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25

丸子粉丝
首页 > 论文问答 > 龙岩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系统在哪下载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山东指纹锁

已采纳
还是说点实在的吧,楼上那位在网上随便一搜多的是。。。龙岩学院貌似不是很好,来到这儿的,好像没有满意的呢,不过大学也重在看自己怎么过了,学校也只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而已,现在的大学生好像对自己的学校都不是很满意,但客观的评价龙岩学院吧,实力还不是很雄厚,因为它升本没有几年,虽然发展潜力大,但如果是现在的学生可能赶不上了吧,如果成绩还可以就走更好一点的学校吧,我很无奈的告诉你,祝你好运了~~~
231 评论

大力非水手

湘北泥质粉砂岩旁压试验及其应用长沙白垩系-第三系泥质粉砂岩为软质岩石,具有成岩差,易风化崩解等特点。按现行规范评价的承载力同原位测试结果有较大的差异。本文利用旁压试验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比,对该类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进行了研究。作者:彭柏兴[1] 王星华[2]刊名:岩土工程界机构:[1]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2]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分类:TD5 TU413关键词:旁压试验 承载力 岩石地基 单轴抗压强度 软质岩石 原位测试 风化 白垩系 第三系 泥质粉砂岩葡萄花油田泥质粉砂岩储层的特征针对葡萄花油田水下窄小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窄小、连续性差、分布零散、砂体间发育有大量泥质粉砂岩的实际状况,研究了泥质粉砂岩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等特征及产液、吸水状况.结果表明:该储层具有颗粒细、泥质质量分数高、含油饱和度低的特点;主要呈砂体边部型、相对连片型和独立型分布.该泥质粉砂岩储层产液能力较低,但吸水状况较好,可以利用泥质粉砂岩储层为连接纽带来改善砂体间的连通状况,以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作者:刘吉余[1] 王向荣[2] 王长生[3]刊名:大庆石油学院学报机构:[1]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2]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系,北京100083 [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517分类:TE348关键词:葡萄花油田 泥质粉砂岩 储层 水下分流河道 产液 吸水白垩系泥质粉砂岩岩基强度试验研究白垩系泥质粉砂岩是一种极软质岩石,具有成岩差、易风化、易崩解等特性。该类岩石以中-微风化为主,软化系数小于0.75,孔隙率、吸水率低,裂隙贯通性差,具有较大的地基潜力。针对长沙地区泥质粉砂岩的这一特殊性,进行了室内单轴抗压试验、岩基载荷试验和高压旁压试验的对比研究。通过试验发现,按现行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往往偏低,并对不同规范在该类岩石地基嵌岩桩的作者:彭柏兴[1] 王星华[2]刊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机构:[1]中南人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7 [2]中南人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分类:TU459关键词:岩土力学 泥质粉砂岩 载荷试验 旁压试验 嵌岩桩 承载力抚州市泥质粉砂岩全风化工程性质研究泥质粉砂岩全风化工程性质在有关规范中均未进行定量评价,这给工程技术人员带来困难与不便。本文根据抚州市工程实测资料,评价了软质岩石全风化工程性质,提出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及承载力的取值。作者:周龙茂 邵明 等刊名:华东地质学院学报机构:华东地质学院工程勘察院,江西抚州344000分类:P3关键词:抚州市 泥质粉砂岩 工程性质 承载力 成因 时代抚州泥质粉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之一是为设计提供相应的岩土设计参数,试验研究表明,反映岩石工程性质的一些主要物理参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它们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本文对抚州泥质粉砂岩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相关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饱和重度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点荷载试验强度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以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与割线模量和三轴抗压强度的相关方程,初步实现了由易测的物理量估算难测或测试技术要求高的物理量。同时分析了现有点荷栽试验强度与单轴抗压强度经验公式的适用性。作者:侯龙清[1] 邵明[1] 徐红梅[1] 罗嗣海[2]刊名:工程勘察机构:[1]东华理工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2]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分类:TU452关键词:泥质粉砂岩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点荷载试验强度 三轴抗压强度现场试验在泥质粉砂岩风化带划分中的应用研究用简单快捷的现场试验方法获取定量划分风化带参数在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中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量现场试验数据分析,研究了标准贯入和点荷栽现场试验方法在泥质粉砂岩风化带定量划分中的应用,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标准贯入击数和点荷载强度在各风化带中表现了良好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可较好地用于泥质粉砂岩的风化带划分。同时初步得出了用标准贯入击数和点荷载强度划分风化带的标准,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这些标准是合理的。作者:侯龙清刊名:工程勘察机构: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抚州344000分类:TU452关键词:泥质粉砂岩 风化带划分 标准贯入试验 点荷载试验地质雷达及浅层地震在泥质粉砂岩中断裂带上的曲线特征探讨了如何利用地质雷达及浅层地震有关原理判释泥质粉砂岩中隐伏断裂带的性质和特征。主要的工作方法是通过现场实测,分析地质雷达反映在张性断裂带和压性断裂带上的曲线特征,分析浅层地震相遇时距曲线在断裂带上的曲线特征。后者的主要特征有:(1)在断裂带上初至时间延长;(2)在断裂带上左右支时距曲线上下跳动的幅度均等;(3)在断裂带上跳动的长度不一;(4)在断裂带左右支时距曲线上下跳动或反相;(5)时距曲线呈喇叭口。阐明了地质雷达和浅层地震的原理及其在泥质粉砂岩中勘查断裂构造的效果作者:周林辉 林国清刊名: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机构: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深圳518026分类:P3 P4关键词:泥质粉砂岩 地质雷达 浅层地震 断裂带 地震勘探粉砂质泥岩的强度衰减与环境效应试验研究在不同质量百分比(1%,5%及10%)的2种酸(H2SO4,HN03)溶液和1种碱(NaOH)溶液、1种有机质(腐植酸钠)溶液、1种无机盐(KCI)溶液和自来水中,对粉砂质泥岩的水一岩作用进行静态长时(120d)加速浸泡试验模拟,并测定其单轴抗压强度、微观结构、氧化物成分,研究岩样单轴抗压强度随时间对酸、碱、有机质和盐的敏感性和衰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水环境下,岩样强度衰减、腐蚀速率与H^+浓作者:杨振峰 缪林昌刊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机构: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6分类:TU45关键词:岩石力学 化学风化 水-岩相互作用 强度衰减 环境效应光面爆破技术在粉砂质泥岩平巷掘进中的应用作者:杨兴明刊名::县乡矿业版机构:不详分类:TD22关键词:粉砂质泥岩 平巷掘进 光面爆破

