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蚕桑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2017年度进展*

更新时间:2016-07-05

1 年度工作总体情况

推进南漳县蚕桑产业发展,2017年改造旧桑园1867hm2,新栽桑园1000hm2,5年内桑园面积达到5333hm2,建设小蚕共育室15个,面积达720m2,养蚕大棚20个面积达9000m2,推广方格蔟使用,提高蚕茧质量,惠及5个蚕桑产业镇,78个专业村,4948养蚕农户。产茧量达到5000t,农业产值达到2亿元。

2017年4月11日,远安县成功举办“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节”,两岸三地共8万余人参加了祭拜嫘祖大典,全国级别最高的中华民族文化研究学术团体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授牌认定湖北省远安县为“嫘祖文化圣地”。嫘祖文化本质上是农耕文化,核心是蚕桑,弘扬嫘祖文化必须以桑蚕产业为物质载体和依托,建设名副其实的嫘祖故里。

开展桑枝栽培食用菌试验示范,研究桑枝栽培香菇、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等配方,在郧阳、郧西、南漳、英山县开展桑枝栽培香菇、平菇试验示范200万棒,生产鲜香菇、平菇3500t,产值1600万元以上,实现了桑枝的基料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蚕桑业总体效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在南漳、郧阳、夷陵开展桑园间作套种试验示范,套种土豆、红薯、花生、油菜、蔬菜、药材等3333hm2以上,增加桑园产值2500万元以上。

在英山、阳新、宜昌、十堰等市(县)开展果桑栽培及菌核病防治技术服务达50人次以上,病害发生率降低60%以上,上述基地县发展果桑333hm2,推广露天设施栽培模式,果桑采摘季节,联合政府各界力量,举办各式果桑采摘节8场次,游客采摘100万人次以上,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

在英山县开展蚕业资源多元化利用推广,湖北怡莲蚕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桑叶茶、桑芽茶23t,产值500万元。湖北梦丝家绿色保健品公司、湖北怡莲公司、湖北雍华丝绸制品公司生产各种蚕丝被13万床,产值6500万元。

在郧西县安家乡,利用养蚕后剩余的桑叶,对生猪及湖羊作为鲜饲料添加,都表现出较好的适口性。

2 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2.1 高效生态蚕桑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

(1)推广省力化养蚕新技术1项

郧西于春秋两季开展省力化养蚕试验工作,春季安排六郎乡罗坡垭村3户(张泽喜、柯贤美、刘承相),每户蚕种2张,品种为873×874,秋季安排在安家乡长岗岭村3户(赵贤均、赵贤海、张胜荣),每户发蚕种2张,品种为华康2号,主要采取小蚕共育,大蚕简易蚕台育,蚕病害综合防治,严控温湿度,自动上蔟等省力化养蚕方法,试验农户从4龄第1d起到上蔟完毕,对每天喂养次数、用工人数、用工小时数严格登记,试验完毕后通过调查分析,通过省力化养蚕技术的实施在确保张种单产不减的前提下,节省用工25h。

(2)推广规模经营高效养蚕新设施多项

罗田三宝蚕种有限公司通过加强建设设施设备硬实力和技术基础软实力,提升公司的生产能力,2017年蚕种生产成绩较好,特别是微粒子病在蚕茧安全生产防控上切实得到巩固加强。

建设原种专用桑园13hm2。对专用桑园进行土壤改良,桑树品种更新,提高叶质,增强原蚕体质。加强专用桑园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基础,控制桑园害虫,防止野外昆虫与蚕发生交叉感染。新修田间道路,便于田间机械喷洒农药。其中三宝蚕种有限公司7hm2,修建田间道路200m,三个原蚕点中七娘山村3hm2,其他两个每个2hm2,每村修建田间道路100m。

添置桑蚕微粒子病检测及防治设施。蚕种质量检测室添置一台母蛾集团磨蛾机,保障微粒子孢子检测准确性。一台清洗机,利于清洗时彻底暴露病原。一台消毒机,使消毒药液喷洒均匀,增强消毒效果。一台桑园机动喷药机,增强桑园治虫效果。每个原蚕点一台桑园机动喷药机,增强桑园治虫效果。

原蚕饲养环境基础建设。在三宝蚕种有限公司及原蚕点新建水泥晒坪220m2,其中公司100m2,每个原蚕点40m2。公司内建消毒池150m3。公司新建蚕沙池50m3,原蚕点共建蚕沙池60m3。粉刷公司养蚕制种室墙面600m2,原蚕点900m2。公司养蚕制种室屋顶翻修1000m2,新建围墙100m。

添置生产设施。主要添置易损的蚕羌1500口,蚕架200皮,产卵木框及雄蛾箱各500个。解决养蚕制种用具紧张。

(3)建立汉江消落带生态桑试验基地1个

十堰市郧阳区地处鄂豫陕三省边沿,汉江上游下段,秦岭巴山东延余脉褶皱缓坡地带,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汉江流经郧阳区9个乡镇,将郧阳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境内全长136km。按照丹江口水库加高蓄水后调度运行方案,汉江水位将长期保持在155-170m之间,在库区内形成10m左右的水位落差。每年秋季汛期到来前,100km的汉江十堰段消落带最大面积将达1213km2

本课程所有知识点以案例为驱动,在实训过程中对基础知识逐个击破。线上课程资源涵盖常见技术方向和前沿技术介绍,使学生充分开拓行业视野,进行市场定位,零基础授课,无须相关技术储备,适合已经步入大一、大二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员。线上课程共涵盖了Web前端及Java软件开发10个案例,所有案例都逐一进行拆解,保证学习者根据课件即可完成整个项目。课程穿插企业中的开发规范,课程中的重难点详解,更有答疑和教务服务,为学生营造一个最好的学习气氛,使学习者快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学习者完整实现课程中的案例,能够深入掌握Java核心编程及开发规范,为后续学习Java技术生态链打下必要的基础。

我们把这个来源归于人类的自由意志,即能够不依赖于前因而行动的动因体(agent)。无论在常识视角还是学术视角,自由意志都是最基础的概念之一。其本意非常明确,虽然对其进一步的解释富有争议性。按照本意,“自由意志”在概念上蕴含了无限性和开放性,能够超出既有经验范围而凭空产生新元素,构成了创造性的根本来源。如果“艺术创造”真如我们所理解的这样,那么我们就必须将其归根溯源到艺术家拥有的自由意志上去,即“创作”最终的形而上学来源。

汉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肩负着一江清水北送的重要政治使命,具有“冬水夏陆”的特点。消落带是库区泥沙、有机物、化肥和农药进入水库的最后屏障,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体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是保护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实现水体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但由于丹江口库区汉江水位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土壤环境在干旱和完全淹没状态时间周期性地剧烈变化,大多数植物因难以承受完全淹没而死亡。目前,在郧阳区安阳渔场内的汉江库叉岸边发现有多处多年野生桑树,而在其周围其他物种由于江水反复上涨浸泡致使已经死亡。

