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32

虎潜山林
首页 > 论文问答 > 当代贵州杂志社刘崇敏文章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醇香麦芽糖

已采纳
北京丰台区柴氏完整字辈原版老派:万、田、红、芳、传、欣、灯、依、纪、显、充、军、琦、兰、丰、林、松、乐、秀、荣。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柴氏家族:始祖:柴绍:8、世、经、国、永、喜、文、玉、良、青、茂、守、凤、俊、树、志、龙、丛。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柴氏家族:始祖:柴青:8、志、经、国、永、喜、玉、良、茂、文、青、守、凤、俊、连、世、龙、丛。
131 评论

huahuaxiaoer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名单:组长:张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组长:陆贵山中国人民大学,成员:黄修己中山大学,刘中树吉林大学,王水照复旦大学,曾繁仁山东大学,郎樱(女)中国社会科学院,赵逵夫西北师范大学,王泉根北京师范大学,刘宾新疆文联,詹福瑞国家图书馆,董学文北京大学,陈洪南开大学,赵宪章南京大学,赵敏俐首都师范大学,关爱和河南大学,温儒敏北京大学,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季水河湘潭大学,胡亚敏华中师范大学,阿扎提苏里坦新疆师范大学,蒋述卓暨南大学,廖可斌北京大学,仲呈祥中国文联、中国传媒大学,阎晶明中国作协,孙郁鲁迅博物馆,刘润为程郁缀董晓萍刘石叶舒宪张国星赵稀方陈思和谭帆郑杰文赖大仁丁帆姚文放 王确欧阳友权杜桂萍朱万曙《求是》 杂志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东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扬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吴承学中山大学中文系,程金城兰州大学,左东岭首都师范大学,乔以钢南开大学,滕云天津日报,舒伟天津理工大学,札格尔内蒙古师范大学,傅璇琮中华书局,傅修延江西师范大学,杨树增曲阜师范大。往年秘书王燕中国人民大学,于雪棠北京师范大学(以上名单还不全,以后要陆续补上)。中国文学大组有57个专家,每5年有2次机会参加评审,一般避免在本省评审,平均分80分以上可以入围。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在一个小组,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在一组,现当代在一组,民间文学在一组。

117 评论

倩倩19860816

人类的发明——来自动物的灵感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科学家根据火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hang)。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 仿生与高科技 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组成的回声定位系统。因为蝙蝠魔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又能觉察出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科学家据此设计出了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 …科学家通过对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发明了能提高鱼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运动形式的无轮汽车(跳跃机)等。 前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企鹅王的启示下,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王”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的宽阔的底部,直接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撑动着前进,行驶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 科学家模仿昆虫制造了太空机器人。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通过对几种昆虫的研究,已经研制出一个小型的导航和飞行控制装置。这种装置可以用来装备用于火星考察的小型飞行器。 英国科学家在仿生学启发下,正在研制一种可以靠尾鳍摆动以S形“游水”的潜艇新式潜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使用了被称为“象鼻致动器”的装置。“象鼻”由一组用薄而柔软的材料做成的软管组成,模仿肌肉活动,推动鳍的运动。这种新式潜艇可以充当水底扫雷潜艇,用来对付最轻微的声响或干扰便会引爆的水雷。 1666年前后,牛顿在老家居住的时候已经考虑过万有引力的问题。假期里,他常常在花园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屡次发生的那样,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 一个苹果的偶然落地,却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坐在花园里的牛顿头脑开了窍,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切物体都受到差不多总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顿思索着。终于,他发现了对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 蝇眼照相机的由来 昆虫的复眼是由千万个小眼组成的,由于小眼之间的相互抑制,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边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人们仿效苍蝇腹眼中小眼的蜂窝型结构制成了用于科研的“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拍摄1329张照片, 其分辩率达4千条线。 远古时候闪电烧了森林,远古人发现火烧过后的食物比生吃好吃,而且火可以取暖;两个石头撞击后会产生火花,于是学会了生火;远古人发现种子掉到地里就可以长出植物来,于是从中学会了耕种;鸟类有翅膀可以飞,于是去发明飞机;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大自然,人类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大自然的启示中,没有大自然的启示就没有人类现在如此发达的文明! 鲁班根据荷叶造出了雨伞;根据青蛙眼发明了电子蛙眼;根据鲸的身体的“流线型”发明了轮船;根据小鸟发明了飞机;根据蓝藻发明了仿生光解水的装置;根据水母的顺风耳发明了水母耳风暴探测仪;根据苍耳发明了尼龙搭扣。根据海豚的定位系统发明了声纳~ 根据鸟巢的结构建造的北京2008奥运会主场管(名字就叫鸟巢) 根据变色龙遇到危险变色逃生的启示人们发明了用与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种军服 通过蜻蜓发明了直升机 通过鱼的身体发明了水下动力学 人类的发明——来自动物的灵感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科学家根据火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hang)。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 仿生与高科技 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组成的回声定位系统。因为蝙蝠魔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又能觉察出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科学家据此设计出了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 …科学家通过对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发明了能提高鱼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运动形式的无轮汽车(跳跃机)等。 前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企鹅王的启示下,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王”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的宽阔的底部,直接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撑动着前进,行驶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 科学家模仿昆虫制造了太空机器人。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通过对几种昆虫的研究,已经研制出一个小型的导航和飞行控制装置。这种装置可以用来装备用于火星考察的小型飞行器。 英国科学家在仿生学启发下,正在研制一种可以靠尾鳍摆动以S形“游水”的潜艇新式潜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使用了被称为“象鼻致动器”的装置。“象鼻”由一组用薄而柔软的材料做成的软管组成,模仿肌肉活动,推动鳍的运动。这种新式潜艇可以充当水底扫雷潜艇,用来对付最轻微的声响或干扰便会引爆的水雷 乌贼和鱼雷诱饵 乌贼体内的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它便释放出这种黑色液体,诱攻击者上当。潜艇设计者们仿效乌贼的这一功能读者设计出了鱼雷诱饵。鱼雷诱醋似袖珍潜艇,可按潜艇的原航向航行,航速不变,也可模拟噪音、螺旋节拍、声信号和多普勒音调变化等。正是它这种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敌潜艇或攻击中的鱼雷真假难辩,最终使潜艇得以逃脱 通过蜻蜓发明了直升机 通过鱼的身体发明了水下动力学 人类的发明——来自动物的灵感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科学家根据火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hang)。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 仿生与高科技 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组成的回声定位系统。因为蝙蝠魔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又能觉察出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科学家据此设计出了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 …科学家通过对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发明了能提高鱼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运动形式的无轮汽车(跳跃机)等。 前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企鹅王的启示下,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王”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的宽阔的底部,直接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撑动着前进,行驶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 科学家模仿昆虫制造了太空机器人。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通过对几种昆虫的研究,已经研制出一个小型的导航和飞行控制装置。这种装置可以用来装备用于火星考察的小型飞行器。 英国科学家在仿生学启发下,正在研制一种可以靠尾鳍摆动以S形“游水”的潜艇新式潜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使用了被称为“象鼻致动器”的装置。“象鼻”由一组用薄而柔软的材料做成的软管组成,模仿肌肉活动,推动鳍的运动。这种新式潜艇可以充当水底扫雷潜艇,用来对付最轻微的声响或干扰便会引爆的水雷 乌贼和鱼雷诱饵 乌贼体内的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它便释放出这种黑色液体,诱攻击者上当。潜艇设计者们仿效乌贼的这一功能读者设计出了鱼雷诱饵。鱼雷诱醋似袖珍潜艇,可按潜艇的原航向航行,航速不变,也可模拟噪音、螺旋节拍、声信号和多普勒音调变化等。正是它这种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敌潜艇或攻击中的鱼雷真假难辩,最终使潜艇得以逃脱

157 评论

我的宝贝-童童

读《大自然的启示》有感 我从小就酷爱看书,是一个“小书迷”。我读过《格林童话》、《爱的教育》、《亲爱的汉修先生》、《芝麻开门》、《三国演义》、《时代广场的蟋蟀》、《红楼梦》……只要对我学习帮助的书,我都喜欢看。我不但自己买来看,而且问同学借,甚至到图书馆去看书。 这个周,我们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那就是让我们读《语文阅读》的第四单元——《大自然的启示》,老师布置的这个作业让我欣喜万分,因为我特别爱看书和读书,所以,这项作业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娱乐。 很多人都说要热爱大自然,可是大自然到底什么?恐怕都不知道,其实,大自然是什么?开始我也不知道,可我读了这一单元的文章之后,我明白了!大自然其实就是一些自然现象,大自然其实就是在潜移默化的陶治着人们的情操,大自然其实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简单的说,大自然就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为人类奉献的人。 广博的大自然是伟大的、无私的,它不仅给我们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还潜移默化的陶治着人们的情操。昼夜晨昏的递变,春夏秋冬的更替;沉静庄严的树木,青翠碧莹的小草,都让我们感悟到了大自然的情感、意志和智慧。468字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细心观察会收获不小哟! 比如说: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电子蛙眼;根据火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鲁班发现一种带刺的草,发明了锯子。 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而且是胎生,在夜晚它是夜空里捕捉害虫的能手,不管是飞得多么快的昆虫,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就说蚊子吧,蚊子身体小巧琳珑飞起来很快、很轻盈,可要是碰到它的天敌——蝙蝠,它就像慌了手脚的公牛似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永远都逃不过蝙蝠的手掌心。所以人类就发明了驱蚊灯。 虽然苍蝇是一种对农作物伤害小的一种害虫,可人们也从苍蝇身上得到了启示。 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0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他制成了“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他做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照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 神奇的 大自然给我们许多的启示,造福 人类我们要保护大自然 。428字春天到了,小草探出头来。原野里,碧绿的小草密密地生长在一起,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正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赞小草的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爱小草,爱它顽强的生命力。小草,它不用任何人浇水、施肥,只要一把黄土,一束阳光就能茁壮成长。北京到处都是街心花园。我家街心花园里有一块草坪,草坪上长着碧绿的小草。春天,冰雪刚刚融化,许许多多娇贵的花还躲在温室里,不敢走出来。小草挺胸抬头,舒展黄绿的手臂,这群“绿衣小天使”第一个给人们带来信息——春天来了。 我爱小草,爱它坚强的性格,敢于和暴风雨挑战。盛夏,劲风过后,豆大的雨点横飞直落,打得小草东倒西歪、弯腰折背。但是,过不了多久,它又会重新挺直腰板。小草是多么坚强啊! 我爱小草,爱它们平凡、朴实、无私奉献的品格。那千千万万劳动者,那多么像这遍及天涯海角的小草,用自己平凡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为祖国这个大花园增光添彩!395字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真奇妙啊,人们从中得到了启示,发明了很多东西,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人们很久以前就梦想着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行。虽然2000多年以前中国人发明了风筝,但是不能把人带上空中。 20世纪初,在美国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莱特兄弟。他们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一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自从飞机发明以后,就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它深刻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从此实现了上天的梦想。 人们自从实现了上天的梦想后,也梦想着像鱼儿一样在海底游弋。 世界上的第一个潜艇,是椭圆形的,只能下潜7米。潜艇公司投入商业运营后,因为潜艇而发生的事故不断增加,乘坐潜艇的乘客不断减小,后来潜艇公司就停办了。某一年,这个国家要和另外一个国家打仗,于是他们将潜艇改成蛋状,乘着这个潜艇去炸帝国的战舰,但因操作不熟,只好返回。但是,从此以后,潜艇就被派上了战争的用途,并被设计得越来越先进。 另外,人们还模仿壁虎发明了吸盘,模仿袋鼠造出了能跳跃的车,模仿麦秆造出了超高的大楼… … 大自然给人的启示真多啊!486我们每天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它的神奇与美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有许多科学家都从中得到了启示和灵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使我们的生活大大改善。 青蛙的眼睛非常特别,它们看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可是看静止的东西却非常迟钝。人们利用青蛙眼睛这一特点,发明了“电子蛙眼”,使机场里的人员能够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 车前草的叶子是按螺旋形状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因此,建筑师依照这种形状建造的房子也能使每间屋子享受到温暖的阳光。 人们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还有很多。例如“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长颈鹿的身体结构”发明了“抗荷飞行服”;从“响尾蛇”中发明了“现代夜视仪”…… 由此可见,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勇于探索,就算一株小草,也会有它的奇妙之处,也会带给我们千百万个灵感。所以我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去发现观察其中的许许多多的奥秘,并合理的利用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方便,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417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那里树林茂盛,鲜花盛开,风景迷人,且高深莫测。 我们人类靠蝙蝠发明了雷达,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像蝙蝠的耳朵。 人类靠鸟儿发明了飞机。莱特兄弟很想让人们飞上天空,于是他们天天观察凌空翱翔的鸟儿,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鸟儿的翅膀就是飞机的机翼,我们人类不能登上高空,不然就会氧气不足,呼吸困难。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地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就是防翅膀颤动的关键,人类又进一步研究蜻蜓的翅膀,又用蜻蜓的翅膀解决了又一个问题。 以前,在大海航行的轮船,总是开不快,后来人们发现圆圆的大头鲸,常常可以轻而易举地超过轮船,原来鲸上有“流线型”,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鲁班用稻草发明了尖锐的锯。有一天,鲁班去砍木头时,不小心摔了一下,发现手被稻草给划破了,看了看稻草,发现稻草有凹凸不平的齿状,因此就发明了锯。 大自然是奥妙无穷的,我们人类靠动植物而显示了科技技术,只要我们人类学好本领并积极发明创造,日子就会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采纳我呀

