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特种设备钢丝绳的应力和疲劳寿命仿真分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0 引言

钢丝绳是由多根钢丝按照一定的规律捻制而成的[1],具有挠性好、强度高和自重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矿井和起重机械提升机构中,在国民生产和军工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提升机构的钢丝绳在卷筒和滑轮组构成的卷绕系统中运行时会反复受到拉伸和弯曲载荷的作用。由于钢丝绳中各根钢丝呈空间螺旋结构,且存在大量接触,钢丝绳的应力分布较为复杂。同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疲劳断裂是钢丝绳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3]。在航天、采矿和冶金等对提升机构安全性具有较高要求的行业中,钢丝绳等重要承载零部件的疲劳失效一直是受到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建立Logistic模型前,通常需要对指标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会造成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的影响:第一,多重共线性会使模型中参数估计值的方差和标准差变大,导致参数估计值不能通过检验;第二,可能会造成Logistic回归模型中原本重要的解释变量被忽略;第三,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经济含义可能会变得不符合实际,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和模型预测功能的准确度降低,从而大大影响Logistic回归模型的估计效率。

针对钢丝绳的应力分布和疲劳失效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陈向阳等[4]建立了1×7+IWS钢丝绳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摩擦系数对钢丝绳应力和应变分布的影响。杜文正等[5]在相同的轴向载荷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和疲劳分析仿真软件fe-safe仿真分析了摩擦因数对钢丝绳应力分布和疲劳寿命的影响。张敏等[6]基于Abaqus软件研究了不同扭矩下钢丝绳的应力分布规律。马军等[7]在忽略钢丝的挤压收缩特性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6×7+IWS钢丝绳股内钢丝应力和应变分布。鲁信辉等[8]利用三维设计制图软件SolidWorks建立了6×7+IWS钢丝绳模型,进行了轴向拉伸的有限元和疲劳分析,研究了应力与疲劳的关系。贾小凡等[9]研究了6×19+FC钢丝绳的弯曲疲劳,探究了钢丝绳的弯曲疲劳损伤机制。Wang等[10]分析了不同运动参数对煤矿用钢丝绳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Peterka等[11]对某型钢丝绳进行了疲劳试验和金相分析,发现失效的原因是生产商将不同等级的钢丝混用,降低了钢丝绳的强度。Giglio等[12]分析了直升机救援用钢丝绳在拉伸载荷和弯矩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疲劳寿命,提出了一个钢丝绳寿命预测方法。任志乾等[13-14]建立了钢丝绳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为研究钢丝绳的寿命提供了基础。Wang等[15]和沈燕等[16]通过钢丝微动试验,研究了钢丝的破坏机制。Cruzado等[17]结合有限元磨损模型和临界平面SWT损伤积累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预测细钢丝微动磨损引起裂缝的方法。

某特种设备,即某型桥式起重机专门用来起吊航天领域中的精密仪器,对其安全性要求较高,而钢丝绳又是易出问题的部件。为了确保钢丝绳在服役期间的安全性,本文对其力学特性和疲劳寿命进行了研究。以某型特种设备用6×36 WS右交互捻圆股钢丝绳为研究对象,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其三维模型,在Abaqus软件中建立了钢丝绳的有限元模型。钢丝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要处于两种受力状态,即轴向拉伸和绕滑轮弯曲状态,因此对这2种状态下的钢丝绳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有限元应力分析。根据有限元结果,对处于最大应力状态的钢丝进行拉伸疲劳试验,获取材料的疲劳寿命曲线。最后根据疲劳试验数据,依据Miner线性累积损伤法则,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在轴向拉伸和弯曲状态下的钢丝绳进行了疲劳寿命分析,以研究其疲劳失效规律。

本文对复杂钢丝绳模型的有限元计算为类似的存在大量接触的大模型计算提供了参考。同时目前缺少6×36 WS钢丝绳的疲劳试验数据,对其疲劳寿命特性了解较少。因此本文综合有限元分析、疲劳试验和仿真的方法对该型号钢丝绳疲劳寿命的研究,对了解钢丝绳的疲劳特性、合理制定设备维护周期、预防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育苗土的配制原则是坚而不硬,松而不散,有很好的通透性,营养全面,无病虫害及除草剂,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播种用的床土最好是在头年秋季准备好。

1 钢丝绳直线拉伸状态的有限元分析

该型特种设备钢丝绳在实际提升重物中,主要存在2种受力状态,一种是直线拉伸状态,另一种是钢丝绳绕滑轮弯曲状态,如图1所示。钢丝绳的有限元分析是疲劳寿命仿真分析的基础,主要目的是获取钢丝绳在轴向拉伸和绕滑轮弯曲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

