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13

路人乙1987
首页 > 论文问答 > 欧美文学论文题目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奔跑的窝妞妞

已采纳
近几年发表的主要论文:《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隐含作者的二重性,《文史哲》,2003年12月。《变形与真实---试析中变形技巧的运用》,《美国文学研究》,2004年。《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族裔喧哗》,《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2月。《一剧中的“冲突”》,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5月。《性别身份与舞台表现—从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第8卷,2006年7月。《主流文化下的独特声音:评北美华裔作家水仙花及其创作》,《美国文学研究》,2006 年9月。《陌生化与威廉斯戏剧中俗语及外语语句的诗意》,《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4月。《论田纳西·威廉斯的柔性戏剧观》,《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8月。
301 评论

一一欧巴桑

(包括主持项目、获奖、著作、代表性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美华人自传体写作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11BZW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山东人新加坡留学状况及对本省区域发展的影响”,项目编号2008RKA089,2012年结题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欧美华人女性纪实性作品创作论”,项目编号J06S51,2007年结题 2008年“论海外华人女作家的网络写作”(论文)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2009年“欧洲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之分析”(论文)获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等教育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世纪末城市写实主义小说的女性形象,山东大学学报,2003/论世纪末城市写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东岳论丛,2003/论几部悬疑推理电视剧的得与失,齐鲁艺苑,2004/当代城市消费与文学叙事策略,齐鲁学刊,2004/英国“愤怒的青年”和中国世纪末城市写实主义小说之异同,青年论坛,2004/反腐败文学的深度和“亮色”,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欧洲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之分析,烟台大学学报,2006/生存奋斗和精神况味,山东文学,2006/欧美华人女性自我书写文本中的审美特质,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人文立场与全球化视野,理论学刊,2006/欧美华人女性写作文本中的个性化话语,济南大学学报,2007/“率”性叙事、“执”性叙事与“智”性叙事,名作欣赏,2007/论海外华人女作家的网络写作,河北学刊,2007/欧美华人女作家纪实性自我书写现象批评方法论析,济南大学学报,2008/海外华人写作的六大特点,河北学刊,2010/论几部“传记片”欧美女作家形象塑造中的得与失,世界文学评论,2010/新历史主义视野下中外间谍影片主题建构探析,济南大学学报,2011/阎真小说对精神建构的拆解与对生命价值的还原,齐鲁学刊,2011/论海外华人网文中的感伤情结与忧患意识,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底层与草根:贾平凹与新加坡作家怀鹰自传体写作比较,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异托邦”还是“乌托邦”?台北:艺文论丛,2011/传承与扬弃融合与流变,理论学刊,2012/承继、断裂、拓新与成长,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03

