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发布时间: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金陵不错,你可以去梅兰网上了解这2个学校的资料

傅玄 傅玄 (217~278) ,字休奕,西晋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南)人。曾任西晋御史中丞、司隶校尉等监察官吏,敢于“奏劾”,“贵游慑伏”。著有《傅子》120卷,已散佚,今有辑本4卷。傅玄基本上继承了汉代董仲舒、《白虎通》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认为“天地成岁也,先春而后秋;人君之治也,先礼而后刑”。他强调治国在于“贵教”,认为“专任刑名,民不聊生。通儒达道,政乃升平”。 但傅玄比较重视法律的作用,宣称“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赏者,政之大德也;罚者,政之大威也。”他所说的“赏”,首先是指对“修行崇德”者即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人行赏。他强调赏罚二者缺一不可, “独任威刑而无德惠,则民不乐生,独任德惠而无威刑,则民不畏死。民不乐生,不可得而教也;民不畏死,不可得而制也。”他甚至说:“礼法殊途而同归,赏刑递用而相济”。傅玄主张认真遵守法律,反对凭个人好恶判案。他说:“释法任情,□佞在下,多疑少决,譬执腐素以御奔马”,是十分危险的。他强调赏罚应不论身份、等级,“有善,虽疏贱必赏;有恶,虽贵近必诛”, “若亲贵犯罪,大者必议,小者必赦,是纵封豕于境内,放长蛇于左右也”。这是对曹魏以来在法律中规定的儒家八议制度的否定。傅玄赞赏曹魏王朝的河南尹傅嘏审案不行刑讯,同时积极拥护恢复肉刑的倡议,认为肉刑可使犯人“终身惩”,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他说“肉刑虽斩其足,犹能生育也”,不妨碍劳动力的增殖。这也符合西晋“土广人稀”的需要。他说:“今有弱子,当陷大辟。问其慈父,必乞以肉刑代之,苟可以生易死也。有道之君,能不以此加百姓乎?” 傅玄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为躲避战乱,举家迁于河内。玄博通众学,善于文词,精通乐律。魏时他曾为弘农太守兼典农校尉,封鹑觚男。傅玄,性刚直,晋武帝时为谏议官,屡陈政见,要求重农轻商、尊儒尚学,以儒道为治国之本,深受重视。在西晋官至司隶校尉。 傅玄极力反对慕虚无与贵刑名的风气,上疏力陈魏贵刑名、尚玄虚的危害,认为魏之风气无异于亡秦之病复发,要求西晋改弦更张,提倡尊儒重教。傅玄有关教育与政治、经济等关系的论述,颇有精当之处,是晋初的一位教育理论家,教育规划的首倡者。 傅玄的主要著作是《傅子》,现仅存24篇,它是研究傅玄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 二、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傅玄从人性论与治国安邦两方面论述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在人性的问题上,傅玄不赞成孟轲的“性善论”,也不同意荀况的“性恶论”,而是认为人性既有善的因素,即所谓“好善尚德之性”,又有恶的因素,即所谓“贪荣重利之性”,有善有恶,才是人性的完整涵义。人性中不论是善的因素,还是恶的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可变性是人性的最大特点。教育对人性的作用则表现在因善与攻恶两方面,教育就是扬善抑恶的日长日消的过程。而且,教育的功能远大于环境的影响。人在接受教育后,就能为道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傅玄又认为,为防止教育过程发生偏差,确立一定的法度是必要的,只有以教育为主导,以法度为调节因素,教育才能达到教育者所要求的目标。 从治国安邦的角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亦不可小看。傅玄继承德威并举的政治思想,认为治国应备有两手,一为赏,二为罚,“只有德威相济,两手并举,方能“使其民可教可制”。但在德威两者之间,又应以德治为主,必须弘扬德教。通过教育,养成礼义之德,最终才能达到上安下顺、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他把教育看成政治的一部分,是统治的辅助手段,这种观点与传统的“化民成俗”的儒家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三、论学校教育 振兴国家,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造就主要得力于学校。傅玄列举了九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即:德才、理才、政才、学才、武才、农才、工才、商才、辩才,这些统治人才的培养都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然而不论何种人才,都必须以崇德修行为先,否则,“道德不修,虽有千金之剑,何所用之”。而道德的养成,要依靠学校教育来达到,“宣德教者,莫明乎学”。但是自东汉末年以来,学校衰废,儒学为人所鄙,魏时玄风兴起。傅玄对此现象深为不满,要求晋武帝整顿纲维时,应该以尊儒尚学为首务,学校以儒学教育为首位。他说:“儒学者,王教之首也。”可见,傅玄的目的在于复兴儒学。值得一提的是,傅玄把尊儒尚学与贵农贱商同样看成事业之要务,振兴教育与发展农业相协调,同是治国要策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这与抛开经济的发展,而一味侈谈发展教育是不同的。 傅玄认为既以儒学为治国之道,就应注重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学校教育,尊重儒者,以儒业为贵,严格选拔好儒之士入学受教,慎重聘用学官。只有以“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为急务,才能振兴衰弱已久的学校教育。 四、论道德教育 傅玄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与原则方面,强调“内省法”,注重自我修养的必要性。他认为修心是修养的关键,因为心乃神明之主,万理之统,有正心必有正德,所以立德的根本在于正心。所谓正心,即以儒道正己,使忠正仁理等时刻存于心中。在傅玄看来,一个人只有自正心开始,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古之君子欲修身治人,必先正心。因此,傅玄反复强调修养只在求之于心而已。如其心正于内,则不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保其心性而不迷惘。 值得注意的是,傅玄认为道德教育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经济的发展能促进道德的培养。这种观点与他的政治、经济主张是一致的。经济决定论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傅玄认为既以儒学为治国之道,就应注重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学校教育,尊重儒者,以儒作为一位纯粹的儒者,傅玄能注意从经济的角度研究教育的发展,在当时是很有积极意义的。由于傅玄所处地位显赫,他的主张对晋初经济的繁荣、文教的发达是有影响的。但是随着晋统治的腐朽,玄风的盛行,傅玄大部分主张只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留于史上。

傅玄,字休奕,公元217年生于北地郡宜阳,即今铜川市耀县。出身于官宦家庭,是西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幼时,父被罢官,同逃难河南,“专心诵学”。“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清高、孤赏、不落俗尘,同情农民。举秀才后,选为著作史,“撰集魏书”。再迁弘农太守。精心政务,忠于职守,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指出弊端。因政见超众,奏章明析,封鹑觚男”。 晋武帝即位,进傅玄“爵为子,加附马都尉”,与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傅玄以锐敏的眼光,提出在阶级、民族矛盾的实际情况下,应以“舜之化,开正直之路,体夏禹之至俭,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以征不恪”。武帝赞同后,化针对晋社会依靠氏族,封官许愿,任人唯亲唯势,机构庞杂的情况,提出要以才录官,考察官员政绩,减少机构,使宦不废职于朝,国无旷官之累。又针对农业衰败,弃农商,富豪子弟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情况,提出“尊儒尚学,贵农商贱”。武帝甚悦,拜为“侍中”,成为近臣。傅玄公元268年,傅玄最有名的“五条政见”,针对当时水旱灾的情况,表达了他重农爱民的政治主张及反对“天命”的唯物观点,晋武帝十分赞许地说:“所陈五事,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双安边御胡政事猛宽之宜,申省周备,一二具之,此诚为国大本,当信急务也”。乃下令按“五事”办理,并加傅玄为太仆。 傅玄一生,喜爱读书、写书。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共四部、六录,一百四十卷,数十万言。与文集百卷全为一书,起名《傅子》,刊行于世。文辞之美,深为世人所赞,足可以与《杨子》、《墨子》、《孙子》、《孟子》齐名。278年,卒于家中,年62岁,谥号“刚”,追封“清泉侯”。