219 评论

大宝想小宝

校长是 :李泽彧,男,1962年1月生。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教授,福建省龙岩学院校长。编辑本段教育背景  1983年 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5-1987年 攻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后获硕士学位)   2000年 获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   27-25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31期高校领导研修班编辑本段工作经历  7— 8 任教于厦门大学德育教研室   7— 任教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讲师   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副教授   1994—1998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直属支部书记   1998— 7 厦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   7 厦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厦门大学机关第一党总支书记   1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教授   7 当选厦门大学纪委委员   7—2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2— 龙岩学院院长   4—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编辑本段出国出境经历  2000年11月 赴台湾东海大学、淡江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进行校际学术交流   2002年5-6月 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作学术访问   2004年1-2月 到澳大利亚在职培训。   2004年7-8月 访问韩国荷仁大学、梨花女子大学。   2004年10-11月 赴台参加两岸学术研讨会,并访问淡江大学、嘉义大学、世新大学、辅仁大学、朝阳科技大学、慈济大学、吴凤技术学院、育达商业技术学院、开南管理学院等。   2007年8月 访马来西亚大学编辑本段学术兼职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分会 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 成员 中国高等学校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 理事 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 副会长 福建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常务理事 福建高教研究会副会长 福建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 龙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龙岩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编辑本段主要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编辑本段主要科研成果专著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副主编)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及借鉴意义";,"闽南三角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合作者) "高等文、理、法科教育结构",《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合作者) “林砺儒”,“马君武”,“萨本栋”,《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合作者) "在社会思潮影响下的民国时高教之演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点的历史透视"《高等教育论文集(2)》,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合作者) "陈嘉庚","王亚南",《中外著名教育家事典》,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合作者)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高等教育法总则的探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成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合作者) Justifications for Economic Activity of Colleges and UThe Changing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National & Regional Development,6-8 November 1995, Hong Kong[香港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浸会大学出版,ISBN 962-8027-8] "高等教育部分"《厦门教育之城规划及其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参与) 《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第一作者)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及结构布局》,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主持人之一) " 第十二章: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第一、二、三节,《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合作者) "教育管理"《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合作者) " 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与可持续发展",《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第一作者) 《港澳台高教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出版。(第一作者) "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2001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合作者) "教育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合作者) "回顾、成就、问题-我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要论"《台海两岸私立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淡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正式出版。(合作者) “浅析国外巨型大学管理与组织模式的特征”《2005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合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第一作者) 《新编素质教育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台港澳私立大专院校比较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合作者)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主编) 《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主编),陕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11 月出版 (第一作者) 主编:《科学与民主: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多视角研究》2010年9月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6万字)论文  "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广西高教研究》1 "亚洲学生留日状况(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2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及其发展迟缓原因分析",《福建学刊》6 "浅谈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山东教育科研》2 "辛亥革命前的外债与中国海关",《长沙水电师院学报》2。(第一作者) "辅导员、班主任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调查报告",《教育文汇》2 "简析台湾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原因",《中外高等教育》1。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高教研究与探索》1。 "台湾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研究",《福建高教研究》1。 "试论台湾高等教育三大关系问题",《高等工程教育》2。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高教与人才》6。 "评析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泉州师专学报》1。 “近代赔款与中国海关”,《史学月刊》,2(第二作者) "福建省高等教育文理政法科类发展的战略思考",《华侨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19期。 "马君武与大学教育",《高教与人才》5。 "对于一种研究的研究",《高教研究与探索》1。 "高校人员下海扫描",《大学教育论坛》2。 "简论近代中国高等学校的历史地位",《江苏高教》6。 "通幽洞微,钩深致远",《教育评论》6。 "台湾小学教育面面观",《小学语文教学》2。 "融合·冲突·驳杂-民国高教思想探微",《大学教育论坛》2。 "一部从教育学角度对科学进行把握与阐释的力作",《教育评论》3。 "台湾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初探",《高教研究与探索》3。 "跨世纪的厦门教育最佳发展道路",《厦门教育》6。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 《西北教育管理研究》2(第二作者) "高校从事产业活动的合理性新探",《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3。 "两岸学位制度比较研究",《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合作者) "略论高等学校与公共关系",《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经济》3。(第一作者) "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综论",《中国电力教育》3。(第一作者)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综论",《高教研究与探索》3。(第一作者) "教育基本规律--争论与结论",《高教研究与探索》1,2合刊。 "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投资问题探讨",《建材高教研究与实践》3。 "面向21世纪转变高教人才观的方向性与策略性问题",《高教探索》3。 "论我国私立高等教育必将进一步发展",《辽宁高等教育研究》4。 "简论我国高教投资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江苏高教》5。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高等教育研究》5。 "不变与应变及其为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探要",《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析",《高教研究与探索》1,2合刊。 "试论学院制的实行与内涵",《吉林教育科学》3。(合作者)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析”,《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高等教育管理研究99专刊 "试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高教研究与探索》(社科版专辑)4。