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热学的论文

关于热学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热学的论文

我给你找了很多,怎么给你呢? 你把邮箱发过来啊?

1、新制冷剂HFC—134a的热物理及热力学性质2、热力学状态函数关系图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3、应用物理学专业《热学》与《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整合之初探4、浅分析物理化学中的“热力学”5、讲授物理化学中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探讨6、热力学第二定律从物理说法导出数学说法7、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简明教程8、热学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9、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解题指导10、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热学基础这门课这么个问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即“温度”和“热量”的差别。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会去追问这两者的区别,或者说我们从“常识”出发已经默认了这两个其实是一致的(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这样),我们就不再怀疑,而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它。这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在我自己的学科里,我们更愿意表达为“这不是理性的态度”),我们应该更有追问的精神。屈原甚至在千年前就发出了“天问”,难道在今天我们不应该更有探索精神吗?再者,课堂上虽然没有进行任何实验,但我们却都十分清楚热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其实大多数科学都是如此,即使是社会科学乃至人文科学,所从事的调研、采访等活动,也都似乎可以归纳为广义的“实验”的一种)。我生活在农村,小时候在夏天经常在消息里摸鱼,有这么一种经验,当我们不能肯定水里是否有鱼的时候,站在水边眯着眼睛看远不如自己亲身跳入水中去“实地考察”更加清楚。无论什么事业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置身其中,否则我们永远都只是在门外徘徊的人,而不能登堂入室。法学也是一门强调实践的课程——即使和热学的实验有很大程度的区别——但应该说道理是相通的,这种重视实践和第一手数据的研究方式无疑会使我收益终身,对以后从事的专业(乃至职业、事业)也都会有所裨益。应当说,我很感激这门课给我的这种思索。当然这些似乎都是方法上的,关于具体知识,熵的概念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全新而有趣的概念。1854年,克劳修斯找出了热与温度之间的某一种确定产关系,他证明当能量密集程度的差异减小时,这种关系在数值上总在增加,由于某种原因,他在1856年的论文中将这一关系式称作“熵”(entropy,entropy一诩源于希腊语,本意是“弄清”或“查明”,但是这与克劳修斯所谈话的内容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热力学第二定律宣布宇宙的熵永远在增加着。熵是混乱和无序的度量。熵值越大,混乱无序的程度越大。我们这个宇宙是熵增的宇宙。热力学第二定律,体现的就是这个特征。生命是高度的有序,智慧是高度的有序。在一个熵增的宇宙为什么会出现生命?会进化出智慧?(负熵) 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揭示了, 局部的有序是可能的,但必须以其他地方更大无序为代价。人生存,就要能量,要食物,要以动植物的死亡(熵增)为代价。万物生长靠太阳动植物的有序, 又是以太阳核反应的衰竭(熵增),或其他的熵增形势为代价的。人关在完全封闭的铅盒子里,无法以其他地方的熵增维持自己的负熵。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熵增的法则破坏了生命的有序。熵是时间的箭头,在这个宇宙中是不可逆的 熵与时间密切相关,如果时间停止“流动”,熵增也就无从谈起。 “任何我们已知的物质能关住”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时间”。低温关住的也是“时间”。生命是物质的有序“结构”。“结构”与具体的物质不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我想这已经引起我极大的关注,恰如有人所说的,“似乎热学第二定律中熵的概念就可以解释这世界上的所有问题”。或许它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这是我在热学基础这门课上所获得的最重要的学科内的知识。总之,学习这门课的通过是轻松美好的,而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富有成效。我想我这将使我在很长的时间都愿意再来回味学习热学的过程,享受它的结果!

