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4

小花lily
首页 > 论文问答 > 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以心为马

已采纳
1950年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人民政府。   1952年建立鄂伦春自治旗,旗政府设于小二沟。1958年8月1日,撤销索伦旗,建立鄂温克族自治旗;8月15日撤销莫力达瓦旗,建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同年底,鄂伦春自治旗政府迁至阿里河。   1953年4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署,撤销呼纳盟。海拉尔和满洲里为自治区直辖市。   1954年5月31日撤销东部区行政公署,将原兴安盟和呼纳盟所辖区合并成立呼伦贝尔盟,成立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为一级政权。1957年2月21 日,改称呼伦贝尔人民委员会。1958年6月1日撤销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改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机构,设行政公署。   1967年12月20日建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为临时权力机构。   1969年8月1日,呼伦贝尔盟划入黑龙江省建制。   1979年7月1 日呼伦贝尔恢复为内蒙古自治区建制。   1980年,撤销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建立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   2002年,呼伦贝尔撤盟设市。  呼伦贝尔行政体制数经变化,海拉尔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294 评论

xiaomao7taotao

呼伦贝尔学院距离边界有98公里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地图参考资料来源:呼伦贝尔学院官网扩展资料:呼伦贝尔学院位于中国最美草原、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其前身是始建于 1958年的呼伦贝尔大学,1977年恢复本专科招生。1992年,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伦贝尔盟分校、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合并,重新组建成立呼伦贝尔大学。1997 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呼伦贝尔学院。2000年后,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专学校、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相继并入。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高校。2011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列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同年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百所高校。校设有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内蒙古分站、内蒙古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研究基地呼伦贝尔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和呼伦贝尔学院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等20个研究机构,草甸草原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实验室和矿山压力实验室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转型创新发展实践与研究团队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基地。《蒙古秘史》国际研究基地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创新平台培育项目,我校参与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国际拥有较高学术影响力。蒙汉文版《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是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238 评论

密果儿颖颖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诗词也很多`如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迎宾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会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为这是蒙古族从古到今的传统。当来到这里,您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主人的住处,“这真是一块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会用临时学会的蒙语“赛努!赛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怀,一句蒙古语说出来,这里的主人会由衷地高兴。 当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后,宾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侧。一般来了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男坐进包后的西侧,女坐进包后的东侧)位置上。这时候,主妇会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摆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滚烫飘香的奶茶,请客人们品尝。接着在问候和笑声中开始敬酒,主人手捧哈达,托着银碗、齐眉举盘,把美酒敬献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非常高兴,顿时主客情融,气氛很快会热烈起来;如果您不善饮酒,接过银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这表达了对主人的尊重与亲密。 待客 这里的主人首先给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茶食为客人压饥解渴,有的还做点面条,让客人们少吃一点垫个频祝然后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酒盅)向客人们每人敬一杯,这就是敬酒的开始。接着用大杯(比银碗小一点专用敬酒的银制器皿)从客人中的年长者开始,依次一一进行;敬酒达一定杯数就要奏乐唱歌为客人们喝酒助兴;酒后用饭,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为整羊宴,其次为羊背子宴。 神奇的蒙古包 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则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拆运。 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非常适于游牧生活,蒙古包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在大海般的绿色草原上,星罗棋布的蒙古包白帆点点,会使人感悟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圆形尖顶,外用一层或二层羊毛毡围裹,里面用“哈那”和“乌尼杆”支撑。“哈那”是数十根同样粗细、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构成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乌尼杆”是用木棍支撑的伞状包顶支架。蒙古包顶端还有“陶脑”——天窗,既可通气又可采光。整个蒙古包用数根毛绳牢 牢固定,抵御风的侵害。 华丽的民族服装 蒙古族的服饰包括衣、带、靴及头饰等,款式讲究,装潢精美。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服装。蒙古袍衣体宽大,袖子较长,下端不开叉,衣领较高,服带中围,非常适应广阔草原游牧生活中的防寒及一衣多用的需要。腰带是蒙古袍必不可少的,腰带一般由绸、缎等料制成,长达数米,颜色视袍子的颜色而定。男子扎腰带时,袍子向上提,下摆束得较短,即显得精干潇洒,骑乘或劳动时也方便。女子之相反,扎腰时一定要把袍子拉展,以显示身材的苗条健美。穿蒙古袍系腰带除装服饰上的需要外,实用价值也很大,系上腰带骑马时可以保持腰和肋骨的稳定和垂直,冬天还可保暖。 “查干萨日”的祝福 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月”);草原上的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祝寿、拜年等,并且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查干萨日)达到高潮。 祝寿 春节期间牧民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祝寿的对象为正当“本年”的长者。祝寿开始时,先为85、73高龄者祝寿,时间一般在腊月25或26日,腊月27至除夕的几天里,则为61、49的本年者祝寿。给长者祝寿时,晚辈除要行礼祝贺外,还要赠送寿礼以示尊敬。祝寿礼的轻重多寡,一般视祝寿对象的年龄大小而定。 除夕 草原上春节的高潮,附近的牧民们都要相互喝茶,然后人们扶老携幼聚集在年长者的家里,进行除夕“乃日” (宴会)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接着牧人们要到邀请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时因户多,宴会往往通宵达旦。 除夕时,牧民家家都要摆放“花盘”即将点心、奶食、糖果等整齐地摆放在一个大盘子里,摆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圆柱体,也有方形的,每层一种,很有规则。这一习俗,不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袭着这传统。

