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6

阿囧小胖只
首页 > 论文问答 > 青藏高原论文选题意义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raveler0723

已采纳
一、西藏地理环境的功能与价值西藏的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它的自然环境,发展的历史以及它的地域文化使其有着独特的发展环境,然而其不一样的神奇环境,深远地影响着西藏地区发展以及城镇建设的过往与未来。(一)西藏的地形地貌讲到西藏,大家熟悉的就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高原,并且也是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因此有着“世界屋脊”之称。它也是南极、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因此它的地形�驮佣嘌�,并且还有高峻的山,景象万千。由于具有冰川、戈壁等典型的地貌类型,因此具有“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景象称号。横断山脉――藏东高山峡谷区,位于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中间夹杂着怒江、澜沧江以及金沙江这三条大江,由于山顶终年有着不化的白雪,加上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形成茂密的森林以及山麓四季常青的景象,从而构成了峡谷区三江并流的壮丽的田园景观。(二)西藏的农牧区喜马拉雅山,海拔高度高达6000米左右,终年覆盖冰雪,而且南北两边的气候温差较大。藏南谷地位于冈底斯山以及喜马拉雅山之间,因此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是西藏的主要农作物区,能促进当地农作物的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有利的条件。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以及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由地势低平的山丘以及低矮的盆地组成,是西藏的主要牧业区,能促进当地牧业的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因为地理位置不一样,因此各个地方的习俗也不同。西藏有丰富的动植物品种,例如冬虫夏草,青稞,牦牛等等。在藏族服装方面,藏族衣服的最本质特征是肥腰、长袖、长裙、长编、金银珠玉饰品等,因为长期的封闭性生活,大体上,藏族的衣服发展的差异不会很大,而且变化甚小。因此从藏族衣服上可以看出藏族人所生活的生存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二、西藏历史人文的价值和功能(一)西藏的文化精神西藏的文化传统主要是由藏族等各个民族一起携手共创的,各个民族在创建文化的过程中凸显出两个特点:一是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二是自主选择的独立实践精神。因此,只有让西藏的文化一直保持鲜明的特色习俗以及特色的民族风情,并将此风情融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的浪潮中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吸收外来的文化并和它相互交流。(二)西藏文化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西藏文化,是民族的希望,是人民的要求,也是西藏文化面向世界各地的必经之路。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的唐蕃和亲讲述的就是吐鲁番的松赞干布两次派遣使者到唐去求婚,迎娶了文成公主,促进了蕃唐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交流,和平往来。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全面懂得西藏的传统文化是发展西藏现代文化的根基,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抛弃历史,要促进全面进步。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促进西藏各个地方的全面发展,树立尊重,坚持改革和创新,大力发展其文化交流事业,增强民族凝聚力。(三)西藏的历史文化西藏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具有光鲜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在藏族,佛教的文化艺术在西藏文化艺术中占主导地位。从古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每个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相互撞击以及相互吸取是公元七世纪的一大特色,并且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文化艺术高速发展。在清朝时期,西藏文化艺术走向繁荣,并且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一时期,雕塑、绘画以及建筑等艺术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布达拉宫的建立也显现出这一领域的显著成绩。表现出精湛的技术以及奇特的历史文化。(四)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游客入藏旅游,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财富。因此,人文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起先西藏在人们心中是一片纯洁的净土,是神圣的。然而,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进藏旅游,西藏自然风光原有的纯洁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要加强对西藏地区旅游行业的管理,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并且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积极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重点开发城镇以及周边地区,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保持其原有的神秘性,为西藏的旅游保留一丝神秘感。,总之,共同合作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因此我们要更深层次地了解西藏的特色民族风情,吸取其中的精华,摒弃其中的不足,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让我们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并在保护中弘扬,在发展中继承,共创民族灿烂文化,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194 评论

