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1

我爱吃土豆儿
首页 > 论文问答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增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张小猛

已采纳
1、卢双舫,薛海涛,李吉君等,天然气生成过程中碳氢同位素分馏的动力学及其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共190页2、卢双舫,张敏主编,油气地球化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共320页3、卢双舫,付广,王朋岩等,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的定量研究,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共230页4、卢双舫,有机质成烃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共128页5、赵孟军,周兴熙,卢双舫等,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6、赵孟军,卢双舫等,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成藏与勘探,2003,石油工业出版社,7、黄第藩,张大江,张林晔等,中国未熟-低熟石油成因机制、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执笔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8、庞雄奇等,煤系源岩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及其应用,执笔6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9、黄第藩,秦匡宗,王铁冠,赵锡嘏等,煤成油的形成和成烃机理,执笔8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10、黄第藩,秦匡宗,王铁冠,赵锡嘏等,Formation and mechanism of oil from coal,执笔8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1、黄第藩,王铁冠,华阿新,黄晓明等,煤成油地球化学新进展,执笔8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12、黄汝昌主编,中国低熟油及凝析气形成与分布规律,执笔8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3、付晓泰,赵锡嘏,卢双舫,刘晓艳,王振平,大学化学基础,执笔10万字,哈工大出版社,199514、刘晓艳,卢双舫,石油有机地球化学,哈工大出版社,1993 卢双舫,李娇娜,刘绍军,冯子辉,李井坤,霍秋立,王雪,薛海涛,李吉君,申家年,2009,松辽盆地生油门限的重新厘定及其意义,石油勘探与开发(EI源刊),36(2):166- 卢双舫,李占东,李吉君,刘绍军,黄振凯,申家年,薛海涛,2009,吐哈盆地低熟气评价的化学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地球化学,38(1):68- 卢双舫; 王琼; 李吉君; 刘绍军; 申家年; 薛海涛,2008, 低熟气评价方法及其在松辽盆地北部的应用, 天然气地球科学,19(1):8- 卢双舫; 刘绍军; 申家年; 薛海涛; 徐庆霞; 胡慧婷; 王民,2008, 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生成期的元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地学前缘,15(2):195- 卢双舫; 徐庆霞; 刘绍军; 申家年; 薛海涛; 王民; 胡慧婷,2008, 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生成期的碳同位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沉积学报,26(2):308-卢双舫; 黄振凯; 刘绍军; 刘海英; 王民; 申家年; 薛海涛,2008, 吐哈盆地生物气—低熟气评价的元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26 (6) : 1063- 卢双舫,纪贤伟,王跃文,薛海涛,申家年,2008,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油气运移与油源对比,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7(2):1- 卢双舫,李冬,王跃文,冯子辉,李吉君,申家年,2007,倾油性有机质成轻质油的评价方法探讨及应用,石油学报,28(5)63- 卢双舫, 许凤鸣,申家年,方伟,薛海涛,2007,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凝析油气藏成因,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2(2):209- 卢双舫,钟宁宁,薛海涛,潘长春,李吉君,李宏涛,2007,碳酸盐岩有机质二次生烃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意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7(2):178-18411.卢双舫,王民,王跃文,徐立恒,薛海涛,李吉君,2006,密闭体系与开放体系模拟实验结果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沉积学报, 24(4): 282-卢双舫,徐立恒,申家年,张斌,2006,富台油田成烃期与生排烃期的匹配关系,新疆石油地质, 27(3) :270-卢双舫,李吉军,薛海涛,黄光玉,徐立恒,2006,碳同位素分馏模型比较研究,天然气工业,26(7):1-卢双舫,李吉君,薛海涛,徐立恒,2006,油成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化学动力学及其初步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36(5): 826-卢双舫; 许凤鸣; 王跃文; 李吉君; 申家年,2006,腐泥型有机质发育区凝析油(气)、轻质油资源评价方法探讨及其应用 , 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卢双舫; 郭春萍; 申家年; 王峰; 廖前进; 于俊利,2005,化学动力学法在黄骅坳陷未熟—低熟油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中国石油勘探,(6):18- 卢双舫 刘新颖 王振平 王跃文 2005松辽盆地深层剥蚀量探讨及其意义,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4(1),20-2218 卢双舫; 钟宁宁; 薛海涛; 李吉军; 李宏涛,2005,碳酸盐岩有机质二次生烃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意义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37(2):178- 卢双舫; 申家年; 薛海涛; 王跃文; 刘新颖; 李宏涛,2005,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凝析油藏成因机制研究 ,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32(2):209-卢双舫; 李吉军; 薛海涛; 申家年; 王跃文,2005,有机质成气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的Rayleigh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比较研究 ,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卢双舫; 李吉军; 薛海涛; 王跃文; 申家年,2005,油成气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的动力学研究 ,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卢双舫; 徐立恒; 申家年; 王跃文; 薛海涛,2005,密闭体系与开放体系模拟实验结果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卢双舫 李吉军 杨峰平 沈占锋 李宏涛 2004,齐波夫方法在天然气储量预测中的应用,天然气工业,24(4),13- 卢双舫,2004,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 大庆石油学院, 卢双舫; 薛海涛; 付晓泰; 康万利; 王朋岩; 王振平; 朱元海; 王雅春; 张云祥; 刘为付; 沈占锋,2004,泡沫复合驱中天然气在油、水相分配的动态研究 , 大庆石油学院, 卢双舫,王朋岩,付广,张云峰,2003,从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剖析我国主要含气盆地天然气的勘探前景,石油学报,24(3):34-3727.卢双舫,李宏涛,付广,王朋岩,张云峰,2003,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剖析,天然气工业,23(6):7- 卢双舫,申家年,王振平,李春,2003,海拉尔盆地煤层气资源评价及潜力分析,煤田地质与勘探,31(6):28- 卢双舫,薛海涛,钟宁宁,2003,地史过程中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变化的模拟计算,地质论评,49(3),292-卢双舫,薛海涛,钟宁宁,2002, 石油保存下限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石油勘探与开发,29(6):1-331.卢双舫,刘晓艳,付晓泰,冯亚丽,王振平,薛海涛,未熟-低熟油生成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及其初步应用,沉积学报,2001, 19(1)130-卢双舫; 赵孟军; 付广; 王朋岩,2001,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富气的主控因素分析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卢双舫; 赵孟军; 付广; 王朋岩,2001,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富气的主控因素分析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5(3):10-卢双舫; 刘晓艳; 付晓泰; 王振平; 冯亚丽; 方立敏; 薛海涛; 曲佳燕; 王雅春; 任庆东; 王峰,2001, 未熟低熟油生成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松辽、外围盆地的应用研究 , 大庆石油学院,35.卢双舫,冯亚丽,刘晓艳,付晓泰,2000,与未熟-低熟源岩有关的有机质样品的宏观热解特征及其意义,石油勘探与开发,27(1):16-1936.卢双舫,王雅春,庞雄奇,薛海涛,2000,影响煤系源岩排烃门限因素的模拟计算,石油大学学报,24(4):48- 卢双舫; 王振平; 付晓泰; 刘晓艳; 赵孟军,2000, 从成油成气期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 , 石油学报,21(4):7-1238.卢双舫,付晓泰,李启明,刘晓艳,冯亚丽,2000,塔里木盆地熟化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原始参数的恢复及意义,地质论评,46(5):556-56039.卢双舫,王振平,冯亚丽,赵孟军,1999,塔里木盆地气源岩有效性判别标准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4):299-30140.卢双舫,付晓泰,薛海涛,王峰,王云龙,1999,松辽盆地北部未熟—低熟油资源评价,中国石油勘探, 4(4):43- 卢双舫,王朋岩,刘晓艳,海拉尔盆地媒系源岩烃源条件评价,见苏树林等编,大庆油田发现40周年论文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18-12842.卢双舫,陈昕,付晓泰,1997,台北凹陷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沉积学报, 15(2):126-12943.卢双舫,付晓泰,陈昕,曲佳燕,薛尚义,1997,原油族组分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初步应用,地质学报, 71(4): 367-37344.卢双舫,王子文,陈昕,1997,成烃动力学模型在呼和湖凹陷烃源岩评价只中的应用, 中国石油勘探,1997,2(1),41—4645.卢双舫,王子文,付晓泰,王振平,1996,镜质体成烃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标定及其在热史恢复中的应用,沉积学报,14(4):24-3046.卢双舫,付晓泰,王振平,曲佳燕,1996,煤岩有机质热模拟成油、成气动力学模型及其标定,地质科学, 17(1) :47-5347.卢双舫,赵锡嘏,王子文,刘晓艳,黄第藩,1996,煤成烃生成和运移的模拟实验──芳烃产物的特征及其意义 ,石油学报,17(1):47- 卢双舫; 付晓泰; 刘晓艳; 曲佳燕,1996,油成气的动力学模型及其标定 ,天然气工业,16(6):6-849.卢双舫,黄第藩,程克明,姜春庆,1995,煤成油生成和运移的模拟实验的甾萜标记物特征及其意义,沉积学报, 13(4): 93-9850. 卢双舫; 刘晓艳; 曲佳燕; 王子文,1995,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有机质原始生烃潜力和原始丰度的恢复,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1):31-3451.卢双舫; 王子文; 黄第藩; 赵锡嘏; 刘晓艳,1995,煤岩显微组分的成烃动力学,中国科学(B)辑, 25(1):101-10752.卢双舫,黄第藩,程克明,1994,煤成烃生成、运移模拟实验的固体残样特征及其演化,石油勘探与开发, 21(3):46-5153.卢双舫,赵锡嘏,黄第藩,王子文,刘晓艳,1994,煤成烃的生成和运移的模拟实验研究Ⅰ.气态和液态产物特征及其演化,石油实验地质, 16(3): 290-30254.