在深化产教融合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厚植深化产教融合模式的观念,明确深化产教融合模式的构建目标。其次,有的放矢,探索出深化产教融合模式的有效路径。最后,根据烹饪专业和行业的现实要求,打造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烹饪人才,为舌尖上的美味增添中国味道。

图1 钢丝绳提升重物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lifting weight by wire rope

1.1 钢丝绳的几何模型

以某型特种设备上所用6×36 WS钢丝绳为建模对象,公称直径为12 mm,实物外观如图2所示。

湿法回收技术是通过使用适当的酸碱溶剂将电极片或电极粉料溶解到液体里,再进行分离萃取、沉淀分离,获取相应的金属化合物。湿法回收工艺的重要部分是浸取过程,即用无机酸或有机酸作为浸取剂,双氧水等作为还原剂将电极固体金属以离子的形式转移到酸溶液中。

图2 某型特种设备用钢丝绳 Fig.2 Wire rope for a special equipment

在疲劳分析中常用线性疲劳损伤理论,典型的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是Miner理论,Miner理论对于一个循环造成的损伤为

表1 钢丝直径配置 Tab.1 Wire diameters

位置直径/mm绳股中心0 75最内层(7根钢丝)0 55中间层(7根粗钢丝+7根细钢丝)0 55(粗),0 40(细)最外层(14根钢丝)0 70

图3 钢丝绳横截面图 Fig.3 Cross section of wire rope

绳股轴线坐标和钢丝轴线坐标采用三维笛卡尔坐标表示,绳股轴线坐标表示为[xc yc z]T,钢丝轴线坐标表示为[x y z]T,其中z为钢丝绳轴线上的位置坐标,计算时以z坐标为自变量来确定x轴和y轴坐标[18]

根据(8)式可计算出循环次数在103~106范围内对应的Smax坐标数值,相应的载荷寿命曲线如图28所示。

(1)

式中:r为绳股中心相对于钢丝绳中心的分布圆半径;α0为绳股轴线起始点在钢丝绳模型端面上的初始方位角;p为绳股捻距。

绳股内部左旋钢丝相对于绳股中心的相对坐标计算公式为

传统本科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培养人才,忽视对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所以,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文化功底、艺术修养不足,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普遍不高。因此,必须转变过去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重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4]。

(2)

式中:rs为绳股内部某一层钢丝相对于绳股中心的分布圆半径;ps为绳股内部的钢丝捻距;αs0为该绳股内钢丝轴线起始点相对于绳股轴线起始点的初始方位角。将钢丝相对于绳股中心的相对坐标变换为相对于钢丝中心的全局坐标,其计算公式为

(3)

确定了所有绳股轴线和钢丝轴线坐标参数序列后,在商业数学软件MATLAB中编程生成各根钢丝的空间坐标,导入SolidWorks软件中,利用其扫描功能建立钢丝绳一个捻距的几何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SolidWorks建立的钢丝绳几何模型 Fig.4 Geometric model of wire rope

1.2 钢丝绳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根据钢丝绳结构的对称性,将1/6捻矩即12.6 mm长的钢丝绳导入到Abaqus软件中。在Abaqus软件环境中对几何模型赋予材料属性,具体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钢丝绳的材料属性 Tab.2 Material properties of wire rope

材料弹性模量/MPa泊松比密度/(kg·m-3)钢丝(60号碳素结构钢)2100000 307800绳芯(PPC纤维)60000 391000

采用六面体单元对钢丝绳进行有限元离散,得到的钢丝绳有限元网格如图5所示。经收敛性测试,钢丝绳有限元模型共有1 124 157个单元,1 315 106个节点。

图5 6×36 WS钢丝绳有限元网格 Fig.5 Finite element mesh of 6×36 WS wire rope

图20为钢丝绳和滑轮的整体应力分布云图,由于滑轮为刚体,其上无应力分布,钢丝绳从初始的直线状态已经拉弯至弯曲状态,钢丝绳与滑轮槽面已经贴合。钢丝绳两端面由于耦合约束的影响,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应力较大。绳芯由于是尼龙材料,应力最小。绳股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匀,绳股与绳股接触部位应力较大,钢丝与钢丝接触部位应力也较大。

为了便于施加载荷和提高计算的收敛性[21],在钢丝绳前、后两端面中心处分别建立一个参考点,耦合钢丝绳的两端面,如图6所示。边界条件[22]设为:固定钢丝绳一端,对钢丝绳另一端施加额定轴向拉伸载荷12 250 N,模拟钢丝绳在额定载荷1.25 t重物拉伸下的受力状况。

图6 钢丝绳端面耦合约束 Fig.6 Coupling constraints of wire rope’s end face

1.3 钢丝绳应力和变形分析

图7所示为钢丝绳在轴向拉伸载荷下的应力分布云图。整体上,钢丝绳的von Mises应力分布不均匀,呈层状分布。钢丝绳6根绳股上的应力分布完全相同,与钢丝绳空间循环对称的特点相符。由于钢丝绳端面的约束效应,两端面上的应力比其他区域较大。绳芯上的von Mises应力最小,且分布均匀。钢丝与钢丝接触的部位和相邻绳股接触区域上的von Mises应力较大。

