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34

阿达殿下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医经典文献选读目录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prileatapple

已采纳
学好中医,真的很难吗?百名中医大家的必读书是什么?如何才能成为像蒲辅周、刘渡舟、岳美中先生一样优秀的中医大家?从中医药大学权威copy过来,共81本,本本经典!读懂这81本你也是中医大师!中医书单:入门《问中医几度秋凉》艾宁 豆瓣评分5《零起点学中医》天下无疾 豆瓣评分4《黄帝内经说什么》(以下五册)《黄帝内经 • 上古天真》徐文兵 梁冬《黄帝内经 • 四气调神》徐文兵 梁冬《黄帝内经 • 天年》徐文兵 梁冬《黄帝内经 • 金匮真言》徐文兵 梁冬《黄帝内经 • 异法方宜》徐文兵 梁冬《求医不如求己合集》《名老中医之路》豆瓣评分2《中医入门到精通》石兴华《走近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一百天学开中药方 (中医百日通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入门》秦伯未《中医基础理论》印会河 豆瓣评分7《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内经知要白话解》《医学衷中参西录(套装共3册)》中医针灸《古典针灸入门》仁表 豆瓣评分9《针灸师承录》《阎润茗针灸临床60年经验精粹》《一针疗法》周树中《针灸学》石学敏《常用针灸100穴》《董氏针灸注疏》《针灸推拿一学就会》《中国针灸治疗学(第2版)》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合注》《神农本草经译注·难经译注》《本草问答》唐容川伤寒杂病论《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刘渡舟 豆瓣评分2《伤寒论校注》刘渡舟《全注全译伤寒论》《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郝万山 豆瓣评分0《孙曼之伤寒论讲稿》《黄元御读伤寒:伤寒悬解、伤寒说意》《注解伤寒论》成无己《伤寒贯珠集》尤在泾《伤寒来苏集》柯韵伯《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李阳波《经方沙龙》黄煌《经方使用手册》黄煌《中医十大类方》黄煌《经方实验录》曹颖甫中医名家名著《扶阳讲记》卢崇汉《扶阳论坛1+2》《金匮要略》《景岳全书》张介宾《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论》李东垣《四圣心源 》黄元御《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素问玄机原病式》《医法圆通》郑钦安《医理真传》郑钦安《医林改错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张仲景50味药证》《赵绍琴医学全集》赵绍琴《诊家正眼:四言脉诀白话解》《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李时珍《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柴浩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陈景河》
151 评论

司令来拉

您好!古文献学史:分上下两学期讲授,是重中之重,主要的教材是孙钦善老师写的《中国古文献学史》,上下两册。很厚的两本,也是考研最重要的参考书了。 文字学:裘锡圭老师的《文字学纲要》 音韵学:《音韵学教程》,北大唐作藩等老师编写 (以上两门课较有难度,考试中占的比例似乎不多) 训诂学:洪成《训诂学》,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这个老师是我们专业的) 版本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大致可以看一下曹之的《中国古籍版本学》、李致忠的《古书版本概论》以及其他一些老先生的书,还有前两年出的《校雠广义》,也是很好的参考书。 目录学:高路明《目录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源流》(我们专业的老师),还应该看看中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等书。 校勘学:倪其心《校勘学大纲》 哲学要籍解题:没有固定的教材,大致是介绍中国古代的哲学典籍 文学要籍解题:金开诚《历代诗文要籍详解》 史学要籍解题:可参看张传玺的《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张舜徽的《中国史学名著解题》 古籍整理概论:专业启蒙课,可看看最近黄永年老先生再版的《古籍整理概论》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中文工具书教程》 朱天俊,李国新著 中国古代文化: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古代汉语:王力与郭锡良的教材都可以 现代汉语: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史:在考试中占的比例也较大,教材一般是翦伯赞《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北大教材《中国文学史》,或者袁行沛新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目录学: 余嘉锡 《目录学发微》 姚名达 《中国目录学史》 来新夏 《古典目录学浅说》 王重民 《中国目录学史》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 《旧唐书·经籍志 《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书目答问补正》 外加北师大的老师们的建议读书: 序号 著作或期刊名称 作者或出版者 适用对象 备注 01 中国文献学 张舜徽 博士、硕 必读 02 古典文献学 罗孟祯 博士、硕士 必读 03 中国古文献史 孙钦善 博士、硕士 必读 04 古籍整理概论 黄永年 博士、硕士 必读 05 汉语现象论从 启功 博士、硕士 必读 06 管锥编 钱钟书 博士、硕士 选读 07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 朱维铮校注 博士、硕士 选读 08 十三经注疏 阮元编 博士、硕士 选读 09 四库全书总目 北京中华书局 博士、硕士 选读 10 文献学论著辑要 张舜徽 硕士 必读 11 文史通义 章学诚 博士、硕士 选读 12 古书通例 余嘉锡 硕士 选读 13 中国目录学史论从 王重民 博士、硕士 选读 14 书林清话 叶德辉 硕士 选读 15 目录学发微 俞嘉锡 硕士 必读 16 中国古籍版本学 曹之 博士、硕士 选读 17 古书版本学概论 李致忠 博士、硕士 选读 18 中国古籍印刷史 魏隐儒 硕士 选读 19 校勘学释例 陈垣 硕士 选读 20 校勘学大纲 倪其心 博士、硕士 选读 21 中国文学史料学 潘树广主编 硕士 必读 22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谢思炜、尚学峰、于翠玲 博士、硕士 必读 23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 王瑶 主编 博士、硕士 选读 24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聂石樵 博士、硕士 选读 25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 博士、硕士 选读 26 中国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 博士、硕士 选读 27 古本戏剧剧目提要 李修生主编 硕士 选读 28 元杂剧史 李修生 硕士 选读 29 中国文化导论 钱穆 硕士 选读 30 中国书籍编纂史稿 韩伟民 硕士 选读 31 中国编纂出版史 肖东发 硕士 选读 32 中国图书文化导论 程焕发 硕士 选读 33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二编 张静庐 硕士 选读 34 中国古代字典辞典概论 钱剑夫 硕士 选读 35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博士、硕士 必读 36 中国古代的类书 胡道静 博士、硕士 必读 37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博士、硕士 必读 38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博士、硕士 必读 39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博士、硕士 必读 40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 博士、硕士 必读 41 文献 北京图书馆 博士、硕士 必读 42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博士、硕士 选读 43 Journal of Central Asian 博士、硕士 选读 44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博士、硕士 选读 祝你学业有成!!~~

