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8

猪宝0517
首页 > 论文问答 > 哈佛亚洲研究杂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密果儿小雨

已采纳
《亚洲史》((美)罗兹・墨菲)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ffd8书名:亚洲史作者:(美)罗兹・墨菲译者:黄磷豆瓣评分:9出版社: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出版年份:2004-10页数:763内容简介:叙述了从史前直到21世纪的亚洲历史,它对这一区域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着较为详尽的考察。全书尤其突出其“社会和文化史”的功能,是一部富有参考价值的亚洲历史著作。作者简介:罗兹・墨菲是一位中国历史和地理专家,出生于费城,195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4年任密歇根大学教授,此前曾经在华盛顿大学任教,也曾任台湾大学和东京大学客座教授。从1954年到1956年,他是驻亚洲外交官联合会主席。1974年获密歇根大学突出贡献奖。作为亚洲研究协会前主席,墨菲曾担任《亚洲研究杂志》、《密歇根中国研究报》以及亚洲亚洲研究协会主办的《专论》等刊物的编辑。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福特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会、国家慈善捐赠会和美国学会理事会都接纳他为会员。墨菲是以为多产作家,著有《上海 进入现代中国的钥匙》(1953)、《地理学入门》(1978)、《一项新的对华政策》(与他人合作,1967)、《地理学的研究范围》(1982年第三版)、《条约口岸与中国的现代化》(1970)、《中国出迎西方:条约口岸》(1975)和《毛主义幻想的衰退》(1980)。《外来者:西方人在印度和中国》(1977)一书赢得了密歇根大学出版社的年度最佳图书奖。他还担任密歇根亚洲研究计划负责人多年。
224 评论

上官雨霖

1997-1999年任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协会-麦克阿瑟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员, 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2002-2003年任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亚洲政策研究员。目前在国内担任《冷战国际史研究》杂志编委、《冷战国际史丛书》编委等。

