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3

我是漂亮小小妞
首页 > 论文问答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点评文章在哪看啊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空想城城主

已采纳
不是核心期刊!刊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Taiyuan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主办:太原师范学院学报周期:季刊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2-2027CN:14-1304/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山西教育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98
357 评论

鹭鹭的宝贝妞

姜剑云 ,1960 年生,江苏东台人,笔名吉云 1980 年中文专科毕业(盐城师专),199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山西大学),2001 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河北大学),2003 年获“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南开大学)。现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后)导师。2007年任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人文学部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九三学社社员,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通讯鉴定专家。 1.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重点项目《全辽金诗》,编委,完成。2.全国高校古委会基金项目《陆机集笺注》,主持人,2001年立项。3.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宗教与文学关系研究》,主持人,2002年立项。4.河北大学重点项目《谢灵运新探与解读》,主持人,2003年立项。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谢灵运新探与解读》,主持人,2004年立项。 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中华书局、东方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3 部。1 .《才子佳人小说 与〈 红楼梦 〉的 真善美比较》,《山西大学学报》(太原) 1991 年第 4 期。2 .《令狐楚作品传流及散佚考述》,《晋阳学刊》(太原) 1992 年第 2 期。3 .《令狐楚生卒与里籍考》,《文学遗产》(北京) 1996 年第 4 期。荣获山西省教委人文社科优秀论文一等奖。4 .《金源“后怪奇诗派”引论》,《山西大学学报》(太原) 1997 年第 4 期。学术影响:〈 1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北京) 1998 年第 1 期全文转载。〈 2 〉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辽金元文学研究》全文收录。〈 3 〉荣获山西省社科联“百部(篇)工程”优秀成果奖。5 .《高考作文判卷亟须改进》,《光明日报》(北京) 1998 年 5 月 27 日。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全文收录。6 .《观照讽刺艺术 索解西游主题》,《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太原) 1999 年第 2 期。7 .《令狐楚年谱简编》,《山西大学学报》(太原) 1999 年第 3 期。8 .《马定国仕履与交游考论》,《河北大学学报》(保定) 1999 年第 4 期。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辽金元文学研究》全文收录。9 .《庄子美 在“ 无 为” 思想之阐释与评价》,《山西大学师院学报》(太原) 2000 年第 1 期。10 .《怎样鉴赏诗词曲赋》,见詹福瑞主编《大学语文》,河北大学出版社(保定) 2000 年版。11 .《陆机研究综述》,《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 19 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 2001 年版。12 .《“三张”父名问题新解》,《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太原) 2001 年第 1 期。13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著述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合肥) 2001 年第 2 期。14 .《唐代怪奇诗派衰变探微》,《河北大学学报》(保定) 2001 年第 3 期。15 .《论中唐雅正诗派》,《文学评论》(北京) 2001 年“青年学者专号”。16 .《论张华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太原) 2002 年第 1 期。17 .《论潘尼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南昌) 2002 年第 2 期18 .《论太康文学情多气少的主题取向》,《河北大学学报》(保定) 2002 年第 3 期19 .《论潘岳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漳州师范学院学报》(漳州) 2002 年第 3 期20 .《论傅玄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殷都学刊》(安阳) 2002 年第 4 期。21 .《论陆云“文贵清省”的创作思想》,《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上海) 2002 年第 4 期22 .《论傅 玄“ 引其源而广 之” 的文体风格观念 》,《 文艺理论研究 》( 上海) 2002 年第 5 期。23 .《论张协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山西大学学报》(太原) 2002 年第 6 期。24 .《〈三都赋〉撰年疑案新断》,《北京大学学报》(北京) 2002 年第 6 期。学术影响:〈 1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北京) 2003 年第 4 期全文转载。〈 2 〉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辞赋研究论文集》(第五届国际辞赋研讨会)全文收录25 .《论左思“美物者贵依其本”的品物征实主张》,《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上海)第 20 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 2002 年版。26 .《论太康文学袭故弥新的体裁范型》,《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沈阳) 2003 年第 1 期。学术影响:《论太康文学袭故弥新的体裁范型 》( 摘要 ),《 北京大学学报 》( 北京 ) 2003 年 第 3 期27 .《论中唐通俗诗派》,《太原师范学院学报》(太原) 2003 年第 1 期。28 .《陆机入洛疑案新断》,《洛阳大学学报》(洛阳) 2003 年第 1 期。29 .《论完颜璹创作中的佛禅意蕴》,《河北大学学报》(保定) 2003 年第 2 期。30 .《〈文赋〉撰年疑案新断》,《中国古典文献学》(会议论文集),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澳门), 2003 年版。31 .《唐代怪奇诗派之衰变探微》(增订稿),见《河汾新论》,山西古籍出版社(太原), 2003 年版。32 .《〈文赋〉撰年疑案新断》,《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天津) 2003 年第 5 期。学术影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北京) 2004 年第 2 期全文转载33 .《论陆机“谢朝花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的文学精神》,《南开学报》(天津) 2003 年第 6 期。34 .《论陆机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杭州师范学院学报》(杭州) 2004 年第 2 期35 .《论陆云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西安) 2004 年第 2 期。36 .《“独步一时”的谢灵运书画》,《文史知识》(北京) 2004 年第 10 期。37.《谢灵运与庐山慧远考论》,《太原师范学院学报》38.《谢灵运与钱塘杜明师》,《中国道教》(北京)39.《谢灵运与“涅盘圣”竺道生》,《广州大学学报》

