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双创”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正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地方设立专业基金对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并为创业项目孵化机构和小微企业提供减免税收、搭建创业平台、无偿财务管理等支持措施,因而大学生创办的新公司数量开始上升。“双创”不仅仅只是促进大众就业,更主要的是通过自主“创业”来驱动社会的创新机制和氛围,从而最终促进我国从过于依赖资源、劳动力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1]。依照这样的思路,高校需要顺应政府和社会需要,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创业教育。而随着运动健身受到欢迎程度不断提高,大众对体育的投入逐渐攀升,体育产业已经是一个极具市场号召力的行业。因此,高等体育院校本科生培养也不能忽略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将之视为促进大学生多元化就业和深化素质教育的动力,如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能力培养中,必是推进高校教育改革一次有益尝试。而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创业教育能否和高校传统的专业教育融为一体以及采用怎样的融合模式,是高等体育院校本科生创业教育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2]

1 高等体育院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双创”是中国经济转型期内推广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关键举措,也会对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改革发生深远影响[3]。由于当今我国大学已经从原先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多数可以接受的“大众教育”,曾经的“天之骄子”在面临就业压力下开始出现焦虑,大学生就业成为高校、家长学生共同面对的难题。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正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培养主动就业的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拉动社会创业激情。更加重要的是,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开辟一条高等体育院校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1.1 以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带动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以2016年和2017年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看,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就业与专业不相关,就业趋势呈现灵活多样的特点。由于专业特点所限,一些和创业相关度并不高的毕业生在选择创业的时候必然要遵循市场规律,寻求一些与互联网经济结合服务、科技型行业。高校毕业生中真正开始创业的人数并不多,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会选择就业或继续深造。高校创业教育并适合用“培养注册公司”或“学生创业的公司获利”来衡量,应该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创业教育给整个大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带来的创新和改变,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如何进行高校创业教育[4]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其就业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创业表面上是解决就业的具体措施,创业所蕴含着对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创新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由劳动密集型转向科技密集型、由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第三产业为主、由注重加工和组装为主转变为注重自身科学研发并引领世界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不仅应该在企业中推进,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前置到人的教育阶段结合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创业者必定只占学生总数的极小部分,更多的学生并不会选择创业,但是对那些最终也不会创业的学生而言创业教育仍有不能忽视的作用[5]。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会在促进大学生传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在今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创新能力。无论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在毕业后是自主创业还是就职上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能在高等体育院校的基础上具有拓展的能力,加之身体素质过硬,与人沟通能力强,有利于面试环节脱颖而出提高获得工作的机会,并在岗位上有利快速熟悉业务胜任工作。

1.2 以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带动高等体育院校的研究成果转化

创业教育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在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的教育哲学”理念中提出学生的创业能力是继学术和职业教育之后“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所蕴含的发现商机和激发创意本身就是一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这是创业与创新之间存在这样的逻辑关系:创业项目的实践与相关教育本身具有创新能力的培养功能,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施更有效、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创业项目[6]。由于高校与企业联动长期不足,当时整体上看高校的研究应用转化率并不高,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除少数与应用高度相关的工科专业外,大多数的高校科学研究缺乏实际运用的平台和机制,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率较低,能够形成市场竞争力的十分有限。高校师生的创业活动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激发科研热情。“双创”背景下,高校学生创业热情的高涨,如果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向融合,由学生将高校教师科研项目产出的标准、专利通过创业的形式进行市场推广,必然会带动着高校的科研成果市场转化。因为它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缩减了高校和企业两者之间的协调所造成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由高校内部承担研发和市场推广一整套的工作,期间不存在机构之间利益博弈以及合作沟通的问题,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走向市场。

2 融合专业能力培养的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的考夫曼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将创业教育定义为“向个体教授理念和技能,以使其能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计划、用于做他人所犹豫的事情,包括机会认知、风险性的资源整合、开创新企业和新企业管理等内容”[9]。创业教育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教授学生如何创立公司,还包括辨别潜在机遇的能力(通过产生新想法和组合必需资源来寻找机遇的能力);创业和管理新企业能力;富有远见和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其中敏锐的市场“嗅觉”即能发现常人未能发现的机遇,组合资源和富有远见且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培养和高校所提出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很高的重合度。创业教育蕴含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杰佛里·蒂蒙斯指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不仅要受到机会的制约,还要求创业者有完整缜密的实施方法和讲究高度平衡技巧的领导艺术。创业不仅为企业主,而言为所有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提高和实现价值,或是价值再生”[10]

  

