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2

依依0317
首页 > 论文问答 > 国家地理历史杂志投稿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不胖的妩媚

已采纳
当然是 香格里拉国际饭店 具体请看下面 Shangri-la 是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1900-1954)于1933年在其小说 《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gin) 中描写的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当时,《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 《失去的地平线》一书成为当时的最畅销书并获得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 1944年,好莱坞投资250万美元将小说搬上银幕,将香格里拉的名声推向高峰,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随之传遍全球。 1971年,世界华人超级富豪、原籍福建的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第一家五星级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从而揭开了一个辉煌如梦的酒店王国的序幕。郭氏自幼喜读《失去的地平线》一书,在他创办的酒店中,只有最高档次的五星级宾馆才能命名为“香格里拉”。20年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酒店集团,总资产达470亿港元。令人感兴趣的是,香格里拉集团的每一家酒店都向来宾赠送《失去的地平线》这部小说。 以香港为大本营,今日香格里拉已是亚洲区最大的豪华酒店集团,且被视为世界最佳的酒店管理集团之一,在无数公众和业内的投选中,均获得一致的美誉。 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深知对卓越不凡的热忱追求必须从酒店高层人员作起,因此每位高层人员均经过精挑细选。 香格里拉领导层由酒店业界最出色的专业人才组成,他们大部分拥有超过20年的丰富业界经验,幷且效力香格里拉酒店长达10年,才晋升至现有的职位。 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云集不同国籍的专业人士,在国际酒店业积累了丰富经验,每位高级人员均拥有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对管理和营运事务了如指掌,而这些正是集团在环球迅速扩展的重要资产。 下面是香格里拉的一些情况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据藏经记载,其隐藏在青藏高原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由八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组成,中央耸立的同环雪山,初称为卡拉巴王宫,宫内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最高领袖。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事实上长期以来,这条"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一直作为到达香格里拉王国的唯一途径而成为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 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记叙了康韦等四位西方人士,在战时从南亚次大陆一个叫巴司库(作者虚构的某国城市名字)的地方,在乘机转移去白沙瓦时,被一个神秘的东方劫机者劫往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在小说中所描写的整个香格里拉 ,各种信仰和平共存 ,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香格里拉就是一个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财富——那里富含金矿和纯净空气的汇萃地,是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知足 、宁静 、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在这里,其实香格里拉已经是成为了一个理想中的国度了,一种和谐、宁静充斥其间。当1934年4月英国伦敦麦克米出版公司出版该小说时 ,令出版商和作家始料不及地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并很快畅销到美、日等国。小说出版后,立刻被独具慧眼的好莱坞制片公司摄制成电影,影片风靡全球,主题歌"香格里拉"唱遍全球。后来,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新加坡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从侧面印证了《消失的地平线》在人文学上的伟大意义。《消失的地平线》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记》,《消失的地平线》伟大的意义在于,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正如《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在评述《消失的地平线》时所指出的:它的功绩在于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香格里拉。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 就这点在东西方上认识是大致一样的,"世外桃源"、"乌托邦"在中国也同样是如此,那都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对一种宁静和谐的向往。香格里拉最先兴起是在西方,首先值得注意的是 :《消失的地平线》是在一战过后,二战待发的时候 ,此时的西方经济不是很繁荣,人民普遍处在一种心灵迷漫的状态中,这点可以从希特勒的上台得到社会背景方面的佐证。人们普遍希望富强、繁荣,只是现实中 却还不能够得到这种的满足,这是一种心灵的渴求。也正是《消失的地平线》出现并引起轰动的深层次社会背景。一如当今现实的社会中反腐巨片及清宫秘史的热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渴望与无奈的心情。话题撤远了。回归正题,这当中首先要说的是:A、宁静和谐是香格里拉的主题,这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可以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中,想象中,渴望中。但是不一定需要很真实。因为詹姆斯·希尔顿是个作家,不是历史学家,不是史官。B、詹姆斯·希尔顿本人没到过这地方,他的小说的素材来自美国人奥地利血统的洛克的探险照片、日记、记录。讲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洛克,他是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植物学教授,应《国家地理》杂志的稿约而来到中国的西南边陲地方进行植物学的研究的,在中国的二十年代就深藏中国的丽江古城里,只是被当地的淳朴人文、厚重历史、多样民俗所深深吸引,一呆呆了近三十年,直到解放前才恋恋不舍的离开。C、还值得一提的是,此篇小说的结尾与中国的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秒,同样是那四个西方人士离开后,想要再次返回的时候,已经无法返回了,无法找到旧时的道路了。D、同样值得重视的是,小说中提到了道家和儒教、基督教。佛教不足为其,因为藏传佛教在中国的雪域高原上广为流传。其中的道家和儒教可以说是中国所特有的人文静观。基督教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中 同样存在,西方的传教士在19世纪的时候已经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从事此项活动,现今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还保存有基督教堂,著名的如:茨中教堂。E、文中提到的香格里拉是藏语中的香巴拉的音译,文中也提到他的含义是宁静美好、心中的日月的意思,与藏语香巴拉的意思完全吻合。 综合以上几点,现今的学者普遍认为,香格里拉是一种向往的地方,是心灵中的理想国度,未必真实存在,一如中国的桃花源一样。不过其原型在中国西南的横段山脉中,因此现今人们普遍认为:在云南、四川、西藏交界的藏区为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概因当年的洛克就在这一地区活动了数十年。此川滇藏地区的范围大致包括: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云南迪庆中甸)、梅里雪山、虎跳峡、最后的香格里拉(四川稻城亚丁)、四川泸沽湖、贡嘎山、丹巴美人谷、太阳谷(四川得荣)、乡城、西藏芒康、昌都、波密、墨脱、雅鲁藏布江这一大片域。这一带的风景与《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的总体一致,特别是书中提到的很有特点的东西在这里都能够找到。如;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等。但是不是具体提到某个地点。 现在真正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是迪庆藏族自治州 说起这个香格里拉还有个趣闻:早在七八是年代,就有消息不断传出,香格里拉已经被找到了,在印度在尼泊尔等等,但是后来都被认为是旅游经济上的需要而进行的炒作,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认证得来的。 现今的云南香格里拉的美丽风景已经深入到每个到过该地区的人的心中,在这片雪域高原之中,有举世闻名的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一望无际的高原草甸、风格各异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秘的多宗教文化,众多独特民族、多彩的民俗等等将一直激励着人们寻找自己的香格里拉—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理想中的! 参考资料: 消费血贵!
354 评论