七月紫梦

李亚林,王成善,胡修棉,M Bak,王进军,陈蕾,李祥辉,西藏南部始新世早期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对特提斯闭合时间的约束,科学通报,2007,52(12):1430- LI Yalin,WANG Chengshan,HU Xiumian,M Bak,WANG Jinjun,CHEN Lei, LI Xianghui,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Eocene radiolarian assemblages of the Saga area,Southern Tibet and their constraints on the closure history of the Tethys,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52(15):2108-李亚林,团队精神与地球科学研究生团队精神培养,中国地质教育,2007,(1):85-李亚林,王成善,胡修棉,M Bak,王立成等,西藏萨嘎地区构造岩石地层新认识及其构造意义,矿物岩石,2007,55-黄继钧,李亚林,羌塘盆地岩石有限应变及地壳缩短分析,地质学报,2007,81(5):599-刘玉法,李亚林,孙忠军,西藏洞错地堑构造及其对油气的影响,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7,(1):50-王立成,李亚林,王成善,藏南吉隆—萨嘎地区侏罗系两期变形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7,27(2):45-张玉修,张开均,李勇,李亚林等,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一上侏罗统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划分,大地构造与成矿,2007,112(2):52-李亚林,王成善,伊海生,刘志飞,李勇.西藏北部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与唐古拉山的隆起,地质学报,2006,2006,80(8):1118-李亚林,王成善,伊海生,李勇,段志明,黄继均.西藏北部长江源地区新生代地堑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地质通报,2006,25(1-2):204-王成善 李亚林 李永铁 青藏高原油气资源远景评价问题,2006,27(4):1-李亚林,王成善,王谋,伊海生,李勇,藏北长江源地区河流地貌特征及其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中国地质,2006,33(2):374-张玉修 李勇 张开均 李亚林 西藏羌塘盆地依仓玛地区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中国地质,2006,33(2):393-金玮,王成善,伍新和,李亚林,羌塘盆地托纳木地区上侏罗统索瓦组烃源岩特征,油气地 质与采收率,2006,13(2):40-金玮,王成善,赵兵,李亚林,西藏羌塘托纳木上侏罗统索瓦组地层学特征,西北地质,2006,39(3):97-金 玮,王成善,伍新和,李亚林,藏北羌塘盆地托纳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新疆石油地质,2006,27(5):530-金玮,王成善,李亚林,西藏双湖托纳木地区上侏罗统雪山组物源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30(4):520-李亚林,王成善,伊海生.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堑构造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地质论评,2005,51(5):494-李亚林,黄继钧,王成善,伊海生,王谋.西藏羌塘盆地构造改造强度划分与油气远景区分析,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4):12-李亚林,王成善,伍新和藏北托纳木地区发现上侏罗统油页岩,地质通报,2005,24(8):783- LiYalin,Wangchengshan,Yi Haiaheng,Li Y Rivers geomorphology of the Yangtze River source region and Neotectonic movement of North Tibet,2005(3),20HKT A李亚林,王成善,西藏羌塘盆地托纳木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油气保存条件,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王成善,李亚林,刘志飞,李祥辉,唐菊兴,R Hebert,Cote D,Varfalvyv,Hout F,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再研究:从地质调查到矿物记录,地质学报,2005,79(3):323-段志明,李勇,张毅,李亚林 藏北唐古拉山木乃中生代末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意义矿物岩石,2005,99(3):55-57 (EI 收录)段志明,李勇,李亚林 青藏高原北部温泉活动沉积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80-段志明,李勇,张毅,李亚林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新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地质学报,2005,79(1):88-段志明,李勇,李亚林,张毅,王谋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口第四纪冰碛层划分及其地质环境意义 中国地质,2005,32(1):128-刘志飞,王成善,金玮,伊海生,郑洪波,赵西西,李亚林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 沉积学报, 2005,23(2):210-王谋,李勇,黄润秋,李亚林,张玉修 青藏高原腹地植被碳同位素组成对沉积环境的响应 山地学报,2005,23(3):274-王谋 李勇 黄润秋 李亚林 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腹地高寒植被的影响,生态学报,2005,25(6):1276-伍新和,王成善,伊海生,邹艳荣,李亚林,西藏羌塘盆地烃源岩古油藏带及其油气勘探远景,石油学报,2005,26(1):13-C Dupuisa,R Hébert,V Dubois- Côté,C Guilmettea,CS Wang,YL Li,ZJ Li,The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ophiolitic mélange (southern Tibet): new insights from geochemistry of ultramafic rocks,Journal of Asia Earth Sciences,25: 973~960,V Dubois-Côté,R Hébert,C Dupuis,CS Wang,YL Li,J Dostal,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the origin of the Yarlung Zangbo ophiolites,southern Tibet,Chemical Geology,214: 265~286,李亚林,伊海生,王成善,李勇,伍新和,张玉修.