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现代制造技术期刊官网投稿

现代制造技术期刊官网投稿

发布时间:

现代制造技术期刊官网投稿

是的本刊是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领域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纳米技术、微机电系统、精密加工和精密测量方面用中、英文撰写的具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以及重要学术问题讨论和综述等办刊宗旨在于反映国内外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科学技术发展读者对象为国内外理工科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和广大工程技术工作者欢迎国内外作者踊跃投稿 本刊为美国《工程索引》EI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期刊。《现代制造工程》 ( 原《机械工艺师》) 中文核心期刊

发表是要付版面费的。可以联系编辑部发表

我只是在给其它报社投稿的时候,一般要审核三至五天,应该都差不多吧

现代制造技术期刊官网

是的。《秋色论文》网,这个机构与很多家编辑部合作,给他们推荐一些稿件,为编辑部与作者提供一个快速便捷的联系渠道。由于他们长期从事论文的投稿,编辑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文章发表的成功率非常高,也能为杂志社提供很多优秀的稿源。既经济又省事。

学术带头人谢庆生,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十五”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成员,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贵阳市企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担任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科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担任《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杂志编委、《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杂志编委、《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副董事长、《数字制造科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现代机械》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编委、《机械与电子》杂志高级顾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集中于网络化制造研究方向。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它奖励十余项。先后主持重大科技项目4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发改委计划项目、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地方经济建设重大项目等。周元康,男,194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元康教授主要从事化学、电化学等特殊方法对硬质材料、复杂形体表面的表面处理技术以及摩擦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氮离子注入改善配流副摩擦学性能的研究与应用”、“批量不锈钢零件抗磨色膜着色处理及应用”等一批研究成果,并投入实际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和贵州省基金项目2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1部。陈伦军,男,195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零件材料(微变型材、聚合物材料)制备工艺、加工技术及装备,知识集成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主持和参与了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省级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何林,男,1965年生,教授、工学博士,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结构陶瓷材料应用开发、汽车制动材料应用开发、加工工具制造技术。何林教授始终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参与和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和攻关项目9项,校级(含地市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EI、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2003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3年第七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李少波,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对象。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网络信息安全等。是IEEE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十二五”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贵州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信息科学与机电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贵阳市专家咨询团成员、贵阳市网络信息安全协会副会长、贵阳市企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研项目15项,参加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30余项。共发表论文70余篇,EI/ISTP收录25篇。参与教材编写1部,参与贵州省信息化规划编写5次,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王自勤,男,1954年生,教授。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中心主任。1977年毕业于贵州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 1991年贵州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班结业;1998年8月-1999年8月,2005年8月-2006年1月两次到美国做访问学者;贵州大学机械学院实验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学科领域:机械结构强度、现代成型技术、CAE技术及机电控制技术。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冷拉伸滚压精密成形技术基础研究》、贵州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冷拉伸滚压成形技术及装备研究》等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两项,国家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邱望标,男, 1958年生,教授,贵州大学工程实训中心副主任。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近净成形技术及装备、机电传动和数控技术。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贵州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省市级研究项目近10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作为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2项。发明专利:蓄电池组分只均充方法(专利号:ZL 02 1 6);实用新型专利:PLC蓄电池组分只均充装置(专利号:ZL 02 2 6) 客座教授杨叔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艾 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吴 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周 济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孙家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钟 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李伯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二院研究员李培根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柴天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天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宋天虎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研究员刘 飞 重庆大学教授周祖德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姜澄宇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子辰 浙江大学教授林忠钦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陈 新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李荣彬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魏贻辉 美国E2open公司副总裁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丹麦技术大学)范衠博士美国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胡建军博士 研究骨干吴扬东 博士、副教授吴扬东,男,汉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模式及制造信息系统。1969年4月生;2000年7月于贵州工业大学参加工作,2005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刘丹 博士、副教授刘丹,女,汉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表面工程技术等。1976年2月生;1999年7月于贵州工业大学参加工作;2006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袁庆霓 讲师、博士袁庆霓,女,1976年生,讲师,西南交通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化制造资源管理等。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周 兴 讲师、博士周 兴,男,1978年生,讲师,西南交通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化制造资源管理等。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近10余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5)伍涛6)陆丰7)王庆

