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优化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技术革新速度日益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逐渐缩短,并且在市场中表现出竞争的白热化状态。同时,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产品设计及生产的改进,促使企业主动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品质,致使企业进一步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压力,此外又加之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企业经营风险陡增。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更新和优化其经营管理的模式,对复杂的市场做出快速的响应,最大限度地整合及利用内外部资源,进一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从而赢得市场竞争。

简而言之,对企业来说,如何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模式就显得极为迫切。继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技术革命之后,物联网将成为引导国际信息技术革命的新兴力量,并且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信息技术的革新促进并孕育出管理方式的创新,那么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必将为优化供应链管理模式带来新的契机,实现整个供应链系统各个环节的高效配合,协同创造最大价值,进而实现互利共赢。

教师在推进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真正使用工匠精神的理论成果。教师传授的理论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做到知行合一,以身作则。教师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后,他将在教学的过程中和课后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他们的独立性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学生。教师身体力行的干好本职工作,学生无形之中就会感受到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严谨踏实的科研态度,甘为人梯的人生态度,愿意并且乐于接受这一理论,并且会把这一精神融入到以后的生活实际之中。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供应链管理模式是一种将供应链中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通过组织系统的重构、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转换为市场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化的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的方法。文章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以此将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分为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和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横向一体化模式[1]

1.纵向一体化 (Vertical Integration)模式

纵向一体化模式是指某一核心企业出于对制造资源的占有,产品制造过程的可控以及产品销售渠道管理的需要,通过投资自建、收购兼并等方式扩大自身规模,以尽可能多的参与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最终产品或服务送达用户的整个过程的一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图1所示)。文章认为它是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雏形,其特征就是“大而全”、“广而泛”。为了控制与管理供应链,往往通过确定安全库存、订货点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相继出现了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MRPII)、准时生产制(Just-in-Time,JIT)及精细生产(Lean Production)等一些新的生产及管理方式,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核心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纵向一体化供应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核心企业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的管理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通过减少供应链成员数量的方式来减少成员间随意中止合作的发生概率,以此降低在市场环境急剧变化时出现的缺货或原材料无法及时供应的风险,从而实现更稳定的供应和需求匹配;纵向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核心企业在关键资源和渠道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控制力,一方面可以提高其所在行业的进入门槛,把更多的潜在竞争者排除在其经营领域之外;另一方面,核心企业通过在相关领域的业务扩展,使自身拥有了更广泛的市场及更大的定价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大的经营利润。

盖碗茶具,无论是加上盖还是添了托,从功能和形制的角度出发,重点还是在一个“碗”。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阐述:清代康熙年间创制碗、盖结合两件式盖碗茶具;在同治年官样中定名并形成定式;后至民国创新碗、盖、托结合的三件式;如今形制在传统中延续、功能有新发展。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1999年首次提出,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当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扩展。2009年,IBM公司提出了基于新兴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地球”概念。发展至今的物联网指的是对物体具有全面感知能力,对信息具有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能力的连接物体与物体的信息网络。由于物联网技术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已经成为企业及国家间的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支点和重要的市场竞争力。以下将重点阐述四个物联网关键技术[3],即射频识别激素、传感器技术、云计算和网络通信技术,并以此作为支撑来优化供应链的管理模式。

  

图1 纵向一体化模式

2.横向一体化 (Horizontal Integration)模式

  

图2 横向一体化模式

横向一体化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指企业在积极、快速的响应市场需求的时候,应当结合自身核心业务和外部资源环境特点,集中优势资源和主要力量发展核心业务与服务,并且辅以供应链的各个节点的分工协同合作与优势合成方式,形成产品组团与服务集群,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图2所示)。供应链的各个节点表现为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相邻的生产厂商的材料、产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供需关系,当把这些企业以直线的方式连接起来时,就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对供应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也是从此时开始的。为了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转,通过运用众多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以及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System,FMS)的应用使得多品种、小批量流水加工作业成为可能;减少零件变化(Variety Reduction Program,VRP)将产品中零部件区分为变动与不变动部分,从而方便组合以利于产品的多元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System,CIMS)能够借助信息资源管理器(IRM)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对供应链系统中的所有企业的信息数据进行集成、分析和应用。同时,计算机制造系统还能够对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系统进行高效的融合,以此建成计算机集成工程设计系统。这些先进工艺及技术的改造与创新使得企业在响应用户需求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

