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乌蒙山岩溶缺水地区表层岩溶泉有效开发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岩溶山区地层分布以碳酸盐岩为主,强烈的溶蚀作用下,溶洞、落水洞、岩溶洼地、漏斗等岩溶地形发育,地表水快速渗透补给岩溶地下水,导致地表径流量小,多数地区干旱缺水[1]。岩溶地下水具有埋藏深度大、分布不均匀、开采利用难度大的特征[2]。地表缺水和地下水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并严重影响了岩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乌蒙山是我国老少边穷山区之一。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毗邻地区的38个县(市、区),面积11万 km2。区内碳酸盐岩广泛分布,以二叠系(P)、三叠系(T)、志留系(S)、奥陶系(O)和寒武系(∈)等地层为主。主要为碳酸盐岩深山、石山,干旱缺水和石漠化严重。该区域是我国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环境条件差,农村生产单一,经济长期得不到长足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实验仪器:箱式电阻炉(SX-12-10M,额定温度为1 000 ℃,某电机集团公司实验电炉厂);电子分析天平(FA1004B,0.1 mg~100 g,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磁力加热搅拌器(CJ178-1,某自动化仪器厂);干燥箱(101-2,可达到的最高温度为300 ℃,3.6 kW,某仪器厂);电动离心机(80-2,某教学仪器有限公司);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HB-(Ⅱ)循环水式真空泵(某仪器有限公司);NOVA 2200e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

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主要靠溪沟、泉水解决,若遇干旱或大旱,溪沟、泉水断流,基本生活饮用水就愈发困难,且长期得不到解决。表层岩溶带会生成许多水质优越的天然表层岩溶泉,合理开发表层岩溶泉,对解决岩溶缺水山区人民的日常饮水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2014年-2015年《乌蒙山重点地区水文地质填图(摩尼幅(G48E001015))》项目(项目编码:12120114030401),选择营山乡仙洞村一处表层岩溶泉作为示范工程进行开发,对该表层泉补径排特征、水资源量、动态特征、开发方式等进行研究,为区内表层岩溶泉开发提供参考。

物流企业要有效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发挥各部门不同的经济责任和不同的经济职能功能,就必须建立权利和责任相结合的财务风险管控机制。从物流企业整体出发,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在建立财务风险管机制的同时,尤其要以财务风险管机制为中心来优化财务管理行为。除此之外,做好加强对企业发展决策、成本控制和管控机制等多方面问题研究的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企业的有效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快信息的集成化速度和提高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这既是确保物流企业资金安全和资金活动效益性的有效措施,也是防止与解决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做好,物流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经营情况,选择设立以下企业风险管控机制:

1 表层泉及其开发模式

本文引入数据仓库集成思想,提出一个基于数据仓库集成的生物病毒序列数据集成系统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一个面向流感病毒序列数据仓库原型系统FLUDW。该系统通过对远程分散的序列数据的抽取、筛选、优化等手段实现数据的本地化。因此该系统既能促进本地序列数据的高效共享和利用,也可满足国内生物信息研究的需求,为实现对生物序列信息的进一步知识挖掘提供有力的支持。

岩溶山区人口零星分散,村落之间距离较远,开发利用好表层岩溶水资源是解决缺水地区人畜用水的最佳方式。对表层带岩溶泉的开发利用主要可分为利用天然露头点形式和人工开挖形式,利用方式则根据不同的岩溶地貌及植被覆盖条件又分为蓄、引,蓄、提和蓄、引、提、人工大井、人工隧洞、人工浅井、人工浅槽、人工小水窖等形式[5]

面对更为残酷混乱的社会现实,春秋末年孔子的温柔敦厚、“即之也温”,一变而为孟子更为激烈的发奋救世、“道济天下之溺”的决意。孟子的武德思想便必然突破了孔子所设定的原则继续前进,形成了自身的理念而与孔子之间出现分疏。

惩罚因子C和RBF参数g的取值会直接影响到SVM分类的准确率。惩罚因子C与数据的拟合程度成正比关系,C取值越大则数据拟合程度越高;RBF参数g则决定了线性不可分样本数据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后,过大的参数g会降低对红枣的分类效果。因此,参数值的合理选择,对于保证和提高SVM的分类性能至关重要。

表层岩溶泉的水资源在通常在时间上分配很不均匀,利用蓄水池蓄水,可以将雨季剩余的水量储存下来供枯季使用[6],即储引法。储引法具有是经济实惠,并能有效开采利用表层泉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对表层泉的水资源量进行估算、合计设计蓄水池的规模,可以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约建设费用的目的。

2 乌蒙山区营山乡地区表层泉开发示例

2.1 地下水利用现状

Q

仙洞村共有4处表层岩溶泉水源供附近农户使用(见图1和表1),农户一般采用直接分散引泉开采方式,S1表层岩溶泉修建2 m3水柜,枯、丰水期调节作用极差,抗干旱能力极差。