(第一作者) "高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4;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 "论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上和以教师为主体",《有色金属高教研究》6。 "校友:大学公共关系的重要资源",《高教研究与探索》,2001.3。(合作者) "关于我国高教扩招与教育质量若干问题的探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1。(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探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7。 "高校办学特色之我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11。(第一作者) "我国高校直面入世大考的五个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8; ‘Five issues that face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s China joins the WTO,2004年美国SSCI全文收录,收录刊物为:JOURNAL: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2003, V36, V5 (SEP-OCT)。(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学院制的若干思考",《江苏高教》5。(第一作者) "世界一流大学内部管理科学化与民主化比较研究",《辽宁教育研究》11。(合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 "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陕西师大学报》2003年专刊。(合作者) "论合并院校组织文化转型的内容与途径",《教育发展研究》2。(合作者) "关于我国大学排名评价的几点质疑",《厦门大学学报》2;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8。(第一作者) "简论中美多校区大学形成过程的特点",《高等理科教育》5。(第一作者) "再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黑龙江高教研究》6。(合作者) "关于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若干问题的探讨",《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 “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与类型”,《厦门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11期(第一作者) “中国巨型大学缘起的动因分析”,第二作者,煤炭高等教育,2005/3 “浅析国外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的特征”,第二作者,《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科学发展观专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8 “冲突与协调:现代大学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层化”,《江苏高教》,2(合作者) “论高校办学特色的若干关系问题”,《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7 “美、英、日三国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及特征”,《煤炭高等教育》,2006/03(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8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探讨——办学自主权的视角”,《高教研究与探索》,2006/03(第二作者) “新建本科院校定位的几个重要问题”,《辽宁教育研究》,2006/05(第二作者) “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三个问题”, 《龙岩学院学报》,2007/02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6 “试论大学校训的应有之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2第一作者 “论我国高校“大学”、“学院”名称的由来、现状及走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7第一作者 “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亟需地方政府财政投入”, 嘉应学院学报2007/05。第二作者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见《高等学校办学特色》一书,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编,2007,12,高等教育出版社 “规模与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策略的关键抉择”,《龙岩学院学报》2008/01(独立作者)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研究动态的探讨”,《教育研究》2008/03(第一作者) “大众化时期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之审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08/03(第一作者)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五类关系”(第一作者),《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知识观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第二作者),《厦门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 。 “我的课堂教学观” (独立作者),《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质疑与反思”,《厦门大学学报》(第二作者), 2009年增刊(教学研究一辑) “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新探——基于资源利益相关者及其诉求”,泉州师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再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龙岩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轨迹及未来取向”,中国高教研究2010-第3期(第一作者),(又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4日第4版“期刊看点”对本文要点转载)。编辑本段承担课题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青年重点课题,1993年,课题负责人。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部法规司课题,1995年,课题负责人。 港澳台高教法规建设与政策问题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青年基金课题,1996年,课题负责人。 世纪初我国高教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教育部高教司课题,1996年,课题负责人。 我省校院管理体制的现状调研与发展走向研究,省社科课题,2001年,课题负责人。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1年,课题负责人; 两岸互认学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教育部外港办课题,2002年,课题负责人。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研究,文科基地重大项目,2002年,课题负责人。 台港澳私立大学比较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4年,课题组第二负责人。 中国巨型大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课题,2005年,课题负责人。 高等院校转型—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课题负责人。 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作用差异性研究(课题批准号:FJI10-033),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主持负责7立项 龙岩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010~2020(课题批准号:JA10270S),2010年省教育厅A类(重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负责,8立项编辑本段主要获奖情况专著  《百年之功》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2。(合作者) 《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9。(第一作者) 《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合作者) 《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2。(合作者) 《公共管理学》,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合作者) 《港澳台高教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第一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2007年福建(第7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2007年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三等奖(第一作者) 《港澳台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2007年福建(第7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作者) 2009年:《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主编) 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第8届) 三等奖。论文  "评析台湾私立高等教育几个主要问题",厦门市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6 "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综论",厦门市社科二等奖9 。 "大学生数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厦门社科三等奖6。 "不变与应变及其如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 "高等学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12。 " 我国高等教育直面入世大考的五大问题",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 "简论中、美多校区大学形成过程的特点",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关于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 “关于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与类型”, 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二等奖,2007。 2008年:“论高校办学特色若干关系问题”(独立作者)获“闽西文化奖”一等奖。编辑本段教研项目  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结合的研究生教学方式,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2。(合作者) 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2005年。 高等教育管理学 硕士生学位课程 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博士生学位课程