汉江的主要汛期在秋季,秋季蓄水后水体中的泥沙沉积在消落带内,使其土壤肥沃,春季退水后消落带十分适合植物生长。汉江沿岸消落带多年来一直由附近群众自行随意开发利用,主要是在春夏季利用汉江周期性涨落种植一些见效较快的农作物或者利用河滩放牧。这种生产方式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不仅容易破坏原有的植被,加快水土流失,而且可能由于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直接排入水体,增加库区面源污染。桑树易栽、易成活且根系发达,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其叶片即可作为饲料还可作为药用原料,枝条可以作为袋料香菇原料,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加上其耐刈割、耐淹等特点,可作为治理消落带的首选植物品种。为研究桑树的耐淹性,为利用桑树治理汉江消落带提供依据,于2017年开始在汉江消落带郧阳段栽植1年生桑树实生苗进行耐淹试验。

⑤桑黄人工栽培研究。取采自湖北西部山区,本科室分离保存的菌种,栽培培养基配方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1%。菌袋采用13cm×28cm聚丙烯袋装干料200g,封口,灭菌后接种桑黄菌种,28℃恒温暗室培养。40d左右菌丝满袋。

本文从传统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模型入手,构建含技术进步指标的分析模型。考虑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途径并不完全相同,笔者引入了虚拟变量以区分两者区别。另外,本文构建了ISU指标作为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并以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公开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不仅验证了前文假设,同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另外,通过虚拟变量的相关系数测算,本文发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转移是显著存在的,且金融发展水平对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提升产业结构的作用显著。

2.2 蚕桑资源多元化循环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

试验结果:菌丝生长阶段,添加桑枝木屑的比例越大,菌丝生长速度越快,菌丝长满袋的时间越短,菌丝生长的颜色随添加量的加大,颜色浓白,有力。

采用不同添加桑枝比例的配方进行香菇栽培试验。试验设四个试验区,桑枝屑添加量分别为0%、30%、50%、80%与杂木屑混合,麦麸添加量为8%,石灰添加量为1%,糖添加量为1%。四个试验区称重均为500kg。栽培袋大小20cm×60cm。装袋后桑枝屑添加量0%、30%、50%、80%组的重量分别为3.2kg/袋、3.0kg/袋、2.5kg/袋、2.3kg/袋,由于桑枝木质化程度低造成。按常规操作混合、装袋、灭菌,选择市场常用香菇菌种接种后养菌。

(1)桑枝栽培香菇研究

刘永泉表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非常时期,农药企业想摆脱困境叠加、问题迭出的现状,此次大会就是一个契机,通过交流与合作,触摸行业痛点和热点、帮助农药企业找准定位、认清社会责任、满足市场需求,确保农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出菇阶段,第一茬菇,随着桑枝添加量的加大,香菇变得厚实个体增大,产量方面,4个配方看不出差别,后续试验正在进行中。

(2)桑枝栽培平菇

平菇是食用菌中最易栽培的菌类,能利用多种农副产品下脚料。添加不同比例桑枝屑的培养料均能正常出菇,不同菌种,不同配方对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产量及投入产出比等影响不同。桑枝屑不同含量配方栽培平菇均能正常出菇,从综合生物转化率和平均每袋鲜菇产量来看,桑枝屑栽培平菇的理想含量为30%,当含量为60%、85%时,生物转化率及单袋产量均随桑枝屑含量的升高而下降,原因是碳氮比失调。由于桑枝屑本身含有一定的氮, 在辅料不变的情况下,桑枝屑比例越高含氮量越高,导致平菇菌丝体营养生长阶段徒长,转入生殖生长后,又无法满足其对碳源的需求,故出菇产量会有所下降。至于桑枝屑其他含量配方的栽培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3)桑枝栽培食用菌模式探讨

桑枝用于食用菌栽培,可充分利用蚕桑生产的设施,合理安排生产时间,提高综合效益。桑枝风干后,用切片粉碎机进行粉碎。配方选用桑木屑78%、麦麸20%、石灰1%、蔗糖1%,或桑木屑78%、麦麸10%、蚕粪10%、磷酸二氢钾l%、石膏1%。在栽培方式上采用常规栽培和反季节栽培两种方式,生产经营采用集中生产菌袋、利用茧站房屋统一养菌、利用农户养蚕大棚分散出菇、统一收购销售。使蚕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蚕桑生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桑叶养蚕,桑枝种菇,菌糠肥桑”的物质能量转化模式是目前最适宜农村推广的高效生态模式,是对现有技术的集成和创新。桑枝栽培食用菌后的菌料可作为桑园有机肥,施用后起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桑园肥力,促进桑树生产的作用。利用桑枝条栽培食用菌,使废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农村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环境污染得以减轻,符合绿色农业发展政策。

每667m2桑园每年可采伐500-800kg桑枝,每100kg桑叶养蚕后可得50kg蚕沙,桑枝和蚕沙混合利用可制500-800袋培养料。以桑木屑为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技术门槛低,好学易懂,投资少,效益高,适合农村现有劳动力生产状况。利用桑枝条生产食用菌,既增加蚕桑业的附加值,又节省大量的林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蚕房的使用效率,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提高了农民收入。让食用菌产业和蚕桑产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有机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桑枝粉碎存在的问题,常规木屑粉碎机器无法满足桑枝粉碎要求,效率低,粉碎效果差,生产中易扎破栽培袋。根据桑枝特性,可考虑桑枝切片机,不易缠绕,粉碎后无棱角,方便生产使用。粉碎后的桑枝用于桑枝还田,可抑制杂草生长,保持土壤墒情,增加土壤肥力。桑枝木质化程度低,造成同体积的袋料,桑枝含量越多,重量越轻。诸多报道称桑枝袋料产量不高,多与此有关。桑枝用于食用菌栽培,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适用菌种、代料配方和栽培技术的研究。

(4)桑黄研究

①夷陵区野生桑黄观测。做好头顶石村桑树桑黄点观察和记录,桑黄资源的收集与观测从2014年开始,4年间我们对全国各地桑黄资源进行了收集与整理。通过收集野生桑黄,取子实体内部生长点,接种至平板培养基,分离母种。目前,已收集到野生桑黄资源59份,涉及湖北、吉林、陕西、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浙江等省,分离母种29份。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液体培养及代料栽培试验。观测分析不同地区资源形态学及种属的差异,液体培养及人工栽培方面的差异。已初步建立桑黄液体培养及袋料栽培技术。建立湖北野生桑黄资源基地1个,面积0.7hm2。通过安装自动温湿度记录仪对基地进行长期温湿度监测,为基地进一步建设和野生桑黄生长环境调查提供参考。

