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36

小二郎爱学习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官网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糖仔食糖仔

已采纳
中医 [zhōng yī]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1]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发展历史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形成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3]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则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353 评论

会吸烟的肺

韩学杰,沈绍功痰瘀同治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心肌及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9(2): 韩学杰 降血压食品功能因子对造模性高血压大鼠功效的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1): 韩学杰 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始动和诱发因素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3,5(8):46- 韩学杰,沈绍功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2):78- 韩学杰,沈绍功 痰瘀同治方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作用机制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2):65- 韩学杰,沈绍功痰瘀同治方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管内皮损致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学报,2003,18(1):18- 韩学杰 降血压食品功能因子对造模性高血压大鼠功效的研究中国医学,2003;1(4): 韩学杰,张立石,崔巍,等痰瘀同治方对高脂血清损伤体外培养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2):30-32,38 韩学杰,沈绍功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本质探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0):53-韩学杰络活胶囊水煎剂治疗早期高血压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中国中医急症 2002;8(1):韩学杰“高脂血症(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始动和诱发因素”2002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创新优秀论文奖 1.《孙一奎医学全书》 主编,1999,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今日中医临床》 编写者,2000,人民卫生出版社3.《实用中医心科学》 编委,2001,人民卫生出版社4.《中医心病诊疗标准与用药规范》 副主编,2001,北京出版社5.《中西结合心血管病诊疗手册》 副主编,2001,中医古籍出版社6.《冠心病的防治》副主编,2003,北京出版社7.《摆脱高血压病》主编,2003,北京出版社8.《沈绍功中医方略论》,编写者,2004,中国科学出版社 ☆ 《冠心病临床药对新用》 ☆ 《沈绍功验案精选-全国名老中医医案话医论精选》

107 评论

欧欧里里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中医 [zhōng yī]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1]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发展历史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形成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3]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则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355 评论

