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报录比

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报录比

发布时间:

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报录比

人大基本在15:1,清华大约35:1,北大大约25:1。清华新闻学发展很快,已经是全国三强,而且师资非常好,学生相对较小,因此相对资源非常丰富。

我也是2010年的传播学考生。。。我觉得传播学这个东西要么选名校,但是它的传播学并不是很好。。。要么选二线学校。。。但是它的传播学排名靠前。。。名校或者名专业。。。终究要取一点。。。2头都得不到。。。考去未免太亏。。。。。。建议你去看一下。。。然后深圳大学并不难考。。。

考研深圳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是很好的。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7个。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在中国高校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48位。深圳大学其他情况简介。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目前与境外280所高校签署了协议,开展学生交换、教师研修和科技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并积极吸纳全球留学生就读深造,打造学校国际化氛围,全面提升国际交流质量和层次。学校发起组建“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加盟高校达134所,上线课程690门,选课学校累计765所,累计选课人次突破155万。2019-2020学年本科生获各级各类竞赛奖724项,其中国际级108项、国家级255项、省部级361项。以上内容参考 深圳大学——学校简介

新闻与传播专业相对其他专业来说,是比较新的专业,对媒介资源的要求较高,所以就新闻与传播专业来说,择校是很重要的事。按照考研难度梯度分几个档次。第一档:985+新传TOP10+一线城市这一档是中国含金量高的新传院校,考研难度基本处于1:50的报录比,可想而知难度,报考这类院校的多是本科重本的学生,自身资质和实力就很强劲,想要借考研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普通院校的孩子,就需要付出多好几倍的努力。但是难度越大,回报越大。超一流: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一流: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第二档:211+新传TOP10+一线城市 ;985+一二线城市这一类的211属于专业性很强的院校,拥有强大的传媒资源,适合学习也适合拓展人脉;这一类的985属于地段很好的名校,能够提供良好学风和平台。这两者都是佳的翻身或跳板的学校。在这个档次中,地域的重要性超过学校牌子和专业实力。新传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211新传名校:暨南大学(广东)、上海大学(上海)、南京师范大学(江苏)985新传名校: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其他东部一二线大城市985: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等等第三档:其他211+一二线城市;普本+新传强校+一二线城市在这个档次及以下档次的学校,地域因素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学校在本省或者本大区域(华南/华东/华西/华北/西北/东北)有竞争力,离开该地域就毫无作用。其他985: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省会211: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等等。一线或省会普本:河北大学、河南大学、深圳大学等等。第四档:普本+新闻较好;其他211。北京印刷学院、汕头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河海大学新闻传播学报录比

