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毒品公开查缉语言的应用策略

更新时间:2009-03-28

当前,我国经过持续开展的禁毒人民战争,毒情形势保持稳定,毒品蔓延势头总体可控,但是,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毒品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毒品的重要源头就是位于中缅边境附近的“金三角”地区,中缅边境的禁毒形势的严峻性也最为突出,仅2016年,云南公安机关共计缴获各类毒品23.6吨,占全国总缴获量的28.7%。为了更好地打击毒品犯罪活动,必须要坚强边境地区的毒品公开查缉。

现有的研究证实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导师的因素,研究生导师素质对研究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导师作为直接教导、引领研究生的角色,其工作开展的好坏,影响力发挥的范围及程度直接影响研究生个体发展以及研究生整体质量[13]。然而,并非导师的所有特质都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显示,导师职称、年龄等就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无显著的相关性,但与导师的指导方式、指导频率、指导内容以及指导关系确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14]。由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影响是基础的、根本的影响,导师的角色功能决定了研究生的知识储备、研究视野、科研洞察力和敏感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毒品公开查缉是指公安机关根据查缉毒品的需要,依法采取的以公开方式在边境地区、交通要道、口岸、山间通道、收费站以及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货运物流场所对来往人员、物品、货物、交通工具进行检查、盘查以及现场处置等措施,以期查获毒品、易制毒化学品、毒品原植物、种子及其幼苗的一项专门工作。

毒品公开查缉中,检查人员通常在固定或临时设立的检查点开展执法执勤,检查点普遍设置在进出边境管理区的交通要道或容易绕过固定检查站的便道小路。执法执勤中面对数千车辆和近万人员,开展每车每人的全面检查是不现实的,因此就需要运用毒品公开查缉语言。

王昌龄诗作于太子丹和荆轲的精神人格并无识见,亦不察小说笔墨灌注之处的用意。但是,认识到秦国瓦解之因在于“无道”,与小说所揭示之秦王无道相一致。

一、毒品公开查缉语言的基本概念

毒品公开查缉语言是公安边防部队在实施打击运输、持有、携带毒品等犯罪行为的公开查缉过程中,结合“文明、理性、公正、平和”的警察用语规范,逐步总结出来的一种查缉语言,其目的是在普遍检查中,通过与进出边境管理区的人员进行对话,从对话中发现对方是否有隐瞒我方的意图,并以对方隐瞒的内容为疑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毒品公开查缉语言通常分为一般询问和重点盘问两类,一般询问用于普遍检查,重点盘问则用于重点检查。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管理过程中应该对教师队伍建设给予重点关注,改善现有的教师队伍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教师的专业素质,配备既具有较高农业理论水平又有农业生产经验的资深专家学者,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奠定良好基础。

(一)一般询问

在普遍检查中,检查人员对截停的车辆或人员通常会查看受检对象的身份证件,并进行常规性的一般询问,了解受检对象的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前往边境管理区的目的、到达边境管理区的时间、在边境管理区的简要活动情况、车辆的基本信息等等内容,通过上述一般询问,检查人员要分析受检对象回答的内容、语气、神态等,从中寻找矛盾点,也就是疑点,例如,声称前往德宏边境管理区旅游的人,如果仅在边境管理区停留了一天,而且对管理区内的景点均不了解,那么检查人员从中就可以发现两个疑点,其一是停留时间较短,其二前来旅游,没有前往任何景点,通过这两个疑点,检查人员就可以初步判断,受检对象刻意隐瞒了某些事实真相,需要对其进行重点检查,并开展重点盘问。总结一般询问的作用,就是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检查人员核实受检对象的身份,了解受检对象在边境管理区的简要活动情况,检查人员在充分掌握上述情况的前提下,分析查找受检对象回答语言中是否存在疑点,进行初步预判,是否要将该车辆或该人员定为重点查缉目标,开展重点查缉。

