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节水技术论文2000字

节水技术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

节水技术论文2000字

节水农业,作好用水文章农业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标就是农作物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相结合的节水型农业。节水农业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水分(包括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量的80%左右,其中90%的种植业用水都需经过土壤水的转化而被植物吸收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水高效利用的综合农艺措施,已成为当前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下面介绍节水农业中调节干旱的几项措施:一、减少不必要的降水流失,保住天上水。丘陵山区要大力加强工程措施和耕作技术措施建设,工程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平梯田,沟坝,水窖等。耕作技术措施有水平沟种植、垄沟种植、蓄水聚肥种植等。通过深耕或深松,耕深15-20厘米,打破犁底坚硬土层,降低了土壤容量,增加了孔隙度,从而增加了降雨的入渗速度和土体的蓄水容量。少耕免耕对减少风蚀、水蚀、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地表径流起到良好作用。免耕可使降水流失量减少,土壤流失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二、选择避旱和适应土壤干旱的措施,巧用土壤水。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特点,选耐旱优良品种。通过一些耕作措施,减缓干旱时期的旱情如延长蹲苗时间以错过旱情期;在限水灌溉条件下,磷肥集中深施效果最好。有地表水源的地区,限额灌溉,以水防旱。三、防止不必要的蒸发,减少消耗,多用土壤水。防止不必要的水分蒸发可采取覆盖、应用抗旱保水剂等措施。(1)覆盖。有麦糠覆盖、生物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留高茬覆盖、沙石覆盖等几种方式 ,保墒增温效果好。生产实践证明,麦田采用麦糠覆盖蓄水量提高20-6毫米,比对照增产2%。覆盖栽培具有明显而稳定的聚水、保墒、增温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及其有效性,提高作物有效耗水比,抑蒸减耗,节水抗旱,促进早熟和增产等作用。(2)利用抗旱保水剂,延长土壤水分持续供应。抗旱保水剂可直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在旱作大田上,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平均可高出5 个百分点以上,在灌溉地上,可明显可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延缓灌水时间,减少灌水1—2次。四、提高土壤现有水分的利用效率,用好土壤水。土壤深层贮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它在作物生育期降水不足时,可通过毛管运动或根系的吸收调节水分的供应。采用轮作平衡调水,推广良种,间作套种,铺膜提高地温增加水分的有效性,增加施肥量,合理利用N、P配合,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提高土壤水的利用,增施P、K肥,“以肥调水,以水调肥”充分利用深层水。

