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6

手机专用
首页 > 论文问答 > 如何面对就业与创业论文选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灯神的精灵

已采纳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涉及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应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的现实,树立符合当前需要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就业形势严峻促使大学生观念转变  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原因有: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规模本来就很大,加上高校不停地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落后,教学设备陈旧,人才培养机制不科学,大学毕业生竞争力较差;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用人机制不健全,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机制有待完善;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家长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不从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此外,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国GDP增速减缓,出口行业严重受损,相关产业受到严重影响,波及到就业市场,使得今年的就业问题越发突出。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解决大学生就业是一顶十分复杂的社会工程,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了解和掌握就业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就业,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直面艰苦,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择业、就业、创业,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成长。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职业活动是人谋生的方式和手段,是人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不应单纯地把就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更要把就业视为一生所追求的为社会服务的事业,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注重选择“收入高”、“工作舒适稳定”、“名声好地位高”的职业,这从个人主观愿望看,无可厚非。但从现实看,并不能尽如人愿。人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考虑就业要切合实际,符合社会需要,把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就业。  求职者应理性择业。职业规划专家认为,目前社会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人才。许多大学生过去认为只有白领工作才是好工作,现在不妨降低期望值,理性择业。  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非公有经济单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顺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应该调整就业观念与定位,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到急需他们的地方就业。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一个人选择职业后消极应付,有可能失去已经得到的职业。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充分,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甚至帮助别人就业。当今社会中出现的新职业,既体现了新的社会需要,又体现了创业者的智慧和贡献。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艰苦而且磨难很多。仅有创业的思想准备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创业勇气。勇于创业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为促进就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应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破除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使之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大学生创业具备很多优势,比如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富于创新精神,善于学习等。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主要是社会经验不足,对创业的理解较为抽象化和理想化,对挫折和失败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市场观念淡薄等。因此,大学生创业要有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创业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创业既要不拘泥于程式,又要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创业环境等各种现实因素。来过、走过、经历过的感受固然浪漫,但苦过、累过、成功了的收获才是宝贵的。提高自主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96 评论

冬日红葉

↑↑论。,【文。代】。发所谓论文选题,就是从一个经济现象出发,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理论解释。所谓理论解释,就是试图寻求这一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而这些因果关系就是论文中的理论假说,也即是该论文的观点。比如产权结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与投资效率问题这一选题,想解释的现象主要是不同的产权结构,比如国有与民营企业,对于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性不同,进而导致两种产权性质的企业,其投资效率也不同。对于这一现象的观察与解释最好有一个约束,比如放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来展开讨论。另外,还可以将国有企业进一步细分为央企和地方国企,这两者的产权结构是有区别的,即两者面临的约束机制不尽相同。对于论文研究的创新问题。一篇论文的贡献与意义来自创新。何谓创新?其实就是与众不同,你的论文与已有的论文,在选题、观点或者方法上有不同之处。首先是选题,好的选题让人耳目一新;其次是观点,对于已有的选题提出了新观点;再次是方法,即使用新模型或者新数据。总之,要有一点“新”的东西,“一点”即足够。尤其是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论文,对于学术殿堂是一砖一瓦的贡献。但是,创新何其难哉!英国谚语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1000篇论文中有“一点”创新的不过寥寥数篇而已。所以我对于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是规范、规矩。也就是说,不要刻意追求创新,但是,一翻开论文,让阅读者感觉你下了功夫,不是仓促写成。其次,不要有明显的错误,比如不要在假说提出的逻辑推演或者研究设计上面有明显错误。国内有不少学者,认为创新这东西,就是提出一个“新概念”,搭建一个“新框架”。为求创新而刻意与众不同,这是国内部分学者的通病。一篇论文,选好了题目,认真阅读国内外关于此选题的文献,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想!想!想!或许会有点新的发现。或许而已,天晓得!一篇论文的创新,从另一个方面是说,是指这篇论文对于人类的知识仓库来说,增添了一点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知识。有因果关系的新知识才有用处,因为只有这种知识才能指导我们在具体情况下采取何种措施。