庆阳地区古称北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很早以前,周人就在此建治。秦始皇统一六国,始治郡县,庆阳地区乃为北地郡。在这块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名人。东汉大哲学家王符,被称为“后汉三贤”之一,其著《潜夫论》流传深远。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被誉为明“前七子”之首,其书《空洞集》影响深广,他们都在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而魏晋之时的傅玄也是其中之一,他的不朽之著《傅子》及其乐府诗赋,同样在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晋书·傅玄传》称,“傅玄,字体奕,北地泥阳(即今甘肃宁县)人也。”虽为“显贵”,然著述不废,著作甚富。其“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备受时人及后人一致称赞。唐房玄龄撰《晋书》借晋司空王沈之言称道:《傅子》所论,“言富理济,经伦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扬墨之流遁,齐孙孟于往代。”将其与孟子、荀子并驾齐驱。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说:《傅子》所言“皆关切治道,阐启儒风,精意名言,往往而在,以视《论衡》《昌言》皆当逊之”。将其学术地位提高到王充《论衡》及仲长统《昌言》之上。正因为如此,晋武帝曾有诏说:傅玄“所陈便宜,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又安边御胡政事宽猛之宜,申省周备,一二具之,此诚为国大本,当今急务也。”甚至就连清乾隆皇帝也称赞傅玄《傅子》“制事有良方。”然而,自南北朝以降,傅玄《傅子》散失甚多。所以,《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及《崇文总目》等史书对傅玄《傅子》的记述都远不及《晋书·傅玄传》所言之数。直到清代,才有人开始对傅玄《傅子》的残篇搜集整理。清人严可均在数十年间花费很大气力,从《太平御览》、《北堂书钞》、《初学论》、《艺文类聚》、《群书治要》、《意林》等文献中钩稽出傅玄《傅子》残篇六卷,编入他所校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之中,前两卷为诗赋,后四卷即《傅子》。所辑较完整的政论二十余篇,史评史料数十条,才是傅玄《傅子》有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文本。  《晋书·傅玄传》说傅玄死时“六十二岁”,未明其生卒之具体时间。据已故学者陆侃如先生考证,傅玄当生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卒于西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是一位魏晋之际的历史人物。《晋书·傅玄传》言“玄少孤贫,博学善属文”,魏齐王芳正始初年,年仅二十出头的他就被州里举为秀才。正始六年选入著作,与著名“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共撰《魏书》。后任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所居称职”。曹魏末年,司马昭设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被封为鹑觚男爵,任晋王司马炎的散骑常侍。晋武帝时,晋为子爵,加附马都尉,官历御史中丞、太仆、司隶校尉等。可见,傅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曹魏时代,入晋步入“显贵”之后只仅活了十二年就死了。但他仕数朝、官六卿,对魏晋之际特别是晋初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却了如指掌,明察秋毫。因而,为维护西晋王朝的长治久安曾提出过诸多切合时宜的建议和主张。诸如傅玄提出“国以民为本”。他认为欲求国治,必先安民。欲求安民,必先富民。在他看来,“民富则安,贫则危。”“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饥寒切身,而不行非者寡矣。”而富民之要则在于“上息欲”。他说:“上欲无节,众下肆情,淫侈并兴,而百姓受其殃毒矣。”故“不息欲于上,而欲使下之安静,此犹火焚林,而索原野之不凋废者难矣。”为此,他明确告诫为治者,“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其为治之要乎。”又如傅玄认为“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赏者政之大德也,罚者政之大威也。人之所以畏天地者,以其能生而杀之也。为治审持二柄,能使杀生不妄,则其威德与天地并矣。”所以,他说“民之所好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善治民者,开其正道,因所好而赏之,则民乐其德也。塞其邪路,因所恶而罚之,则民畏其威矣。……故夫威德者,相须而济者也。”若“独任威刑而无德惠,则民不乐生。独任德惠而无威刑,则民不畏死。民不乐生,不可得而教也,民不畏死,不可得而治也。有国立政,能使其民可教可治者,唯威德足以相济者乎。”提出了德威相济、礼法并用的为治方略。再如傅玄倡导“国以贤兴。”他说:“贤者,圣人所与共治天下者也。故先王以举贤为急。”又说:“君不独兴,必有良臣。”“况帝王之佐,经国之任,可不审择其人乎。”充分肯定了贤能之士对于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看法,他对魏晋时代世家贵族嫉贤弃能,以世族门弟取人,而又口口声声“称古多贤,患世无人”的九品中正制度提出批评:“贤能之士何世无之,何以知其然,舜兴而五臣显,武王兴而九贤进。齐桓之霸,管仲为之谋。秦孝之强,商君佐之以法。欲王则王佐至,欲霸则霸臣出,欲富国强兵而富国强兵之人往,求无不得,唱无不和,是以知天下之不乏贤也,顾求与不求耳,何忧天下之无人乎。”真可谓见地深刻,一针见血。正因为如此,傅玄及其《傅子》备受历代政治家和学者们的一致推崇。唐初谏仪大夫魏征为了给唐太宗提供“先王得失”之借鉴而编纂的《群书治安》就大量收录了傅玄《傅子》的政论和史论。中唐马总以旨在“上以防守教之失,中以补比事之阙,下以佐必文之绪”而编纂的《意林》,又再次选录傅玄《傅子》的大量政论,可以想见,唐代统治思想中必然渗透着傅玄的为治思想,傅玄的为治思想是唐统治者选择其为治之术的思想来源之一。由于唐统治者对傅玄《傅子》的推崇,唐以后历代官家私家藏书均有对傅玄《傅子》的抄录和引述。《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以及《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等典籍和史书中均有傅玄《傅子》的篇章或记述。可以说,傅玄及其《傅子》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傅玄《傅子》及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和经济史上亦有其重要地位。在哲学上,傅玄基本上倾向于朴素唯物主义。他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他说:“浩浩元气,遐载太清,五行流迈,日月伐征,随时变化,庶物乃成。”又说:“昔在浑成时,两仪尚未分,阳升垂清景,阴降兴浮云,中和合氛氲,万物各异群。”以“元气”始分阴阳说明自然宇宙万物的生成和演化,发展了汉以来元气一元论的宇宙论,开了魏晋南北朝神灭论的先河。在文学创作上,傅玄着力于汉以来乐府歌辞的创作。乐府诗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其创作在傅玄之前还是非常有限的。今存汉乐府诗歌仅有三四十首。到了魏晋时代,尽管被傅玄早一辈的曹氏父子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终生倾力于乐府歌辞的创作,但今存的乐府诗,三曹合计也不及百篇。与傅玄同时代的阮籍没有乐府诗传世,嵇康也只有少量的乐府诗。比傅玄晚一辈的张华也只有十多首,陆机也不过四十来首。