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6

可可Cris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城乡发展的论文3000字内容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颂美装饰

已采纳
“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南京人。融入的感觉,真好!”李玉连声感叹。来江苏南京打拼七年,她从一线工人成长为销售经理。积分落户政策,让她实现了梦想。“80后”的经济学硕士,毕业不进写字楼,却选择回乡种地。在河北省固安县周家务村,胡世丹和同学共同创办的休闲农庄里,瓜果正飘香。城市吸纳人,乡村吸引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国家的强盛既离不开城市的繁荣,也离不开乡村的振兴。“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之路。这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城市、乡村并肩前行,融合发展会给城市和乡村带来怎样的机遇?新型城乡关系该如何实现?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看现状——发展要素流动加快,城市向乡村敞开大门,乡村变身城市“后花园”“现在城里机会多哩,只要有本事,收入肯定差不了!”在湖北武汉当育儿嫂的陈月琴正准备考中级育婴师,“这个证一拿下,每月工资7000元打底。”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里,盛放的薰衣草宛如一片紫色海洋。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张月富回到村里,和友人合伙开起农家乐,“开张第一天就来了20桌客人,营业额6000元!”两个“小账本”的背后是人才要素在城乡间加快流动的现实。“长期以来,农村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这个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就无从谈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说,要推动城乡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看人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农民工已达88亿人,其中进城务工人数超过35亿人。与此同时,返乡创业人数也在增加。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800万人回到乡村开启职场新篇章。看资金——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说,工商资本已成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资金都在万亿元以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我国民间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4%,增速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要素流动加快,带来城乡发展新活力。城市这一头,门户越开越大。就业机会稳定——今年年初,广东和四川首次合作,开通入粤返岗免费专列,1800多名川籍务工人员节后顺利返岗。组织招聘、搭建信息平台……各地的“春风行动”积极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如今,农民工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过半,外卖、快递、家政服务等成为城市吸纳农民工就业的新阵地。落户门槛降低——在青海西宁,外来务工人员可“租房落户”;在广东广州,城市公共服务特殊艰苦岗位人员可获得单列落户指标;在山东,城镇落户限制全面取消……目前,全国已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仅去年一年,就有近1400万人进城落户。公共服务共享——“拿着居住证,也能享受市民待遇。”来山东济南务工半年的韩林对居住证的含金量很满意。办理游园年票、申办工商营业执照、子女入学、医保报销……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日益健全。城市大门大开,而乡村这一头,面貌也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更畅——“足不出户就能购物,生活和城里没两样!”河北保定夜借村村民谭子壮享受着网购的便利,他开的网店红红火火。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城乡间“无缝连接”,拉近了城乡距离。截至去年底,全国5%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1%的乡镇通了客车,95%的建制村连接了4G网络。保障网络更密——“多亏了大病保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关镇的村民李栓柱因患直肠肿瘤住院,16万多元的医疗费用,报销后只需自付2万多元。近年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截至去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5亿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3700万名农村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乡村环境更美——“以前村里啊,鸡鸭满地跑、厕所臭熏天,哪留得住人呀。”江苏省淮安市五里镇村民苗华感叹,经过几年的统一规划,现在环境干净多了,亲戚回乡都愿意多住上几天呢。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处理。以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室内现代化,室外开鲜花”,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城市“后花园”。看机遇——扩内需,乡村潜能加快释放;补短板,城乡关系更趋协调当前,我国还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有人提出,是不是把城市发展好,让农民都进城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现代社会里,城市和乡村都不能够单独存在,它们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整体。”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城和乡具有不同的功能,乡村的功能发挥不好,城市也很难发展好。那么如今的乡村又拓展了哪些新功能呢?消费大市场——“刚刚建了新房,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也置办全乎了,日子越过越红火。”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村的谭民义笑得很开心。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农村市场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亮点。今年前5月,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幅9个百分点。