红枫叶马大姐

可是,在编辑处理来稿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很多来稿对我们来说是根本无法选用。在这里,我们列举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引起读者朋友的重视并加以改进,从而使你的稿件能够符合我们杂志的用稿要求,尽快得以发表。 一、存在的问题 盲目投稿,重复投稿 。《百家讲坛》杂志中旬刊和下旬刊( 从2008年第一期开始以红、蓝两版区分 )虽然都以刊发历史类稿件为主,但在具体内容上已经有所区别,另外栏目设置和文章风格也不尽相同。不少读者在投稿时没有认真研究本刊的栏目设置和文章风格,以为只要写的文章与历史沾边就投到编辑部;另外,还有一些读者为了想引起编辑的注意,在本刊的两个邮箱里面重复投稿,殊不知这样一来,给两个编辑部的编辑人员选稿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文字错误,字迹潦草。 为了方便读编之间的交流,我们一般提倡读者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然而一些读者用电脑键盘打出来的文章错别字连篇。特别是本刊选用的文章大多都有史料引用,如果你投过来的稿件,出现史料错误,即便我们编辑人员在校对时认真修改,可编辑人员毕竟不是史学专家,难免会出现挂一漏万,这样文章发表之后就会以讹传讹、贻笑大方。考虑到一部分读者可能没有条件上网,我们编辑部接受读者的信件投稿,可少数读者所投的稿件之字迹龙飞凤舞,连打字人员都不忍卒读,还怎样能够引起编辑人员的审稿兴趣呢? 内容空乏,言而无物 。《百家讲坛》杂志虽然强调正说历史,可并不是泛泛而谈,列举几个观点,添加几个平淡的小故事,或者再加上几句“之乎者也”。这样的文章不要说编辑人员不愿意看,就是把它刊登在杂志上,试问有几人能够耐着性子读下去?所以说,我们需要的文章不仅要符合历史史实,而且还要有思想内涵,有文学色彩,兼具时代感、趣味性和生活化。可能有读者会问,你们不是讲历史吗,穿插大量的文学手法,我们看到的到底还是不是真实的历史。其实这并不矛盾。我们杂志以解读历史为主旨,但毕竟不是历史专业的学术期刊,我们就是要给大众营造一个读史的氛围,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中华传统文化。如果我们办的刊物躲进小楼成一统,孤芳自赏,那就实现不了我们创办这份杂志的初衷,更不要说去普及中华传统文化了。我们在编辑文章时也尽可能地核对历史资料,避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力求使所选用的稿件有可读性,同时又与历史史实保持一致。 急功近利,心态浮躁。 说心里话,哪位读者投稿不希望自己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否则花费精力财力甚至牺牲了N个脑细胞去操那份心干吗?可是,对我们这份杂志来说,所刊载的文章都是与历史文化有关,如果你没有对此进行一番深入研究,仅靠几部古装电视连续剧或在网上东拼西凑,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不少读者刚投过来稿件,就不停地询问能否采用。其实,我们审稿要经过三道程序,而且每期杂志容量有限、来稿又多,决定一篇稿件能否选用,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下结论的。当然,这里说的稿件还是建立在可用的基础之上的。我们欢迎读者朋友踊跃投稿,但不欢迎一些人为了投稿而投稿。 总而言之,我们列举以上有关投稿的常见问题,并不是为了打击读者投稿的积极性。编辑与读者之间本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如果没有读者来稿,杂志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即使再好的编辑也难烹制出视觉盛宴;同样道理,没有编辑人员的百里挑一、润色加工,一篇好文章也不可能得到及时顺利地发表。因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把我们杂志用稿的情况作一简要说明。 二、注意的细节 《百家讲坛》杂志从2008年开始分红、蓝两个版本出版。红版以正说历史为主,强调探究历史的真相,并努力挖掘还不为大众熟悉的历史故事,给读者以历史的启迪和感悟,并且从2008年开始增加对天文、地理、文学理论等诸多与历史文化有关的题材进行讲说;蓝版在“尊重历史,兼顾艺术个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写作方式上的创新。无论资料的运用,观点的得出,还是各个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等方面,均采用“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的合理取舍的表现原则,形成了“史事通史+文学讲述+名人传记”的版本风格,使“三种版本”( 官方正史版、文人意念版、百姓野史版 )浑然一体,最终形成“以故事讲人物、以人物讲历史、以历史讲文化、以文化讲人性”。 读者在投稿时应做到心中有数,首先确定你的文章是适合红版还是适合蓝版,接下来还要考虑一下你的文章与哪一个栏目的要求相近(本刊蓝版栏目介绍在本刊博 客文章里面已有详尽说明,这里不在赘述 ),在发电子邮件或在寄信时写清注明,这样也方便编辑人员能够尽快看到你的稿件。这里需要强调一下,读者在发电子邮件时应注意,红版和蓝版的邮箱是不同的,不要重复投稿;对于写信投稿的朋友,我们希望你把你的文章誊写到方格稿纸之上,字迹要工整,让人看到后不会造成视觉疲劳,即便文章不被选用,也要给编辑人员留下一个好印象,至少说明你是真诚的、尽力了,文章发不发表,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收到读者的投稿后,如果时间允许,会及时给你回复。至于稿件采用的问题,读者自投稿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即视为你的稿件未通过我们的三审,不予采用。如果你的稿件被选用,我们会在当期杂志出版后给你邮寄样刊,并在此之后两个月内为你支付稿酬。另外,关于稿件的其他问题,在本刊博客首页的“声明”栏已经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168 评论