关于热力学的论文

同志你好:  以下是我总结的材料,请核对后使用  祝愿你工作愉快  工程热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学科。  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最先发展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和其他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其应用,是机械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工程热力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热力系统、热力平衡、热力状态、热力过程、热力循环和工质的分析研究,改进和完善热力发动机、制冷机和热泵的工作循环,提高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  为此,必须以热力学基本定律为依据,探讨各种热力过程的特性;研究气体和液体的热物理性质,以及蒸发和凝结等相变规律;研究溶液特性也是分析某些类型制冷机所必需的。现代工程热力学还包括诸如燃烧等化学反应过程,溶解吸收或解吸等物理化学过程,这就又涉及化学热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工程热力学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研究的方法是宏观的,它以归纳无数事实所得到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作为推理的基础,通过物质的压力 、温度、比容等宏观参数和受热、冷却、膨胀、收缩等整体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研究。  这种方法,把与物质内部结构有关的具体性质,当作宏观真实存在的物性数据予以肯定,不需要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作任何假设,所以分析推理的结果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而且条理清楚。这是它的独特优点。  古代人类早就学会了取火和用火,不过后来才注意探究热、冷现象的实质。但直到17世纪末,人们还不能正确区分温度和热量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本质。在当时流行的“热质说”统治下,人们误认为物体的温度高是由于储存的“热质”数量多。1709~1714年华氏温标和1742~1745年摄氏温标的建立,才使测温有了公认的标准。随后又发展了量热技术,为科学地观测热现象提供了测试手段,使热学走上了近代实验科学的道路。  1798年,朗福德观察到用钻头钻炮筒时,消耗机械功的结果使钻头和筒身都升温。1799年,英国人戴维用两块冰相互摩擦致使表面融化,这显然无法由“热质说”得到解释。1842年,迈尔提出了能量守恒理论,认定热是能的一种形式,可与机械能互相转化,并且从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于1840年建立电热当量的概念,1842年以后用不同方式实测了热功当量。1850年,焦耳的实验结果已使科学界彻底抛弃了“热质说”。公认能量守恒、能的形式可以互换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客观的自然规律。能量单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热力学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实践迫切要求寻找合理的大型、高效热机有关。1824年,法国人卡诺提出著名的卡诺定理,指明工作在给定温度范围的热机所能达到的效率极限,这实质上已经建立起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受“热质说”的影响,他的证明方法还有错误。1848年,英国工程师开尔文根据卡诺定理制定了热力学温标。1850年和1851年,德国的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先后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证明了卡诺定理。  1850~1854年,克劳修斯根据卡诺定理提出并发展了熵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确认,对于两类“永动机”的不可能实现作出了科学的最后结论,正式形成了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热力学。同时也形成了“工程热力学”这门技术科学,它成为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使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喷气推进机等相继取得迅速进展。  与此同时,在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还发展了热力学的数学理论,找到了反映物质各种性质的相应的热力学函数,研究了物质在相变、化学反应和溶液特性方面所遵循的各种规律 。1906年,德国的能斯脱在观察低温现象和化学反应中发现热定理;1912年,这个定理被修改成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形式。  二十世纪初以来,对超高压、超高温水蒸汽等物性,和极低温度的研究不断获得新成果。随着对能源问题的重视,人们对与节能有关的复合循环、新型的复合工质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兴趣。