(二)重点盘问

重点盘问通常是一般询问的升级,当检查人员通过一般询问将受检对象列为重点受检对象时,就要对受检对象进行重点盘问。重点盘问需要检查人员针对受检对象回答中的疑点,开展刨根问底式的盘问,通过这样的盘问方法寻找受检对象刻意隐瞒的事实真相,在一般询问中,检查人员只需要发现疑点,而重点盘问中,检查人员需要针对疑点对受检对象进行发问,发问要更为细致,抓住受检对象用以隐瞒真相的语句中的漏洞,再结合漏洞,进一步针对性发问,破解受检对象的隐瞒行为。例如,当发现声称前来旅游的受检对象有隐瞒行为时,检查人员就需要将一般询问转化为重点盘问,应当盘问是否前往某个或某几个景点、景点门票价格、有些什么风景,或是直接问为什么来旅游,只来了一天就要回去等等有针对性问题,如果受检对象是为了运输毒品而谎称前来旅游,这些问题将无法回答,检查人员就应该对人员、车辆进行重点查缉。同时,为了固定案件证据,描述检查及查获违禁物品的过程,检查人员应结合检查的过程和受检对象的交代,制作《当场盘问/检查笔录》。

二、毒品公开查缉语言的作用和要求

(一)毒品公开查缉语言的作用

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普遍认为,任何言语行为都是有一定意图的,并且努力使自己的意图得以实现。而警察的查缉语言中通常有三类作用,即控制作用、探测作用和揭露作用。结合毒品公开查缉,检查人员期望通过查缉语言的运用,可以准确、快捷、方便地从众多进出边境管理区的人员、车辆、货物中确定出需要重点查缉的对象,因此,毒品公开查缉语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对象、发现疑点、揭露谎言三个方面。

1.控制对象

查缉语言作为一种心理的攻防和言语的交锋,一般是以检查人员提问和受检对象回答的形式进行的。有时受检对象也会反客为主,突然向检查人员提出一些问题,而检查人员又不能不答。这种应答对受检对象的心理将会产生很大影响,甚至直接关系到受检对象心理转化的方向。因此,巧妙的应答技巧是检查人员语言积极防御的一种有效行为。

在毒品公开查缉中,通过查缉语言控制受检对象,不仅仅指简单的、指令式的行为状态控制,例如要求受检对象熄火、下车、打开后备箱等。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查缉语言引导受检对象的思维进而控制其心理活动状态,在一问一答的盘问过程中,检查人员需要用查缉语言将受检对象的思维引导到自己设定好的语言轨道上,不能让受检对象对检查人员所提问题进行天马行空、东扯西拉的回答。在对受检对象问话中,要有明显的针对性,如果一名非本地的受检对象声称自己在中缅边境地区工作,那么检查人员就要结合受检对象所提到的工作进行发问,详细了解受检对象具体的工作情况,而不能任由受检对象自由发言,将话题引到别的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从而将检查人员的思路带偏。在将受检对象的思维引导到自己设定好的语言轨道后,就要通过语言内容和语气的变化,控制受检对象的心理活动状态。通常在毒品公开查缉中,被查获的犯罪嫌疑人通常具有侥幸、紧张、多疑、对抗等四种心理活动状态,这四种心理活动状态普遍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但是,检查人员可以通过查缉语言的应用,控制受检对象的心理活动状态,换而言之,就是让受检对象打消侥幸心理、减缓紧张情绪、消除各种疑惑、放弃对抗思想。

2.发现疑点

俯仰角、航向角均为0.1°,陀螺仪初值均为1rad/s,东向加速度为1m/s2。SINS沿y方向以3m/s速度匀速行驶。

3.揭露真相

借助热力学平衡方法和工艺模拟,可更为方便、经济地获得生物质化学链气化系统的运行参数和可能限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 Fe2O3为载氧体的生物质化学链气化系统开展热力学平衡分析,并在燃料反应器中加入CaO,模拟捕集固体气化产生的CO2,提高合成气中H2和CO含量。研究燃料反应器主要操作参数-温度(TFR)、载氧体Fe2O3与生物质碳摩尔比(Fe2O3/C)、水蒸气与生物质碳摩尔比(Steam/C)、CaO与生物质碳摩尔比(CaO/C)等条件对合成气制备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到该CLG系统运行的优化平衡条件,为实验研究和工程放大提供基本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