伱懂什么叫国家级的期刊吗?国家级:国内合法刊物中,主管单位是部级单位的(比如教育部、科技部等等),就是国家一级 望采纳

现代制造技术期刊官网电话

众所周知,制造技术是工程技术中最复杂、最重要的技术,它在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由于计算机的大量应用,作为工业自动化重点的机械制造业,正向计算机集成综合自动化过渡。它已成为当前制造业和未来工厂发展的模式。目前,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作为发展制造技术的主要方向,在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强大手段,成为制造业现代化的标志。 模具与机械比较靠近,主要是学习机械方面的知识,象学校模具专业的好象天天都在画机械图,图很重要。模具专业可进模具厂,模具厂也比较多,这专业现在是比较热门的。 综上所述,建议学模具设计制造!!

是的。《秋色论文》网,这个机构与很多家编辑部合作,给他们推荐一些稿件,为编辑部与作者提供一个快速便捷的联系渠道。由于他们长期从事论文的投稿,编辑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文章发表的成功率非常高,也能为杂志社提供很多优秀的稿源。既经济又省事。

技术就是一技之长,能够为自己的就业和工作提供很有力的支持:1、到专业的厨师学校学烹饪技术;2、到酒店里“拜师学艺”,跟着酒店师傅学习烹饪技术;3、跟着菜谱、美食视频自学。下面通过对比的方式为你介绍三种学厨师的途径,相信对你会有帮助。首先,说一下自学烹饪这条途径。如果是单纯的在家尝试做饭,没事练练手,不用管味道做得好不好吃,通过菜谱、美食视频学厨师还是可以的。其次,说下学厨师去酒店拜师学艺这条途径。“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模式可以说存在很大的弊端,因为作为一个打工者,首要任务是工作,不是学习。想学技能全凭师傅的时间、心情、工作的实际需求等多方面达到统一时,才会学到少许的技能。另外,酒店师父不是专业的老师,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如果你想学好烹饪技能的话,这条途径还是要慎重考虑的。接着,一起来了解下学厨师到专业的厨师学校这条途径。从现在的厨师培训市场来看,如何选择一所适合自己学习的烹饪学校,这时候就需要同学们擦亮双眼,实地考察,多方对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烹饪学校。

学术带头人谢庆生,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十五”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成员,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贵阳市企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担任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科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担任《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杂志编委、《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杂志编委、《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副董事长、《数字制造科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现代机械》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编委、《机械与电子》杂志高级顾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集中于网络化制造研究方向。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它奖励十余项。先后主持重大科技项目4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发改委计划项目、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地方经济建设重大项目等。周元康,男,194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元康教授主要从事化学、电化学等特殊方法对硬质材料、复杂形体表面的表面处理技术以及摩擦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氮离子注入改善配流副摩擦学性能的研究与应用”、“批量不锈钢零件抗磨色膜着色处理及应用”等一批研究成果,并投入实际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和贵州省基金项目2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1部。陈伦军,男,195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零件材料(微变型材、聚合物材料)制备工艺、加工技术及装备,知识集成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主持和参与了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省级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何林,男,1965年生,教授、工学博士,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结构陶瓷材料应用开发、汽车制动材料应用开发、加工工具制造技术。何林教授始终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参与和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和攻关项目9项,校级(含地市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EI、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2003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3年第七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李少波,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对象。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网络信息安全等。是IEEE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十二五”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贵州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信息科学与机电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贵阳市专家咨询团成员、贵阳市网络信息安全协会副会长、贵阳市企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研项目15项,参加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30余项。共发表论文70余篇,EI/ISTP收录25篇。参与教材编写1部,参与贵州省信息化规划编写5次,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王自勤,男,1954年生,教授。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中心主任。1977年毕业于贵州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 1991年贵州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班结业;1998年8月-1999年8月,2005年8月-2006年1月两次到美国做访问学者;贵州大学机械学院实验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学科领域:机械结构强度、现代成型技术、CAE技术及机电控制技术。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冷拉伸滚压精密成形技术基础研究》、贵州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冷拉伸滚压成形技术及装备研究》等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两项,国家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邱望标,男, 1958年生,教授,贵州大学工程实训中心副主任。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近净成形技术及装备、机电传动和数控技术。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贵州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省市级研究项目近10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作为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2项。发明专利:蓄电池组分只均充方法(专利号:ZL 02 1 6);实用新型专利:PLC蓄电池组分只均充装置(专利号:ZL 02 2 6) 客座教授杨叔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艾 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吴 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周 济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孙家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钟 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李伯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二院研究员李培根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柴天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天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宋天虎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研究员刘 飞 重庆大学教授周祖德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姜澄宇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子辰 浙江大学教授林忠钦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陈 新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李荣彬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魏贻辉 美国E2open公司副总裁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丹麦技术大学)范衠博士美国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胡建军博士 研究骨干吴扬东 博士、副教授吴扬东,男,汉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模式及制造信息系统。1969年4月生;2000年7月于贵州工业大学参加工作,2005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刘丹 博士、副教授刘丹,女,汉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表面工程技术等。1976年2月生;1999年7月于贵州工业大学参加工作;2006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袁庆霓 讲师、博士袁庆霓,女,1976年生,讲师,西南交通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化制造资源管理等。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周 兴 讲师、博士周 兴,男,1978年生,讲师,西南交通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化制造资源管理等。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近10余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5)伍涛6)陆丰7)王庆

