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4

淡粉浅蓝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烧掉额回忆

已采纳
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科学发展 “文明”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文明”程度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这既是中国发展的科学选择,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认知和执政水平。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大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明形态 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人类从“野蛮”过渡到“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常常表现为多层次性、多形态性和多系统性。从社会形态看,人类创造了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信息文明阶段;从地域和生产形态上看,又呈现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等等。 生态文明产生于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斗争中,这一矛盾的不断演化推进生态文明前行。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经济活动中片面夸大人力和机械力,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先哲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是辩证统一的思想,忽视了经济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动态平衡,一味对自然界进行索取和掠夺性开发,其结果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基本生态过程和自然再生产的能力,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纵观人类社会发展,衰落的特别是那些消亡的人类文明,都直接或间接地发生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人口膨胀、盲目开垦、过度砍伐森林等造成的对资源掠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使用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恩格斯告诫人们“不要过于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有鉴于此,当今时代,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的出现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从广义角度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一切文明形态如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基本前提,坚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的自觉与自律,倡导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文明形式之一,它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的相互依存、和谐共生、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意境。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状态,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方面的所有进步作为一个整体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要素。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如果生态文明系统不能向人类持续提供资源、能源和良好的环境要素时,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失去了载体和基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涵也无法全面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且直接影响着人类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 坚持生态文明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升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此,社会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环境污染、土地沙化、生态破坏、温室效应等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我国消费能源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5%,但创造的GDP却只相当于世界总量的5%。世界银行调查并测算,中国的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到中国GDP的8%;而中科院测算的数据则表明,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到GDP的15%。尽管测算单位不同、所采指标各异,但却共同揭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既是对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方面重要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们党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也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创新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从表象上看,引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由人类非科学的活动造成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产能力的巨大提高而生产的。但其根源却在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支撑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人类中心论”把人类自身看成是世界的中心,自然的主宰,一味对自然资源进行索取和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其结果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基本生态过程和“自然”的再生产能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从这个意义上看,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是一种非科学、反“自然”的文化现象,生态危机实质上就是人类及人类文明的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但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这是我们的发展理论中缺少“生态文明”的要素,片面强调GDP增长,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它造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严重的矛盾状态。这是一个深刻教训,应该引以为戒。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把生态理念和思想作为一种文明形态提出,实质上是从治国的高度上否定旧有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纠正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利于长远发展的错误执政理念;超越工业文明资源扩张型的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探索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因此说,“生态文明”不仅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更是一种重要的执政理念。 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为我们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当今的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能孤立地就环境论环境,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社会和行政等手段来解决。要努力做到: 树立明确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意识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平衡、和谐的关键所在。生态文明要求把人类的价值和终极关怀扩展到自然界,做到既利用和开发自然,又珍爱和保护自然,规范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维护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方式,形成以生态文明意识为主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社会氛围和社会道德观念,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法律制度是文明的产物,它标示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法律的功能在于用刚性的制度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我国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之一是环境法制不完善,“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并存。必须建立和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严格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刑事责任的追究制度,加大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与“自然界”失衡的外部性突出表现,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单一的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其中,经济手段尤为重要。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改变资源低价和环境无价的现状,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环境的补偿机制、投入机制、产权和使用权交易等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与环境、发展与环保的矛盾。 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是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度的线性模式,资源消耗大,产出效益低;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文明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必须转变生产方式,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转变消费方式,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243 评论

柏拉图ing

面对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科学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不仅顺应人民迫切愿望,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 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中国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见解。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4种:生态文明是人类的一个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笔者认为,以上观点有其合理性,但不够全面或准确。 生态文明内涵实质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为目标,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简称就是“两型”社会建设。这个定义回答了4个关键问题。一是生态文明是什么?是一种崭新的社会时代。这个时代,是在一种先进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融于并改造着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二是生态文明解决什么样的主要矛盾?是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的问题。不是包罗万象的,其核心是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重新构建,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三是怎么抓?就是抓“两型”社会建设。中国许多地方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成功探索,生态文明的内涵不断通过大量的实证日益丰富。四是鲜明特点是什么?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模式,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 对生态文明涵义的理解要防止几个误区。一是超越论。认为工业化的文明形态已经结束,我们即将进入生态文明的文明形态。实际上工业化是个漫长的过程,我国尚处于工业化阶段,而不是其他什么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否则,会误入歧途。二是平行论。认为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平行的关系。人类文明横向看就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有其内在的规律,但总体还是贯穿并融合于三大文明之中的。三是道德论。认为生态文明是道德层面的,仅仅提供了一种理念。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种发展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制度的设计,社会发展到特殊阶段的一种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一种再造。四是单一的社会属性论。认为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一种代际之间的公平,只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生态文明。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现代资本主义也在研究与实践。 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第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中。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小、发展质量优、人民得实惠的经济发展路径。生态文明是一次深刻的工业革命,新的经济模式将改变中国,也会改变世界。集中力量研究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防治的关键技术,这是能否真正实现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产生更有效的经济发展速度,生态环境政策与经济增长必须实现“双赢”。 第二,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政治建设中。自然要生态环保,关键取决于政治生态环保。要优化政治生态环境,打造政治生态文明。打造清廉的干部队伍,政府管理要低成本高效率。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新的考核指标来考量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绩效。通过政治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优良政治生态文明的路子来。 第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文化建设中。把科学发展观关于生态文明崭新的理念,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中,产生强大持久的文化力量。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汲取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也要借鉴当代世界生态文明先进思想和实践。从娃娃抓起,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让生态文明的道德思想扎根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中。 第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建设中。生态文明其本质上也反映出一种社会的公平和代际之间的公平,通过法律建设,体现生态文明的公平性原则。人们的物质欲望要得到控制,要节制节俭,尽量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改造我们的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实行绿色环保。加强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超前的预判和研究,让生态文明时代的社会建设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现实需要和紧迫性,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崭新的伟大事业,必须从顶层设计。中央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应成立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确立生态立国的战略,明确中长期规划,将规划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通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建设成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

29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科学发展 “文明”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文明”程度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

    上官雨莜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有关建设生态文明的论文

    <我的家乡 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吗?我的家乡东面有高大雄伟的菩提山,西面有直耸云霄的大厦,涌斯江和芒溪河穿越整座城市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山环水

    小妖精87623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意。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真正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马克

    dongdong88z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文献

    1866年,德国科学家海克尔在《生物体普通形态学》中首次提出“生态”的概念。他认为,作为一个生物学名词,生态指的是生物群落的生存状态,包括一个生物群落与其他生物

    竹径通幽处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题目

    中学生论文《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懂的朋友帮忙

    甜田心ttx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