lunaseayoyo

首先,到中国国家地理官网: ,进行用户注册。然后在首页点击“投稿”注意事项:1投在这里的稿件,是向中国国家地理网投稿!我们审核通过并录用后,将呈现在您的个人专栏里,也可能将推荐到中国国家地理网的相关页面及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各平台上(微信、微博、手机报等),会注明来源和作者,但不支付稿费。2对于投稿,我们若要对标题、内容、说明等进行编辑和修改,将会与您取得联系,并且征得您的同意和认可。所以请在下面留下姓名、电话、QQ等联系方式,便于中国国家地理网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您,和您沟通稿件情况。投稿稿件一般会在10天内完成收录,并通知且认证该稿件作者。对于没有被中国国家地理网收录的稿件,我们不一一通知作者。3如果中国国家地理旗下三本纸刊《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和《博物》对您的选题感兴趣,相关编辑人员会主动联系您。4我们会定期对部分优秀稿件予以奖励(分500元、300元、200元/篇三档),并会不时对优秀作者提供各种赞助奖品。需要说明的是,能获得奖励的投稿毕竟是少部分。5没有体裁限制,但要求原创,抄袭、转载、软文一律绕道。我们不排斥一稿多投,但更欢迎独家首发稿件。6如果需要就文章、图片等被忽略、被编删事宜需要与中国国家地理网编辑直接交流,邮件: 或致电:010-64865566-209/230。

253 评论

温江成都银行

可以。中国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238 评论

吾竟谁陈

早期的各种变化幅度不甚显著。在中国各族人民相继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及由此引起社会制度的种种变革和人们对自然界愈来愈多的索取,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137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家地理历史杂志投稿

    早期的各种变化幅度不甚显著。在中国各族人民相继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及由此引起社会制度的种种变革和人们对自然界愈来愈多的索取,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变化产

    lostangelus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国家地理历史杂志

    《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简称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

    我豆是我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国家历史地理杂志

    中国国家旅行杂志《行天下》电子杂志定价5元/期,出刊时间是每月10日,采取用户付费阅读的发行策略。读者可以单本购买,也可以长期订阅,这和传统杂志基本一致。

    秋风泡泡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国家地理历史杂志官网

    中国国家地理新官网: 中国国家地理老官网: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

    素素V587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国家地理历史杂志电子版

    杂志的另一特色是经常提供高质量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档案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美国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2001年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

    浩然真气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