158 评论

小路要减肥

刻骨铭心的母爱把我的话当作爱的箴言, 因为我只想你最好。把我的爱装进你的路途,无论你走到世界何处,它们始终属于你,并且永远属于你。——题记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象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淡淡中渗透着严厉的气息,这就是母亲给我的爱。迷惘的双眼无辜时,母亲的关怀是最多的回忆。知识的担子是如此的沉重,而在深夜中,挑灯的是妈妈伴我学习的影子。母亲的爱是深红色的,是一片深红色的大海。虽然偶然澎湃,但却是爱得太深。平静时,总是缓和的,等你触摸到海水,你会深深地感觉到一股滚烫的浆液,无时无刻都是温暖的。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从顽愚走向睿智;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涓涓的母爱如沥沥的细雨滋润着我们的一生,当我们走进学堂,拿起笔,记述爱的音符时,母爱是最真切的爱。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母亲的绵绵思念。莺归燕去,春去秋来,容颜渐老,白发似雪。儿女在一天天长大,母亲却在一天天衰老。当儿女望见高堂之上的白发亲娘,他们都会投入母亲怀抱,热泪涟涟!母爱也是文学和音乐的永恒主题。文人以母爱为题,写出的文章便滋润蕴籍;乐师以母爱为题,弹奏的曲调便清柔幽美,余韵绵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历经坎坷,穷困愁苦,而母亲的笑容却时刻令他梦萦魂牵。在他得知母亲将来的时候,掩不住脸上的笑容,按不住心中的喜悦,抖落衣冠上层累的风霜,拂去心头积淀的风尘,携妻将雏,到溧阳城外迎接母亲。芳草萋萋,花香阵阵,白云舒卷,碧野晴川,处处洋溢着儿子不尽的思念。母子相依,热泪盈眶,握着妈妈温暖的双手,望着母亲苍老的容颜,不禁怆然饮泣,感慨万千,提笔赋诗,情思涌动,在孟郊笔下,就熔铸了这首饱含母爱的《游子吟》,诚挚深切,传诵千年。唐代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栖止不定。他在安史之乱后回到家乡时,已田园寥落,物是人非。凄苦忧愁,睹物伤怀,他将忧国忧民之心与思母之情相融合,互相生发,写成感人肺腑的《无家别》。“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言词悲切,凄苦哀绝,足以令人慷慨动容,下千秋之泪。东汉末年,蔡文姬被乱兵掳至匈奴,作别家国,万里投荒。在被汉使赎回时,母子诀别,含悲引泪,亲朋相送,凄凉感伤。她在所作《悲愤诗》中写道:“已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凄怨哀伤,声节悲凉,读之使人落泪。唐人曾以此为题,作胡笳之曲,如泣如诉,欲歌欲哭,一种醇烈的母子之情充溢于曲调之间。