图7 钢丝绳von-Mises应力分布 Fig.7 Von-Mises stress distribution of wire rope

钢丝绳中部区域的钢丝之间自由接触,受端面边界条件的影响较小,故取钢丝绳轴向1/2长度处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图8所示为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云图。由于钢丝绳结构的对称性,6根绳股的应力分布完全相同。从图8中可以看出,整个截面上应力呈层状分布,最外侧一层钢丝应力水平较高,尤其在相邻绳股接触区域的外侧钢丝上应力最大。绳芯应力最小,钢丝间接触区域应力也较大。钢丝绳绳股上最外层钢丝上的应力较大,说明外层钢丝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容易发生屈服或疲劳失效。

图8 钢丝绳横截面上的von Mises应力分布 Fig.8 von Mises stress distribution on cross section of wire rope

在等幅载荷的情况下,j个循环产生的损伤为

在对管道进行着安装的时候,要对安装的标准进行着严格的遵守,对管道坡度进行合理管控,可是适当的对建筑出口管道的坡度进行适当加大这一方式,使管道坡度在安装上变得更加均匀。在对预埋管进行安装的时候,要对安装位置的土壤质量加以注意,进行着土壤质量的处理。全面预检干管的预埋地,对管道进行试压的时候使用的压力需要是管道工作的1.5倍,为了使建筑在给水上的质量得到保证,在给水之前的一天时间内进行着氯族消毒剂的滞留。

图9 相邻绳股最外层钢丝的应力分布 Fig.9 Stress distribution of wires on the two adjacent strands

在钢丝绳单个绳股内,最外层钢丝应力水平较内侧钢丝高,又加上绳股接触部位的挤压,所以相邻绳股接触部位的钢丝应力最大,图10所示为最大受力钢丝的应力分布,可以发现钢丝中部由于钢丝之间挤压和相邻绳股挤压碰撞形成的高应力区域。

图10 最大受力钢丝的应力分布 Fig.10 Distribution of stress on wire subjected to the maximum force

图11所示为绳股第2层钢丝的应力分布,此层包含7根粗钢丝和7根细钢丝,同样可以发现由于粗、细钢丝的相互挤压以及与外层钢丝的接触碰撞导致的高应力区域,同时此层钢丝的应力水平小于最外层钢丝。如图12所示为粗、细钢丝在同一应力标尺下的分布云图,对比分析粗、细钢丝上的应力分布,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为都存在因钢丝接触形成的连续高应力区域,不同点为粗钢丝上的应力水平明显高于细钢丝。图13所示为与股芯接触的那层钢丝上的应力分布,观察中部区域,同样可以发现钢丝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高应力区域,此层应力水平进一步减小。图14所示为股芯上的应力分布,容易看出股芯与外层钢丝接触形成的高应力区域。另外,股芯的应力水平稍大于第3层钢丝,与第2层钢丝水平相当。

图11 绳股第2层钢丝的应力分布 Fig.11 Stress distribution of wires on 2nd layer

图12 粗、细钢丝上的应力分布 Fig.12 Stress distributions on thick and fine wires

图13 绳股第3层钢丝的应力分布 Fig.13 Stress distribution of wires on 3rd layer

图14 股芯上的应力分布 Fig.14 Stress distribution on core wire

图15所示为钢丝绳在轴向拉伸载荷下的变形分布。右端固定,所以位移为0;从右至左,变形量逐渐增大,在左端面上达到最大;左端面上的变形分布呈围绕绳芯的同心圆分布。由圆心到最外侧变形量逐渐增大,这是因为在拉伸过程中,钢丝绳发生了扭转,所以离圆心距离越大,扭转变形越大,造成最外侧总变形量最大。

图15 钢丝绳整体变形分布 Fig.15 Deformation distribution of wire rope

2 钢丝绳弯曲状态的有限元分析

钢丝绳在绕滑轮弯曲时,钢丝绳与滑轮产生了接触碰撞,同时钢丝绳弯曲后,与直线拉伸状态相比,股内钢丝的应力分布也产生了变化[23],需对钢丝绳绕滑轮弯曲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

2.1 钢丝绳和滑轮的几何模型

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一个捻距75.6 mm的钢丝绳和直径为225 mm的滑轮,钢丝绳各项参数保持不变,钢丝绳右端与滑轮相切接触,滑轮轮槽尺寸如图16所示。同时为了减小计算规模,将滑轮无用部分切除,最终的钢丝绳和滑轮模型如图17所示。实际钢丝绳初始不受力时呈直线状态,若要钢丝绳沿滑轮弯曲,需要施加力,这将会在钢丝绳内部产生弯曲应力。若建立模型时直接将钢丝绳的初始状态建成弯曲状态,与滑轮槽面贴合在一起,这忽略了钢丝绳的弯曲应力,与实际情况不符。为了与实际状态保持一致,便保持了钢丝绳的初始直线状态,在后续仿真过程中模拟其弯曲后的应力分布。

Normally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β-catenin leads to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such as c-Myc and Wnt target genes: Promoting cell growth, divisi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t also regulates cell-cell adhesion and is important for tissue formation[4,5].