②野生桑黄收集分离。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得到野生桑黄资源62份,分离得到母种29份,涵盖湖北、湖南、陕西、河南、浙江、吉林、山东、四川、广西等9省。与华中农业大学、山东蚕业研究所、新疆蚕业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桑黄资源交流。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法,取子实体内部生长点,接种至PDA平板培养基,分离母种,28 ℃培养。取乳黄色菌丝转接至PDA斜面培养基,28℃培养至菌丝满管,置4℃保存。取分离菌种,提取总DNA,进行PCR扩增,采用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分析对样品进行分子鉴定。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取纯化后的PCR产物,使用测序仪进行DNA测序,进行菌种鉴定。

③桑叶提取物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桑黄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多糖、黄酮和三萜类物质,是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抗癌真菌。其突出的抗肿瘤功效在日韩等国备受关注,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潜力。不同树种桑黄活性物质含量差异较大,以桑树桑黄含量最高。以桑黄菌丝生长速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平板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

桑黄平板培养基配方的确定:研究表明,不同浓度桑叶提取物(MLE)对桑黄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最佳添加浓度为0.5%,高于0.5%对桑黄生长存在抑制作用。不同浓度MLE培养基中添加2%葡萄糖可增加菌丝浓密程度。基础PDA培养基添加0.5%MLE,桑黄生长速度为3.5mm/d,与基础PDA培养基组存在极显著差异。添加量高于0.5%对桑黄生长存在抑制作用。

采取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桑黄平板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桑黄母种固体培养基优化配方为土豆200g/L、葡萄糖2.0%、蛋白胨1.0%、MLE 0.5%。

基于弹性板壳理论,将钢丝绳缠绕在卷筒上所形成的绳圈简化为质地均匀的圆环,每个圆环对筒壳的径向压力是均布的。由于卷筒结构的均匀对称性,在对薄壳圆筒进行受力分析时,可以截取任一单位长度的筒壳,并把它看作单元梁来进行研究,整个筒壳可视为由很多单元梁构成。钢丝绳在缠入或绕出卷筒时,钢丝绳对卷筒的作用面积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而钢丝绳的张力也是随时间变化的,所以钢丝绳对卷筒的径向压力也在不断变化。如图6所示,截取任意时刻、任一单位长度的筒壳进行研究,卷筒受到钢丝绳对它的径向作用力是均匀的且不承受钢丝绳对它的轴向作用力。

研究表明,桑叶提取物对桑黄菌丝生长有促进。采用平板培养方法观察桑叶提取物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桑黄平板培养基优化配方为土豆200g/L、葡萄糖2.0%、蛋白胨1.0%、MLE 0.5%。在28℃、pH6.0条件下,其菌丝生长速度为3.5mm/d。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④桑黄液体培养研究。采用不同培养基及不同的培养条件,以桑黄生物量为考察指标,研究桑黄的液体培养技术。结果表明,取葡萄糖20g、蛋白胨10g、MLE 0.5g,加水加热溶解,补足1000mL,调pH值为7.0。采用组培瓶分装200mL/650mL,121℃灭菌30min。取母种接种,28℃,150r/min摇床培养,观察记录菌丝生长状况。不同液体培养基培养桑黄生物量见下表。采用PDA培养基,菌丝体生物量为9.5g/L,添加0.5%MLE,菌丝体生物量达到11.7 g/L。采用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菌丝体生物量为5.9g/L,添加0.5%MLE,菌丝体生物量达到10.6g/L。由此可见,在常规培养基中添加MLE,对桑黄菌丝体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采用葡萄糖2%、蛋白胨1.0%、MLE 0.5%培养基,桑黄菌丝体生物量13g/L。

试验区位于十堰市郧阳区经济开发区长岭沟村的汉江消落带及连接消落带的坡地内,海拔高度在155-170m之间,面积3hm2。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左右,冬季平均气温3℃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8℃左右,无霜期约250d,年平均降雨量810m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于2017年3月下旬在155-170m海拨范围内栽植了一年生杂交桑(沙2×109),栽植规格为1.0m×1.5m,截止2017年8月底前成活率达95%以上,生长状态良好。2017年12月下旬,由于郧阳区连续大范围降水,水位达到166.4 m。处于较低水位的桑苗已经被完全淹没,部分淹没的桑树苗,仍然成活,待今后继续观测。

出菇管理。温度、光照、空气湿度、通风等因素对桑黄菌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以桑黄菌丝满袋后进行出菇试验,同时记录温度,光照、空气湿度、通风等出菇管理条件对桑黄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当菌袋内菌丝颜色由浅黄变为深黄色时,在菌袋两侧侧切开口,开口形状月牙形,长2cm,月牙形宽度小于1cm,以利于桑黄原基的形成,每个菌袋可在菌袋两侧分别开两个口。开口后,加大空气湿度的调节,用较大的栽培袋罩在菌袋上,用温湿度计实时观测记录环境温湿度,保持湿度90%-95%。经常用75%酒精喷洒消毒。对经侧切开口处理后的桑黄菌采取昼夜温差刺激加速子实体的诱导,夜间温度设为20℃,白天温度28℃,连续处理。当原基形成后,空气湿度不低于75%。当子实体长到3.0-6.0cm时,可置于室温下培养,也可置恒温箱中继续培养,给与散射光照射,以利用产品品质的形成。

桑黄发菌阶段菌丝培养温度28℃。培养料含水量60%-70%,培养时间35-40d,通风1次/d,不需要光照,暗室培养。桑黄原基形成阶段分化温度20-28℃,相对湿度80%-95%,时间14-21d,通风2次/d,散射光照射。桑黄子实体发育阶段生长温度18-28℃,相对湿度90%-95%,时间30-40d,通风2次/d,散射光照射。

我在饥肠辘辘时,曾经对一条小吃店林立的街道感兴趣,在妹妹儿子们的陪伴下,来到一间新开张的涮涮锅店内用餐。新开幕的许多装潢都显得干净简约,也都在等待客人的入座。

通过栽培试验发现桑黄菌是中温偏高型真菌,子实体分化在25-35℃之间,持续35℃以上及低于18℃以下均不能分化。同时,桑黄菌也属于变温结实型真菌,温差刺激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开口形状和大小影响桑黄菌子实体的形状和形成。经试验发现,月牙形开口(长2cm,月牙形宽度小于1cm)有利于形成外观良好的桑黄菌子实体,方形开口或圆形开口容易使桑黄耳牙形成时间延迟,其可能原因是由于暴露于空气中的菌丝面积大,菌丝之间竞争性强而不利于优势菌丝的形成,此时形成的子实体外观不好。空气湿度也是影响桑黄菌子实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空气湿度过低会加速桑黄菌子实体表面水分的蒸发,使基质内的水分大量流失,甚至使子实体原基干枯而死。空气湿度过大,又容易使呼吸作用受阻,抑制子实体生长发育,同时容易造成污染。桑黄菌在出菇阶段需高湿环境,90%-95%左右出菇良好。通气对桑黄菌子实体的形成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基质内缺氧会抑制菌丝体的呼吸作用,使菌丝生长缓慢,菌丝衰弱,严重的停止生长,甚至会死亡。桑黄菌出菇阶段每天至少通风2次,每次30min。若子实体阶段氧气不足容易造成子实体畸形,影响成品等级。

