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SF6断路器弧前因素对电弧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1 引言

随着电力需求的持续稳步增加,电力系统输电等级的提升对高压断路器的开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断路器在开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电弧,在稳定电弧形成之前的过程,称为弧前过程。理论研究表明,弧前过程为电弧等离子体的发展提供了初始路径,影响了稳态电弧的能量。高温电弧可分为阴极区、弧柱区和阳极区,其中阴极区的阴极表面、空间电荷(鞘层)以及电离层(预鞘层),是电弧产生存在的基础,也是研究零后电弧重燃过程的前提条件[2]。其形成是在电弧稳定燃烧前期,即弧前过程中产生。

弧前过程包括金属相电弧和气体相电弧两个阶段,两个相态参与电弧过程的粒子成分发生了改变[3]。目前对于弧前过程的物理机理认识尚不完善,对电弧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稳态电弧模型及弧后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K. P. Brand和J. Kopainsky开展了标准大气压下SF6电弧等离子体粒子组分的研究,其中原子的多级电离被忽略,只考虑一级电离反应[4]。文献[5]将气压范围拓展到10个大气压,并将硫原子的二级电离反应纳入模型,计算精度得到了提高。文献[6]在研究SF6电弧等离子体时,考虑了铜蒸气的影响,发展了SF6-Cu混合气体粒子组分模型。文献[7]通过仿真得到直流低压空气电弧非平衡态燃弧过程中触头间隙的微观带电粒子密度、平均电子能量等各项微观物理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触头间空气电弧非平衡态燃弧过程及触头间电压对空气电弧形成过程的影响。而对于SF6电弧弧前微观动态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SF6断路器电弧的微观动态形成过程及弧前因素的影响,对深入了解电弧形成机制,丰富完善电器电弧理论,提出新式灭弧方法意义重大。

本文以气体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考虑了电子、正负离子漂移扩散方程、微观粒子的碰撞方程及电场的泊松方程,基于实际SF6断路器结构,建立了开距为3mm时二维对称的SF6断路器的几何模型,并利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计算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上述模型进行求解,分析了大电流开断条件下SF6断路器弧前过程中的电子密度、电场强度、平均电子能量及碰撞能量损失分布等各项微观参数的时变规律,并分析了大开断电流导致的金属蒸气含量变化及触头材料造成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差异对电弧弧前过程中微观参数的影响。

2 弧前因素仿真模型

2.1 灭弧室简化模型

由于整个放电过程具有较好的轴对称性,因此本文采用的SF6断路器灭弧室二维简化模型的几何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触头、触指和喷口组成。其中触头半径11.5mm,触指内径11.5mm,外径38.5mm,触头开距3mm。

图1 灭弧室简化模型 Fig.1 Simpli fied model of interrupter

1—阴极 2—喷口 3—采样截线 4—SF6 5—阳极

由于模型具有较好的对称性,因此,仿真模型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分析。

其中

2.2 电弧模型假设条件

触头间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触头运动与中性粒子反生碰撞反应,由于SF6气体中的离子种类众多,本文主要考虑了SF6气体与电子的碰撞反应、SF6气体的表面反应、铜蒸气与电子的碰撞反应及铜蒸气的表面反应。由于离子的运动速度相对电子运动很慢,积累能量低,离子碰撞产生的电荷倍增在本文不予考虑。碰撞反应见下表。本文采用的SF6与铜的碰撞截面数据来源于TRINITI database和 SIGLO database。

2.3 数学模型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市域总面积11262 km2.地理位置在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 之间.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 ℃,为湖南省有名的粮食高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地质上,株洲市地处湘东褶皱带,褶皱隆起与拗陷形成的构造盆地相间雁行式排列[16].市域内分布和出露的岩石地层主要包括: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前寒武系砂岩、板岩,中生代石灰岩[16].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典型金属矿床的有铁、钨、铅、锌、锡、铀、铜等,为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17].故采矿、矿石冶炼等是区域内主要的工业活动.