339 评论

安静的芋米

个人很喜欢 但是论文不太合适

99 评论

一个老神仙

这问题也太难了。。。看看契诃夫的小说吧,我这有个东西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这是我自己写的  有没有一支笔,起伏跌宕后仍然静静喧嚣?  有没有一出戏,活色生香却激流暗涌?  有没有一个灵魂,曲终人散后却永远不会寂寞?  只有在契诃夫的笔下,悲剧才会那么浪漫,残酷才会那么凄美,狼狈也会那么从容,欢喜才会那么灵动,戏谑也会那么无奈。他的短篇小说,就像一场盛宴的觥筹交错。是文学秀,也是生活秀。谁的眼睛能够看穿真相?谁的心能明辩是非?谁又能治得了谁的罪?小说中的每个人都像是我们自己热闹的影子,在最佳主角的幻想中,携着七情六欲,在华美的布景中寂寞穿行。  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作品里,有当时俄国社会的广阔图景,有广为传诵、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有极富寓意、思想隽永的人生哲学。而用以表达这一切的,均得益于契诃夫极其凝练的形象化语言和独一无二的叙事手法。一般的说法是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他的小说却是对真实生活的客观还原,甚至可以说,是对真实生活某一场景或某一细节的细微提取。正如他在《初学写作者守则》中所说,“你只管在你面前铺开纸,拿起笔,调动起被你抓住的想法,写将起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李子干,写天气,写戈沃罗夫厂出的克瓦斯,写大西洋,写时钟的指针,写去年下的那场雪……”正因如此,契诃夫的文字行云流水,其人物信手拈来,占据人的灵魂,烧灼人的情感,妙语连珠,回味无穷。难怪有人称赞他,仿佛只要拿起笔,就像拧开了自来水龙头,小说便如水般源源流出。也正是因为契诃夫对生活的高度还原,以至于百余年后的今天,我们读起书中的人物时,仍觉得亲切鲜活,如同我们自己和身边的同伴。  从最平常的生活现象中揭示生活本质和人性特征,是契诃夫短篇小说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特点。契诃夫在其短篇小说的写作原则中说:“我们必须写简单的事情:比如塞米诺维奇怎样和伊万诺夫结婚了,就是这样。”他在最寻常的生活中,挑出了这一点,那一点,外加一点细节,将它们排列组合在一起,于是就构成了新的内容。他高度淡化情节,只言片语便得其故事精髓,任何一种时间、地点和场合,都可以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开始方式。而往往在你以为故事才刚刚开始时,便已经戛然而止。契诃夫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尤其是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时候,他并不像多数作家般仔细描述小说人物的心理变化,只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举止中看出其内心活动和变化。他的短篇小说中没有轰轰烈烈撼人心魄的革命或离现实遥不可及的战争,只是提取了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凡的片段,用最形象生动的语言行动和最巧妙精致的细节,将一个故事讲述得活灵活现,即使没有对白的人物也栩栩如生,从而在这短小的故事中揭示深刻的社会现象。  冲突与矛盾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这一点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中被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乞丐》,起初我们只是好奇乞丐卢什科夫是否能走上正途,在结尾处看到“在公证人那里工作,每天拿三十五个卢布”的乞丐时,我们还不及为其感到欣慰,文章便笔锋一转,让乞丐说出真正让他下决心改变的,居然是斯克沃尔佐夫家的厨娘。再如《恐怖之夜》,文章以伊凡·彼得罗维奇·巴尼希津之口,讲述其圣诞前夜招魂会回家后居然在家中发现一口棺材,而去其朋友家居然有相同的棺材,其文表述之真实仿佛使读者同样经历了毛骨悚然的夜晚,而在最后我们才发现自己又一次中了契诃夫的“陷阱”。  国学大家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如此评判“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失一。同样,以此来衡量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也是很有裨益。契诃夫具有高超的抒情艺术才能,善于找准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而多样地流露他对觉醒者的同情及赞扬,对堕落者的否定和厌恶,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以及对丑恶现实的抨击,而且浓郁的抒情意味常以“客观”而含蓄的叙述笔法为载体。契诃夫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基于所描绘的人物和事件的性质各异,他巧妙地发出有着微细不同的感情色彩的笑声,淡淡的幽默往往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契诃夫的小说紧凑精练,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他笔下的人物是孤独而且寂寞的,其生活状态是原生的、琐碎细微的。出租马车的车夫姚纳·波达波夫的儿子死了,他渴望让人了解,沟通情感。可坐马车的客人竟没有一个愿意听他诉说。最后,姚纳只能对着他的马倾诉自己失子的悲痛。里尔克说,灵魂没有了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的确如此,《苦恼》这篇被列夫·托尔斯泰称这罚最好的小说,没有情节上的巧合,没有戏剧化的冲突,仅仅是一些最普通的日常琐事,经过契诃夫的排列组合,就向读者揭示出了一种人间的寂寞。在这个喧闹的世界里去读寂寞,他会觉得,那种反映生活琐碎卑微的悲剧性,儿好悲剧的利箭突然冲我们的前额射来,让人猝不及防,心灵惧撼。原来,这种悲剧生隐藏在你的心底很久,而你又不忍正视的。  契诃夫作品中的主人公很多是个忧伤而善良的人,不满意于现在的生活,为幸福和理想而努力奋斗。小说中描写情感和苦恼,没有激烈的暴风雨式展示,对人物命运的分析也没有宏篇大论,有时你还想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告白,而小说却已经结束了。对人物感情的描写很节制。当描写到感情时,总是淡淡的表达一个人最表层的倾诉,其他的内容是作者的抒情描述和静止的风景衬托,所以读他的作品,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很大。能体会人生中的丰富的、美好的东西,同时又有一种“秋天的忧伤”的审美体验。这和作家的人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我很喜欢契诃夫的文学观:“文学之所以叫做文学,就因为它是按照生活原有的样子来描绘生活的。它的宗旨是真实,是无条件老老实实的真实。”“文学家不是做糖果点心的,不是化妆美容的,不是使人消愁解闷的;他是一个负有义务的人,他受自己的责任感和良心的约束。”他认为高尔基的作品修饰语太多,难以理解,“把那些可以删去的修饰名词和动词的字眼删掉,”“这种描写一下子不能印入脑海,而小说却必须一下子、在一秒钟之内印入脑海。” 尤其是他对简炼的看法。契诃夫说短篇小说必须具有“双倍的简炼。”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中,没有多余之笔。就连偶尔的旁逸斜出,也在更深广的背景中,作了遥远的呼应。对细节的敏感、留恋、观照,都有深深地悲悯——因为人世间的每一事件,都浸透了人的血泪。  记得弗洛姆曾指出,令人悲哀的是,当我们在睡眠中听到自己良心的呼唤时,却不能马上有所行动;而当我们在醒后能采取行动时,又忘记了在梦中的觉悟。契诃夫如同一个造梦的旅人,为我们描述出一个个斑斓而苍凉的幻梦。而在梦醒后却惊奇地发现,这幻梦竟是真实的生活。契诃夫的作品,总把人从迷梦的幻觉中拉回来,目击人世,扑面而来的现实——做逃避现实的胆小鬼,是一种耻辱。夜读契诃夫,如同欣赏一部黑白片的电影,让人仿若置身于俄罗斯白雪覆盖的石子街道。路灯清冷的光映衬出雪花透亮的光芒,“套中人”别里科夫、变色龙“”、佝偻褴褛的乞丐,仿佛生了锈似的不起眼的海军少将老头……一个个书中的人物纷纷向你走来,默默上演着一幕幕或滑稽、或悲凄、或幸福的故事。  世界如此残缺,给了人灵魂却不给人一颗爱人的心,给了人力量却不告知力量背后更深刻的无奈,给了人希望却不指出通向希望的道路,给了人生命却不说明生命的意义。然而作为社会的良心,作为清醒的思考者,契诃夫正如《苍生》所说,在那个缺少忧患的时代。忧患是一种沉重,深刻而且痛苦的清醒。他宁愿选择一种痛苦的清醒,也不愿活在麻醉了的冷漠之中。因为他知道,活着的痛比糊涂的死更有价值。更何况,忧患的痛是为了更多的不痛,人们逃不开一副担子,那就是自己的良心。你可以不相信这种良心,但你不可以亵渎它。人性正因如契诃夫这样的大作家不断做出悲天悯人的思考和探索,不断向“善”努力,才会显得美好。  契诃夫说自己的作品会在死后被遗忘,但五十年后又会崛起。我相信,再过多少年,他的作品都不会被遗忘。

