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9

nanami小明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果树栽培学报电子版下载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ingting2171

已采纳
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的研究所之一,位于辽宁省兴城市。其前身兴城园艺试验场始建于1934年。1958年3月29日在与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果树研究室合并的基础上建所,直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1970年冬下放陕西,与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合并。1978年迁回辽宁省兴城市,与1973年成立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兴城果树试验站合并,恢复原建制,仍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张存实。本所按中国农业科学院确定的任务,以仁果类果树为主要研究对象,面向全国,着重研究解决苹果、梨生产中重大科技问题,同时有重点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大力加强开发研究。主要进行了苹果、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主要性状鉴定评价研究;苹果、梨、葡萄、西瓜新品种选育及优质丰产关键技术研究;苹果、梨营养生理、光合生理、贮藏生理及产地节能贮藏技术研究;苹果、梨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果树病毒病种类及脱毒技术研究;生物技术及电子计算机在果树上应用技术研究;国内外果树科技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果树发展战略宏观研究。还承担组织、协调全国果树科研工作,如拟订科技规划、国家果树种质圃的规划布局、召集全国果树科技会议等项工作。1990年该所有科技人员139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31名。全所设有品种资源、生理贮藏、栽培、植保、情报资料5个研究室。有2个试验农场,总面积为141公顷,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苹果、梨圃建在本所,保存苹果、梨、山楂种质资源共约1600份。综合实验室有大型仪器13台(件)。实验温室35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订阅专业外文期刊71种,中文期刊138种,收集保存中文资料(内部文献)205800余份。1980~1990年,向国外派出访问学者、进修人员及合作研究人员共28人次。先后与美国农业部贝茨维尔农业研究中心果树研究室、波兰果树研究所、保加利亚果树研究所开展国际合作研究。1986年开始承担培养硕士研究生任务。建所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106项(次),其中获奖成果58项,含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15项。获国家级奖的项目是:梨新品种早酥、锦丰(全国科技大会奖,1978年);苹果树腐烂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8年);红香蕉苹果产地贮藏系列技术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9年)。编辑出版果树专业期刊有《中国果树》(季刊)、《中国果树科技文摘》(年集)。组织国内著名果树专家编著了《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一版)、《中国果树病虫志》、参加主编《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二版)。由本所科技人员编著的专著主要有《东北的梨》、中国果树志第三卷《梨树志》、《苹果主要品种彩色图谱》、《梨主要品种彩色图谱》、《葡萄品种》、《梨树品种》、《苹果修剪技术》、《果树营养诊断》、《苹果、梨、葡萄病虫害防治》、《苹果园病虫综合治理》等。此外还编写、出版了苹果、梨、葡萄、西瓜等树种普及性技术丛书。
249 评论

张大羊羊

苏联专门登载果树方面文献的定期刊物。主要有:①《果树栽培与葡萄栽培》(Садоводство и Виноградарство),月刊,前身为《果树栽培》(Садоводство)和《苏联葡萄酿酒和栽培》(Виноделие и Виноградарство СССР)。《果树栽培》创刊于1938年,月刊;《苏联葡萄酿酒和栽培》创刊于1939年,双月刊。自1988年1月起,两刊合并,改名为《果树栽培与葡萄栽培》。该刊是一个普及性刊物,主要反映果树、葡萄方面的科技成就、生产经验、集约化栽培技术等。发行对象为广大生产者、科技工作者以及大中专院校师生。②《摩尔达维亚果树栽培与葡萄栽培》(Садоводство и Виноградарство Молдавии),其前身为《摩尔达维亚果树栽培、葡萄栽培与葡萄酿酒》,1946年创刊,1986年改为现名。主要栏目有:果树栽培、葡萄栽培、加工与贮藏、葡萄酿酒工艺、病虫害防治、经济管理、国内外动态等。此外,苏联还有一些综合性或学科性刊物也刊载果树园艺方面的文章。如《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学报》(Известия Тими-рязебскоЙ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ой Академии,双月刊)、《农业生物学》(Агробиология)、《植物生理学》(Физ-иология Растений,双月刊),各共和国农学院的学报、研究所的年报等。苏联还出版大型系列文摘,其中《作物栽培文摘》(РефератибныЙ Журнал,Растениево-дство),包括世界上许多国家有关果树的文摘。塑料大帐见气调贮藏。塑料小包装见气调贮藏