图16 滑轮轮槽尺寸示意图 Fig.16 Dimensions of pulley groove

图17 钢丝绳和滑轮初始状态示意图 Fig.17 Initial states of wire rope and pulley

2.2 钢丝绳滑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钢丝绳的网格类型和划分方式与1.2节一致,滑轮视为刚体。钢丝绳和滑轮有限元模型如图18所示,整个模型有限元网格的总单元数为460 926,节点总数为650 502.

钢丝绳前、后两端面由于耦合约束的影响,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故取钢丝绳1/2轴向长度的横截面进行分析。图23所示为整个模型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云图。滑轮为刚体,无应力显示。钢丝绳下面3个绳股与滑轮槽已经贴合在一起,并且接触部位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同时在这个观察角度上容易发现,绳股与绳股接触的部位存在大片连续的高应力区域。单独观察每根绳股横截面上36根钢丝的应力分布,可以发现整个绳股横截面上应力分布不均匀,内部应力较小,绳股外侧钢丝应力较大,主要分布在绳股与绳股接触部位和绳股与滑轮接触部位。图24所示为钢丝绳和滑轮侧面剖视图上的应力分布云图,可以发现钢丝绳应力水平较大的区域位于绳股与绳股接触的部位。

图18 钢丝绳和滑轮的有限元网格 Fig.18 Finite element mesh of wire rope and pulley

与钢丝绳拉伸有限元模型相比,钢丝绳和滑轮有限元模型中增加了钢丝与滑轮的接触。同钢丝绳拉伸模型,有限元计算过程中采用Abaqus软件中的通用接触,自动在运算中检测接触。为了便于施加载荷,在钢丝绳前、后两端面中心处的绳芯轴线上分别建立参考点,用于耦合相应横截面上的所有节点。固定钢丝绳一端面和整个滑轮,对钢丝绳另一端面施加沿滑轮槽面相切的力,力的大小为12 250 N.

2.3 模型应力分析

由于模型的接触过多,且存在大变形,静力学分析不容易收敛,故在Abaqus软件中对其进行准静态分析。设置显式动力学分析步,分析时间为0.02 s,由于钢丝绳经历了大变形,需要打开几何非线性。在分析过程中,整个模型的动能与势能之比如图19所示,在最后阶段动能与势能相比很小,远小于势能的5 %,根据准静态分析规则可以接受准静态的分析结果,认为其与静态分析结果相差不大。

图19 分析过程中模型动能和势能随时间变化曲线 Fig.19 Curves of kinetic energy and potential energy over time during analysis

由于钢丝与钢丝之间的接触对较多,有限元计算过程中采用Abaqus中的通用接触,自动在运算中检测接触[19]。为了更真实地模拟钢丝绳实际受力状况,在接触属性中均定义库仑摩擦。查阅文献[20]中常用材料的摩擦系数,定义PPC纤维绳芯与钢丝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05,定义钢丝与钢丝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10.

图20 钢丝绳滑轮整体应力分布图 Fig.20 Stress distributions of wire rope and pulley

图21为钢丝绳与滑轮接触部位的von Mises应力分布云图,可以发现,钢丝绳与滑轮接触区域应力较大,未与滑轮接触的区域应力较小。钢丝绳应力最大部位位于图21中放大部位,钢丝绳在此区域与滑轮产生过接触碰撞。

图21 钢丝绳与滑轮接触部位应力分布图 Fig.21 Stress distribution of contact area between wire rope and pulley

图22为钢丝绳侧面的von Mises应力分布。侧面上的应力同样分布不均匀,每根钢丝上的应力随着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变化,钢丝与钢丝接触部位应力比钢丝裸露部位应力大。与滑轮接触部位的应力相比,总体上钢丝绳侧面上的应力水平较小。侧面上应力较大的部位位于绳股与绳股接触处,如图22中放大部分所示,其应力水平明显比周围区域的应力较大。