浅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摘 要 本文简要的介绍节水灌溉技术的概念, 分别介绍了几种节水技术, 并分析利弊, 反映当前农业节水新观点、思路, 为农业节水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节水 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 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 或者, 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 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1 灌水方法 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 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 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1 地面灌溉水是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 所以称为重力灌水法。地面灌溉是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 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2 喷灌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 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 象天然降雨一样灌溉。突出的优点是对地形的适应力强, 机械化程度高, 灌水均匀, 灌溉水利用系数高, 尤其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壤, 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但基建投资高, 而且受风的影响大[1]。 3 微灌利用微灌设备组成微灌系统, 将有压力的水输送到田间, 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技术。主要特点是灌溉时只浸润作物周围的土壤, 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保持干燥, 一般灌溉流量都比全面灌溉小得多, 因此又称为微量灌溉, 简称微灌, 其中包括渗灌、滴灌、微喷灌、涌灌和膜上灌等。主要优点是: 灌水均匀, 节约能量, 灌水流量小, 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力强, 能提高作物的产量, 增加耐盐能力; 便于主动控制,明显节约劳力。比较适合于灌溉宽行作物、果树、葡萄、瓜果等[1]。 4 地下灌溉地下灌溉是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在要灌溉时把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活动层的高度, 地面仍保持干燥, 所以非常省水, 不灌溉时把地下水位降下去。这方法的局限性很大, 只有在根系活动层下有不透水层时才行, 不适于普遍推广。 2 输水方法 渠道渗漏水量占渠系损失水量的绝大部分, 一般占渠首引水量的30%~50%, 有的灌区高达60%~70%。渠系水量损失不仅降低了渠系水利用系数, 减少了耕地面积, 浪费水资源, 并且引起地下水位抬升, 招致农田渍害。渠道防渗工程和管道输水可以减少水量损失。 1 渠道防渗工程就是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或渠床而流失的水量的各种工程。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减少渠道渗漏损失, 节省灌溉用水量, 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 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 防止渠坡坍塌, 增加渠床的稳定性; 减少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 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止土壤盐碱化。 2 管道输水灌溉以管道系统代替田间渠系, 通过低能耗的机泵和管道系统, 将低压水输入田间, 并可用末级软管直接浇地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输水方式。灌溉管道系统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 由于输配水部分( 管网) 大部分或全部埋在地下, 一般可以少占7%~13%耕地,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并减少了对交通和耕作的影响; 在工程完好的情况下, 可以基本没有输水损失( 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 , 节约了用水, 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 杂物不易进入管道, 减少了清淤工作量, 也不存在杂草问题[1]。 3 灌溉制度 1 充分灌溉制度当作物在各个生育阶段所需的水分都得到充分满足, 即作物生长发育处于最佳水分环境, 配合相应的农业管理技术, 使作物产量达到最高, 这种灌溉制度则称为充分灌溉, 即称为充分灌溉[2]。所谓的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长期以来, 人们就是按充分灌溉制度来规划、设计灌溉工程, 显然不节约水量。 2 非充分灌溉制度所谓非充分灌溉制度就是可供水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 实施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1]。目前非充分灌溉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应用也不广泛, 主要是由于非充分灌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条件性, 需要在水源、雨情和墒情的监测、传感和信息处理方面具备一定条件及相应管理权限, 把这些技术配套成模式化技术还需要时间[2]。 4 田间辅助措施 1 秸秆覆盖蓄水保墒 所谓秸秆覆盖系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或以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农田覆盖一层秸秆后, 一方面可使农田土壤表面免受风吹日晒和雨滴的直接冲击,保护土壤表层结构, 提高降水入渗率; 另一方面可隔断蒸发表面与下层毛细管的联系, 减弱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乱流交换强度, 可以起到抑制土壤蒸发的目的。 2 塑料薄膜覆盖保墒 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早期主要用于蔬菜、瓜类和经济作物, 随着超薄膜的出现及其成本的降低, 塑料薄膜覆盖在玉米、冬小麦、薯类等作物得到广泛应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应包括田间覆盖和温室大棚两大类, 这里主要讨论地膜覆盖节水技术。地膜覆盖的主要优点是, 具有显著抑制田间土壤水分无效蒸发, 集水、保墒、提墒; 提高耕作层地温,改善作物中下部光照条件,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缩短作物生长期, 避免冷冻灾害; 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地膜覆盖比秸秆覆盖更具有节水增产的效果。 3 机械蓄水保墒措施 机械蓄水保墒措施主要包括: 深翻( 深松) 、早耕、耙耱、中耕松土、雨后( 灌后) 适时锄地松土、少耕和免耕等, 是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蓄水保墒措施。近年主要推广了深松中耕等措施。所谓早耕是指农作物收获以后适墒早耕; 所谓深耕是提高土壤调控水分能力和管理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所谓耙耱是指翻地后用齿耙或圆盘耙进行碎土、松土、平整地面, 实行翻地—— 耙地—— 耱地的“三连贯”作业, 可以进一步耱碎表土、耱平耙沟, 使田面更加平整, 并具有轻压作用, 使地面形成一个疏松的覆盖层, 减少蒸发; 所谓雨后( 灌后) 适时锄地是指一场透雨或一次灌水之后的农田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消耗速率最大, 这时锄地松土或中耕松土都可以达到破坏毛细管, 减少土壤水无效蒸发, 提高对降水量的纳蓄能力的作用[3]。 当前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各类节水措施基本上都被采用了,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我国农业节水还是存在一些争议, 如: 节水灌溉应以什么为中心, 如何操作达到节水的目标? 农业节水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部分灌溉专家认为灌溉工程节水改造节水潜力大, 部分专家认为节水是一种错觉, 实际上增加耗水量; 如何来考核节水量的? 考核标准合理全面吗? 关于农业节水的问题还有很多, 值得我们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元裕, 农田水利学[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3- [2] 陈亚新, 康绍忠, 非充分灌溉原理[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 [3] 沈振荣等, 节水新概念[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77-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有了它,才构成了这个蔚蓝的星球;有了它,整个世界才有了生命的气息;有了它,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生机盎然;有了它,我们才有了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溪水,湛蓝的海洋……我们才有了一切。 生物需要水、生命离不开水。那么一点儿水,早晚会用光的。况且,生活中人们对水的浪费是那么的肆无忌惮。洗手时,为图一时的方便而在抹肥皂时不关上水龙头;刷牙洗脸时让水哗哗流个不停……这在某些人看来,又是多么的“平常”啊。让我为大家算一笔账吧:一个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一年便是360吨,一个可怕的数字啊!据不完全统计,仅城市坐便器水箱漏水,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的水,加上各种浪费水源现象的存在,全国每年浪费的水可达100亿立方米以上,汇集起来,是何等波澜壮阔的一条大河啊。这庞大的数字,怎能不令人触目惊心呢?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全球性的水危机。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缺水威胁到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我国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均水量仅占世界平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在1668个在建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100多座严重缺水。在这种情况下,谁有理由不珍惜水、节约水呢?如果再不节约用水,那么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我们的子孙后代必将遭受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提高节水意识,从点滴做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家里普遍装上了空调。在使用空调降温的过程中会产生滴水,一晚上使用空调,滴下的水能接一桶,有好几公斤。这些水往往白白浪费了。是否能把空调滴水管引进阳台或家里,把水接到桶里盆里?有空调的家庭以及企事业单位都能采取这个办法,充分利用空调滴水变废为保的话,节约的水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由于用水需要交费,现在一般家庭还是比较注意节约用水的。但在一些单位就不是这样了,有的单位水龙头坏了,长时间无人过问,任清水长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认为“公家”的水不用自已花钱买,浪费不浪费与自己无关。对这种现象,一方面要提高干部、职工的公德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水是人类共有的珍贵资源,浪费越来越少的水资源,无异于“慢性自杀。 水是生命之源,缺水甚于贫血。一滴普通的水,滋润着生命的纯真,用虔诚的态度去感恩水,在平凡之中时时拨动节水的音符。让我们用真诚的声音呼吁人们:节约用水,你就塑造了一个生命!节约用水,你就多了一方宝贵的空间!节约用水,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将仍细水长流,不绝“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和“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保护水资源,从你我做起;节约用水,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用心珍爱生命之水,以节水为荣,随手关紧水龙头,千万不让水空流。只要我们时刻有着节水意识,一水多用,让洗菜、淘米、洗衣服、洗手后的水用来浇花、冲厕和擦地板……如果能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那么,每一个渺小的我,就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节水并不是一句口号,她更体现在行动上。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有勇气站起来,对大自然做出庄严的承诺——用我们的双手,使地球母亲恢复青春容颜,用我们的行动,来感动大自然这个人类的上帝。但承诺自然并不仅仅是承诺,更应以行动来实现我们的承诺。 珍惜水就是珍爱生命。有了每个人对水的珍惜,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生不息;有了每个人对生命的珍爱,人类才可能有幸福美好的家园 愿每个人都成为滋养人类文明的一滴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水孕育了生命,所以说水是万物的母亲,她包容着万物,关爱着万物。可是,我们的母亲却面对着可怕的威胁:她正在日益减少!而致使她成为今天的现象的作俑者正是我们,她深爱着,关心着,付出着的人类。是我们在让她面临着危险。你可能回说,这个世界上的海水占地球表面的71%。但海水是咸的不能饮用。我们所能饮用的只有淡水。但事实上,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固体冰川。虽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大规模利用。虽然,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储量也很大,但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少。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只有9 000立方米。可是,在只有如此稀少的淡水资源的情况之下我们人类去依然在进行着浪费。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流掉3至25立方米的水。家庭用水浪费种种,让人心痛!家庭用水其实存在不少隐性的浪费,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节水办调查显示,北京居民生活用水严重超标,用水量超过8吨/月的用户占总用户的50%至80%,其中家庭洗衣用水浪费占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洗衣用水占到全部家庭用水的1/3。一般普通洗衣机洗一次衣服用水多在150—180升之间。目前我国城市洗衣机社会保有量约2亿台,以每周3次使用频率粗略估算,全部洗衣机每年耗水量至少30亿立方米。如把这些洗衣机全都换成节水洗衣机,一年大约能节出714个昆明湖或93个怀柔水库。一台小小的洗衣机竟也能节约出这么多水来!一个节水洗衣机,一年能节出714个昆明湖呢!这是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呀!更还有小小水龙头的浪费。据北京节水管理中心的资料显示,家庭因为水龙头没关紧而“跑冒滴漏”造成的浪费是惊人的。据测定,“滴水”在一个小时里就可以集到6公斤水,一个月里可集到6吨水。如果是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个月可集水12吨。 所以推广节水龙头在内的节水器具刻不容缓,但情形不容乐观。以北京为例,目前全市居民家庭节水器具的总普及率只有30%,市场上仍有节水龙头“睡大觉”的情况在。当然,先在的一些人也意识到了节水的重要纷纷开始宣传节约用水。比如:一水多用: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将洗衣等生活废水收集起来,用作冲厕、拖地等,如此,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可节水1吨左右。 用洗米水、煮面水洗碗筷,可节省生活用水及减少洁精的污染;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清洗水来浇花、洗车;用养鱼的水浇花,还能促进花木生长。 用洗涤灵清洗瓜果蔬菜,需得用清水冲洗几次,才敢放心吃。可改用盐浸泡消毒,只冲洗一遍就够了。 觉得厕所的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但须注意,砖头或可乐瓶放得不要妨碍水箱部件的运动。但是,这些填充物体有时会阻碍实物冲净、冲远,或导致水管堵塞,产生安全隐患。尤其6升以下的马桶,就没必要安放这些东西。 马桶或洗手盆釉面的质量会影响到用水量,釉面细腻平滑,釉色均匀一致,吸水率小的产品,冲洗时可以省水,一次就冲洗干净。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例如在釉面滴上红色液体数滴,数秒钟后用湿布擦干,釉面无脏斑点的为佳。在水箱中滴入几滴食用色素,等20分钟(要确定这段时间内没人使用马桶),如果有颜色的水流入马桶,就表示这水箱在漏水。 将所有水龙头关紧并确定这段时间无人用水而水表仍在动,就表示屋内或地下水管在漏水;水龙头关紧后仍滴水,要速换橡皮垫。 将全转式水龙头换装成1/4转水龙头,缩短水龙头开闭的时间就能减少水的流失量洗车使用有栓塞管嘴的水管或用水桶及海绵抹布擦洗。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的水资源让她健康起来吧!让我们的水母亲不要再哭泣,让我们的小溪不要再悲伤,让我们的河流不要再哀号!