热学发展史对中学热学教学的启示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由于比较抽象,因此成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热现象普遍存在同学们很早就有了相关的经验,这是进行热学教学的一个很好基石但也正因为这个基石的作用,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很难进行纠正根据教学经验和相关研究人员的调查结论知道,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不管是否学过物理,都有相当多的人对热的理解不科学,其中非常典型的想法就是把热看成是一种可以流动的物质根据当前国际科学教育上富有广泛影响的学习理论即“概念转变”理论认为:科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概念转变过程,提出了为概念转变而教那么作为中学物理热学部分的教学,其主要目标是让同学们通过热学的学习实现其概念发生转变,建立起科学的分子运动论观点为了实现概念发生转变,很多的教师和研究者进行了多种尝试,如通过“做中学”“实验探究”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热观点,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本文中笔者试从利用热学发展史开展有效教学帮助学生转变概念进行浅析从认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同学们个体在对某一事物认识的时候,认识水平是在主体与客体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过程中变化和提高的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因此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历史上人类对其认识水平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说从人类对热的认识发展就可预知学生对热的理解情况那么要进行有效的热学教学,我们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有关热学发展史在历史上,人类对“热”是什么的思考一直没停止过对热的认识不断变化和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一、热质说的形成受古希腊原子论思想的影响,热是某种特殊的物质实体的观点也得到流传法国科学家和哲学家伽桑狄认为,热和冷也是由特殊的‘热原子”和’‘冷原子”引起的,波尔哈夫认为热的本源是钻在物体细孔中的、具有高度可塑性和贯穿性的物质粒子,它们没有重量,彼此排斥这个观念,把人们引向“热质说”‘’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就好似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认为热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暗藏在物质粒子之间,受到物质粒子的吸引,热质粒子之间互相排斥在18世纪热质说”几乎统领热学各个领域,当时“热质说”能简单地、比较满意地解释当时发现的大部分热现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例如物体温度的变化是吸收或放出“热质”引起的;热传导是“热质”的流动,等等在“热质说”的影响下,热学(主要是量热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到了后来,“热质说”无法解释热缩冷胀、摩擦生热等现象,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二、定性的热动说的形成1658年,伽桑狄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假设,假想分子是硬粒子,能向各个方向运动,使它们以不同形式进行结合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他用这个假说进一步解释了固、液、气三种状态即在固体内部,硬粒子结合得很紧密,粒子之间强大的力使它们保持着固定的形状、粒子排列规则;在液体内部,相距较近的粒子之间的力使它们不易分散开来;在气体中,相距很远的粒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各个粒子自西运动19世纪初,随着化学原子论的确立,分子概念同样也被提了出来,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现象也由实验所呈现出来在1803年时,道尔顿(英国化学家)通过对大气的成分、性质以及气体的扩散和混合现象的研究,提出了他的新原子学说的基本要点即:一切化学元素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各种元素的原子以其不同的形状、性质而区别,并具有特定的质量;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整数的比例柑结合而形成各种化合物的原子当时由于“分子”概念尚未建立,道尔顿把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复杂原子”1811年,阿伏加德罗(意大利物理学家)在道尔顿的原子论的思想基础上,开始引入“分子”的概念,并把它与原子概念相区别1827年,由于布朗(英国植物学家)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布朗运动,他在分子运动论方面做出了新发现,为分子运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05年爱因斯坦从统计力学观点最终建立了布朗运动的理论,给分子运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接着法国的佩兰根据爱因斯坦及他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做了多年的关于布朗运动的实验,并由此相当精确地测定了阿伏加德罗常数和分子的各个有关的数据因此,布朗运动是微观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也是分子存在热运动和分子间存在空隙的有力证据三、定盆的热动说的形成焦耳等人通过大量的实验,认为热和机械运动等同其他运动形式一样,也是运动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热质)之后,人们进一步对热运动作了定量的比较系统的研究使分子运动论得以建立起来在分子运动论方面做出大量工作的有许多科学家,其中克劳修斯、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的工作尤为重要,他们是分子运动论的主要奠基者经过许多物理学家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分子运动理论终于建立起来了它不仅揭示了宏观“热”过程与分子的微观运动状态之间的联系,而且表明了热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表现,一个宏观系统的热力学状态是由组成该系统的大量分子的统计规律决的这也说明热运动和机械运动是完全不同的运动形式单个分子的运动遵从牛顿力学规律,大量分子的运动遵从的是统计规律性四、热学发展史对中学热学教学的启示中学物理教学,不要求定量地掌握有关分子运动论,所以目前的中学物理教科书中只涉及到分子运动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内容表述为:(l)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粒—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物体内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这种运动是无规则的,其剧烈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中学生只要建立起定性的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就可以了,这是中学热学的教学目标真正有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想办法缩短学生科学认识所用的时间,不必再像历史上人类那样通过那么长的时间去摸索探究,所以在热学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原有经验,设置合适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面临当初科学家们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探究来不断发展或改变原有不科学的概念了解在人类认识历史上是如何从热质说发展到热动说,难点何在,怎么突破等问题,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参考意义参考文献1丁帮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2吴瑞贤,章立源热学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