农村电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淘宝大数据平台显示,5月份食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4%。就业新天地——白云深处,福建建瓯市东际村风光秀美。村民游生其返乡创办了生态种养合作社,种养的高山蔬菜、土鸡土鸭走俏市场,年产值500多万元,带动全村农户年增收20%。农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正由“星星点点”向“星罗棋布”转变。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介绍,截至去年底,“返乡创客”中农民工人数达540万,占70%。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带动农户经营收入平均增加67%。产业新基地——四川成都的白领何明喜欢采摘,他说:“亲手摘的水果,恁个好吃。乡村空气清新,风景养眼,一天下来,巴适得很喽!”串联起一二三产业,乡村旅游成为乡村产业新增长点。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000万亩;主食加工业营业收入达2万亿元……如今,一批彰显地区特色、体现乡村优势、乡土气息浓厚的产业,正在农村成长壮大。从乡村发展的现实看,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不能单纯依靠推进城镇化。有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95%,农村为2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7%,农村仅60%;城市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9人,农村仅为3人。“城乡之间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等方面,表现在资源布局、能力提供和服务质量上,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等短板。”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说。我国还有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农村还会有4亿多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如果一边是越来越发达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那不能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缩小城乡差距是带有标志性的硬任务。 看前景——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实现城乡发展“一盘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会不会耽搁城镇化发展步伐?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直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不意味着应该放缓城镇化步伐。恰恰相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架构中推进,通过‘以城带乡’‘以城兴乡’‘以工哺农’‘以工带农’,实现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好城乡“一盘棋”,需要多点协调,共同推进。增供给——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制度供给,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重庆忠县,35万亩柑橘林延绵在青山绿水间,作为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规划总投入30亿元,建立从“一个柑橘”到“一杯橙汁”再到“一片美景”的全产业链,让22万人走向富裕。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城乡融合公益性项目;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创新中小银行和地方银行金融产品提供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更多真金白银流向农村。2013年至2017年,仅农林水支出科目,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安排就超过8万亿元。2018年,农业投资更是比上年增长4%,增速快于全部投资5个百分点。“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将为城乡融合增添更多发展新动能。”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促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为城乡融合发展打通了堵点。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以300多万元的成交价将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作为酒店用地。“这既解决了企业用地难题,又让村集体充分享受土地增值红利。”酒店负责人赵建龙说。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农村土地改革,“稳”是基础,“活”是目标,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三块地”改革,实现征地范围缩小、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等,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三块地”改革在33个试点县(市、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1275宗、18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1万余宗,面积9万余亩;腾退出零星、闲置宅基地约14万户、4万亩,办理农房抵押贷款8万宗、111亿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截至2018年底,仍有26亿城镇常住人口尚未落户城市,其中65%分布在地级以上城市。郑风田说,“解决好落户问题,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据了解,目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大城市也已计划放宽落户条件。强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活力。“改种优质辣椒品种,上马辣椒酱加工项目,产品身价实现从每斤1毛5、1块5到15元的三级跳。”在广东雷州,绿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志德带动300户社员靠种植辣椒鼓起腰包。小麦、稻谷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向农民股金分红……一项项好政策充实着农民的“钱袋子”。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由2007年的14倍下降为2018年的69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说,“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让他们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成熟定型。
306 评论