桑黄菌在菌丝体阶段不需要光线,暗室恒温培养即可。当耳牙萌发后,给与散射光刺激能加速子实体原基的分化。桑黄菌在子实体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形成子实体,子实体颜色较浅为淡黄色,给与散射光刺激的子实体成色较好为深黄色。

图8给出了本文模型预测的关系与45#钢弹正撞击混凝土靶板实验数据[9]的比较,可以看出:模型预测R/r0的值略高于实验结果,这是由于弹体在侵彻混凝土半无限靶板时,弹头附近的材料由于摩擦的作用容易被磨蚀或烧蚀,从而造成弹体半径减小,所以回收得到弹体的弹头直径相较于侵彻过程中更小。为简化计算,此处暂时忽略这些影响。

2.3 规模化养蚕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1)试验示范规模化生产的大蚕饲育设施1项。

在南漳、郧阳、夷陵、英山、郧西5个示范基地试验示范简易蚕房80间、大蚕活动蚕台400套、固定蚕台60套,简易蚕台80套,并对大蚕活动蚕台、固定蚕台、简易蚕台、地面育、蚕匾育等饲养方式进行了用工调查,结果表明,用工最少的是地面育,其次为简易蚕台和固定蚕台,用工最多的是传统的蚕匾育,对规模化生产的硬件投资、人工投入、蚕茧产量质量、产值等因素综合考察,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是简易蚕房及简易蚕台。

2011年,泉州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城市。几年来,泉州市先行先试,在开展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一是体制创新,成立泉州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二是科技创新,率先建立水资源动态管理系统,水资源管控能力不断提高;三是模式创新,完善水权交易平台,协调分配区域间用水,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提升。

推出以合作社为主的小规模蚕桑生产模式:按桑园地块规划建设简易蚕房于桑园旁边,将桑园及蚕房承包给有劳动力及技术水平高的养蚕农户,统一规划全年养蚕布局,统一桑园管理,统一消毒防病,统一小蚕饲养,配备技术员进行蚕桑生产指导,体现蚕桑规模化生产效益。

1 大蚕饲养用工调查

大蚕饲养方式活动蚕台固定蚕台4龄蚕匾育5龄地面育蚕匾育饲养数量/张201542养蚕人数/人3-6422给桑次数/次·d-12223用工/h·人·张-118142760使用蚕室面/m2·张-14104010张种产茧量/kg41404245

从表1可以看出,影响养蚕用工的因素有养蚕模式、饲养数量、给桑次数等,以适度规模饲养最节约劳动力成本,这个调查为规模化养蚕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推动适度规模化养蚕提供了依据。

2.4 桑树栽培新模式新技术研究

(1)试验示范果桑鲜果采摘的栽培模式3项

[9] Tuomas Räsänen, Simo Laakkonen:《冷战和环境:芬兰在波罗的海地区国际环境政治方面的角色》,翟伟康译,《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7年第1期,第220页。

果桑产业是一个区域性的特色优势农产品项目,一方面可以供应城市居民消费,另一方面可建成采摘园、观光园等休闲场所。桑椹成熟的季节,正值春暖花开,旅游旺季,但却是水果淡季。此时一般果树刚好是开花期,桑椹自然成为了时尚水果,深受人们喜爱。桑树种适应性广,抗性强、生长快,结果早,效益好,果实美观,采摘期长,是当前建设生态采摘园的首选品种,也是山区丘陵地区最有发展前景的致富项目之一。夷陵区现有果桑面积67hm2,有大棚栽培、露天设施栽培、露天常规栽培等形式,大棚栽培比露天栽培采摘期提早20-30d,产量达1200kg/667m2,虽然成本较露天栽培高,但效益不错,有比较优势。露天设施栽培,栽培架、防鸟网、滴灌等设施的使用,保证了果桑产量及收获量的最大化,产量达1500kg/667m2,经济效益最高。露天常规栽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家乐等,是休闲旅游首选,果桑采摘节等形式,适合在风景美丽,果桑诱人的地方举办,旅游促进了果桑发展,果桑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夷陵全区2017年果桑收入1600多万元。

(2)举办果桑采摘旅游节

湖北怡莲蚕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5月1日至5月15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果桑采摘旅游节,吸引了武汉、黄石、黄冈、鄂城、合肥、六安等地游客3.5万人次,实现采摘收入300万元。我们将继续加强桑园“三种三养”模式的探讨,加大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力度,把种桑养蚕向种桑养人转变,向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再融合,走“桑旅融合”之路,为蚕桑发展探索新的模式。

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饲料研究室联合开展桑叶饲料高值化利用研究,目前已拟定研究计划,包括对饲料桑的营养成分测定与评价,饲料桑在草食家畜、生猪、禽日粮中的高值化应用关键技术研发,初步开展了饲料桑青贮方法研究。

为拓展桑蚕产业发展空间,按照区委、区政府“全域水源区、全域生态区、全域风景区”要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及高效特色产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区委优势,2017年新建2.7hm2标准化果桑试验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导,助力精准扶贫。

项目区位于郧阳经济开发区长岭沟村的汉江岸边,经测算,项目建设总投资16万元。其中,基地流转及整理投资5万元,配套设施建设(含作业道1km和水系管道)投资6万元,购置苗木、栽植及管护费用5万元。

沥青混凝土中矿粉主要起到凝固的作用,在沥青中可以添加一定量的矿粉增加沥青混合物的黏聚力,但是应该保证投入量在适宜的范围内,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对沥青的实用效果造成影响。

栽植果桑品种全部为“大十”。新建果桑示范园成块连片,按照丰产高效、便于采摘的要求,按2m×2m的规格等高线挖窝栽植,槽宽、深各45cm,并把适量农家肥或河泥施入槽内作为底肥,然后填盖表土至槽深2/3。栽植穴要纵横成线,尽可能保护原生植被,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4)桑园间作套种

完成英山、郧西、夷陵、南漳、郧阳五地间作套种及非间作套种桑园收入统计详见表2。

根据厦门柔直系统运行特点,分析了柔直输电通道与交流输电通道的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含柔直系统的电网潮流优化控制方法,能够在保证交直流输电通道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交直流混联电网的总体损耗。该方法在福建省调EMS系统得到应用,实现了对含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网潮流在线优化控制,有效提高了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及经济性。