关于传热学的论文

18世纪30代首先英始工业革命促进产力空前发展产力发展自科发展辟广阔道路传热门科种背景发展起  导热流两种基本热量传递式早所认识第三种热量传递式则1803发现红外线才确认热辐射式三种式基本理论确立则经历各自独特历程直20世纪初传热才物理热部独立门科目前通热传导、流辐射三种传热式研究传热已经具备较完整理论基础形相熟科体系  19世纪初兰贝特、毕渥傅叶都固体维导热实验研究入手展研究1804毕渥根据实验提公式认每单位间通每单位面积导热热量比例于两侧表面温差反比例于壁厚比例系数材料物理性质公式提高导热规律认识粗糙点傅叶进行实验研究同十重视数工具运用特色理论解与实验比断完善理论公式取进展令瞩目1807提求解场微程离变量解表示系列任意函数概念术界重视1812科院热量传递定律数理论及理论结与精确实验比较题设项竞奖经努力傅叶于1822发表著名论著热解析理论功完创建导热理论任务提导热定律确概括导热实验结现称傅叶定律奠定导热理论基础傅叶公认导热理论奠基  流体流理论流换热理论必要前提1823纳维提流程适用于压缩性流体程1845经斯托克斯改进纳维—斯托克斯程完建立流体流基本程任务1880雷诺提流决定性影响量纲物理量群1880至1883间雷诺进行量实验研究发现管内流层流向湍流转变发雷诺数数值1800至2000间澄清实验结间混乱指导实验研究作重贡献具突破意义进展要推19091915努谢尔特两篇论文贡献强制流自流基本微程及边界条件进行量纲析获关量纲数间原则关系辟量纲数原则关系确指导通实验研究求解流换热问题种基本力促进流换热研究发展1921波尔豪森流边界层概念启发引进热边界层概念1930与施密特及贝克曼合作功求解竖壁附近空气自流换热1925普朗特比拟1939卡门比拟及1947马丁纳利引伸记录着早期发展轨迹由于湍流问题应用重要性湍流计算模型研究随着湍流机理认识断深化蓬勃发展逐渐发展传热研究令瞩目热点力推着理论求解向纵深发展应该提流换热理论近代发展麦克亚、贝尔特埃克特先作重要贡献  热辐射早期研究认识黑体辐射重要意义并用工黑体进行实验研究于建立热辐射理论具重要作用1889卢默等测黑体辐射光谱能量布实验数据19世纪末斯蒂芬(JStefan)根据实验确立黑体辐射力比于绝温度四规律理论玻耳兹曼所证实规律称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热辐射基础理论研究挑战于确定黑体辐射光谱能量布1896维恩通半理论半经验推导公式公式虽短波段与实验比较符合波段则与实验显著符几瑞利理论推导公式公式1905经金斯改进称瑞利—金斯公式公式波段与实验结比较符合短波段则与实验差距且随着频率增高辐射能量增至穷显十荒唐瑞利—金斯公式高频部即紫外部遇克服难简直理论场灾难称紫外灾难紫外灾难现使强烈意识原先已经相完美经典物理理论确实存着问题问题解决赖于观念新突破普朗克决找与实验结相符新公式经艰苦努力终于1900提—公式其实验证实普朗克公式与实际情况整光谱段完全符合寻求公式物理解释胆提与经典物理连续性概念根本同纳新假说能量假说按照量理论确立普朗克定律确揭示黑体辐射能量光谱布规律奠定热辐射理论基础1935波略克借鉴商务结算提净辐射1954霍特尔提、1967加改进交换及1956奥本亥姆提模拟网络三种受重视计算别完善类复杂问题计算作贡献  百传热研究者传热现象进行广泛深入研究发表量科论著研究报告并版量价值术专著研究工业、农业、空间物技术等各领域都着广泛应用提高传热效率、降低材料消耗产品本面产重经济效益总结概括现工作包括传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指存问题今发展向着十重要意义总传热本身门跨行业专业技术基础性交叉科数(主要微程理论)、热力、流体力量力基础发展起同必须建立实验基础传热发展面依赖数、热力、流体力量力理论进展另面需断发展科测量技术配合