横向一体化通过收购或联合同类型企业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和技术融合,减少了供应链各环节内部的恶性竞争,以达到降低运作成本和管理成本的目的。横向一体化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为极度扩张的生产力寻求足够的市场需求,以及如何克服由于规模扩大而导致的“大企业病”现象,即沟通协调成本增加、由并购导致的企业文化差异等问题。

3.纵横一体化模式的对比

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模式各有优势与劣势,两者在信息共享、决策控制、运转效率、响应市场、经营风险与创新氛围等六个方面的对比如表1所示。

纵向一体化模式由于是一个企业控制的,并且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所以有利于信息充分共享,更易于决策的优化与各环节控制;但因其“大而全”,所以管理成本较高,整体运转效率较差;自身资源有限,不足以快速地应变市场,经营风险较大;不能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创新氛围较差。

依托物联网的供应链战略联盟有利于解决现有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集成与共享、决策与控制、成本与效率及响应市场的速度等问题。

 

表1 纵向横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对比

  

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氛围纵向一体化 好 好 差 高 慢 大 劣横向一体化 差 差 好 低 快 小 优信息共享决策控制运转效率管理成本响应市场经营风险

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优化并突破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在信息共享、决策控制、运转效率、响应市场等方面的瓶颈是摆在当下的一道难题,对此文章将重点予以讨论。

供应链因具有时间和空间跨度大、涉及企业主体多及流程复杂等显著特点,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及传递过程中将产生供应源、需求、生产和流通等相关的大量且复杂的信息,全面而及时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搜集、传递、整理和分析,将有助于及时掌握供应链的成本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最优的配送服务和付款方式以及获得客户反馈意见,为供应链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物联网的感知层将通过自主获取的方式搜集供应链相关数据,较传统的人工录入信息模式而言,它具有明显的高效率、低成本和高信息准确率优势;基于多种技术手段的信息传输方式有利于确保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供应链相关信息都可以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实现有效的传递;基于云计算的开放信息平台为供应链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信息系统标准化提供了低成本、高质量的建设方案,尤其是面对海量供应链相关数据时,云计算技术为大数据的挖掘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可以准确快速地为供应链企业提供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服务。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与供应链联盟

1.物联网关键技术

随着纵向一体化模式在实践中应用范围的扩大,其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也逐渐显现,主要包括:纵向一体化使得核心企业将更多投资集中在某一供应链相关领域,尤其是后向一体化使得核心企业的生产灵活性降低,这就使得相应顾客需求的前置时间(Lead Time)延长,这与市场发展的快速响应趋势背道而驰,为供应链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经营风险;另一方面,纵向一体化过度依赖供应链内部生产而轻视外部资源整合利用,不利于新技术在供应链成员间进行流转,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革新。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供应链内部的物料供应成本会因为缺乏必要的竞争而使得成本较外部供应更加高昂。

(1)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RFID)技术指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物质世界进行非接触的自动识别,并获取其相关信息,将信息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集成与处理的一种通信技术,被称为“电子标签”,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同时也是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它可以自动地、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操作快捷等许多优点,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力劳动成本,消除人为因素的失误,使得数据收集和整理更加有效。视频识别技术一直被各类型企业的供应商、制造商及零售商等供应链环节的不同节点所重视和应用。国际零售商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等,就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了供应链管理的环节中,为供应、采购、运输、仓储等环节的一体化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企业发展需要员工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组织执行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习与思维能力、独立性与责任感等,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强化和渗透这种能力。