2 间作套种及非间作套种桑园收入统计

地区桑园面积/667m2非间作间作667m2桑年产叶量/kg非间作间作间作作物名称非间作收入/元间作收入/元蚕茧收入间作收入小计英山17000300016261626花生、红芋3380338012714651郧西800012000900890射干2400238020204400夷陵160002000018601900马铃薯、小白菜8320468012405920南漳325001050016601580马铃薯、小白菜4916381217485560郧阳170001000870890马铃薯2400238020204400

2.5 蚕桑病虫害流行监控和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研发

内筒采用管鞋超前设计。管鞋超前就意味着内筒最前端管鞋具有“吃入”地层的能力,否则将会影响整体钻进取心效率。因此,将以往取心钻具中的卡簧座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既能放置岩心卡取工具又能高效“吃入”地层。

三斗坪镇开展桑树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好新栽果桑园的管理,加强对果桑菌核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树型养成的指导。

菌核病的防治:在头一年的12月份结合桑园的清园,用45%的晶体石硫合剂300进行树体全面喷雾。2017年3月8日树体还未萌芽时,用2000倍的高锰酸钾进行树体和地面喷雾。3月28日用70%的托布津对树体和地面进行全面喷雾。在4月11日、4月27日分别用四霉素600倍进行树体和地面喷雾。综合全年看其效果较好,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是在施药时间和药品种类上可以进一步的优化。

果桑修剪,在2017年6月中旬桑果采收完毕后对树体及时进行夏伐。

(2)开展桑树病虫害普查与桑树用药普查

① 春季在夷陵区三斗坪镇头顶石村进行病虫害实地调查,代表面积0.3hm2、壤土、山地、桑树长势中等、桑树品种湖桑、伐条形式春伐、栽植年龄4年、密度400株/667m2。共发现桑尺蠖幼虫7株,桑木虱幼虫2株,桑象虫幼虫1株。防治用药为广东省英德广农康盛化工有限公司产敌敌畏,用量600g/667m2,防治桑尺蠖、桑象虫效果较好。

(1)开展桑树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

②春季在英山县金铺镇六口塘村进行病虫害实地调查,代表面积1.5hm2、壤土、平地、桑树长势中等、桑树品种农桑、伐条形式春伐、栽植年龄6年、密度300株/667m2。共发现桑尺蠖7株,桑虱4株。防治用药为安庆博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产敌敌畏,用量500g/667m2,防治桑尺蠖、桑虱效果较好。

③秋季在郧西县六郎乡罗坡垭二组进行病虫害实地调查,代表面积1.3hm2、壤土、坡地、桑树长势中等、桑树品种农桑14、伐条形式夏伐、栽植年龄6年、密度800株/667m2。采用对角线方法设标准样方5个,每个样方10株桑树,于8月27日对样方病虫害进行实地调查,共发现25株桑树有桑尺蠖,共79头,桑毛虫15株102头,桑木虱10株33头,桑树紫纹羽病4株,对农户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只发现一户用药防治,用药为湖北沙隆达产敌敌畏,用量150g/667m2,防治桑尺蠖、桑毛虫效果较好,目前未发现其他在桑树上使用农药的记录。

④秋季在南漳巡检镇凤山村进行病虫害实地调查,代表面积1.5hm2、壤土、平地、桑树长势中等、桑树品种本地黄桑、农桑8,伐条形式春伐,栽植年龄4年,密度300株/667m2。共发现桑尺蠖幼虫4株,桑象虫成虫3株,桑毛虫、野蚕虫、桑天牛各1株。褐玟病2株,炭疽病1株,卷叶病1株,发病部位均在叶子,一株发生萎缩病。防治用药为湖北沙隆达产敌敌畏,用量50g/667m2,防治桑尺蠖、桑本虱效果较好。

⑤秋季在郧阳区城关镇响耳河村进行病虫害实地调查,代表面积8.3hm2、砂土、平地、桑树长势中等、桑树品种农桑14、伐条形式春伐、栽植年龄6年、密度1000株/667m2。共发现桑尺蝮9株,桑螟5株,野蚕5株,蚕虱3株,桑天牛1株。防治用药为湖北沙隆达产敌敌畏,用量500g/667m2,防治桑天牛、桑毛虫效果较好。

(3)试验示范新蚕药1个

如图4所示,在Ur的一个周期内,输出的PWM波只有±Ud两种电平,在Ur的正负半周,各元件的控制规律和单极性相同,即当Ur>Uc时,给V1和V4导通信号,给V2和V3关断信号,这时如i0>0,则V1和 V4通,如i0<0,则VD1和VD4通,不管哪种情况输出电压U0=Ud.当Ur

在宜昌市高坝洲镇进行了新蚕药“诺恩蚕泰”的药效试验,春蚕和中秋蚕2个季节的试验,以硫氰酸红霉素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春蚕期使用该新药后,死笼率比硫氰酸红霉素降低0.92%,比清水对照低2%。全茧量比清水对照增加1.9%,茧层量增加4.96%。中秋蚕死笼率比硫氰酸红霉素降低0.33%,比清水对照降低1.66%。全茧量比清水对照增加2.05%,茧层量增加5.79%。该新蚕药对试验蚕生长发育及龄期经过未发现不良影响,能降低蚕病发生率,增强家蚕体质,提高蚕茧产量。

2.6 蚕桑茧丝新功能评价和挖掘利用技术

(3)郧阳区开展果桑试验基地建设

在郧阳金丝缘蚕桑生态合作社,对桑叶养鱼做了初步试验,采用农桑14桑叶,投放草鱼喂养,发现桑叶对草鱼的适口性非常好。

在郧阳区汉江消落带建立生态桑试验基地2.7hm2,果桑试验基地2.7hm2,生态桑观测基地1.3hm2,进行汉江消落带桑树生态种植试验,对汉江消落带治理、生态桑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发展绿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2.7 蚕业适度生产规模经营模式与产业组织研究

(1)按时完成产业经济研究室布置的调查任务,在5个示范基地开展《基地县农户蚕桑生产效益调查》调查问卷,《基地县蚕桑资源多元利用情况》调查表,《基地县桑蚕生产情况》调查表调查,并及时将调查结果上报到产业经济研究室。

(2)对本区域示范基地蚕桑产业动态调查

①夷陵区蚕桑产业动态

2017年夷陵区春、夏、秋三季共发蚕种0.5万张,产鲜茧200t。蚕茧全年总收入720多万元,鲜茧平均价格为36元/kg。近年来,全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桑蚕产业发展,以解决西部石灰岩地区产业发展空心化的问题,依托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领导重视定规划、对口支援上项目、流转土地促双赢,发展果桑搞采摘,使进了全区桑蚕产业农旅融合。全区桑蚕产业综合收入突破1000万元,户平均增收4000元以上。