322 评论

不合理存在

李泽彧哇~~原来校长那么厉害。。。。他是个很低调的人。

351 评论

我是一只喵

1999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2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优秀栏目策划学报”;2003年获《CAJ-CD》执行优秀奖;2006年获福建省教育厅“首届福建省特色学报”奖;福建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统计优秀单位;2010年,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二届栏目评比中,“客家学研究”被评为特色栏目;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3年11月,客家研究栏目获福建省期刊协会特色栏目金奖。

346 评论

redfishchy

地处山区 但因为是革命老区唯一的本科高校 据说一校友是现任副省长因此一直受省里重视 他的对口扶持高校是厦门大学 现在的本二里面算是比较不错的了~但是文科专业少 向来录取分最高的是国际贸易专业。今年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评估 据说是合格了 也有说是优秀的。学校的优势专业是化学/采矿/地质工程,就业率据说100% 是一所比较低调而且很偏理工科的大学。 2012年本科提前批文科505 理科491

178 评论

相关问答

  • 龙岩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系统在哪下载

    地处山区 但因为是革命老区唯一的本科高校 据说一校友是现任副省长因此一直受省里重视 他的对口扶持高校是厦门大学 现在的本二里面算是比较不错的了~但是文科专业少

    小聪聪爱妈妈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龙岩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系统在哪

    李泽彧

    钮咕噜嘟嘟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龙岩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系统在哪找

    校长是 :李泽彧,男,1962年1月生。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教授,福建省龙岩学院校长。编辑本段教育背景  1983年 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学士学

    火星的星星 6人参与回答 2024-05-27
  • 龙岩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系统在哪登录

    我在龙岩学院读过书,但我也不知道校长叫什么!知道了又能干嘛??你可以打114台问问看

    谁是小小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龙岩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系统

    学校座落于福建省西部中心城市龙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总体规划用地2761亩,占地面积1058亩,有东肖和凤凰两个校区。学校真的比较漂亮

    社区人员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