242 评论

咚董董动

母爱是原点情感。母爱如山!如山的伟大,如山的崇高,如山的厚重……理解了母亲的爱,我们才能爱人爱己,才能让爱迸发出光辉,照亮我们未来的路!下面提供一组表现母爱的文章,以作为开展综合阅读活动资源。 母爱无言 张 顺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里,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的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 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二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来探望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仁,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无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多少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再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仁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的人当中,他母亲的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一次,同龄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也干不了还爱唠叨。于是,我就把这两个故事讲给他听。听毕,他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母亲的心 叶倾城 朋友告诉我:她的外婆老年痴呆了。 外婆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同床共枕了50年的老伴只好睡到客厅去。然后外婆有一天出了门就不见踪迹,最后在派出所的帮助下家人才终于将她找回,原来外婆一心一意要找她童年时代的家,怎么也不肯承认现在的家跟她有任何关系。 哄着着,好不容易说服外婆留下来,外婆却又忘了她从小一手带大的外甥外甥女们,以为他们是一群野孩子,来抢她的食物,她用拐杖打他们,一手护住自己的饭碗:"走开走开,不许吃我的饭。"弄得全家人都哭笑不得。 幸亏外婆还认得一个人--朋友的母亲,记得她是自己的女儿。每次看到她,脸上都会露出笑容,叫她:"毛毛,毛毛。"黄昏的时候搬个凳子坐在楼下,唠叨着:"毛毛怎么还不放学呢?"--连毛毛的女儿都大学毕业了。 家人吃准了外婆的这一点,以后她再要说回自己的家,就恫吓她:"再闹,毛毛就不要你了。"外婆就会立刻安静下来。 有一年国庆节,来了远客,朋友的母亲亲自下厨烹制家宴,招待客人。饭桌上外婆又有了极为怪异的行动。每当一盘菜上桌,外婆都会警觉地向四面窥探,鬼鬼祟祟地,仿佛是一个准备偷糖的小孩。终于判断没有人注意她,外婆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挟上一大筷子菜,大大方方地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宾主皆大惊失色,却又彼此都装着没看见,只有外婆自己,仿佛认定自己干得非常巧妙隐秘,露出欢畅的笑容。那顿饭吃得……实在是有些艰难。 上完最后--道菜,一直忙得脚不沾地的朋友的母亲,才从厨房里出来,一边问客人"吃好了没有",一边随手从盘子里拣些剩菜吃。这时,外婆一下子弹了起来,-把抓住女儿的手,用力拽她,女儿莫名其妙,只好跟着她起身。 外婆一路把女儿拉到门口,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就在口袋里掏啊掏,笑嘻嘻地把刚才藏在里面的菜捧了出来,往女儿手里一塞:"毛毛,我特意给你留的,你吃呀,你吃呀。" 女儿双手捧着那一堆各种各样、混成一团、被挤压得不成形的菜,好久,才愣愣地抬起头,看见母亲的笑脸,她突然哭了。 疾病切断了外婆与世界的所有联系,让她遗忘了生命中的-一切关联,一切亲爱的人,而唯一不能割断的,是母女的血缘,她的灵魂已经在疾病的侵蚀下慢慢地死去,然而永远不肯死去的,是那一颗母亲的心。 母亲的情怀 梁 毅 李国征 我叫康忠琦,是三冶电装公司电控厂的卷线工,今年47岁。1979年11月的一天,我的8岁的儿子褚晖在参加期末考试时,感觉左耳听力不好。我带他去找医生。由于医生极端的不负责任,给我儿子留下了终生痛苦,--一起医疗事故,导致孩子双耳全聋。 我背着年幼的孩子,跑遍了北京、上海的大小医院,找了许多专家教授,孩子的病却毫无好转。在上海,绝望之中,我曾经恳求医生把我的听觉神经移植到孩子身上。医生说:"你爱孩子的心情我们理解,但如果手术出了故障,岂不误了你们娘俩?……" 年仅10岁的孩子,从此进入了无声的世界。 从上海治病回来,小褚晖的吐字就不太清晰了。俗话说,"十聋九哑",听力的消失,使他的语言能力受到严重破坏。我接受别人的劝告,准备送他去聋哑学校。那天早上,当我带着他走到聋哑学校大门外时,他突然哭起来说:"妈妈,我不进聋哑学校,我会把语言忘了的。将来耳朵好了,不会说话可怎么办呢?"孩子的乞求使我的心一阵颤抖,一阵酸楚,我一把拉起他的手,离开了那里。 回到原来的学校后,他耳聋听不到老师的声音,只能靠看课本。为了不使他丧失语言能力,我千方百计教他看我的口型,一句一句地教,他不懂的地方,就用笔写。可我只上过7年学,初一的课程还可以辅导,到了初二困难就多了。我只得一边学习,一边辅导他。我逐渐领悟到,人的一生,很可能遇到各种不幸的事。作为母亲,无论怎样悲伤,也一定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我决心以一个母亲的耐力,点燃他心中希望的火花。然而,1984年,孩子终因疾病影响进入高中考试中落榜了。 这是我预料中的事,但孩子却非常痛苦。为了鼓起他的勇气,我找出一位医学教授送的《海伦·凯勒》这本书。我对孩子说:"海伦双眼、双耳和嘴都不好使。你要比她强得多。海伦有安妮老师,妈妈就是你的老师。你相信妈妈,一定要把你培养成大学生。"孩子一头扑进我的怀里,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从此,我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崎岖的羊肠小道。 一天晚上,我的姑姑、姑父拿着一张报纸来到我家。一进门,姑父就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辽宁文学院中文系招函授生了。"我和孩子一商量,第二天就报了名。 1985年1月,文学院开学了。每星期日全天面授。可孩子听不见老师的声音,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怎么办?左思右想,苦无良策。蓦地,一个近于荒诞的念头涌上脑际:我去替他听课。 从此,我拿着儿子的听课证,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跨人了这所大学校门。 刚开始时,总有人间我:"你这么大岁数,怎么还念书呢?"我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不愿意说是替儿子念书,更不愿意说我儿子是个聋子。一位母亲的想法,是很难用几句话讲清楚的。 当时,函授站设在鞍山商业中专,往返要走20多里的路。两年半来,不论炎热的夏天,还是冰天雪地的寒冬,我从来没有缺过一次课。听课时,我总是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就连老师讲个笑话补充课文,也要尽可能地记下来,回家讲给孩子听。我想尽办法,把孩子的思维带人课堂,我的文化功底差,刚接触高校教材感到难极了。尤其是古代汉语,听得我头昏脑胀,理不清头绪。 可我要是学不会,怎么教孩子呢? 每次下课,我总是跟着老师问这问那。中午,别的学生吃饭去了,课堂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一边啃干面包,一边补记老师讲的问题。我最心疼的不是钱,是时间。时间,对我这个奔50岁的人来说,是多么宝贵啊! 我所在的班组,实行计件工资制。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下班回家,还要做饭,洗衣服。晚饭过后,多想早点上床歇歇乏,看看电视。可是不行啊!每晚8点开始,是我们娘俩学习的时间,任何事情都不能侵占。家里的桌上、床上摆满了《辞海》、《说文解字》等工具书。有的书字太小,我只好借助放大镜和老花镜。每天娘俩要学到半夜。 1985年冬的一个星期天,下起鹅毛大雪,风卷着雪花扑打在窗上,发出一阵阵"沙沙"声。我患了重感冒,浑身又酸又疼,难受极了。然而,看见孩子为我准备好的书包和那期待的目光,我硬挺着爬起来,拖着沉重的身子向学校走去。晚上回来,孩子早就在路边等着我了。娘俩一见面,他抱着我直打转。刹那间,我浑身的酸痛消失得一干二净。其中的乐趣,别人是很难体会到的。 还有一次,孩子他爸出差了。我去上课时,把钥匙忘在家里。晚上,我冒着大风雪,推着自行车一步步地从学校回来。怎么敲门也无济于事。我又冷、又饿、又累,坐在外面的石头上,望着楼上窗口的灯光,各种复杂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直到孩子感觉不对,从窗户往下张望时,才发现了精疲力尽的妈妈。进了屋,他含着泪珠,为我焐手。此情此景,使我忘记了一切疲劳。也许,天底下只有做母亲的能从那难言的苦涩中品尝出无尽的甘甜来。 对我们娘俩来说,学习就象爬山,每走一步都是艰难的。有一次,我教他诗词格律,"平平仄仄"怎么也讲不清楚。用嘴讲,有的口型看不准;用笔写,有的意思又表达不明白。孩子不耐烦了,干脆把书推到一边说:"这么难,我不学了。要是我耳朵不聋,何必费这么大的劲儿……"听了这话,我心里很难过,泪水象断了线的珠子似地夺眶而出。孩子一见吓坏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妈妈,妈妈,我错了,我不惹你生气了,我一定好好学……"我擦去眼泪,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 1985年6月,文学院举行第一次考试。那天,我把孩子送进考场,对监考老师说:"这个孩子听力不好,有什么事,麻烦您用笔写给他。"然后,我拉住孩子的手,鼓励说:"祝我儿成功!"他点了点头说:"妈妈放心!"考试结果,褚晖的古代汉语和文艺理论分别获得91分和94分,在同学中名列前茅,受到院长的表扬。 1986年年底,褚晖一下子参加了4科考试。12月8日,考试发榜了。我怀着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匆匆忙忙赶到学校看榜。当我看到孩子4科全部合格时,乐得差点蹦起来,骑上车子,拼命往家跑。刚一进屋,他就扑过来抱住我。我们娘俩高兴地转啊,转啊,直到累得倒在床上。那天,我和孩子都哭了。 1987年6月28日,孩子通过了最后一门功课,几年的艰辛和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为了打好基础,他还参加了自学考试,已经获得了9科结业证书。并自学了书法、绘画、篆刻、盆景艺术等。我知道,对孩子一生来说,这还仅仅是开始。他要走的路还长。但无论怎样,我都要同他一起走下去,我要亲眼看着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即使我闭上了双眼,心里也是无愧的。 母亲的手 庄因 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去秋匆匆返台,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依稀了,故交,新友、亲戚们也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硬大盘固,伟为泰山,将梦境充沛了。 那夜,我梦见母亲。母亲立于原野。背了落日、古道、竹里人家、炊烟、远山和大江,仰望与原野同样辽阔的天极。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于,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焦定在她那--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我泪眼所能见的一切。那手,是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太阳的光与热。 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孩童挨大人骂挨大人揍是不免的,但我却怎么也想不起任何挨母亲打的片段来;连最通常的打手心打屁股都没有了虽如此,母亲的惩戒更甚于打,她有揪拧的独门绝招。我说绝招,是她揪拧同时进行--揪起而痛拧之。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除了后娘对"嫡出"的"小贱人"尚有"无可奉告"的狠毒家法外,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 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母亲之对我,虽未若岳母之对武穆,但是,在大敌当前的大动乱时代,大勇大义之前,使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逃难的中国母亲一样,对子女们的情与爱,可向上彰鉴千秋日月。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打牙祭"的大好机会了。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不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丁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有再剩过饭。 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贴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人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F翻搓起来了。安顺当时尚无自来水,住家在院中有井的自可汲取来用,无井的便需买水。终日市上沿街都有担了两木桶水(水面覆以荷叶)的卖水的人。我们就属于要买水的异乡客。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的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的,大哥、我、三弟,每人都有奶娘带领。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如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其厉害。可是,出乎意外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头上,我听见母亲平和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着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冬夜,炉火渐尽,屋内的空气更其萧寒,待我们上床入睡后,母亲坐在火旁,借着昏灯,开始为我们衣袜缝补。有时她用锥子锥穿厚厚的布鞋底,再将麻绳穿过针孔,一针一针的勒紧,那痛苦的承受,大概就是待新鞋制好,穿在我们脚上时,所换得的欣快的透支罢! 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亲仍不乏经常兴致高涨的时候。每到此际,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的那管玉屏萧和一枝笛子,吹奏一曲,母亲常吹的曲子有"刺虎"、"林冲夜奔"、"游园惊梦"和"春江花月夜"。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而富才情的了。 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八千里路云月找到了恒定的力量。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晶的润饰。唯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177 评论