而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傅玄乐府诗八十余首和清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收录傅玄乐府诗一百二十多首来看,傅玄是今存乐府诗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位乐府诗人。所以,清沈德潜辑《古诗源》评论说“休奕诗,聪颖处时带累句,大约长于乐府”。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更谓:“逮于晋世,则傅玄晓音,创立稚歌,以咏祖宗”。在经济思想方面。傅玄以民为本的分民定业论,以客观需要决定税赋的财政论,以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消费论,以重视农业,强调兴修水利的农业生产论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看出,傅玄是以其卓越的才华称著于魏晋,是魏晋时代一位杰出政论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傅玄及其《傅子》的思想属性,尽管《晋书·傅玄传》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再称其“存重儒教”,“尊贵儒学”,“阐启儒风”。而事实上并非纯儒,在他的思想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杂家倾向。他倡导儒学礼乐的教化作用,见其思想中儒学礼教占重要地位;他注意刑法,倡导德威相济,礼法并用,无疑受到汉代陆贾、贾谊、董仲舒的思想影响;他强调观行重事,主张考绩,又可窥见先秦荀子、汉代王充的思想痕迹;他关于元气始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似乎同东汉王符有其一定联系。而且《周易》之学、黄老思想均在傅玄《傅子》中有所表现。因此,博采众家之说,兼融并蓄,自成一家之言;论学致力于经世济民,论政力切时弊,无空疏浮泛之辞乃傅玄及其《傅子》的基本特征。从《傅子》的文风来看,朴实无华,义理雅正,雄辨有力,流畅通晓,逻辑严紧,尤其辨风是傅玄《傅子》的重要风格。从文章的表现手法来看,引物连类,论事以喻,以近及远,以微阐幽是傅玄《傅子》的重要特点。他勤奋好学,刚正不阿,关心生产,注重人才,同情人民的疾苦,重视国家的统一等思想和品格,以至于在今天,仍然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傅玄其人其书及其思想,自古及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历史上唐房玄龄撰《晋书》首立《傅玄传》,开了历史上傅玄研究的先例。房氏的《傅玄传》全面介绍了傅玄其人及其事迹和学说,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傅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房玄龄是历史上傅玄研究的第一人。与房氏同时代的魏征编纂的《群书治要》,首开了后世历代官家私家藏书抄录引述傅玄《傅子》的先风。清《四库全书》更认为傅玄《傅子》的学术成就远远超出他同时代的所有学者,就连汉代王充的《论衡》和仲长统的《昌言》也不能与之相比。尽管其说未必妥当,但由于突出了傅玄及其《傅子》,这就引起了人们对于傅玄的关注。清人严可均编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从浩如烟海的典籍和文献中辑录傅玄《傅子》四卷,诗赋二卷以及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丁福保《全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诗》、清沈德潜《古诗源》均为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傅玄及其思想保存了珍贵的文本。当然,事实求是的讲,对傅玄及其思想的研究是从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开始的。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半个世纪当中,傅玄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据现有资料看,仅有《傅玄秦女休行本事考》一文见于《经世季刊》二卷三期外,我们还再找不到有关傅玄研究的只言片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术界一些老前辈诸如侯外庐、胡寄窗、游国恩等先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傅玄纳入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之系统,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评论,揭开了傅玄研究的序幕,开拓了傅玄研究的领域。  1950年,侯外庐先生的《中国思想通史》出版,该书第二卷第十八章第三节“魏晋佛老思想的分野与儒道两家神灭思想的兴起”中以“傅玄—杨泉的学派及其神灭论思想”为标题,介绍了傅玄的哲学思想。该书说道:“南北朝时期,反佛的神灭论者,多是与道家混合了的,或吸收了道家思想中科学精神的儒家,这种学风实由傅杨开其端绪”。1957年《中国思想通史》修订再版,其第三卷第八章第三节“魏晋佛老思想的融合与分野,儒道两家神灭思想的兴起”中再以“傅玄—杨泉的学派及其神灭论思想”为标题,明确提出傅玄是唯物主义者。该书言道:“傅杨的‘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九州之外皆水也’的观点能吸收当时自然科学成果来说明宇宙,既不陷于虚无飘渺的玄想,也没有附加神秘的内容,这正表明他们是唯物主义者。”并说:“在佛教与老庄的神学思想盛行的时代,能够保存进步神灭论的遗产,自属难能可贵。”肯定了傅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966年,胡寄窗先生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出版,该书第二卷第七章“公元第三、第四世纪的经济思想”的第二节以“傅玄的经济思想”为标题,从“分民定业”,“财政观点”,“农业问题”,“货币概念”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傅玄的经济思想,并评论说:“傅玄的经济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要算接触面比较广阔的。”肯定了傅玄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1963年,游国恩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出版,该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章“西晋文学”第一节以“傅玄张华”为标题,介绍了傅玄的文学思想及其影响。游国恩先生说,“傅玄以乐府诗见长。……一部分乐府诗却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了社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其中尤以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为最突出。……颇有汉魏风骨。”“傅玄的一些描写爱情的小诗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傅玄的这一类诗善用比兴,构思新巧,语言情深,清丽可喜。”肯定了傅玄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学术界前辈拓荒性研究的基础上,1961年6月23日《甘肃日报》发表署名苏丰、江夏的《晋初诗人傅玄》的专题文章,这是建国以来傅玄研究见诸于报刊的唯一一篇专论。1963年,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史》第三辑上发表题为《<物理论>与<傅子>是否“一家之学”》的专论,首次对侯外庐先生的“傅杨学派”提出争鸣。张先生认为,“杨泉的《物理论》与傅玄的《傅子》本来是不相干的,二家思想也是泾渭有别的。”他根据清人严可均与叶德辉的考证,指出“没有什么理由认为二书是不清楚的。”强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来认定杨泉的学说和傅玄的学说是一家之学。”这是建国以来国内傅玄研究公开见于学术刊物的第一篇争鸣文章。