图1 融合专业能力培养的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图

2.1 教育目的:围绕“体育”展开创新能力培养

本课题组研究的香菇酱主打香辣味,以迎合西南地区人们的口味,所以着重加入了花椒、辣椒面、小米辣、五香粉,以提高其香辣味;并且加入了花生和木耳,使得香菇酱味道更丰富、有层次。

说起帮衬二字,那当然是宝玉爹首先帮了宝刚爹的。没有宝玉爹的李代桃僵,就不会有宝刚爹一辈子的美满婚姻。真的,尽管在乡党们的眼里,宝刚爹是个怕老婆的标兵,在香娭毑面前,从没挺起胸抬起头做过人,可俗话说得好,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宝刚爹对香娭毑,是打自心眼里敬畏和满意的。唯独不满意的一次,就是那次赛诗会,也就是香娭毑朗诵了爱毛主席的诗遭到宝刚爹的当场呛白之后,香娭毑赌气回南县老家侄儿那里住了好些日子,还是宝刚爹亲自去接才回到白家湾来。至于二狗伢说香娭毑与宝玉爹有那么一腿之事,乡党们似乎抱的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真也罢,假也罢,都有可能,都有道理,在乡下,是没有谁去认真追究的。

泉州地区早年是福建省的竹编重镇,但由于社会的发展,竹编织品被雨衣、雨伞、帽子、塑料提篮等制品取代,竹编织品的销路明显下降,只有少数的老一代编织师傅还在默默为竹编技艺传承而努力着,年轻人一般会因为无法承受学习竹编的辛苦而放弃。因此,可以通过创办竹编艺术文化生态园来发展竹编产业,将竹编产业与旅游相结合,带动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考虑将竹编教学纳入当地职业教材内容,逐步使竹编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竹编艺术之乡。

创业教育是视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教育过程。从这一角度看,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鲜明的指向性,用促进学生创业成功的标准来衡量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事实上高校的创业教育呈现的业绩单也多是成功孵化公司数量、实现引进投资数目、成功实现盈利的公司数量等。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的不仅是推动就业发展,更加重要的是整体上提供高校素质教育的改革契机,创业者培养所需要的“口头沟通能力”、合作与协作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而这正是现行高校专业教育中容易被忽视且尤为缺少的。

2.2 主要内容:基于体育行业进行创业训练

研究表明,高校专业是影响学生是否创业的重要因素。由于高等体育院校所设专业更加接近体育行业实际应用,出现了一些高等体育院校学生毕业成功创业的案件。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常见从事运动技术培训、健身俱乐部教练、运动场地经营,所以在“体育”行业中进行创业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体育专业口径窄,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有限以及高等体育院校培养方式与课程设置不科学所致,导致体育院校学生难就业”[7]。需要在大学期间的人才培养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训练,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高等体育院校的创业教育中融合专业能力培养,让两者相互渗透、彼此包含、互为支撑,可以总结为融合专业能力培养的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模式(见图1)[8]

高等体育院校的创业基础较好,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很高涨,然而能引导这些具有体育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且通过这样的创业教育在高等体育院校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体现创新能力和专业教育的结合,需要设立一个有效实施的融合路径才能使得其顺利实施。

2.3 实现路径:建立融合“体育”专业能力的创业教育体系

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可以初步将高校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分为本行业的创业意愿、知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四个方面。现今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有辅导员给学生上创业课程,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创业论坛和经验讨论会,学校评选创业创新项目和组织创业园孵化平台。各高校纷纷成立“创客空间”,扶持学生创业团队入驻产业园,相对于这些创业“硬件”建设而言,对创业意识和知识这些“软件”方面的建设相对欠缺。可以看出,高等体育院校的高校创业教育最为重要的是从实践出发,在各类高等体育院校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植入模拟行业的就业面试、创立公司运行、市场人群分析等环节。不仅让专业教育更接近实践运用,也从实战模拟的层面上提前让学生开始思考体育行业内的职场环境和创业情景。而这种基于体育行业的创业训练一方面为发现和挖掘潜在的创业者,另一方面对于所有的高等体育院校学生都提供一次深入行业实践的职业体验,无论创业与否都会对其今后的从事体育类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2.3.2 拓展实践资源,引入体育行业的兼职教师 在注重高等体育院校专业教师自身提高创业教育的能力外,有必要通过引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创业成功人士、政府相关部门人员来指导学生相关商业策划书以及创办企业,从而建立与体育实践紧密结合的兼职教师队伍。由于体育行业本身正在和互联网、新媒体、旅游休闲、共享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实践中所产生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如果由深处行业前沿的资深业界人士解读更具体、深刻,引入行业导师已经在专业硕士培养中广为接受的方式,确有必要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创新能力的创业教育中推行。[11]

