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8

哪也去不了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编委会主任是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零摄氏度的空气

已采纳
放射卫生防护的研究与实践是他几十年来科研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方面。60年代初曾率队对电子工业部成都某雷达发射管灯丝制造厂的放射卫生防护情况作系统调查。在我国核试验准备阶段,参与了核试验场特种医疗保障工作,包括辐射卫生防护规定的制订。担任了首次氢弹试验场外安全指挥部技术咨询工作。1987~1993年间三次应国防科工委卫生部委托负责对核试验基地退伍战士体检技术组织工作,起草总结报告并协助处理上访事件,编写科教电视片剧本等。“九五”期间他曾获得总后勤部指令性计划中专项立题拟对我国核试验参试人员健康情况作一抽样调查及全面的危害评估,终因考虑社会因素未获总装备部有关领导的同意而改为以现有资料为基础作一分析而撰写了一份专题报告。1987~1990年他受总后卫生部委托担任了全军医用X射线防护协调组组长,在总后卫生部领导下,从技术角度组织对全军各大单位参与此工作技术骨干的培训、学术交流及验收标准的制定等,通过3年努力,使全军80%医疗单位达到了标准的要求,节省了约1000万元X射线机的更新费用,也极大地改善了我军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劳动条件,保障了患者及陪伴人员的健康安全。80年代他参与了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厂址预选以及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厂核热站对环境和人员影响的论证工作。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他积极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评述性文章,介绍事故后对策。“八五”期间参与了由国家核安全局下达的二项攻关课题—“核事故受照人员诊断和应急医学处理措施”和“辐射防护法规、标准的研究和建立”,完成了上述项目中二个专项的研究,是这两个攻关课题各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积极参与者。除了上述科研性实践活动外,1981年起他一直受国家卫生部聘为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从1995年开始为第四届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该委员会每年审议的国家标准送审稿4~6份。1992年起受聘为国家卫生部放射卫生专家组成员,此咨询机构负责审议大型核设施放射卫生评价报告。在这些审议活动中扩大了视野,发挥了技术咨询的作用,得到主管部门的好评。1997年又受国家卫生部科教司和地矿部科技司聘为氡监测与防治专家组成员。80年代初开始,他根据实验研究的需要开展了形态计量学的研究工作,积极追踪国际范围内生物形态计量学的进展。曾在中国体视学会组织下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广形态计量学在医学生物学领域内的应用,包括译编生物体视学讲义,担任7期培训班授课,主办或合办全国性专题学术交流会议4次。这些活动推动了国内解剖、组织、病理、毒理等学科形态计量学的应用与发展。基于上述工作的基础,1993年他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除了上述四方面科研活动以外,在上级安排下作为职务行为或者在本人独立的学术影响下,他持续地参加了军内、国内或国际学术组织的活动,增强了信息交流,拓宽了学术领域。其中,在所内有:放射毒理与防护研究室主任(1984~1991),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1987~1999),所职称考核委员会副主任(1992~1997),所科技监察委员会主任委员(1995~1999),所学术顾问(1999~)。有院内有:院学术委员会军事医学专业副组长(1987~1990)、委员(1994~1999),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1987~1990),院仪器设备技术委员会委员(1990~1995),院首届科技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7~1999),院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1994~1999),院专家组成员(1994~1999)。在军内有:全军医用X射线防护协调组组长(1988~1990),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8~2000),全军预防医学咨询委员会委员(1990~1997),总后卫生部军事医学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1995~),总后司令部后勤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1995~)。在国内有: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理事(1983~1988),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医学防护组组长(1983-1988),国家核安全局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1995~1998),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1981~),全国卫生标准委员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5~),国家卫生部放射卫生专家组成员(1992~),中国体视学会常务理事并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8~1996),中国毒理学会副秘书长、代秘书长、秘书长(1993~)及下属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4~1997)。在他担任中国毒理学会秘书长期间,经大家共同努力,中国毒理学会终于2000年4月被接收为中国科协的正式会员,他本人亦于2001年6月代表学会出席了中国科协第六次代表大会。1995年后作为评议人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的同行评议以及国家科技成果奖函审评议。1995年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博士点、硕士点通讯评议专家组成员。1990~1997年担任了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人工核素组副组长。
102 评论