玉米大叉叉

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是最最关键的筹码。 曾左右了当时的历史走向。因此,后人对其评价多是毁誉参半、亦扬亦异的。很难勾勒出他本身的性格及其演绎出的那些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变故 吴三桂对于皇帝的宝座一直有窥觑的野心,仗着天高皇帝远,在云南作威作福,妄图篡权夺位。让这样的野心家夺取政权将是一场民族的灾难吴三桂,集明清改朝换代诸矛盾于一身,反复无常:先由明入清,助清夺天下,功高震主;后反清自立,威震华夏。他不断改写历史,最终自取灭亡。吴三桂丰富多彩的人生翔实记录,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说到底,就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的警示和启迪,不知要用过多少口头说教! 吴三桂这个人,在明叛明,在清叛清,因其反复无常、见利忘义而备受人们谴责。然而明清之际的历史相当复杂,他处在这个历史大环境中,又有着那样特殊的经历,所以在思想上也不可能那么单一明了。 从康熙时代开始,一直把这场战争的责任全推到吴三桂身上,这有违历史事实,是不公道的。而康熙又因这次事变而全部抹杀吴三桂前期所做的贡献,同样是不公正的,倒是他的孙子乾隆颇有点求实精神,他对吴三桂的评价是:“功者功之,罪者罪之”。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时期里,吴三桂算得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关键时刻,这位明朝边防大将迅速倒向满清一边,联合清军追杀李自成农民军,转战大半个中国,直至李自成败死。接着,又率兵剿灭南明势力。封藩云贵后,吴三桂恃宠骄横,贪婪的私欲迅速膨胀,扩编军队,搜括土地,独揽事权,结党营私,俨然是云贵地区的土皇帝。最终与清廷反目成仇,落得猝死湖南、兵败族诛的可耻下场。 用“欲壑难填”这句成语来形容吴三桂的贪心,是最恰当不过的。清廷越是假以事权,他越是贪心不足。康熙二年(1663年),他居然上疏清廷,请求在云贵两省总督巡抚的敕书中,加上“听王节制”四个字。明目张胆地要使自己的王权凌驾于封疆大吏之上,而朝廷竟也同意了。对于清廷给予的“举劾”之权,他更是视同至宝,一方面,将自己的意中人从外省调到云贵充实力量;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亲信派往其他各省任职。他经常直接给吏、兵两部批文,指定某人为某官职,授某人为某参将、游击(均为官名)。有时吏、兵两部!用云南、贵州文武官员,与其意见不合,也必须撤回,改用藩府选定的人,包括选送到外省去的士,谓之“西!”,即由平西王吴三桂提请任命官员。康熙五年(1866年)十月,兵部不得不向皇帝提出,把选用云贵武职官员的权力交给吴三桂掌握。兵部抱怨,他们推选出新任命的云贵武官,尚未到任,而平西王另已提出人选,以致兵部推荐的人只好中途返回。 在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权力又往往同金碧辉煌的宫殿、雕龙刻凤的宝座紧密相连。 昆明西郊的五华山上,原本坐落着明黔国公沐氏的府邸,后来又成了南明永历帝的宫殿。吴三桂看中此宫,但嫌其显得过于狭小,遂大兴土木,进行增修扩建。工程前后持续十余年,终成一个占地广阔、规模宏大的宫殿群。远远望去,只见殿阁崇峙,溪水淙淙,回廊百转,曲径千折。吴三桂不仅要府邸富丽,还要设计巧妙,以新奇闻名天下:他在城内莲花池畔又修建一座宫殿,名曰安阜园。园内开凿渠道,两岸楼台对峙,高百余丈,中间建桥相连。园中遍植花木,其中不乏奇花异草。四季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为建造这座园子,王府耗银不计其数,还毁坏和占用了大片百姓的庐舍、墓地。 吴三桂终日耽于声色,纵欲享乐。他的后宫达上千人,与封建皇帝比也不逊色。前期专宠绝代佳人陈圆圆,后圆圆年老色衰,便宠爱“八面观音”、“四面观音”两位美姬。拥有这些绝代佳人日夜陪伴,吴三桂还不满足。安阜园落成后,又命侍从江南采买优伶四十余人,个个年方十五六岁,朝夕歌舞。每当宴会之际,三桂吹笛,宫人美女们伴以歌舞。歌罢,吴三桂命人给赏银钱,立刻珠玉金帛堆堂前,歌姬们嘻嘻笑笑,一拥上前争抢。 为了满足纸醉金迷的生活,吴三桂凭借其显赫的政治地位和权势,贪婪而疯狂地聚敛财富。这位贪心王爷几乎是一进昆明,就把明黔国公沐天波的七百顷庄田占为己有,作为藩庄。耕种七百顷地,需壮劳力二千人,另给他们每人地三十亩以养家糊口。这些庄丁共得地六万亩,加上藩庄地,实际占有土地达六七万亩之巨。康熙六年(1667年),吴三桂又借满清大臣圈地之机,以兵丁口粮不足为由,将云南府所辖州县的卫所公田尽行圈占。所圈土地上的百姓,被强令徙往他地,无力迁移者便成了藩庄上的佃户。 吴三桂的权势,终于引起清廷的警觉。康熙即位后,开始逐步削夺其政治和军事上的特权。康熙十二年(1673年),皇帝下达了撤藩令。这对锦衣玉食、称霸一方的吴三桂无疑是当头一棒,他决意铤而走险,于同年十一月起兵反清。叛军开始进展顺利,不久就攻到长江流域,数月便得六省。但战事很快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兵陷湖南,八月病死衡州。三年后清军平定了这场叛乱,吴氏家族被诛戮殆尽。有人说,李自成失败,是因为到北京之后,刘宗敏夺了陈圆圆,恼了吴三桂,投降了清朝,造成李自成的失败。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我是不同意这个说法的。一方面从事实上不同意。大顺朝经过了十六七年的斗争,占领了河南、陕西,明朝的陕西包括现在的宁夏、甘肃,也包括青海的一半。往东去,他的人马到了山东;往南,到了湖南边界的常德附近。这么大一个局面,会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且这女人是个妓女)就失败了,这是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你们想想。这丢掉了阶级分析,丢掉了当时具体的军事、政治、经济情况,而把原因放在一个妓女身上,理论上讲不通。从事实上说,陈圆圆被吴三桂买去,已经到了宁远,宁远现在称兴城,在锦州南边。当李自成进北京时候,陈圆圆已经不在北京,在宁远。但是吴三桂的父母和家里的人(大概有三十几人)还在北京。难道吴三桂不为父母生命着想,不为全家生命着想?难道吴三桂不为千秋名节着想?当了投敌汉奸,仅仅为着一个妓女,这种事情我们今天会不会做呢?尽管我们今天与历史不同,但是,我们了解今天的人情,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问题。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文化大革命”后,林彪摔死以后,我对“文化大革命”的许多斗争,看得更深了一步。回过头来看历史问题,也就更清楚了。今天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何况古时讲对父母之孝,比今天高得多。今天我们把满族看成兄弟民族,但是明朝时不是这么看,以汉族为代表的明政权,和以满族为代表的清政权,这有一个民族对立啊!那个时候不讲兄弟民族,是势不两立的民族。难道吴三桂以一个汉族人,为一个妓女被刘宗敏霸去了,竟然不顾其父母,不顾其三十口亲人被杀害,也不管千秋名节,落一个汉奸之名,你们想他肯不肯,到底肯不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封建时代,你要把他的妻子夺走,这认为是奇耻大辱。你要把他的姨太太、妾夺走了,这不算个事情,甚至可以送人。你看中了,看中了可以送给你,所以有“爱妾可以换马”的说法。看中了一匹马,骏马,非常好,没有钱买,好,把姨太太换一换。如果吴三桂要是真的知道刘宗敏把他的陈圆圆夺去,这个阔公子出身、二十几岁就当了总兵官、挥金如土的人,他就会想,算了,把陈圆圆给他刘宗敏。反过来说,真要是吴三桂为此叛变,那好,刘宗敏和李自成就抬举他,以重礼把陈圆圆给他送回去,这个问题好办。为什么产生这个战争,原因很多也很深。政治原因、阶级原因、军事原因……科学的历史家,应该从这些原因来探讨事物的本质,只有唯心主义者,才会放过了这个历史的本质,把这么大一个生死斗争归结到一个姨太太身上,这个道理站不住,何况陈圆圆此时不在北京。� 又有人说,是因为进北京之后,这个刘宗敏抓了许多做官的人(据史料说是几百人),要钱,拷打要钱,追赃。这是不是一个失策?在策略方面有错误,是一个失策。但是不是刘宗敏的责任?刘宗敏究竟担负多大责任?大顺朝是刚刚建立的新的朝代,皇帝是开国皇帝,不是已经坐了几十年、几百年的一个末代皇帝。开国皇帝必然把军权、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然不能成为开国皇帝。李自成也不是一个昏庸之辈。刘宗敏敢这么胆大包天,抓那么多人要钱,道理在什么地方?我提出了问题,暂不解释。所以把这个罪状归结到刘宗敏,是忽略了当时大顺朝的政权构成,和大顺皇帝李自成的为人,忽略了这个基本问题。� 还有人说,都怪在牛金星当了丞相,别的好事不作,尽劝李自成登基,劝李自成赶快做皇帝。坏就坏在牛金星,这事也不合理。做皇帝是李自成的目的,农民起义最后必然是建立封建帝国。当时还不能,农民起义以后,他变成一国之君,当然是当皇帝。当皇帝是李自成打了十几年的最终目的。有没有牛金星,他都当然要当皇帝。这个账不能算在牛金星身上。� 第四个说法是,由于他错杀了李岩,所以他站不住脚了。这个说法也不可靠。李岩到底是个什么人?到今天还没有解决。过去说他是河南杞县人,是个举人,是兵部尚书李精白的儿子,这完全不对。杞县没有这个人,李精白也不是杞县人,明朝末年举人、乡宦纪事录没有李岩的名字。首先不是李精白的儿子。李精白是安徽富阳东门内人,他们安徽富阳人称李精白家为“都堂李家”。李精白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姑娘。有一个儿子病死,死得早;又一个儿子,崇祯十五年被袁时中杀了。从来没有一个儿子叫李岩,现在没有铁板钉钉的证据。所以说他是李精白的儿子,没有历史根据。《杞县县志》否认,《开封府志》否认。随县有一个人跟他同时,写了一本书,否认杞县有这个李岩,证据确凿。我们现在这个李自成死在九宫山下,而湖南要争,说他隐居石门夹山。湖南的材料他们都送给我了,我看了,都不能自圆其说。历史是科学,不能随便解释。解释历史是解释科学,应该是越解释越符合科学,而不能越解释越背离科学。所以现在无法证明李岩这个事情,不知是怎么回事。但大顺军里确有个李岩,据我看确有,我们常常因为史料不足,没有占有,难以下定论。大顺朝迅速灭亡,许多档案都被敌人毁了。史料不够不要结论。没有根据,我决不说没有李岩这个人,只能说李岩有,情况不清楚。我们搞审干,还要查证落实嘛!还派许多人调查调查。我们现在对李岩这个人没有调查,查不出来。但李岩并不重要,这一点可以肯定。因为大顺朝建立中央政权,他有六部,叫六政府。尚书,没有李岩,侍郎也没有他。武官分好几级,现在有个问题我们还搞不清楚。有人说元帅算一级,我看不对。大概权将军算一级,上将。制将军算一级,中将,李岩部队的军衔是个制将军。李过都是权将军,李岩是制将军,闹了那么久,只搞了个中将,而且每次重大战役,什么人带兵去打仗,大概都清楚。还没有查到哪一次打胜仗,是李岩带兵打的。所以不要把李岩估计那么高,没有证据。退一步说,纵然李岩不死,也不会起重要作用。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胜败,军事上的胜败决定于历史的形势,而不决定于某一个人。杀李岩的时候是崇祯十七年,甲申年六月间,可能是六月下旬。这个时候,李自成已从山海关溃败,退出北京。以后又在正定一带打了两个败仗,他自己也受了伤,精锐部队差不多光了,河南到处反对大顺政权。在这个局面之下,就算给李岩两万人马(据书上说李岩要求给他两万精兵),纵然给他两万精兵到河南,茫茫中原,到处叛乱,能起多大作用?古代军队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我们的军队掌握机关枪,掌握迫击炮,各种大炮,还有飞机、坦克,那比老百姓的武装强得多。在三百多年前,主要战斗武器是弓箭、刀矛。你有,老百姓也有。千万不要唯心主义,认为李自成是起义的,老百姓就拥护,不见得。老百姓只看现实,你对他有好处,就拥护你。对他没有好处,就不拥护你。何况正统观念深入人心,尽管崇祯死了,直到康熙年间,许多地方起义反清,还拿明朝后代当旗号。这封建的正统观念,看起来是思想意识,但在进行武装斗争的时候,他就变成了物质力量了。难道当时的地方势力就那么拥护你李自成?已经摆脱了封建的正统观念,可能不可能?它是不可能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占领了巴黎,巴黎以外的农村,农民纷纷武装起义,进行战斗。农民是保皇主义者。拿破仑失败之后,被流放到一个海岛上,后来拿破仑带了少数人,坐船从法国南部登陆,形势危险极了。还是农民崇拜他,每到一个地方,皇帝来了,农民就跟着他向巴黎进军,越走人越多。所以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农民总是保皇主义者,在保皇主义者的农民看来,李自成不过是个流贼。