改革开放以来,傅玄及其思想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79年,赵光勇先生在《陕西师大学报》第二期发表《傅玄论》;1980年,穆长青先生在《甘肃文艺》第十一期发表《傅玄》;1981年,魏明安先生在《甘肃师大学报》第二期发表《傅玄是太康作家吗》;1984年,穆纪元先生在《甘肃社会科学》第五期发表《傅玄的美学思想》;同年,赵以武先生在《甘肃社会科学》第二期发表《论傅玄的乐府诗》;1992年,高新民先生在《庆阳师专学报》连续发表《傅玄及其“傅子” 》、《傅玄<傅子>的写作时代及其思想辨析》、《论傅玄的政治思想》等;刘治立先生先后在《史学研究》1998年第2期发表《傅玄及其史学》、在《成都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发表《<傅子>与<三演义>》、在《洛阳师院学报》2000年第3期发表《傅玄与魏征合论》、在《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发表《傅玄教育观评析》、在《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第5期发表《傅玄作品中的易理》、在《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发表《傅玄的以德治国思想》、在《史学论丛》第10辑发表《清代学者的<傅子>研究》;2003年,辛志凤先生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发表《傅玄及其<傅子>》。继而,兰州大学教授魏明安先生的《傅玄评传》1996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陇东学院教授高新民先生的《傅玄思想研究》1996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陇东学院副教授刘治立先生的《傅玄<傅子>今注今译》也将在近期出版。至此,可以说,傅玄研究日趋活跃,呈现出了令人可喜的局面。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解放以后,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中华出局将傅玄《傅子》中的《马先生传》选入《中华活页文选》,并作评价。后又一度将其选入高中语文教材。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著名文学家大辞典》,比较详尽的介绍了傅玄的生平、事迹及其著述。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已故学者陆侃如先生的《中古文学系年》,对傅玄的生平进行了系统考证。同时,新版《辞海》哲学分册和文字分册均收有傅玄辞条。而且,近年来庆阳地区也编辑出版过许多普及性读物,其中也多次提到傅玄和他的《傅子》等等。这就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傅玄提供了广阔的渠道,知道傅玄名字的人越来越多,读其书想其人的读者日益增长。  我们相信,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庆阳大发展,傅玄及其《傅子》研究必将取得新的成果。庆阳的腾飞与发展必将为傅玄及其《傅子》的研究创造新的机遇,而傅玄及其《傅子》的研究亦必将为庆阳的文化繁荣增添新的亮点,我们应该读读谢谢!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号码

当然是金陵的好了,希望楼主喜欢哦!

傅 玄:字休奕(217-279),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人,西晋时哲学家、文学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来最有学问的名人。其学问渊博,精通单律,于诗擅长乐府。在哲学上,把自然和人类历史都看作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批判了有神论的世界观和玄学空谈。著有《傅子》等集传世,在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卒后被追封为清泉侯。

庆阳地区古称北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很早以前,周人就在此建治。秦始皇统一六国,始治郡县,庆阳地区乃为北地郡。在这块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名人。东汉大哲学家王符,被称为“后汉三贤”之一,其著《潜夫论》流传深远。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被誉为明“前七子”之首,其书《空洞集》影响深广,他们都在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而魏晋之时的傅玄也是其中之一,他的不朽之著《傅子》及其乐府诗赋,同样在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晋书·傅玄传》称,“傅玄,字体奕,北地泥阳(即今甘肃宁县)人也。”虽为“显贵”,然著述不废,著作甚富。其“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备受时人及后人一致称赞。唐房玄龄撰《晋书》借晋司空王沈之言称道:《傅子》所论,“言富理济,经伦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扬墨之流遁,齐孙孟于往代。”将其与孟子、荀子并驾齐驱。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说:《傅子》所言“皆关切治道,阐启儒风,精意名言,往往而在,以视《论衡》《昌言》皆当逊之”。将其学术地位提高到王充《论衡》及仲长统《昌言》之上。正因为如此,晋武帝曾有诏说:傅玄“所陈便宜,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又安边御胡政事宽猛之宜,申省周备,一二具之,此诚为国大本,当今急务也。”甚至就连清乾隆皇帝也称赞傅玄《傅子》“制事有良方。”然而,自南北朝以降,傅玄《傅子》散失甚多。所以,《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及《崇文总目》等史书对傅玄《傅子》的记述都远不及《晋书·傅玄传》所言之数。直到清代,才有人开始对傅玄《傅子》的残篇搜集整理。清人严可均在数十年间花费很大气力,从《太平御览》、《北堂书钞》、《初学论》、《艺文类聚》、《群书治要》、《意林》等文献中钩稽出傅玄《傅子》残篇六卷,编入他所校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之中,前两卷为诗赋,后四卷即《傅子》。所辑较完整的政论二十余篇,史评史料数十条,才是傅玄《傅子》有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文本。  《晋书·傅玄传》说傅玄死时“六十二岁”,未明其生卒之具体时间。据已故学者陆侃如先生考证,傅玄当生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卒于西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是一位魏晋之际的历史人物。《晋书·傅玄传》言“玄少孤贫,博学善属文”,魏齐王芳正始初年,年仅二十出头的他就被州里举为秀才。正始六年选入著作,与著名“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共撰《魏书》。后任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所居称职”。曹魏末年,司马昭设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被封为鹑觚男爵,任晋王司马炎的散骑常侍。晋武帝时,晋为子爵,加附马都尉,官历御史中丞、太仆、司隶校尉等。可见,傅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曹魏时代,入晋步入“显贵”之后只仅活了十二年就死了。但他仕数朝、官六卿,对魏晋之际特别是晋初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却了如指掌,明察秋毫。因而,为维护西晋王朝的长治久安曾提出过诸多切合时宜的建议和主张。诸如傅玄提出“国以民为本”。他认为欲求国治,必先安民。欲求安民,必先富民。在他看来,“民富则安,贫则危。”“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饥寒切身,而不行非者寡矣。”而富民之要则在于“上息欲”。他说:“上欲无节,众下肆情,淫侈并兴,而百姓受其殃毒矣。”故“不息欲于上,而欲使下之安静,此犹火焚林,而索原野之不凋废者难矣。”为此,他明确告诫为治者,“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其为治之要乎。”又如傅玄认为“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赏者政之大德也,罚者政之大威也。人之所以畏天地者,以其能生而杀之也。为治审持二柄,能使杀生不妄,则其威德与天地并矣。”所以,他说“民之所好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善治民者,开其正道,因所好而赏之,则民乐其德也。塞其邪路,因所恶而罚之,则民畏其威矣。……故夫威德者,相须而济者也。”若“独任威刑而无德惠,则民不乐生。独任德惠而无威刑,则民不畏死。民不乐生,不可得而教也,民不畏死,不可得而治也。有国立政,能使其民可教可治者,唯威德足以相济者乎。”提出了德威相济、礼法并用的为治方略。再如傅玄倡导“国以贤兴。”他说:“贤者,圣人所与共治天下者也。