80 评论

崔若若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即进兵呼伦贝尔。自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至1946年5月,苏军占领了呼伦贝尔。   苏军为建立“缓冲带”的需要,支持伪兴安北省省长额尔钦巴图实施“呼伦贝尔地方自治”;经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于1946年10月成立。   1946年3月,大兴安岭以东在原兴安东省辖区成立纳文慕仁盟,盟政府设于扎兰屯。后受辖于当年5月成立的兴安省政府。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乌兰浩特宣布成立。当月,纳文慕仁盟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1948年1月1日,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政府,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1949年4月11日,呼伦贝尔盟与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盟政府设于海拉尔市。

259 评论

雪诉离歌

呼伦贝尔民族众多,各民族特性有趣丰富:居室、婚俗、篝火节、服装表演,狩猎文化无一例外地吸引着游客,但尤以鄂温克族最为引人关注--有着浓浓的草原味道。鄂温克猎人的居室鄂温克族是一个游动性很强的群体,特别是保持着古老传统,生活在森林之中的猎人,他们一直保留着不定期游动的习惯。所以,鄂温克人的居室也完整地保留着古老的特征。鄂温克把居室称为“柱”。古老的居室称为“斜仁柱。“斜仁柱”是用木杆搭成的,可拆卸性帐篷。俗称为“撮罗子”。“斜仁柱”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柱”的支架,鄂温克语叫“希楞”,这是就地砍取落叶松细仔搭成伞状的架子。“柱”的架子需用三根主柱,即用三根上端有叉的细杆,鄂温克语叫“苏那”,叉相交斜立,呈园锥形,再在立柱的间隔上搭20至30根辅助柱,这样基本构成了框架。杆子的总称叫“斜仁”。框架高约4米,直径3米。框架正端为门,门两侧的杆子叫“特翁”,内部中心稍偏近门处,埋一立柱“巧木卡”,杆的上端穿过“柱”的顶端。由这立杆向门的反向系一横杆“依嘎布佟”,是专为挂锅和吊壶用的。“斜仁柱”的第二部分是木架上的覆盖物,通常鄂温克人在夏季喜欢用专门缝制的样皮围子苫盖,到了秋季气温下降的时候,改用特制的扦皮围子苫盖。因子一端系在门左侧的柱子上,另一端围在门的右柱,余下的部位,掀起来即为出入的门。门是开向日出的方向。样皮苫盖宽约1米,长近8米。一般一个“斜仁柱”要用七块样树皮苫盖。“斜仁柱”内,门的相对方向是“玛鲁”(神具)的位置,“柱”的中间是火堆的位置。按照习惯,男子可住在火位以北,女人住火位以南,通常女人不许到火位以北。家里主妇和未满15岁的女孩,可到“玛鲁’附近,但须取同一路线回来,即由那里去,就从那里回来。有宾客来时,“斜仁柱”的主人,按照习惯,要把客人让到“玛鲁”神像的位置,也就是与门相对的位置就坐。“斜仁柱”也有一些禁忌,不允许在“斜仁柱”内对火堆绕行。女人只能在“斜仁柱”的左前扇形部位就坐。通常,猎人们要在“斜仁柱”内生火做饭,当挂壶烧火时,禁忌挂锅或用壶不稳,前后摇动。