图22 钢丝绳侧面应力分布图 Fig.22 Stress distribution on the side of wire rope

除上述的问题外,税改之前建筑企业在计算营业稅时,所根据的主营业务是含税收入,而税改之后的主营业务收入为不含税收入,增值税被独立出来。因此,财务指标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学训交替。采用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载体,项目任务完成即教学内容完成,项目任务分析探讨过程即技术研讨、知识传授的过程。使用与企业一致的工具、开发语言、开发标准及组织模式,以及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使校内实训室类似企业研发中心,实训过程类似实战过程。将真实项目用于教学/实训,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即学生从“新手”到“熟手”到“能手”的技能转变。

图23 模型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云图 Fig.23 Stress distribution on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model

图24 模型侧向剖面上的应力分布云图 Fig.24 Stress distribution on the lateral profile of the model

图25为钢丝绳和滑轮的变形位移分布云图。滑轮为刚体,且固定不动,故其变形位移为0. 钢丝绳右端固定约束,其变形位移也为0. 总体上从钢丝绳右侧固定端到受力端变形位移逐渐增大,呈梯度分布。钢丝绳左侧受力端与滑轮接触部位变形位移最大,最大位移达到了31.34 cm.

图25 钢丝绳和滑轮变形分布图 Fig.25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s of wire rope and pulley

3 钢丝疲劳寿命试验

由钢丝绳直线拉伸和弯曲状态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可知,最大应力均位于钢丝绳绳股最外层钢丝上。为给钢丝绳疲劳寿命仿真提供材料的疲劳寿命数据,以最大应力所在的钢丝为试验对象,获取材料的疲劳性能数据。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蟹类,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但每到秋冬时节,螃蟹、鱼货等大量上市造成市场积压,影响效益等情况,养殖户与经营者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对螃蟹、鱼货进行暂养,俗称囤养[2]。囤养属于暂养,两者区别在于,囤养属于大规模养殖成蟹,周期长并投喂饲料,暂养是在短期不喂食的情况下以达到去除腥味,提高水产品质等目的。已有学者研究10月至12月份不同阶段的中华绒鳌蟹脂肪酸组成分析[3],但未深入研究囤养对其脂肪酸的影响。

3.1 试验方法

取6×36 WS钢丝绳绳股最外层的钢丝作为疲劳试验的试件,参照国家标准GB/T 3075—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力控制方法,试验环境温度为常温,试验设备使用英国Instron公司产 E10000电子疲劳试验机,试验状态如图26所示。钢丝试件通过专用钢丝夹具夹持固定在试验机上,标距段长度为60 mm,夹具夹持部位采用特殊的曲面设计,可以有效避免试件夹持固定部位的应力集中。

图26 钢丝绳疲劳试验状态 Fig.26 Fatigue test state of wire rope

钢丝公称抗拉强度为1 770 MPa,横截面积为0.38 mm2,对应的破断拉力为681 N. 钢丝轴向拉伸疲劳试验交变载荷的最大值Smax以破断拉力Sb的90 %为基准,并按10%递减的规律设定。交变载荷的最小值Smin按应力比R=0.4确定,即Smin=0.4Smax,每组载荷测试5个试件。试验过程中发现,当Smax小于0.7Sb时,结果出现了异常,为查明原因,当载荷为0.6Sb和0.5Sb时各增加一组试件数。试验的载荷值及试样数如表3所示。

表3 钢丝疲劳试验的载荷值和试件数 Tab.3 Load values and wire number for fatigue test

Smax相对于破断拉力比值/%载荷最大值/N载荷最小值/N试样数90612244 8580544217 65706050476408340190 4163 2136 051010

3.2 试验结果

钢丝疲劳试验结果如图27所示。由图27中可以看出,随着载荷减小,疲劳寿命整体上呈逐渐增大趋势,但在Smax小于0.7Sb(476 N)时,疲劳寿命出现一个拐点;另外,Smax等于0.5Sb(340 N)时的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表现出较大的分散性。

图27 疲劳试验结果 Fig.27 Fatigue test results

3.3 钢丝试件的载荷寿命曲线

试验过程中,当Smax<0.7Sb时,螺旋形钢丝试件未被完全拉直,疲劳断裂表现为拉伸疲劳与弯曲疲劳的耦合,由于钢丝试件的二次螺旋线形状复杂,使得不同部位的拉伸疲劳和弯曲疲劳的耦合情况并不完全一致,断裂失效部位的随机性导致试验结果表现出较大分散性。因此,能够反映钢丝试件疲劳寿命规律的主要为Smax>0.7Sb载荷条件下的试验数据,故采用这些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钢丝材料的载荷寿命曲线。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课程实施要贴近学生生活和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所以,教师既要注重开发和利用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验教学资源,又要发动学生,也使得他们成为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这也不仅可以开发和积累更多的新的实验教学资源,而且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探究能力。

x=lgNy=lgSmax,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双对数坐标系中的载荷寿命曲线方程:

(4)

式中:

(5)

(6)

(7)

由试验数据拟合出双对数坐标系中的载荷寿命曲线方程为

y=2.733 7-0.258 7(x-4.385 2).

