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6

yiliudewendu
首页 > 论文问答 > 王阳明心学论文2000字左右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nlin0530

已采纳
心怀光明 “我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王阳明临终前说的一句话。 以前就欣赏王阳明,但对他的了解实在不多,只知道他是明代的一位哲学家,是程朱理学的继承人。在我的心中,王阳明应该是一届书生模样,或者是一隐者,要么弱不禁风,要么道骨仙风,我能想象的他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这段时间在看《明朝那些事儿》,其中用了很多的笔墨在写这一个人——王守仁,也就是王阳明。看后才知道,王先生可不是简单的一介文弱书生,他不光饱读诗书,还带兵打仗,不光参禅悟道,还为国家建功立业。他被后人称以“四家”,即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朱熹倡导“存天理,去人欲”,主张格物穷理。而王阳明经过十九年苦炼,终于渐修顿悟,得出了“天理即人欲”,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他认为无论何时何地,有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这是一个关于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意思是: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王阳明的学说也引来了一大群“粉丝”,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便高举阳明心学旗号,当时的军神东乡平八郎随身带着一块腰牌,上书“一生俯首拜阳明”。他的心学对张居正、康有为、孙中山等影响深远。现代更有一位教育家极力推崇他的“知行合一”,并改名为陶行知。王阳明,他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光明磊落、无愧天地。他功勋卓著,却不图功名利禄,他四处讲学,却不分门弟贵贱,他一生历经坎坷,却意志坚定,他混迹官场,却心系百姓,他反对贪欲与邪恶,坚信正义与良知。“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一旦通晓了这个道理,便尽知天下万物万事,胸怀宽广,宠辱不惊,无惧无畏,可修身,可齐家,可治国,可平天下!王阳明在临终之前,他的门人守候在他身旁,问他还有什么遗言。王阳明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我这里改用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蝇营狗苟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违背良知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心怀光明,死而无憾!”答案补充 楼主可以自己添油加醋说些道理凑够800字的希望能帮上楼主的忙啦~~
102 评论

大馋猫皮皮

“发表普刊论文控制在3000-5000字左右,核心刊物论文控制在6000-8000字左右比较合适。虽然有不少职称要求中注明不少于2000字,但目前的情况是:2000字左右的文章在职评论文审核中是不认可的,很多省份中学高级职称对于低于3000字的文章是都是归为最低一档次的

127 评论

无双天帝

王阳明早年推崇朱熹的“格物致知”,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不过他“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所以最终推出的他“心学”,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我认为其心学,是突破了“格物”的一些客观上的束缚,所谓“千万里一念之间”,这个有点类似于西方的实验科学,现实中很少出现或者不出现的现象可以在实验室里实现、研究,而王阳明的实验室就是“心”。王阳明的厉害之处还在于其后的“知行合一”,因为纯粹的“心学”就有点太唯心了,说王阳明和道家有所相通是指和“庄子”相通,道家后续分为三派,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大家相对熟知可能是老庄派,而个人推崇的的黄老派,王阳明就是通过“知行合一”将唯心回归到唯物而来,和邓老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出一辙,即你实验可能随便做,但你最终还是要学以致用,所以才造就了王阳明既开放又务实的“阳明心学”。“阳明心学”从本质上是一种致知的术(没有贬义,道、术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类似于战略和战术对于结果很难说孰重孰轻,归结的还是道家的度,窃喜,重战略轻战术,失败;重战术轻战略,也失败,所谓战略高于一切,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其实都是片面的,真正的成功还是各类因素上度的平衡,所谓“木桶效应”,每块木板都是合适的长短,你的水才是最多的),而其道的层面还是“孔孟之道”。

339 评论

相关问答

  • 王阳明心学论文2000字左右

    王阳明早年推崇朱熹的“格物致知”,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不过他“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所以最终推出的他“心学”,

    Icecream0513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王阳明心学论文2000字

    。“心学”作为新儒学(宋明理学)的重要一脉,究其源,正如研究者所普遍认可的,可以追溯到南宋的陆九渊。不过与陆九渊相比,阳明乃至整个阳明后心学显然面对的问题要更多

    小不点儿淘气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王阳明论文2000字

    试论王阳明为信息学本体的宗师 求思肯定

    长腿蚊子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王阳明心学论文2000

    王阳明早年推崇朱熹的“格物致知”,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不过他“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所以最终推出的他“心学”,

    福建不吃辣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关于王阳明的论文2000字

    《传习录》是其学说的经典之作《王文成公全集》《明朝一哥王阳明》《明朝那些事儿》

    薄荷点点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