开头两句话道出的是在“使用”(Verwendung)与“用力”(Verschwendung)之间的一种转变(Wendung)。而转变正是海德格尔在柏拉图的道说中倾听到的未被道说者:“在柏拉图思想中还未被道说出来的东西,乃是在真之本质的规定方面的一个转变(Wandel)。”[5]203海德格尔对柏拉图洞穴比喻的解释,就是为了说明这个转变的实行、内容以及结果。

2.3.1 夯实专业基础,建立稳定称职的教师队伍 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创业项目申请和吸收投资的数量,关键在于通过创业教育对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重视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方面,通过创业教育方案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讨论,让专业教师重视创业并主动投身于创业教育实践;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高等体育院校专业能力培养方案的解读和讨论,让承担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课程的辅导员和其他行政岗位教师熟悉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方式,促进创业教育课程中融入专业能力培养要素。要立足高等体育院校和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通过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培训和通过创业项目的参与,建立专业上互补、年龄上均衡的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高校发展史告诉我们,高校自开始之初所奠定的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科学研究三项主要功能,创业教育在这三个方面都可以起到极大推动作用。高等体育院校以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综合素养为目的,即常提及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长期以来体育院校或院系只限于专业而忽视对学生在体育行业中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围绕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校开设职业规划、增加实践模块、推行创业培训,但是并未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能动性和潜力。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就是将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和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让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指导中心和辅导员的工作,还是让更多专业教师主动结合创业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所蕴含的创新教育融合,达到真正落实创业与创新教育的目的,让更多的高等体育院校学生从中受益。

2.3.3 疏导创业渠道,借助创业平台锻炼教师创业指导能力 依据本校特点积极推进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工作,积极联系适合体育创业项目发展的产业园,争取更多的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体育主管部门以及相关教师需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创业项目发展,通过国家创新创业项目平台促进更多项目的落地实施,并借助各类创业比赛打磨体育类项目计划书和学生创业团队,并将其形成整套具有操作性指导的文件,从而保障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创业教育成果走向市场[12]

2.3.4 深入市场环境,依托创业项目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 主管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的部门要主动与地方企业保持联系,只有让创业项目真正走出校园进入市场才能从实践中检验项目和团队的优劣,不仅是创业成功才有收获,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创业失败的原因同样对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院领导、辅导员、专业教师如果能将学生创业教育与相关企业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引进、服务外包等业务进行洽谈,这样不仅仅可以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也从市场实践中检验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的成果,有利于师生从教于学不同角度反思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

3 结 语

李克强总理提出“双创”实际是一场改革,国务院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新创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策继承、强化开发共享、创新服务模式”。这一场改革号角唱响了高校教育的深刻思考与革新,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也具有创业优势。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学制时间的限制;学分制推行和学生培养长期性;就业压力和潜心学习之间的矛盾,创业教育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但却是一次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契机。而这条探索之路可能开始于:以创业带动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再让高校就业只停留在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统计层面;以创业教育带动素质教育的深化,原本模糊难以衡量的综合素质培养变得具有清晰明确;以创业教育带动创新机制的完善,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以创业教育促进师生创造精神与物质财富,打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实践应用之间的屏障。

参考文献

[1] 周必或,池仁勇.大学生创业学习影响创业自我效能的调节效应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 80-85.

[2] 李辉,王乐.西方媒体传播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8(1): 57-61.

[3] 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3.

[4] 王钰,谈丽华,张勇.安徽工科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5(6): 53-58.

[5] 杨玲,周成林,陈佩杰.体育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4): 24-25.

[6] 吕吉勇,刘宇飞,陈德明,等.基于社会需求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系为例[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2): 64-69.

[7] 邓万金. 体育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及创业教育模式体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 112-115.

[8] 李克敏,苌庆辉,崔凯峰. 体育创业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1991-2015年的数据[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3): 185-190.

[9] Batool Iffat,徐小洲,Shamsi Imran Haider,等. 巴基斯坦高校创业教育探究——一项教师视角的案例研究[J]. 现代大学教育,2015(4): 40-47.

[10] 罗群,王彦长.大学生创业基础[M].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5: 5.

[11] 王学如,吴晓曦,祝威,等.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6): 72-75.

[12] 覃睿,吕嘉炜,樊茗玥. 面向国家创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框架与实现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3): 57-63.

 
王钰,李世宏,张勇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