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湖南隆回屏风界鸟类环志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为研究当地鸟类资源状况,保护过境的候鸟及本地的留鸟资源,以及进行鸟类疫源疫病监测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同时为证实鸟类活动范围因生态环境变化而逐步改变提供实证。2016年9月26-30日,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屏风界鸟类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秋冬季鸟类环志工作,以期为当地鸟类资源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屏风界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中部稍偏西南的邵阳市隆回县屏风界(原名打鸟坳),是一个以保护迁徙候鸟及其栖息环境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南北鸟类迁徙的四条通道之一。保护区处于雪峰山脉中段的弧形构造带,核心地理坐标为 110°49′22″E,27°27′08″N,海拔高度为930 m,森林覆盖率均82%,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1]。于2001年经隆回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共辖6个村与2个林场,总面积 3 662 hm2。2001年经湖南省林业厅批准建立候鸟保护观测站。2005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2 材料与方法

2.1 捕鸟工具

鸟类环志的工具主要是鸟环、捕鸟网、卸环钳、环志钳、称量用具(弹簧称、电子称等),测量工具(游标卡尺、直尺、钢尺等),环志箱内配备放大镜和手电筒等[2]

绘本教学的“1+N”模式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是指依托绘本本身进行的一个阅读教学活动,主要是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进行阅读,理解绘本内容。第二部分是“N”,即绘本拓展教学,是指在阅读绘本教学的基础上,根据绘本的教育价值、内容线索、画面特点等拓展成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其中有两个关键点:首先要在拓展教学中充分再现读本的内容;其次,拓展出来的新领域要突出领域的教育特点与要求。

鸟类环志目前主要采用的捕鸟网,长12 m、高4 m,在秋冬季节开展。捕鸟需要的条件:刮西风,没有明亮的月光或星光的夜晚,有雾;有灯光照射,因为鸟类夜间有趋光性;迎风、而非顺风;网兜,在捕鸟网耳挂网兜。

经过观察发现,在屏风界候鸟保护观测站经过的迁徙鸟类多为夜间迁徙习性,故捕鸟工作在夜间进行。捕鸟采取灯光诱捕法。在选定的东北至西南向斜坡上由西北向东南方向迁徙隘口上呈品字型放置3张、网目尺寸6.5 cm、2.6 m×12 m的特制鸟网[3-4],网间距为20 m。在每张网前放置一盏300 w的白炽灯,光源45°朝向天空,对经过的鸟类进行诱捕。环志人员在布网附近设点等候,每1 h巡视1次,鸟多时0.5 h巡视1次,将捕获的鸟放入特制的透气性很好的可伸缩开口布袋中,带回环志站进行环志和记录,再进行性别鉴定和测量等工作,然后在开阔的空地放飞。我们在捕鸟现场即对当天所有鸟类环志后跨过山脊放飞。

2.2 捕鸟地选择及捕鸟方法

根据鸟类外形,个体大小、年龄、羽色、性别、体重及尺寸(翅长、尾长、体长、跗趾长等),来鉴定鸟的种名,然后进行环志。

2.3 鸟类环志

鸟类环志是根据标记个体研究鸟类生活史、种群动态,特别是研究鸟类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即在鸟类集中的地点(繁殖地、越冬地或迁徙中途停歇地)捕捉鸟类[5],将带有国际通用和刻有国家环志中心通讯地址和唯一编号的特殊金属环或彩色塑料环固定在鸟的小腿或跗蹠上,然后在原地放飞,以便在其它地点再次捕捉或观察到。鸟类环志是研究鸟类栖息地选择、利用、迁徙途径和路线以及迁徙策略的重要措施,是科学管理野生鸟类的基础信息,鸟类环志还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6]

(1)春季途经屏风界的鸟类在4-6月之间,以5月居多;秋季在8-10月之间,以9月、10月居多。这与李显达、钟义等研究结果一致[6-7]。与其它地方见到的候鸟迁徙季节基本相同,均在春秋两个季节。

3 结果与分析

3.1 候鸟迁徙规律

就目前了解,在所有27种鸟类中,大部分都具有迁徙习性。黄脚三趾鹑、红尾伯劳、黑喉石鵖Saxicola torquata有定期迁徙特性。但是我们在夜间也捕获了一些传统被认为是迁徙的鸟类如其中的池鹭、夜鹭、牛背鹭变成了留鸟,它们成为留鸟的原因可能是受包括定向与导航、生理变化、生态与习性、食物和气候等各方面的影响[7-12],还待进一步研究。