161 评论

阿甘终结者

燕京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哈佛大学与燕京大学联合组成的汉学研究机构,本部设于哈佛大学,在燕京大学设北平办公处。哈佛燕京学社的建立,要从司徒雷登说起。为解决办学经费,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任职期间,几乎每年都回美国去募钱。一次偶然机会,他了解到美国铝业大王赫尔(Charl Martin Hall 1863-1914)有一笔巨额遗产捐作教育基金,遗嘱申明将其中一部分作为研究中国文化之用。赫尔如此心仪中国文化,缘于年青时两个中国留学生给他留下的良好印象。故于离世之前在遗嘱中作出如上安排,并提出在美国和中国各选一所大学,联合组成一个机构,以执行研究中国文化的计划。赫尔逝世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年,数年后他的遗嘱付诸实施。司徒雷登本想争取燕大作为中方大学入选以得到这笔款项,但终因燕大刚刚成立,远不及北京大学之声名赫赫,故遗嘱执行团在美国选上了哈佛大学,在中国相中了北京大学,使司徒雷登的如意算盘落空。然而不久之后发生的事情,对司徒雷登无异于天赐良机。哈佛大学得到赫尔捐款后,开始执行汉学研究计划。1924年,哈佛大学派久住上海的美国人华尔纳去敦煌千佛洞“考古”。华尔纳到敦煌后,以70两银子“香火钱”收买庙祝,将千佛洞部分壁画连同泥皮剥下来,装运回国,引起当地人民极大愤慨。翌年,哈佛大学又派华尔纳组织了一个小型“敦煌考古队”来到中国,同时要求北京大学偕同前往敦煌“考古”。地方当局鉴于华尔纳前番的行径,对“考古队”虽客客气气,却寻找种种借口,多方限制。华尔纳之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仅拍了一些照片带回去交差。“敦煌考古队”也宣告解散。燕京大学的一个学生曾是华尔纳的译员,“敦煌考古队”解散后,该生返校复学。司徒雷登从其口中了解到华尔纳与北京大学合作考古失败的情形之后,大作文章。辗转将此事告之中国教育部次长秦汾,后由教育部知会外交部,以华尔纳违反国际法为由,向美国驻北京公使提出抗议。事情虽被美国政府敷衍过去,但哈佛大学觉得太丢面子,既迁怒于华尔纳,也不满意北京大学。司徒雷登趁此机会积极活动,于1926年赶回美国,以燕京大学的名义与哈佛大学协商合作研究中国文化,结果大告成功。1928年春,哈佛燕京学社于兹正式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公处设执行干事一人,由生于中国的美国人傅晨光首任其职。傅曾任燕京大学文理科科长、哲学系教授兼主任。1939年傅晨光卸任,由洪煨莲、司太雷、聂崇歧、陈观胜等先后继任,其职责是监督和分配款项用途。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北平沦为日寇占领区,燕京大学被迫于1942年迁往四川成都,哈佛燕京学社在成都继续活动。日本投降后,燕京大学回迁,学社亦恢复其北平办公处。新中国成立后,燕京大学于1951年春改为公立,翌年并入北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公处亦随之撤销,前后度过了23个春秋。为了培养汉学人才,该社在燕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同时招收研究生,两校合作培养。哈佛大学的东方语文系研究生,预备博士论文期间多资遣来华进修,两年后回国提交论文,方授予东方学博士学位。燕京大学从192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修业两年后撰写论文,由学社北平办公处延聘专家组成面试委员会,面试通过,为“硕士待位生”,毕业时授予学位。此外尚有出国留学生,第一个派赴哈佛大学留学的是名历史系毕业生,四年后获哈佛大学东方学博士学位回国。为缩短留学生在美年限,学社规定,凡资遣哈佛大学的人员,必须在国内取得硕士学位。购置图书资料方面。为配合研究,学社在哈佛大学建立“汉和图书馆”,专藏中、日文书籍。到四十年代末,馆藏达十万册,为汉学研究提供充足的文献保障。在燕京大学,从1928年起,学社逐年拨款购书,少则三四千,多则万余元。收藏对象主要为线装古籍,亦有部分日文和西文东方学书刊,全部入藏燕京大学图书馆。据查,燕大图书馆成立之初,藏书不过三四万册,因系教会学校,藏书以西文为主。自1928年始获学社购书款后,不断补充中国古籍,至五十年代,所藏图书(不计报刊)约四十余万册,其中四分之三是用此款购入。曾任该社北平办公处执行干事的聂崇歧回顾,当时所购图书均以实用为主,很少购入价格高昂的宋、元、明版古籍。经多年积累,实用古籍已基本敷用,才将余额略及善本,且数量有限。至于1950年花费1250万元购入明弘治本《西厢记》,乃因当年书款余额尚丰,倘若退回,则下年度书款预算必将削减,故方有上述“豪举”。学社在书刊出版方面也是成绩卓著。哈佛大学在美国出版了《哈佛亚洲学报》(Harvard Journal of Asia Studies)和专刊。从1935年开始编纂《汉英大辞典》,首先在燕京大学协助下,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中国韵书、字书上的字词抄在卡片上,作完运交哈佛大学;再由哈佛大学将其译成英文。哈佛大学在翻译过程中,发现中国辞书引文与原文多有出入,遂将部分卡片寄回中国,请人逐条核对。据聂崇歧回忆:“到1951年春,只《佩文韵府》一种还没有核对完”。尽管《汉英大辞典》编纂进展缓慢,杀青之日遥遥无期,而哈佛燕京学社则声名鹊起,俨然成为美国研究东方学的重心。学社在燕京大学创办并出版的《燕京学报》更是名重一时。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公处最终与燕京大学一起走完了自己的历程。半个世纪过去,岁月风尘抹不去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的轨迹。设在哈佛大学的学社总部则延续至今。据悉,北京大学拟于北大百年华诞之际,召开首届国际汉学大会,在接受邀请的国际汉学研究机构和专家的名单中,“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赫然在目。

325 评论

相关问答

  • 哈佛亚洲研究杂志

    燕京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哈佛大学与燕京大学联合组成的汉学研究机构,本部设于哈佛大学,在燕京大学设北平办公处。哈佛燕京学社的建立,要从司徒雷登说起。为解决办学经费,

    笔岸四叶草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哈佛亚洲学报

    翻译过资治通鉴魏纪,国图上图都有藏书

    情流感920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亚洲研究期刊

    在印度作家普普尔·贾亚卡的传记《英迪拉甘地私人传记》中这样说到:“英迪拉·甘地的一生经历了三分之二个世纪。此间同印度及全世界的多次重大事件紧密相连。”英迪拉·甘

    rachelkong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

    成都市药学会理事长、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委会委员, 《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英文)、《中国药学》(英文)、《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和《云南植物研究》编委

    Tracy猪猪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亚洲研究期刊投稿

    眼下,随着我国学术的发展,以及个人职业晋升要求的不断提高,发表国际学术论文的要求越来越常见,但发表国际学术论文对国内很多普通作者来说似乎有些难,很多人对国际学术

    堆高于岸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