西藏羌塘盆地盐相关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4,31(6):586-张玉修,李勇,李亚林,康沛泉,周家云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侏罗系生油条件与油气显示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27(6):635-白宪洲,李勇,李亚林,青海通天河盆地古新近纪沉积特征,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1),49-王成善,伊海生,刘池洋,李亚林,等西藏羌塘盆地古油气藏发现及其意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2):135-周家云, 李勇, 李亚林,西藏唐古拉山地区三叠纪沉积环境分析,西北地质,2004,37(1):25-Herbert R,C Dupuis,G Carl,D CViviane,F Huot,,Wang CS,Li Y L,Li ZJ,Liu ZF The Yalung Zangbu suture zone ophiolites Tibet: a report on a five-year assessment The Yalung Zangbu suture zone ophiolites Tibet: a report on a five-year assessment project,A,2004,Italy,Florenc,32 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Liu Z F,Wang C S,Alain Trentesaux,Zhao Xixi,YI H S,Hu X M and Jin W Paleoclimate Changes during the Early Oligocene in the Hoh Xil Region,Northern Tibetan P Acta Geologica Sinica,2003,77(4): 504-李三忠,赖绍聪,张国伟,程顺有,李亚林,秦岭勉(县)-略(阳)缝合带及南秦岭地块的变质动力学研究,地质科学,2003,V38(2),137-黄成敏,王成善,李亚林,西藏五道梁地区古土壤研究,山地学报,2003(2),35-李亚林,李三忠,张国伟,秦岭勉略缝合带的组成与古洋盆演化,中国地质,2002, 29(2),129-王成善,伊海生,彭平安,李亚林,西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研究及其评价,西藏地质2002,(1)469- Li Yalin,Wang Chengshan,Yi Haisheng,Dengbin,Fang Weixuan,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uanghu graben and Cenozoic extension in the northern T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1,V44 (s):284-李亚林,王成善,伊海生,等,西藏北部双湖地堑构造与新生代伸展作用,中国科学(D),2001,31(s):228-李亚林,张国伟,王成善,等,秦岭勉县—略阳地区的构造混杂岩及其意义,岩石学报,2001, 17(3):476-李亚林,张国伟,李三忠,等,秦岭略阳-白水江地区反向推覆构造及成因机制,地质科学,2001,36(4):465-李亚林,张国伟,王成善,等,秦岭勉略地区两期韧性剪切变形及其地质意义,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28(1):28-李亚林,王成善,伊海生,等,青藏高原新生代伸展地堑构造演化及动力学意义,第三届海峡两岸三地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伊海生,王成善,李亚林,等,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建立青藏高原大陆碰撞、隆升过程时空坐标的设想和方法,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1,21(2):1-李三忠,张国伟,李亚林,勉略带三岔子蛇绿岩变质特征及构造意义,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1,V31(1):89-方维萱,张国伟,李亚林,南秦岭晚古生代伸展构造及其意义,西北大学学报,2001,V31(3):450-Hébert,R,Huot,F,Varfalvy,V,Benoît,M,Dubois-Côté,V,Dupuis,C Wang,CS,Li,YL,Dostal,J Geodynamics of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YZSZ): implications for origin of related Tibetan AGU Fall M San Francisco,李亚林,王根宝,秦岭龙草平结晶杂岩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矿物学报,2000,20(1),50-李亚林,张国伟,方维萱,秦岭勉略构造带组成变形特征及与成矿关系.西北地质科学,2000,21 (1):69- Li Yalin,Wang Chengshan,Wu Shan,Ding X The balanced cross-section and shortening in Qiangtag terrain,Qinghai-Tibet Earth Science Frontier,2000,7(s): Li Yalin,Wang C Tectonics styles in the southwest Qinling and relations with the geodynamics of Qinghai-Tibet Earth Science Frontier,2000,7 (s): Fang Weixuan,Zhang Guowei,Lu Jiying,Li Y Complexity and geodynamics of ore-accumulating basin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C,Acta Geologica Sinica,2000,V74(3):458-李三忠,张国伟,李亚林,等,勉县地区勉略带内麻粒岩的发现及构造意义,岩石学报,2000,V16(2):220-方维萱,李亚林,黄转莹,小秦岭金矿床成矿构造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0 ,V 24(2):155-Wang Chengshan,Yi Haisheng,Li Yalin,The hydrocarbon prospect of the Qiangtang basi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 review,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geoscience of the northern Qinghai-Tibet 李亚林,张国伟,王成善,东秦岭小寨沉积岩系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沉积学报,1999,17(4):596-李亚林,张国伟,王根宝,等,陕西勉略地区两类混杂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地质论评,1999,45(2):李亚林,张国伟,王根宝,等,大陆造山带研究的方向、趋势和进展,陕西地质,1999,V17(1):47-李亚林,张国伟,宋传中,王根宝东秦岭石界河群的古构造环境及其意义,西北大学学报,1998,28(1):83-87,李亚林,张国伟,宋传中,等,东秦岭二郎坪弧后盆地双向式俯冲作用,高校地质学报,1998,4(3):286-李亚林,张国伟,北秦岭二郎坪群与秦岭岩群间构造边界的地质特征,陕西地质,1998,V16(2):9-李亚林,弧后盆地及弧后造山作用-以二郎坪弧后盆地为例,改造性盆地研讨会论摘要文集,李亚林,张国伟,王根宝,等,小秦岭晚元古代闪长质侵入体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西北大学学报,1997,s):450-李亚林,高风泉,从豫西熊耳群金矿特征看陕西熊耳群找矿前景,陕西地质,1997,V15(1):51-宋传中,张国伟,李亚林,东秦岭造山带北缘宜鲁断裂带特征及平衡,西北大学学报,1996,V26(S):467-471