(2)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表现在借助特定的传感器对确定的信息进行采集、响应并检测,从而按照预先设定的信号规律进行信息的输出。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信息系统中进行信息采集的重要技术。计算机作为识别、处理信息的大脑,通信系统是信息传递的神经渠道,而传感器则是信息的捕捉与感受元件。在信息系统的运作中,如果没有传感器对原始信息的捕捉和转换,那么对目标信息的识别、传递、处理及反馈都将无法实现。在供应链系统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中,需要传感器在信息传递、处理及反馈等层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并且对智能化网络技术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云计算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嵌入式软件和传输数据计算等技术,为了将这些技术整合进网络中,就需要有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实现对海量信息的实时动态化管理,而云计算是海量信息智能处理的基础,也只有依赖云计算的动态扩展性、灵活性和资源的高利用率等才能实现物联网技术更为智能化、更为广泛化的解决方案。在云计算模式中,众多企业不再需要种类繁多的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也不需要对其进行维护和升级,只要将数据置于云端,各用户便可以从数据池中各取所需,从而极大地节约了成本。云计算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不仅以其超强的计算能力在企业信息化和企业运营等方面应用卓越,而且使供应链管理过程得到优化,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共享性和透明度,是供应链管理实现高度敏捷化的重要途径。

网络通信技术指所有在人、机器、系统之间实现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简写为M2M技术,它代表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人对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 to Man)、移动网络对机器(Mobile to Machine)的连接与通信。M2M技术适用范围极其广泛,可以结合Blue-Tooth、Wifi、RFID和UWB等近距离连接技术,除此之外,也可实现与XML、基于GPS、无线终端和网络的位置服务技术等的结合。一言以蔽之,此技术是实现智能物流、智能库存管理的关键。

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是建立在信息集成与共享的基础之上的。供应链的高效运行需要各个节点的企业给予高质量的信息数据与快速传递的信息流量。因此,要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必然需要IT技术的支持和保障。如图4传统信息流模式是以核心企业A为主的金字塔结构的模式,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B、C、D各自与A交互,A不仅面临着集成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B、C、D提供的信息)的难题,而且还需与它们进行实时的信息共享,很难及时处理海量信息,也难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信息集成与共享平台,实现对内外部信息的统一标准、可互操作、无缝对接的传递、集成、分析及共享,使得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企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感知信息。同时,便于各个节点的企业及时掌握产品生产进度及供应链的运转情况。在内外部海量信息的集成、风向基础之上,推动系统内外部管理系统的有序互动和业务的协同发展。

(4) 网络通信技术

2.物联网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中的构架体系

目前国际普遍将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4,5],如图3所示。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多媒体等技术和手段对物理世界的数据进行获取和全面感知;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移动通信网、互联网、行业专网、小型局域网等网络对数据进行传输,实现感知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双向传递;应用层主要是以云计算为依托,使物联网技术与供应链管理应用相结合,实现广泛化、智能化的应用解决方案的汇集,如信息的开放平台、企业间实时通信与沟通平台及各类应用软件服务,进而实现更为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

省内外成功经验表明,必须把构建健康河湖作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项目载体和重要抓手,采取立法、考核等多种措施,才能有效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有力提升群众对优美河湖成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

习字教学在现行教学资源丰富的情况下,打破了空间限制。微课制作、PPT制作,使学生从枯燥单一的写字训练,变成轻松愉快的写字。练就一手好字,提高了语文知识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传承了中华汉字文化发展。

森林防火是一个长期的重要工作,不可忽略,因为在这个时代,树木在每一个城市装饰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总的来说,造林是一个区域,它为自己的建筑物内含树木,矮树为林地,它代表一个区域,绿化也保证了他整个区域。植树造林的出现为许多地区增添了活力,森林防火是一项人们高度重视的工程,因此有必要让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加以实施。

  

图3 物联网体系架建及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的路径选择示意图

3.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化供应链战略联盟

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物联网技术的高度协同与整体运作,有效地促进了资源与信息的整合以及在供应链系统中的融合,为信息化的供应链战略联盟的构建奠定了技术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供应链战略联盟并非一般意义上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物联网的信息化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实质是一个供应链管理平台,基于该平台能有效强化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企业间的沟通、合作程度,并且提高信息共享效率,从而改进供应链决策与控制的柔性与集成性。整个供应链的各个节点的企业借助此平台,能清晰地、准确地观察到资金流、信息流及工作流的状况。同时,企业能把原来的独立的内部业务流程上升到企业之间的协同体系,降低供应链的运行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真正实现供应链环节中各个企业的合作共赢。