银罡金叶桑蚕合作社土地流转了头顶石村33hm2建设果桑基地,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蚕农的经营模式。村民由自主养殖户向产业雇员转变。村民们流转出自己的土地,由产业园进行果桑的集中种植。由于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产业园对桑叶的需求量大,对当地劳动力的需求量也大。当地村民为产业园采摘的桑叶基本上供不应求,养蚕工作人员每日可获得80至120元的收入。

夷陵区全域谋划,探索出一条“大农业”与“大旅游”相结合的路子,已建成并对外开放18个景区,其中国家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3个。近年来,在景区游、乡村游双轮驱动下,夷陵优美的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乡俗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乡村旅游迅速崛起并持续火爆。为做大做强乡村旅游,2016年,夷陵区出台11条种养、畜牧、林业特产、旅游与创业5个方面的精准扶贫产业政策,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桑葚、山胡椒、猕猴桃等特色扶贫产业,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人。2017年,夷陵区先后举办了“花舞荆楚乐游乡村”湖北省乡村赏花游暨“缤纷四季乡约夷陵”乡村游启动仪式、乡村旅游春季产品宜昌推介会、十大“美丽乡村”评选、“十大特色旅游商品”评选、“十大地方特色菜”评选、乡村旅游冬季产品武汉推介会六大活动。其中桑蚕专业村中洲山、头顶石等2个贫困村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三斗坪镇、三峡坝区移民生态产业园被纳入“湖北省旅游创新创业基地”创建单位。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数约4.5万人,带动农户4万户。三斗坪镇桑蚕生产历史悠久,桑园面积超过100hm2。该镇结合三峡大坝、三峡人家、黄陵庙等旅游景区近在咫尺的优势,确定以果桑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发展果桑33hm2,创办了桑蚕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做桑蚕深加工,形成了“中堡岛”蚕丝被品牌,产品畅销国内外。围绕桑蚕产业,该镇还配套建设了农家乐、垂钓园、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为广大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综合服务,每年桑蚕产业综合收入800多万元。

②远安县嫘祖文化物质载体保护与开发

2017年8月,远安县完成《嫘祖文化物质载体保护与开发专题调研》资料汇编。从2017年4月开始,县政协主席庄辉俊、副主席杨诗龙带领文体新广、旅游、农业、科技等部门及委员,对嫘祖镇、花林寺镇的桑蚕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7月中旬,到河南新郑市、西平县考察了黄帝和嫘祖文化研究及园区、展馆建设成果。与县内外部分嫘祖文化研究人员进行了交流探讨。

2017年,全国级别最高的中华民族文化研究学术团体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授牌认定远安为“嫘祖文化圣地”,这是对远安文化地位的定性定论,使远安能有充足的底气和自信打好嫘祖牌。成功举办“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节”,两岸三地共8万余人参加了祭拜嫘祖大典,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节”已成为集拜祖祭祀、商业贸易、文艺展演、文化研讨、寻根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盛会,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时代特色更为鲜明,品牌影响更为深远。成功举办“中华嫘祖文化论坛”,3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共同研究嫘祖文化,出版了《嫘祖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嫘祖文化本质上是农耕文化,核心是蚕桑,弘扬嫘祖文化必须以桑蚕产业为物质载体和依托,建设名副其实的嫘祖故里。

打造远安嫘祖主题文化,必须有桑蚕产业和配套的生产实践活动为依托和载体。目前,远安桑园不到667hm2,主要分布在嫘祖镇荷叶村等地,2017年,荷叶村被纳入全县桑蚕专业村,进行重点扶持发展。嫘祖镇出台系列转向政策保护桑蚕产业,对荷叶村的33hm2老桑园进行抢救性保护,与农户签订了保护协议,每年支付保护费400元/667m2,农户当年养蚕必须达到每亩一张纸以上,否则不予兑付;对新发展桑园,每667m2补贴600元,并对新发展桑园的苗木进行补贴。

定位发展旅游观光性桑蚕产业,就要在保护、稳定专业村现有桑园面积的基础上,适度扩展种植面积,结合全域旅游和全县经济林木分布、绿化带设计等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确定在工业污染影响不大的村,连片栽植,并鼓励和扶持农民养蚕。同时结合嫘祖镇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在嫘祖镇周边,特别是在嫘祖文化园内园外,路边田坎,见缝插针的栽植桑树,让这些桑树成为文化符号,和嫘祖文化园相呼应,对嫘祖这个镇域名称相印证,形成嫘祖镇独特而系统的文化气候、文化氛围,同时兼具绿化效果。栽植的品种,除了传统型以采叶为主的桑树外,还可以栽植果桑。开展丰富的嫘祖文化实践活动,举办“嫘祖文化圣地”桑椹节,开展桑椹采摘体验活动;“以寻访嫘祖”为主题,开展养蚕产茧、缫丝纺纱手艺人寻访,每年定期在“嫘祖民俗文化专业村”举办缫丝纺纱劳动生产情景表演,吟诵《诗经》等描写桑蚕生产的古典诗词;搜集纺车、梭子等劳动工具古物,传承缫丝织绸古老手工艺。通过几年的发展,达到以下效果:

一是规模化建成荷叶、木瓜等一至两个桑蚕专业村,形成种桑、养蚕、缫丝、蚕丝产品加工(丝棉被)一体化产业格局。

二是建成一个“嫘祖民俗文化专业村”,恢复完整的种桑、养蚕、缫丝等一整套传统手工艺流程,通过演绎缫丝织绸等手工艺生产,再现远古嫘祖“女织”这一农耕文化,即满足游客参光需求,又能充实丰富嫘祖文化节内容。

三是蚕茧、蚕丝、蚕种等都可以包装成小包装旅游纪念品,对游客出售;大量的蚕茧可以加工成丝棉被,进入市场销售或作为旅游商品出售。

四是桑椹可以做桑椹膏、制桑椹酒、晾桑椹干,作为旅游商品出售;果桑也可以在桑椹采摘季,举行“桑椹节”,开园进行体验性采摘。

以上所有这些旅游产品均赋以“嫘祖文化圣地”的地理意义,赋予嫘祖文化的特殊内涵,普通的商品就不再普通,就会对游客产生影响力,吸引游客购买。嫘祖文化观光性桑蚕产业,其内涵是文化,发展围绕“看”做文章,仿古回古,让人身临其境,真正让游客感受到嫘祖文化的魅力。

③南漳县蚕桑产业动态

南漳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在落实发展新建桑园中,选择培育了一批种桑养蚕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帮助他们适度规模流转土地,创办精品示范桑园,带动辐射周边农户共同植桑养蚕。全县新植桑在0.7hm2以上的农户近有100多户、家庭农场有3个、桑蚕专业合作社8个,还有很多人准备流转、承包、租用、托管土地开展植桑养蚕,实行规模经营,发展桑蚕产业。同时,县东漳公司在肖堰镇的西流坪村、巡检镇的金镶坪村和薛坪镇的张铁沟村各建设7hm2以上的桑蚕高标准示范基地。

