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4

差布丶多童鞋
首页 > 论文问答 >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论文范文高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孙美霞11

已采纳
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  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是参照原苏联财政管理模式设计的,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型财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科目体系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政府职能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日益加强,财政收支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预算收支科目,如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等仍然是按照过去政府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的思路设计的。这既不能体现目前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的实际,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各方面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二是不能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要弥补市场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活动讲求公开、透明。政府预算必须反映公共需求,强化公共监督。但我国现行预算支出科目主要是按经费性质进行分类的,把各项支出划分为行政费、事业费等等。使用这种分类方法,从科目上看不出政府究竟办了什么事,很多政府的重点支出如农业、教育、科技等都分散在各类科目中,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支出概念,支出预算不透明,不清晰,往往造成“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  三是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财政管理信息化受到制约。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政府支出分类体系包括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功能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经济分类反映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我国现行的支出目级科目就属于支出经济分类范畴,但它涵盖的范围偏窄,财政预算中大多数资本性项目支出,以及用于转移支付和债务等方面的支出都没有经济分类科目反映,而且,现行目级科目也不够明细、规范。这些都不利于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单位财务会计核算,提高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是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弱化。现有《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只反映财政预算内收支,不包括应纳入政府收支范围的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等,给财政预算全面反映政府各项收支活动,加强收支管理带来较大困难,不利于综合预算体系的建立,不符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方向,也不利于从制度、源头上预防腐败。  五是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相适应,既不利于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也不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均按国际通行标准作了调整,而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一直未作相应改革,财政部门和国家统计部门每年要作大量的口径调整和数据转换工作。尽管如此,还是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可比性。  因此,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完整、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既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财政预算透明度,扩大公民民主参与预算过程,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政治民主的必然要求。  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  针对现行收支分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较为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创造有利条件。  政府收支分类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科学化和规范化,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设计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了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公开透明。确保按新科目编制的预算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我们“说得明白”,还要让老百姓“看得明白”。  二是符合国情。既要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实现与国际口径的有效衔接与可比,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各方面的管理需要。  三是便于操作。科目设计在内容和层级上既要充分满足管理的要求,又要尽可能简化,方便实际操作。  根据上述目标和原则,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  第一,收入分类。现行收入分类基本上是各种收入的罗列,如各项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新的收入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收入等,这为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支出功能分类。这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核心。从分类方法和结构上来看,现行支出分类主要是按经费性质设置的,如基建费、科技三项费、事业费等。新的支出功能分类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总体上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少数支出功能分类科目按现有管理体制设置。  第三,支出经济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体系主要是对原来的支出目级科目作了扩充和完善。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类级科目具体包括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转移支付、基本建设支出等。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主要体现部门预算编制和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要求。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能够基本实现“体系完整、反映全面、分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的改革目标。新的科目体系与部门分类编码和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相配合,能对任何一项财政收支进行“多维”定位,清楚地说明政府的钱是怎么来的,用在哪些方面,怎么用的,为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宏观决策和财政监督等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希望采纳
186 评论