现代制造技术期刊官网订阅

(1)机械制造科学是由机械、计算机、信息、材料、自动化等学科有机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科学,它随不同对象和时间而改变功能结构及信息系统。 (2)柔性、集成、并行工作。现代机械制造系统具有多功能性和信息密集性,能够制造生产成本与批量无关的产品,能按订单制造,满足产品的个性要求。 (3)制造智能化。能够代替熟练工人的技艺,具有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多年实践经验和知识的能力,并用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智能制造系统能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和具有人的智能和技能,强调以人为系统的主导者这一总的概念。在智能制造系统中,智能和集成并列,集成是智能的重要支撑,反过来智能又促进集成水平的提高。 (4)设计与工艺一体化,传统的制造工程设计和工艺分步实施,造成了工艺从属于设计、工艺与设计脱离等现象,影响了制造技术的发展。产品设计往往受到工艺条件的制约,受到制造可靠性、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尺寸等限制。因此,设计与工艺必须密切结合,要以工艺为突破口,形成设计与工艺的一体化。 (5)精密加工技术是关键,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衡量先进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纳米加工技术代表了制造技术的最高精度水平。 (6)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现代制造技术是一个从产品概念开始,到产品形成、使用,一直到处理报废的集成活动和系统。在产品的设计中,不仅要进行结构设计、零件设计、装配设计,而且特别强调拆卸设计。使产品报废处理时,能够进行材料的再循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7)人、组织、技术三结合,现代制造技术强调人的创造性和作用的永恒性;提出了由技术支撑转变为人、组织、技术的集成;强调了经营管理、战略决策的作用。在制造工业战略决策中,提出了市场驱动、需求牵引的概念,强调用户是核心,用户的需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且强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重要性。

是的本刊是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领域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纳米技术、微机电系统、精密加工和精密测量方面用中、英文撰写的具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以及重要学术问题讨论和综述等办刊宗旨在于反映国内外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科学技术发展读者对象为国内外理工科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和广大工程技术工作者欢迎国内外作者踊跃投稿 本刊为美国《工程索引》EI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期刊。《现代制造工程》 ( 原《机械工艺师》) 中文核心期刊

现代制造技术期刊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是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主办,由吴小临主编的期刊。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杂志是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综合性期刊,创刊于1965年,双月刊,大16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管部门是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由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主办。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 索引序列
  • 现代制造技术期刊官网投稿
  • 现代制造技术期刊官网
  • 现代制造技术期刊官网电话
  • 现代制造技术期刊官网订阅
  • 现代制造技术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