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8

老娜再修行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木刻版画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木有雨啊

已采纳
我写了几句,看能否对你有所启发。  版画是“造型艺术:之一。其特点是作者运用刀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进行刻画,可以直接印出多份原作。  因此我认为,判断一幅作品是否属于版画这一艺术门类,一看其是否通过刻制成版,二看其是否能直接印出多份原作。注意,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印出的每一张都应该是“原作”,而不是复制品。不错,版画是复数的艺术,但它与印刷品有着本质的区别。版画集多种艺术手法于一身,其情感丰富的刀法、变幻莫测的拓印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语言,组成了版画特有的艺术内涵。版画的艺术价值丝毫不逊于其它艺术种类。  版画是一个画种的总称谓,其中又可作如下区分:  根据版材,可分为木版画(其中包括利用木材纵断面的木口木刻和利用木材横断面的木面木刻)、铜版画、胶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等。也有在石膏板、纸版及玻璃板上制作版画的实例。  根据拓印材料,通常分为油印版画、水印版画等。  根据拓印方法,通常有凸版(如木版、麻胶版画)、凹版(如铜版画)、孔版(如丝网版画)、平版(如石版画)以及交叉运用多种材料及技巧的综合版画等。  另外,版画还有多色(套色)和单色(黑白)之分。  版画的是以刀代笔,在不同性质的板材上创造出形象后,最终将其完美地体现于纸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创作过程包括画、刻、印三个环节。由于版画起源于印刷术,因此,最初画、刻、印是分而治之的。其中,“画”是根本, “刻”和 “印”要力求体现原 “画”的精髓。这个阶段的作品称之为“复制版画”或“传统版画“,其功能是“模仿”及“还原”名家或画匠的作品。  随着时代的进步,原本为印刷而生的这项“技术”,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颇具装饰风味的艺术形式,并跻身于六大画种之列,即“国、版、油、连、年、宣”(国画、版画、油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被称之为“创作版画”或“现代版画”。  现代版画将画、刻、印溶为一体,且 “刻”和 “印”上升为创作的主要手段,“画”反而退至辅助的地位。也就是说,最后体现在纸上的作品,与作为草稿的“画”已不可同日而语。 今天的“刻”和“印”所追求的目标,已不再是昔日的为了“复制”而所为,而是利用“刻”和“印”的艺术手法,进一步丰满形象及创造机理,以便更加有效地体现版画所特有的韵味和魅力。这是用其他工具和材料无法实现的,也是有别于“复制版画”乃至于印刷品之关键所在。因此,它拓印出的每一幅作品当然都应该是原作了。  在中国,木版画也就是大众所说的木刻比较盛行。可以说,木版画是版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江苏的水印套色木刻滋润柔美,把江南水乡的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黑龙江的油印套色木刻响亮豪放,洋溢着广袤黑土地和五谷丰收的气息;四川的肖像式且近似于单色水印或油印木刻抒情和刚毅并存,充分表达了西部人民的生活情怀。可以说,现代木版画占据了中国版画大半壁江山。不难看出,木版画其在刀味、板味、纸味和印味方面,也就是在选材、刀法和拓印技巧方面,既能做到趣味盎然,又能完美地体现主题的内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具观赏价值。
337 评论