唐唐sweet

教育经历1987—1991 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博士生 经济学博士(1991)1982—1984 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硕士生 经济学硕士(1984)1978—1982 厦门大学经济系财政金融专业77级本科生 经济学学士(1982)工作经历1984-厦门大学财政系(财政金融系)教师 期间:2000—英国莱斯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5—美国康奈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0—英国莱斯特大学访问学者 正式出版著作28本(含专著和教科书,也包括合著),在国内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文章130余篇(含合著)。学术专著[1] 财政学, 教材 第一作者, 科学出版社, 2006[2]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问题研究, 专著 第一,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3] 财政公共化改革:理论创新·制度变革·理念更新, 专著 第一, 中国财政经济出出版, 2004[4] 比较财政学教程(第二版), 教材 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5] 财政学, 编著 主编, , 2002[6] 部门预算改革研究——中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剖析, 专著 第一, , 2001[7] 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 专著 第一, , 2000[8] 公共部门经济学, 译著 第一, , 2000[9] 当前几项重大改革与财政关系研究文集, 编著 第一, , 2000[10] 公共财政论, 专著 第二, , 1999[11] 公共财政论纲, 专著 第一, , 1999论文[1] 财政辞典编撰:一项值得大力推荐和开展的事业, 财政研究, 2000年7期[2] 公共财政的概念和内容浅析, 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市场经济下的财政, 2000年1期[3] 论建立公共财政的现实意义, 当代财经, 2000年1期[4] 公共化:20年财政改革的基本趋势, 中国财政, 2000年2期[5] 利息税:规范我国市场关系的一个步骤, 涉外税务, 2000年2期[6] 促进经济增长的公债效应理论, 财政研究, 2000年10期[7]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 厦门日报, 2000-11-21[8] 财政的公共性与阶级性关系析疑, 中国财政要论, 2000年7期[9] 公共财政的概念和内容浅析, 公共财政:经济学界如是说, 2000年5期[10] 我国财政职能观评述, 财经问题研究, 2001年11期[11] 财政政策的蓝皮书——评《领导干部财政知识读本》, 中国财经报, 2000-4-25[12] 话说公共财政(5), 江西财税与会计, 1999年10期[13] 公共支出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步骤, 财政研究, 2001年9期[14] “税收价格”:理念更新与现实意义, 税务研究, 2001年6期[15] 关于当前财政形势的看法, 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 2001年1期[16] 我国财政是否存在风险, 中国财经报, 2001-2-23[17] 财政公共化:当前我国改革的关键步骤, 财政研究, 2001年2期[18] 部门预算改革与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构建, 中国财政, 2001年5期[19] 实现政府对市场的根本约束——论中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中国财经报, 2001-5-23[20] “做大蛋糕”应注意的若干特殊问题, 中国财政, 2004/4[21] 公益性、垄断性、收费性、竞争性——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多元化, 厦门大学学报, 2000年1期[22] 双元财政论评述, 中国经济问题, 1999年1期[23] 税收公共化:税收原则体系的转型, 涉外税务, 2004/6[24] “公共经济(学)”析疑, 财贸经济, 2004/4[25] 论财政监督的公共化改革, 财政研究, 2004/12[26] “两岸三地”财政制度比较研究, 亚太经济, 2004/5[27] 公共财政: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支撑点, 改革, 1999年5期[28] 论转轨型宏观经济政策, 财贸经济, 1999年10期[29] 财政的公共性与阶级性关系析疑, 经济学动态, 1999年5期[30] 探讨“国债依存度”的现实意义, 中国财政, 1999年9期[31] 话说公共财政(7), 江西财税与会计, 1999年12期[32] 我国“财政本质”观演变述评, 经济学家, 1999年4期[33] 话说公共财政(6), 江西财税与会计, 1999年11期[34] 应从市场经济的基点看待公共财政问题——答赵志耘、郭庆旺同志, 财政研究, 1999年1期[35] 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广东财政, 1999年5期[36] “国家分配论”应如何发展, 东南学术, 1999年1期[37] 关于财政政策的若干问题, 财经论丛, 1999年4期[38] 话说公共财政(1), 江西财税与会计, 1999年6期[39] 话说公共财政(2), 江西财税与会计, 1999年7期[40] 话说公共财政(3), 江西财税与会计, 1999年8期[41] 话说公共财政(4), 江西财税与会计, 1999年9期[42] 没有公共财政就没有市场经济, 中国财经报(财会世界), 2001-11-29[43] 法治化:治理乱收费的治本之策, 涉外税务, 1999年7期[44] 论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 2003年5期[45] 实事求是,直面历史,敢讲真话,承认他人:财政学界亟须树立的学风, 财政研究, 2003年3期[46] 财政投资评审: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环节, 广东财政, 2003年4期[47] 转变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思路, 改革与创新(论文集), 2003/1第1版[48] “收支两条线”改革是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的重要步骤, 广东财政, 2003年5期[49] 税收公共化:财政公共化的起源与基点, 涉外税务, 2003年5期[50]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广东财政, 2003年8期[51] 税收公共化:以“纳税人”为基点, 涉外税务, 2003年6期[52] 税收公共化:为自己纳税, 涉外税务, 2003年7期[53] 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公共财政?, 福建财会, 2001年8期[54] 财政强制性与无偿性问题比较分析, 财政经济评论, 2003总第1辑[55] 计划、归一、公开、法治, 广东财政, 2002年8期[56] 财政公共化:改革难点探析, 浙江财税与会计, 2003年11期[57] 论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经济研究, 2003/10第1期[58] 析“纳税人权利”, 中国经济问题, 2003年1期[59]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不能经营性使用, 中国财政, 2005/11[60] 绩效预算改革探析, 财政研究, 2005/10[61] 税收公共化:费改税成功的基点, 涉外税务, 2005/9[62] 改革的转型与突破口选择, 改革, 2005/5[63] 关于财政学改革的若干问题, 《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 论文集, 2005[64] 税收公共化:政府服务的公共 决定, 涉外税务, 2003年8期[65] 政府服务权, 中国财经报, 2002-7-24[66] 法治化:政府行为﹒财政行为﹒预算行为, 厦门大学学报, 2001年4期[67] 析中国公共财政论之特色, 财政研究, 2001年7期[68] 公共财政理论与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构建, 中国财政理论前沿, 2001年[69] 财政属性与范围问题回顾, 财经论丛, 2002年5期[70] 路桥投资不必全由政府承担, 广东财政, 2002/204[71] 双元财政是公共财政的必要过渡阶段, 中国财政, 2002年4期[72] 公共服务应为谁?, 中国财经报, 2002-8-9[73] “赞同纳税权”的缺失, 中国财经报, 2002-8-7[74] 论政府预算的产生特点, 经济问题探索, 2002年11期[75] 政府内部分配关系问题, 中国财经报, 2002-7-26[76] 个人收入差距问题的财政对策, 现代财经, 2002年11期[77] 财政困境问题, 中国财经报, 2002-7-19[78] 选举代表权, 中国财经报, 2002-7-17[79] 赞同纳税权, 中国财经报, 2002-7-10[80] 公共财政的基点问题, 中国财经报, 2002-7-5[81] “纳税人”理念, 中国财经报, 2002-7-3[82] 公共财政与弱势群体问题, 广东财政, 2002年7期[83] 论部门预算改革, 经济学家, 2002年2期[84] 关于集体经济的若干看法, 当代经济科学, 2002年2期[85] 《财政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论文集, 2005[86] 税款节俭权, 中国财经报, 2002-7-31 所完成的科研成果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政府奖励10余项。

