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55

大熊简单明了
首页 > 论文问答 > 皮肤科英文杂志影响因子怎么查啊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托尼小吃货

已采纳
,将你的杂志名称输入里面OK
100 评论

虎妞1989

1.韩永智, 王群 全秃的循证治疗 [J] 循证医学, 2010 ,10(1):39-2.罗玉燕, 王群尖锐湿疣的细胞免疫学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3):127-3.王群, 宗飒 银屑病及Marie Unna遗传性稀毛症的遗传易感基因 [J]循证医学2009,9(4):222-4.王 群 生殖器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 性传播性感染进展 20085. 李楠,王群 重叠综合征患者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和肌酶的相关研究 广东医学 2008,29(10)6.Qun W ZG B and YS W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E6 and E7 gen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J Investigative D 2006,126(4):A127-7.王 群,韩永智口服特比奈芬治疗甲真菌病临床随机试验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2006,6(2):93-8.黄跃深, 黄志宏, 王群, 黄述江, 李敏 350例盆腔炎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6,13(2):94-959.王 群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足癣的系统评价[J]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 2006, 6(3):158-16310.黄跃深,张斌,李敏,叶海燕,黄海英,王群,邓伟平 妊娠期解脲支原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14-161511.王 群、毕志刚、张兆松 人乳头瘤病毒6b型早期蛋白E6和E7基因的克隆及表达中国麻风皮肤病杂2006 22(6)12.刘玲玲, 冯信忠, 王群, 赖维, 王宝玺, 郭在培, 郑志忠,章伟, 李恒进, 骆丹, 曾凡钦, 许爱娥, 朱学骏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 (8):540-54113.王 群 戴少霞 刘积群 王德莉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白介素-2对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研究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2006 22(7)14.相文忠, 王飞, 王群, 刘丰, 张兆松, 苏川, 毕志刚 人乳头瘤病毒E7 与人干扰素α- 2b 融合基因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7):430-43215.黄跃深,王群,邓伟平,万建勣 晚期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3 例临床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 , 35 (10):648-64916.邓伟平,黄跃深,万建绩,丁街生,王群 重症药疹52例治疗分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12):12740-74117.Qun Wang, Alicia Turlington, Stphan Heo, Andrea Blanco, Jian Tian, Zuia Xie, Bingfang Yan and Yingsheng W Extracellular matrix activity and caveolae events contribute to cell surface receptor activation that leads to MAP kinase activation in response to UV irradiation in cultured human Int J Mol M2005,15:633-640 (SCI影响因子19)18.Lihua Qiu, Qun Wang, Wen Di, Qin Jiang, Erica Schefeller, Steve Derby, Harold Wanebo, Bingfang Yan, YS W Transient activation of EGFR/AKT cell survival pathway and expression of survivin contribute to reduced sensitivity of human melanoma cells to betulinic Int J O 2005, 27: 823- (SCI影响因子056)19.F Wang, ZG Bi, GF Li, HW Wu, Q Wang, F Liu, XJ Wang, ZS Zhang, BF Yan, YS W Generation of Recombinant Adenovirus Vector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1 E7 Gene and Its Expression in Eukarytoic C Annual Meeting of Society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May 1, 2005, S Louis, MO20.Qun Wang and Yingsheng W Constructions of full length cDNA differential display libraries for genital warts based on long template PCR and full-length cDNA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 FL-cDNA-SSH ) J Investigative D 2004,122(3):A131-21.Fei Wang, Qun Wang and Yingsheng W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6b (HPV-6) E7 in Eli BL J Investigative D 2004,122(3):A131- 相文忠; 王飞; 李光富; 王新军; 王 群; 刘丰; 张兆松; 毕志刚;HPV11-E7与人干扰素α-2b融合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10):640-19.相文忠,王飞,李光富,王新军,刘丰,王 群,张兆松,毕志刚人乳头瘤病毒11型E6基因与人IFN-α2b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7):385-23.王飞; 毕志刚; 李光富; 吴海玮; 王 群; 刘丰; 王新军; 张兆松人乳头瘤病毒11型E7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5):276-24.王飞; 王 群; 毕志刚; 李光富; 王新军; 张兆松;人乳头瘤病毒11型早期蛋白E6和E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2):81-25.吴勤学; 王洪生; 王 群梅毒螺旋体基因序列及其意义[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0):618-62026.吴勤学; 陈小红; 王 群; 李晓杰; 王洪生 抗三种微生物血清抗体与寻常型银屑病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 20(5):415-27.吴勤学,陈小红,王群,李晓杰,王洪生 抗三种微生物血清抗体与寻常型银屑病相关性的研究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4 ,20 (5):415-41728.王飞; 毕志刚; 王 群; 李光富; 王新军; 张兆松 人乳头瘤病毒11型E7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37(7):416-41829.王飞; 毕志刚; 李光富; 王 群; 王新军; 刘丰; 张兆松人乳头瘤病毒11型E6的原核表达[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年 18(5):257-259,26830.盛琪; 王 群; 李莉; 许桦 电灼与免疫调节剂联合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3):249-25031.石继海; 夏隆庆; 王 群; 王大光; 鞠强; 辛燕; 康晓静; 何秀珍; 隋连金; 钟宇眉; 邵长庚 不同严重程度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36(3):156-32.陈小红; 吴勤学; 王 群; 刘训荃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及其相关提取物抗体状态的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 , ,2002,31( 6期):341-33.张良芬; 吴勤学; 王 群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状态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2期):101-34.王 群,吴勤学,靳培英,余艳华不同培养条件下马拉色菌蛋白产量和组成的初步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5):281-35.王 群,吴勤学,陈小红 靳培英脂溢性皮炎患者血清中抗马拉色菌抗体检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6):345-36.王 群,吴勤学,靳培英,韩国柱 嗜脂性马拉色菌与银屑病发病相关关系初探[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17(4):231-37.王 群,吴勤学,陈小红,顾 恒,靳培英特应性皮炎Th1/Th2免疫状态初探[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1, 17(4):270- 王群,王千秋 白癜风的最新研究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24(5):39.王群,王千秋 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尿样人类乳头瘤病毒DNA检测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25(1):63-6440.王群,王千秋 HPV疫苗在性病控制中的作用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24(2):127- 王群,王千秋干扰素治疗有效与无效的人类乳头瘤病毒相关皮损的局部细胞免疫状态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24(2):12742.王群,邵长庚 对供血者加测HIV-1 p24抗原进一步减少HIV经血传播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7,23(2):95-