queeniechen2007

这时期有了全国性的组织,最早是1938年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首先揭起“抗战美术”的大旗。后来于1941年皖南事变后,这个组织被国民党非法解散。接着在1942年初,又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木刻研究会”,负责推动全国的木刻活动。到抗战结束后,于1946年在上海,“中国木刻研究会”改名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并以它的名义举办了空前盛大规模的“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为抗战时期的新兴木刻运动划上圆满的句号。这样的全国性版画组织,都是在中共南方局文化组领导下,开展声势浩大的木刻运动,全体版画家都在战争洪炉中经受了的磨练,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愈来愈成熟,所以这时期的版画创作,是以题材范围扩大、主题开掘深入、艺术水平提高、民族风格形成几方面的成就构成它的基本特色。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这段时期的美术,没有任何其它门类能像木刻版画那样全面而又真实、生动地反映中国人民在战争年代的生活面貌。我们的国际友人认为他们是通过木刻版画来了解中国的抗战。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主编的中国木刻集,便以《从木刻看中国》命名;美国“生活”杂志在介绍中国木刻的专页中,它的文字说明标题是:“木刻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战斗”! 这是对当时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主题思想与现实意义的确切评价。 这时期的版画理论显然落后于创作,最大的遗憾是早就失去了天才的导师鲁迅。但令人欣喜的是当时有一些文艺界和美术界的前辈和友人如郭沫若、茅盾、徐悲鸿、老舍、冯雪峰、叶圣陶、张西曼、王亚平、柳倩等作家,都热心关怀版画事业的发展,他们都写过评论版画的文章,给版画家以很大的鞭策和鼓舞。党的领导人周恩来同志两次与版画家的会见,是版画界的重要事件。一次是1945年重庆九人木刻联展闭幕后,恩来同志在重庆《新华日报》采访部会见了联展部分作者王琦、丁正献、汪刃峰、刘岘、王树艺等。恩来同志指示:木刻应深入到农村、工厂和部队,吸收更多的观众,同时要重视连环木刻创作,以便于使木刻艺术更普及流布。第二次是1946年秋“抗战八年木刻展”闭幕后,恩来同志在上海马斯南路中央代表团办事处会见了全国木协部分负责人李桦、陈烟桥、王琦、野夫等。恩来同志肯定了八年木刻展的巨大成就和影响,认为是木刻运动的新高潮。同时再度强调连环木刻的重要性,并对今后工作的方式和策略作了重要指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兴版画运动,正是由于有了统一的全国性组织,而且这种组织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体版画家的共同努力奋斗,才使新兴版画沿着正确的方向道路大踏步向前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版画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303 评论