337 评论

书画人生

笔者从相关渠道收罗了全国各地《刘氏家谱》的字派排行,展示如下,看看你属于哪一支?辈分有多高?刘氏族谱1、辽宁北镇满族一支……汝、应、学、养,名、显、文、登,清、时、懋、树,维、国、兴、宗……注:辽宁北镇满族刘氏:1941年刘恩铨、刘名仁等重修北镇《刘氏宗谱》记载,这支刘氏宗族本是汉族,原籍山东登州府栖霞县俗名山后大户刘家。据先人传述,与汉高祖刘邦、东汉光武帝刘秀均系同族,与宰相山东诸城刘墉更属一派。明朝隆庆五年,又迁居海城县前三台子、新河屯两处居住,直至今天,仍世代居此。到20世纪中叶,这支满族刘氏已传到第二十代,发展350户2500多人,分布在前三台子屯、新河屯、大二台子屯一带,为当地望族。族谱还记载,该族“移居盛京、安东、吉林、龙江、锦州、盖县、盘山县等处之户人口非常稠密,可以称为兴旺族耳”。这支刘氏宗族的一世祖刘忠死后葬在海山寨东北山,传到六世祖刘德进,生子4人,后裔因此分为4大房。从一世到十五世“多以耕讲工商为业,忠厚传家。入军政两界充差者,率皆显耀门第,颇极一时之盛”这个宗族在清嘉庆八年、咸丰七年、民国三十九年先后编修了宗谱。2、福建南平一支……国、泰、玉、明,初、孔、白、梦,正、宗、德、仪,永、春,启、元,士、英、子、宁,林、考、岳、恩,生、秉、礼、义,仕、名、朝、庭,克、米、尔、祖,万、世、永、盛……3、江苏刘楼一支……敦、本、思、敬,绍、廷、克、光。荣、培、希、守,世、泽、延、长……4、吉安县富田一支……儒、德、君、明、世、家、道、永、昌……5、吉安文陂竹山一支……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迪、曰、春、龙、尧、克……6、吉安文陂镜湖一支……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承、志、汝、愈、光……7、泰和高垅一支……永、宗、用、促、彦、希、宽、奇、见、先、诚、有、望、积、德、在、宗、贤、训、迪、惟、崇……8、赣州章水水西一支……武、昌、翊、朝、积、兴、应、广、天、开、大、运、启、定、吉、祥、孚、嘉、允……9、江西永丰沙溪一支……厚、松、柏、樟、竹、弥、致、高、难、度、僶、巨、景、文、庭、仕、冠、圣、得、人、德、各、庆、好、施、感、受、发、添、兴……10、广东紫金一支……乌、郎、法、琏、应、开、纪、象、崇、永、朝、开、纪、昌、文、字、子、传、兆、志……刘氏始祖11、山东滕州古滕一支……守、真、希、书,近、儒、临、端,崇、正、显、微,世、毓、庆、观……12、山东单县迁曹县刘寨一支……闻、汉、良、彦、静,源、兆、本、玉、泥;荣、升、俊、道、崇,世、传、宪、效、锡;建、守、克、永、志,作、君、广、宗、起;同、贵、相、进、敏,培、恭、信、俭、义……13、沛县朱王庄藜照堂一支……昭、鸿、运,庆、履、祥。遵、祖、训,延、绪、长,建、家、政,诗、书、良。为、忠、厚,冠、汉、乡……14、江苏睢宁永思堂一支……良、延、荣、保,益、滋、廉、方,笃、厚、肇、隆,英、才、崇、尚,礼、贤、为、本,泽、惠、恒、长……15、睢宁城东汤一支……允、守、振、清,恩、庆、光、荣。邦、靖、德、正,朝、永、昌、明。树、义、延、培,庭、良、绍、兴。志、远、宏、伟,继、贤、盛、隆……16、睢宁凌城一支……其、业、宜、广,维、士、则、良。本、仁、祖、义,喜、尔、寿、县……17、睢宁王集林庙一支……金、华、开、启,福、庆、勋、宣,忠、桢、崇、祥,百、世、其、昌,贵、坤、献、锦,新、建、久、远,学、奎、武、扬,宇、元、安、长……18、江苏徐州铜山一支……永、保、宗、祖、训,勤、忍、刚、正、宏,传、家、维、孝、友,为、善、本、忠、行……19、江苏盐城新兴一支……世、守、其、德,义、孝、承、先;人、如、达、立,家、必、兴、贤;弘、扬、廉、洁,荣、耀、超、前;书、海、恒、慧,昌、盛、万、年……20、吉安樟汲一支……廷、茂、以、文、彦、永、迪、梅、理、日、佐、乾、子、学、祥、瑞、愈、昌、德、配、孔、孟、建、贤、良、允……21、吉安值夏一支……子、伯、汭、万、文、武、成、周、绍、继、祖、谋、猷、明、理、心、常、泰、存、仁、福、厥……22、吉安新圩黄塘一支……仲、鞠、午、参、十、甲、宏、如、文、孟、孔、乔、存、荣、念、齐、尧、方……23、吉安新圩乡城山一支……仲、珪、亨、伯、春、仁、德、用、文、高、显、于、渊、邦、从、逊、绍、可……24、吉安大陂一支……武、昌、翊、朝、刘、明、光、元、亨、利、贞、大、昌、永、隆、吉、祥、孚、嘉、允……25、吉水绕源远庆堂一支……先、绍、光、璠、元、亨、廷、清、永、盛、仁、义……26、吉水五坊一支……彦、大、浚、应、容、允、元、已、祐、臧、缉、福、扁、棒、朴、宗、日、云、槐……27、泰和江夹洲一支……曰、明、和、震、可、淑、济、均、友、存、永、福、叔、广、崇、京、瑞、应、祯、祥、德、愈、昌、修、齐、道、貌、岸、然、学、建、明、良、安、仁……28、泰和樟塘龙陂一支……子、叔、资、朴、荣、常、举、一、士、慰、甲、显、承、光、荣、德……29、泰和下坊一支……元、宗、德、光、明、允、有、年、钦、崇、昌……30、泰和苑前东皋一支……惠、子、两、鲁、宗、文、以、子、珍、彦、琠、孟、敏、元、春、怀、天、大、承……刘姓分布图31、泰和苑前洲刘村一支……承、子、均、以、克、仲、叔、广、志、卿、尧、梦、维、同、达……32、泰和钱塘一支……存、文、礼、仲、惟、元、希、宽、奇、见、国、振、光、望、积、德、在、宗、贤、训、育、须、从、典……33、泰和文塘一支……嘉、如、鸿、文、隆、宰、卿、相、廷、翰、朝、国、恩、荣、钦、诏、授、爵、禄……34、江西白石一支……宾、贯、麾、壁、洞、甫、治、表、焕、坪、钦、源、梁、长、仲、元、效、树、福、惠、瑞、菊、育、君、峰……35、赣州章水水西一支……武、昌、翊、朝、积、兴、应、广、天、大、运、启、定、吉、祥、孚、嘉、允……36、湖南宁乡古塘基一支……基、钜、润、兰、煐,垂、铭、永、树、熏。培、钟、源、本、烈,增、锡、汝、模、烝。均、鉴、泽、荣、耀……37、湖北监利古柏堂一支……开、振、宏、绪、茂、义、耀、儒、传。清、源、启、先、德,甲、第、永、联、芳。孝、友、传、家、远,诗、书、启、善、良。安、邦、承、大、道,治、国、焕、文、章。英、贤、定、新、体,齐、国、图、富、强。政、宪、扬、廉、洁,华、宁、乐、同、康……38、湖北咸丰一支……元、富、贵、崇、子、思、受、永、应、仕、文。先、祖、源、陶、唐,汉、代、辉、宇、光。宗、功、启、后、继,大、业、期、尔、扬。乐、维、真、善、美,德、尚、廉、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世、泽、长。修、齐、治、平、本,昌、明、福、寿、康……39、湖北利川毛坝一支……允、光、于、文、德,期、尔、长、世、泽。良、能、方、可、贵,用、贤、以、为、则。先、祖、源、陶、唐,汉、代、辉、宇、光。宗、功、启、后、继,大、业、期、尔、扬。乐、维、真、善、美,德、尚、廉、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世、泽、长。修、齐、治、平、本,昌、明、福、寿、康……40、湖北利川毛坝一支……宗、志、洪、思、楚,大、显、文、养、承。士、伯、庠、开、远,永、世、万、代、兴。庆、衍、华、簪、遗、泽、长,弘、蒸、燕、翼、仰、名、扬。箕、裘、丕、振、家、声、盛,奕、禩、云、礽、姓、字、香……41、江西省全南县一支……均、景、叟、可、尚,允、绍、庭、刘、大。刘、天、思、嘉、世,永、定、期、昌、隆;盛、国、为、梁、栋,圣、朝、泽、恩、崇。诗、书、传、奕、冀,恒、泰、庆、奇、逢;志、高、鸿、发、达,才、洪、涵、祚、昶。德、声、荣、裕、远,怡、方、添、正、刚;君、子、常、守、礼,儒、士、惟、文、章。哲、克、群、伦、霖,甘、润、万、方……42、重庆万县董家猪羊坝一支……君、子、泽、长,善、人、祚、永,观、国、之、光,承、家、有、庆……43、万州董家岩大地坪卫生寨一支……贞、元、启、泰,肇、衍、隆、兴,绳、其、祖、武,克、光、德、心,存、仁、履、义,永、恭、康、宁,敦、汝、有、于,世、守、一、经……44、河南省濮阳华龙区南里商一支原派:……树、人、宗、光、显,培、善、传、世、长,格、先、子、孝、顺,继、志、自、荣、昌……现派:……树、人、宗、世、泽,格、先、子、孝、顺,继、志、自、荣、昌……45、河南信光山县十里店一支……立、世、秉、直、诚,懋、义、敦、仁、斯,为、德、本、传、家,崇、诗、礼、安、常,守、正、 广、福……46、河南信阳一支……凤、文、显、树、玉……47、北京一支……志、国、兴、成、业,安、邦、永、贤、明……48、河北一支……泰、道、沛、崇……49、江苏一支……堂、诗、礼、遵、亭……50、广西一支……京、太、文、庆、合……51、湖南郴州一支……朝、臣、元、尚、良,尊、先、贤、肇、运,继、启、发、昌、明,敦、本、传、家、顺,诚、心……52、湖南华容一支……天、国、祖、邦、钦、鸿、廷、永、文、昌、德、世、忠、贞,有、时、显、著、云、龙、际、扶、保、王、朝、寿、宇、清……53、河北省故城县小庙乡刘洼一支……孟、瑞、世、凤、文、华、通、顺……54、山东一支……佩、振、嘉、生,继、业、长、洪,士、同……55、山东省夏津县新圣店镇徐庄村一支……义、承、先、泽,自、今、维、新,书、庭、有、训,家、世、长、春……56、河北威县一支……广、华、万、世、昌,安、邦、庆、永、祥,民、心、从、大、道,勤、学、自、成、章……57、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刘家沟一支……盈、月、朝、天、子,宏、仁、万、世、芳,光、宗、荣、显、耀,永、远、震、乾、坤……58、广传公第八子巨涟公后裔……禹、万、清、国,元、亨、利、贞,祥、延、奕、世,文、章、道、德,光、耀、祖、宗……59、广西贺州一支……家、学、代、昌,守、道、成、仙……60、安徽肖县一支……夕、光、世、纪……百家姓——刘61、山东泰州一支……严、新、寿、百、庆……62、山东一支……世、宗、要、士、梁……63、江西吉安县一支……先、德、诗、书、启、文、章……64、山西祁县来远乡张登村一支……形、太、玉、荣,世、学、登、廷,克、广、德、新,永、照、大、统……65、辽宁凤城一支……尚、登、文、起、应,国、美、天、志、庆,玉、凤、贵、法、德,永、远、聚、宝、峰……66、四川渠县一支……正、大、光、明、中、庸、尚、德……67、河北黄滕庄一支……世、守、中、合,习、北、元、吉、文、明、延、祚,永、存、成、式……68、天津大港一支……天津建市前属于河北省,因而天津刘氏大多自认为河北刘氏。