卢双舫,刘晓艳,王子文,干酪根类型数值化的再探讨,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3(增刊)(2),第85页—第88页 卢双舫; 王子文; 伍如意,1990,一种新的生、排油量计算模式探讨及其在松辽盆地北部西区的应用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4(3):7- 卢双舫,李泰明,郭庆福,刘跃光,孔庆云,1988,逐步判别分析法在松辽盆地西部地区油源对比中的应用,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2(4): 1- 卢双舫,庞雄奇,李泰明,陈章明,1986,干酪根类型数值化探讨,天然气工业, 6(3):17-2358、Study on the threshold value of organic enrichment of carbonate as gas source rocksScience in China, SD 2004(S2)59、Zhong ningning ,Lu shuangfang, Huang,zhilong,ets TOC changes in the process of thermal evolution of source rock and its controls ,Science in China, SD,2004(S2)60、LU Shuangfang Liu shaojun,Shen jianian, Application of Element Balanc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Quantity and Period of Biogas Generation,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8(2)61、Li Jijun, Lu Shuangfang,A study of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genesis of hydrocarbon natural gas in the Xujiaweizi fault dpression,Acta Geologica Sinica,2008(3)62、 王民; 卢双舫; 樊立新; 王跃文; 秦培锐;2009,一种新的合采井单层贡献率定量方法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33(1),5-763、 丁安娜; 卢双舫; 冯子辉; 惠荣耀; 方伟; 王跃文,2008, 生物气源岩中原核生物改性指标与评价新方法 , 石油勘探与开发,35 (1):59-6664、 徐立恒; 卢双舫; 陈践发; 李吉君; 马广宇; 李玲,2008,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烃源岩生气评价 , 石油学报,29(6):846-85265、李吉君,卢双舫,薛海涛,胡国艺,谢增业,徐庆霞,2008,川东北飞仙关鲕滩气藏天然气运聚效率,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3(4)565-57166、王民,卢双舫,胡慧婷,申家年,薛海涛,2008,有机质生成生物气的生化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石油学报,29(1)75-78:4-767、薛海涛; 王欢欢; 卢双舫; 钟宁宁,2007,碳酸盐岩油源岩有机质丰度分级评价标准 ,沉积学报,25(5):782-78668、王民; 卢双舫; 王永凤; 马野牧; 张居和,2007,BP人工神经网络在合采井单层产能贡献率配分中的应用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31(6):8-21(122)69、王民; 卢双舫; 胡慧婷; 申家年; 薛海涛,2007,生物气生成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地质学报,81(3):428-43270、王跃文; 卢双舫; 惠荣耀; 丁安娜,2006,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生物气资源量预测 , 天然气工业,26(7):18-2171、薛海涛; 石涵; 卢双舫; 申家年,2006,碳酸盐岩气源岩有机质丰度分级评价标准研究 , 天然气工业,26(7):25-4872、 薛海涛; 卢双舫; 张学军; 李政; 申家年,2006,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 , 地球化学,35(6):609-61473、王跃文,卢双舫,方伟,张居和,黄修平,2005,多层合采产能配比的算法研究及应用,石油实验地质,27(6):630-63474、 薛海涛; 卢双舫; 付晓泰,2005,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在油相中溶解度的预测模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6(4):444-44975、 申家年 卢双舫 2005,气洗作用对油气组分影响的理论探讨 ,地球化学,34(2):161-17276、钟宁宁 卢双舫 黄志龙 张有生 薛海涛 潘长春 2004,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TOC值的演变及其控制,中国科学D辑,34(S1):120-12677、 薛海涛 卢双舫 钟宁宁 2004,碳酸盐岩气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研究,中国科学D辑,34(s1):127-13378、 钟宁宁; 卢双舫; 黄志龙; 张有生; 薛海涛,2004,烃源岩TOC值变化与其生排烃效率关系的探讨 , 沉积学报,22(5):73-7879、薛海涛,卢双舫,付晓泰,胡春明.溶气原油体积系数、密度的预测模型.地球化学,2003,32(6):613~61880、赵孟军,卢双舫,2003,库车凹陷两期成藏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石油学报,24(5):16-2081、薛海涛,卢双舫,付晓泰,张杨学,张斌,2003, 烃源岩吸附甲烷实验研究 ,石油学报, 24(6):45-5082、 赵孟军; 卢双舫; 李剑,2002, 库车油气系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 石油勘探与开发,29(6):4-783、 赵孟军,卢双舫,王庭栋,李剑,2002,克拉2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过程,科学通报, 47(s):109-11584、田春志,卢双舫,付晓泰,李启明,2002,塔里木原油高压条件下油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意义,沉积学报,20(3):488-49285、刘晓艳,卢双舫,依英杰,2000,海拉尔盆地煤及煤系泥岩生排烃定量评价,煤田地质与勘探,41(6),17-1986、赵孟军; 卢双舫,2000,原油二次裂解气——天然气重要的生成途径 , 地质论评,46(6):645-65087、黄第藩,卢双舫,1999,煤成油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地学前缘, 6(增刊),183—19488、赵孟军,周兴熙,卢双舫,1999,塔里木盆地——富含天然气的盆地,天然气工业,19(2),13-1889、FU Xiaotai(付晓泰), WANG Zhenping(王振平), LU Shuangfang(卢双舫), 1996,Mechanisms and solubility equations of gas dissolving in water , 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V39, N5:500-50890、王子文,卢双舫,赵锡嘏,刘晓艳,1991,原始有机质丰度的恢复及其意义,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0(4):20-2691、Li Taiming, Lu Shuangfang, A numberic Kerogen type index, J Of Petroleum Geology, 1990(1), P101-107
255 评论