265 评论

百叶书店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其他的如:吴鞠通的温病条变,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张景岳的类经,李东垣的脾胃论,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吴谦的医宗金鉴!!多看点中医书籍吧,多了解一点中医吧,那样你会发现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充满智慧,多么的伟大!

207 评论

追梦少年0215

回答 您好朋友;自学中医应该看《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李时珍医学全书》。 对于比较喜欢中医的人来讲,可以从医学三字经开始学起,这是属于中医方面启蒙类的书籍。可以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关于中医的文化和背景,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地去了解。 还有一本《药性赋》,这本书将248种常用的药物都进行了分类,而且人们在读的时候更便于记忆更便于记忆,每一种药性都概括的比较精辟可以,也记在心中,可以说是能够终生受用,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读者们的喜欢,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购买《李时珍医学全书》这里面所涵盖的是所有它的著作包装也很精美,在质量这方面也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自学中医的技巧: 1、了解人体结构。要学中医首先就要了解人体结构,只有对人体结构很熟悉才能对人体进行治疗。 2、熟记各种中药。学中医要把各种中药熟记在心里,需要熟记的内容包括中药的名称、药效、禁忌等。 3、学习诊断。学习中医要学会诊断病人的病因,只有对各种病症和病因都熟悉,才能对症下药。 更多6条 

