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山西青年杂志影响因子

山西青年杂志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

山西青年杂志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例如,某期刊2005年影响因子的计算 本刊2004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48 本刊2004年的发文量: 187 本刊2003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128 本刊2003年的发文量: 154 本刊2003-2004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总计: 176 本刊2003-2004年的发文量总计: 341 本刊2005年的影响因子:5161 = 176÷341 意义: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附:IF值计算方法(以1992年为例) A=1992年的全部引文(指定数据库中的记录) B=1992年引用某期刊发表在1990和1991的论文的总次数 C=某期刊1990 和1991 年发表的全部论文的总和 D(期刊1992的影响因子)=B/C 影响因子查询系统 这个地址也可以-if/

该杂志前两年的总被引次数除以总文章数

杂志的影响因子(IF)=其前两年发表的文章在第三年被引用的次数/前两年发表的总文章数目。例如,2007年的影响因子=2005+2006文章被引次数除以这两年发表的文章总数,一般会在2008年公布。

GoingPub 最新SCI期刊查询及分析系统(2018-2019年)整理了最新SCI收录的详细信息,分属领域,研究方向,中科院SCI期刊分区等。欢迎查询:/journal

山西青年杂志影响因子多少

影响因子26是很高的水平。SCI期刊一般收录理工科的较多,以化学专业刊物为例,影响因子小于3的就很一般,5左右的算是小专业优秀的杂志了,10左右就是十分优秀的杂志,10以上的一般都是综述类杂志。影响因子是否高是要相对比较的,在同专业同范围的期刊里,大于2的算高,大于1的可以算比较高,大多数情况我们发的都是零点几的。简介因此,一个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只能表明它拥有多篇被多次引用的论文,但并不意味着它刊载的每一篇论文都是高引用的。资料显示,由汤森路透公司计算的期刊影响因子,最初是用来帮助图书馆员确定购买哪些期刊的,并不是测度研究论文科学质量的指标。也就是说,影响因子用于评判一个期刊是可以的,但用来评判论文,并延伸到用来评判科学家是没有借鉴意义的。

中文杂志影响因子大于2的算高。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4)检索系统因素,如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5)名人效应的影响。相关内容:影响因子是一个杂志中文章被引用次数的总和除以这个杂志的总文章数。但这个数字是平均数,它存在的问题是,平均之后并不能反映每一篇文章的引用情况。如果一个杂志只有两篇文章,一篇文章的引用数是500,另一个文章的引用数是10,那么影响因子反映出的数字是两者的平均值255。因此,一个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只能表明它拥有多篇被多次引用的论文,但并不意味着它刊载的每一篇论文都是高引用的。资料显示,由汤森路透公司计算的期刊影响因子,最初是用来帮助图书馆员确定购买哪些期刊的,并不是测度研究论文科学质量的指标。也就是说,影响因子用于评判一个期刊是可以的,但用来评判论文,并延伸到用来评判科学家是没有借鉴意义的。

山西青年杂志影响因子查询

看出版率。

一、影响因子(ImPactFactor)是1972年由E·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二、查找:1、目前外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用JCR检索。2、中文的用中国知网。三、主要查找办法:1、JCR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为查询影响因子的官方网站,隶属于汤森路透集团。该网站需要授权才可访问,需要用大学代理账号。2、SCI期刊数据库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3、MedSCIMedSCI也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来自网友上传,不准确。

