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1

我就叫小猪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论文2000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似曾相识SaMa

已采纳
“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文化与生活特性的词语概括,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的文化人出于各自的语境,对“风俗”进行着不断地解释与评论。在社会变革期,“风俗”尤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风俗”在传统社会,其政治文化意义大于学术意义。归纳起来风俗的作用有三:一、风俗具有较强的伦理品性。风俗有善恶之分,“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 风俗的教化是文化人的重要职责。一般传统士人认为自发产生的原生态的习俗是粗野、朴陋、杂乱、腐蚀人心的,“良风美俗”来自于上层的提倡与示范,因此“广教化,美风俗”成为自古迄今的政治目标。近代学人从遵从传统与变易传统两方面论述风俗,提出自己的救世方案,但无论其政治意见如何分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民众施行教化,正人心,以正风俗。“夫风俗盛衰之故系于人心,正人心厚风俗存乎教化。”“故欲振国势,必先挽颓风,挽颓风必先从社会着手。” 二、风俗具有流动贯注的传习性与扩散性,又有着难于变化移易的凝固性。风俗是地方民众在特定的自然历史条件下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这种选择受特定时空的局限,但也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风俗形成是一个渐进的积累过程,它从不知不觉地细微处起步,逐渐向社会扩散,最终形成千万人的共识,世代传习,风俗一旦成为人们的第二天性,即使它不利于社会的进步,要想变易它,也十分困难。首先,人们习惯成自然,人们难以觉察风俗之弊;其次,即使了解到风俗的不宜,也因恋旧的习惯,不想去改变它;最后,即使觉察到了风俗之弊,也想改变它,但风俗的习惯势力十分强固,要实现改易风俗的目的,需要持久艰巨的努力。三、风俗习惯虽然难于改变,但它还是能够移易。古今文人学士,都主张“移风易俗”,以适应社会伦理秩序与文化建设的需要。时移则俗易,“世异则事异”是古人早就有的说法, 韩非的民俗见解是:习俗因时而变,“古今异俗”。 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更是明确地指出:“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在事物中只存在着变化程度大小、变化速度快慢的区别。对于风俗习惯的转变与改易,古代与近代学者也多所探讨。首先是时机的把握,在风俗兴起之初,因势利导,如黄遵宪所说:“故于习之善者导之,其可者因之,有弊者严禁以防之,败坏者设法以救之”。 这样可以培植良好的社会风习;其次,在风俗既成的情形下,利用当政者的优势地位,自上而下进行政治教化。教化手段的选择要考虑民众接受的习惯,如古代的风谣、变文,近代的小说、戏曲,以及风俗的表率等,“化民成俗”。“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是古今社会管理者追求的社会政治目标。 风俗改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风俗事关国家民族兴衰。重视风俗文化建设是王朝政治的主要内容,尤其在社会发生变动的时代。保持文化传统与重振社会秩序都需要风俗文化的参与
286 评论

戴小卓269500767

出版各类专著十五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承担了多项国家课题。主要著述有《泰山香社研究》、《民俗学导论》、《中国民俗》、《泰山石敢当》、《中国京剧习俗》、《孔府》、《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五卷本,总主编)、《中国民俗大系·山东卷》(主编)、《领略山东民俗》(小学地方课程课本,主编)等。 1、《山东民俗》(合著,山东友谊书社,1988)2、《中国民俗起源传说辞典》(合著,明天出版社,1992) 3、《孔府》(华语教学出版社,1993 )4、《孔子故里风俗》(华语教学出版社,1993)5、《中国京剧习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6、《山东省志·民俗志》(合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7、《江湖社会习俗》(合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8、《抢婚》(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9、《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合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0、《民俗学导论》(合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领略山东民俗》(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2.《中国民俗大系·山东民俗》(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13.《中国民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泰山石敢当》(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中国民俗》(修订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五卷本,总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泰山香社研究》(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专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民俗旅游:一个尚待开拓的领域》,《民间文化季刊》1990年第3期《民俗特质论》,《民俗研究》1991 年第4期《京剧票友与票界习俗》,《戏剧丛刊》1995年第3期《二十四孝初探》,《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1期《民俗调查方法刍议》,《中国民俗学研究?第二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移民·山东人·山东民俗》,《东岳论丛》1997年第6 期《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初探》,韩国民俗学会编:《第二届国际民俗学大会论文集》,《抢婚风俗争鸣录》,《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期《走进“龙牌会 ”》,《民俗研究》1999年第1 期《新时期中国民俗学论纲》,《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山东民俗论纲》,《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山东沿海渔民的海神信仰与祭祀仪式》,韩国民俗学编:《第三届国际民俗学大会论文集》,1999;《海洋文化研究? 第二卷》,海洋出版社,《<金瓶梅>饮食习俗管窥》,《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台湾)《中国饮食文化》2001年第3期《村史:追溯与建构——崮子村民俗调查与研究之一》,《二十一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二)》,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论俗信》(合撰),《民俗研究》2001 年第2期《关德栋教授与俗文学、敦煌学和满学研究》,《民俗研究》2001年第4期《灵岩寺辟支塔塔基浮雕与阿育王传说》,《东南文化》2002年第10期《海神、海神信仰与祭祀仪式》,《民俗研究》2002年第3期《醉心绝学的关德栋》,《光明日报》2003 年4月17日《关于民俗旅游的思考》,《东岳论丛》2003年第3期《论泰山崇拜与东岳泰山神的形成》,《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 《泰山香社起源考略》,《东岳论丛》2004年第3期《泰山香社传统进香仪式述略》,《民俗研究》2004第3期《泰山王母池九月九庙会调查报告》,《民俗研究》2005年第4期《泰山香社传统进香仪式研究》,《思想战线》2006年第第1期《关德栋教授学术思想述略》,《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2期《泰山石敢当源流考》,《民俗研究》2006年第4期《泰莱山区石大夫信仰考察记》,《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3期《碧霞元君信仰起源考》,《文史》2007年第4期

276 评论

乐乐媚娘

戏剧史家说的:世界上曾经有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一是古希腊戏剧,二是印度梵剧,三是中国的戏曲。古希腊戏剧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200多年后,它便衰微中落,但后世欧洲的戏剧文化都是由它派生演化出来的;印度梵剧形成时间不详,它也早已是文化陈迹,但东南亚各国的歌舞没有不受它影响者;中国戏曲最年轻,至公元11世纪才正式登堂入室,但由于它积蓄既久,来源亦多,故而潜藏了特别旺盛的生命力。800余年来,非但未见衰败,反而根深时茂、繁衍派生,形成大大小小317个地方剧种。这使中国变成一个实力雄厚的戏曲大国,更使中国积累了异常丰富,任何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剧目、剧种。剧论、表导演及唱腔音乐遗产。

337 评论

阿囧小胖只

这个你才给10分。。。。。有1000分以上估计会有人帮你写。。。不行就2000分。。

109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论文2000

    这个你才给10分。。。。。有1000分以上估计会有人帮你写。。。不行就2000分。。

    piaopiao1234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论文2000字

    给你个提纲你自己挑着写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

    小斑妹ssssss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论文

    戏剧史家说的:世界上曾经有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一是古希腊戏剧,二是印度梵剧,三是中国的戏曲。古希腊戏剧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200多年后,它便衰微中落,但后世欧洲的

    maggie13050 4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中国传统文化民风民俗论文

    民族风俗范文篇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这个巨大的家庭是由56族兄弟姐妹们组成的,而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广东,下面让我带大家走进广

    吃货阿呀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论文

    一端午节起源: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

    无敌小雷神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