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待遇

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待遇

发布时间:

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待遇

宁夏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82n3

如果是带课的老师,得看是哪个学院的,比如小院的话一个月就2000左右,如果是大院的话,如经济管理学院,那就比较多,3,4千左右,老师的工资都不高,主要是靠在外面接活。如果是做辅导员之类的,那工资就更低了,就1500左右了。

1楼你错了,不累不忙?开玩笑了,稿子堆积如山的时候你连通读一遍的时间都没有,不忙?赶进度的时候动辄加班到半夜,不累?压力不大?怎么可能呢?学术期刊,出一点错误都是大错误,怎可谓压力不大?待遇有保障?那要看是在什么编制的单位了,在企业化运作的期刊,不努力工作,每个月拿个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也可以算是有保障吗?  我曾经在普通国家级期刊工作,现在核心期刊工作,对于你的问题,不好一概而论,这个主要要看你在什么样的期刊工作了,现在好多学术期刊是个人承包的,基本是企业运作,既然是企业运作,就得按企业的路子来,要看你的业绩的,业绩好,当然待遇、收入就高,业绩不好,迟早要被淘汰。企业运作的期刊,编辑收入差别比较大,多则上万,少则1000多块。如果还是事业编制,工资也不会高到哪去,北京的话,如果你刚参加工作,最多也就是3000块钱的样子(比如说新华社),外加相应的保险、福利。  至于发展前景,首先这不是个朝阳产业,其次职位升迁无非就是普通编辑-副主编-主编,说来简单,但是干到主编可不是个容易的事,多少编辑一辈子就是个小编辑。  当然了,在现在这种大经济环境下,“编辑”还是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楼主如果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执着努力地干下去。一定成功。

宁夏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82n3

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5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期 刊 信 息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010)62511499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00871) (010)62751216 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010)58807848 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300071) (022)23501681 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南京市汉口路22号(210093) (025)3592704 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200433) (021)65642109 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100084) (010)62783533 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510275) (020)84111990 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文科楼156室(610064) (028)85412440 1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361005) (0592)2182366 1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027)68754203 12 求是学刊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74号(150080) (0451)86608815 1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310028) (0571)88273210 88925616, 1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0431)85099325 85098026 15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027)68754203 1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130012) (0431)5166970 1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021)62232305 18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100037) (010)68984614 19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大学报》编辑部(210097) (025)83598341 2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430079) (027)67868127 2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710049) (029)82663982 82667978 2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710062) (029)85308849 23 思想战线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650091) (0871)5033249 2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450001) (0371)67781275 25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010)68902450 2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四牌楼2号(210096) (025)83791190 2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石牌(510632) (020)85220281 85224092 28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071002) (0312)5079412 2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珞瑜路1037号(430074) (027)87543816 30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太原坞城路92号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030006) (0351)7018311 3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710069) (029)88302822 32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西区卫津路241号(300074) (022)23541014 23540081 3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长沙岳麓山(410081) (0731)8872209 8872471 34 齐鲁学刊 山东·曲阜(273165) (0537)4455347 35 西南大学学报(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更名)(人文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400715) (023)68252538 3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200234) (021)64322304 3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730000) (0931)8912706 2312707 3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250100) (0531)88364645 3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1000号信箱(200030) (021)62933089 40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350002) (0591)87892444 4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市仓山区(350007) 4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730070) 0931-7971692 43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010021) (0471)4992004 4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上大路99号(200444) (021)66135506 4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广州石牌)(510631) (020)85211440 4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 (028)84760703 4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合肥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230039) (0551)5107719 5107157 48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518060) (0755)6536133 49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750021) (0951)2061793 2061735 5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650092) (0871)5516038 5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省海口市(570228) (0898)66279237

宁夏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82n3

宁夏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82n3

宁夏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82n3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宁夏日报编辑待遇

