柴需求量将为85亿至89亿吨,乙烯需求当量将达到2500万至2600万吨。巨大的石油石化产品需求潜力,将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做大总量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和良好的市场条件。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必将迎来一个充满生机的全新发展时期。面对快速增长的石油化工市场,我国企业该如何把握时机、迎接挑战,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发展战略呢?另外石油化工行业从业者,包括来华投资经营的外商也必须时刻了解、研究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才能审时度势、掌握趋势,在不断遇到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中发展壮大。 2007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原油产量增幅保持2006年的水平,天然气产量超过2006年;原油加工量保持增长,炼油毛利有所改善,成品油批零价差趋于正常。 2008年,世界石油需求依然旺盛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导致石油需求旺盛。 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显示,2008全球石油日需求量8780万桶,同比增加210万桶,增长5%。欧佩克在12月份石油市场月报中预计,2008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8706桶,同比增加132万桶,增长54%。而美国能源情报署12月份能源展望月报预计,2008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为8716万桶,同比增加138万桶,增长率为6%。其中中美需求增量占世界增量的49%左右。 尽管三大国际机构预测增幅不完全一致,但均认为2008年国际石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趋势。 如果伊朗核问题等地缘政治风险没有明显恶化,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国际油价年平均价位将在每桶75美元左右的高位运行。但是,如果伊朗核问题演变为美伊军事冲突,或出现飓风袭击等重大突发事件,短期内国际油价将会出现大幅飙升;如果次贷危机不断恶化,逐步演变成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出现明显减速或衰退,国际油价也存在大幅回落的可能性。 就业前景广阔。石油化工行业内的竞争将加剧,急需各类高级人才。对于基础知识坚实、兼有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无论是成为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还是贸易、营销的专业人才都大有可为。

中国石油发展现状论文题目

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营业收入08万亿元,下降7%;利润总额5亿元,下降5%;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下降8%;全国油气总产量32亿吨(油当量),增长5%;原油加工量74亿吨,增长3%;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长约6%。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行业整体情况:营业收入降幅持续收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039家;行业营业收入08万亿元,同比下降7%;利润总额5亿元,同比下降5%。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同比下降8%。资产总计40万亿元,同比增长7%;资产负债率1%,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亿元,同比扩大5%;行业亏损面达7%,与2019年持平。2020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5%,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持续恶化2020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持续恶化,利润降幅为有记录以来最大。截至12月末,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规模以上企业365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亿元,比上年下降3%,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6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开采利润净亏损4亿元,上年为盈利1亿元;天然气开采利润5亿元,下降8%;油气开采辅助活动利润8亿元,增长212%。2020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13%,下降45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32亿吨(油当量),比上年增长3%,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5个百分点。原油生产增长基本平稳,天然气保持较快增速。2020年,全国原油产量95亿吨,比上年增长6%;天然气产量1925亿立方米,增长8%,加快2个百分点;液化天然气产量9万吨,增长4%,加快5个百分点。炼油业:盈利不断扩大炼油业效益在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后,盈利持续扩大,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截至12月末,炼油业规模以上企业1086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亿元,较前11月增加2亿元,比上年下降6%,利润回升进一步加快。全年炼油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1%,较1~11月上升43个百分点。2020年全年原油加工量74亿吨,比上年增长3%;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31亿吨,下降1%,降幅扩大3个百分点。其中,柴油产量59亿吨,下降6%;汽油产量32亿吨,下降6%;煤油产量4万吨,下降2%。化学工业:效益实现显著增长2020年,化学工业效益在二季度后回升持续加快,三季度后利润增长迅速,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向好。截至2020年12月末,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2973家,较2019年减少362家;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亿元,同比增长4%;化工行业营业收入成本57万亿元,同比下降6%。2020年,化工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2020年重点化学品生产总体实现较快增长。2020年,全国乙烯产量2160万吨,比上年增长2%;纯苯产量1042万吨,增长6%;甲醇产量4984万吨,增长7%;涂料产量1万吨,增长6%;化学试剂产量2万吨,增长5%;硫酸产量2万吨,下降3%;烧碱产量9万吨,增长2%;纯碱产量4万吨,下降9%;合成树脂产量04亿吨,增长7%;合成纤维单(聚合)体产量8万吨,增长2%。此外,轮胎外胎产量18亿条,增长7%。2020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贸易起伏波动强烈,总体降幅较大。海关数据显示,全年行业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8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其中,出口总额2095亿美元,下降7%;进口总额7亿美元,下降1%。贸易逆差7亿美元,缩小4%。出口总额中,有机化学原料、专用化学品等占比上升,橡胶制品和成品油下降。2020年,有机化学原料、专用化学品和农药分别出口467亿美元、3亿美元和2亿美元,分别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3%、8%和6%,较上年分别提高4个、6个和5个百分点。2020年,橡胶制品和成品油(汽、煤、柴合计)出口额分别为2亿美元和9亿美元,分别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5%和4%,较上年分别下降8个和1个百分点。出口结构继续改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有所减缓。2020年,国内进口原油42亿吨,比上年增长2%,增速较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进口金额1亿美元,下降5%。进口天然气8亿立方米,增长1%,增速较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进口金额3亿美元,下降20%。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预测, 2021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环境将明显改善,主要经济指标有望实现全面增长。预计全行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约6%,营业收入增长约10%,利润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约8%,其中出口增长约10%。预计2021年原油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增长约5%;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长约7%;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增长约5%;化肥表观消费量增长约1%;合成材料表观消费量增长约8%;基础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增长约5%,其中乙烯表观消费量增长约5%,烧碱表观消费量增长约6%。——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石油工程可以写的题目很多啊

什么

  • 索引序列
  • 中国石油发展现状论文摘要
  • 中国石油发展现状论文
  • 中国石油化工发展现状论文摘要怎么写
  • 中国石油发展现状论文选题
  • 中国石油发展现状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