节水技术论文

节约用水,又称省水,指的是透过科技或是社会性的手段来减少淡水的使用量。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科学的用水体系,有效地使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特别要在全民中做好宣传,利用世界水日等节水活动,教育每个人都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科学用水,自觉节水,达到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看是一滴水,那里面的学问很深。

节水型高校建设 水是生命之源,是不可替代的有限的自然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居于世界第109位同时,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又极不均匀,部分北方地区严重缺水,一些南方地区亦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资源环境恶化出现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但这种状况并未引起人盟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表现我国水资源利用整体效率不高,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省水资源是刻不容缓的,但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先从身边的事务做起,建设节水型高校,从而带动社会建立一个节水型的社会。 节水型高校建设是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造就人才的摇篮,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发源地,她在传播知识和文明的同时,理应也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先锋。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用水量逐渐递增,水费也会逐年攀升,在各项教育事业经费指出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因此,各高校应采取多种节水措施,大力建设节约水型校园。对食堂,水房,浴室等经营性用水单位实行装表计量,刷卡收费;对办公楼,学生公寓等装表计量,量化考核。同时,在高校师生中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增强师生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同时采取先进的节水技术,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的运营成本。 在节水型高校建设中,高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高校应立足校情,结合用水现状和形势,应采取多种措施以达到节水建设的目的。一是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各高校应采取推进“定额补贴,全额收费,超额自付“的水电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组织落实,完善管理网络,健全管理制度,增强经费投入,普及节水器具,强化工程改造,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等系列措施,我校河北科技大学新区正是建立这种节水激励机制,刷卡打热水和洗浴,但每天又会补助1角水费,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又调动了学生节省水资源的积极性。二是加强节水教育,营造创建氛围。学校可以开展节约用水教育,介绍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形势及节约潜力,使广大学生了解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观念,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创建节水型高校活动的宣传,努力营造节水光荣的校园氛围。各高校可以将一年中的一个月,如6月,定为“节水宣传月”,在校园网开设节水专题,征询师生节水方案和节水建议,并开展创建节水型高校征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促使每个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从而推动节约型高校的建设。三是推广科技节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各高校应重视节水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充分利用校内 、校外两种技术资源,积极推广节水型设备和器具,淘汰国家明令淘汰的铸铁螺旋升降式水龙头,进水口低于水面的卫生,洁具水箱配件,上导向直落式便器水箱配件和冲洗水量大于9升的便器。创建高校的用水龙头普通采取延时自闭,红外感应式和陶器阀芯快开式节水型龙头。例如,各高校可以改造学生宿舍高位水箱,将学生洗漱用水过滤处理后用来冲洗厕所,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还节省了大量的运营成本。 虽然高校采取的多种措施可以为节水型高校建设创造机遇,但是学生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他们各项措施的实施者和受用者,没有学生的行动,各项措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响应学校的节水宣传及号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做到随手关水龙头,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创建节水型高校活动。如果每个人在节水型高校建设中迈出一小步,就等于各高校在节水型高校建设中迈出了一大步,实现一个质的飞跃。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国家,她们的水资源匮乏比我们更严重,又可能在以后会因为水而引发一场战争,如果每个人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就有可能会为世界带来和平和希望。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宣传节水知识,提高节水意识,注重生活细节,养成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的好习惯,例如:“洗手之后主动将水龙头拧紧;洗漱过后的废水可以用来擦拭地板或冲洗厕所等。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发现水资源跑、冒、滴、漏现象应及时制止。让我们共同营造“人人参与,人人知晓,珍惜每一滴水”的良好氛围,为推动节水型高校建设共同努力。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人类的渴望, 水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但是,我们偏偏缺的就是水。缺水,是不争的无奈。 ­ ——因为缺水,多少沃野绿洲变成浩瀚的戈壁,我们的先人不得不无数次背井离乡,迁涉远土。 ­ ——因为缺水,我们曾不得不动员起全家的男女老幼,拿起那所有可以使用的坛坛罐罐去四处抢水。 然而长久以来,我们最不尊重的、无节制开发的、大大方方浪费的、明明白白污染的、无时不刻跑冒滴漏的也是水。用水者从来很少问起:自来水­——你从哪里来? 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拿起“节水光荣,浪费可耻”这个口号,去唤醒人们的觉悟。应该说,自然因素造成的水资源不足状况,我们无法在整体上改变,但人为因素加剧的缺水,则可通过努力使之缓解。这个努力,就是大力提倡节水和治污,这是我们在改变缺水状况的努力中能够做到也必须做到的事情,关键在于——节水,要从我做起,要从每一个用水人做起。 节水,是因为缺水 据多年记载,全国670多个城市中,约有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60多亿立方米,由于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2000多亿元,许多城市在天旱时被迫定时限量供水。 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水源极为紧缺。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3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从时间上讲,北方各省(市、区)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其余时间则多旱少雨;从空间上讲,南方多北方少,北方人均水资源更低,不足2000立方米,有些省份甚至低于500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1750立方米为用水紧张线,1000立方米为生存基本线。足见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是十分突出的。 问题还在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继续增加,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水的比重还要逐步上升,城市缺水的矛盾将会愈加突出。 就我省来讲,陕西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66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量的1/2,世界人均量的1/8。按耕地面积计算,亩均水资源量8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亩均量的44%。陕西南北狭长,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水土组合极不合理。秦岭以南土地面积占全省的37%,而水资源量占全省的71%,秦岭以北地区面积占全省的63%,而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群相对集中、人口占全省60%、耕地面积占全省55%、工农业产值占全省80%以上的关中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388立方米,为全省人均量的30%,不到全国人均量的1/6,约为世界人均量的1/26,与已经出现水资源严重危机的北方几个省市人均量相当。其次,我省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十分悬殊。据水文资料记载,我省地表径流在丰水年可达800亿立方米以上,而枯水年则不足280亿立方米,丰枯比达3:1。水资源年内分布也很不均衡,7—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60—70%,而其余8个月径流量仅占全年的30—40%。除此而外,我省以干旱缺水为主要特征的灾害十分频繁。据对1371年至1990年的620年历史记载分析,发生1—2年以上大范围持续干旱290次,平均两年一次。其中1950—1990年发生不同级别的旱灾37次,平均1年一次,年平均成灾面积超过1300万亩。进入90年代以来,我省干旱缺水的形势更加严峻,1994年—1995年全省发生的特大干旱,仅夏秋两季受灾面积就超过5000万亩,严重干旱2800万亩,绝收510万亩。长期的干旱缺水,不仅造成农业大面积减产,而且致使全省各城市均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大面积水荒,对工业生产、城市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由此不难看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随着我省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缺水的矛盾将会愈加突出。因此,在认真做好城市供水工作的同时,突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且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节水,治污回用是根本出路 水资源的短缺,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本身就是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而对水的浪费和污染,有如雪上加霜,使矛盾更加突出。 水污染在我国已十分严重。城市污水排放量从1990年的近180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约3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生活污水近80%未经处理直排水体。我国有8%的城市河段受到中度或严重污染,118个大城市中5%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的一些城市虽然水源充足,但由于污染的加剧,可资利用的却很少,成为缺水型城市。“守着江河缺水喝”,是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窘境。可见,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使可以再利用的水资源不能进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节流、治污、开源,这三方面措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节流”是由我国贫水的基本水情决定的,必须放在优先位置。“治污”具有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增加供水量的多重效益,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多渠道开源”的内涵除了合理适度开发地表、地下水资源外,还包括雨水利用、海水代用、海水淡化和污水资源再生利用等,而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应当成为“开源”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城市水资源利用要治污为本,这是保护供水水质、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 首先,工业污水防治要进行战略转变。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末端处理、达标排放为主的工业污染控制战略,现已被国内外证明是耗资大、效果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专家指出:污水防治应实行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战略转变。那就是,淘汰物耗能耗高,用水量大、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水的利用率,实行中水处理,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量,逐步做到零排放。这样既减少了污染,又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其次,要下大气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切实重视城市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我国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城市节水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处理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来抓,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一是要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尽快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具备能够偿还投资贷款、维持日常运营费用的运行机制。污水处理费对设施运行成本补偿不足,是导致我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污水处理能力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所以,调整污水处理费势必成为发展污水处理产业的关键所在。污水处理回用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用水和工业、服务业用水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是改变水质型城市缺水状况,避免远距离调水导致城市用水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根本措施;污水处理回用这一可靠的水资源也是城市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因此,应该把污水处理工作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位置,将污水处理费的调整,优先于供水价格的调整。