248 评论

CSYMiracle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 财政反作用于经济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调节总需求,可以增加国民收入

344 评论

excellentpri

财政既有收入也有支出,二者的关系表现为: 财政收入大于支出,节余过多,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 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则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况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财政收入小于支出,略有赤字,这种财政收支平衡状态是较理想的状态; 财政收支的最理想状态是财政收支相等,因为这时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财政收支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财政既有收入也有支出,二者的关系表现为:财政收入大于支出,节余过多,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则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况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财政收入小于支出,略有赤字,这种财政收支平衡状态是较理想的状态;财政收支的最理想状态是财政收支相等,因为这时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财政收支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341 评论

相关问答

  •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论文范文高中

    财政既有收入也有支出,二者的关系表现为: 财政收入大于支出,节余过多,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 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则意味着财

    蓉儿…点滴缘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论文范文初中

    近年来财政收入虽然大幅增长,但由于中国转型期财政支付改革成本不断增加,支持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以及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因而伴随积极财政政策而来的公共风险也在

    大懒猪001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论文

    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  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是参照原苏联财政管理模式设

    啾啾啾… 1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论文范文大全

    你可以直接在中国知网上面去查找相关的论文那里面的论文还是比较齐全的。

    魔都魔都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5
  • 经济与教育的关系论文范文高中

    还是要靠自己写;不能凡是都问别人。只有用自己的力量打拼一副天地才是最好的。

    电风扇啊电风扇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