191 评论

朝夕忆可否

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的研究所之一。1960年3月建立,原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郑州分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郊,1979年3月改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是张子明,现任所长黄学森。该所以浆果、核果、瓜类为主要研究对象,面向全国,以应用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着重研究解决葡萄、桃、瓜类生产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同时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大力进行开发研究。开展了葡萄、桃、瓜类、苹果砧木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研究;葡萄、桃、瓜类、猕猴桃和中国中部地区苹果、梨新品种选育及遗传规律研究;组织全国葡萄、桃、猕猴桃和瓜类重点科技项目的协作。该所设有品种资源研究室、栽培研究室、土壤肥料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砧木研究室、果品机械化研究室、果品加工研究室、瓜类研究室和情报研究室等9个研究室。有实验用地5公顷。1988年有职工267人,其中科技人员152人,包括高级科技人员26人。从198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该所建有国家葡萄、桃种质资源圃,收集有葡萄、桃种质资源1330份:樱桃、猕猴桃、西瓜、甜瓜等种质资源1260余份。1960年以来,该所在果树和瓜类的研究上取得的科研成果42项,其中扶国家和省级奖励的科技成果20项。这些成果大多数在生产上已广泛应川例如育成的葡萄优良品种郑州早红、西瓜优良品种郑州3号、苹果优良品种伏帅以及优良黄肉桃品种等,都已在生产上推广,并发挥了良好作用在栽培技术方面,通过系统研究,总结出了适于中国中部地区应川的成套苹果矮化栽培技术,还研究出了对葡萄炭疽病、桃小食心虫、枣尺蠖、柿蒂虫的有效防治措施。多年来该所围绕当地果树生产上存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培训技术人员,普及果树科学知识,建设示范果园,促进了当地的果树生产,在黄河故道地区发展成中国新的苹果、梨、葡萄生产基地方面做出了贡献。该所编辑出版有《果树科学》和《国外农学——果树》两种杂志。编著有《中国果树栽培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柑橘研究所共同主编)、《中国病虫防治》、《落叶果树种类学》和《苹果栽培技术》等书。

118 评论

芦苇薇薇

《中国农业大学》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fuex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113 评论