增强龙头企业实力,形成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县东漳公司在原有缫丝生产线1条,年生产蚕丝220t,年产值8000万元的基础上,2017年缫丝和丝绸家纺扩建项目已投入生产,该公司具备了年产蚕丝被10万床、蚕沙忱20万个、丝绸套件5万套的生产能力,可创产值2亿元,利税1800万元,新增就业安置人员200多人。同时,投资新建“楚国桑蚕丝绸博物馆”,总面积为1800m2,设桑蚕文化展览厅和蚕丝产品展示厅两个展厅,截止目前共迎接各地游客达100万人次。

县东漳公司,把植桑养蚕与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结合起来,采取“公司+旅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降低农户风险,保护蚕农利益,扩大生产项目,引进精品深加工,探素培育全产业链盈利链接模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龙头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和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有所增强。

2.8 产业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1)数据库编号与名称:C1蚕桑产业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数据库。已完成收集2016-2017年湖北省“十三五”期间蚕桑产业技术研究进展数据资料,包括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成果等。

(2)数据库编号与名称:C2蚕桑产业全国省以上立项的科技项目数据库。已完成收集湖北省以上立项的科技项目信息资料,包括课题名称、起止时间、经费、课题组织单位、课时负责人等。

(3)数据库编号与名称:C3蚕桑产业全国从事研发的人员数据库。已完成收集新增蚕桑产业湖北省人事研发人员数据资料,包括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个人简介等。

(4)数据库编号与名称:C4蚕桑产业主要仪器设备数据库。已完成收集蚕桑主要仪器设备数据资料,包括仪器名称、型号、使用情况等。

(5)数据库编号与名称:C6蚕桑重大实用性技术数据库。已完成收集新增重大蚕桑生产实用性技术资料的收集。

(6)数据库编号与名称:C7蚕桑生产技术规程数据库。已完成对新增蚕桑生产技术规程的收集。

(7)数据库编号与名称:C15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数据库。已完成郧西、南漳、夷陵、郧阳、英山的桑树病虫害普查与桑树用药数据资料的收集。

(8)数据库编号与名称:C19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论文、专利、成果数据库。已完成对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论文、专利、成果等资料的收集。

2.9 年度应急性技术服务

(1)监测本产业生产和市场的异常变化,及时向农业部上报情况。

(2)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及时制订分区域的应急预案与技术指导方案。

(3)组织开展应急性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4)完成农业部各相关司局临时交办的任务。

全年到各示范基地出差54人次,进行蚕桑生产考察、技术培训、现场指导、项目规划设计、技术成果试验示范、合作开发等工作,对蚕桑生产病虫害特别是果桑菌核病进行监测,制定全区域果桑菌核病防治技术方案,在关键时期,到基点进行防治技术指导,督促防治技术的落实。全年各示范县共组织培训140期,共培训技术员147人次,培训蚕农1445人次。完成农业部各相关司局临时交办的任务。

3 重要科研进展

汉江消落带生态桑种植试验,内容包括生态桑种植基地建设、果桑基地建设、生态桑观测基地建设3项。

消落带生态桑基地建设。2016年在郧阳区马关镇汉江消落带进行生态桑品种栽植试验,试验品种有农桑14、桂桑优12、实生桑,通过淹水试验,实生桑的耐淹性高于另外2个品种。2017年在郧阳区经济开发区长岭沟村的汉江消落带及连接消落带的坡地内建设生态桑种植基地,面积2.7hm2,栽植品种为实生桑,栽植密度为445株/667m2,成活率达95%以上,生长状态良好。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在155-170m之间,年平均气温16℃左右,冬季平均气温3℃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8℃左右,无霜期约250d,年平均降雨量810m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2017年8月底水位开始上涨,最高水位达到166.4 m,基地桑苗分为三种状态,完全被淹、部分被淹、未被淹,对桑树在消落带的种植试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下一步试验提供基础数据。

汉江消落带上端果桑基地建设。2017年在郧阳区经济开发区长岭沟村汉江落带上端海拨170-175m之间,建立了2.7hm2果桑基地,栽植品种为大十,密度为170株/667m2。新建果桑示范园成块连片,按照丰产高效、便于采摘的要求,按2m×2m的规格等高线挖窝栽植,槽宽、深各45cm,并把适量农家肥或河泥施入槽内作为底肥,然后填盖表土至槽深2/3。栽植穴纵横成线,尽可能保护原生植被,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果桑基地桑树长势良好,管理以保护生态为原则,兼顾经济效益,试验果桑在该区域种植的可行性。

汉江消落带生态桑观测基地建立。2016年开始,在郧阳区安阳镇汉江消落带建立生态桑观测基地,面积1.3hm2,海拨155-165m。该基地自然生长着20年以上的桑树200株以上,5-20年的桑树3000株以上,经过历年的水淹水退,自然成活下来,基地里未发现其它乔木。对该基地桑树生长发育观测,桑树种子播种繁苗试种,种质资源的基础研究等,对生态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扶贫工作情况

在大别山区的罗田县及英山县,秦巴山区的郧阳区及郧西县,开展蚕桑科技扶贫工作。

4.1 扶贫主要任务及关键技术

(1)主要任务

与当地政府接洽,摸清当地蚕桑生产现状、贫困户基本情况,明确帮扶责任人与帮扶措施。通过科技下乡、为合作主体提供蚕桑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示范推广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通过合作主体培养村内农业科技带头人及科技示范户,力争任务期内蚕桑规模化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得到应用及推广,蚕桑生产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实现亩桑经济效益3000元以上,通过科技扶贫的实施使贫困户彻底脱贫。

(2)关键技术

扶贫工作推广的关键技术有轻简化桑园生产管理技术、省力化家蚕饲养技术、桑园间作套种技术、桑枝代料栽培香菇技术及鲜茧生产丝绵技术。采用制定技术要点、养蚕户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的方式进行技术转化和推广。关键技术覆盖了蚕桑生产及资源利用全过程,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挖掘资源价值,提高行业比较效益。

①桑树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采用机械进行桑园耕作、伐条等生产操作,节省劳动力成本;优化施肥技术,提高桑树肥料利用率;对桑园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提前防治,达到减少农药施用绿色防控的目的。以多批次养蚕为目的,进行桑叶均衡收获,降低劳动力的集中投入,延长养蚕生产时期,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收入。

②桑园间作套种技术。利用作物之间植株高矮、光照需要和播种期的不同,间作药材、蔬菜、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不影响桑叶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桑园产值,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综合效益。