二是要建立稳定的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投资渠道,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构筑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步伐。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需要的不仅仅是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而且还需要建设形成拦截汇集污水的完整的管网系统,甚至其所需的投资量,远远大于污水处理厂建设本身。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稳定规范的财政注入资金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吸纳集体、个人、外商投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并建立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和完整易行的处理回用、销售收费规则,以对各种社会资金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节水,价格调整不容回避 如果说有什么能让全民都关心节水问题,那就是水价。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性水价,水价之低,对节水十分不利。一方面令人对水的珍惜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不切实体现在行动上;另一方面,低水价造成城市供水和治污投入不足,既限制了供水事业的发展,也限制了污水的循环利用。因此用调整水价的方式,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促进全社会节水,已势在必行。 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是一种再生能力很低且具有很高价值的资源和商品,运用经济杠杆原理促进人们节水,既符合商品经济原则,又保护和节约了水资源,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水是商品这种认识,过去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没有的。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管理上的低水价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水价改革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承受能力,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提价问题。因此,如何改革,成为大家密切关注的焦点。 《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为水价的改革确定了目标。城市水价改革的方向,是要逐步实行容量和计量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制度及阶梯式计量水价,建立完善的、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在将定额内用水价格逐步调整到位的同时,拉大定额外用水和定额内用水的价差,实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使超额用水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实行这种政策,有两个好处,一是水费不会成为低收入居民太大的负担;二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兄弟省市和国外的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是完全可行的,关键是应该在“合理”上下功夫,过低的水价是赔本生意,是最不合理的。 节水,应用节水型器具是关键 节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但又必须从微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开始,这正应了那句“不汇涓滴,无以成江海”的话。所以涉及千家万户的节水型器具的开发、推广、应用就势必成为城市节水的关键。城市供水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资料显示,住宅楼平均耗水的20%是由于流失而损失的,10-15%是由于剩余水未重复利用而损失(如洗过衣服的剩余水可用于拖地、冲厕,洗过菜的剩余水可用来浇花等),若能使用节水型器具和重复利用剩余水,使这些损失减少一半,则每年全国就可节约几十亿立方米的高质量可饮用水。据有人试验发现,水龙头以每秒一滴的速度滴水,35分钟就可损失240毫升的净水,这样一年就要滴掉36吨净水。事实上,这样的龙头在千家万户中确实不少,甚至在公共场所的一些龙头还长年淌水,却无人在意。 为了推广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这些器具和技术在节水中发挥了作用。国家和我省每年都公布一批定点节水产品,并且明文规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使用节水器具。北京在2000年出台了26项节水措施,其中包括:强制淘汰螺旋式升降铸铁水龙头,出资4000多万元向居民发放200万只节水龙头;强令洗车场必须使用自动循环水设施,采用循环水洗车后,有的洗车点一个月的水费只有90元。据悉上海、南京、济南等市也已经禁用9升座便器,推广使用6升座便器,并强制使用节水龙头。 尽管各方开始积极推广使用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但这些器具和技术的普及,并在节水中发挥明显作用的情况还未出现,于是形成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老式马桶和水龙头仍在广泛使用,传统的洗车方法仍随处可见。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 ——节水意识不强,对使用节水器具和技术缺少足够的认识和热情。 ­ ——水价过低导致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缺乏市场。 ­ ——相关政策不够有力,不够配套,奖罚不分明。 ­ ——旧的器具和技术使用的面广量大,淘汰较难,“三同时”落实未被重视。 ­­ ——节水器具价格较高,影响了群众的购买和使用。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制定对策,以使城市节水工作更进一步开展。“强化城市节水工作,强制淘汰浪费水的器具和设备,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加强节水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和节水设施的建设”是《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节水器具是节水的硬件,可以有效遏制水的浪费,因此它的尽快推广使用,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这是城市节水工作的关键所在。 节水,呼唤法规的完善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城市供水条例》,建设部与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联合制定发布了《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等政策规定,我省也先后出台了《陕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陕西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陕西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等项地方法规。这些法规政策对城市节约用水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大多是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城市节水工作来讲,力度还尚不够。节水工作的实践,呼唤法规政策的尽快完善和细化,使节约用水成为各行各业和每个城市居民必须遵循的一项法律制度。 据悉,国家有关方面和我省已经和正在抓紧制定完善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一是制定并实施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强制性标准。这项标准将明确规定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中,必须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建筑设计单位,违反规定继续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卫生洁具和配件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加惩处。还规定要限期完成现有公共建筑和各单位房屋建筑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的更换改造,并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引导居民尽快更换现有住宅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二是制定城市自来水管网漏失率的控制标准和检测规范。这一规范要求进一步深化城市供水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成本约束力度,促进供水企业加强对自来水管网的日常检测维护,尽快将管网漏失率降低到控制标准之下;对漏失率在15%以上的,要限期整改。“十五”期末,所有大中城市运行使用年限超过50年的供水管网,必须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三是研究制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标准。制定这一标准的目的,不是要限制居民正常的用水需求,而是要通过定额管理这样一种手段,促进人们转变在多年低水价情况下形成的粗放型用水习惯和观念,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 节水,从我做起 人们是否具有节水意识,对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当前人们的节水意识如何?毋庸讳言,现在人们的节水意识还相当淡薄,水的浪费现象还比比皆是。相当数量的人对水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自来水”的水平上,即认为水是不尽不竭的,没必要为浪费一点水而大惊小怪,甚至认为水不是“贵如油”,而是“淡如水”。另外一些人虽然认识到水的宝贵,但对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节约用水仍然没有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为什么在开展节水工作已20年后的今天,人们的节水意识仍然这么淡薄,水的浪费现象还这么严重?这是因为,其一,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很少有缺水的切身感受,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很少考虑到长远,既无近忧,又无远虑。用水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其体验一直停留在开龙头和关龙头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上,至于开辟水源的艰苦,制水净水的复杂过程和投入巨资解决城市用水的豪大工程,他们要么不闻不问,要么知之很少。那么,他们节水意识的淡薄也就不足为怪了。其二,以往我们的节水宣传,仅仅依靠媒体的小篇文章上,既无“家喻户晓”式的宣传,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强制措施,对培养良好的节水习惯尚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其三,还应该看到,良好的习惯和意识是逐步形成的,节水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也是这样,它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那么,怎样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呢?我们不可能人为地让人人都去切身感受缺水的恐慌,也不能无止境地去等待人们自己提高,因此,只能在节水意识的强化上下功夫。除过提高水价、征收污水处理费、核定生活用水定额、超定额累进加价等重要的、一定要用的经济手段外,还应切实重视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采取各种动人、有效的形式,加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情教育和宣传,使全体公民掌握实情,掌握科学的用水知识,树立正确的水观念,增强全社会对水的忧患意识,懂得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习惯,把节水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和责任,还要注意培养少年儿童从小懂得节水和我要节水的原本意识。 只要人人都“从我做起”,节水、惜水、爱水的前景将会灿烂无比。 节水,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农业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标就是农作物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相结合的节水型农业。节水农业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水分(包括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量的80%左右,其中90%的种植业用水都需经过土壤水的转化而被植物吸收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水高效利用的综合农艺措施,已成为当前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下面介绍节水农业中调节干旱的几项措施:一、减少不必要的降水流失,保住天上水。丘陵山区要大力加强工程措施和耕作技术措施建设,工程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平梯田,沟坝,水窖等。耕作技术措施有水平沟种植、垄沟种植、蓄水聚肥种植等。通过深耕或深松,耕深15-20厘米,打破犁底坚硬土层,降低了土壤容量,增加了孔隙度,从而增加了降雨的入渗速度和土体的蓄水容量。少耕免耕对减少风蚀、水蚀、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地表径流起到良好作用。免耕可使降水流失量减少,土壤流失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二、选择避旱和适应土壤干旱的措施,巧用土壤水。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特点,选耐旱优良品种。通过一些耕作措施,减缓干旱时期的旱情如延长蹲苗时间以错过旱情期;在限水灌溉条件下,磷肥集中深施效果最好。有地表水源的地区,限额灌溉,以水防旱。三、防止不必要的蒸发,减少消耗,多用土壤水。防止不必要的水分蒸发可采取覆盖、应用抗旱保水剂等措施。(1)覆盖。有麦糠覆盖、生物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留高茬覆盖、沙石覆盖等几种方式 ,保墒增温效果好。生产实践证明,麦田采用麦糠覆盖蓄水量提高20-6毫米,比对照增产2%。覆盖栽培具有明显而稳定的聚水、保墒、增温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及其有效性,提高作物有效耗水比,抑蒸减耗,节水抗旱,促进早熟和增产等作用。(2)利用抗旱保水剂,延长土壤水分持续供应。抗旱保水剂可直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在旱作大田上,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平均可高出5 个百分点以上,在灌溉地上,可明显可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延缓灌水时间,减少灌水1—2次。四、提高土壤现有水分的利用效率,用好土壤水。土壤深层贮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它在作物生育期降水不足时,可通过毛管运动或根系的吸收调节水分的供应。采用轮作平衡调水,推广良种,间作套种,铺膜提高地温增加水分的有效性,增加施肥量,合理利用N、P配合,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提高土壤水的利用,增施P、K肥,“以肥调水,以水调肥”充分利用深层水。