如天津市大港区刘岗庄刘氏,就是属于河北沧州聚馆刘氏一派。据道光二十三年奉旨率领4个儿子和2个侄儿随驾北迁,落籍于直隶沧州东北乡聚馆,成为聚馆刘氏的开基始祖。到今天,聚馆刘氏后裔人丁兴旺,广泛分布于河北、天津、北京等地……69、山西太原一支……据《太原文存》卷8《刘氏族谱序》记载,太原刘氏形成于明朝,以刘信为开基始祖。刘信,明成化时人……70、山西芮城一支……形成于明朝初,以刘敏为开基始祖。该族以“孝悌堂”为堂号。至明嘉靖时,有第7世孙刘良臣,始创修芮城《刘氏家传》,明万历时刘良臣的儿子续修。清康熙时,刘敏第十四世孙也即刘良臣的第七世孙刘士锡,再次重修《芮城刘氏家传》……71、山西岳阳一支……据清咸丰时手抄本山西岳阳《刘氏宗谱》记载,该支刘氏家族形成于明初,以刘美天为开基始祖。刘美天在洪武年间定居岳阳县金堆里石佛叠,传到第七世时分为四大房,分别居于岳阳县罗家山、弱柳、凌云、邓家山等地。清朝乾隆58年,四大房始合宗祭祖,创修族谱。现在,这支刘氏家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美天的第24代……72、山西徐沟太常村一支……据民国二十六年手抄本《太常村刘氏系图》记载,该支刘氏形成于明初,开基始祖刘仲礼,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徐沟太常村。到今天,该支刘氏已传到始祖刘仲礼的第27代……73、山西交城一支……据民国末年刘学光编交城《刘氏世谱》记载,这支刘氏家族原籍江南,明朝初年徒居山东省济南恒台县等地,清朝光绪十五年以后,才陆续迁入山西省中南部八县。民国三十七年,有一支又由屯留迁入交城瓦窑村落籍,此后到今仍居于此。这支家族现在已传到第23左右。据族谱记载,该族历史上较著名的人物有刘麟,曾任直录河间府通判;刘泰华,曾任下德骑尉、候迁守备;刘志通,曾任安徽怀远县丞;刘得洪,任江西浮梁知县,补用知府……74、山东滕州古滕一支……清朝道光十八年,古滕刘氏从开基始祖刘元的第17世纪开始,使用如下统一16字字派:“守、真、希、书,近、儒、临、端,崇、正、显、微,世、毓、庆、观。”古滕刘氏迁滕始祖刘元去世于明景泰七年,享年84岁。夫人王氏,为山西临汾县处士王澄之女,生1子:刘武。二世刘武,卒于明天顺八年,寿82岁。夫人泰氏,生6子:刘殳渚、刘殳、刘殳殿、刘殳俞、刘殳为、刘殳雄。三世刘雄,又作刘殳雄,夫人陈氏,生1子:刘完。自开基始祖刘元至刘希贡先生的传递世系如下:刘元—刘武—刘雄—刘完—刘傥—刘学礼—刘钧—刘芳申—刘恺—刘培新—刘仕俊—刘永清—刘振方—刘玉珂—刘欣韶—刘性善—刘守辰—刘聚真—刘希贡。到今天,古滕刘氏最多的已传到刘元的第27代孙。如作家刘浩歌就是刘元的第20世孙……注:形成于明朝,来自山西,以刘元为开基始祖。据今人刘希贡先生提供的。此后数百年来,这支刘氏家族就世世代代都聚居于此,形成当地的望族。这支刘氏家族非常兴旺发达,不但人丁众多,而且人才辈出,到今天已繁衍到约5万人,并孕育出了清代进士刘德夙、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书田将军和当代著名作家刘浩歌等大批优秀人物。古滕刘氏族人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滕州市、枣庄山亭区、徽山等地。古滕刘氏修有自己的刘氏家祠,并以“崇善堂”为堂号。1995年,该族刘刘氏家祠还被当地政府列为滕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滕刘氏在历史上曾5次修谱。现有一到五修族谱共550卷之多。74、山东单县迁曹县刘寨一支……曹县刘氏历史上曾6次修谱。从始祖“闻”字派开始,这支刘氏家族使用如下40字的五言派诗:闻、汉、良、彦、静,源、兆、本、玉、泥;荣、升、俊、道、崇,世、传、宪、效、锡;建、守、克、永、志,作、君、广、宗、起;同、贵、相、进、敏,培、恭、信、俭、义。自始祖刘闻政至六修族谱主修传递世系如下:刘闻政—刘汉—刘良惠—刘彦书—刘暗修—刘源—刘兆麟—刘本宏—刘堪—刘禄—刘朝征—刘来道—刘科—刘道佑—刘崇诏—刘世亭……注:形成于明末,来自江苏丰县,以刘闻政为自单入曹开基始祖,以刘源明为受姓始祖。据刘恒心先生提供的1995年刘世亭、刘乃邦等编修的山东曹县刘寨《刘氏族谱》记载,曹县刘氏属于丰沛刘氏大宗中的梁王刘武一支,原籍汉家刘氏的发源地、刘邦的故乡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明朝末年因战乱迁到山东,落籍山东省单县西南约50华里的刘方店。开基始祖刘闻政,又自单县迁于曹县东南60多里的丁堌村立业,后裔世代居住于此,因改丁堌村为刘寨。刘闻政的后裔,现已传到第18代,全族人口3000余人,族人主要从事农业,集中分布在曹县和单县西南各村。75、山东菏泽刘楼一支……据民国二十三年因生计生迫,推着石轮马车自江苏省丰县金刘砦迁居于山东菏泽东南90里的刘楼落业,在这里拓荒耕种,营屋而居。刘兴泰的后裔,世代居住于此,到今天,已繁衍到第20代,也即刘邦的第73代左右……76、浙江敦典堂一支……据浙江图书馆乾隆壬寅版敦典堂《刘氏世谱》记载,该族以唐末节度使刘世容为第一世开基始祖。第五世刘诲迁婺源清塘;第六世刘与为敬兴派始祖;十四世刘昌为株树下派祖;太二为楼下派祖;刘八二为上门派祖;刘八四为后山派祖;刘震六为中门派祖;第十五世刘新为门亭里派祖;刘齐为大坦上派祖;第十六世刘志为刘源派始迁祖;刘延为姜冲派始迁祖。刘源分支的传递世系如下:刘巨容—刘汾—刘升—刘义荣—刘海—刘与—刘泰—刘仕—刘瑀—刘一四—刘伯六—刘千四—刘千七—刘太三—刘桂—刘志—刘尧—刘四—刘贵保—刘长宁—刘景旺—刘鉴—刘润—刘汝直—刘文焕—刘以时—刘一镜—刘汉琮—刘是桂—刘天荣—刘有基—刘廷臣、刘廷爵……77、浙江上虞一支……据浙江省图书馆藏民国九年怀贤堂《刘氏宗谱》记载,浙江上虞刘氏以唐朝金紫光禄大夫刘豳为开基始迁祖。刘豳是刘仁晦的第三个儿子,生有4个儿子:刘教、刘敬、刘德、刘度。其中刘教没有儿子,而刘度则生有刘少?、刘少珣、刘少琏、刘少琦、刘少璟、刘少璁、刘少环、刘少璀等8个儿子,于是以第六个儿子刘少璁过继给大伯刘教为后。现将上虞刘氏唐家桥支派的世系抄录如下:刘豳-刘教-刘少璁-刘俨-刘经-刘锡-刘邦昌-刘传-刘天章-刘子木-刘应庚-刘范-刘道益-刘德馨-刘祖仪-刘士正-刘衎-刘溥-刘伯璟-刘克智-刘宗尧-刘时化-刘葵八-刘紫-刘荣-刘允敬-刘新发-刘圣木、刘端木……78、浙江鄞县悬慈一支族谱所记悬慈刘氏远古世系……刘迎-刘轻-刘奕-刘清-刘大……注:形成于南宋,以刘大为迁鄞开基始祖,以刘邦为族谱远古始祖。据宁波天一阁藏民国二十一年。但查《汉书》,元帝刘奭与王皇后、薄昭仪等共生3子:长子刘骜,立为太子,即成帝;次子刘康,封定陶王;三子刘兴,封中山王。其中既没有刘宋或刘箕的名字,而受封为定陶王的不是刘箕,而名叫刘康。因此,族谱所记当有误。刘大大约在南宋时迁居悬慈开基立业,成为悬慈刘氏始祖。刘大生子刘南,刘南生子刘宋,刘宋生子刘世,刘世生3子:刘泽宏——刘松四——刘松六。到1932年刘氏第四次修族谱时,悬慈刘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大的第24代。悬慈刘氏进入近代以后人才辈出,如第23代有刘圭瓒,北京高等师范文学士;刘元瓒,北京大学工学士;刘璋瓒,上海光华大学法学士、北京燕京大学文学硕士;刘诗瓒,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士。第24代刘祁坤,东方工科专门学校毕业;刘祁尚,上海复旦大学肆业……79、绍兴水澄一支……属于长沙刘氏大宗,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元朝大德年间由维扬适绍兴水澄巷。后来,族人又有从水澄迁往杭州市和贵州省等处。常山渔溪刘氏:属于彭城刘氏楚元王刘交大宗。开基始祖刘嗣恭,是南朝宋南越忠献王刘鋹的第十九世孙。元朝末年由西安迁来常山。第二十九世刘诱,又迁居东。衢县南乡十二庄四都刘氏:始祖刘日琯,江西人,元末任杭州府学教授,避乱迁衢县。衢县南乡十二庄下刘刘氏:始祖刘日暄,江西铅山人,亦任杭州府学教授,元末避乱居此。又南乡十八庄曲溪刘氏,亦称始祖刘日琯,但任仁和贡生,明洪武中任衢县教授,上居南关外金家坞,疑为同一人。龙游刘氏,迁自四川;衢县刘氏,迁自洛阳;海盐刘氏,迁自汴梁;海教育界刘氏,迁自真定;宣平刘氏,迁自江西;象山刘氏,迁自河南……80、福建南平一支……自刘楚的曾孙“秀”字辈开始,南平刘氏使用如下字派:“秀茂,国、泰、玉、明,初、孔、白、梦,正、宗、德、仪,永、春、启、元,士、英、子、宁,林、考、岳、恩,生、秉、礼、义,仕、名、朝、庭,克、光、尔、祖,万、世、永、盛”……