linximeng520

苏旭,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毒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①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②辐射防护与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研究。③放射卫生防护政策与标准研究。近年来,承担了15项国家和部委级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6部。先后指导和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6年获吉林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7部委遴选为国家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年,被卫生部授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被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2009年被亚洲辐射研究协会授予 “辐射研究贡献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辐射研究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亚洲辐射研究协会副主席;世界医生反核战争联盟国际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总编;《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副总编;《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副总编;《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副主编等职务。吉林大学兼职教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王志林 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志林,1953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北京。1978年10月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电源站技师专业,大专学历。1972年至1983年在国防科委新疆21基地服役,任排长、副连长、连长、技师。1984年-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科员、行政科副科长、总务处副处长、基建办副主任、主管技师。1993年任行政处处长;1996年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副所长(副局级)。2002年至今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9年10月20日任党委书记。现主持党委、纪委工作。分管行政、后勤、保卫、工会工作。历任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岳保荣 副所长岳保荣,1953年出生,汉族,籍贯山西,研究员。197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原南京药学院)。1984年至1985年在苏州医学院进修放射卫生专业;1996年至1997年在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3年1月至5月在英国圣乔治医院辐射防护中心做访问学者。1977年至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处处长,2002年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副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副主任。主管科研、外事、教育培训。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防护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医疗照射防护与质量保证研究工作,重点为放射诊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研究,完成多项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并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组织制、修订“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九五”期间全国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于200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目前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课题;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放射诊疗中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与风险评价研究等课题。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地区项目中国协调员。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三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辐射装备与检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委;《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编委。孙全富 副所长孙全富,1964年出生,河北故城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放射医学专业,获放射医学学士学位。1989-1990年在日本广岛放射线影响研究所流行病学部进修;1996-2002 年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教研室工作学习,并获得医学论文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主管计量认证、实验室安全、防护安全、技术服务工作。分管质量管理办公室、科技成果推广处。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流行病学研究与辐射致健康效应危险估计,研究工作包括天然高本底辐射与居民健康放射流行病学研究、高氡钍射气地区肺癌危险估计、特殊实践人员辐射危险评价、非铀矿山矿工放射性职业危害调查与控制研究、核设施周围人群健康调查、公众核与辐射危险认知调查等。负责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和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登记报告系统。作为主要研究人员,2006年“高本底辐射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居住环境监测与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为第六届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WHO Internal Radon Project项目组成员等。丁库克 副所长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毕业,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从事行政管理与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研合作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等资助,发表SCI文章7篇,拥有3项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2010年被聘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协助所长分管该所后勤与保卫工作。