Johnhockson

全院在职职工665人,其中,高级中医药专家117名,博士3名,硕士24名,有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5名,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11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7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8名,“三五人才”5人。胡筱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内分泌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陕西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实践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国家级名老中医闫晓萍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医、教、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8篇,出版专著9部(主编或参编),主持 “尿毒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等省科技厅科研课题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各类并发症、肾炎尿毒症、甲状腺病、更年期综合征、代谢综合征、风湿病、痛风、肥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内分泌代谢及免疫风湿类疾病。尤其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韩祖成,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卫生系统白求恩精神奖获得者,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老年病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学术带头人。承担《焦虑症中医证候的精神心理学特征的研究》等国家、省级科研课题6项;取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4项,发表论文30余篇,脑病专著5部。李宝华,主任医师,陕西省名中医,担任全国和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39年,曾任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组组长、脑内科主任等职。在临床诊疗脑及脊髓病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症方面有独特的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有较高造诣和创新。出版中医药学术专著两部《古今中风医案荟萃》;《中国历代名医家评介》。在各级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和交流专业论文40余篇。乔树真,主任医师 从事脑病临床并潜心研究20余年,曾参加国家七五攻关脑血管病项目及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等课题研究,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撰写论文20余篇,曾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一年,擅长中风、头痛、眩晕、癫痫、痿证、帕金森、痴呆等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中风病、头痛、眩晕、失眠、抑郁焦虑的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刘冬玲,主任医师 198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从事中医脑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多年,曾参与国家七五攻关脑血管病项目及省级科研课题多项,参与多部专著的编写工作,撰写专业论文10多篇。曾于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擅长中风病、头痛、眩晕、失眠,及抑郁、焦虑症的诊断、治疗,对癫痫、肌无力及帕金森、痴呆等神经损害的疾病的治疗。惠振亮,副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师从中医专家李宝华主任医师,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省级科研项目二项,擅长治疗中风病、痴呆﹑失眠、抑郁、焦虑、眩晕、癫痫、头痛、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并参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研究基地脑病专业2、3类新药研究10余项。阮绍萍 住院医师 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系中西医结合临床脑病专业硕士研究生,致力于中风病、头痛、眩晕、失眠、面神经炎、帕金森病等脑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与研究。吴鹏亮 住院医师 于200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中医脑病临床及科研工作5年,对中风病、痴呆﹑失眠、抑郁、焦虑、眩晕、癫痫、头痛、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研究。曹瑾,200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2009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师从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刘素蓉教授,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脑内科住院医师,擅长治疗中风、眩晕、头痛、高血压病等疾病。辛银虎 副主任医师。198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系,从事中医脑病的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治疗中风,头痛,癫痫,眩晕,失眠抑郁等疾病和中风与外伤导致的肢体功能丧失的康复工作。先后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徐军锋 住院医师 1998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中医脑病临床工作8年,发表论文《针灸在中风病刚柔相济法临床康复综合方案中的应用体会》等3篇。致力于中风、面瘫、头痛、不寐、眩晕、郁症、颤症的针灸治疗的研究及中风病的康复治疗及个性化辅助支具矫形器的适配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显著。王翠,2008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研究生,2009年考入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系,师从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韩祖成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医师,擅长中风病、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眩晕、癫痫、痿证等中医诊治。田腊群,主治医师 199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一直从事内科中西医临床医疗工作。2000年至今还从事新药研发工作,曾多次参加GCP培训,熟练掌握新药研发过程,并参与脑病科新药试验研究四十余项,其中包括:中风病、癫痫、焦虑、抑郁、失眠、头痛等项目;熟悉康复医疗工作。陈捷 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1988年毕业后分配在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四年。1992年起一直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至今,2000年获得在职研究生结业证书,从事肿瘤专业20多年,主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解决了肿瘤的许多合并症、疑难症的治疗,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工作期间,跟随名老中医贾昆、谢远明主任医师学习,对中医肿瘤病学理论和临床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并发症的治疗,如癌性胸腹水、癌性疼痛、癌性发热等。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方面,治疗方法独特,取得了良好疗效。在乳腺病的治疗中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导管瘤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作为负责人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陕西省卫生厅、省科委科研课题各一项。参编4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加多项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等。现为陕西省药理学会化疗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肿瘤病专业委员会秘书、西安市抗癌协会秘书、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魏琳,主任医师 毕业于陕西省中医学院,曾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兼任“全国乳腺病疑难病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十一届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肿瘤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等学术团体职务从事肿瘤专业30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特别是在乳腺病的治疗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中、晚期各类肿瘤的治疗,以及一些良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及新的见解,对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导管瘤、乳腺癌放疗化疗有独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增效减毒治疗方面、控制肿瘤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共编撰著作五部(包括参编),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及省、厅级课题3项,负责药理基地工作8年,完成新药临床试验12项。张允让,主任医师,原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1963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专业,在应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肿瘤方面颇有成就,并发表论文数篇,出版著作数部。苗文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1990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07年获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现任陕西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负责陕西省科技厅自然基金科研课题一项、承担陕西省卫生厅科研课题一项,作为第二负责人参加国家级课题两项,其中一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获陕西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和参编著作多部,在国家级和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负责和参加多项中药临床研究。1990年毕业分配至陕西省中医医院,一直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至今,主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良、恶性肿瘤,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解决了肿瘤的许多合并症、疑难症,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针对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妇科肿瘤及脑瘤的治疗,在继承肿瘤名家贾老、谢老等老一辈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为病人制定适宜病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临床上还在乳腺病、血液病患者,在乳腺病、血液病的治疗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李增战,主任医师。国家“天使工程”新培养肿瘤专家、陕西省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198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毕业后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曾在多家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多年,擅长多种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在呼吸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及癌性胸腹水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突出。同时在中医辨证治疗良性增生性疾病:如全身泛发性皮下脂肪瘤、女性乳腺增生及乳腺导管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工作期间参加国家中管局课题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同时负责或参加了6项国家级药品临床试验科研工作,撰写专业论文多篇。杨晨光,副主任医师。199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此后长期从事中西医肿瘤临床及科研工作。2004-2005年在法国地中海大学马赛医学院进行恶性肿瘤的临床研修,顺利答辩并获法国临床肿瘤学深入培训证书(AFSA)。临床上主张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纳入中医体系指导临床实践,最大程度的为病人提供科学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重视在中医形神观指导下进行病人个体的心理社会行为分析,指导病人配合中医养生方法辅助抗癌,十余年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肺癌,乳腺癌,膀胱癌等的六经辩证,经络辩证治疗上有独到见解。研究重点是抗肿瘤药物的个体化应用。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多次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上交流。参编多部学术专著。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及省级课题4项,国家级新药临床工作十余项。许鹏,住院医师,200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并获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至今,为陕西省第三批老中医学术继承人。负责病房一线工作。鱼麦侠,住院医师,200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毕业后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至今,现攻读陕西中医学院在职研究生。负责病房一线工作。李喜凤,主管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负责肿瘤病人的心理支持,肿瘤微波治疗。马战平,男。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陕西省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现担任中华中医药感染病分会全国委员;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华结核呼吸病学陕西省分会委员;《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常务编委等职。 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2007年7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7~8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修学习1年;9~9被中央组织部选派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师从我国著名的呼吸病专家、中国哮喘联盟主席林江涛教授,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访问学习1年;9始被国家“四部委”选定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于陕西省十大名医、陕西省名中医刘华为教授。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工作,能够熟练的应用电子支气管镜、呼吸机、血气分析、肺功能、胸膜活检术、经皮肺穿术等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对呼吸系统的多种疑难病症能够熟练的应用中医学理论进行灵活的辨证施治,疗效突出。擅长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炎、肺癌、慢性咳嗽、间质性肺病、不明原因发热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陈鸿芳,女,副主任护师,中医护理专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护理部负责人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等杂志常务编委。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及教学研究20余年,具有多专科护理经验,尤其在中医护理和心理护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2部;参与科研课题4项,负责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度课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情志护理干预方案的研究”;负责卫生部2011年国家重点专科陕西省中医医院中医肾病护理部分申报及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陕西省中医医院护理学科项目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承担多项陕西省继续教育项目授课任务。