只有2010年的。

曹操擦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报录比

补充下 今年大工缩招了 招14个 我真想说 我靠 比例大概12:1左右

我是一个大,同济,你看它再次 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上海大学学报(5)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成立于1995年。现设立新闻与传播系部电影和电视艺术学,广播电视学刊,广告,电视节目制作,电影和电视实验中心部,共有员工150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 (研究员)22共有教授,副教授(副高)25,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70名教师(包括博士,35)。 13博士生导师。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学院已形成的教学体系,涵盖了完整的教育博士,硕士,学士水平的现有的通信研究,电影研究两个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点,独立于额外的数字媒体技术和应用,两个博士课程新闻与传播学院,两个级别的高手学科,艺术,新闻,大众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艺术等五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管理;独立的新的数字媒体技术,戏剧戏曲学两个硕士学位,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会展艺术与技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艺术技术6个本科专业和创意的广告,动画两个专业方向。在校的博士生74人,硕士267人,本科生1437人。 学院有两项III期上海重点学科 - 传播学,电影研究,“211”项目的三个重点学科 - 转型期的媒体系统,和媒体的发展,上海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电视 - 电视传播与媒体行业,以及作为上海教育高地。上海建设已完成,第四个重点学科 - 广播电视艺术学。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并在北美,欧洲,澳洲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近20个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院实验中心拥有超过2000万元的资本设备,建实验平台,22个各类专业实验室,包括高清晰视频制作,数字录像艺术设计,卫星电视技术,数字成像,实验室和录音棚录音棚和等等。 学院将努力创造一个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教学媒体研究中心和开放的国际交流平台。坚持科学发展观,专注于特殊的内涵建设,坚持以最先进的技术相结合,培养人的精神,专业,实用的技能,电视和传播的复合型人才,学院建设成为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地位,兼容兼容当代媒体和创意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特色鲜明,良好的社会信誉研究院电视和通信。 展览上海大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会展中心 会展中心作为一家专业的专业学科支持,广告和传播学传播研究会展营销沟通,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团队的一部分。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品牌展会比较MICE大型展览,新媒体和现代展览和其他研究。出版专着的短期目标努力方面的主题,召开国际会议的主要长期目标是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以服务社会,贡献给学校。电视,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教授闵研究中心主任。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发表论文30余篇,10本书,假设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教育部下发的品牌空间的研究,关于这一主题的世博会主题论坛的影响在奥运会后的进一步研究 - 跨文化传播策略模式的操作研究,规划设计方面的新媒体和现代会展研究,政府咨询项目的上海国际民歌艺术中心,东方绿洲中国兵器博览一些研究项目,参与上海2010年世博会中国高峰论坛规划,起草的“上海宣言”和其他工作;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与上海展览业协会公约“联盟城市在长江三角洲,日本电通,上海美术设计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上海国际展览公司等机构;上海大学夺得冠军的“会展城市的长江三角洲联盟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展览教育机构。 上海大学传媒研究学院 ? 在2003年成立,学院的支持下,上海大学,学术带头人中心的系统实施的社会力量媒体研究所为学术带头人,科研平台,为客户提供研究空间。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研究所依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吸收和聘请国际知名媒体研究,媒体研究,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学术界,行业咨询。 ?研究所在媒体,新闻,亚洲电视,电视文化,艺术和通信,媒体,经济,国际通信,新闻,广告,品牌,中国和外国的媒体政策研究中心和数字录像艺术设计中心。这些中心跟踪的学术主流,周围的学术热点,并广泛与社会的合作,提高学科水平,促进跨学科研究与社会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上海大学媒体研究中心 ? 成立于2001年,研究的目标是通信,通信定位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播思想史研究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大众媒体新闻竞争力(国家规划项目的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电视发展战略(水平),在21世纪的上海媒体发展战略的开始(市教委社会科学教育),文化消费与发展的先进文化(市社会科学版),新闻与传播理论的创新研究(市社会科学版),效力和公信力,新闻与传播研究(水平),体育新闻和信息传播的社会影响研究(国家体育总局软科学学科),传播思想史。 上海大学,中国和外国媒体的政策研究中心 ? 上海大学的中国和外国媒体政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9月,中国第一套在当前的国际媒体政策的理论和实践的观察和讨论大学的研究中心。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的大众媒体行业是在一个关键时期的历史性转型的结构和功能的历史背景下的全球化,如何重塑的公开形式的非营利性的媒体生涯,如何以促进本的利润传媒业在中国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形式,如何促进更深层次的适合宪政制度的当代中国的商业和公共传媒形态的重塑,这种变化在中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在这方面,中国和外国媒体的政策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成立,旨在联合中国国内媒体的科学领域,生产,政界和国际媒体政策的研究力量,建立一个观察和讨论当前的实践和理论国际传媒政策的国际交流平台,为中国的政治家,深化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媒体领域的政策思想资源,促进中国和外国媒体,学术界和工业界提供更好的交流。每年编辑当代国际媒体政策的观察。在欧洲和美国主要的研究项目:重建的版权系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目前的媒体政策的转型危机。 上海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 ? 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主要的目标是中国和国际媒体经济的发展规律,传播媒体经营和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咨询。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媒体经济思想史(水平),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水平),国际传媒经济学比较研究(水平),新媒体研究(水平),文化传播与先进文化建设(上海社会科学版),文化的发展和媒体行业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版),全球化的趋势下,经济发展的传媒业在上海(市教委,教育和社会科学版)。 上海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 该中心的目的是传播现象,在国际和跨文化的视野,尤其是大众传播的现象。 该中心的工作的第一项研究中承担主要有两个重点,进行国际交流。在这项研究中,突出中国和外国的比较研究大众传播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研究中心,WTO与中国沟通世界的发展趋势,传播与传播学发展的政策研究,重点在增加新媒体和国际交流与跨文化交际的新趋势,新的角度探讨问题,对中国的关注,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现实,探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通信和跨文化交际。最近,中心的主要研究课题有:传播思想在欧洲的中国和外国的网络新闻,国际化大都市的媒体形象外国媒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到上海和上海传媒业的现状研究,比较研究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和外国新闻媒体的道德自律研究,国外媒体报道,中国的研究。该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通过承包商国际会议,聘请著名传播学者出国讲学或参加国际会议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学术界和国际媒体的著名学者。