水处理技术论文2000字

水处理,技术研究,肯定应用这个你怎么理解

发到你邮箱了我的邮箱是论文3篇 在附件里面 希望对你有用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3000字

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及管理的论文原创,没问题的!!!

水的重要性-(节约用水文章) 内容摘要 对于许多事物是可以这样做或那样做的,办法总会有的。比如照明,没有电灯,我们可以点蜡烛;没有蜡烛,我们可以点油灯;没有油灯,我们可以点松明火把;连火把也没有,我们只好静静地等待黑夜过去,白天的到来。而对于水就不同了。没有水,我们无法洗脸、刷牙,无法解渴,餐桌上没有了鱼虾,看不到花草树木,不知道什么叫游泳,船舰全部报废,混凝土拦不成,高楼无法建,连小娃娃哭也没有了眼泪……啊,还是不要往下想的好!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其中,脑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连坚硬的骨胳里也含水22%哩!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吸收,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药物不能到达起作用的部位。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干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甚至幻视;缺水15%,往往甚于饥饿。没有食物,人可以活较长时间(有人估计为两个月),如果连水也没有,顶多能活一周左右。 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6公斤水;1个水月里可集到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予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流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所以,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而浪费挥霍。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在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更加紧缺,自来水其实来之不易。节水要从爱惜水做起,牢固地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信念,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1)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2)为了人类和您自身的生命,请珍惜每一滴水! (3)树立人人珍惜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4)认真贯彻“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的方针! (5)深入开展创建节水型农业、工业、城市的活动,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6)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 (7)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8)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9)加强用水设备管理,堵塞水的跑冒滴漏! (10)人人关心节水,时时注意节水! (11)节约用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2)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必须保护和合理使用好水资源! (13)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人类的渴望, 水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但是,我们偏偏缺的就是水。缺水,是不争的无奈。 ­ ——因为缺水,多少沃野绿洲变成浩瀚的戈壁,我们的先人不得不无数次背井离乡,迁涉远土。 ­ ——因为缺水,我们曾不得不动员起全家的男女老幼,拿起那所有可以使用的坛坛罐罐去四处抢水。 然而长久以来,我们最不尊重的、无节制开发的、大大方方浪费的、明明白白污染的、无时不刻跑冒滴漏的也是水。用水者从来很少问起:自来水­——你从哪里来? 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拿起“节水光荣,浪费可耻”这个口号,去唤醒人们的觉悟。应该说,自然因素造成的水资源不足状况,我们无法在整体上改变,但人为因素加剧的缺水,则可通过努力使之缓解。这个努力,就是大力提倡节水和治污,这是我们在改变缺水状况的努力中能够做到也必须做到的事情,关键在于——节水,要从我做起,要从每一个用水人做起。 节水,是因为缺水 据多年记载,全国670多个城市中,约有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60多亿立方米,由于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2000多亿元,许多城市在天旱时被迫定时限量供水。 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水源极为紧缺。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3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从时间上讲,北方各省(市、区)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其余时间则多旱少雨;从空间上讲,南方多北方少,北方人均水资源更低,不足2000立方米,有些省份甚至低于500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1750立方米为用水紧张线,1000立方米为生存基本线。足见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是十分突出的。 问题还在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继续增加,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水的比重还要逐步上升,城市缺水的矛盾将会愈加突出。 就我省来讲,陕西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66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量的1/2,世界人均量的1/8。按耕地面积计算,亩均水资源量8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亩均量的44%。陕西南北狭长,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水土组合极不合理。秦岭以南土地面积占全省的37%,而水资源量占全省的71%,秦岭以北地区面积占全省的63%,而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群相对集中、人口占全省60%、耕地面积占全省55%、工农业产值占全省80%以上的关中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388立方米,为全省人均量的30%,不到全国人均量的1/6,约为世界人均量的1/26,与已经出现水资源严重危机的北方几个省市人均量相当。其次,我省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十分悬殊。据水文资料记载,我省地表径流在丰水年可达800亿立方米以上,而枯水年则不足280亿立方米,丰枯比达3:1。水资源年内分布也很不均衡,7—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60—70%,而其余8个月径流量仅占全年的30—40%。除此而外,我省以干旱缺水为主要特征的灾害十分频繁。据对1371年至1990年的620年历史记载分析,发生1—2年以上大范围持续干旱290次,平均两年一次。其中1950—1990年发生不同级别的旱灾37次,平均1年一次,年平均成灾面积超过1300万亩。进入90年代以来,我省干旱缺水的形势更加严峻,1994年—1995年全省发生的特大干旱,仅夏秋两季受灾面积就超过5000万亩,严重干旱2800万亩,绝收510万亩。长期的干旱缺水,不仅造成农业大面积减产,而且致使全省各城市均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大面积水荒,对工业生产、城市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由此不难看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随着我省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缺水的矛盾将会愈加突出。因此,在认真做好城市供水工作的同时,突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且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节水,治污回用是根本出路 水资源的短缺,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本身就是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而对水的浪费和污染,有如雪上加霜,使矛盾更加突出。 水污染在我国已十分严重。城市污水排放量从1990年的近180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约3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生活污水近80%未经处理直排水体。我国有8%的城市河段受到中度或严重污染,118个大城市中5%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的一些城市虽然水源充足,但由于污染的加剧,可资利用的却很少,成为缺水型城市。“守着江河缺水喝”,是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窘境。可见,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使可以再利用的水资源不能进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节流、治污、开源,这三方面措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节流”是由我国贫水的基本水情决定的,必须放在优先位置。“治污”具有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增加供水量的多重效益,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多渠道开源”的内涵除了合理适度开发地表、地下水资源外,还包括雨水利用、海水代用、海水淡化和污水资源再生利用等,而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应当成为“开源”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城市水资源利用要治污为本,这是保护供水水质、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 首先,工业污水防治要进行战略转变。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末端处理、达标排放为主的工业污染控制战略,现已被国内外证明是耗资大、效果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专家指出:污水防治应实行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战略转变。那就是,淘汰物耗能耗高,用水量大、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水的利用率,实行中水处理,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量,逐步做到零排放。这样既减少了污染,又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其次,要下大气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切实重视城市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我国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城市节水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处理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来抓,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一是要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尽快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具备能够偿还投资贷款、维持日常运营费用的运行机制。污水处理费对设施运行成本补偿不足,是导致我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污水处理能力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所以,调整污水处理费势必成为发展污水处理产业的关键所在。污水处理回用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用水和工业、服务业用水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是改变水质型城市缺水状况,避免远距离调水导致城市用水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根本措施;污水处理回用这一可靠的水资源也是城市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因此,应该把污水处理工作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位置,将污水处理费的调整,优先于供水价格的调整。