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9

下雨不流泪
首页 > 论文问答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漂亮小小妞

已采纳
我也在写着东西,也是要求3000字,头疼
179 评论

悠游肚肚熊

1、 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与评论,就此一领域发表过众多学术、理论和评论文章;2、 文学评论,就当代文学创作、批评和作品发表过数十篇文章,曾是《作品与争鸣》的重要撰稿人;3、 文艺批评,我国在各大报刊上发表过百余篇涉及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美术、书法、曲艺、杂技等各艺术门类的文艺评论。 1、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发表过大量杂文并获若干杂文奖;2、 采写并发表众多文化新闻稿件并获过文化部文华新闻奖。 《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40万字)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9;《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万字),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6;《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30万字),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文化记者的双刃剑》(22万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中国少数民族原始艺术》(21万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羌族文化学生读本》(与冯骥才先生合著),中华书局,2008年;《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意识史纲》(合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企业文化与企业现代化》(合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手册》(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国结”丛书16种(任执行主编),河北少儿出版社,2004年;《民间神话》《民间笑话》《民间寓言》,河北少儿出版社2004年;中国民间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50余种(主编之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2009;北洋人文丛书第一辑《以思想立——冯骥才研究专辑》(主编),黄河出版传媒集团,2009年。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哲学问题之一 文化遗产2009/3;再论文化空间 民间文化论坛 2009/5;记录:从研究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命题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9/5;论文化空间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8/3 人大报刊资料《文化研究》月刊2008年第9期转载,《新华文摘》2008年第15期摘编;从自在走向自觉——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文化学刊 2008/2;论确立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观 文化遗产2008/4;论民间美术的本真与分类 重庆社会科学 2008/10;特立独行的思想者——冯骥才文化遗产学术思想论 民间文化论坛 2007/3;把民众文化的价值发掘出来——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学术著作奖获奖作品述评 中国艺术报2001年10月23日;特殊的学科 特别的贡献——钟敬文民间文艺思想管窥 民间文化论坛2001,专刊;大道无形——中国行动:抢救民间文化遗产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论面具 民族艺术2005/04;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与范畴 民间文化论坛2004/03 《新华文摘》2005年第7期摘编;中国木版年画的抢救与经验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人大报刊资料《美术研究》转载;“梁祝”传说与民间文学的变异性 民族文学研究2003/04;论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观 民间文化2001/01;陌生: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审美价值基础及价值定向 民族文学研究2001/03;故事与官司 民间文化2000/10;摹仿的产生与深化——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理论思考之二 固原师专学报1995/02;人的生产与艺术的起源——就艺术起源于劳动而作的补正 民族艺术研究1989/03;创作主体的个性与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当代民族文学发展理论思考之一 民族文学研究1987/06;论少数民族文学的独特审美机制 黑龙江民族丛刊1986/02;为繁荣民族文化鼓与呼 理论与创作 1996/2,《新华文摘》1996年第2期转载;“猴文化”小识 1992年2月16日中国文化报 《新华文摘》1992年第5期转载;一个科学家眼里的文化问题 广州文艺1996/1 《新华文摘》1996年第4期转载;

278 评论

一心不二

中华民族不仅有灿烂的文化,更有令人瞩目的遗产。遗产,《辞海》上解释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而冠以文化二字,则说明与文化相关。而前面又修饰以民族、民间四字,更加明确其意思是指散落在民间,流传在民间,而又被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民间舞蹈、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节日、民族服饰、少数民族英雄史诗、话本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形态(状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特质。既向世界宣告其曾经的辉煌,也向世界证明其精神之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众多的,有许许多多已经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诸如莫高窟、都江堰、黄山等等,随着辽宁一宫两陵、牛河梁文化遗址、五女山古城等一批文化古迹相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在辽宁乃至全国兴起了一股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学者保护。②政府保护。③世界保护。

253 评论

相关问答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中华民族不仅有灿烂的文化,更有令人瞩目的遗产。遗产,《辞海》上解释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而冠以文化二字,则说明与文化相关。而前面又修饰以民族、民

    夏日风清凉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7
  •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非遗,你了解多少呢?

    b玻璃心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7
  • 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活动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需要,也是促进人发展的重要方式。赋予一定意义的主题活动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得到内

    难得明白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因为哈萨克族的赛马历史非常的悠久,所以就会入选国家级非特质文化遗产。

    我们家懒格格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非文化物质遗产论文

    理论意义 2、系别、专业。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

    食尚峰汇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