344 评论

饕餮飨宴

上google查查就可以,这是elsevier上的一个杂志,07年影响因子749,给你个它的链接,你说错了,杂志的影响因子很容易查到,前提是你得看得懂英文,_home/622790/description

244 评论

周周-Sophia

百度上进入学报主页,就会有滚动的新闻,看见获奖情况或者影响因子就点;或者主页面就有获奖情况;实在还不行,直接在百度上搜那个学报的影响因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210 评论

木图先生

1、目前外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用JCR检索。中文的用中国知网。2、主要查找办法:(1)、JCR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它隶属于汤森路透集团。该网站需要授权才可访问,需要用大学代理账号。(2)、SCI期刊数据库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SCI的影响因子一般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由汤森路透统计发布,此为最准确的官方版本,其他网站均以此为版本,只作为参考意义,并非100%准确。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3)、MedSCIMedSCI也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来自网友上传。扩展资料:1、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2、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3、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4、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5、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6、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7、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

92 评论

蹦蹬的小兔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例如,某期刊2005年影响因子的计算 本刊2004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48 本刊2004年的发文量: 187 本刊2003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128 本刊2003年的发文量: 154 本刊2003-2004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总计: 176 本刊2003-2004年的发文量总计: 341 本刊2005年的影响因子:5161 = 176÷341 意义: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附:IF值计算方法(以1992年为例) A=1992年的全部引文(指定数据库中的记录) B=1992年引用某期刊发表在1990和1991的论文的总次数 C=某期刊1990 和1991 年发表的全部论文的总和 D(期刊1992的影响因子)=B/C 影响因子查询系统 这个地址也可以-if/

84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