表层泉为表层岩溶带中出露的泉水,表层岩溶带是碳酸盐岩类岩石近地表部分因强烈溶蚀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并由不同岩溶形态组合而成的强岩溶化带,从剖面上反映,是岩溶垂向作用的第一个岩溶层,储存于其中的岩溶水被称为表层岩溶水[4]。表层岩溶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有一定保证,且循环交替速度快,水质优良,但地下水水量较小,多以小流量的表层泉的形式排泄,或向下补给下部含水层。

1 表层岩溶泉示范开发区内泉水水源基本情况一览表

编号流量(l/s)/日期出露高程/m供给区供给区最大高程/m利用方式S10.145/2014.6.141279桂花树S20.045/2014.6.281280桂花树1255修建水柜,分散引水分散引水S30.1/2014.6.281239皮匠铺1240分散引水S40.281/2014.6.281225窝坑1235分散引水

1 表层岩溶泉与聚居点分布位置图

结合经费预算、用水人数、缺水情况、场地条件等综合分析,本次表层岩溶泉开发示范工程水源主要为S1,S2表层泉作为备用水源。表层岩溶泉出露于浅部的垂直径流带,出露位置均高于聚居点(见图2),可通过从蓄水池引水的方式,引到农户家中使用。

2 表层岩溶泉与聚居点高程位置示意图

2.2 水文地质条件

为确定多港口地区港口投资的均衡,需确定投资人的投资收益函数以及投资策略空间,并模拟港口投资之间的投资博弈行为。

仙洞村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石灰岩裸露区,地表溶蚀强烈,多沿陡倾裂隙形成溶沟、溶槽等。地表多发育岩溶漏斗、洼地,底部直径一般10~30 m,在底部多有落水洞、消水洞与地下溶蚀管道相连。区内发育溶洞多为干洞,洞体宽大,部分溶洞有溶蚀管道与地表相连,地表水流进入溶洞后在溶洞内再次进入地下管道。

2.2.2 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

区内地下水含水岩组为茅口组石灰岩,地下水类型为裸露型碳酸盐岩溶洞裂隙水。石灰岩裂隙较发育,且可溶性强,在地下水作用下多形成溶蚀裂隙、管道和孔洞,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此类介质中。区域地下水富水性好,暗河流量可达900 L/s,但受侵蚀基准面控制,地下水埋深大。表层岩溶泉出露多,但流量均小于1 L/s,表层岩溶带地下水富水性差。

2.2.3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表层岩溶带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赋存于浅表层的裂隙、溶蚀孔洞中,受地形控制向低处径流,受地形切割及含水层下部的厚层石灰岩的控制,以表层岩溶泉的形式排泄。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区覆盖层厚度较薄,多为基岩出露,降水形成坡面水流后,向漏斗、洼地汇流,通过裂隙、落水洞和消水洞直接补给进入石灰岩岩体中。地下水径流主要通过溶隙、裂隙,向大尺寸的溶蚀管道、地下河通道径流,形成树枝状的地下河径流形式,最终受侵蚀基准面和地形切割控制,以地下河的形式排泄。

2.2.4 表层岩溶泉的地下水动态特征

临床检查能够提示我们犬可能患有前列腺脓肿,X光检查在一定的程度上能确诊前列腺脓肿,但是最好能够采用B超和腹腔探查进行确诊。根据犬只主人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前期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后期则要采用手术治疗。要求手术经济方便的,采用去势术;要求手术完全美观的,采用常规犬前列腺切除术;要求手术完全安全的,采用电脑型高频电刀切除犬前列腺。对于这种老年疾病,要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观念,才能比较彻底治疗这个疾病。

表层岩溶泉的补径排特征表现为:即时补给,短径流,就地排泄。含水层由浅表层风化裂隙、溶蚀孔洞构成的含水层,一般厚度较小,降水后补给快速,沿地形在重力作用下径流,径流路径短,受下伏较完整基岩(相对隔水层)和地形控制排泄。

拟开发利用的S1表层岩溶泉地下水动态监测及访问情况,表层岩溶泉的水量动态变化大,泉水受降雨影响的敏感度高,大雨后水量陡增。丰期水量持续位于高位,枯期水量减小,长时间不降雨部分泉水干涸。通过2014年8月~2015年7月的监测数据,水量枯丰比大于1:10。水质基本无变化,部分泉水降雨后略浑浊。

1.2.4 隔离区 主要是兽医室(含尸体解剖室)、隔离畜舍、病死畜和粪污处理设施。隔离区和生产区之间应有适当的卫生间距和绿化带。

2.2.5 表层岩溶泉水质特征

对S1表层岩溶泉采集地下水样,进行水质全分析和饮用水水源水质常规指标检测,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矿化度一般0.17 g/L,pH值7.5,其他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1993)一级水源水的标准。

2.3 表层岩溶泉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可开采量与泉径流量基本一致。根据地下水动态监测成果,依据径流模数理论,按公式1计算可开采量。计算结果见表1。

3 表层岩溶泉流量监测与降雨监测关系图

通过区域气象站、自建雨量站、1处地下河和表层岩溶泉监测点数据(图3),根据比拟法分析,1#表层岩溶泉枯水期(12月~次年3月)平均流量0.075 L/s,平水期(4月、10月和11月)平均流量0.145 L/s,丰水期(5月~9月)平均流量0.725 L/s,泉水流量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大。