故先王以举贤为急。”又说:“君不独兴,必有良臣。”“况帝王之佐,经国之任,可不审择其人乎。”充分肯定了贤能之士对于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看法,他对魏晋时代世家贵族嫉贤弃能,以世族门弟取人,而又口口声声“称古多贤,患世无人”的九品中正制度提出批评:“贤能之士何世无之,何以知其然,舜兴而五臣显,武王兴而九贤进。齐桓之霸,管仲为之谋。秦孝之强,商君佐之以法。欲王则王佐至,欲霸则霸臣出,欲富国强兵而富国强兵之人往,求无不得,唱无不和,是以知天下之不乏贤也,顾求与不求耳,何忧天下之无人乎。”真可谓见地深刻,一针见血。正因为如此,傅玄及其《傅子》备受历代政治家和学者们的一致推崇。唐初谏仪大夫魏征为了给唐太宗提供“先王得失”之借鉴而编纂的《群书治安》就大量收录了傅玄《傅子》的政论和史论。中唐马总以旨在“上以防守教之失,中以补比事之阙,下以佐必文之绪”而编纂的《意林》,又再次选录傅玄《傅子》的大量政论,可以想见,唐代统治思想中必然渗透着傅玄的为治思想,傅玄的为治思想是唐统治者选择其为治之术的思想来源之一。由于唐统治者对傅玄《傅子》的推崇,唐以后历代官家私家藏书均有对傅玄《傅子》的抄录和引述。《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以及《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等典籍和史书中均有傅玄《傅子》的篇章或记述。可以说,傅玄及其《傅子》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傅玄《傅子》及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和经济史上亦有其重要地位。在哲学上,傅玄基本上倾向于朴素唯物主义。他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他说:“浩浩元气,遐载太清,五行流迈,日月伐征,随时变化,庶物乃成。”又说:“昔在浑成时,两仪尚未分,阳升垂清景,阴降兴浮云,中和合氛氲,万物各异群。”以“元气”始分阴阳说明自然宇宙万物的生成和演化,发展了汉以来元气一元论的宇宙论,开了魏晋南北朝神灭论的先河。在文学创作上,傅玄着力于汉以来乐府歌辞的创作。乐府诗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其创作在傅玄之前还是非常有限的。今存汉乐府诗歌仅有三四十首。到了魏晋时代,尽管被傅玄早一辈的曹氏父子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终生倾力于乐府歌辞的创作,但今存的乐府诗,三曹合计也不及百篇。与傅玄同时代的阮籍没有乐府诗传世,嵇康也只有少量的乐府诗。比傅玄晚一辈的张华也只有十多首,陆机也不过四十来首。而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傅玄乐府诗八十余首和清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收录傅玄乐府诗一百二十多首来看,傅玄是今存乐府诗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位乐府诗人。所以,清沈德潜辑《古诗源》评论说“休奕诗,聪颖处时带累句,大约长于乐府”。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更谓:“逮于晋世,则傅玄晓音,创立稚歌,以咏祖宗”。在经济思想方面。傅玄以民为本的分民定业论,以客观需要决定税赋的财政论,以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消费论,以重视农业,强调兴修水利的农业生产论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看出,傅玄是以其卓越的才华称著于魏晋,是魏晋时代一位杰出政论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傅玄及其《傅子》的思想属性,尽管《晋书·傅玄传》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再称其“存重儒教”,“尊贵儒学”,“阐启儒风”。而事实上并非纯儒,在他的思想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杂家倾向。他倡导儒学礼乐的教化作用,见其思想中儒学礼教占重要地位;他注意刑法,倡导德威相济,礼法并用,无疑受到汉代陆贾、贾谊、董仲舒的思想影响;他强调观行重事,主张考绩,又可窥见先秦荀子、汉代王充的思想痕迹;他关于元气始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似乎同东汉王符有其一定联系。而且《周易》之学、黄老思想均在傅玄《傅子》中有所表现。因此,博采众家之说,兼融并蓄,自成一家之言;论学致力于经世济民,论政力切时弊,无空疏浮泛之辞乃傅玄及其《傅子》的基本特征。从《傅子》的文风来看,朴实无华,义理雅正,雄辨有力,流畅通晓,逻辑严紧,尤其辨风是傅玄《傅子》的重要风格。从文章的表现手法来看,引物连类,论事以喻,以近及远,以微阐幽是傅玄《傅子》的重要特点。他勤奋好学,刚正不阿,关心生产,注重人才,同情人民的疾苦,重视国家的统一等思想和品格,以至于在今天,仍然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傅玄其人其书及其思想,自古及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历史上唐房玄龄撰《晋书》首立《傅玄传》,开了历史上傅玄研究的先例。房氏的《傅玄传》全面介绍了傅玄其人及其事迹和学说,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傅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房玄龄是历史上傅玄研究的第一人。与房氏同时代的魏征编纂的《群书治要》,首开了后世历代官家私家藏书抄录引述傅玄《傅子》的先风。清《四库全书》更认为傅玄《傅子》的学术成就远远超出他同时代的所有学者,就连汉代王充的《论衡》和仲长统的《昌言》也不能与之相比。尽管其说未必妥当,但由于突出了傅玄及其《傅子》,这就引起了人们对于傅玄的关注。清人严可均编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从浩如烟海的典籍和文献中辑录傅玄《傅子》四卷,诗赋二卷以及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丁福保《全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诗》、清沈德潜《古诗源》均为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傅玄及其思想保存了珍贵的文本。当然,事实求是的讲,对傅玄及其思想的研究是从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开始的。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半个世纪当中,傅玄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据现有资料看,仅有《傅玄秦女休行本事考》一文见于《经世季刊》二卷三期外,我们还再找不到有关傅玄研究的只言片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术界一些老前辈诸如侯外庐、胡寄窗、游国恩等先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傅玄纳入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之系统,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评论,揭开了傅玄研究的序幕,开拓了傅玄研究的领域。  1950年,侯外庐先生的《中国思想通史》出版,该书第二卷第十八章第三节“魏晋佛老思想的分野与儒道两家神灭思想的兴起”中以“傅玄—杨泉的学派及其神灭论思想”为标题,介绍了傅玄的哲学思想。该书说道:“南北朝时期,反佛的神灭论者,多是与道家混合了的,或吸收了道家思想中科学精神的儒家,这种学风实由傅杨开其端绪”。1957年《中国思想通史》修订再版,其第三卷第八章第三节“魏晋佛老思想的融合与分野,儒道两家神灭思想的兴起”中再以“傅玄—杨泉的学派及其神灭论思想”为标题,明确提出傅玄是唯物主义者。该书言道:“傅杨的‘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九州之外皆水也’的观点能吸收当时自然科学成果来说明宇宙,既不陷于虚无飘渺的玄想,也没有附加神秘的内容,这正表明他们是唯物主义者。”并说:“在佛教与老庄的神学思想盛行的时代,能够保存进步神灭论的遗产,自属难能可贵。”肯定了傅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966年,胡寄窗先生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出版,该书第二卷第七章“公元第三、第四世纪的经济思想”的第二节以“傅玄的经济思想”为标题,从“分民定业”,“财政观点”,“农业问题”,“货币概念”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傅玄的经济思想,并评论说:“傅玄的经济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要算接触面比较广阔的。”