230 评论

小小米珠

可以啊,赶快读吧,读的不深入怎么写论文。

358 评论

天龙过江

不管什么名著,先看一遍。先看《追风筝的人》,如果不够深刻,可以在深造一本《复活》,保证论文精彩

276 评论

45度向上傾斜

黑色文学怎么样呢?有一群叫“自由作家”的年轻人,他们记叙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日记,日记里有着暴力、无家可归、种族歧视、疾病和虐待,也有着改变人生的希望,他们的艾琳老师则用插叙,串起了这些篇章。当这本日记的集锦成书发表,美国却为之震惊了--《人物》杂志两次专题报道,美国教育部部长亲自会面,曾在二战中收留过安妮·弗兰克一家的荷兰女人,也被邀来看望他们,并称他们为真正的英雄。 因为他们写下的都是真实,这些被学校放弃、随时可能惨死街头的学生,在女老师的引导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和街区的风气。“拯救一条生命,就拯救了整个世界。”如此真实动人的老师感化学生的故事,自然也少不了被搬上好莱坞的银幕。虽然师生题材的电影不算少,但涉及到种族歧视、犯罪的真实街头色调的却绝对寥寥无几。 我觉得这样题材的电影很少,这部电影是根据真是的故事改编的,这本《Freedom Writers 》也确实有出版,在文学方面,类似“自由作家”这种敢把暴力,种族问题,这类敏感的问题著成书的也不多。虽然,我不知道这种“街头日记”的形式是否可以被成为文学,但确实是个很新颖的题材。

245 评论

相关问答

  • 欧美文学论文题目

    黑色文学怎么样呢?有一群叫“自由作家”的年轻人,他们记叙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日记,日记里有着暴力、无家可归、种族歧视、疾病和虐待,也有着改变人生的希望,他们的

    水蓝色的风铃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欧美文学论文选题题目

    这问题也太难了。。。看看契诃夫的小说吧,我这有个东西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这是我自己写的  有没有一支笔,起伏跌宕后仍然静静喧嚣?  有没有一出戏,活色生香却激流

    水瓶座小小猪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欧美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这问题也太难了。。。看看契诃夫的小说吧,我这有个东西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这是我自己写的  有没有一支笔,起伏跌宕后仍然静静喧嚣?  有没有一出戏,活色生香却激流

    漫漫迷秋途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欧美文学论文题目推荐

    是的,确实不行的可以班忙写一个比较新的

    早秋2013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欧美文学鉴赏论文题目

    那一夜

    Nightwish阳光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