(8)

右旋绳股轴线坐标计算公式为

上海市原水通水切换期间正值流域枯水期,同时也是太湖水资源供需矛盾相对突出的时段。2010年11月中旬,太湖水位虽略高于多年平均水位,但如果通过太浦河长时间、大流量向下游黄浦江供水,必将加快太湖水位下降趋势,从而影响太湖周边地区用水和太湖水环境。根据多年降雨和太湖水位变化情况预测,如果不同期开展引江济太应急调水,加大引水入湖力度,太湖水位将大幅度降低。同时,实施引江济太应急调水虽然可以有效补充太湖水量,减缓太湖水位下降,但开启常熟水利枢纽泵站长时间、大流量引水,相关水利工程配合运用,水量水质监测同步开展,还需要研究落实有关经费渠道。

图28 拟合的载荷寿命曲线 Fig.28 Load life curve

4 钢丝绳疲劳寿命仿真分析

4.1 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材料的疲劳性能通常用外加应力水平S和标准试样疲劳寿命N之间关系的曲线,即材料的S-N曲线描述。常用描述材料S-N曲线的形式是幂函数,即

SmN=C

(9)

式中:mC是与应力比、材料、加载方式等有关的参数。

该型钢丝绳由6根绳股按照右旋方向捻绕而成,捻距为75.6 mm,每根绳股由36根不同直径的钢丝按照左旋方向捻绕而成,钢丝捻距为96 mm,钢丝绳中心为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纤维捻制的绳芯。绳股内部的钢丝直径配置如表1所示,钢丝绳横截面如图3所示。

(10)

最大应力所在的钢丝位于绳股的最外层,图9所示为绳股最外层钢丝上的应力分布。上、下两端由于边界效应的影响,存在应力集中,故重点关注中间区域的结果。从图9中可以看出,在同一根绳股内钢丝与钢丝的接触部位存在连续的高应力区域,这与钢丝线接触的特点相符。同时发现在绳股与绳股接触的部位应力水平同样较高,这是因为钢丝绳受拉过程中,绳股相互挤压造成的结果。

(11)

在变幅载荷情况下,j个循环产生的损伤为

(12)

式中:Ni为在载荷水平Si下的疲劳寿命。当D>1时,可以认为被评估对象已经损伤;当D=1时,可以认为被评估对象开始损伤;当D<1时,可以认为被评估对象没有危险。

4.2 钢丝绳拉伸疲劳寿命分析

钢丝绳的疲劳寿命仿真在Abaqus软件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利用fe-safe软件完成。将钢丝试件的应力寿命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文件导入fe-safe软件中,计算采用Miner线性累积损伤法则,对1.25 t额定载荷条件下的钢丝绳拉伸疲劳和弯曲疲劳寿命进行计算。

图29所示为1.25 t载荷条件下的钢丝绳疲劳寿命云图,该图中疲劳寿命的最小值位于模型两端,这主要是由于边界约束引起的应力集中所致。排除两端受边界效应影响的部分,可以发现疲劳寿命较小的部位主要位于绳股之间相互接触的区域附近。

图29 钢丝绳疲劳寿命分布云图 Fig.29 Fatigue life distribution of wire rope

从仿真结果中单独提取出如图30所示2根相邻的绳股,可以看出在绳股之间相互接触部位,即有限元分析结果中的高应力区域附近,疲劳寿命明显小于其他部位。

例如,《紫藤萝瀑布》一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再配以适当的《命运》作为背景音乐。在让学生观察紫藤萝图片的时候,利用音乐的起伏,结合当时作者的心境,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此有什么感悟?

图30 两根相邻绳股上的疲劳寿命分布 Fig.30 Fatigue life distributions of two adjacent strands

图31所示为钢丝绳模型轴向1/2长度处横截面上的疲劳寿命分布情况,该部位受边界效应影响最小,可以看出绳股外层钢丝疲劳寿命较小,最小值为51 848次,位于相邻两绳股接触部位的钢丝侧面。同时,绳股内层钢丝以及钢丝绳界面中央的PPC纤维绳芯的疲劳寿命较大,可达到107次以上。

图31 钢丝绳横截面上的疲劳寿命分布 Fig.31 Fatigue life distribution on the cross section

按照仿真所设载荷条件对钢丝绳进行了拉伸疲劳试验。试验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 3075—20089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力控制方法,试验环境温度为常温,试验设备使用美国MTS公司产 Langmark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疲劳试验的载荷频率为10 Hz,交变载荷幅值为1.25 t,试验状态如图32所示。最终钢丝绳寿命为80 218次,与仿真寿命基本吻合。