基于物流网的供应链战略联盟在实践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市场行情预测、设施设备选址、物流配送网络规划、商品存储的计划制定等等。比如,任何商品都不能在市场上始终保持黄金期的增长或者稳健发展态势,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随时间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因此,构建“拉动式”(Pull System)供应链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拉动式”供应链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客户需求,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或供应链成员由供应链下游向上游逐级汇总报告数据的方式获取客户需求信息,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周期短,使得企业获取的数据往往具有时间的滞后性而导致对市场的判断出现偏差的情况。新模式下的供应链中,整条供应链中的信息都在云平台中实时共享,生产商或供应商将直接从终端客户处获取需求信息,进而更容易对市场行情的走势作出更接近实际的预测,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储运和配送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四、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的路径选择

与纵向一体化模式恰恰相反,横向一体化模式是若干企业参与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所以各个企业所付出的管理成本较低,每一环节的运转效率较高;企业最大程度的整合及利用内外部资源,从而可以快速的应变市场,经营风险被大大地降低;同时企业可以拿出更多的资源去发展自身的优势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激发创新能力;但企业间信息的共享难度大,不利于决策的优化和各企业在各环节之间的控制。

1.信息集成与共享模式的转变

  

图4 信息集成与共享模式的转变

(3)0~10 cm土层,0.05~0.25 mm和<0.0 5 mm粒径微团聚体有机碳对总有机碳有显著作用;10~20 cm土层,在1~2 mm、0.05~0.2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对总有机碳有显著作用;20~40 cm和40~60 cm土层有机碳对团聚体有机碳影响不明显。这与植物根系分布深度及耕作施肥深度有关,同时也说明了红壤有机碳的增加通过形成或进入小团聚体而实现。

2.决策与控制体系的变革

  

图5 供应链各节点决策与控制体系的变革

物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最直接和最深刻的影响是企业家决策和控制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即从封闭无序的方式到开放有序的方式的转变。图5中用x与y代表决策与控制体系的两个维度。由于传统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在信息来源、信息的集成方法、计划的决策模式、计划的运行环境、生产控制的手段、需求预测修正、价格波动、应付市场环境变化等方面逐级博弈,供应链的各个节点A、B、C、D的决策与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达到一致,往往呈现无序的状态,即表现为图中折线的状态。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具备了自组织、自统筹、自计算、自反馈的功能作用。然后再通过局部的交互与整合,使得整个供应链系统具有了群体决策、系统反馈和智能控制的性质,由此就大大地缩短了供应链系统决策所需信息数据传递的时间周期与物理路径。同时,便于提高控制的精准度,达到决策与控制呈线性的关系,即A、B、C、D各节点的决策与控制是有序的,统一化的。总之,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处理与决策参考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体现在对信息流的感知、传递以及为决策提供信息参考与支持的层面;二是表现在供应链环节的各个节点,即:企业间的关联互动层面;三是表现在各个企业对供应链的协同管理及控制分析层面。

本工程的建设是为了维护河势稳定和防洪保安,2012年12月26日,国务院以国函2012〔220〕号文对《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进行了批复,明确铜陵河段河势控制规划方案为实施南夹江裁弯工程。

3.成本与效率革新

以物联网为驱动的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可以极大地降低人力的投入,同时提高管理效率,这表现为物联网驱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采购、物流、库存等方面效率与成本的革新(图6所示):第一,物联网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使得供应与需求实现双方的信息准确和实时地高度共享,让各企业在生产计划和库存方面的信息都可以及时进行交流,从而优化原料及成品的采购,最大程度匹配生产需求和物资供应两者的矛盾,提高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同步化运作效率;第二,物联网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追踪与监控物流过程,加快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有利于供应链管理战略通过高效快速物流的贯彻得以落实;第三,物联网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控制下的联合库存管理,可以解决供应链系统中因为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有助于采购商、供应商及时地掌握企业日常生产运营及物资库存动态。同时,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可以结合物流管理系统,主动控制库存水平,避免因为材料库存不足而发生的经营风险,并且也有助于缓解甚至避免供应链中的高库存现象。

  

图6 供应链管理过程成本与效率的革新

4.快速响应市场

  