男,汉族,河南孟县人,1917年6月出生,1938年7月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下半年在孟县师范任教,同时从事抗战群众工作。1938年7月投奔陕甘宁边区,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参加革命。1939年1月至1947年5月,先后在晋察冀军区锄奸干部培训班、晋察冀边区中学和陕甘宁边区三边师范、三边公学任教员、校务处长。(1946年带领三边公学部分教职学员在吴旗县五区参加土改试办工作,土改工作队改为“战地服务团”后任团长,做战勤动员工作。)1947年5月至1949年9月任《三边报》副社长兼总编辑。1949年至1954年8月,任宁夏军管会新闻科长,具体负责创办了中共宁夏省委机关报《宁夏日报》和新华通讯社宁夏分社,任《宁夏日报》副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宁夏分社社长。1954年8月至1958年自治区成立前,任《甘肃日报》副总编辑。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负责创办《宁夏日报》,组建新华社宁夏分社、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宁夏人民出版社,曾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宁夏日报总编辑,并分管全区新闻出版工作 。1979年10月,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1983年4月,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1988年5月离休。1993年9月27日逝世。 男,汉族,1942年5月生于宁夏永宁县李俊镇。1966年毕业于宁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分配隆德县工作,先后做中学教师、县党校教员、县委宣传部干事。1977年调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先后在办公室、干部处、理论处工作。1983年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1990年任宣传部副部长,1996年12月至2002年4月兼任宁夏日报总编辑。是自治区党委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自治区党委八届委员会委员,自治区政协第七届常委,自治区政协第八届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宁夏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主席。曾为宁夏诗词学会会长,现为名誉会长。 男,汉族,陕西宜川人,1951年4月出生,大学文化程度,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月参加工作,高级编辑。1969年1月至1970年1月,在宁夏泾源县下乡插队;1970年1月至1977年8月,西北轴承厂工人;1977年8月至1985年10月,宁夏日报社编辑、部门副主任;1985年10月至1997年4月,在宁夏隆德县任政府副县长、县长;1997年4月至2002年4月,任宁夏日报社副总编辑;2002年4月至2006年7月,任宁夏日报社委会委员、宁夏日报社社长;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任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党委书记、社长。1993年至1997年,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至今,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委员、后补委员。 男,汉族,1950年6月23日出生于宁夏平罗县,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记者。1968年12月,被原煤炭工业部第79工程处招收为工人,先后从事掘进工、运输工、电工,后担任原石炭井矿务局卫东煤矿宣传科新闻干事。1979年底调入宁夏日报社工作,先后担任工交部、经济部记者、编辑;1990年10月至1993年10月,任宁夏日报社经济部副主任;1993年11月至1995年2月,任宁夏日报社经济部主任;1995年3月至1998年5月,任宁夏日报社总编辑助理、编委;1998年6月至2002年3月,任宁夏日报社编委委员、副总编辑;2002年4月至2006年7月,任宁夏日报社社委会委员、副社长、总编辑;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任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书记、总编辑。200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自治区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宁夏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男,回族,甘肃平凉人,1959年11月出生,北京广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结业,198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1月参加工作,高级记者。1966年7月至1976年11月,甘肃省平凉市学习;1976年11月至1978年9月,甘肃省平凉市大秦公社下乡插队;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西北民族学院中文系学习;1982年7月至1983年9月,甘肃省平凉地区人事局干事;1983年9月至1992年11月,宁夏日报记者部记者、周末编辑室负责人;1992年11月至1995年3月,宁夏日报文艺部副主任;1995年3月至2001年3月,宁夏日报总编辑助理、新消息报总编辑;2001年4月至2006年7月,宁夏日报副总编辑兼新消息报总编辑;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新消息报总编辑;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宁夏吴忠市委委员、常委、纪委书记、宣传部部长;2008年1月至今,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