图32 钢丝绳疲劳试验状态 Fig.32 Fatigue test state of wire rope

4.3 钢丝绳弯曲疲劳寿命分析

图33为钢丝绳与滑轮的整体寿命分布云图,可以看出,钢丝绳大部分区域疲劳寿命次数均达到了107次以上,未出现疲劳破坏,部分应力集中部位出现了有限寿命区域。钢丝绳两端面由于约束效应导致局部寿命较小,不具有参考价值。去除钢丝绳两端的无效区域后,钢丝绳与滑轮接触区域和钢丝与钢丝接触区域的疲劳寿命较小,最小疲劳寿命为59 567次。委托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了钢丝绳在1.25 t载荷下的弯曲疲劳试验,在循环27 090次后表层出现2根断丝,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由图34可以看出钢丝绳与滑轮接触部位出现大部分疲劳失效区域,对比图33钢丝绳未与滑轮接触的部位,接触部位整体疲劳寿命降低,疲劳破坏区域扩大。由图35可以看出钢丝绳中部横截面上大部分区域未出现疲劳破坏,但是在绳股与绳股接触的区域出现了疲劳破坏,且钢丝绳横截面下半部分疲劳失效区域比上半部分较大,说明钢丝绳与滑轮接触的几根绳股较易出现疲劳断丝。

图33 钢丝绳与滑轮整体疲劳寿命分布 Fig.33 Fatigue life distribution of wire rope and pulley

图34 钢丝绳与滑轮接触部位寿命分布图 Fig.34 Fatigue life distribution of contact area between wire rope and pulley

图35 钢丝绳横截面上的疲劳寿命分布 Fig.35 Fatigue life distribution on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model

5 结论

本文分析了提升钢丝绳在轴向拉伸和弯曲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根据钢丝疲劳试验结果,结合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进行了钢丝绳在拉伸和弯曲状态下的疲劳寿命仿真分析,所得到的钢丝绳疲劳失效规律为钢丝绳的使用、维护和寿命预测提供了参考。具体结论如下:

1)由有限元仿真结果知,钢丝绳在轴向拉伸状态下,横截面上各应力均呈对称分布,且分布不均匀,钢丝与钢丝接触部位应力较大,尤其在相邻绳股接触部位的钢丝上应力最大。

2)钢丝绳在弯曲状态下,除了相邻钢丝间和相邻绳股接触区域外,钢丝绳与滑轮接触部位的应力也较大。

3)在钢丝疲劳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钢丝绳的疲劳寿命仿真分析。总体上,应力越大的部位,疲劳寿命越小。

4)钢丝绳在轴向拉伸状态下,疲劳寿命呈对称分布,相邻钢丝间和相邻绳股接触部位的钢丝易发生疲劳失效。钢丝绳在弯曲状态下,相邻钢丝间和相邻绳股接触区域,以及钢丝绳与滑轮接触部位均易发生疲劳失效。在钢丝绳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这些易失效部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小正. 起重机钢丝绳特点及维护方法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6):45.

LIU Xiao-zheng. Discuss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tenance methods of crane steel wire rope[J].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2015(16):45.(in Chinese)

[2] 刘修海, 吴天成, 张志高,等. 港机用钢丝绳生产及应用[J]. 金属制品, 2016, 42(1):13-16.

LIU Xiu-hai, WU Tian-cheng, ZHANG Zhi-gao, et al.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eel wire rope for port machinery[J]. Metal Products, 2016, 42(1):13-16. (in Chinese)

[3] 王建波, 邱郡. 钢丝绳失效致起重伤害事故分析及预防[J]. 科技信息, 2011(16): 383.

WANG Jian-bo, QIU Jun.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hoisting injury caused by failure of wire rope[J].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1(16): 383. (in Chinese)

[4] 陈向阳, 张瑾, 唐文亭. 1×7+IWS结构钢丝绳服役中的有限元模拟[J]. 铸造技术, 2014, 35(4): 676-678.

CHEN Xiang-yang, ZHANG Jin, TANG Wen-ti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1×7+IWS steel wire ropes in service[J]. Foundry Technology, 2014, 35(4): 676-678.(in Chinese)

[5] 杜文正, 马保珠, 曹大志, 等. 摩擦因数对钢丝绳应力和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J]. 工矿自动化, 2017, 43(3):43-47.

DU Wen-zheng, MA Bao-zhu, CAO Da-zhi, et al. Analysis of affection of friction factor on stress and fatigue life of steel wire rope[J]. Industry and Miner Automation, 2017, 43(3):43-47.(in Chinese)

[6] 张敏, 寇子明, 李婷. 基于ABAQUS的钢丝绳扭矩分析[J]. 煤矿安全, 2016, 47(2):113-115.