毒品公开查缉语言在应用中,除了控制和发现外还有揭露的作用,揭露作用不是单纯地揭露受检对象的谎言,而是要揭露受检对象谎言背后的原因,也就是受检对象运输毒品的动机,通过揭露动机,来达到突破受检对象内心防线的目的,使其可以主动地交代问题,指证毒品犯罪中的“货主”和“买家”。通常,运输毒品的犯罪嫌疑人大多是经济上有需求,但是,也有部分嫌疑人完全是出于无知、好奇,甚至是爱情,而参与到运输毒品犯罪中,这时候,就需要检查人员使用查缉语言的揭露作用,去揭露运输毒品犯罪背后的动机,通过对动机的掌握,有的放矢地进行盘问,根据不同的动机,采用不同的盘问方法,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以经济利益为动机的运输毒品犯罪,盘问大同小异,本文特举一个由于爱情而参与运输毒品犯罪的案例。云南某边境检查站查获的一起贩卖、运输毒品案件中,主犯刘某为了逃脱法律制裁,将所有的罪证指向与自己同行的婚外情人黄某,并称自己是被黄某约到边境地区的。检查人员随后对黄某进行盘问,在盘问中,检查人员发现,黄某对边境地区不了解,对毒品犯罪也不了解,于是,检查人员初步判断,黄某的动机不是经济利益,而是出于对刘某的爱情。随即,检查人员改变方法,告知黄某,刘某已经将罪证都指向你了,并指出如果他爱你,是不会这么做的,通过引导,黄某自己意识到应该保护自己,从而交代了刘某前往边境管理区购买、运输,企图返回家乡贩卖的所有犯罪行为。

(二)毒品公开查缉语言的要求

1.文明合法

要求所有的查缉语言都必须紧紧围绕公开查缉勤务的需要展开,必须符合规范化执法工作要求。要求注重文明执法执勤,使用文明语言,坚决杜绝使用市井语言、侮辱人格和有碍民族团结的语言。执法执勤语言文明不是一个单纯的礼貌问题,其将直接体现执法执勤官兵的执法态度和执法技巧,这就要求在执法执勤工作中必须注意掌握说话的方式和技巧,不文明的语言是绝对不利于执法活动开展的。

1.直接式提问

此要求旨在使用意思明确、语义简单,语句清楚的精确性语言,尽量减少有歧义、多义、转义的词语,使受检对象易于理解、无可置疑、无法回避,必须正面回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在使用查缉语言时,使用普通话,在交流中要尽可能的使用普遍惯用的语句,使受检对象能够听得清楚,容易理解。同时,力求一事一问,若接连发问多个问题,会使得受检对象感到迷惑,无从答起,甚至会让部分受检对象钻空子,出现答非所问,避重就轻的现象。

3.策略灵活

用模棱两可、答非所问的语言应答,既不明确表示肯定,也不明确表示否定,让受检对象自作多种理解,既让其抓不住把柄,又能给其以某种希望。模糊表达一般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运用:一是掌握的情况和证据不确实、不具体,无法确切表达;二是已掌握有确切的情况和证据,出于策略的需要,故意将确切的情况模糊化,造成引而不发的效果。

三、毒品公开查缉语言的应用技巧

在公开查缉勤务中,善于根据不同问话策略意图、问话情景和问话对象,借助语音、语调、语气、眼神及其他肢体语言,采用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是查缉语言应用技巧和策略的体现。

(一)提问语言技巧

提问是指检查人员根据查缉意图、特定案情和受检对象的特点,向受检对象提出问题,以引出受检对象的回答和反应的查缉言语行为。其中提问方式是查缉策略技巧的体现,是实现查缉意图的主动进攻的重要手段。

2.简练清楚

用准确表达方式,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无需遮掩迂回,这样既便于受检对象理解检查人员的提问,同时也使得其无法回避提出的问题,必须正面回答或接受,具有直接性。例如,使用货物伪装运输毒品案件中,藏匿毒品需要场地、时间和同伙,由于中缅边境地区货物分布较为集中,通常同一地区只会出现同一货物,因此在查验货车时,可直接提问:车上装的什么货,什么人的货,从哪里装的货等问题,直接获知车辆的活动轨迹,并了解货物的种类,掌握车上人员的关系,从而分析判断,人员、车辆、货物是否存在疑点,需要重点检查。

2.探测式提问

由于人字形波纹板片具有传热性能好、承压能力大等优点,现有板式换热器板片波纹形状以人字形最多,大多数的研究也主要针对人字形波纹。德国人Focke是首位研究“通过改变人字形板式换热器板片波纹倾角等参数提高换热效率”的学者。Mehrabian等通过截取最小计算区域及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板式换热器,研究表明板片波纹形状对换热和压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曲宁对板式换热器的流动及传热特性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波纹倾角、波纹深度、波纹间距等参数对板式换热器的流场及温度场分布有重要影响。