92 评论

我躲在墙角哭

原文题目:《汉奸是怎样炼成的——假如你是吴三桂》作者:河南南阳 韦一笑原文: (一)引子 历史上有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英杰青史留名,也有无数投敌卖国的叛徒卖国贼落下千古骂名。读书每每读到人们痛骂汉奸卖国贼时,我却总是扼腕叹息,自古成则为王败则寇,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谁是胜利者,谁有权评价他人的是非,最可悲的是胜利者不说你好,失败者也骂你王八蛋。 吴三桂就是这样的可悲者,汉人大骂吴三桂是汉奸,他引清兵入关;满人大骂吴三桂是反贼,他起兵造反。这样的贰臣贼子真是人人得而诛之。金庸在《鹿鼎记》中,把汉人对吴三桂的痛恨之情写的淋漓尽致,居然想出了“杀龟大会”的名堂,以金庸史学渊博,也许野史中真有记载了。然而这样的一个汉奸是怎样炼成的?他为什么要做汉奸?难道他不知道做汉奸会招千古骂名吗? 这期间有很多误解漏算。大才子吴梅村有《圆圆曲》,其中著名的诗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让世人蒙蔽,以为吴三桂真的就是为红颜一怒。还有,对我们成长影响颇大的《上下五千年》中,说吴三桂不顾民族气节,卑躬屈膝,投靠多尔衮。在种种普及性常识性的材料中,吴三桂的汉奸帽子戴定了。而且世人以为吴三桂投机取巧,两面三刀,投降清廷,将我大好河山,拱手让与满人。历史真的如此吗?吴三桂为什么要一心要投靠清廷? 倘若不对这样的事情参详,骂骂吴三桂汉奸,当是快事,当是不得罪人的事情。但是,当你拿起沉重的史书,翻看字里行间故事,探察人性的弱点,难免觉得吴三桂做汉奸,也是不得不做了。(二)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始末 1、明朝灭亡以前的吴三桂 吴三桂做汉奸前,是明朝驻守宁远的将军。他出身世家,老爹吴襄,是明朝的总兵,他的几个舅舅祖大寿等也是明朝大将。吴三桂从小倒是家学渊源,随父征战。自幼便粗通弓马骑射,并以武举人出身。从军后,受父辈们的呵护提携,加之吴三桂善于钻营,从游击、副将直到总兵一职。逐渐混上了大官。但是吴三桂的真正带兵打仗的能力却很一般,在与清军的交锋中,败多胜少,而且有临阵逃脱的现象(松锦战役),致使洪承畴被清军俘虏,明军损失惨重。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将军的军事才能不高。等到吴三桂以带罪之身驻守宁远,宁远已经在时势的变化下成为北方重镇,扼守着清军入关的主要道路。这时候的吴将军守城的本事见长,军事才能经过独当一面的历练成熟起来,别的重镇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相继失守,唯有在清兵包围下的宁远单独屹立在北方,掐着清兵入关的脖子。此时李闯已经开始兴旺发达,把明军打的战斗力损失惨重,主力四散各地,江山风雨飘摇,朝廷混乱不堪。而崇祯依然任用阉党,即使宵衣旰食也无力回天。几无可用之兵的明廷只有对吴三桂大加器重,清军也通过已经投降的洪成畴、祖大寿等对吴屡屡伸出橄榄枝。然而独守孤城的吴对清军的诱惑并没有动心,拒绝投降。一则他手握重兵,二则其本人和他的将士与清军征战多年,仇恨不小。但由此可以看出吴即便是在明朝苟延残喘的时候,独守孤城,仍未有投降之意。 2、明亡时的形式 在李闯兴兵直指京师的时候,明朝惊惶失措,命吴三桂弃宁远,退守山海关,并带兵护卫京师。但是,弱的跟豆腐差不多的明军已经根本抵挡不了农民军强大而旺盛的攻势,大同、宣府、居庸关等地虽有重兵,奈何或降或逃,或战死、或自杀,兵心已散,大势已去。崇祯居然还在用一心投降的太监曹化淳守卫京师,凡此种种,若想京师不陷,除非奇迹发生。北京,在顷刻间失守。而那些平日满口仁义道德累受皇恩的明朝宗室大臣呢?成国公朱纯臣、大学士魏藻德、陈演在李自成入主大内后,带百官入贺,上表劝进,称颂李自成“比尧舜而多武功,迈汤武而无惭德”,厚颜无耻,羞煞士林。亏得李自成无暇登基,拘系他们,极刑搒掠,胁迫献金,真是活该。而吴三桂的表现,比那些明朝降臣强的多。 吴三桂刚出山海关没多久,就听到了北京陷落的消息。这时候的吴三桂,失去了明朝的依靠,按“正人君子”的常理讲,应起兵靖难,击退闯贼,光复大明。但是,不要没头脑的去逞匹夫之勇,且分析一下吴三桂所处的形式。时吴三桂带兵约四万左右,据守山海关;李自成攻克京师,除了自己的二十万军队,加上明军投降的部队,应计二十万以上;清朝多尔衮的部队占据宁远后虎视关内的部队有八万左右(一说是十四万),并且趁明朝新亡,不断增兵。要注意,此时的清朝对中原早存图谋之心,智囊范文程针对李闯祸乱,指出“中原百姓蹇离丧乱,备极荼毒,思择令主,以图乐业。”果断建策多尔衮兴义师,进取中原,解天下人民于倒悬,使天下由乱入治,稳定社会,并提出“申严纪律,秋毫勿犯”,“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贤能,恤无告。”就是说,即便是没有吴三桂,清朝一样要想办法入主中原。而吴三桂占据弹丸孤城,既无援兵,又无粮饷,如何能够长久支撑下去?要想在这样的情况下立足,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漩涡中谋求复国,倘若此时高举大旗要恢复大明,立刻会遭到李自成和多尔衮的夹击,以军力对比也根本不可能战胜,吴三桂也不是一个能创造以少胜多奇迹的军事天才。 这个时候,李自成对吴三桂开始威逼利诱。他利用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握有吴三桂的短处来招降吴。吴三桂的朋友已经投降李自成的明将总兵唐通、监军张若麒奉李之命来招降吴,然而吴把犒军的金银全部收下,仍然对投降之事含含糊糊。此时的吴三桂在犹豫彷徨之中,历代忠贞义士在国亡之时莫不谋求复国,那种几千年传下来的、自幼在吴心灵中打下深深烙印的忠君思想,让吴三桂也想做一代忠贞之士复国名将。但是自己老爹、家小全在人家手里,江山已经换了名姓,吴襄也写信劝儿子归降,这的情势下,投降大顺也无不可。改朝换代的事,谁又扭转得了?良臣择明主,飞鸟择良木。他也曾表示过要投降李自成。而李自成在起初却没有对吴三桂以足够的重视,他的部下抄了吴三桂的家,拷问吴襄,甚至他的大将刘崇敏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一系列举动被吴的细作探知后,终于激怒了吴三桂,刑父之仇,多妻之辱,亡国之恨,一起涌上心头,此时,任何一个血性男儿都会拔剑而起。吴在向北京犹疑不绝的进发途中,回兵攻下李闯副将牛大山接管的山海关,消灭了两万义军。决意与闯贼作战。但是在政治上和李自成决裂使得吴三桂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山海关之西,李自成重兵近在咫尺,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山海关之东,又有日益逼近的宿敌强大的清兵。 3、屈辱的复国之路 春秋时期有个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申包胥,楚国人。吴国灭了楚国后,他就向秦国借兵,结果把吴国打败,楚国又恢复了。吴三桂也想效仿申包胥,向北朝(清廷)借兵。他一方面与李自成做好战斗准备,另一方面,向清廷发出了求救信。吴三桂发出求救信,根本不是想让清廷来做江山,他所想的还是要恢复明朝,即便可能会割让土地给清朝。在吴三桂致多尔衮的第一封求援信,表现了他最初对联清击李这一重大问题的基本立场。 求援信的内容如下:“大明国平西伯宁远总兵吴三桂顿首,谨致大清国摄政王麾下: 三桂初蒙先帝拔擢,以蚊员之身,荷宁远总兵之任。王之威望,三桂素有深慕,但春秋之义,交不越境,所以未敢通各于王,人臣之谊,谅王必能知之。 今我以宁远偏孤,令三桂弃宁远而镇山海,思欲坚守东隆而恐固京师。不意说寇逆天犯阙、以彼狗偷乌合之众,何能成事?但京师人心不固,奸党开门纳降,致先帝不幸,宗庙灰烬。 今贼首称尊号,掳掠妇女财帛,罪恶已极,天人共愤,众志已离,其败不待数日,我国积德累仁,民心未失,远近已起义兵,羽檄交驰,山左江北,密如星布。 三桂蒙受厚恩,怜民罹大难,拒守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于大清。 我国与大清通好二百余年,今我无故而遭国难,大清理应助之。除暴剪恶乃大顺,拯危扶赖乃大义,出民水火乃大仁,兴灭继绝乃大名,取威定霸乃大功,况流寇敛聚金帛子女不可胜数,义兵一至,皆为王军所有,此又是大利。 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机,诚难再得之时,念之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吾朝酬报大清相助,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在此信中,吴三桂屡称明朝为“我国”、“我朝”,称清朝为“北朝”。也就是说,吴三桂是以明朝臣子的身份向清朝求援,请兵之目的是“灭流寇”,并使明朝得以“中兴”,而不是让清入主中原。在消灭农民军之后,将以“子女玉帛”和部分土地作为对清朝出兵的酬谢和报答。在清军进关路线问题上,吴三桂要求清兵“直入中协、西协”,而他本人却“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即是说,只允许清兵从喜峰口、龙井关、墙子岭、密云等处进入明境。这些地方,既是以往历次清兵进入内地之旧路,又是目前李自成大军驻扎之处。按照这一规定,不但可以保护自身安全,防止清军乘机行其假途灭虢之计,而且还可以促使清军与李自成主力进行火并,他自己可坐收渔翁之利。这就是吴三桂最初实行的联清击李的政策。用姚雪垠的话说就是“借多尔衮的刀,砍李自成的脖子”。 对此,多尔衮知道吴三桂的算盘,但是有利可图,对吴三桂更是徐徐图之再次诱降,他回信如下: “予闻流寇攻陷京师,明主惨之,不胜发指。因此率仁义之师,沉舟破釜,誓不返旌。期必灭贼,出民于水火。 及平西伯遗使致书,深为喜悦,遂统兵前进。伯思报主恩,与流贼不共戴天,诚忠臣之义。 伯虽昔宋辽世与我为敌,今勿因前故,尚多疑虑。昔管仲射桓公中钩,后桓公用为仲父,以成霸业。 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从信中可以看到,多尔衮仍在诱降吴三桂。 很快,就在吴三桂收到回信时,李、吴军事对峙形势又有了新的发展。李自成在吴三桂声明决裂的情况下,亲率大军二十万前往山海关征讨吴三桂(一说是六万),吴三桂被迫改变战略,再次向多尔衮发出紧急请求:“贼锋东指,列郡瓦解,唯山海关独存,而兵弱力单,势难抵挡。今闻大王业已出兵,若及此时促兵来救,当开山海关门以迎大王。大王一入关门,则北京指日可定,愿速进兵”。病急乱投医,此时的吴已经不惜打开关口赢得清兵的支持,击退李自成。而明史此时却说“三桂惧,乞降于我大清。”这真是造孽,惧则惧矣,何谈“乞降”?这让后人读史时,吴三桂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且看此时多尔衮答三桂书,“我国欲与明修好,屡致书不一答。是以整师三入,盖示意于明,欲其熟筹通好。今则不复出此,惟底定中原,与民休息而已。闻流贼陷京都,崇祯帝惨亡,不胜发指,用率仁义之师,沈舟破釜,誓必灭贼,出民水火!伯思报主恩,与流贼不共戴天,诚忠臣之义,勿因向守辽东与我为敌,尚复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籓。昔管仲射桓公中钩,桓公用为仲父,以成霸业。伯若率王。