爱家酒店

庆市梁平县的梁平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梁平"三绝"(竹帘、年画、灯戏)之一,是梁平县境内人民群众为庆贺年节而绘制的一种绘画艺术,至今约有三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目录[隐藏]  基本信息  简介  溯源  起源  发展  鼎盛时期  品种以及内容  艺术特色  传承意义  梁平年画工艺传承人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  简介  溯源  起源  发展  鼎盛时期  品种以及内容  艺术特色  传承意义  梁平年画工艺传承人基本情况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文化遗产名称:梁平木版年画   所属地区: 重庆 · 梁平县 梁平木版年画  遗产编号:Ⅶ—10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申报日期:2006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重庆市梁平县   遗产级别: 国家 [编辑本段]简介  重庆市梁平县的梁平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梁平"三绝"(竹帘、年画、灯戏)之一,是梁平县境内人民群众为庆贺年节而绘制的一种绘画艺术,至今约有三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 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梁平年画用浪漫主义手法,大胆的艺术提炼,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作为套色木刻版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西南地区,梁平木版年画与川西北的绵竹年画、川南的夹江年画齐名,是四川历史上著名的三大年画之一。   与梁平竹帘、梁山灯戏并称"梁平三绝",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然而,久负盛名的梁平木版年画却濒临灭绝失传的尴尬。 [编辑本段]溯源起源  梁平木版年画据传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康熙、雍正时已相当发达,民国时达到鼎盛。据《梁山县志》(十卷·清光绪二十年刻本)礼仪民俗中对梁平门神画有以下表述:“腊月二十三、四两日,扫舍宇,夜‘祀社’。”相传灶神是日上天奏人间善恶事,故祷之。“除夕”,易门神,作春贴。用猪首、鸡、鱼祀祖先,迎灶神。放爆竹,少长团聚酌酒,谓之“守岁”。梁平木版年画随着社会风俗的演变而产生,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当时,梁山屏锦铺(今梁平屏锦镇)发展到作坊百家,画种过千,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 发展  梁平屏锦镇1536年最初出现印刷红纸的刷房,当时,刷房在红纸上用墨印单图案和神灵,以满足百姓婚丧嫁娶的需要,后来开始生产年画。清乾隆年间,年画业成立了行会,作坊主与工人都可以参加,名为“梅葛会”,由染纸、年画作坊主捐资修建“梅葛庙”。每年农历6月16日办会,祭祀梅葛先师,并讨论决定行会一切事务,选举总值、值年,协调行内一切事宜。   清代,梁平木版年画"驰名京省处",畅销东南亚。据《梁平县志》记载:在清康熙年间就已在宜昌、沙市、汉口均设有分庄,产品销往陕西、西南各地及长江流域,盛极一时。据调查,当时的年画作坊在屏锦铺就有“元兴号”、“信立号”、“正兴号”、“恒泰正”、“德和泰”、“凤祥云”、“王幺门神“等。"闲披屏市诸先生,官绿榜黄色色新,更有驰名京省处,钩金水甲土门神。" 这首竹枝词,说的就是梁平年画在清朝盛极一时的盛况。 鼎盛时期  1913年到1934年,梁平年画进入鼎盛时期,每年生产数百万幅,除满足当地农民的年货需求外,还远销沙市、宜昌、武汉、汉中、贵阳等地。民国初年,一王姓者把年画印刷业传到袁坝驿(今梁平袁驿镇),其字号叫“锟发号”。由于年画手工业作坊林立,屏锦、袁驿两地逐渐形成了繁华的“刷坊街”。梁平县有30余家作坊,众多的年画手工作坊,小者有艺人二三十人,大者四五十人不等,从业人员数百人。年画由单色发展到多版彩色套印,并在此基础上施以手工彩绘,工艺由简单到复杂,品种不断丰富,成为全国著名的年画产地之一。镇上当年半边是作坊店铺,半边是客栈、茶楼、酒肆,每逢年画定货、销售旺季,全国各地商贾云集,有“小重庆”之称。典型的刷房前铺后坊,分上下两层。底楼多间楼梯通达楼上,供各工序所需材料的搬运;二楼连通作为作坊,工匠们按年画制作工序一字排开,流水作业。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被苏联、美国和法国等地的博物馆收藏,由此蜚声中外。20世纪末,《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三峡民间艺术》和《民间年画》等大型画册中都收录了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   随着历史的变革,梁平年画逐渐衰落,手工作坊也在1958年就先后停产了。 [编辑本段]品种以及内容  梁平年画的品种有水货、托货、清章、花笺四大类,钩金描银,画印结 梁平木版年画合,色彩艳而不俗,华美富丽,形势活泼,内容多是门神、戏曲故事、神话传说、各种吉祥图案等。   梁平木版年画的内容大体可分三类,一是门神,主要有《将帅图》、《立刀顿斧》、《加官晋爵》、《扬鞭》、《五子登科》等作品;二是神话传说,主要有《老鼠嫁女》、《麒麟送子》等作品;三是戏曲故事,主要有《四郎探母》、《踏伞》、《钟馗嫁妹》等作品。梁平县也生产各种类型的花笺、花纸和门画。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梁平木版年画所用的纸张为产自本地百里竹海生产的白夹竹手工纸。又名二元纸。由画师描绘出画稿后,刻版工匠用糯米饭捣碾成的浆状物,将画稿完全粘贴在光滑的梨木板上,根据画稿精雕细刻出主要的轮廓线,再根据线版,再刻成各种套色版,一色一版,线条粗细匀齐,清晰、挺拔有张力味。 