也叫侦查式提问,就是以试探对方态度、摸清对方底细、或印证某一情况和判断为目的一种提问方式。如在检查中发现一辆车窗打开后闻到一股浓烈的香水味,车内撒香水是运输毒品犯罪分子用来掩盖毒品散发气味的常用手段,而且为了降低成本,犯罪嫌疑人通常使用的都是廉价的劣质香水,气味非常刺鼻。这时可以盘问受检对象对香水的喜爱程度,同时旁敲侧击地盘问是否是用香水在去除车辆内的异味等等。

(二)应答语言技巧

在原有通信实训室基础之上,新建移动无线网络优化中心。以移动无线网络优化为主要建设内容。学员可通过各种网络优化工具进行系统采集移动无线网络数据、定点路测数据、数据分析及优化等实训,实训场地及设备按照企业生产经营要求设置,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

1.直接应答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心理素质较好的受检对象,在发现检查人员对其产生怀疑后,就会采用“反客为主”的方法,主动向检查人员提问,以期扰乱检查人员盘问的思路,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受检对象提问后,检查人员要干脆,简练,直截了当地对提出问题进行解释、说明或否定、拒绝,不要有一语双关或含义模糊的语句。直接应答一般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受检对象的提问针对检查人员的执法执勤业务,检查人员可以直接进行解释和说明;二是受检对象提出我方编制体制等涉密问题时,检查人员要明确地给予拒绝的回答。

研究查缉语言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说话者的心理活动,通过说话者的语言来掌握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在特定的环境中,心理活动是很难被伪装的。例如,跨境运输、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无论其心理素质有多好,在遇到警察时,一定会出现下意识的紧张、焦虑,这些下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无论如何掩饰都会露出破绽的,而警察研究语言的目的就是抓住这些破绽,引导破案。查缉语言的研究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破案效率,使得边防执法执勤工作事半功倍。

2.模棱应答

微博具有高互动性,武当山景区负责维护微博账号的工作人员可以使用风趣幽默、拟人化的语言,来拉近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各景区的官方微博账号之间也可进行一些互动来互相交叉宣传,获得双赢。

查缉语言的应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具有鲜明的特性和很强的目的性,在把握以上两个原则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到灵活多变。在特殊情况下,主要是在掌握的情况不全面、不熟悉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模糊性、含蓄性的语言,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语多义,让受检对象自己去理解;言此意彼,暗示给受检对象某种信息;范围不定,让对方捉摸不透。

3.反问应答

较为适用于受检对象提出涉及检查人员私人的问题,包括问检查人员的籍贯、家庭情况、婚姻情况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检查人员可以直接进行相同问题的反问,把问题又推回给受检对象,对受检对象进行反制,使其无法从检查人员这里摸到底细。

四、毒品公开查缉语言应用策略

(一)心理击溃法

在毒品公开查缉中,经常需要对人员和车辆的信息进行平台查询比对。遇到一些神情紧张的初犯、偶犯时,使用这一方法,对于攻破其思想防线,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盘问中,检查人员可以根据前期检查、观察掌握的情况,结合信息平台查询的结果,在充分了解了查缉对象的自然情况、工作单位、经济收入、物品来源等信息后,直接指出受检对象存在欺骗检查人员的行为,同时,开门见山地对受检对象在检查中和回答问题中出现的疑点进行提问,紧扣疑点,步步紧逼,环环相联,不让其有喘息机会,没有思考余地,并不断告诫受检对象,不说实话是混不过去的,起到敲山镇虎的作用,增加其心理压力,从而摧毁其思想防线,主动交代犯罪行为。

(二)迂回包抄法

毒品公开查缉中,面对一些自认为已经准备好说辞,做好了准备的犯罪嫌疑人时,不要急于戳穿其所编造谎言,而应该耐心地分析和记录他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并对其回答问题中的细节进行追问,寻找漏洞,加以突破,扩大疑点,迂回包抄中,堵其后路。受检对象编好的说辞通常是未发生的事件,如果我们追问细 节,受检对象是无法回答的。例如,结合受检对象描述的自己在边境管理区的行程,检查人员可以在其叙述完成后,针对其中的某个细节,进行盘问,由于编造的行程是没有细节的,因此,检查人员不断提出细节问题,受检对象就很难白圆其说,谎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三)分化瓦解法