对于弧前粒子运动过程采用带碰撞项的Boltzmann方程描述,即

对式(1)进行简化,在速度空间上积分,并代入电子迁移率计算式,求解电子数密度和电子能量密度的对数,可得简化方程组为

采用上述模型,本文对初始温度293K,气压15Torr(1Torr = 133.3Pa),触头电压500V,初始电子密度1×1013个/m3,Cu+离子密度1×1013个/m3,电子迁移率为4×1024/(V·m·s),初始电子平均能为4eV,二次电子发射系数0.2,初始电子平均能5.8eV条件下的SF6断路器灭弧室内电弧弧前发展过程进行了仿真,并分析了开断电流变化导致的金属蒸气含量差异及触头材料变化造成的二次发射系数差异对电弧发展过程的影响。

要全面做好污水排放控制工作。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科技路市政工程施工产生的污水主要有混凝土养护废水与车辆冲洗废水、施工场地地面冲洗水等。为了避免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建造沉淀池,对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将净化后的水资源进行二次利用。混凝土养护废水需要处理后进入污水管道,选择具有污水排放管道的地点作为污水排放区域。为了市政工程绿色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对施工用水污染与生活用水污染加以控制,施工人员使用的生活用水可以通过化粪池妥善处理,将污水有效排放。

式中,ΓεΓe为不完全的伽玛函数;Re为电子源;Rε为电子能量损耗;ne为电子密度;nε为平均电子能;De为电子扩散率;με为电子能迁移率;Dε为电子能扩散率。

作业成本法下,关键在于资源、成本的再分配,可见资源动因和成本动因的重要性。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企业的决策性。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这些数据更加难以统计,更加需要专门的数据采集系统。在信息制度中,要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保密性,有监督机制。

图7为不同二次发射系数时t = 501ns的电子密度分布图,其二次发射系数分别为1、0.9、0.8。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次发射系数对SF6电弧的形成过程影响很大,二次发射系数为1时,电弧已经发展到近阴极,鞘层区外的电子数目剧增达到3.9×1017个/m3;二次发射系数为0.9时,等离子体电弧将要发展到阴极,弧柱头部电子密度达到5.5×1016个/m3;二次发射系数为0.8时,等离子电弧才发展到两电极中间的位置,电子密度最大值只有2×1015个/m3

2.3.1 气体动力学模型

在电场作用下,微观粒子产生运动,电场计算采用泊松(Poisson)方程,即

式中,ε0εr为灭弧室气体介电常数;E为电场强度;ρv为体电荷密度。

2.3.3 触头间粒子碰撞模型

本文电弧模型基于如下假设条件:①开关断开后,开距固定为3mm不变;②SF6断路器中SF6气体和金属蒸气均匀分布于触头之间;③忽略光电离过程中产生的倍增电子;④忽略电子、离子的对流扩散,只考虑其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运动;⑤假设电弧对称,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进行计算。

表 SF6气体与电子的空间碰撞反应方程 Tab. Collision reaction equation between SF6 gas and electron

序号 方程 粘附系数1吸附 e + SF6 => SF5-2吸附 e + SF6 => SF6-3吸附 e + SF6 => SF6-4激发 e + SF6 => e + SF6s 5伪弹性 e + SF6s => e + SF6 6激发 e + SF6 => e + SF6s 7伪弹性 e + SF6s => e +SF6 8激发 e + SF6 => e + SF6s 9伪弹性 e + SF6s => e + SF6 10 激发 e + SF6 => e + SF6s 11 伪弹性 e + SF6s => e + SF6 12 激发 e + SF6 => e + SF6s 13 伪弹性 e + SF6s => e + SF6 14 电离 e + SF6 => 2e + SF6+

3 仿真结果分析

Mini2440嵌入式开发板只有1个USB host接口,而系统中3个外设是通过USB与开发板相连的,因此使用USB hub进行扩展。

1)目前没有适合于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价方法。目前,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为国外关于解决实验环境中风险的资料均集中于风险管理方面。而国内与医学院校实验室风险评估方面有关的资料尚很少。

3.1 金属蒸气含量对电弧形成过程的影响

本文仿真计算了触头开距为3mm时金属蒸气摩尔含量分别为12%、8%、4%、0%时的SF6混合铜蒸气的电弧弧前形成过程。图2~图4为不同时刻,不同铜蒸气含量各离子浓度分布图。可以看出,在t = 501ns时,铜蒸气的摩尔分数为12%的弧前鞘层已经形成,由于等离子体已经发展到阴极附近,阴极电场被大大加强,电子也得以获得巨大的能量,粒子之间的碰撞概率及有效碰撞系数上升,使得鞘层中的各种碰撞反应更加剧烈。

“威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和出路。”商黎英告诉记者,近年来,威县围绕“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目标,特聘请中国农科院高标准编制了《威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三带三园”建设,绘就了一幅“十里荷塘、十里鸡鸣、百里菜廊、万亩果香”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图2 t = 501ns时的SF6-电子密度分布 Fig.2 SF6- density distribution when t = 501ns