肯定了傅玄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1963年,游国恩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出版,该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章“西晋文学”第一节以“傅玄张华”为标题,介绍了傅玄的文学思想及其影响。游国恩先生说,“傅玄以乐府诗见长。……一部分乐府诗却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了社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其中尤以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为最突出。……颇有汉魏风骨。”“傅玄的一些描写爱情的小诗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傅玄的这一类诗善用比兴,构思新巧,语言情深,清丽可喜。”肯定了傅玄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学术界前辈拓荒性研究的基础上,1961年6月23日《甘肃日报》发表署名苏丰、江夏的《晋初诗人傅玄》的专题文章,这是建国以来傅玄研究见诸于报刊的唯一一篇专论。1963年,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史》第三辑上发表题为《<物理论>与<傅子>是否“一家之学”》的专论,首次对侯外庐先生的“傅杨学派”提出争鸣。张先生认为,“杨泉的《物理论》与傅玄的《傅子》本来是不相干的,二家思想也是泾渭有别的。”他根据清人严可均与叶德辉的考证,指出“没有什么理由认为二书是不清楚的。”强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来认定杨泉的学说和傅玄的学说是一家之学。”这是建国以来国内傅玄研究公开见于学术刊物的第一篇争鸣文章。改革开放以来,傅玄及其思想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79年,赵光勇先生在《陕西师大学报》第二期发表《傅玄论》;1980年,穆长青先生在《甘肃文艺》第十一期发表《傅玄》;1981年,魏明安先生在《甘肃师大学报》第二期发表《傅玄是太康作家吗》;1984年,穆纪元先生在《甘肃社会科学》第五期发表《傅玄的美学思想》;同年,赵以武先生在《甘肃社会科学》第二期发表《论傅玄的乐府诗》;1992年,高新民先生在《庆阳师专学报》连续发表《傅玄及其“傅子” 》、《傅玄<傅子>的写作时代及其思想辨析》、《论傅玄的政治思想》等;刘治立先生先后在《史学研究》1998年第2期发表《傅玄及其史学》、在《成都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发表《<傅子>与<三演义>》、在《洛阳师院学报》2000年第3期发表《傅玄与魏征合论》、在《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发表《傅玄教育观评析》、在《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第5期发表《傅玄作品中的易理》、在《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发表《傅玄的以德治国思想》、在《史学论丛》第10辑发表《清代学者的<傅子>研究》;2003年,辛志凤先生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发表《傅玄及其<傅子>》。继而,兰州大学教授魏明安先生的《傅玄评传》1996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陇东学院教授高新民先生的《傅玄思想研究》1996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陇东学院副教授刘治立先生的《傅玄<傅子>今注今译》也将在近期出版。至此,可以说,傅玄研究日趋活跃,呈现出了令人可喜的局面。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解放以后,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中华出局将傅玄《傅子》中的《马先生传》选入《中华活页文选》,并作评价。后又一度将其选入高中语文教材。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著名文学家大辞典》,比较详尽的介绍了傅玄的生平、事迹及其著述。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已故学者陆侃如先生的《中古文学系年》,对傅玄的生平进行了系统考证。同时,新版《辞海》哲学分册和文字分册均收有傅玄辞条。而且,近年来庆阳地区也编辑出版过许多普及性读物,其中也多次提到傅玄和他的《傅子》等等。这就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傅玄提供了广阔的渠道,知道傅玄名字的人越来越多,读其书想其人的读者日益增长。  我们相信,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庆阳大发展,傅玄及其《傅子》研究必将取得新的成果。庆阳的腾飞与发展必将为傅玄及其《傅子》的研究创造新的机遇,而傅玄及其《傅子》的研究亦必将为庆阳的文化繁荣增添新的亮点,我们应该读读谢谢!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主管、天水市行政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发行。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多少

傅 玄:字休奕(217-279),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人,西晋时哲学家、文学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来最有学问的名人。其学问渊博,精通单律,于诗擅长乐府。在哲学上,把自然和人类历史都看作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批判了有神论的世界观和玄学空谈。著有《傅子》等集传世,在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卒后被追封为清泉侯。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和探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探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西部、甘肃、天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弘扬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精神、发掘整理其文化、历史、艺术诸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傅玄 傅玄 (217~278) ,字休奕,西晋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南)人。曾任西晋御史中丞、司隶校尉等监察官吏,敢于“奏劾”,“贵游慑伏”。著有《傅子》120卷,已散佚,今有辑本4卷。傅玄基本上继承了汉代董仲舒、《白虎通》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认为“天地成岁也,先春而后秋;人君之治也,先礼而后刑”。他强调治国在于“贵教”,认为“专任刑名,民不聊生。通儒达道,政乃升平”。 但傅玄比较重视法律的作用,宣称“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赏者,政之大德也;罚者,政之大威也。”他所说的“赏”,首先是指对“修行崇德”者即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人行赏。他强调赏罚二者缺一不可, “独任威刑而无德惠,则民不乐生,独任德惠而无威刑,则民不畏死。民不乐生,不可得而教也;民不畏死,不可得而制也。”他甚至说:“礼法殊途而同归,赏刑递用而相济”。傅玄主张认真遵守法律,反对凭个人好恶判案。他说:“释法任情,□佞在下,多疑少决,譬执腐素以御奔马”,是十分危险的。他强调赏罚应不论身份、等级,“有善,虽疏贱必赏;有恶,虽贵近必诛”, “若亲贵犯罪,大者必议,小者必赦,是纵封豕于境内,放长蛇于左右也”。这是对曹魏以来在法律中规定的儒家八议制度的否定。傅玄赞赏曹魏王朝的河南尹傅嘏审案不行刑讯,同时积极拥护恢复肉刑的倡议,认为肉刑可使犯人“终身惩”,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他说“肉刑虽斩其足,犹能生育也”,不妨碍劳动力的增殖。