糊糊1011

(英文题目论著略) 梁秀娟,刘耀莹,张文静,盛洪勋,肖长来,王德成,杜艳荣,兰盈盈,杨天行 室内模拟试验确定横向扩散系数的研究—以吉林市第二松花江某江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4): 560~   梁秀娟,林学钰,苏小四,王福刚,张博,于军 GMS与苏锡常地区地下水流模拟[J] 人民长江,2005,36(11):26-28,36   梁秀娟,林学钰,于军 虚拟现实技术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5):636-640   梁秀娟,肖长来,林学钰,廖资生 吉林省西部地区三水转化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P]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1:494-   梁秀娟,肖长来,杨天行,王静,刘晓端 密云水库中氮分布及迁移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科学 D辑2005,35 (增刊I):272-   梁秀娟,肖长来,林学钰,苏小四,于军 虚拟现实技术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 科学研究月刊,香港新闻出版社,美国教育科技出版社,2006,(2):73-75   梁秀娟,肖长来,梁煦枫,盛洪勋,刘耀莹,张文静 室内模拟试验确定河流纵向扩散系数研究 [J] 水资源保护 2006,22(5): 32~35   梁秀娟,肖长来,盛洪勋,孟晓路,李生海,赵峰吉林市地下水中“三氮”迁移转化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2):335-   肖长来,梁秀娟,安刚 模糊均生函数残差模型在地下水数值模拟降水量预报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1):89~   张文静,梁秀娟 确定河流纵向弥散系数的正态分布图解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34(S1): 83-   王福刚,梁秀娟,于军 可视化地层模型信息系统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2):219-223   肖长来,梁秀娟,崔建铭,兰盈盈,张君,李书兰,梁瑞奇,郑策 用全程曲线拟合法确定承压含水层参数的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2005,(5): 28-   肖长来,梁秀娟,林学钰,廖资生 吉林省西部地下水均衡计算与资源评价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P]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1:438~   肖长来,梁秀娟,崔建铭,兰盈盈,张君,李书兰,梁瑞奇,郑策 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全程曲线拟合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N6: 751~   王静,梁秀娟,孟晓路,杨天行,徐清,刘晓端 密云水库中总磷迁移转化机制的分析 世界地质,2006,25(1):76~81   王静,梁秀娟,肖长来 榆树市地下水水位动态研究[J] 东北水利水电 2006,24(3): 29~30   孟晓路,梁秀娟,王静,李淼,马喆 吉林中部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增刊):39-   王静,梁秀娟,孟晓路,杨天行,刘晓端 密云水库中总磷迁移转化机理研究[J]吉林水利,2006(1),1-   孟晓路,梁秀娟,盛洪勋,郭龙浩 吉林市城区地下水中总氮的分布规律及迁移影响因素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85-   肖长来,兰盈盈,梁秀娟,盛洪勋,刘耀莹,王德成 吉林市第二松花江污染物—NH4+分布特征研究[J] 世界地质,2004,23(4): 382~   肖长来,兰盈盈,梁秀娟 洮儿河扇形地修建地下水库可行性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增刊):55~   兰盈盈,肖长来,梁秀娟 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J] 吉林水利,2004,(4):1~5   于军,苏小四,梁秀娟,王小梅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J] 自然灾害学报,6: 13 (6): 218-222   肖长来,郑佳,梁秀娟,方樟,冯波 松嫩平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中的含水层结构概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 47~   张力春,肖长来,梁秀娟 乾安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J]吉林水利,2006,(1): 32-   张力春,肖长来,梁秀娟 稳定井流直线图接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J] 世界地质 2006,25(1): 67~   张力春,肖长来,梁秀娟 伊通河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J] 东北水利水电 2006,24(3): 54~56   冯波,肖长来,梁秀娟,方樟,郑佳 吉林省松嫩平原地下水预测与预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2): 64-   肖长来,范伟,梁秀娟 沈阳市城区地下水位调控模拟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1): 31-   肖长来,贾涛,梁秀娟,李淼,王宇,王洪波 五家子灌区引水对镇赉县低平原的环境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2):341-   肖长来,方樟,梁秀娟; 冯波 