太专业了。。。。

山西青年期刊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对刊物的评价,而不能代表发表于此刊物的每一篇论文的水平。《电子与信息学报》从2001至2005年发表论文1618篇[9],2006年5年被引593次,100篇被引论文贡献了50%的被引频次。5%的论文未被引用过。Seglen也通过统计发现,约15%的论文贡献50%刊物总被引频次,50%论文贡献90%被引频次。这表明,好的刊物并不能提高一般水平论文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是有波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以计算2004年if 为例 if 2004= (该杂志2003被引次数 + 该杂志2002被引次数)/(该杂志2003文章数量 + 该杂志2002文章数量)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是指期刊近两年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用公式表示为:影响因子=该刊前2年所发表的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次数/该刊2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从其定义可知,影响因子的三个决定因素分别为时间(2年)、论文总数(该刊连续2年内所发表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上述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数量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期刊被使用的真实客观情况,可较公平的评价各类学术期刊,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扩展资料: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影响: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会在其网站上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以表明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如,美国化学会志、Oncogene等。中国大陆各大高校(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都以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评判研究生毕业的主要标准。以1992年为例,计算某期刊在该年的影响因子:X=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于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论文总次数Y=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论文发文量的总和IF1992年 =(X(1990年,1991年) / Y(1990年,1991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影响因子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1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山西省委联系高级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西省教学名师5人、校级教学名师1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 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选各2人、5人担任省级以上学会的常务理事、4人担任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及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学科下设3个研究所,11个研究室(平台),1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和1个高性能计算工作站。在生物数学、组合数学、图像信息处理的数学理论、非线性泛函分析、现代优化方法及应用、动力系统理论与应用、统计学及其应用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拥有数学建模创新教育基地和若干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保证学生课内外的实践教学。在科学研究方面,本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计40余项,合计科研经费600多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发表科研论文共计560余篇,其中被SCI、EI索引200篇。靳祯教授团队的1篇国际论文入选“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项6项,其中一等奖1项。 物理是一个一级学科,覆盖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等多个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我校的物理学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和建设,逐步形成介观物理、功能材料物理、光电信息物理、计算凝聚态物理和微纳传感技术等5个研究方向;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合计300平米,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500平米,仪器设备值合计近2千万元,为学科发展提供重要实验支撑;并逐步形成加强基础、理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实行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开发相结合,以推动经济建设为目标,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物理学科现有教师和教辅人员4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6人;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8人;留学归国人员有7人,特聘外籍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名师5人。主持完成教育部重大教改项目(世界银行贷款)一项,山西省教改项目5项;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来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学术刊物发表30多篇,国外学术刊物发表篇10篇。在学术会议发表9篇。SCI、EI、ISTP收录20多篇。并且主持国防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部级项目19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 学科现有教师19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4人博士在读;有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校教学名师7人。近五年共出版教材5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基金和教改项目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集中建设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等多门课程,其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被评为2003、2004年的省级精品课程。学科现有一个校级工程力学专业实验室,下设流体力学实验室、振动力学实验室以及性能测试实验室,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教学手段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支撑;并为相关学科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支撑。2011年获批并正在建设一个山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数学动力学,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现任中国生物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主编,《生物数学学报》常务编委,国际SCI收录期刊《PLoS One》、《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编委,《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副主编,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 (MR)》评论员,德国《数学文摘》评论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6项。在自然子刊《Scientific Reports》,英国皇家学会会刊《J R S Interface》,以及《PLoS One》、《P R E》、《J T B》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被SCI收录140多篇(含通信作者),其中2区以上期刊发表论文60篇,SCI总引用1000多次,H-指数16。有一篇论文入选“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在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5部。在生物数学动力学与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北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留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现任化学系主任,《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中北大学学报》、《新技术新工艺》编委,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留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归国留学基金项目2项,山西省教育厅科技开发项目2项,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计划项目1项,横向项目2项。在绿色、高效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化学和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软化学制备及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50余篇被SCI、EI所收录,有5篇是在SCI影响因子3到4的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并被多次引用。在兵器工业出版社合作出版教材两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2项,获国际先进水平的省部级鉴定5项。2007年获第五届山西省青年科技奖,青年科研专家称号。负责的无机化学课程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2008年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0年入选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培养硕士研究生18名,博士研究生5名,已毕业博、硕士25人。她指导的硕士毕业论文连续被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荣获“山西省2008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导师”的荣誉。连续多年被中北大学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是中北大学化学学科的带头人。在中北大学实行的业绩岗位考核中,连续10年成绩突出。 中北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优秀教师,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理学院院长 。200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在美国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做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和1999年分别被山西省政府授予山西省优秀教师和模范青年知识分子称号,2003年分别荣获中北大学杰出教师、中北大学优秀主讲教授称号,2004年荣获山西省教学名师称号,是山西省精品课程《线性代数》负责人,主编出版高等学校教材4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级“十一五”教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教学研究项目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36篇、EI收录14篇。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组合数学、图论及其在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中北大学副教授,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2005年在中北大学取得硕士学位。2000年获校第二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1998-2005间,在我校指导国际、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际二、三等奖各两项,国内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连年获院通报表扬。2004年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精品课程奖。2005年获第一届中北大学优秀教材一、三等奖各一项。曾主持完成2项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在研的有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2篇。编著教材2部。 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导。1997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数力系工程力学专业,在理学院力学系任教至今,主要承担《理论力学》、《振动力学》的主讲工作。所讲课程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2003年12月曾获山西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03年4月获得华北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2004年被评为中北大学教学名师“优秀青年主讲教师”。2009年6月获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固体力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结构在磁弹性耦合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在教学上曾参与两项教改项目的研究,其中一项获得省级二等奖,并参与了《理论力学》教材的编写工作。科研上曾承担校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持省青年基金一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基金两项,并参与了“军用发动机减振技术”及“柴油机金属支撑制造及实验”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十多篇,其中被EI检索四篇,ISTP检索三篇。

山西青年期刊影响因子多少

大于2。中文杂志影响因子大于2的算高。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影响因子是期刊影响力的一种计算方法,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相关如下比如说,某期刊2014年、2015年发文总量是200个,2014年、2015年被2016年被引次数总计100个,那2016年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就是:100÷200=5。影响因子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但影响因子的判断也不是绝对客观的。不同专业对应的期刊杂志的影响因子差别很大,综合类的和专业类的期刊影响因子差别也非常大。比如说,一个综合类的期刊,因是大类,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影响因子就高;而比较小类的冷僻的专业,因为研究的人本来就少,被引用率就低。

大于2。中文杂志影响因子大于2的算高。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影响因子是期刊影响力的一种计算方法,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比如说,某期刊2014年、2015年发文总量是200个,2014年、2015年被2016年被引次数总计100个,那2016年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就是:100÷200=5。影响因子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但影响因子的判断也不是绝对客观的。不同专业对应的期刊杂志的影响因子差别很大,综合类的和专业类的期刊影响因子差别也非常大。比如说,一个综合类的期刊,因是大类,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影响因子就高;而比较小类的冷僻的专业,因为研究的人本来就少,被引用率就低。

  • 索引序列
  • 山西青年杂志影响因子
  • 山西青年杂志影响因子多少
  • 山西青年杂志影响因子查询
  • 山西青年期刊影响因子
  • 山西青年期刊影响因子多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