③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采用桑枝代料栽培香菇、平菇等大宗食用菌,合理利用桑枝资源,建立“桑枝—食用菌—菌糠—肥料—桑园”生态循环模式,提高了蚕桑复合经营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④省力化养蚕设施及技术。适于适度规模经营的小蚕专养,大蚕省力化饲养活动蚕台育、固定蚕台育、地面育、优良蔟具及自动上蔟技术的示范应用,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家蚕省力化饲养技术以小蚕一日两回育、大蚕活动台育、固定蚕台育、地面育、条桑育,塑料折蔟(或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为主要内容。达到节省劳动力、预防蚕病、稳定蚕茧产量的目的。

⑤鲜茧生产丝绵技术。直接采用鲜茧为生产原料,省略蚕茧烘干过程,在丝绵生产过程中减少强碱氢氧化钠用量,降低煮茧溶液温度,具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三废”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并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领域。

4.2 扶贫具体实施情况

(1)实施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仔细分析帮扶贫困户的致贫技术原因,提出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提高精准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针对贫困户技术较弱、劳动力不足等特点,进行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以合作社为依托,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以点带面、强化“造血”功能。充分利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栽培岗位和武汉综合试验站专家资源,不定期举办蚕桑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示范,提高贫困户劳动力技术技能,借助蚕桑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和脱贫致富的后劲,达到永久脱贫致富的根本目的。

(2)保障措施

项目资金落实到位,由县、镇相关领导牵头组成项目领导小组,由省农科院经作所专家与当地合作主体主要技术骨干组成技术小组,对贫困农户进行重点指导与资金扶持相结合,努力提高贫困农户的栽桑养蚕与蚕病防治技术水平,强化蚕桑生产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培训指导,提高蚕农蚕桑生产经济效益。使帮扶对象彻底脱贫。

4.3 扶贫实施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年的科技扶贫工作,推广应用桑树轻简化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桑园间作套种技术、小蚕专养大蚕省力化规模化饲养技术、鲜茧生产丝棉技术、蚕蛹保鲜技术、果桑菌核病防治技术、桑枝袋料栽培香菇技术,以蚕桑合作社为依托平台,进行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28次,发放技术资料150册,通过提高蚕桑产业整体经济效益,带动贫困户蚕桑生产技术提高及增加生产收入,帮扶贫困户年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脱贫35户。

5 机制创新情况

与蚕桑体系岗位科学家胡兴明研究员、肉鸡体系岗位科学家邵华斌研究员及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团队等联合开展饲料桑研究,在郧阳做桑叶饲料养鱼初步试验,在郧西县进行了生猪饲养桑叶饲料添加初步试验,在饲料桑品种选择、栽培技术、草食家畜高质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合作规划。

与湖北省十堰市食用菌专家联合进行桑枝食用菌栽培研究,做了桑枝栽培香菇、平菇的配方试验。香菇栽培试验结果:菌丝生长阶段,添加桑枝木屑的比例越大,菌丝生长速度越快,菌丝长满袋的时间越短,菌丝生长的颜色随添加量的加大,颜色浓白,有力出菇阶段,第一茬菇,随着桑枝添加量的加大,香菇个体增大、厚实,产量方面,4个配方差异不显著,后续试验正在进行中。平菇栽培试验结果:桑枝屑不同含量配方栽培平菇均能正常出菇,从综合生物转化率和平均每袋鲜菇产量来看,桑枝屑栽培平菇的理想含量为30%,当含量为60%、85%时,生物转化率及单袋产量均随桑枝屑含量的升高而下降,原因是碳氮比失调。

6 宣传报道情况

2017年4月19日,郧阳电视台及郧阳网报道了鲁成首席对汉江消落带生态桑试验项目的考察,鲁首席高度评价了生态桑种植对消落带的治理作用。对于土壤贫瘠、水淹干旱交替的消落带,桑树是理想的栽植树种之一,并由于桑树显著的经济效益,优势更加突出,应大力提倡并推广应用。4月25日,湖北省农业厅网站再次对该项目进行报道。

2017年5月10日湖北省农业厅网站,5月25日郧阳电视台,5月27日郧西农业信息网,先后对武汉站团队成员在各示范县进行培训及现场指导工作进行了报道。

7 存在的问题

蚕桑业属于养殖业,病虫害风险较一般单纯的种植业要大,劳动力投入大,机械化程度低,虽然单位面积效益较大多数种植业高,但比较效益仍然较低,在经济发达地区,从业者依然在不断减少。对于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在轻简化省力化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的同时,机械化及公共服务的推行,应成为研究试验的主要方向之一。

8 2018年工作计划

8.1 重点任务

(1)高效生态蚕桑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①开展省力化养蚕新技术及适于适度规模经营的高效养蚕新设施、新装备试验示范。②研究专业化合作社种养技术与设施装备的集成创新。③汉江消落带生态桑试验。

(2)蚕桑资源多元化循环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桑枝栽培香菇技术。

(3)规模化养蚕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试验示范桑枝食用菌生产设施。

(4)桑树栽培新模式新技术研究。试验示范果桑鲜果采摘的栽培模式。

(5)蚕桑病虫害流行监控和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研发。①开展果桑菌核病防治试验。②开展新蚕药在生产中的试验示范。

(6)蚕桑茧丝新功能评价和挖掘利用技术。桑叶饲料应用研究。

(7)蚕业适度生产规模、经营模式与产业组织研究。①蚕业适度生产规模研究。②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③蚕业产业组织协调研究。

8.2 产业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1)数据库编号与名称:C1蚕桑产业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数据库。收集湖北省“十三五”期间蚕桑产业技术研究进展数据资料,包括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成果等。

(2)数据库编号与名称: C2蚕桑产业全国省以上立项的科技项目数据库。收集湖北省以上立项的科技项目信息资料,包括课题名称、起止时间、经费、课题组织单位、课时负责人等。

(3)数据库编号与名称: C3蚕桑产业全国从事研发的人员数据库。收集新增蚕桑产业湖北省人事研发人员数据资料,包括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个人简介等。

(4)数据库编号与名称: C4蚕桑产业主要仪器设备数据库。收集主要仪器设备数据资料,包括仪器名称、型号、使用情况等。

(5)数据库编号与名称: C6蚕桑重大实用性技术数据库。收集新增蚕桑生产重大实用性技术,包括技术名称、发明单位名称、发明人、使用情况等。

(6)数据库编号与名称:C7蚕桑生产技术规程数据库。收集新增蚕桑生产技术规程,包括技术规程名称、单位、申报人、使用情况等。

(7)数据库编号与名称: C15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数据库。收集桑树病虫害发性数据资料,包括发病时间、环境、特征等。

(8)C19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论文、专利、成果数据库。收集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论文、专利、成果,包括名称、申请或发表时间、作者、内容简介等。

8.3 年度应急性技术服务

(1)监测本产业生产和市场的异常变化,及时向农业部上报情况。

(2)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及时制订分区域的应急预案与技术指导方案。

(3)组织开展应急性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4)完成农业部各相关司局临时交办的任务。

吴洪丽
《蚕学通讯》 2018年第1期
《蚕学通讯》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