168 评论

Shenyangman。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222 评论

大力宇哥

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个人的理解和思考很重要。

237 评论

幸福、定格

一、西藏地理环境的功能与价值西藏的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它的自然环境,发展的历史以及它的地域文化使其有着独特的发展环境,然而其不一样的神奇环境,深远地影响着西藏地区发展以及城镇建设的过往与未来。(一)西藏的地形地貌讲到西藏,大家熟悉的就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高原,并且也是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因此有着“世界屋脊”之称。它也是南极、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因此它的地形�驮佣嘌�,并且还有高峻的山,景象万千。由于具有冰川、戈壁等典型的地貌类型,因此具有“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景象称号。横断山脉――藏东高山峡谷区,位于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中间夹杂着怒江、澜沧江以及金沙江这三条大江,由于山顶终年有着不化的白雪,加上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形成茂密的森林以及山麓四季常青的景象,从而构成了峡谷区三江并流的壮丽的田园景观。(二)西藏的农牧区喜马拉雅山,海拔高度高达6000米左右,终年覆盖冰雪,而且南北两边的气候温差较大。藏南谷地位于冈底斯山以及喜马拉雅山之间,因此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是西藏的主要农作物区,能促进当地农作物的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有利的条件。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以及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由地势低平的山丘以及低矮的盆地组成,是西藏的主要牧业区,能促进当地牧业的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因为地理位置不一样,因此各个地方的习俗也不同。西藏有丰富的动植物品种,例如冬虫夏草,青稞,牦牛等等。在藏族服装方面,藏族衣服的最本质特征是肥腰、长袖、长裙、长编、金银珠玉饰品等,因为长期的封闭性生活,大体上,藏族的衣服发展的差异不会很大,而且变化甚小。因此从藏族衣服上可以看出藏族人所生活的生存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二、西藏历史人文的价值和功能(一)西藏的文化精神西藏的文化传统主要是由藏族等各个民族一起携手共创的,各个民族在创建文化的过程中凸显出两个特点:一是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二是自主选择的独立实践精神。因此,只有让西藏的文化一直保持鲜明的特色习俗以及特色的民族风情,并将此风情融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的浪潮中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吸收外来的文化并和它相互交流。(二)西藏文化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西藏文化,是民族的希望,是人民的要求,也是西藏文化面向世界各地的必经之路。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的唐蕃和亲讲述的就是吐鲁番的松赞干布两次派遣使者到唐去求婚,迎娶了文成公主,促进了蕃唐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交流,和平往来。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全面懂得西藏的传统文化是发展西藏现代文化的根基,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抛弃历史,要促进全面进步。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促进西藏各个地方的全面发展,树立尊重,坚持改革和创新,大力发展其文化交流事业,增强民族凝聚力。(三)西藏的历史文化西藏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具有光鲜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在藏族,佛教的文化艺术在西藏文化艺术中占主导地位。从古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每个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相互撞击以及相互吸取是公元七世纪的一大特色,并且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文化艺术高速发展。在清朝时期,西藏文化艺术走向繁荣,并且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一时期,雕塑、绘画以及建筑等艺术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布达拉宫的建立也显现出这一领域的显著成绩。表现出精湛的技术以及奇特的历史文化。(四)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游客入藏旅游,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财富。因此,人文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起先西藏在人们心中是一片纯洁的净土,是神圣的。然而,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进藏旅游,西藏自然风光原有的纯洁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要加强对西藏地区旅游行业的管理,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并且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积极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重点开发城镇以及周边地区,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保持其原有的神秘性,为西藏的旅游保留一丝神秘感。,总之,共同合作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因此我们要更深层次地了解西藏的特色民族风情,吸取其中的精华,摒弃其中的不足,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让我们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并在保护中弘扬,在发展中继承,共创民族灿烂文化,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331 评论