二是要建立稳定的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投资渠道,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构筑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步伐。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需要的不仅仅是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而且还需要建设形成拦截汇集污水的完整的管网系统,甚至其所需的投资量,远远大于污水处理厂建设本身。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稳定规范的财政注入资金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吸纳集体、个人、外商投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并建立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和完整易行的处理回用、销售收费规则,以对各种社会资金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节水,价格调整不容回避 如果说有什么能让全民都关心节水问题,那就是水价。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性水价,水价之低,对节水十分不利。一方面令人对水的珍惜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不切实体现在行动上;另一方面,低水价造成城市供水和治污投入不足,既限制了供水事业的发展,也限制了污水的循环利用。因此用调整水价的方式,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促进全社会节水,已势在必行。 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是一种再生能力很低且具有很高价值的资源和商品,运用经济杠杆原理促进人们节水,既符合商品经济原则,又保护和节约了水资源,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水是商品这种认识,过去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没有的。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管理上的低水价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水价改革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承受能力,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提价问题。因此,如何改革,成为大家密切关注的焦点。 《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为水价的改革确定了目标。城市水价改革的方向,是要逐步实行容量和计量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制度及阶梯式计量水价,建立完善的、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在将定额内用水价格逐步调整到位的同时,拉大定额外用水和定额内用水的价差,实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使超额用水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实行这种政策,有两个好处,一是水费不会成为低收入居民太大的负担;二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兄弟省市和国外的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是完全可行的,关键是应该在“合理”上下功夫,过低的水价是赔本生意,是最不合理的。 节水,应用节水型器具是关键 节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但又必须从微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开始,这正应了那句“不汇涓滴,无以成江海”的话。所以涉及千家万户的节水型器具的开发、推广、应用就势必成为城市节水的关键。城市供水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资料显示,住宅楼平均耗水的20%是由于流失而损失的,10-15%是由于剩余水未重复利用而损失(如洗过衣服的剩余水可用于拖地、冲厕,洗过菜的剩余水可用来浇花等),若能使用节水型器具和重复利用剩余水,使这些损失减少一半,则每年全国就可节约几十亿立方米的高质量可饮用水。据有人试验发现,水龙头以每秒一滴的速度滴水,35分钟就可损失240毫升的净水,这样一年就要滴掉36吨净水。事实上,这样的龙头在千家万户中确实不少,甚至在公共场所的一些龙头还长年淌水,却无人在意。 为了推广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这些器具和技术在节水中发挥了作用。国家和我省每年都公布一批定点节水产品,并且明文规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使用节水器具。北京在2000年出台了26项节水措施,其中包括:强制淘汰螺旋式升降铸铁水龙头,出资4000多万元向居民发放200万只节水龙头;强令洗车场必须使用自动循环水设施,采用循环水洗车后,有的洗车点一个月的水费只有90元。据悉上海、南京、济南等市也已经禁用9升座便器,推广使用6升座便器,并强制使用节水龙头。 尽管各方开始积极推广使用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但这些器具和技术的普及,并在节水中发挥明显作用的情况还未出现,于是形成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老式马桶和水龙头仍在广泛使用,传统的洗车方法仍随处可见。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 ——节水意识不强,对使用节水器具和技术缺少足够的认识和热情。 ­ ——水价过低导致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缺乏市场。 ­ ——相关政策不够有力,不够配套,奖罚不分明。 ­ ——旧的器具和技术使用的面广量大,淘汰较难,“三同时”落实未被重视。 ­­ ——节水器具价格较高,影响了群众的购买和使用。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制定对策,以使城市节水工作更进一步开展。“强化城市节水工作,强制淘汰浪费水的器具和设备,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加强节水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和节水设施的建设”是《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节水器具是节水的硬件,可以有效遏制水的浪费,因此它的尽快推广使用,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这是城市节水工作的关键所在。 节水,呼唤法规的完善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城市供水条例》,建设部与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联合制定发布了《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等政策规定,我省也先后出台了《陕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陕西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陕西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等项地方法规。这些法规政策对城市节约用水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大多是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城市节水工作来讲,力度还尚不够。节水工作的实践,呼唤法规政策的尽快完善和细化,使节约用水成为各行各业和每个城市居民必须遵循的一项法律制度。 据悉,国家有关方面和我省已经和正在抓紧制定完善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一是制定并实施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强制性标准。这项标准将明确规定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中,必须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建筑设计单位,违反规定继续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卫生洁具和配件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加惩处。还规定要限期完成现有公共建筑和各单位房屋建筑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的更换改造,并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引导居民尽快更换现有住宅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二是制定城市自来水管网漏失率的控制标准和检测规范。这一规范要求进一步深化城市供水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成本约束力度,促进供水企业加强对自来水管网的日常检测维护,尽快将管网漏失率降低到控制标准之下;对漏失率在15%以上的,要限期整改。“十五”期末,所有大中城市运行使用年限超过50年的供水管网,必须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三是研究制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标准。制定这一标准的目的,不是要限制居民正常的用水需求,而是要通过定额管理这样一种手段,促进人们转变在多年低水价情况下形成的粗放型用水习惯和观念,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 节水,从我做起 人们是否具有节水意识,对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当前人们的节水意识如何?毋庸讳言,现在人们的节水意识还相当淡薄,水的浪费现象还比比皆是。相当数量的人对水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自来水”的水平上,即认为水是不尽不竭的,没必要为浪费一点水而大惊小怪,甚至认为水不是“贵如油”,而是“淡如水”。另外一些人虽然认识到水的宝贵,但对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节约用水仍然没有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为什么在开展节水工作已20年后的今天,人们的节水意识仍然这么淡薄,水的浪费现象还这么严重?这是因为,其一,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很少有缺水的切身感受,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很少考虑到长远,既无近忧,又无远虑。用水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其体验一直停留在开龙头和关龙头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上,至于开辟水源的艰苦,制水净水的复杂过程和投入巨资解决城市用水的豪大工程,他们要么不闻不问,要么知之很少。那么,他们节水意识的淡薄也就不足为怪了。其二,以往我们的节水宣传,仅仅依靠媒体的小篇文章上,既无“家喻户晓”式的宣传,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强制措施,对培养良好的节水习惯尚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其三,还应该看到,良好的习惯和意识是逐步形成的,节水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也是这样,它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那么,怎样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呢?我们不可能人为地让人人都去切身感受缺水的恐慌,也不能无止境地去等待人们自己提高,因此,只能在节水意识的强化上下功夫。除过提高水价、征收污水处理费、核定生活用水定额、超定额累进加价等重要的、一定要用的经济手段外,还应切实重视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采取各种动人、有效的形式,加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情教育和宣传,使全体公民掌握实情,掌握科学的用水知识,树立正确的水观念,增强全社会对水的忧患意识,懂得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习惯,把节水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和责任,还要注意培养少年儿童从小懂得节水和我要节水的原本意识。 只要人人都“从我做起”,节水、惜水、爱水的前景将会灿烂无比。 节水,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