基于DRASTIC的松嫩平原地下水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5):94-98   方樟,肖长来,梁秀娟,冯波 松嫩平原地下水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3):546-   刘耀莹,兰盈盈,肖长来,梁秀娟,盛洪勋,王德成 吉林市铁合金厂排污口向下游的第二松花江江段污染物分布特征研究[J] 东北水利水电,2005,(1):44-   肖长来,张力春,方樟,贾涛 梁秀娟 洮儿河扇形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转化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36(2): 234~   肖长来,林学钰,梁秀娟,苏小四 吉林省西部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J]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31(4):354~   肖长来,梁秀娟 前郭灌区灌溉与排水对地下水与环境影响的研究[P] [M]“第三十界国际地质大会(IGC)”(北京,8)交流,被收入《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水利系统论文选集》,黄河水利出版社,7:236~   肖长来,梁秀娟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方法的探讨[J]“吉林省首届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长春,5)优秀论文长春地质学院学报(吉林省首届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研究论文集),1991: 176~   朱庆革,梁秀娟 大布苏湖东岸“狼牙棒”地形成因探讨[J] 吉林地质,1991,10(1): 75~   梁秀娟,肖长来,刘汉松 动态资料分析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研究[J] 吉林水利,2000,(5): 24~   赵玉红,梁秀娟 水文地质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吉林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创新改革与实践(第二集)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6:697-698   肖长来,梁秀娟,方 樟 创建“水文地质学基础”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的体会 吉林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创新改革与实践(第二集)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6:519-520

138 评论

那些年喜帖街

一般要一周左右。时间长短取决于杂志社和你的距离及快递公司的邮寄时长,不过只要出刊了,收到快递的时间不会太久的。觉得有用点个赞吧相关问题见刊到收到样刊的时间取决于编辑部寄送样刊的方式。稿件见刊后,编辑部会给作者寄送样刊,但是不同编辑部寄送样刊的方式并不相同,有的编辑部采用快递的方式,这种方式收到样刊就比较快,一般几天时间,有的编辑部采用邮局印刷品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比较慢,有的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收到样刊。挺好的!相当威武的!《吉林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和长春邮电学院5所院校新组建的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成立,原各院校所属的自然科学学报(《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长春科技大学学报》《长春邮电学院学报》)经过整合,并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02年1月正式更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分5个版本出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觉得有用点个赞吧相关问题

157 评论

相关问答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增刊

    一般要一周左右。时间长短取决于杂志社和你的距离及快递公司的邮寄时长,不过只要出刊了,收到快递的时间不会太久的。觉得有用点个赞吧相关问题见刊到收到样刊的时间取决于

    在路上嘚吧嘚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分为理学版,地学版等等,其中实力最强的好像是是理学版和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为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刊源、全国中

    败家小歪歪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我看百科的介绍到08年还是,现在还是不是就不确定了

    扈志泉额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

    一般要一周左右。时间长短取决于杂志社和你的距离及快递公司的邮寄时长,不过只要出刊了,收到快递的时间不会太久的。觉得有用点个赞吧相关问题见刊到收到样刊的时间取决于

    曼妙樱花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版面费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共分5 个版本出版 :《吉林大学学报 ( 理学版 ) 》 《吉林大学学报 ( 工学版 ) 》

    xiaomi595629661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