山中彩虹

(一)专著编著类   《中国新乡村建设丛书》一套5本125万字,其中涉及本人的4本。  1、《现代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作者王景新,24万字。  2、《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崛起》(ISBN7-5017-6682-7/F5392),作者王景新,25万字。  3、《村域经济转轨与发展—国内外田野调查》(ISBN7-5017-6683-5/F5393)作者王景新。  4、《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ISBN7-5017-6686-X/F5396),作者王景新、李长江、曹荣庆等。  5、《中国新农村建设:理论、实践与政策》,论文集,54万字。  6、《中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专著,詹成付、王景新合著3万字。  7、《从传统到现代——浙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60年》,28万字,王景新、车裕斌等著。  8、《农村改革与长江三角洲村域经济转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改革30年与长江三角洲村域经济转型”。  9、《溪口古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专著,2万字,与廖星成合作。  10、《中国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研究》,21万字,与鲁可荣合作。  11、《村域发展管理研究》,9万字,陈凤荣、赵兴泉、王景新合著。  12、《中国共产党早期乡村建设思想研究》,万字,王景新、鲁可荣、郭海霞合著。  13、《诸葛:武侯后裔聚居古村》,9万字,独著。  14、《民国乡村建设思想史研究》6万字,王景新、鲁可荣、刘重来等编著。  15、《村域集体经济: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应用经济学类)重点项目“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研究”。  (二)论文类   2003年度  1、《由国营农场走向社区农业—“三道模式”的调查、分析与评价》论文,独立。  2、《越南农村考察报告》考察报告(7200),执笔。  3、《越南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考察》论文(4500字),2中1。  4、《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利——意义、现状、趋势》论文(7000字),独立。  5、《用“城乡统筹”的战略思想指导农村深化改革》,论文(5000字)。  6、《西部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户经济能力》,论文(7000字),独立。  7、《苏浙农村土地制度重构的新趋势》,论文(2500字),独立。  8、《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系列文章,独立。2004年度  9、《乡村现代化中的土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对江苏、浙江发达地区的调研》,论文(7000字),独立。  10、《“新三农”问题值得关注—对无地、失地、外出打工农民现状的剖析》论文(3000字),独立。  11、《家庭经营制度走向何方》,论文(3200字)。  12、《乡村工业化诱致用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以江苏、浙江发达地区为例》,论文(8000字)。  13、《农地制度创新与家庭经营》论文(3000字),独立。  14、《“新乡村运动”轰轰烈烈——对苏浙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土地制度的考察》论文(8000字),独立。  15、《全面小康初现长三角》背景报告(3000字)。  16、《长三角乡村农地制度重构的新趋势》调研报告。  17、《长三角乡村工业化、现代化及其农地制度重构的新趋势》,论文(8000字)。  18、《家庭经营制度的历史局限和改革出路》,论文(3500字),独立。  19、《城乡一体化与‘三农’新问题》,论文(7000字)。  20、《浙江省“十一五”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对策研究》,浙江省重大招标课题04ZDZB17阶段成果(16000字)。  21、《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现状和趋势——浙江农村问卷和实地调查比较分析》,浙江省哲社规划办2003年度重点课题。  22、《东部农村转型诱致农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浙江、江苏两省农村调查报告》,浙江省哲社规划办2003年度重点课题。2005年度  23、《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论文(8000字)。  24、《“新乡村建设”的意义——写在“中国新乡村建设丛书”出版之际》论文(3500字)。  25、《小组织激活大产业——海南农民组织建设调查报告》调研报告(5000字),与本人指导的研究生合作。  26、《我国村域经济初现“三足鼎立”新态势》,论文(3500字)。  27、《新书介绍<中国政府职能转型的财政学透视>》,书评。  28、《浙江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7000字)。  29、《长三角现代化进程与“三农”新问题》,论文(4000字),独立。  30、《中国新乡村建设悄然兴起——写在<中国新乡村建设丛书>出版之际》。  31、《中国农民组织建设的现状与趋势预期》,论文,与研究生倪建伟合作。  32、《在工业反哺的条件下,及时启动中国新乡村建设的建议》,建议报告,8000字,独立。  33、《免征农业税后的农民负担问题》,论文。  34、《我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特征和发展趋势》,论文,4500字。  35、《长三角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崛起——苏浙新乡村建设系列调研报告》8万字。  36、《海南农民组织建设调查报告》(2万字),与研究生倪建伟合作。  37、《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研究报告,5万字。  38、《协调发展:村域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报告,7万字,课题主持人,与朱华友、车裕斌、张根福、方湖柳等合作。2006年度  39、《工业反哺条件下的中国新乡村建设》。  40、《乡村建设的历史类型、现实模式和未来发展》,论文,3万字。  41、《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形态、范例、区域差异及应讨论的问题》,论文,8000字。  