这个题目简单回答不好弄,你还是到网上搜一篇论文看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都是暖通专业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是对跟本专业本学科相关的一些理论基础。

关于国学热的议论文

真热啊在烈日炎炎的中午,我漫步在人行道的树阴下,一辆汽车从我身边风驰电掣地驶过一股热浪迎面扑来,我好热呀,看到一家冰激凌店,我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冰激凌店,见到再买冰激凌的柜台前人多的摩肩接踵,很多人都在买好吃凉爽的冰激凌,可还有些人却享受着冰激凌店的空调的凉爽,使自己的体温降下,除去炎热给身体带来的烦恼,久久不肯离开.我一边平尝着凉爽的冰激凌一边向车站走去.我心想;还是去公园玩儿,玩儿,那里不仅有许多树,而且每棵树枝繁叶茂,在那儿一定很凉快.去公园的车缓缓驶入车站,上面写着空调车我想那一定很舒适,可我上了车才知道这车的空调早已坏了,有些人汗流浃背把身穿的T恤衫都给湿透了,他们只好打开窗户,头靠在窗前,当汽车开动的时候能有一丝丝风吹过,虽然满身都是汗,但是心情还是很舒畅,还有一些老人觉得受不了了,就煽动着扇子降温

呵呵~我也正在写关于国学热的一点思考~

近年来,国学、国学阅读和国学教育,几乎成为人们谈论思想文化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争相出版,各种品说古人的节目陆续播放,一些地方还有老师着汉服上课、学生进孔庙祭拜的事情,足见人们的热情。但是,越是这种言必称国学的时候,越需要认识国学的内涵与外延,辨析其中精华与糟粕,了解其价值与意义。因为,惟有真正的了解,才有真正的热爱。  所谓“国学”,是关于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其所蕴涵的内容,实为中国所特有,或在中国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人文环境,乃至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特定条件下所形成,或在中国文化母体中孕育、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学问总和。就其外延说,它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整体,其中也必然含有精华和糟粕。  国学有精华,也有糟粕,扬精华弃糟粕,不能含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走过许多弯路,有过许多教训。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倒掉的现象,仍在当前存在,尤其值得注意。有些人并不知道国学为何物,却盲目排斥,谓国学抗拒进步,抗拒科学民主,主张要像“五四”时期那样,把国学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有这种现象的大量存在,可知国学非热而实冷。  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国学热的虚火。有些人利用人们对国学的热情和判断力不足,甚至在报纸、图书、讲坛、传媒上一哄而起,把国学变成捞取名利的工具,鼓吹向古人学习如何走捷径;如何赚大钱;如何耍权术、保权位;如何求神佑、避灾祸,甚至如何得长生、玩女人等,以国学的名义兜售假、冒、伪、劣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糟粕。这些国学热之虚火,恰为一些人提供了攻讦和否定国学的口实和弹药。虚火不熄,则国学亦不能真热。   检验国学是真热还是虚火,应有两个起码的标志:一是国学教育是否真正走进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并成为终身教育,从而使国学非热于一时一地,由热转为常态;二是国学是否具有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的社会实践,其中包括和谐社会和国家软实力建设;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国际话语权的确立;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政治文明的进步;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和社会规范的有序等。  在国学的内容纷繁复杂,人们阅读国学也应该理性对待。第一需要有选择性。国学著作汗牛充栋,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良莠并存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第二,阅读国学著作,需要培养慢读与重读的习惯。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惟有细细咀嚼,才能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收益无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阅读国学需要“转识成智”,“下学上达”。国学究其根本,是滋润人生、净化心灵的学问,使人之所行不悖规律,合乎大道,所以我们阅读国学,应该越过工具理性,到达价值理性,使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并成为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润泽与提升。

关于犬瘟热的论文

去网站找。

加q详谈

,,,拉肚子。。没精神。。鼻子发干, 发热`。 眼屎多。 一般就这些了`。。严重点就开始便便带血。

  • 索引序列
  • 关于热学的论文
  • 关于热力学的论文
  • 关于传热学的论文
  • 关于国学热的议论文
  • 关于犬瘟热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