3.2 候鸟环志数量与方法

(2)2016年度鸟类环志工作共计4天,累计环志鸟类27只,全部鉴定到种,共计10种,隶属3目5科,在所环志的鸟类中黄苇鳽、池鹭、夜鹭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这与罗增阳研究不一致[2]。由于不同的种类和年龄的鸟由于越冬的地点、食物、气温等许多因素,有不同的迁飞起止时间,可能存在优势种的区别。为野生动物佩戴小型卫星跟踪器的方法,可为更加精准掌控鸟类生活史、种群动态,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对研究候鸟的栖息地、繁殖地、越冬地、迁徙路线、开展候鸟疫源疫病监测,及时预测疫情趋势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但其成本高、跟踪器小型化难、设备的耐用度、信号强度等都有待改进。

3.3 候鸟迁徙习性

在屏风界每年4—5月和9—10月刮北风的阴雨天晚上,成千上万的候鸟总会聚集于此,飞走一批,又飞来一批。少则停留1天,多则停留3~4天,与其它地方见到的候鸟迁徙季节基本相同,均在春秋两个季节,但不同的种类和年龄的鸟由于越冬的地点、食物、气温等许多因素,有不同的迁飞起止时间。途经屏风界的鸟春季在4—6月之间,以5月居多;秋季在8—10月之间,以9月、10月居多[1,7]

 

表1 2016年度屏风界秋冬季环志鸟类配带卫星跟踪器种类及数量

 

Tab.1 The species and number of birds banding and satellite tracking devices of Pingfengjie in the autumn and winter of 2016

  

物种编号设备编号开通时间/年-月-日最后定位时间/年-月-日经纬度地址夜鹭01HQP1562016-09-262016-10-30E:112.14967°N:28.7781°常德市汉寿县月明潭乡夜鹭02HQP1732016-09-292016-10-09E:110.80309°N:27.38576°邵阳市隆回县大水田乡干鸡坳夜鹭03HQP1472016-09-292016-10-01E:110.82687°N:27.45376°邵阳市隆回县大水田乡打鸟坳池鹭01HQP1412016-09-282016-10-04E:110.82308°N:27.45374°邵阳市隆回县大水田乡官家屋场牛背鹭01HQP1382016-09-292016-09-29E:110.82618°N:27.45143°邵阳市隆回县大水田乡打鸟坳牛背鹭02HQP1482016-09-292016-10-01E:110.82475°N:27.44345°邵阳市隆回县大水田乡大杉树下

表2 2016年度屏风界秋冬季环志鸟类名录及数量

Tab.2 The annual banding birds list and quantity of Pingfengjie in the autumn and winter of 2016

  

序号中文名称学名数量/只卫星跟踪器佩戴/个1厚嘴苇莺Acrocephalus aedon22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23黑喉石鵖Saxicola torquata24小蝗莺Locustella certhiola25黄苇鳽Ixobrychus sinensis36池鹭Ardeola bacchus917牛背鹭Bubulcus ibis228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339紫背苇鳽Ixobrychus eurhythmus110黄脚三趾鹑Turnix tanki1

4 结论与讨论

2)将乡村作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地域。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背景,同时结合当地地理条件,为农村保留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然后结合本地人文资源,营造出优美,富有内涵的景区[4]。第三方面,发展农村旅游业,还需要突出文化特点,在其中融入当地风土人情,对当地文化特色进行充分利用,充分满足游客的观赏需要。

2016年度鸟类环志工作共计4天(9月26-30日),累计环志鸟类27只,全部鉴定到种,共计10种,隶属3目5科,其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2种,分别是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黄脚三趾鹑Turnix tanki、《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鸟类4种,分别是黄苇鳽Ixobrychus sinensis、牛背鹭Bubulcus ibis、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紫背苇鳽Ixobrychus eurhythmus。国家“三有”动物4种,分别是红尾伯劳、黄苇鳽、池鹭Ardeola bacchus、紫背苇鳽。在所环志的鸟类中黄苇鳽、池鹭、夜鹭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累计3种15只,占总数量的55.6%,其余7种12只,占总数量的44.4%,从环志的科别组成看,莺科2只,伯劳科2只,鹟科4只,鹭科18只,三趾鹑科1只,共计27只,雀形目鸟类8只,占环志鸟总数29.6%,鹳形目鸟类18只,占环志鸟总数66.7%,鹤形目鸟类1只,占环志鸟总数0.37%。我们还对其中池鹭1只、牛背鹭2只、夜鹭3只佩戴了小型野生动物卫星追踪器(湖南环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环球信士HQPN型号)。它具有信号及时,位点较为准确,但费用高、小型鸟类无法使用。