92 评论

糯米团子05

已知广西最好的医院就是两家——第一名,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专家医疗水平是最高的,但医院正在基建,服务和费用不一定尽如人意;第二名,区医院,医术应该还可以

306 评论

I小蘑菇I

西京医院中医科成立于一九五八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己基本形成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中医杂症为特色的学科优势。一九九七年被评为全军中医内科专科中心,二零零一年被审定为国家级中医消化学科,二零零二年上半年被审定为国家级中医心血管病专科。学科人员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病房设备精良,门诊就诊环境舒适。拥有细胞培养实验室、活血化瘀实验室、中西医结合肛肠病诊治室、肠道治疗室。西京医院中医科针灸推拿治疗室和中药离子透入治疗室,现有正高职称四人,副高职称九人,中级职称七人,初级职称四人,其中博士生导师两人,硕士生导师九人,拥有血液、流变仪、微循环检查仪、电子结肠镜等先进仪器设备。目前,西京医院中医科己形成了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慢性胃炎、肝硬化、慢性肾病、脑梗塞、帕金森病、中风等病种的治疗病人群体。曾成功抢救一名扩心病歇停一百二十分钟患者 ,病情缠绵难愈肾病患者经治疗后蛋白尿、血尿消失。西京医院中医科治疗肝硬化、帕金森病及针灸治疗偏瘫、脑瘫、结肠治疗肠梗阻。肾功能不全等均疗效显著,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25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官网

    西京医院中医科成立于一九五八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己基本形成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中医杂症为特色的学科优势。一九九七年被

    菜菜~小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杂志

    一个个不高的女人带个痦子吧?我也在怀疑这个人

    梦梦890505 6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杂志官网电话

    中医 [zhōng yī]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

    老李重庆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下载

    北京最好的名中医名单说明:1、名老中医指出生年月在1955年以前,经患者检验的德艺双磬的中医大师2、知名专家指出生年月在1975年以前,经患者检验医德高尚疗效显

    vivian0415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杂志官网网址

    张宏光,男,心脑血管研究中心主任医师,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教授,1948年出生,1974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医科大学,现任卫生部心脑血管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童童564852078 6人参与回答 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