豆豆腐腐点

作者将造山动力学过程与盆地形成和盆地性质改变紧密联系起来,以“羌塘盆地东部中新生代沉积特征与动力学演化”为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1)研究区地处冈瓦纳大陆北缘、欧亚大陆南端、扬子板块西缘的构造衔接部位,是羌塘近东西向构造带向“三江”横向构造带的转换纽带。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残留下来的沉积盆地与造山带彼此镶嵌,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圈结构独特,盆地多旋回演化脉络清晰,盆山耦合关系密切。盆地构造格局转换过程中残留下来的丰富的地质构造现象详尽地记录了青藏大洋岩石圈扩张与消亡、洋-陆俯冲、弧-陆拼贴、陆-陆碰撞及物质资源再分配的全过程,因而使这里成为研究东亚构造格局及其演变,探索青藏高原形成过程和隆升机制、青藏大陆岩石圈动力学演化的关键部位,也使其成为验证、发展和完善活动论构造观,创建固体地球系统科学新理论,构建大陆岩石圈演化新模式的最佳野外实验室和突破口。可以说,当代青藏高原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理论创新点、地球动力学问题的争论焦点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在羌塘。2)地层是盆地沉积建造的实体,是盆地形成和动力学演化的示踪剂。研究区中新生代地层发育较连续,生物化石丰富,沉积体系转换复杂,构造古地理变迁频繁,盆地结构和构造型式多样,不同时期原型盆地类型和性质转换的历程清楚。通过对区内中新生代地层学的研究,尤其是地层中所赋存化石指示的地质时代和形成环境、沉积体系及其时空变化、地层序列中的不整合关系,以及火山喷发活动时代的精细厘定,对于建立造山过程的时间坐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构造古地理研究是划分该区不同时期造山过程中构造古地理单元及沉积体系空间配置关系、反演造山作用极性的重要基础。以上这些沉积学特征为更深层次地揭示青藏高原这一敏感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提供了坚实基础。3)羌塘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是以前中生代地质为背景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盆地内的碎屑物质记录了物源区的类型、性质和古构造背景;盆地内中新生代充填序列映射了造山动力学过程与盆地沉积建造之间的耦合关系;盆地中不同构造层次的变形特征为反演羌塘陆块构造-热事件序列提供了佐证。详细研究与造山作用相关的沉积盆地中物质记录和变形序列,对于恢复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古动力条件和古构造环境,阐述沉积盆地的形成发展与大陆动力学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4)区内晚三叠世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强烈,新生代钾玄质岩浆喷发事件在青藏高原北部极富特色,是研究藏北高原形成过程中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的深部地球动力学探针。通过剖析岩浆岩中所蕴藏的、与盆山转换相关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信息,为恢复造山作用极性、重塑盆地结构与性质、盆地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深部地质信息。因此,青藏造山带大陆动力学研究急切呼唤羌塘盆地沉积地质学和盆地沉积动力学研究的介入。

335 评论

相关问答

  • 青藏高原论文选题意义

    作者将造山动力学过程与盆地形成和盆地性质改变紧密联系起来,以“羌塘盆地东部中新生代沉积特征与动力学演化”为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1)研究区地处冈瓦纳大陆

    注册个名那么难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青藏高原论文选题

    一、西藏地理环境的功能与价值西藏的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它的自然环境,发展的历史以及它的地域文化使其有着独特的发展环境,然而其不一样的神奇环境,深远地影响着西藏地区

    秋月羽羽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青藏高原论文选题方向

    h

    俊之独秀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青藏高原论文选题背景

    论文写作技巧:一、写作前                   1、要知道在引言中陈述论点。2、用论文的剩余部分陈述理由和证据,使论点得到充分支持。3、考虑一下呈

    veinna2002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青藏高原论文题目

    西藏高原由沧海变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科学考察、发现所证明。但是,高原并非在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相当缓慢地变化着,只是近几百万年的地壳变动,才使高原隆起急剧上升。青

    mujiontheway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