毒品公开查缉中,当出现多名受检对象同行时,就可以运用分化瓦解法,通过分化瓦解的方式,逐个击破,在检查中,检查人员要将多名受检对象进行隔离,逐个进行盘问,在盘问中,要详细记录每个受检对象的所有回答内容,特别要注意不同对象对于同一事件的细节描写,如相互之间的关系,到达边境管理区的时间、所居住的酒店等。通过比对,寻找相互矛盾、前后逻辑不一致的地方,抓住矛盾,重点突破,实行分化瓦解。

惠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海岸线长281.4公里,海域面积4519平方公里,是海洋大市。惠州港濒临南海,长年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登陆/影响惠州的台风4-6个。近年来,随着惠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出港口船舶逐年增加。加上惠州港防风条件优越,大量外来船舶选择惠州港防台避风,但由于港口资源和可利用水域有限、锚地规划建设跟不上发展等方面的原因,防台锚地无法满足船舶防台需要。部分防台条件较好的水域被迫挤进了更多的船舶,锚泊距离达不到安全要求,防台期间,船舶走锚等险情时有发生,防台安全形势严峻。

使用本文中的5种焊接材料分别焊接无压W1基材与45钢母材,用微机控制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见表5。

注释:

运输毒品的犯罪嫌疑人为了隐瞒自己的犯罪行为,会千方百计地编造各种理由,隐瞒自己到达边境管理区的时间,隐瞒自己到达的目的,隐瞒自己所携带的行李物品等等。这时候就需要运用毒品公开查缉语言,发现其隐瞒的内容,作为疑点,进而重点检查。在毒品公开查缉中,使用语言发现疑点,不仅是要发现对方答话中的疑点,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通过语言的应用,促使对方出现在特定心理状态下出现的特有行为,如表情紧张、说话打磕、身体发抖等。因此,毒品公开查缉语言应以问答为主,观察行为为辅,检查人员和受检对象本质上是在进行一场语言和行为上的博弈,检查人员需要寻找受检对象语言中的漏洞,同时密切注意受检对象的行为变化,语言的漏洞和行为的变化都可以成为检查人员开展重点检查所需的疑点和依据。例如,昆明男子夏某独自驾车离开西双版纳边境地区时,将毒品藏匿于油箱内,在通过检查站时,编造好了一系列的说辞,在被一般询问中,夏某称自己是在边境地区做电缆生意的,离开边境地区是为了探望自己生病的外婆,但是,检查人员在问及夏某的店面开设在什么位置时,夏某支支吾吾无法回答,同时,检查人员观察到,夏某虽然脸上相对平静,但是,握方向盘的双手由于太用力,而出现轻微的颤抖。检查人员随即开始重点盘问,并发现更多疑点,经过检查从夏某驾驶车辆内查获海洛因4千克。

①参见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②参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出版的《毒品公开查缉工作规范化指南》。

参考文献:

(4)对于必须压覆的矿产地,应对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设计方案,作对比分析,并对现选址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最优化论证,对工程项目建成后所能发挥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说明,以充分阐述工程的最优方案压覆矿产资源的不可避免性。

[1]李巍.毒品公开查缉工作规范化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2]王丽红.中国警察询问中谎言识别语用策略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竹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竹编制品至今已经有5 000年的历史了。在原始社会,人们所收获的米粟和猎取的食物有了剩余,就发明了编织和制陶使食物得以保存,并砍来竹子、藤条,编成篮、筐和其他物件,用以盛放食物。经过多次的尝试,人们发现竹子相对于其他植物,具有更好的劈篾性能,且富有弹性和韧性,坚固耐用,是用来编织的良好选择,于是便成为人们编织器皿的主要材料。

[3]罗磊.对云南边境公开查缉毒品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6,(34):263.

[4]肖昆.毒品公开查缉的程序应用及评测[J].辽宁警专学报,2014,(2):23-26.

[5]何涛.新毒情形势下对昆明市公开查缉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3.(4):37-42.

[6]戴富强.云南毒品公开查缉工作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4):14-17.

UL144全序列PCR扩增共测定11例阳性 (其中1例IH-6氨基酸编码提前终止),阳性率45.8%。应用MEGA5.05软件对本研究10例阳性样本 (剔除IH-6)氨基酸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分为3个基因型,包括A型 (1例),B型 (8例),C型(1例),见图 1。

[7]沈惠章.公安民警执法中的安全问题探析[J].公安教育,2011,(3):27-29.

[8]邓志彪.查缉中的语言伪装艺术[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2):40-42.

 
洪骁扬,屈健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