我就是做这个方向的,可以交流下啊

[管理论文 专业论文 教育论文 管理论文 ]专业资料下载尽在豆丁 节约用水 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了人类的一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几 年来,各地发生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 前一段时期我国云南贵州的一个地区出 现干旱,旱灾同时也不断地在我国部分地区肆虐横行,各省也在不同时段,不同 地区发生干旱,损失惨重。我国是农业大国,我们国家是水资源缺乏,如何解决 “水”的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节约用水 保护环境 开发利用 进入 21 世纪,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当今世界已 经进入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年代,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更令人堪忧:一是我国水资 源相对数量严重短缺。二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平衡。水资源绝对数量西 少东多,而人均占有量东缺西丰,成两个反向递度分布。三是我国的水环境也在 日益恶化,导致水资源可利用率降低。 随着经济发展、 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水平 的提高,我国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如何节约用水,充分开发 利用水资源也是我们研究的一项课题。 一、水资源是重要的环境资源,也是重要的能源 水资源保护的目的和开发利用的产品很多,决不只是水能的利用所产生的 电能产品;防洪、饮水、灌溉、航运、养殖、生态、旅游、替代能源、减排等“产 品”效益甚至可能远远大于电力产品效益;当然,电能是目前最直接可以准确计 量和交易的基础性产品。 水电开发是一项典型的具有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的事业,水电建设和运 用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水电是一项成熟技术,包括环境风险在内的工程风险都可 控。 [管理论文 专业论文 教育论文 管理论文 ]专业资料下载尽在豆丁 [管理论文 专业论文 教育论文 管理论文 ]专业资料下载尽在豆丁 水电是兼有一次与二次能源双重功能的优质能源;水电是可再生能源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迄今可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和最重要的替代能源;大水电、小 水电都是自然的、 清洁的,都应该以可持续的方式加速发展。 国内外一些机构和 人士坚决支持小水电,而坚决反对大水电,实际上这在科学道理上来讲是不通 的。 大水电也有可能是低坝,小水电也有可能是高坝,都要因地制宜,多方面兼顾 并综合利用。 二、 建立和健全水资源保护 科学利用水资源必须同时兼顾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坚决制止无 序开发和过度开发,尤其是主要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要科学、全面规划,以经 济发展和减少贫困为切实目标,必须考虑多功能、 跨区域的综合利用,坚持环境、 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代价换取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和效益的最大化。 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程序的保障作用。 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 条例,包括公 约,尤其是关于水利和电力、能源和环境、水库和土地、移民等,特别是中央和 地方政府及专业部门的协调性和连贯性,避免政策法规冲突,防止短期行为和本 位主义。 无论是规划、设计要求,还是建设、运行规定,无论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调 控或市场机制导向,还是投资开发组织或运营机构职责,都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操 作措施和考核指标,以便监督制约保证统筹兼顾。 把生态环保作为工程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全过程。规划设计的 系统性统筹兼顾,包括坝址、坝型选择,引水方式选择等。尽量减少淹没、减少 地震、 控制滑坡,保障生态流量和水体安全,并保证流域开发和运行统一、 有序。 [管理论文 专业论文 教育论文 管理论文 ]专业资料下载尽在豆丁 [管理论文 专业论文 教育论文 管理论文 ]专业资料下载尽在豆丁 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与恢复,尤其是生态脆弱地区。尽量少明挖, 并保证及时支护、恢复或改善。把环保工程与枢纽工程同等对待,概算要保证, 使用要到位,效果要考核。 三、科学利用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 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按照系统工程要求,全方位加大力度,继续实施休牧 (或轮牧)还草、返耕还(山、坡)林,营造湿地、草甸、林地、植被等,提高水涵 养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继续实施退田还湖、筑坝蓄水、疏浚河流,综合治理、 开发利用,以保护水体、控制调节水量,保障供水、防火减灾。 但是,各地在“退耕还林、还草”、“筑坝蓄水”中存在的问题、土地的承 载能力问题和移民搬迁与安置的长期稳定问题、地方政府与相关企业的措施不 足问题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具体配套措施不足的问题、各责任主体和责任 目标的趋向与实施保障不足的矛盾等等问题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了水资源保护 与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正好说明了其系统性、 全局性和长期性、 艰巨性。 健全移民补偿和安置长效机制。对于因实施休牧还草、退耕还林的草原和 山地移民和因兴修水利、筑坝蓄水的移民,为保证其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 富,除及时、足量到位(一次性)失地补偿和迁移安置补偿费用外,移民后扶植发 展,更需要长周期、稳定、透明以及直接和间接的政策措施到位,而不应只是制 定一些短期(十年,再延十年)或不明期限的保障“政策”。 注重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功能指标和公益功能指标考核。科学确定工程经济 效益指标和社会公共效益指标,不仅指导规划、建设可行性评价,也指导运行绩 效考核。 [管理论文 专业论文 教育论文 管理论文 ]专业资料下载尽在豆丁 [管理论文 专业论文 教育论文 管理论文 ]专业资料下载尽在豆丁 制定流域生态、安全、经济调度统一机制。建立流域统一调度机制,统筹水 情、电力、供水、水运、生态环境,保障“社会公益”和“多产品”功能。既要 防止洪水灾害和水质污染,又要防止断流、断航,安全、优质、高效利用水资源。 明确水资源产品利益和税费分配机制。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游区域 与下游区域,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投资收益、税收和资源费分成),包括相关循 环产业(结构)支持机制,平衡当地和关联区域的损失和受惠。 四、全民教育加强节约用水意识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又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他是有限的, 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增强水患意识,节水意 识、 法制意识是摆在每个公民面前的一个迫切课题。 农业是用水的大户,增强水 利工程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大搞节水型农业,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质量效 益型农业,是对水利建设提出的新的课题,所以,我们一定要经过艰苦的奋斗,为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在国民经济中有一个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体系, 有一个有效的抗旱、防洪保安体系,有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体系,才能保证我 国由农业生产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使我们国家经济 腾飞,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楚亚民试述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2]李晓辉,程永毅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管理论文 专业论文 教育论文 管理论文 ]专业资料下载尽在豆丁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人类的渴望, 水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但是,我们偏偏缺的就是水。缺水,是不争的无奈。 ­ ——因为缺水,多少沃野绿洲变成浩瀚的戈壁,我们的先人不得不无数次背井离乡,迁涉远土。 ­ ——因为缺水,我们曾不得不动员起全家的男女老幼,拿起那所有可以使用的坛坛罐罐去四处抢水。 然而长久以来,我们最不尊重的、无节制开发的、大大方方浪费的、明明白白污染的、无时不刻跑冒滴漏的也是水。用水者从来很少问起:自来水­——你从哪里来? 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拿起“节水光荣,浪费可耻”这个口号,去唤醒人们的觉悟。应该说,自然因素造成的水资源不足状况,我们无法在整体上改变,但人为因素加剧的缺水,则可通过努力使之缓解。这个努力,就是大力提倡节水和治污,这是我们在改变缺水状况的努力中能够做到也必须做到的事情,关键在于——节水,要从我做起,要从每一个用水人做起。 节水,是因为缺水 据多年记载,全国670多个城市中,约有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60多亿立方米,由于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2000多亿元,许多城市在天旱时被迫定时限量供水。 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水源极为紧缺。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3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从时间上讲,北方各省(市、区)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其余时间则多旱少雨;从空间上讲,南方多北方少,北方人均水资源更低,不足2000立方米,有些省份甚至低于500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1750立方米为用水紧张线,1000立方米为生存基本线。足见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是十分突出的。 问题还在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继续增加,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水的比重还要逐步上升,城市缺水的矛盾将会愈加突出。 就我省来讲,陕西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66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量的1/2,世界人均量的1/8。按耕地面积计算,亩均水资源量8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亩均量的44%。陕西南北狭长,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水土组合极不合理。秦岭以南土地面积占全省的37%,而水资源量占全省的71%,秦岭以北地区面积占全省的63%,而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群相对集中、人口占全省60%、耕地面积占全省55%、工农业产值占全省80%以上的关中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388立方米,为全省人均量的30%,不到全国人均量的1/6,约为世界人均量的1/26,与已经出现水资源严重危机的北方几个省市人均量相当。其次,我省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十分悬殊。据水文资料记载,我省地表径流在丰水年可达800亿立方米以上,而枯水年则不足280亿立方米,丰枯比达3:1。水资源年内分布也很不均衡,7—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60—70%,而其余8个月径流量仅占全年的30—40%。除此而外,我省以干旱缺水为主要特征的灾害十分频繁。据对1371年至1990年的620年历史记载分析,发生1—2年以上大范围持续干旱290次,平均两年一次。其中1950—1990年发生不同级别的旱灾37次,平均1年一次,年平均成灾面积超过1300万亩。进入90年代以来,我省干旱缺水的形势更加严峻,1994年—1995年全省发生的特大干旱,仅夏秋两季受灾面积就超过5000万亩,严重干旱2800万亩,绝收510万亩。长期的干旱缺水,不仅造成农业大面积减产,而且致使全省各城市均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大面积水荒,对工业生产、城市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由此不难看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随着我省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缺水的矛盾将会愈加突出。因此,在认真做好城市供水工作的同时,突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且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节水,治污回用是根本出路 水资源的短缺,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本身就是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而对水的浪费和污染,有如雪上加霜,使矛盾更加突出。 水污染在我国已十分严重。城市污水排放量从1990年的近180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约3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生活污水近80%未经处理直排水体。我国有8%的城市河段受到中度或严重污染,118个大城市中5%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的一些城市虽然水源充足,但由于污染的加剧,可资利用的却很少,成为缺水型城市。“守着江河缺水喝”,是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窘境。可见,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使可以再利用的水资源不能进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节流、治污、开源,这三方面措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节流”是由我国贫水的基本水情决定的,必须放在优先位置。“治污”具有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增加供水量的多重效益,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多渠道开源”的内涵除了合理适度开发地表、地下水资源外,还包括雨水利用、海水代用、海水淡化和污水资源再生利用等,而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应当成为“开源”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城市水资源利用要治污为本,这是保护供水水质、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 首先,工业污水防治要进行战略转变。