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6

susanwangyue
首页 > 论文问答 > 资本论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uijing217

已采纳
先根据所读的东西,进行一点概括性阐述。然后根据自己所得所想,得到的启发什么的,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就行。范文:马克思《资本论》是一篇不朽的名著。《资本论》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的结晶。《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深刻地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关于《资本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开篇时指出;“在第一卷,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的研究对象。在第二卷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至于这个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们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竟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这是马克思对《资本论》前三卷研究对象、内容和理论结构的概括和说明。
127 评论

starlight0503

数年来,在《学术月刊》、《人民日报》、《孔子研究》.《思想战线》、《读书》等刊物上发表以下文章:  1.《文学本质:从本质论回到存在论的思考》(论文,《学术月刊》1999年11期,80-84页,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2.《神韵:从汉末人伦鉴识到魏晋人物品藻》(论文,《思想战线》2000年1期,62-65页,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3.《述而不作之于孔子-一个阐释学角度的解读》(论文,《孔子研究》2000年5期,15-23页)  4.《从自然之物到表现功能――先秦语言意识的发育及儒道比较》(论文,《孔子研究》2003年4期,31-40页)  5.《生命自觉与审美意识》(论文,《海上论丛》(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355-370页)  6.《神韵:生命意识的审美散发》(论文,《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范畴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版,405-454页)  7.《人性关怀:现实主义的永恒命题》(论文,《文艺报》1997年6月24日,4000字)  8.《文化回归:缺省状态与平衡心态》(论文,《文论报》1997年5月15日,1400字,《文艺理论研究》摘编要点)  9.《王蒙的语言感》(论文,《小说评论》1996年6期,77-80页)  10.《语言操作的快感》(论文,《当代文坛》1996年5期,18-21页)  11.《聚焦于先驱者的生命状态――论胡风的鲁迅阐释》(论文,《鲁迅研究月刊》1996年1期,17-22页)  12.《鲁迅:悲剧感与幽默感》(论文,《鲁迅研究月刊》1996年5期,38-45页)  13.《智者对人性的洞察》(论文,《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导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139-149页;此文亦由香港智能教育出版社收入《中国中学生必读文学名著导读》)  14.《围城导读》(论文,教育部指定书目导读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2月北京第14次印刷)  15.《坦然两相忘》(论文,《读书》1996年8期,109-111页)  16.《自由的释放与收纳》(论文,《世纪书窗》,57-62页)  17.《我们的大连》(论文,《大大连文化论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8月版,100-108页)  18.《植物、欲望与多样性》(《人民日报》2003年10月5日,书评,1400字)  19.《深思与创建》(《中国教育报》2002年8月22日,书评,1400字)  20.《我翻译了这本书》(《读书》2003年4期,书评,400字)  21.《读左联五烈士评传》(《书城》1996年6期,书评,1000字)  22.《幕拉开,历史走出》(《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8月15日,书评,2100字)  23.《人的教育与教育的人》(《洛阳师院学报》1999年1期,书评,1400字)  24.《名作的感染力》(《白云论坛》第三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2003年9月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来辽师大文学院为几位教授拍摄学术讲座,本人的《魏晋神韵》被编为上下两集在央视播出,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283 评论

飞云纵览

马克思《资本论》是一本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著作。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精妙阐述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就其观点谈谈我的看法。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一篇商品与货币中关于商品的交换过程中谈到:“商品对其所有者而言是是非使用价值的,对其非使用者是使用价值。因此,商品必须全面转手,这种转手就形成商品的交换,从而使商品彼此作为价值发生关系并价值来实现。可见商品在能够作为使用价值之前,必须先作为聚氨酯来实现。”此观点很精确地阐述了交换对与商品的重要性。 首先,从商品的定义出发。我们都知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由此可见作为商品与其他东西的区别一是交换,而是是劳动产品。其两者共同构成了商品的属性。因为可以用来交换,所以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因为是劳动产品,其中凝聚了人类的无差别劳动,所以商品具有价值。从其属性来讲,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要生产产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被的使用者手里,最后,没有物品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品无用,则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用,也就不形成价值。因此,交换这一过程在这里发挥了很关键性的作用,巧妙的在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同时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了商品本身的意义。 另一方面,商品交换过程也是创造财富的过程。交换创造财富。正如书中所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而财富的获取是通过堆剩余价值的剥夺。商品因为交换过程而从他们当作非使用价值的人手里转到把他们当作使用价值的人受咯。这过程在此是一种社会的物质交换。一种有用的劳动方式的产品代替另一种有用的劳动方式的产品。商品到它使用价值的地方就以商品的交换领域转入消费领域。商品因为有交换因此有了货币,有了在市场的流通。商品的直接流通方式W——G——W,但作为资本货币流通形式却是G——W——G,G——W——G之间是有意义的,因为其中G——W——G’,G’=G+G’’即是于原来的支付的货币额加上了一个增值额。这个增值额超过原价值的余额,称为剩余价值。因此,商品以货币为媒介,通过交换,创造了剩余价值。也就是创造了财富。 由此可见,交换是商品形成和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商品实现其意义的手段。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02 评论

相关问答

  • 资本论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论文

    马克思《资本论》是一本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著作。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精妙阐述对后世产

    天天~甜甜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5
  • 生物论文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

    shangna52088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6
  • 心理学相关书籍读后感论文2000字

    《前世今生:16堂生死启蒙课》读后感

    蚊蚊mandy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抗日战争时代》读后感2000字论文

    通过阅读《抗日战争》这篇文章,我知道沦陷区就有26个省,500余县市,面积有600余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从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

    guyanni1987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5
  • 资本论2000字论文

    时间假如要的不急的话我能够给你写的。。论文标题固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视线的醒目位置,但依然存在标题能否醒目的问题,由于标题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能否醒目,其产生

    白色棉袜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