图3 t = 501ns时的Cu+分布 Fig.3 Cu+ density distribution when t = 501ns

图4 t = 501ns时的SF6+分布 Fig.4 SF6+ density distribution when t = 501ns

图5 电场强度分布 Fig.5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图6 电子平均能分布 Fig.6 Mean 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对于不同含量铜蒸气的SF6电弧,铜蒸气含量越高,鞘层区的电子密度、各离子密度、电子平均能和电场强度都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其电弧发展也更为迅速。

3.2 不同电极材料对电弧形成过程的影响

2.3.2 电场模型

图7 不同二次发射系数时的电子密度分布 Fig.7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 density in different two emission coef ficients

对比发现,二次发射系数增大时,其电弧发展通道变得集中一些。这是因为当二次发射系数增大后,新生电子中二次发射产生的电子占的比例有所增加,而二次电子的产生依赖于正离子,又因为正离子运动速度较慢,所以在阴极阳极直线最短的路径点上的二次发射最强烈,因此电弧发展通道变得集中,而二次发射系数在0.8时其阳极电场还未反向,没有形成等离子体。

图8为不同二次发射系数时t = 501ns的电场强度分布图,二次发射系数为1时,此时电弧已形成,近阳极及弧柱区电场强度为0,近阴极电场急剧增大,达到1.67×106V/m;二次发射系数为0.9时,电场强度相对有所下降,达到7.3×105V/m。

图8 不同二次发射系数时的电场强度分布 Fig.8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in different two emission coef ficients

由不同二次发射系数时的电子密度,电场强度分布可以看出二次发射系数增大时,电弧发展速度加快,电弧发展通道变得集中。

4 结论

为了揭示SF6断路器弧前因素对SF6电弧形成过程的影响,本文以气体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考虑了电子、正负离子漂移扩散方程、微观粒子的碰撞方程及电场的泊松方程,基于实际SF6断路器结构,研究了在触头间距为3mm时不同金属蒸气含量、电极材料对SF6电弧形成过程的影响,得到结论如下:

(1)铜蒸气含量越高,鞘层区的电子密度,各离子密度、电子平均能、电场强度都有一个明显的提升,铜蒸气的混入显著加速了电弧的形成。

(2)触头材料二次发射系数的增大会促进等离子体向阴极发展,从而不利于电弧熄灭,同时二次发射系数还影响电弧的形状。

宇宙间最脆弱的应该是人了。一只蚊子惊扰睡眠,一只苍蝇坏了心情;被人家责骂、批评一顿,就觉得世界末日到了。这种感觉很奇怪。其实,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床铺还是那个床铺,我还是那个我,一切都没变。人竟然草木皆兵,并因此心力交瘁。过后想想,真是不可思议。

参考文献

[1]舒印彪,汤涌,孙华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25):1-8.Shu Yinbiao, Tang Yong, Sun Huadong. Research on power system security and stability standard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3, 33(25): 1-8.

[2]刘晓明.高压SF6断路器电弧动态数学模型及喷口结构优化设计[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3.

[3]刘定新,李艳培,荣命哲,等.金属相气相分断电弧状态转换机理的研究[J].低压电器,2005(3):3-6.Liu Dingxin, Li Yanpei, Rong Mingzhe, et al.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arc transition from metallic phase to gaseous phase[J]. Low Voltage Apparatus,2005(3): 3-6.

[4]Brand K P, Kopainsky J. Particle densities in a decaying SF6 plasm[J]. Applied Physics, 1978, 16(4):425-432.

[5]Bartl J. Thermodynamical properties of the plasma SF6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230 to 20 000K and pressures from 0.1 to 1.0 MPa[J]. Acta Technica CSAV, 1980, 25(1): 33-49.

[6]Chervy B, Gleizes A, Razafinimanana M.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and transport coef ficients in SF6 -Cu mixtures attemperatures of 300-30 000 K and pressures of 0. 1-1 MPa[J]. 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 1994, 27(6): 1193-1206.

[7]李静,杨光,曹云东,等.低压断路器触头电弧非平衡态燃弧过程分析[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6(15):7-12.Li Jing, Yang Guang, Cao Yundong, et al. Analysis of low voltage air switch arc non-equilibrium arcing process[J].Electrical & Energy Management Technology, 2016(15):7-12.

李静,王奥飞,樊小敏,陈洋
《电气工程学报》 2018年第12期
《电气工程学报》2018年第1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