ZHANG Min, KOU Zi-ming, LI Ting. Analysis of torque for steel wire rope based on ABAQUS[J]. Safety in Coal Mines, 2016, 47(2):113-115.(in Chinese)

[7] 马军, 葛世荣, 张德坤. 钢丝绳股内钢丝应力- 应变分布的计算模型及数值模拟[J]. 机械工程学报, 2009, 45(11):277-282.

MA Jun, GE Shi-rong, ZHANG De-kun. Calculating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tress-strain distribution of wires within strands[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9, 45(11):277-282.(in Chinese)

[8] 鲁信辉, 马平, 王志勇. 钢丝绳应力场与疲劳寿命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4(10):119-122.

LU Xin-hui, MA Ping, WANG Zhi-yong. The research of stress field and fatigue life of the 6×7+IWS steel wire ropes[J].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 2014(10):119-122.(in Chinese)

[9] 贾小凡, 张德坤. 承载钢丝绳在不同预张力下的弯曲疲劳损伤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1, 47(24):31-37.

JIA Xiao-fan, ZHANG De-kun. Bending fatigue damage behavior of bearing wire rope on different pre-tension [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1, 47(24):31-37.(in Chinese)

[10] Wang D G, Zhang D K, Zhang Z F, et al. Effect of various kinematic parameters of mine hoist on fretting parameters of hoisting rope and a new fretting fatigue test apparatus of steel wires[J].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12, 22(2): 92-112.

[11] Peterka P, Kreák J, Kropuch S, et al. Failure analysis of hoisting steel wire rope[J].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14, 45(1):96-105.

[12] Giglio M, Manes A. Life prediction of a wire rope subjected to axial and bending loads[J].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05, 12(4): 549-568.

[13] 任志乾, 于宗乐, 陈循. 钢丝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1): 121-129.

REN Zhi-qian, YU Zong-yue, CHEN Xun. Study on wire rope elastic-plast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7, 53(1): 121-129.(in Chinese)

[14] 任志乾, 于宗乐, 陈循, 等. 基于弹塑性本构的单股钢丝绳受力分析[J]. 兵工学报, 2015, 36(9): 1782-1789.

REN Zhi-qian, YU Zong-yue, CHEN Xun, et al. Stress analysis of single strand wire rope based on elastic 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J]. Acta Armamentarii, 2015, 36(9): 1782-1789. (in Chinese)

[15] Wang D G, Zhang D K, Wang S, et 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hoisting rope and fretting wear evolution and fatigue life estimation of steel wires[J].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13, 27(1): 173-193.

[16] 沈燕, 张德坤, 王大刚. 接触载荷对钢丝微动磨损行为影响的研究[J].摩擦学学报, 2010, 30(4):404-408.

SHEN Yan, ZHANG De-kun, WANG Da-gang. Effect of contact load on the fretting wear behavior of steel wire[J]. Tribology, 2010, 30(4):404-408.(in Chinese)

[17] Cruzado A, Leen S B, Urchegui M A.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fretting wear and fatigue in thin steel wir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13, 55(5):7-21.

[18] 孙土贵, 史天录. 钢丝绳数学模型及有限元分析[J].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0(1): 64-68.

SUN Tu-gui, SHI Tian-lu. Mathematical model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wire ropes[J]. 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6, 30(1): 64-68.(in Chinese)

[19] 张向冈, 陈宗平, 薛建阳, 等. 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6(3): 582-594.

ZHANG Xiang-gang, CHEN Zong-ping, XUE Jian-yang, et al.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eismic performance for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filled circular steel tube column[J]. Journal of Bas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3): 582-594.(in Chinese)

[20]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7-9.

CHENG Da-xian. Mechanical design manual[M].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4:7-9.(in Chinese)

[21] 肖毅华, 董晃晃, 平学成. 基于 ABAQUS的SPH粒子生成及其在高速冲击计算中应用[J]. 振动与冲击, 2016, 35(17): 140-145.

XIAO Yi-hua, DONG Huang-huang, PING Xue-cheng. A SPH particle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ABAQU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igh velocity impact calculation[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2016, 35(17): 140-145.(in Chinese)

[22] 聂建国, 王宇航. ABAQUS 中混凝土本构模型用于模拟结构静力行为的比较研究[J]. 工程力学, 2013(4): 59-67.

NIE Jian-guo, WANG Yu-hang. Comparison study of constitutive model of concrete in ABAQUS for static analysis of structures[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13(4): 59-67.(in Chinese)

[23] 吴娟, 寇子明, 刘玉辉, 等. 弯曲钢丝绳股内钢丝应力应变数值模拟[J]. 煤炭学报, 2015, 40(6): 1463-1468.

WU Juan, KOU Zi-ming, LIU Yu-hui,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tress-strain of bended wire rope[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15, 40(6): 1463-1468.(in Chinese)

杜文正,马保珠,曹大志
《兵工学报》 2018年第4期
《兵工学报》2018年第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