265 评论

丫丫King

我可以帮你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厅主办)、《教学与管理》(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太原师范学院主办)上面帮你发表。我的企鹅期硫耳伞酒久期吾灸。我认识他们的领导,当然,你的文章要有一定的质量,要具备修改的基础。有意的话,可以和我联系。

110 评论

内涵帝在此

截至2015年11月,太原师范学院设有新校区、中校区、南校区、北校区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太原师范学院(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太原师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原市,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太原师范学院于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分别成立于1988年、1958年、1929年的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和山西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1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扩展资料:太原师范学院的学校文化传统:1、校徽太原师范学院校徽标识设计是以汉字“太”、“师”为基本设计元素,进行篆体与宋体变形组合,体现学校全称属性意义缩写;同时相互缠绕的线条又构成三个“人”形,象征新校是由三校合并而来,也传达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深刻教育理念。变化丰富具有动势的线条又寓意出生命的价值含义,如颗颗绿芽生机勃勃、茁壮成长,又如一团充满活力、燃烧不止的红烛烈焰,表达出人民教师勇于奉献的高尚品德2、校训崇德、博学、团结、创新崇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崇德”即传承优良教育传统,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彰显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宗旨。博学: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团结:强调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意味着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襟怀,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境界。创新:旨在与时偕行,面向未来。对于教师而言,是日新月异的期许;对于学子而言,是“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激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原师范学院

104 评论

相关问答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点评文章在哪看啊

    截至2015年11月,太原师范学院设有新校区、中校区、南校区、北校区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太原师范学院(Taiyuan

    猫女盈盈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点评文章在哪看到

    本人已在师院呆了两年,在这两年里面,体会到了各种不同的感受。 在这里,学习方面,风气非常好,尤其是我们学英语的,整天早晚自习,学习在上课出勤这方面卡的也

    世唯装饰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点评文章

    2007-2-2 作者:曾芝兰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1月 [摘要] 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对其日后良好习性的养成和

    一袋馋师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点评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横向激励与纵向发展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

    味增汤君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点评文章怎么写

    本人已在师院呆了两年,在这两年里面,体会到了各种不同的感受。 在这里,学习方面,风气非常好,尤其是我们学英语的,整天早晚自习,学习在上课出勤这方面卡的也

    毛的惊喜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