321 评论

oo0O傻猫咪O0oo

常听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提出:大学生创业不靠谱,社会经验、资金、人脉都远不能应对创业的压力,折腾半天,真正成功创业的寥寥无几,更谈不上带动多少人就业,还是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大家找到好工作,才是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我认为这种认识有失偏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某些地区对开展高校创业教育持消极态度。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本质上都是高校人才培养工程的组成部分,二者并不矛盾,甚至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定位本就不只是狭义的创业培训,不仅仅锁定为毕业后就创建自己的公司。创业是一个宏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职业发展的精神趋向,可以是人生大跨度的战略目标,而不是急功近利,妄想一夜暴富的捷径。中央财经大学曾经设立过“创业先锋班”,但该班毕业生最后并没有马上独立创业,他们的指导老师周卫中博士很明确地讲:我们培养的不是迫于生计的创业者,而是植入创业基因,领悟市场经济内涵的现代人才,他们可能成为10年后创建伟大公司的企业家。李开复也曾经谈到,他更提倡大学毕业生“合伙创业”,加入到更成熟的创业团队中,就业和创业水乳交融不分彼此。要明确认识到,高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劳动部门的“创业技能培训”,大学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介绍公司创立、经营、管理、营销等基本知识,甚至也要开展一些模拟创业的实践活动,但其更主要的立足点不是让学生放下学习,尽快自主创业,是通过这种面向现实社会中真实经济生活的商业挑战,让大学生走出书斋,放眼市场经济的格局,强化创新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主动品格以及各种社会应对能力。这些在创业中不可或缺的综合素质恰恰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当中同样至关重要的。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当然要赚钱,而“赚”字就是“贝”和“兼”的巧妙组合,做生意一定要与人打交道,要具备识人善任的团队组建和管理的能力,也要学会和客户,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协调能力,商界人士都知道“不会做人就很难赚钱。”同样,今天几乎所有的企业招聘时,也都非常看重求职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有调查显示:人力资源部门对大学毕业生最不满意的方面就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可见,创业教育中人际交往、团队建设、领导力培养等内容是完全可迁移的通用技能。再比如,自力更生的主动性品格,创业者是没有上级可以依靠的,经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洗礼的大学生,普遍比一般同学更具主动性,他们遇到问题,不再是推诿塞责、消极应付,而是敢于承担责任、大胆决策。同样,在任何一家企业老板都期待自己的核心员工具备这种担当精神,这也是优秀员工所必备的一种弥足珍贵的“软实力”。笔者翻译出版过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就深受企业领导的青睐,数以万计的企业都用它作为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读本,其主旨就是倡导自动自发,主动负责的品质。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需要这种不等不靠的主动精神。最重要的是“创新”、“创业”如影随形,创新能力不但是新企业存活发展的题中之义,毫无疑问,同样也是一个优秀人才的核心素质,这一点无语赘述。从更深层次讲,大学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还将形成一种对传统的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倒逼”机制。创业是容不得半点迂腐的书生气的商业博弈活动,最能体现一个人面对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黑板上是没法创业的”。面向商业实战、极具操作性的创业教育取向必然与中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相悖逆,必将有力地促进、催生全新的“实效性大学教育模式”。温州一些高校就采用了别开生面的创业课程考评模式——学生期末成绩不再是通过教室里答题考试打分,而是看学生开办的电子商务网店营业额、利润率。这就要求学生不再是封闭在学校的象牙塔中,闭门造车,而是要放下书本,融进活生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独立应对创业的挑战,全面历练、检验自己的创业本领。而那些书呆子型的好学生自然难以适应。这种实践型创业教育让人们更清醒地看到:过去僵化的空洞无物的应试教育在创业面前何等无能。总之,不能狭隘地看待高校创业教育的功用,它不仅仅针对极个别最终投资创业的大学生,而是对全体学生都大有裨益。一个人具备了承担起创业重担的素质,就更能在就业岗位上一展身手,大有作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并行不悖,其目标都是要培养符合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能够学以致用的人才。

181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