静静娃童鞋

资源丰富多彩。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自北向南,横跨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等七个不同热量带。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加上千百万年来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选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极其丰富多彩的果树品种。据全国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栽培的果树品种达1万多个,分属51科,293种,约占全世界果树总科数的85%。在这繁多的品种中,有很多是载誉中外的优良品种:如梨有,河北省定县的鸭梨,山东省莱阳的慈梨,安徽省砀山县的酥梨;桃有,山东肥城蜜桃,甘肃宁县的黄肉桃,上海郊区撒花红中番桃;枣有,山东乐陵的无核枣,金丝小枣,河南灵宝的圆枣、新郑的灰枣,陕西邠县的晋枣;柑桔有,广东新会橙、柳橙、椪柑、蕉柑,四川江津的锦橙,广西容县的沙田柚,江西南丰的蜜桔等。另外,还有福建普明庵龙眼,新疆吐鲁番的牛奶葡萄、无核白葡萄,江苏吴县洞庭山的早黄白沙枇杷等,都是全国果树中的著名品种。我国果树资源丰富的另一表现是,在全国许多地区还保存着各种各样的野生果树。如四川省境内的邛崃山区,分布着大片的野生海棠,丹巴、泸定、会理等县有野生的樱桃、梅、杜梨、葡萄、油柿、李、草莓等多种果树;甘肃天水地区有酸梨、大石枣、大白枣、三叶海棠、野葡萄、山枇杷、山桃、山梅、山杏、猕猴桃、野石榴等近20种;在新疆的伊犁河和巩乃斯河两岸地区也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果树。如野生苹果、海棠、山楂、樱桃等,面积约16万亩。在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和广西等省、区,则分布着相当数量的常绿果树野生品种。我们祖国不仅拥有许许多多优良的果树品种,而且还有各种适宜作果树的砧木。如南方的枳是柑桔类的抗寒、矮化的良好砧木;华北的海棠,东北的山定子则是各地区苹果树的优良砧木。丰富多彩的果树资源,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但是,在解放前,并没有真正造福于人民,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对象。只有到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主人,我国丰富的果树资源才真正得到开发利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产量波浪式增长。据联合国统计,从1965年到1979年间,世界水果产量增长55倍。同期,我国水果产量增长08倍,比世界平均增长率高53%。这种增长速度,在亚洲仅次于泰国、巴基斯坦和菲律宾,名列第四。但是,就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果品产量的增长是上下起伏,呈波浪式前进的。建国以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950-1959年,是果品产量持续上升的阶段。在此期间内,由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果树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工作,并充分利用我国的果树资源和优良品种,积极发展果树生产,扩大种植面积,促进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到1959年,全国果树面积达7万亩,比1952年增长5倍,同期果品产量增长74%。(2)1960-1971年的12年间,是我国果树生产趋于下降的阶段。若以1971年为例,全国果树面积和产量分别比1959年减少67%和33%,平均每年果园面积缩小6%、产量下降8%。造成果树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多种经营,因而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以粮挤果,毁果种粮的偏向,使果树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3)1972年以来,是我国果品生产的复兴阶段。特别是1980年以后,由于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正确方针,并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实行区域良种化,还依靠落实承包责任制,调动亿万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果业生产蒸蒸日上,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上升。到1982年,全国果品产量比1971年翻一番,到1985年,全国果品产量又比1982年增长9%。但是,各省、市、自治区果品生产的发展很不平衡。若以1985年与1971年相比,产量增长在2倍以上的有: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天津、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新疆和宁夏等省(市、自治区)。其中,尤以天津、四川、湖南发展最快,分别增长15倍、3倍、3倍。苹果、梨及柑桔是我国的三大水果。据1985年统计,在我国整个果品产量构成中,以苹果、梨和柑桔为大宗,其中尤以苹果的产量最多,约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5%,梨占4%,柑桔占5%,其次还有柿子、红枣和葡萄,分别约占全国水果总产量84%、7%和1%。至于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占有比重很小。见表1-1。表1-1全国历年主要果品产量构成(万担、%)历年来,我国各种果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由于增长速度的差异,因而使果品的整个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苹果和柑桔增长较快,在我国水果总产量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若以1982年与1971年相比,苹果产量増长2倍,由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11%,上升为5%,柑桔产量增长1倍,占有比重由02%提高到5%。相反,柿子、红枣产量的增长速度缓慢,因此,它们的占有比重略有下降。只有梨的发展较平稳,占有比重保持在占水果总产量的20%上下。近年来,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我国的果品生产又从单一以苹果、梨、柑桔为主,开始转移到鲜果、干果和小果品全面发展的方向。我国的果品构成,在地区分布上也各具特色。北方以苹果、梨、葡萄、柿子、红枣等温带水果为主,而在北方的各省、区(市)中,尤以山东、河北、辽宁最为集中。其中,山东省的果品产量占全国左右,居全国首位;河北省占全国7%,位于全国第二位;辽宁省约占全国8%,居第三位。在我国的南方,则以盛产柑桔、香蕉、菠萝、荔枝、龙眼等居多,其主要产区为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

89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果树栽培学报电子版下载

    资源丰富多彩。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自北向南,横跨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等七个不同热量带。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加

    jiangyue514悦兔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中国果树栽培学报电子版官网

    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的研究所之一,位于辽宁省兴城市。其前身兴城园艺试验场始建于1934年。1958年3月29日在与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果树研究室合并的基础上建所,

    Itisgoodtoforget.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中国果树栽培学报电子版在线阅读

    我觉得手机刚开机的时候会卡是因为:手机的部分元件还没有完全进入工作状态!

    偶素小cici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果树栽培论文

    从国内外市场需求浅谈我省果树发展战略及对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

    一坨Lemon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果树栽培学论文

    徐春香,女,博士,副教授。1998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果树学硕士学位, 2001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1~7月,获FAO(联合国粮食与农

    雯浩天使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