120 评论

请别叫我龙爷

应元岳,字玄鹤,189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东乡下应村。幼年家境贫寒,祖父和伯祖父都是造船工人,祖母是渔家女,父亲则是个读书人,也曾学过中医。他6岁人蒙馆(私塾)读书;8岁随家迁居浙西武康。父亲在乡间设蒙馆教书、行医,他随父读书。11岁随伯父到湖 州私塾念书。 1909年,他14岁时考入教会办的杭州惠兰中学,并在学校附设的印刷所做排字徒工,以补生活费用之不足。1912年18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受聘任浙江省立台州中学英文、理化教员。1914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1916年湖南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即今湘雅医科大学)开办。他有志学医,即转入该校学习,成为湘雅第一届学生。同班10人,内科学家张考骞、肺科专家吴绍青、外科专家任廷桂、儿科专家高镜朗、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都是他的同窗好友。1921年他以优秀成绩毕业,获美国康涅狄格州政府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当年,被该校保送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放射医学半年(这是国内最早的一个放射科学习班,学生多为教会医院外籍主治医师)。结业后应绍兴福康医院美籍同学Goddard院长之邀,任该院内科医师。1924年得该院资助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内科进修。次年夏转赴英国伦敦热带医学学院进修。1926年回国,任绍兴福康医院内科主任。1928年,原湘雅医学院首任院长颜福庆在上海创办中央大学医学院(后称上海医学院,即今上海医科大学)。应元岳应邀担任该医学院的临床内科、热带病学、寄生虫学及实验诊断学副教授兼科主任。1932年晋升内科教授,时年36岁。次年得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被派赴 印度加尔各答英国皇家热带医学与卫生学院进修。学满一年后,参加英联邦联合考试委员会的考试,以优异成绩获得热带病学博士学位及金质奖章,成为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国学者。应元岳载誉归来后,继续在上海医学院任教,并兼任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以及上海中山医院临床教授,并被推选为中华医学会上海支会委员。1937年初,兼任上海中山医院院长。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上海沦为孤岛。应元岳组织医院工作人员收容抗日伤员。在日寇侵占上海前夕,应元岳与王霖生医生借助各方面爱国人士,将数百名伤员及必要的医疗设备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区。转移结束后不到1小时,中山医院院址即被日寇占领。1939年,上海医学院内迁。应元岳率领师生员工,由海路经香港、河内入滇。在昆明几经周折才借到校舍、职工家属宿舍。由于教学器材大都留沪未能带来,所以教学条件极为艰难,1941年,上海医学院北迁四川重庆歌乐山,应元岳到渝继续任教。1942年应元岳以热带医学专家的身份,一度负责调查中印公路沿线情况,指导防疫工作。1943年秋,重庆高滩岩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开办,应元岳受聘为内科主任,不久该院改组为卫生署重庆中央医院。当时的青年医生有陶寿淇、林传家、陈过、张国治、李宗明、池芝盛、郭仓、翁心植、林传骧、曾畿生、诸荣恩、陈淑清、钱岳年、刘约翰、吴锡琛等人。应夫人苏守真医师在上海医学院内迁前即携子女4人到滇,任昆明省立医院和惠滇医院妇产科主任,是中国早期的妇产科医生之一,她医技精湛,医德高尚,且为难得的贤妻良母。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长期独力承担了教养子女、维持七口之家的生活重担。应 元岳在事业上的成就,与她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1945年春,苏医师不幸患斑疹伤寒去世,应元岳极为悲痛。因全家迁渝为不可能,他只得恳辞渝职,留滇行医。当时,昆明数家大工厂竞聘应元岳任特约医师,省立昆华医院与市立医院均聘他为内科顾问。1948年秋应元岳返沪与阔别多年的老母等亲属团聚。因需接济在沪家属及子女上学,只得再次开业行医。1949年他受华东人民医学院(后称上海军医大学,今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崔义田的邀请任该院附属医院(今长海医院)内科教授兼主任。1956年上海同济医院划归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今长征医院)后,他还兼管二院内科的定期查房和临床教学任务。1957年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他先后担任过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理事会名誉顾问,上海市科协委员,国家卫生部科委委员, 《中华医学杂志》 、 《中华内科杂志》 、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荣誉委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组成员。应元岳晚年患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前列腺癌,1990年12月12日因肝肾综合征、多器官衰竭住入长海医院,1991年1月21日治疗无效病逝。临终前他立下遗嘱:①我死后丧事从简,②我一生在二医大,死后遗体捐献给学校作医学解剖,③家属子女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并嘱将存款捐给学校,作为医学教育及科研奖励基金。

30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编委会主任是谁

    应元岳,字玄鹤,189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东乡下应村。幼年家境贫寒,祖父和伯祖父都是造船工人,祖母是渔家女,父亲则是个读书人,也曾学过中医。他6岁人蒙

    沈阳老五0459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编委会主任是

    韩萍,1957年3月出生,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教授(高教三级),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放射诊断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冰枫星雨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编委会主任

    医院本部设有24个行政职能处室,内设近80个行政科室,设有12个临床医学中心、9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133个亚学科、68个护理单元。康泰分院设有16个临床医技科

    饿魔娃娃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编委

    医院本部设有24个行政职能处室,内设近80个行政科室,设有12个临床医学中心、9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133个亚学科、68个护理单元。康泰分院设有16个临床医技科

    眼角落下的泪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辐射防护杂志编委会主任

    基本情况杨晓明 男 12月出生。职务: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所长职称:研究员重要学术兼职<<世界华人消化病学杂志>>,<<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国外医学分子

    素雪清芳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