305 评论

寻梦的蒲公英

中医典籍可分为医经、医论、本草、医方、医案、医话等,比较有名的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名医类案等等。其中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被并称为四大医书。如果你的古汉语基础很好的话,建议你看看中医古书专写走方医秘籍绝活的《串雅内外编》,就能明白很多知识,学到很多本事で。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中医药辞典《说文解字》《尔雅》等我国古代的字典、辞典,虽有某些中医药的词目,但毕竟不是专业的中医药辞书;《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中医药类书,虽将某些内容的文献资料按照时代先后编排在一起,但体例规范都不符合辞典的基本特征与要求。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中医药辞典的桂冠,当属谢观主持编纂的《中国医学大辞典》。谢观,字利恒,是近代中医界的风云人物,当时的中医学校、学会、杂志等机构都争相延聘,其“美髯公”的照片也频频登载于各种报纸杂志,但都没有关于其早年学习与工作经历的介绍。综观其同乡吕思勉于1935年4月1日撰写的《谢利恒先生传》及其弟子陈存仁于1951年3月所作的《谢利恒先生传记》,谢观在1917年出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校长之前的大致履历是:谢观的父亲谢钟英为地理学大家,少年时代的谢观聪颖好学,承继家学,12岁便读完了四书五经,并对中国古今山川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15岁入常州致用精舍,致力于经史舆地之学。21岁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05年以地理之学应邀赴广州府中学任教,成为名藻南粤的地理名师。1908年因母亲不服岭南水土,辞归上海,入商务印书馆就职,编纂地理图书;不久即被上海澄衷学堂聘为校长。1911年后,回故里武进主管教育,两年之间便使全县教育成绩名列全国第二。1914年“仍入商务印书馆,主纂地理书籍”。很明显,35岁之前的谢观既无学医经历,更不以医为业,何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编辑完成收罗宏富、剖析详明、体例新颖的中医药辞书呢?《中国医学大辞典》“谢润”条云:“字葆初,清武进县附生……著有《医学经纬》五十卷,未及刊行。其孙观,因其原稿而分析扩充之,成《中国医学大辞典》。”我们从此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谢观是以其祖父没有刊行的《医学经纬》原稿为蓝本,“更以历代学说制为条释”,“证以新说,决其取舍”,扩编而成《中国医学大辞典》的。全书“搜集之名词,以中国原有医书所载者为限,故定名为《中国医学大辞典》”。所辑词目,包括病名、药名、方名、身体、医家、医书、医学七大类,共三万七千余条目,约计三百五十余万字。排列方法以首字笔画为序,首字相同者则以次字笔画为序。为方便检索,还编有《辞头索引》《辞条索引》。《中国医学大辞典》于1921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1926年7月修订再版,1933年8月再次出版,并注明为“国难后第一版”。1951年陈存仁说:“出版迄今,凡经三十二版,达百万余部,行销地区,几遍及通商各国。”新中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为了配合中央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分别于1954年12月、1955年4月与8月三次重印发行。毋庸讳言,《中国医学大辞典》某些词条的注释确实存在着错讹之处,早在1928年余择明即在《卫生报》撰文指出将树脂的音译名“拔尔撒摩”误为药物实名(《中国医学大辞典订误一则》),1933年杨彦和在《医界春秋》上更是明确提议应全面进行补充修正(《中国医学大辞典有补正之必要》)。若以现今通行辞书体例来衡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至今仍不失为嘉惠医林、启迪后学的重要工具书。关于编写缘起,吕思勉在《谢利恒先生传》中说:“治中国医学者,谋编辞典,以谂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以属君。”而谢菊曾《涵芬楼往事》却说:“谢观……初在国文部编辑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后调至字典部参加编纂《中国医学大辞典》和《中国名人大辞典》。”究竟是中医学界要求商务印书馆组织编写,还是商务印书馆自行发起编撰,已难以知晓。对于编撰起止时间,谢观在《中国医学大辞典》1921年版的“序言”中说:“民国初元,不佞忝长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即有志补救此弊,而事体既大,措注为难。继念举要删繁,莫如辞典。乃合全校员生,互相考校,凡典籍所载……莫不条分缕析,博采兼搜,删其复重,裁其空论,约辨难攻讦之旨,省浮泛藻饰之词,程功至六七年……民十之春,初版竣事。”由此看来,开始编撰的时间在1917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成立之后,完成于1921年春天,历时四年之久。但却又说“程功至六七年”,时间上就不能吻合了。不过,若从谢观第二次入职商务印书馆的1914年算起,到1921年出版,倒正好是“六七年”的时间。至于参加编写的人员,陈存仁在《谢利恒先生传记》一文中说:“辅助《辞典》工作者得十二人,焚膏继晷,日夜辛勤,屡删屡增,数易其稿,历时八载,书乃告成。将付剞劂,不意此十二人中,积劳而病殁者二人,撄疾而获治者四人。”这应该说的是1921年“初版”时的情况。到1926年“再版”时,参加修订的人员达66人之多,“门人参订”名单见于1954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本”,是目前为止所有的《中国医学大辞典》版本中,唯一保留有编写人员名单者。此外,1952年吕思勉在《自述——三反及思想改造学习总结》一文中说:“一九一九年,入商务印书馆,助谢利恒君编辑《中国医学词典》。予于医学,本无所知,而先外王父程柚谷先生、先舅氏均甫先生、先从舅少农先生,皆治汉学而兼知医,故予于中国医书之源流派别,略有所知。谢君本旧友,此时此书亟欲观成,乃将此一部分属予襄理。至暑假中事讫。”由此可知,吕思勉也曾经参加过《中国医学大辞典》的编撰工作。“至暑假中事讫”,是说吕思勉负责的部分于1919年暑假完成,还是整部《辞典》编撰告竣,我们已很难考证清楚了。

285 评论

damaodaomao

最早的要是《黄帝内经》,这是针灸用的,里面最早提了人体经络,还有《伤害杂病论》,《本草纲目》。

245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医经典文献选读目录

    最早的要是《黄帝内经》,这是针灸用的,里面最早提了人体经络,还有《伤害杂病论》,《本草纲目》。

    小黑鬼佐二 6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中医经典文献选读网站

    中华中医网

    A这点小事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中医经典文献选读教程

    懂医理就懂得医德了,医德都在中医典籍里。

    优雅的猫214 6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中医经典文献诵读书目

    中医典籍可分为医经、医论、本草、医方、医案、医话等,比较有名的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名医类案等等。其中黄帝

    西西里的蘑菇 7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美术经典文献选读

    中国美术学院考研资料链接: -IT1lHsf-VHA 提取码: 7i9y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梦回红楼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