这也符合西晋“土广人稀”的需要。他说:“今有弱子,当陷大辟。问其慈父,必乞以肉刑代之,苟可以生易死也。有道之君,能不以此加百姓乎?” 傅玄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为躲避战乱,举家迁于河内。玄博通众学,善于文词,精通乐律。魏时他曾为弘农太守兼典农校尉,封鹑觚男。傅玄,性刚直,晋武帝时为谏议官,屡陈政见,要求重农轻商、尊儒尚学,以儒道为治国之本,深受重视。在西晋官至司隶校尉。 傅玄极力反对慕虚无与贵刑名的风气,上疏力陈魏贵刑名、尚玄虚的危害,认为魏之风气无异于亡秦之病复发,要求西晋改弦更张,提倡尊儒重教。傅玄有关教育与政治、经济等关系的论述,颇有精当之处,是晋初的一位教育理论家,教育规划的首倡者。 傅玄的主要著作是《傅子》,现仅存24篇,它是研究傅玄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 二、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傅玄从人性论与治国安邦两方面论述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在人性的问题上,傅玄不赞成孟轲的“性善论”,也不同意荀况的“性恶论”,而是认为人性既有善的因素,即所谓“好善尚德之性”,又有恶的因素,即所谓“贪荣重利之性”,有善有恶,才是人性的完整涵义。人性中不论是善的因素,还是恶的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可变性是人性的最大特点。教育对人性的作用则表现在因善与攻恶两方面,教育就是扬善抑恶的日长日消的过程。而且,教育的功能远大于环境的影响。人在接受教育后,就能为道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傅玄又认为,为防止教育过程发生偏差,确立一定的法度是必要的,只有以教育为主导,以法度为调节因素,教育才能达到教育者所要求的目标。 从治国安邦的角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亦不可小看。傅玄继承德威并举的政治思想,认为治国应备有两手,一为赏,二为罚,“只有德威相济,两手并举,方能“使其民可教可制”。但在德威两者之间,又应以德治为主,必须弘扬德教。通过教育,养成礼义之德,最终才能达到上安下顺、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他把教育看成政治的一部分,是统治的辅助手段,这种观点与传统的“化民成俗”的儒家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三、论学校教育 振兴国家,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造就主要得力于学校。傅玄列举了九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即:德才、理才、政才、学才、武才、农才、工才、商才、辩才,这些统治人才的培养都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然而不论何种人才,都必须以崇德修行为先,否则,“道德不修,虽有千金之剑,何所用之”。而道德的养成,要依靠学校教育来达到,“宣德教者,莫明乎学”。但是自东汉末年以来,学校衰废,儒学为人所鄙,魏时玄风兴起。傅玄对此现象深为不满,要求晋武帝整顿纲维时,应该以尊儒尚学为首务,学校以儒学教育为首位。他说:“儒学者,王教之首也。”可见,傅玄的目的在于复兴儒学。值得一提的是,傅玄把尊儒尚学与贵农贱商同样看成事业之要务,振兴教育与发展农业相协调,同是治国要策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这与抛开经济的发展,而一味侈谈发展教育是不同的。 傅玄认为既以儒学为治国之道,就应注重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学校教育,尊重儒者,以儒业为贵,严格选拔好儒之士入学受教,慎重聘用学官。只有以“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为急务,才能振兴衰弱已久的学校教育。 四、论道德教育 傅玄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与原则方面,强调“内省法”,注重自我修养的必要性。他认为修心是修养的关键,因为心乃神明之主,万理之统,有正心必有正德,所以立德的根本在于正心。所谓正心,即以儒道正己,使忠正仁理等时刻存于心中。在傅玄看来,一个人只有自正心开始,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古之君子欲修身治人,必先正心。因此,傅玄反复强调修养只在求之于心而已。如其心正于内,则不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保其心性而不迷惘。 值得注意的是,傅玄认为道德教育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经济的发展能促进道德的培养。这种观点与他的政治、经济主张是一致的。经济决定论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傅玄认为既以儒学为治国之道,就应注重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学校教育,尊重儒者,以儒作为一位纯粹的儒者,傅玄能注意从经济的角度研究教育的发展,在当时是很有积极意义的。由于傅玄所处地位显赫,他的主张对晋初经济的繁荣、文教的发达是有影响的。但是随着晋统治的腐朽,玄风的盛行,傅玄大部分主张只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留于史上。

傅玄,字休奕,公元217年生于北地郡宜阳,即今铜川市耀县。出身于官宦家庭,是西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幼时,父被罢官,同逃难河南,“专心诵学”。“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清高、孤赏、不落俗尘,同情农民。举秀才后,选为著作史,“撰集魏书”。再迁弘农太守。精心政务,忠于职守,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指出弊端。因政见超众,奏章明析,封鹑觚男”。 晋武帝即位,进傅玄“爵为子,加附马都尉”,与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傅玄以锐敏的眼光,提出在阶级、民族矛盾的实际情况下,应以“舜之化,开正直之路,体夏禹之至俭,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以征不恪”。武帝赞同后,化针对晋社会依靠氏族,封官许愿,任人唯亲唯势,机构庞杂的情况,提出要以才录官,考察官员政绩,减少机构,使宦不废职于朝,国无旷官之累。又针对农业衰败,弃农商,富豪子弟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情况,提出“尊儒尚学,贵农商贱”。武帝甚悦,拜为“侍中”,成为近臣。傅玄公元268年,傅玄最有名的“五条政见”,针对当时水旱灾的情况,表达了他重农爱民的政治主张及反对“天命”的唯物观点,晋武帝十分赞许地说:“所陈五事,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双安边御胡政事猛宽之宜,申省周备,一二具之,此诚为国大本,当信急务也”。乃下令按“五事”办理,并加傅玄为太仆。 傅玄一生,喜爱读书、写书。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共四部、六录,一百四十卷,数十万言。与文集百卷全为一书,起名《傅子》,刊行于世。文辞之美,深为世人所赞,足可以与《杨子》、《墨子》、《孙子》、《孟子》齐名。278年,卒于家中,年62岁,谥号“刚”,追封“清泉侯”。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

金科非常不错,江宁那边好点。最好是商学院

当然是金陵的好了,希望楼主喜欢哦!