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末端处理、达标排放为主的工业污染控制战略,现已被国内外证明是耗资大、效果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专家指出:污水防治应实行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战略转变。那就是,淘汰物耗能耗高,用水量大、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水的利用率,实行中水处理,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量,逐步做到零排放。这样既减少了污染,又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其次,要下大气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切实重视城市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我国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城市节水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处理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来抓,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一是要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尽快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具备能够偿还投资贷款、维持日常运营费用的运行机制。污水处理费对设施运行成本补偿不足,是导致我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污水处理能力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所以,调整污水处理费势必成为发展污水处理产业的关键所在。污水处理回用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用水和工业、服务业用水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是改变水质型城市缺水状况,避免远距离调水导致城市用水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根本措施;污水处理回用这一可靠的水资源也是城市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因此,应该把污水处理工作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位置,将污水处理费的调整,优先于供水价格的调整。二是要建立稳定的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投资渠道,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构筑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步伐。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需要的不仅仅是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而且还需要建设形成拦截汇集污水的完整的管网系统,甚至其所需的投资量,远远大于污水处理厂建设本身。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稳定规范的财政注入资金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吸纳集体、个人、外商投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并建立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和完整易行的处理回用、销售收费规则,以对各种社会资金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节水,价格调整不容回避 如果说有什么能让全民都关心节水问题,那就是水价。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性水价,水价之低,对节水十分不利。一方面令人对水的珍惜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不切实体现在行动上;另一方面,低水价造成城市供水和治污投入不足,既限制了供水事业的发展,也限制了污水的循环利用。因此用调整水价的方式,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促进全社会节水,已势在必行。 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是一种再生能力很低且具有很高价值的资源和商品,运用经济杠杆原理促进人们节水,既符合商品经济原则,又保护和节约了水资源,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水是商品这种认识,过去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没有的。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管理上的低水价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水价改革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承受能力,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提价问题。因此,如何改革,成为大家密切关注的焦点。 《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为水价的改革确定了目标。城市水价改革的方向,是要逐步实行容量和计量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制度及阶梯式计量水价,建立完善的、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在将定额内用水价格逐步调整到位的同时,拉大定额外用水和定额内用水的价差,实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使超额用水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实行这种政策,有两个好处,一是水费不会成为低收入居民太大的负担;二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兄弟省市和国外的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是完全可行的,关键是应该在“合理”上下功夫,过低的水价是赔本生意,是最不合理的。 节水,应用节水型器具是关键 节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但又必须从微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开始,这正应了那句“不汇涓滴,无以成江海”的话。所以涉及千家万户的节水型器具的开发、推广、应用就势必成为城市节水的关键。城市供水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资料显示,住宅楼平均耗水的20%是由于流失而损失的,10-15%是由于剩余水未重复利用而损失(如洗过衣服的剩余水可用于拖地、冲厕,洗过菜的剩余水可用来浇花等),若能使用节水型器具和重复利用剩余水,使这些损失减少一半,则每年全国就可节约几十亿立方米的高质量可饮用水。据有人试验发现,水龙头以每秒一滴的速度滴水,35分钟就可损失240毫升的净水,这样一年就要滴掉36吨净水。事实上,这样的龙头在千家万户中确实不少,甚至在公共场所的一些龙头还长年淌水,却无人在意。 为了推广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这些器具和技术在节水中发挥了作用。国家和我省每年都公布一批定点节水产品,并且明文规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使用节水器具。北京在2000年出台了26项节水措施,其中包括:强制淘汰螺旋式升降铸铁水龙头,出资4000多万元向居民发放200万只节水龙头;强令洗车场必须使用自动循环水设施,采用循环水洗车后,有的洗车点一个月的水费只有90元。据悉上海、南京、济南等市也已经禁用9升座便器,推广使用6升座便器,并强制使用节水龙头。 尽管各方开始积极推广使用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但这些器具和技术的普及,并在节水中发挥明显作用的情况还未出现,于是形成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老式马桶和水龙头仍在广泛使用,传统的洗车方法仍随处可见。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 ——节水意识不强,对使用节水器具和技术缺少足够的认识和热情。 ­ ——水价过低导致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缺乏市场。 ­ ——相关政策不够有力,不够配套,奖罚不分明。 ­ ——旧的器具和技术使用的面广量大,淘汰较难,“三同时”落实未被重视。 ­­ ——节水器具价格较高,影响了群众的购买和使用。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制定对策,以使城市节水工作更进一步开展。“强化城市节水工作,强制淘汰浪费水的器具和设备,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加强节水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和节水设施的建设”是《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节水器具是节水的硬件,可以有效遏制水的浪费,因此它的尽快推广使用,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这是城市节水工作的关键所在。 节水,呼唤法规的完善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城市供水条例》,建设部与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联合制定发布了《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等政策规定,我省也先后出台了《陕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陕西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陕西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等项地方法规。这些法规政策对城市节约用水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大多是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城市节水工作来讲,力度还尚不够。节水工作的实践,呼唤法规政策的尽快完善和细化,使节约用水成为各行各业和每个城市居民必须遵循的一项法律制度。 据悉,国家有关方面和我省已经和正在抓紧制定完善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一是制定并实施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强制性标准。这项标准将明确规定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中,必须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建筑设计单位,违反规定继续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卫生洁具和配件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加惩处。还规定要限期完成现有公共建筑和各单位房屋建筑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的更换改造,并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引导居民尽快更换现有住宅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二是制定城市自来水管网漏失率的控制标准和检测规范。这一规范要求进一步深化城市供水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成本约束力度,促进供水企业加强对自来水管网的日常检测维护,尽快将管网漏失率降低到控制标准之下;对漏失率在15%以上的,要限期整改。“十五”期末,所有大中城市运行使用年限超过50年的供水管网,必须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三是研究制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标准。制定这一标准的目的,不是要限制居民正常的用水需求,而是要通过定额管理这样一种手段,促进人们转变在多年低水价情况下形成的粗放型用水习惯和观念,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 节水,从我做起 人们是否具有节水意识,对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当前人们的节水意识如何?毋庸讳言,现在人们的节水意识还相当淡薄,水的浪费现象还比比皆是。相当数量的人对水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自来水”的水平上,即认为水是不尽不竭的,没必要为浪费一点水而大惊小怪,甚至认为水不是“贵如油”,而是“淡如水”。另外一些人虽然认识到水的宝贵,但对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节约用水仍然没有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为什么在开展节水工作已20年后的今天,人们的节水意识仍然这么淡薄,水的浪费现象还这么严重?这是因为,其一,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很少有缺水的切身感受,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很少考虑到长远,既无近忧,又无远虑。用水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其体验一直停留在开龙头和关龙头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上,至于开辟水源的艰苦,制水净水的复杂过程和投入巨资解决城市用水的豪大工程,他们要么不闻不问,要么知之很少。那么,他们节水意识的淡薄也就不足为怪了。其二,以往我们的节水宣传,仅仅依靠媒体的小篇文章上,既无“家喻户晓”式的宣传,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强制措施,对培养良好的节水习惯尚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其三,还应该看到,良好的习惯和意识是逐步形成的,节水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也是这样,它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那么,怎样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呢?我们不可能人为地让人人都去切身感受缺水的恐慌,也不能无止境地去等待人们自己提高,因此,只能在节水意识的强化上下功夫。除过提高水价、征收污水处理费、核定生活用水定额、超定额累进加价等重要的、一定要用的经济手段外,还应切实重视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采取各种动人、有效的形式,加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情教育和宣传,使全体公民掌握实情,掌握科学的用水知识,树立正确的水观念,增强全社会对水的忧患意识,懂得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习惯,把节水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和责任,还要注意培养少年儿童从小懂得节水和我要节水的原本意识。 只要人人都“从我做起”,节水、惜水、爱水的前景将会灿烂无比。 节水,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管理

  • 索引序列
  • 节水技术论文2000字
  • 节水技术论文
  • 水处理技术论文2000字
  •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3000字
  •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