鄂温克人“柱”内,除放置衣服被褥,食粮,炊具和妇女用的针线急,刀子1,斧子外,其他生活用品都放在外边。即在“柱”的两旁稍后处,没有驯鹿的鞍架子,鞍子整齐排列,鞍上搭着暂时不用或闲置的物品。如米面、皮子,彬皮苫盖,小儿摇蓝等。鄂温克人适应了严寒的生存环境,锻炼得十分耐寒,冬季的“斜仁柱”内除用皮围子外,只是烧一堆火取暖,住在“斜仁往”的人都是盖一条毡子或一条被子,下面铺的是扦皮褥子或鹿、秆皮垫子。皮褥子下边仅仅垫一些细碎的树枝。 鄂温克人的民族服饰鄂伦春人的服装,头戴狍头皮帽,身着狍皮衣裤,脚穿狍腿皮靴,这些皮制服装做得实用、美观,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鄂伦春人穿的皮袍,男女式样基本相同,都是右大襟,男袍“尼罗苏恩”前后或左右开衩,女皮袍装饰美丽。春秋季的猎装较短,长到膝盖,夏季的狍皮毛很短,颜色发红,所以也叫红毛皮衣。雨天将旧冬衣毛朝外穿,可以防水。男子穿的皮裤只到膝盖,腰间肥大。裤脚折起来用带子系住,塞进皮靴里。出野外时还要在外面穿上皮套裤。皮套裤是用耐磨的鹿皮制作的,而且要刮掉毛,鞣制得非常软,这样,骑马打猎时不仅结实抗磨,而且灵巧方便。女皮裤是长的,比男裤稍瘦些,前面带兜肚,裤腰从左右向前折,系上腰带,这种裤子适合骑马、采集等活动。鄂伦春人的皮靴是用狍、鹿的腿皮制作的,用结实的泡脖子皮或野猪皮皮、熊皮做底,按不同的季节做得高矮薄厚各不相同。穿这样的皮靴出猎,轻便暖和,走路没有声音,不易惊动野兽。狍头皮帽“灭塔哈”是用狍头皮按原状制作的,这是大人小孩都喜欢戴的帽子,它不仅抵御严寒,狩猎时还可以起到伪装作用,是鄂伦春族有代表性的服饰。适合狩猎使用的手套是“考胡落”,大拇指同四指分开,手掌留口。平时手在里面,射击时从掌心直接把手伸出来,非常方便。五指手套制作精美,常常是男女之间的定情物。鄂伦春人不仅用皮子做衣裤靴帽,被褥、出猎的睡袋及其他许多日常用品也都是用狍皮做的。为了有效利用皮革,她们把边角料做成漂亮的皮兜、香囊、烟荷包、腰带和猎刀的佩饰。鄂温克草原上鄂温克人的婚礼“出嫁的姑娘啊,祝你终生幸福。”第17和第18盅酒为上羊尾酒,敬酒时宣布主食的品种。第19和第20盅酒为送客礼酒,告知女方的贵客们“宝德”半头、活羊一只,宰羊一只,请他们收下礼物,客人接受礼物时将活羊放到女婿的羊群。第21和第22盅酒为婚礼结尾酒,男方祝酒辞:“从鹿鸣时饮的酒, 壶中的酒将要喝干, 从虎啸时饮的酒,瓶中的酒将要喝空。”女方祝酒辞:“您家壶中的酒永远喝不尽, 象贝尔湖的水一样澎湃, 您家瓶中的酒永远不干涸, 象伊敏河水一样川流不息。第23和第24盅酒为“西勒日”(起程)酒,祝酒辞:“拿起马鞭跨上马, 是否能回乡土哟? 登上马蹬,套上车,是否能回您的“莫昆”哟?”喝完洒,送亲的客人们便要起程了。最后是精彩的“争碗”游戏。此项活动是牧区鄂温克人喜爱的婚礼娱乐项目之一。送亲队伍中挑几个骑术好、有力气的小伙子,等到喝完最后一轮酒时,趁机将碗揣起来,但男方早有戒备,早看准是谁揣的碗,待女方客人起程时,男方小伙子们各找自己的目标,去争碗,如果男方追不回碗,女方就算胜利,男方争回碗就算他们胜利。当客人都离开后,婆婆领着新儿媳转炉台一周,然后新媳妇就亲手熬奶茶,意为敬重老人,也表示从此她就是这家人了。上述为鄂温克草原上鄂温克人的婚礼。由于鄂温克人居住地区分布较广,各地区的婚姻习俗也有些区别,如:逃婚的习俗,这也可以说是鄂温克族自由婚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陈已尔虎莫勒格尔河流域居住的鄂温克族中,青年男女如果恋爱订婚之后,男方即回家告诉父母。