金陵不错,你可以去梅兰网上了解这2个学校的资料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多少号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和探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探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西部、甘肃、天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弘扬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精神、发掘整理其文化、历史、艺术诸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1]张珍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与艺术设计[D]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2]武宇林 回族民间剪纸及其艺术风格——以阿依舍·井春霞的剪纸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何红一 南方民族民间剪纸对中国剪纸的特殊贡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段春华 中国民间剪纸与马蒂斯剪纸的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5]戴嘉艳 走过岁月,历久弥新——谈蔚县剪纸与时代发展的全新适应[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 [6]余晓红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访湖南望城第一家华夏剪纸博物馆[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郭秀 民间剪纸造型手法研究[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8) [8]万炜 黄河三角洲民间剪纸艺术简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9]赵娅迪 山东民间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J] 美术大观,2010,(5) [10]王媛媛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牛文化[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2) [11]白航 柳林民间剪纸初探[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12]杨雨佳 创作主体的没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J] 艺术百家,2010,(4) [13]朱晓红 近现代以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发展变化思考[J] 装饰,2010,(11) [14]马安君 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及其旅游开发[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5]刘国武,刘贲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文化观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6]吕焰 论格式塔与民间剪纸的造型思维[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7]黄千,王晓华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6) [18]黄千,李英睿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美术大观,2009,(8) [19]梅玉洁 从齐鲁文化角度看山东民间剪纸[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0]李晓丹 东西方造型基础的追溯——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平面构成之异同[J] 美术大观,2009,(11) [21]董喆 美在人间 贵在纯真——漫话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9,(11) [22]汪辉,肖琼娜 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2006,(2) [23]顾浩,周军 扬州民间剪纸在当下社会的命运[J] 装饰,2006,(7) [24]关健 谈民间剪纸的收藏[J] 装饰,2006,(9) [25]康小花,赵军 浅析民间剪纸的时空表达模式[J] 美术大观,2006,(10) [26]季玉民,殷晓克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6,(10) [27]许中美 浅析乡村女性对民间剪纸传承的影响[J] 美术大观,2006,(11) [28]尚军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J] 装饰,2007,(1) [29]黄坚 备极工巧:闽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0]陆蕾 浅谈民间剪纸的审美创造[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31]许茵茵 金华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构想[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2]谢群 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J] 美术大观,2007,(6) [33]王晓玲 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价值的探究[J] 美术大观,2007,(9) [34]王晓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象征体系架构[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9) [35]王继红 学习民间剪纸艺术的几则断想[J] 淄博师专学报,2006,(2) [36]许中美 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寓意[J] 菏泽学院学报,2007,(4) [37]谭嫄嫄,宁绍强 民间剪纸艺术在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08,(12) [38]陆序彦 民间剪纸的精神性及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9]王焰安 试论民间剪纸的版权主体及版权享有[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0]孙琳,陈立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 [41]刘彩清 中阳民间剪纸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42]王景怡,王立秋 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J] 美术大观,2008,(5) [43]王立秋,董其志 民间剪纸艺术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 美术大观,2008,(5) [44]楼正国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设计语言[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7) [45]刘流,张展 毕加索的中国知音——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中的直觉思维[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6]李志宏 民间剪纸艺术传达方式中的平面构成元素[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7]詹克兢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J] 艺术百家,2005,(3) [48]何红一 我国南方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保护策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9]李滔 民间剪纸中的生活美[J] 装饰,2005,(9) [50]王焰安 对商业形态民间剪纸版权的思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李姓是世界第二多的人囗

艰苦环境了花费很多活得更好结果很快很快就会

  • 索引序列
  •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号码
  •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多少
  •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
  •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多少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