42、《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43、《长三角村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现状评估与展望》,调研报告,6万字,与车裕斌合作。  44、《如何保证海南新农村建设资金?三农问题专家王景新认为——财政集体私人是三大财源》。  45、《再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历史局限与改革出路》,论文,6000字。  46、《新农村建设:难题待解》,论文,3500字,民政部《中国社会导刊》。  47、《浙江师范大学王景新教授谈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成立合作社要以农民自愿为基础”》。  48、《新农村建设要培育和造就新农民》访谈(光明日报记者田永胜问、王景新答),2万字。  49、《现代农业制度的意义和基本框架》,论文,900字,《农民日报》2006年12月15日。  50、《乡村建设思想史研究脉络》,论文,4万字,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51、《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政策国际研讨会综述》,1万字,合作。  52、《农民土地使用权立法再建议(15条)》,合作。  53、《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又一次处在历史关节点上》,合作。  54、《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农民组织发展》创作于2004年4月22日。2007年度  55、《建立现代农业制度的意义和基本框架》,论文,3000字。  56、《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新趋势》,论文,6500字。  57、《新乡村建设思想史脉络浅议》,论文,13000字。  58、《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能损害农民利益》,建议报告,4600字。  59、《保护遗落的文明》,论文,2500字。  60、《新农村建设中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以浙江兰溪诸葛村为例》。  61、《再论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趋势、问题及政策》,论文,7500字。  62、《只有郊区没有乡村的大上海》,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史芳等采访,3500字。  63、《合作社是有效维权载体――专访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景新》作者赵威。2008年度  64、《村域经济研究取得新进展——<浙江典型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丛书>发布》。  65、《村域经济转型与乡村现代化――上海农村改革30年调研报告》,论文。  66、《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现代化和村域经济转型》,上海调研报告,月5万字。  67、《亟须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论文,3500字。   68、《农民互助组织的发育和成长——基于潭门渔民协会的实证研究》,合作,2/2,论文,3500字。  69、《村域经济转型》主打栏目,《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部名刊,CSSCL选用期刊,刊号ISSN1673-8179,双月刊)2008年第3期。本推出由王景新教授主持的主打栏目——《村域经济转型》。  70、《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三十年》,论文,1万字。  71、《明确所有权、放活使用权、保障收益权、尊重处分权》,论文。  7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30年:回眸与瞻望》,论文,1万字。  73、《农村土地和劳动力不宜过度转移》,论文,4500字。2009年  74、《村级组织运转和村级公益事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调研报告,7000字。  75、《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条件、路径和建设思路》,8000字与黄中伟合作。  76、《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回顾与展望》,论文,6000字,人民日报《内部参阅》。  77、《创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机制研究》(上),研究报告,作者陈凤荣、王景新等,农业部经管司(站)“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机制研究课题组”集体成果,课题主持人为陈凤荣、王景新,课题参与人员包括金国峰、骆鹏、葛深渭、梁开银、袁志军、刘继红、王彩明、禤燕庆、邓红亮、李琳、林海森、罗鹏。  78、《经营村域集体经济应借鉴有益经验》,2000字。  79、《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世纪变革》,论文,1万字。  80、《长江三角洲村域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研究》,论文,1万字,与赵旦合作。  81、《苏浙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8000字,与研究生李玲合作。  82、《资金互助合作社对苏浙农民意味着什么——小额信贷,农民不用愁啦》。2010年  83、《苏浙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调查》,3000字 。  84、《长江三角洲的村域集体经济》,5500字,王景新、赵旦。  85、《村域经济研究是个大课题》3000字,《中国经济时报》,与柏晶伟合作。  86、Green Low-carbon Poverty-Alleviation Development Mode and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n the Desert Areas--UNDP--Case Study in China’s Xinjiang Hotan Region,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 V1 N2 July 2010 (102-119页)。合作,3中 5万字。  87、《中共早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论文。  88、《温州“强镇扩权”:探索现代小城市发展的新途径》,论文,7000字。2011年  89、《农村土地的用途管制与制度创新》,论文,4000字。  90、《当前土地问题的症结所在》论文,4000字。  91、《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思想90年发展脉络》,论文,11000字。  