下午6点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上班时间为上午9点到下午6点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是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以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宁夏日报》为主体,已经发展为拥有《新消息报》、《华兴时报》、《法治新报》、《现代生活报》、《新知讯报》、《小龙人学习报》、《看天下》杂志、《理财世界·馨家》杂志等七报两刊和一网站一手机报的报业传媒集团,资产总额达到9亿元,年收入4亿元,报刊发行总量达到40万份,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1949年12月21日 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宁夏日报》书写报头,这个报头沿用至今 。1961年至1962年 本报连续两次精简机构。全社职工由800名减为600名。1972年2月 自治区党委批准本报改为事业单位,印刷厂为企业管理单位。当年补贴事业费5万元。1980年5月 本报分批派出采编人员到兄弟省市取经。根据学习经验,编委会重新抓了短新闻和来信(开办《银湖明镜》)、评论(开办《谈心会》),编辑部各部开会讨论了报纸改革。制定了采编人员超定额发稿酬的办法、编排校印一条龙的工作制度,以及编辑部各部抽出三分之一的人员作机动记者加强调查研究的决定。1982年8月7日 宁夏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宁夏新闻学会同时成立。两会一个办事机构,挂靠宁夏日报社。1983年5月25日至26日 宁夏新闻学会举行首次新闻改革讨论会。1990年8月19日至26日 全国报纸总编辑摄影研讨会在银川召开,确立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充分发挥形象新闻在报纸宣传中的特殊优势”的方针,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1994年12月16日 编委会决定:为充实一线记者和加强驻地记者站领导力量,从各专业部抽调10名编采人员当驻地记者;同时抽调4名专业部正副主任分别担任固原、银南、石嘴山、银川四个记者站站长,1995年1月起实行,一年一换。1998年1月1日 《宁夏日报》实行自办发行。全区共设26个发行站,9条投递专线,聘用475名分报、投递人员,共设183个直投点,全区县城和川区乡镇均能看到当天 《宁夏日报》,银川地区70%的订户在上午9时即能看到当天《宁夏日报》。《固原日报》、《银南报》同时由宁夏日报社投递发行。1999年1月18日 宁夏日报社创办的《新消息报》试刊第一期面世。2000年1月1日正式出刊。2000年10月23日 宁夏日报社新闻编采网络系统正式启动全面运行,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进入激光照排,实现网上编、写、发的过程,是一次重大的报业革命。2005年 宁夏日报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首次获得一等奖。消息 《中铁三局丢了宁夏市场》获一等奖,评论《不要卖掉穷人的饭碗》获二等奖,9月22日一版版面获三等奖。宁夏日报对作者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的重奖。2006年7月26日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挂牌。宁报集团的成立,在宁夏新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07年11月8日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北京召开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助理马文锋获得全国“第八届长江韬奋奖”,成为宁夏新闻界首次获此殊荣者。2008年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第一时间组织记者和工作人员奔赴灾区采访、慰问,先后有18名记者请命到达灾区。在灾难面前,集团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所属各报网在5月13日至5月27日的仅半个月时间里,共开辟抗震救灾专栏13个,编发有关消息、通讯稿件1793篇,图片1140幅,专版177块。集团员工共为灾区捐款130多万元。2008年6月29日至7月1日 奥运圣火在宁夏中卫市、吴忠市、银川市传递,《宁夏日报》连续3天出版《号外》,报道圣火在宁夏传递盛况。

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电话

宁夏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82n3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万方

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由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共管。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校名。建校之初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高起点地开始办学历程。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2000年后,又有宁波海洋学校、宁波林业学校、宁波师范学校等陆续并入。学校于1992年被列为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1995年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建设大学,2003年接受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2005年硕士点突破50个,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2006年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2门,2007年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工程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和水产养殖等3个学科专业被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宁波大学位于宁波高教园区北区,占地27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近79万平方米。学校各类设施齐备,办学条件优良,建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图书馆为浙江省高校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中心宁波分中心,现有藏书300万册(纸质和电子),拥有6家设备齐全、水平较高市级附属医院。学校地势开阔,甬江蜿蜒,树木葱茏,楼宇隽永,是求学治学的极佳场所。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包玉刚、邵逸夫、包玉书、曹光彪、李达三、赵安中、汤于翰、顾国华、包陪庆、朱英龙等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给予了大量捐助和广泛支持。二十年来,60多位宁波帮人士捐资近4亿元人民币,帮助学校建设了一批教学和科研大楼、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高起点办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如今,“宁波帮”人士对学校的关心和帮助已从一个家族到一个群体,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第三代,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已成为他们表达和弘扬爱国爱乡、造福桑梓伟大激情的一个重要载体。众多“宁波帮”的捐资助学也已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优势,同时,他们重教兴学、造福桑梓的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校园文化的独特内涵。1993年,宁波大学还首开海峡两岸学生组团交流的先河,大学生互访至今已达14次。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涵盖了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5000多名,研究生2000余名,外国留学生270余名。设有19个学院,拥有3个博士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农业推广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MEA)、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招收全国联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69个本科专业。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个宁波市重点实验室,3个宁波市工程技术中心和一批科研机构;建有13个省重点学科,其中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重点专业9个,省重点建设专业5个,市重点专业4个,市重点建设专业14个,已基本形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和优势特色学科群。 学校以浙东学派“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为校训,全面实施了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和英语、体育等专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检多次名列浙江省高校前茅。学校成立了学生帮困助学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学习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中心、学生事务申诉中心等6个中心,制订并实施了学生非学业因素评价办法,创立了“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讲述宁大人自己的故事”、“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等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品牌,学生的服务与指导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加强,校园文明和校园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并逐渐形成学校特色。 作为一所由城市名称直接命名的大学,学校牢固确立了为地方服务的理念,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重点,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途径,大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以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为指导,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着力开辟产学研工作新渠道;以政策措施为保障,以与各县市区的科技合作项目为载体,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服务地方,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的总体实力,于地方求发展,从综合找优势,以特色创一流。 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倡导开放式的办学理念,重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至今已与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4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拥有国家教育部指定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公派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资格;每年向国外知名高校派遣优秀留学生,攻读硕士学位,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开设了中加合作商务管理、中澳MBA、来华留学等多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影响。同时,学校与港澳台地区的联络与沟通非常频繁,目前已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7所院校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积极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主,努力提高知识创新能力。秉承“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务实创新、与时偕行”的宁大精神,加快发展,锐意创新,提高质量,培育特色,融入地方,争创一流,力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大学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自治区唯一的省部共建综合性大学和“211工程”立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1997年12月,原宁夏大学与宁夏工学院、银川师专(含宁夏教育学院)合并;2002年2月,宁夏大学与宁夏农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宁夏大学。 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弘扬 “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和一代代宁大人 “艰苦创业、负重拼搏”的传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十五”期间,学校紧紧抓住合并办学、“一省一校”重点建设、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省部共建等有利时机,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重点建设宁夏大学”和“努力把宁夏大学办成高水平大学”的决策,学校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在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精品课程等诸多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办学环境大大改善,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较好实现了“补历史欠账、抓当前建设、打未来基础”的思路,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307亩,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另有教学实验农场1695亩。在校教职工2717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367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50%,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66%。师资队伍中1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6人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1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学校面向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5000余人,研究生2045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440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学生14000余人。 设有16个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另有国际教育学院、民族预科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教学单位。现有九个学科门类中的68个本科专业,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各类科研机构38个,各学科领域实验室93个。其中,能源化工(天然气转化)重点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重点实验室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西夏学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公开出版学术期刊4种;1995年成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西北地区宁夏主节点。 “十一五”期间,学校按照 “内涵与外延相结合,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思路,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宁夏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82n3

