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2

剪刀手七七
首页 > 论文问答 >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电话联系方式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静香陈陈

已采纳
《同济大学学报》的前身可追述到1918年。当时的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在校长阮尚介的提议下编辑出版了学校的第一本学报《同济》,为双月刊,黄胜白任总编辑。《同济》全册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内篇,皆极新学术,所以供专家攻研者,其选材说理不厌高深;第二部分为外篇,凡其所说,但求可行,不为高论,供一般国民阅读;第三部分为杂篇,包括记事、书信及新书介绍等。这本刊物出版后,被国内有关学者誉为吾济之理想杂志。在这之后,学校又先后出版过《自觉月刊》、《同济杂志》、《同济医学月刊》等多种学术性刊物。新中国成立后,同济大学于1956年开始编辑出版《同济大学学报》,为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16开本,1966年被迫停刊,1978年复刊,1995年起改为双月刊,1997年改名为《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起改为月刊。自1956年至2011年底,该刊已出版发行了39卷共290余期,发表了学术论文7300余篇。在这些论文中,不乏有学术大师的力作。如两院院士李国豪先生生前曾多次在本刊发表论文,其中他在学报1994年第4期发表的学术论文至今仍被相关学术研究引用。由于学报所刊登的论文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创新性以及较强的应用价值,所以经常被国内外有关科技人员参考、引用和应用,为促进我国科研发展和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该刊2002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4年荣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6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7年入选“第六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选“2008年中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10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选“2010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1年入选“2011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入选“2011年中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纸板发行方面,不仅在国内有大量的订户,而且通过中国国际书店向国外发行,并与德国、日本、美国等60余所大学建立有刊物交流关系。网络发行方面,根据国内4个期刊全文网站及本刊网站的不完全统计,2010年网络阅读量近200万次,论文下载量50万余次。影响力方面,根据2011年12月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数据表明:该刊年复合总被引频次为6756次,复合影响因子为904,在我国431种综合类科技期刊中分别排名第5和第20;在我国151种土木建筑类专业期刊中复合影响因子958,排名第17;在我国135种交通运输类专业期刊中复合影响因子149,排名第8。根据2011年11月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统计数据表明:该刊在我国71种理工科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中综合影响力排名第2。出版单位:同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李杰;主任:赵惠祥 刊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Section)主办: 同济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9-3060CN: 31-1777/C邮发代号: 4-63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90 德法哲学建筑文化与城市研究管理与经济法学论坛文化产业研究语言学与语言教育国际问题研究政治学 创办于1980年,本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收录情况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进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 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经验交流短篇报道调查研究叙评综述(增刊) 2004年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投稿前最好先阅读本刊,以便对本刊有基本的了解。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1 作者和单位的中英文名字、所在地、邮编分别列于中英文题目之下,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是系统内认可的、符合规范的。2 个人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以及集体作者,应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应有简短的中英文自传:姓名、性别、学位、职称、主攻研究方向,放在文稿第一页的左下方。副高职称以上的作者应有亲笔签名。3 受资助的情况(资助单位、项目名称、合同号)用中英文分别列于文稿左下方。4 所有稿件都应有中英文摘要。一般科技论文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作者应能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掌握该文的主要内容或数据。为便于国际读者检索并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英文摘要应比中文摘要更详细。5 每篇文章应标注中英文关键词各3~8个。6 缩略语、简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清楚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写出全称并注明以下所用的简称。如新术语尚无合适的中文术语译名可使用原文或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7 用于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要使用阿拉伯数字。8 研究对象为人时,需注明试验组、对照组受试者的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试验动物时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9 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10 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11 图和表格与文字的内容不要重复,图、表应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就能理解图意、表意。图题和表题均应中英文对照。12所引的参考文献应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未公开发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著作如确有必要引用,可用圆括号插入正文或在当页地脚加注释说明。原文作者若不超过3人应将作者姓名依次列出,中间用“,”隔开,3位以上作者则列出前3位,逗号后加“等”。
199 评论

好猫宝宝

1 注册后直接点击本网站“作者投稿系统”进行投稿,一共约需要11个步骤;2 网上投稿成功后,直接通过邮局汇审稿费20元至《医药导报》编辑部,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医药导报》编辑部,邮政编码:430030,请勿邮寄给个人;3 通过邮局将单位出具的论文介绍信、原稿的打印稿一份邮寄到《医药导报》编辑部,地址同上;作者单位对文稿的真实性和保密性负责,并声明未一稿两投。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或E-mail,务必在打印稿和电子版本上缮写清楚。多作者的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校对时不再改动。4 网站对于稿件处理结果会通过E-mail的形式直接发送到作者信箱,请根据E-mail内容经常登陆《医药导报》网站,或者直接登陆《医药导报》网站“作者查稿系统”查看稿件处理情况;5 论文完成专家审阅,编辑部决定是否录用后,请根据编辑部通知对稿件进行修改(部分稿件不需要修改),通过《医药导报》网站上传修改稿,通过邮局将版面费邮寄到编辑部。在《医药导报》网站“相关下载”中下载并打印《版权转让协议》,论文所有作者签字后,连同修改后的打印稿一份邮寄到编辑部(汇款、版权转让协和修改后的稿件请务必注明稿件编号。编辑部会在收款后开好发票,并以挂号信的方式邮寄给作者。6 完成上述手续后,请耐心等待论文发表,论文出版之前两个月左右编辑部会将出版前的清样邮寄给作者进行最后修改校对。7 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来稿在审修、印刷期间未经编辑部同意不能改投他刊。若系省部级及以上级别基金论文,经有关专家审稿通过,该刊将优先刊出。编辑部收到稿件和审稿费后,即进入编辑工作流程。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我刊实际,2个月内若未接到编辑部通知可自行转投他刊。作者查询稿件请注明稿件编号。录用的稿件酌收版面费,文章刊出后,给每位作者赠送当期杂志1份,并给第一作者邮寄稿酬。8 基金资助项目的标注应为省部级基金资助课题,标注方法是在该文的第一页文题右上角用“*”号标注,并在文题页左下方注明“××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并置于文题页左下方画一短线与正文内容分开。在寄基金资助课题的论文时,请提供基金资助项目的有关证明。9 介绍第一作者。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以及专业研究方向等内容,置于文题页左下方,画一短线与正文内容分开,若论文有责任者或通讯作者亦介绍其简介和联系方式。10 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医药导报》编辑部,邮编:430030。

115 评论

s泡沫之殇y

2005~ 世界卫生组织基因合成与表达合作中心 主 任2001~ 第二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教 授2000~ 第二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主 任1999~2000 第二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副主任1998~2001 第二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副教授1993~1997 德国海德堡大学分子生物学中心 Research Associate1990~1993 第二军医大学分子遗传学教研室 硕士研究生兼职:2004~ 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 院 长2006~ 同济大学传染病与疫苗研究所 所 长三,学术团体及专业期刊任职: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 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寄生虫学会 副理事长中国原生动物学会, 理事,中国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会, 理事,军队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专业组, 委员,《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常务编委,《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常务编委,《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编委《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编委《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 编委《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编委《中国热带医学》 编委《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编委四,主持的科研项目基金:

111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