92、《农户融资需求与对策的静态博弈》,与研究生陈曦合作。  93、《少边穷地区村集体经济有效发展研究——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额调查》,与研究生严海淼合作。19000字。  94、《荒漠化地区绿色扶贫开发模式创新——中国-UNDP新疆和田红柳大芸产业开发案例研究》,调研报告,9000字。  95、《村域经济转型发展态势与中国经验》,论文,13000字。  96、《江南村落土地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王景新、麻勇爱、詹静,论文,8万字。2012年  97、《村级集体经济的贫困与干预发展——以湖北汉川、老河口两市为例》,调研报告,11000字。  98、《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90年:思想脉络、建设成就与基本经验》,论文,11000字。  99、《少边穷地区的村集体经济——新疆和田调查》,4000字,王景新、严海淼。  100、《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论文,2000字。  101、《新疆和田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多种功能》,3000字,王景新、依木沙丁沙吾提、马合木提沙比尔。  102、《边境山区村域的绿色田园生活——云南省腾冲县猴桥镇箐口村调查笔记》,3500字。  103、《苏浙地区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模式的分析与评价》,与学生合作,2/2,约3000字。  104、 Chinese Experience in Village-wide Economy through Collectivization and Reform after 1949 (《1949年以来村域经济转型的中国经验》,论文,4万字。  105、《村域集体经济历史发展:广西万秀村的印迹》,调研报告,7万字,王景新、余勇亮。  106、《为研究“三农”问题提供学术支撑——“近现代(百年)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学术研讨会述要”》,800字。  107、《集体经济的历史演进:从家族公社到合作经济》,论文,5万字,独立。  108、《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和集体农庄制度演变及重新评价》,独立,论文,4万字。2013年  109、《民族自治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广西农村调查》,1/2(王景新、余勇亮),论文,4万字。  110、《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及结构转型的区域差异——以浙江省为例》,论文,王景新、陈敏、严海淼。  111、《“农户经济”:将长期存在并有效发展》,独立,论文,3100字。  112、《影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倾向性问题及建议》,论文,3万字。113、《“两区同建”:德州市推进平原农区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探索》调查报告。由季昆森、洪高、王景新、程必定、谢培秀、杜欢政、庞波,联合调查。2014年  114、《农民市民化:中国10个著名经济强村实证研究》,论文,王景新、郭海霞,3万字。115、《“两区同建”破解中国新型城镇化难题——山东德州农业产业园区和新社区同步建设调查报告》 。116、《中国特色城镇化渐入佳境——评《中国的城镇化》,中国经济时报A10读书版,11日。117、《“全域扶贫”接轨“新型城镇化”——巴中市居村农民就近城镇化调查》调查报告。由王景新、庞波、刘笑萍、刘龙青、吴一鸣、郑潇潇、周庆运,联合调查。118、《“两区同建”后的新问题、新发展——德州市新型城镇化跟踪调查》调查报告,由王景新、庞波、吴一鸣、范丹、倪建伟、李琳琳,联合调查。119、《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就近城镇化——丽江市华坪县调查》调查报告,由王景新、庞波、陈林生、肖胜和、王小玲、李琳琳,联合调查。

184 评论

suejasmine

需要费用的哦,不过质量保证的,如要可以咨询。

183 评论

牛牛1223

有钱的话,请个外语家教,或上个外语班,没钱的话,制作英语卡片,看英语读物,电影,多读,多写,多练!

297 评论

吾是土豆泥

提纲如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需要反馈过程)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分析(需要分析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

132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城乡发展的论文3000字内容

    提纲如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需要反馈过程)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分析(需要分析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

    quanyanhei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关于城乡发展的论文3000字

    提纲如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需要反馈过程)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分析(需要分析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

    迷路的豆豆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关于城乡发展的论文3000字怎么写

    提纲如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需要反馈过程)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分析(需要分析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

    Leap丶飞。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3000字内容

    论“名师工作室”可持续发展之方法与策略  “名师工作室”是名师展示的舞台、骨干培养的基地、教学示范的窗口、科研兴教的引擎、教育改革的论坛,由一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penny900627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关于城乡发展的论文题目

    万方上的中国科技投资杂志里面有农村经济,农业发展方向的论文,可以浏览一下最近几期的杂志,吸收借鉴一下,把握一下目前最新的动态。

    斯蕾油画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