建议你也可以去那边已经通过研究生考试的学姐学长那里去打听下,毕竟他们是过来人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报录比

117人报考,录取22人,含15人推免,相当于统考找7人,365的复试线,最低录取分数是366分,中山大学新闻学考研的信息可以在鸿儒中大考研网上找到的,望采纳!

新闻与传播专业相对其他专业来说,是比较新的专业,对媒介资源的要求较高,所以就新闻与传播专业来说,择校是很重要的事。按照考研难度梯度分几个档次。第一档:985+新传TOP10+一线城市这一档是中国含金量高的新传院校,考研难度基本处于1:50的报录比,可想而知难度,报考这类院校的多是本科重本的学生,自身资质和实力就很强劲,想要借考研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普通院校的孩子,就需要付出多好几倍的努力。但是难度越大,回报越大。超一流: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一流: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第二档:211+新传TOP10+一线城市 ;985+一二线城市这一类的211属于专业性很强的院校,拥有强大的传媒资源,适合学习也适合拓展人脉;这一类的985属于地段很好的名校,能够提供良好学风和平台。这两者都是佳的翻身或跳板的学校。在这个档次中,地域的重要性超过学校牌子和专业实力。新传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211新传名校:暨南大学(广东)、上海大学(上海)、南京师范大学(江苏)985新传名校: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其他东部一二线大城市985: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等等第三档:其他211+一二线城市;普本+新传强校+一二线城市在这个档次及以下档次的学校,地域因素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学校在本省或者本大区域(华南/华东/华西/华北/西北/东北)有竞争力,离开该地域就毫无作用。其他985: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省会211: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等等。一线或省会普本:河北大学、河南大学、深圳大学等等。第四档:普本+新闻较好;其他211。北京印刷学院、汕头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复试竞争是比较激烈的。1、复试分数:新闻传播包含传播学和新闻学,新闻学复试线是360,传播学是380,初试要求比较高,2、复试比例:复试比例在1:2左右,新闻学14人录7人,传播学13人录6人,3、信息推荐:你可以去鸿儒中大考研网上看下,上面有初试,复试的录取分数和复试真题下载,望采纳!

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报录比

唉,苏州大学本身就是普通大学,何来的对普通大学有不公正待遇,很容易考上的不过说实话,我建议你往上一点报现在普通大学研究生出来的,找的工资可能还不及名牌大学的本科生,这是我的真实经历

直接打电话给招生办最可靠,网上有些消息是烟雾弹不要报华科,我同学考华科都没考上,水很深南师应该不错

江苏省新闻传播专业专硕相对好考的大学如下:1、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在全国排40名左右,全国排名前十,苏州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竞争力并不强,不过考研难度是有的,近几年来苏州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也比较热门,在苏州、上海地区就业都很好。2、河海大学河海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诞生不久,作为江苏211高校,河海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的实力也是相对不错的,排名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之后,新闻传播专业的竞争不大,压力也不算大,报考人数不算多,而且初试难度也不大,所以也算是江苏高校中性价比很高的一所学校了3、扬州大学扬州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考研难度简单,广播电视学也是相对比较好的。

  • 索引序列
  • 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报录比
  • 河海大学新闻传播学报录比
  •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报录比
  •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报录比
  • 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报录比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