父母首先为之搭一新‘斡日阔柱”(即蒙古包),并请一位老太大在里面守着。结婚之日,男女双方先约好相会地点,等夜间狗一叫时,姑娘就偷偷从家中逃出,到约定地点与男子骑马逃到新搭的“斡日阔柱”内,由老太太把姑娘的八根小辫改成两根大辫,表示她已经成为少妇了。天亮前,他们共同到父母住的“斡日阔柱”里拜火神和祖先神。同时,男方还得派两个人到女方家的祖先神前献上“哈达”,叩头,并给女方父母斟酒,说好话,直到女方父母把酒喝了,表示同意为止。第二天,男方的族人、邻居还要到新搭的“斡日阔柱”里进行祝贺,唱歌跳舞、并举行宴会,通宵达旦,非常隆重。阿荣旗阿伦河一带有入赘婚。敖鲁古雅的驯鹿鄂温克人在举行婚礼时,由男方的“乌力楞”(即有血缘关系的氏族的一个部分)把通向女方家道路的森林两旁的树皮用刀刮下来,这意味着给新郎开道(鄂温克语叫“卑克特依,那给楞)等婚俗。

102 评论

相关问答

  • 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论文

    呼伦贝尔民族众多,各民族特性有趣丰富:居室、婚俗、篝火节、服装表演,狩猎文化无一例外地吸引着游客,但尤以鄂温克族最为引人关注--有着浓浓的草原味道。鄂温克猎人的

    芒果布丁sweet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呼伦贝尔民族史论文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呼伦贝尔里的博物馆。

    脸红红1121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呼伦贝尔历史文化论文

    1950年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人民政府。   1952年建立鄂伦春自治旗,旗政府设于小二沟。1958年8月1日,撤销索伦旗,建立鄂温克族

    mon也是部长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呼伦贝尔民族文化的论文

    蒙古族的起源。蒙古人认为苍狼和白鹿是自己的祖先。蒙古人之所以选择狼和鹿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从现在来看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与他们祖先所生活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狼和

    30岁男人的世界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论文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胜利大街附近的藏品达万余件的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于2009年6月20日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是呼伦贝尔市惟一的一

    魔都贤先森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