在绘制技法上,梁平木版年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还运用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巧施阴阳(明暗画法),区分远近;其构图饱满简洁,人物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动静处理得当,造型古朴粗犷,使人过目难忘。   梁平木版年画有别于四川绵竹木版年画以彩绘为主的艺术处理手法,而是采用以木版套印为主,局部略施彩绘的表现手法。   梁平木板年画   比如画师在给人物开像时,五官的造型就别具一格;将两个黑眼珠的中距离拉得很近,似“对对眼”,但两目对视却炯炯有神,使人物形象格外威武;再者,在人物的五官,如眉或眼的上缘,鬓发的内侧部位,均以手绘大笔触墨黑色块,同时又在二者的下缘或外侧,勾出数根平行墨线。这种粗细、疏密错落有致的线、面组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立体感的中间色调,对比强烈,富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民间匠师在处理鼻子时,多以一特制的上小下大有如木杵的鼻子轮廓线板,印墨线于面部中央,然后以此为准,逐一画出五官来,之后,在两颊下部抹上两道红色。这是梁平木版年画独具的艺术特色。通常,民间艺人在面部套印肉色或白粉后,于将干未干之际,用笔涂抹两道红色,或干脆以指代笔,蘸以赭红再蘸少许白酒,迅速抹之。这样,脸部的整个画面色彩在强烈对比中仍然能鲜明地跳出来。特别是门神画中,神灵的威严形象被很好的逗趣化、生活化了,喜庆祥和气氛顿增。梁平年画脸部的细致描绘和椭圆腮红处理的生动活泼,与木版印刷的规整形成对比,机智幽默、妙趣横生,在中国民间年画中独树一帜。   在色彩运用上,梁平年画工艺考究,原料上乘,色彩鲜艳夺目,凝重沉着,保存多年色彩不退。线条运用手绘与套色水印相结合,粗细匀齐,清晰挺拔,细而不弱,遒劲有力。匠人有“红配绿,嫩笃笃;红配黄,喜洋洋”的配色口诀。为达到这种浓艳厚重、对比强烈的色彩效果,软色(取自各种染色植物,加粉后浅淡柔和)、硬色(由各类有色矿物质研磨而成,色泽厚重浓郁)兼用,色调分阴阳(冷暖色),主色块与疏密色块适当搭配,在多次套版印制时的叠加和错版下,画面色彩丰富和谐,正符合民间年画“色多不乱,色少不单”的说法。   梁平年画构图饱满简洁,疏与密、虚与实、静与动对称呼应。有的门神画,在两侧下角通常任意增加一至五个小孩,整个画面显得稳重均衡。“英雄无项,美女无肩,文人如钉,武夫如弓”,梁平年画人物造型古雅雍容,神态生动。尤其是门神画人物,尽量夸大头部突出五官、缩短下肢,全身仅三四个头长,显得粗壮结实,稳健剽悍。   在题材上,无论是描绘风俗人情,还是民间故事、戏曲神话,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编辑本段]传承意义  梁平木板年画   作为重庆市惟一的年画产地,梁平年画以其特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蜚声海内外。作品具有节令性、地域性、集体性、民族性、传承性、变异性,不少传统年画与神话、戏曲故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多数品种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融会了正统(官方)的和外来的文化影响,逐渐成为观赏性很强的艺术商品。抗日战争时期,不少画作被带往苏、美、法等国家博物馆或被东方艺术爱好收藏。   但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转变,民间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梁平木版年画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部分年画和雕版珍品散落民间,一些传承人先后去世,年画技艺后继乏人,濒临灭绝,急需进行抢救和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历了“四清”、“文革”冲击和现代化冲击的梁平木版年画,目前仍健在的工艺传承人有涂国发、徐家辉、全昌明和刘勇。

317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木刻版画的论文

    庆市梁平县的梁平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梁平"三绝"(竹帘、年画、灯戏)之一,是梁平县境内人民群众为庆贺年节而绘制的一种绘画艺术,至今约有三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

    内涵帝在此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关于木版年画的论文

    历史的印记画中真味传统的美木制的不朽

    写下文字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木刻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首先在引用地方的句末,用上标标注序号,然后再文章最后的参考文献中具体说明是什么文章

    浦江海鸥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关于木版年画的论文题目

    我认为你改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来写。比如图中有9条鲤鱼。可以说下9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比如九五之尊了。。。⑨带表满全,,郎世宁就是把中国的工笔画和西方油画现结合的

    mujiontheway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关于木版年画的论文目录

    发私信了,不懂的再问我。

    扈志泉额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