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官网

宁夏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82n3

《商》《亚太教育》《金田》《人间》《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西部皮革》《小品 文选刊》《消防界》《商场现代化》《门窗》《科研》《工业》《工程技术》《教育》

来了就后悔了。别来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5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期 刊 信 息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010)62511499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00871) (010)62751216 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010)58807848 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300071) (022)23501681 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南京市汉口路22号(210093) (025)3592704 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200433) (021)65642109 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100084) (010)62783533 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510275) (020)84111990 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文科楼156室(610064) (028)85412440 1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361005) (0592)2182366 1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027)68754203 12 求是学刊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74号(150080) (0451)86608815 1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310028) (0571)88273210 88925616, 1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0431)85099325 85098026 15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027)68754203 1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130012) (0431)5166970 1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021)62232305 18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100037) (010)68984614 19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大学报》编辑部(210097) (025)83598341 2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430079) (027)67868127 2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710049) (029)82663982 82667978 2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710062) (029)85308849 23 思想战线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650091) (0871)5033249 2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450001) (0371)67781275 25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010)68902450 2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四牌楼2号(210096) (025)83791190 2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石牌(510632) (020)85220281 85224092 28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071002) (0312)5079412 2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珞瑜路1037号(430074) (027)87543816 30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太原坞城路92号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030006) (0351)7018311 3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710069) (029)88302822 32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西区卫津路241号(300074) (022)23541014 23540081 3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长沙岳麓山(410081) (0731)8872209 8872471 34 齐鲁学刊 山东·曲阜(273165) (0537)4455347 35 西南大学学报(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更名)(人文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400715) (023)68252538 3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200234) (021)64322304 3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730000) (0931)8912706 2312707 3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250100) (0531)88364645 3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1000号信箱(200030) (021)62933089 40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350002) (0591)87892444 4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市仓山区(350007) 4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730070) 0931-7971692 43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010021) (0471)4992004 4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上大路99号(200444) (021)66135506 4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广州石牌)(510631) (020)85211440 4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 (028)84760703 4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合肥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230039) (0551)5107719 5107157 48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518060) (0755)6536133 49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750021) (0951)2061793 2061735 5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650092) (0871)5516038 5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省海口市(570228) (0898)66279237

  • 索引序列
  • 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待遇
  • 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
  • 宁夏日报编辑待遇
  • 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电话
  • 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