国雠可报,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从多尔衮的回信也可以看出,清兵开始并没有吞并明朝之心,乃是率仁义之师去灭贼寇,当然,从后事的结果来看,虎狼之师也未可知。然吴三桂此时并不归降,只是以割地做为清兵攻击李自成并且帮助复国的回报 4、被迫投降清廷 在李自成攻击山海关时,多尔衮已经进兵到山海关附近,仍然按兵不动,逼迫吴三桂投降,无奈之下,“三桂出迎,王慰劳之。”很多书在提到此事时,把这个作为吴三桂投敌卖国的罪证,真是强人所难,难道让吴三桂两面树敌自取灭亡才行吗?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吴三桂向清军作出了新的让步,这就是剃发归顺清皇朝和割让包括北京在内的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在此同时,吴三桂也提出了“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作为允许清兵入关的条件,并得到了多尔衮的同意。这样,清、吴联合起来抗击李自成,胜利的天平倾向了吴三桂和多尔衮,李自成兵败山海关。 这场大战史书的记载类似,《清史稿》这样记载“自成兵横亘山海间,列阵以待。王令诸军向自成兵而阵,三桂兵列右翼之末。阵定,三桂先与自成兵战,力斗数十合。及午,大风尘起,咫尺莫能辨,师噪风止。武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以二万骑自三桂阵右突入,腾跃摧陷。自成方立马高冈观战,诧曰:“此满洲兵也!”策马下冈走,自成兵夺气,奔溃。”《明史》是“我兵对贼置阵,三桂居右翼末,悉锐卒搏战,杀贼数千人,贼亦力斗,围开复合。战良久,我兵从三桂阵右突出,冲贼中坚,万马奔跃,飞矢雨堕,天大风,沙石飞走,击贼如雹。自成方挟太子登高冈观战,知为我兵,急策马下冈走。我兵追奔四十里,贼众大溃,自相践踏死者无算,僵尸遍野,沟水尽赤。” 从上面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尔衮是趁两败俱伤的时候,坐收渔翁之利。一场大战过后,李自成损失惨重兵败四十里,但是由于清兵突入的晚,吴三桂的精锐骑兵也折损过半。李自成杀了吴襄和崇祯的两位皇子,退回北京,又放火烧了宫殿,杀戮明朝官员几百人,出了一口恶气,然后登基做了皇帝后,离开北京。吴三桂此时倒是想扶起朱三太子,但是32岁的吴三桂面对老奸巨猾的多尔衮,还是幼稚了。多尔衮趁机再次要挟吴三桂,以十几万大军胁迫吴三桂再次攻击李自成,并派出阿济格带兵,名为协助,实为监视。 北方是吴三桂击败李自成,多尔衮入主北京城。南京明朝的遗臣们,在一片吵吵嚷嚷中,按照子嗣的顺序,马士英拥立了福王朱由崧,虽然福王品行不端,但符合祖宗之法,别的明朝臣子包括史可法在内也只好认帐。但是,蛤蟆天子弘光帝朱由崧荒淫无耻不理国政,根本无心收复国土,只想分疆而治做他的安乐皇帝。南明朝廷大权被马士英独揽,“朝政浊乱,贿赂公行”。这马士英还嫉贤妒能气量狭窄,挤走精忠报国的兵部尚书史可法。而众武将专横跋扈,高杰、许定国、刘泽清、刘良传、左良玉割据一方,龙争虎斗,谁也不买谁的帐,朝廷意旨难行,民心怨愤。 这样的朝廷对吴三桂大加赞赏,极力拉拢,“使封三桂蓟国公,又遣沈廷扬自海道运米十万、银五万犒师,三桂不受;”而多尔衮对吴三桂,“授三桂平西王册印,赐银万、马三。”在两方势力的封侯拜相赐金赏银的拉拢下,吴权衡利弊,最终还是在犹疑不绝乃至胁迫威压下选择了多尔衮,放弃了拥立明太子的主张。 5、英明的清廷和吴三桂的转变 清兵入关后,由于各种政治势力的对比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多尔衮不但对吴三桂恩威并施,而且对京师百姓也使用雨露手段。“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多尔衮清楚的很。他为了争去民心、士心、吏心,为崇祯皇帝发丧,以君王之仪安葬。并且“安抚孑遗,举用废官,搜求隐逸,甄考文献,更定律令,广开言路,减免税额……”,还约束部下,“此行除暴救民,灭贼以安天下。勿杀无辜、掠财物、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这样,言行一致、举措仁义的满清,成了救世主,正和明朝旧民的心意,惊惧怀疑,经历战乱的百姓安心归附,“京畿百姓,以清军秋毫无犯,与闯贼迥不相同,大众争先投附,交相称颂。”亡明官僚也纷纷归降清朝。”他开始让北京人剃发的时候,惹出民愤,后审时度势,宽延期限。 真是江山易改,在清政府的统治下,北京安定下来,吴三桂也被派去征讨李自成。对于吴本人来讲,和清政府之间仍有着相当大的距离。首先,吴三桂之乞师击李,打的是“复君父之仇”的旗号。在清兵入关之初,这一旗号因有利于清政府联合明朝旧势力共同镇压李自成起义军,也一度为清朝统治者所容许。但从长远看来,这一旗号又和清廷取代明朝、统一全国总目标相矛盾。其次,吴三桂在降清之初,仍与明朝残余势力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对南京弘光政权,他甚至表示:“不忍一矢相加遗”。再次,和其他降官不同的是,吴三桂还拥有一支由自己独立统率的部队。因此,在入关之初,清朝政府对其外示优宠,内存疑忌,并未授之以事权。除在政治上对其严加防范之外,在军事上,也只是利用他对李自成起义军的仇恨,使其率兵击李。 但是,随后形式的变化,军事力量的天平的倾斜,吴三桂终于死心塌地的追随清朝,为清政府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由此,一个大汉奸也出炉了。(三)结论 这个算是研究的文章写到这里,应该有些结论出来。但是,我依然没有抹去遮望眼的浮云,原本有的结论却在“研究”中又被自己又修改的面目全非,无论如何也不能拿出矛盾的结论做结论。究竟应该有什么样的结论还是留给有兴趣的人探讨一下吧。 提供一位专家的看法。吉林大学历史教授李书源,在评价这一段历史时叹道:历史评价有时候真是悖论,清兵入关,建立清王朝如同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一样,给衰败的中国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因而受到人们肯定。但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却成为千古罪人,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所以如此,是由于存在着两种评价标准:一是以历史的发展为尺度,一是以道德为尺度,离开道德尺度,成王败寇,历史失于涵育人文的作用,而离开了历史发展的尺度,历史则又成了难辨是非的一团乱麻。 (四)读史后记 想对历史有个真实的自我的认识很不容易,你得参照大量的史料,研读各种书籍,参考各种观点。我对吴三桂有特别的看法时,开始看《清史稿》、《明史》、《李自成》、《吴三桂》、《中国古代史常识》、《明史演义》《读明史札记》乃至《上下五千年》等等一系列我所能看到的搜索到的史料书籍文章,各种观点相互矛盾,记录的史实漏洞百出,越看越糊涂,越看越不敢写。例如对吴三桂兵力的考究,据《清史稿》说,吴三桂从宁远带回来五十万,这恐怕是胡说八道。吴三桂在最初在宁远驻防的时候只有两万,后来经他自己招募收集散兵游勇,渐渐到了四万。我看今人考教《明清史料》时得出结论,从宁远回来的应该是兵民五十万,而不是军队五十万。吴三桂上书明廷说自己有五十万军队,恐怕是在粮饷。而《上下五千年》这个本子不知道从哪儿得出吴三桂拥兵二十万的结论。姚雪垠的《李自成》、金庸的《碧血剑》倒是明说此时吴三桂兵力不足四万,我找不到关于吴三桂兵力数目的记载,也只有相信姚老、金庸的考证,明朝的一个边镇总兵,不是洪成畴那样的集团军司令,说他有四万人,已经不少了。 还有,我虽然读史不多,却也感到史书难免史实错误,前后矛盾。在《明史》中,有很多事实未录其中,例如隐瞒事实真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清在建国之前曾臣服于明的事实;二是清入关之后南明诸朝廷存在的事实。清是建州女真人建立的,建国之前,曾经长期臣服于明,其首领经常朝见皇帝,上纳贡品,朝廷也常授予或允其袭替官职。这些事实,《明史》都在隐讳,甚至明朝督抚辽东的文武诸臣,即使《明史》中有传,其在辽东事迹亦隐晦不明。明灭亡后,在南方各地先后有弘光、隆武、绍武、永历朝以及鲁王监国等南明政权,时间达20多年,征战不已,《明史》亦未做明确辑录。明史是张廷玉修撰主编的,当然受清廷观点的影响,做出这样的结果只能理解,不能强求。同样,《清史稿》,也是对很多事情语焉不详,闪烁其辞。史书,也不是那么神圣的,还是孟子说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 对于吴三桂,百姓不喜欢,史家也不喜欢他,倒是有些文学家们对他有点客观的同情心了。历史小说《李自成》、《吴三桂》对吴三桂的处境很同情,从人性角度,人文关怀角度给吴三桂最终的投降做了合理阐述,这可能是文学家在对人性的理解要比史家更透彻的缘故吧。 北大历史系教授朱孝远在一次演讲中说,“当真实的再现向显现的真实转化时,这历史的知识就成为一条智慧的路线,让人不再处于迷宫之中。”希望我的文章能让历史的真实再现,但是我却仍然做不到让历史的知识成就智慧的路线,依然处在迷宫之中。

209 评论

相关问答

  • 当代贵州杂志社刘崇敏文章

    原文题目:《汉奸是怎样炼成的——假如你是吴三桂》作者:河南南阳 韦一笑原文: (一)引子 历史上有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英杰青史留名,也有无数投敌卖国的叛徒

    doctorsher 9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当代贵州杂志社刘崇敏文章如何做到担当作为

    原文题目:《汉奸是怎样炼成的——假如你是吴三桂》作者:河南南阳 韦一笑原文: (一)引子 历史上有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英杰青史留名,也有无数投敌卖国的叛徒

    星愿乐活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当代贵州杂志社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和企业一样,自己挣了自己吃;现在的文化出版都改为企业了,你懂得。

    寻找茉莉花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当代贵州杂志社社长

    09-07 贵州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07-07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研究生07-08 贵州师范大学教师、讲师(期间:1992年9月评为讲师;0

    电冰箱5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福建青年杂志社刘小敏

    这部作品当中的人物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每个人都不只是表面上的身份,需要看很多的剧情,才能够了解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你的秋天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