(3)黄脚三趾鹑、红尾伯劳、黑喉石鵖、有定期迁徙特性。气候变冷,这些冬候鸟定时迁徙是它们在长期进化历史中形成的,是对气候和食物等有规律波动环境的适应,池鹭、夜鹭、牛背鹭传统被认为是迁徙的鸟类逐渐变成了留鸟,这与杨荣等的研究一致[10]。气候逐渐变暖,使一些候鸟的迁徙距离逐渐变短,甚至可能在数代之内变成不再迁徙的留鸟;有的刚刚繁殖后代的候鸟,失去了迁徙的能力,从候鸟变成留鸟;有的家养鸟类和遭非法捕获贩卖的鸟被放归自然后错过了迁徙季节,也留在这里了等一些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13]

中国成品油贸易出口方式由“加工贸易为主”逐步转变为“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并重。2017年,中国一般贸易成品油出口配额累计下发1655万吨,占全年总出口额度的40%。2018年,中国成品油出口配额进一步转变为一般贸易形式,3批累计下发一般贸易出口配额3850万吨,成品油贸易方式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4)因屏风界鸟类环志时基本都是深夜,天气状况有雾、水气重、空气湿度较大,鸟在粘网上太久容易受伤害。而快速解网、环志、放飞,可减少鸟挣扎后引起的体力受损,放飞后,也可使鸟尽早赶上群体[14-15] ,对环志的鸟类应建立种类图片及测量体尺的数据库,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该地域环志鸟类迁徙规律、鸟种分布及种群数量变化等和新纪录,同时为科学管理研究野生鸟类基础学信息提供依据[16]

首先,由于小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事物较少,因此,在课堂中进行情境创设时应当更多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比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们日常玩的篮球足球以及女孩子常用的小圆镜子等作为情境的创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感。

(5)环志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由于少数鸟可能携带寄生虫、病毒、细菌、等病源微生物,应设立专门环志工作室、穿戴并做好防护、结束后应进行洗手等消毒处理[17]。用张贴海报等形式加强候鸟保护宣传提高当地人民爱鸟护鸟的意识、在候鸟迁徙期间设置禁猎期并加大对滥捕候鸟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禁止乱砍滥伐,恢复鸟类生存环境、加强观鸟旅游等爱鸟护鸟专题活动形成爱鸟护鸟的社会新风尚。

参考文献

[1]胡中常,袁志湘,刘继群,等.湖南屏风界候鸟种类与迁徙规律调查[J].野生动物,2007,28(1):10-12.

[2]罗增阳.南涧凤凰山鸟类环志初步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1):106-108,112.

[3]李显达,郭玉民,侯韵秋,等.嫩江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的环志与迁徙动态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16,37(3):200-206.

[4]刘芳.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凤凰山鸟类环志现状与展望[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3(1):106-108.

[5]肖放珍,李茂军,蒋勇,等.江西遂川候鸟通道初探[J].野生动物杂志,2006,27(1):38-39.

[6]李显达,陆军,郭玉民等.嫩江高峰林区莺科鸟类环志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14,35(2):187-193.

[7]钟义,杨金光,刘永红,等.2002年北戴河林栖迁徙鸟类环志[J].动物学杂志,2005,40(2):90-95.

[8]项晶,刘洋,卜梦磊,等.北戴河地区鸟类环志及生态调查[J].野生动物杂志,2006,27(3):28-31.

[9]李显达,吕晓平,方克艰,等.黑龙江嫩江高峰林区2004年度鸟类环志监测报告[J].四川动物,2006,25(3):570-576.

[10]杨荣,王紫江,赵正军,等.云南巍山鸟道雄关2003年度鸟类环志研究简报[J].四川动物,2004,23(2):120-122.

[11]方克艰,于晓东,姚恒彪,等.黑龙江嫩江高峰林区鸟类环志监测报告[J].四川动物,2008,27(6):1071-1078.

[12]许青,赵英敏,李丹雪,等.春季三种鵐类媒鸟鸣叫声对其集群行为的影响[J].野生动物,2007,28(6):3-7.

[13]赵雪冰,王紫江,周元清,等.夜间鸟类环志中首次捕到戴环鸟-紫啸鸫[J].四川动物,2007,26(3):596.

[14]袁玉川,徐家武,张群,等.2011年南涧凤凰山夜间鸟类环志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2,37(3):54-58.

[15]刘阳,雷进宇.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秋季鸟类环志报告[J].四川动物,2003,22(2):88-90.

[16]余长蓉,杨尚来,王成峰,等.大老岭秋季鸟类环志优势种群(候鸟)结构分析[J].绿色科技,2015(8):18-19.

[17]谭家林,徐慎东,陈金良,等.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秋季环志雀形目鸟类动态分析[J].绿色科技,2014(3):191-196.

 
唐松元,段文武,李立,姜卫星,姚艳,钱法文
《湖南林业科技》 2018年第02期
《湖南林业科技》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