营山乡属于泸州市叙永县管辖,位于县城南侧约46 km。营山乡仙洞村,农户居住地较分散,主要有桂花树、皮匠铺和窝坑3处聚居点,均位于石灰岩裸露区的缺水地区。大气降水沿消水洞、落水洞向下垂向径流,区内无地表溪流、大泉、地下河出露,地下水径流、排泄受区域侵蚀基准面控制,地下水埋深大,农户生活、生产用水多为分散引用表层岩溶泉水的方式。

2.2.1 岩溶发育特征

(1)

式中:Q为年可开采量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表层泉平均流量(L/s);t、t、t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历日(d)。

1 S1表层岩溶泉可开采资源量计算表

水量期时间历月月历日/天平均流量L/s径流量/m3枯水期12月~次年3月41210.075784平水期4月、10月和11月3910.1451140丰水期5月~9月51530.7259584全年合计12365/11508

全年可开采资源量11 508 m3,但是枯丰期资源量极不均衡,枯丰比约1:12,丰水期可开采资源量占全年的83%。

2.4 开发方式评价

表层岩溶泉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使水资源的利用量最大且水窖容积最小(开发工程设计)。根据表层岩溶泉地下水可开发量、需求量、泉点位置、供给区位置和投资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可通过储引的方式进行开发。开发评价过程中,计算出一个满足用水需求且经济的储水容积是工程有效性的关键。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泉流量、用水人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其中,人均用水量参考《四川省用水定额》按90 L/人·d,泉流量通过监测资料获得,用水人数根据实际调查访问,默认该工程修建后,每个计算月水池均为满载,计算见表2。

由表2可知,4月~11月平水期和丰水期,表层岩溶泉流量可以满足每人每天90 L的用水定额,12月至次年3月,泉流量不能保证基本用水定额,此时,需修建储水池解决枯水期的用水需求。

通过计算,12月至次年3月共有用水缺口97 750.8 L,若修建蓄水池,在11月末池中水量应不少于12月至次年3月的用水缺口,11月每日可余泉水5 151.6 L,全月可余154 548 L,具备补充枯水期用水缺口的可开采量。因此,为解决基本用水需求,修建储水池容积应不小于97.75 m3,见图4。利用原有小型蓄水池作为泉室,作为水量较大时的蓄水、沉淀池,再通过引水管,把泉水引入储水池中。

2 表层岩溶泉供给计算表

月份平均流量L/s日流量L/d人口/人用水定额/L/人·d日用水量/L日用水缺口/L(+赢余、-缺口)1月0.0816998.42月0.0746393.63月0.0625356.84月0.12610886.45月0.34429721.66月0.83772316.87月0.88276204.88月0.875756009月0.68859443.210月0.1651425611月0.14412441.612月0.0837171.281907290-291.6-896.4-1933.2+3596.4+22431.6+65026.8+68914.8+68310+52153.2+6966+5151.6-118.8

4 泉室示意图

3 结语

表层岩溶泉是岩溶石山区的农户的主要水源,具有水质好、开发难度小、经济效益高等特征,现阶段农户多采用分散引水或修建小型水柜的方式开发利用,基本无调蓄作用,抗干旱能力差。修建储水池进行枯丰调蓄的方式开发,可以增加抵抗枯水或干旱的能力。在开发过程中,选择合适、经济的储水池容积,是开发效率的关键指标。通过对表层岩溶泉的流量动态观测,计算其资源排泄量及规律,调查供给端蓄水情况,通过对资源量和需求量的分析,计算储水池尺寸,对采用储引方式开发表层岩溶泉提供最优方案。

参考文献

[1]覃小群,蒋忠诚.表层岩溶带及其水循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中国岩溶. 2005.9:250-252.

[2]蒋忠诚,夏日元,时坚,等. 西南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效应与潜力分析[J].地球学报.2006.10:495-502.

[3]朱海彬,任晓冬,李开忠.贵州喀斯特地区表层岩溶带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2:60-63.

[4]王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表层带岩溶水资源评价方法探讨——以大小井流域为例[J].贵州地质.2007.24:17-21.

[5]李东.贵州表层带岩溶水特征及有效开发利用[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0.8:60-636.

[6]高渐飞,熊康宁,覃焕勋.基于极度干旱条件下的喀斯特峡谷区水资源利用方式[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9:119-127.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高校创新能力的构成及其影响,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继续研究:(1)高校创新能力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过程,本研究基于黑龙江省高校的横截面数据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未来研究可以收集黑龙江省高校的纵向数据进行验证。同时,也可以将调研对象拓展至其他省份高校,进一步检验本研究模型的普适性。(2)未来研究可以探讨高校合作伙伴技术溢出对其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如官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对高校创新能力的影响。(3)本文主要验证高校不同维度的创新能力对其绩效水平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采用权变视角,深入地探讨在何种情境下,创新能力的作用会发生变化,为高校提供更细致的指导。

任蕊,杨成程,匡野
《地下水》 2018年第02期
《地下水》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