图7 快速响应市场的路径

研究和实践表明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传统的供应链采用信息逐级传导的机制,该模式下,信息传导速度慢且容易失真,一方面可以导致“牛鞭效应”等供需不匹配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也影响供应链企业对客户需求偏好的准确把握,导致市场响应速度缓慢,缺乏相应的灵活性等问题凸显。供应链信息集成与共享模式的转变、各节点企业决策与控制体系的变革以及管理过程中成本与效率的革新使得构建扁平化的信息通道、高柔性、高集成度的控制机制成为必然,同时迫使节点企业重构组织机构,再造工艺流程。如此,构建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平台,形成一条信息通道、一个控制机制和一整套升级的组织机构和工艺流程,共同提升供应链联盟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

物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促进了供应链的信息透明化、决策群体化及控制智能化,以低廉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率,这些都使供应链更具有柔性与敏捷性,从而快速地响应市场。文章从供应链模式的发展历程出发,探析了纵向一体化供应链模式和横向一体化供应链模式的特点,并对两者之间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云计算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了阐释,并基于以上物联网关键技术构建了供应链联盟,供应链战略联盟的这种新型管理模型,优化了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在宏观层面上优化了供应链系统各个节点企业对资源优化及配置功能,并且重塑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二是在信息层面上促使供应链系统对信息需求与供应的高效、快速对接,并且实现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三是在流程管理层面上实现生产制造的同步协调,尤其是对供应与采购、制造与计划、物流与仓储及分销与零售等环节的职能调整,供应链的日趋复杂使得协同管理的难度也日益加大,故而信息的共享和数据的挖掘利用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管理模式的创新与高效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建立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将为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建立VMI等基于信任和合作的运作机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供应链企业间需要有开放的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同时企业内部也需要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物联网的日渐普及让智能化开始覆盖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谓的智慧供应链即是利用集成智能化的技术,在供应链系统中融入人的智慧和思维,对信息数据进行感知和思考、推理和判断,进而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供应链的智慧化离不开数据存储介质的支持以及物联网发展所积累的大量数据,因此,物联网是实现智慧供应链的重要基础。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周边服务企业之间,既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也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企业要想不被竞争对手吞噬,就必须要不断完善自己来使企业变得更加强大。

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和供应链管理实践需要,通过构建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战略联盟这种新型管理模式,来推动供应链企业不断实现变革和升级,实现信息集成与共享模式的转变、供应链决策与控制体系的变革、供应链成本与效率革新以及提高供应链响应市场的速度。

研究的不足之处则在于文章对这种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型构建和内部运行机制及路径方面,对这种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影响和制约因素等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后续研究可就该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实践展开更具体的量化研究。

味觉,是人类最早发掘出来的感觉之一,味觉记忆更是人们对于成长生活的一个印记,承载着岁月的温情。一个可以称为老字号的食品品牌,绝对是美味与文化叠加的产物,更是地道吃货刻进心头的爱好。

【参考文献】

[1]邱伏生,李志强.中国供应链发展30年 [J].物流技术,2016(18):64-67.

[2]张立国.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125-128.

[3]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物联网白皮书 [EB/OL].http://www.miit.gov.cn/n1146312/n1146909/n1146991/n1648536/c3489477/content.html,2011.

[4]熊三炉.我国发展物联网的对策和建议 [J].科技管理研究,2016(4):165-166.

[5]董爱军,何施,易明.物联网产业化发展现状与框架体系初探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28(14):63-65.

[6]苏美文.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其中国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2):121-124.

[7]李维安,李勇建,石丹.供应链治理理论研究:概念、内涵与规范性分析框架 [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1):4-15+42.

[8]张建军,赵启兰.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联动发展的演化机理研究—从“去中间化”到“去中心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5):5-15.

[9]刘倩,丁慧平,侯海玮.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利益相关者行为抉择博弈探析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71-76.

[10]C.N.Verdouw,J.Wolfert,A.J.M.Beulens,A.Rialland.Virtualizat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with the internet of things[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15.

[11]Snell,P.Beware of the risks,and snap up the opportunities in 2010[J].IFPSMezine Highlights,2010.

[12]A,Cimino.M.G.C.A,Lazzerini.B.A general framework for food traceability[J].Application and the Internet Workshops,2005.

[13]Larson P D.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Concepts,strategies,and case studies[J].Journal ofBusiness,2001.

 
陶章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