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3

咩丝忒酷
首页 > 论文问答 > 浅析人物形象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食大卡

已采纳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通过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 从侧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我的叔叔于勒》关于于勒的叙述和结尾景物描写,都属于侧面描写。 从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上面提到的《故乡》一文的肖像描写和《范进中举》中的语言、动作描写,实际也都是出色的细节描写。
145 评论

princess小姐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巴尔扎克《高老头》中的畸形父爱 李白诗歌中的月亮组象 浅论晏几道的个性与其词 写作教学的理想境界 论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及其应用 论薛宝钗人物形象 议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 罗贯中对曹操形象的塑造 试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 由民间故事中所张扬的女子形象想到的 《呼兰河传》主题分析及文化反思 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常用的几个文学修辞探讨 浅谈巴乐扎克《高老头》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心有豪情胸无纤尘 对当前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浅论《孔雀东南飞》叙事艺术的创新 古代汉语介词“以”和连词“以”的辩析 浅论《妻妾成群》中的女性悲剧 孙悟空的形象探索 试论《诗经》蕴含的文化精神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寄人篱下情自异——论林黛玉性格 如何巧用修辞 谈谈余华小说之特点和变化 理想的完美与现实的缺失 《红楼梦》中丫鬟小红的形象探索 浅论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创造法 浅谈我眼中的三国人物曹操 浅谈《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 浅析《诗经》的文化意蕴 汉语言文学的结构类型 浅谈朱自清早期散文艺术 从禅宗和艺术中看静之美 一曲忠君爱国的怨愤悲歌

341 评论

rayyeung23

回答 《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著名诗剧,它充分建立在德国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整个欧洲纷乱的社会现实作为一个大背景,描写出了新兴资产阶级一个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强烈不满,而去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的故事,是一部充分结合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优秀诗剧。《浮士德》毫无疑问成为了歌德创作的一个高峰,从构思到写作,几乎贯穿了歌德的一生,其实他在1768年才开始正式创作,直到1832年前后才正式截稿,前后一共64年。剧中的浮士德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原型的,他生活在15世纪,博学多才,知识渊博,在德国民间传说中,人们为了让他的形象更丰满充实,往往添枝加叶,虚构了与他相关的很多事件,最突出的是加了魔鬼靡菲斯特这一人物形象,正是由于魔鬼的一系列帮助,浮士德才能创造出那么多奇迹,这些充满魔幻色彩的传说经过一代代后人的加工,更加充满离奇色彩,也成为了文学家们经常利用的创作素材。本文就针对《浮士德》中的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进行赏析,在分析中发现他们人物性格的独特之处。 提问 好的,麻烦发我一份关于浅析浮士德中的人物形象两千字论文 回答 浮士德人物形象的善恶共生特点 全剧的主人公浮士德博士无疑是本剧中最具有特点的人物形象,他从中世纪的书斋里走出来,所以在他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旧的痕迹。性格中也充满着矛盾,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有两种精神同时存在于他的身上,一个就是过度执着于尘世,沉溺于爱欲之中不能自拔,既对现实中的权欲有所贪恋,又对尘世中的爱情过于执着,甚至不惜与当时的宫廷同流合污,不仅镇压起义,还不惜牺牲他人的性命,这充分反映了他身上存在的资产阶级剥削的固有缺点,以及渺小,庸俗习气的一面。而他的另一个精神就是要超离凡尘,往那崇高的境界飞升。而后者其实是他性格中的主体部分,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是他人性中最闪光的部分,所以最终被上帝接受。 他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自强不息,永不言败。在歌德的《自述》中有过一句话描述浮士德,“永远努力地,内向和外向的,不断活动着的诗性修养与冲动形成他生存的中心和基础。”①浮士德一共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的生活和建功立业的生活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并不是歌德凭空捏造的,在其背后是有深刻的现实依据的,它们其实是受到高度浓缩了的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现实背景非常浓厚。歌德本人的宗教观和科学态度也有助于说明他为什么没有安排浮士德去追求科学知识。 ②在这里,浮士德本来只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而存在,而歌德则把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进行塑造,他已经不再简简单单的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形象了,而是集全人类的命运于一体,其实,所谓的全人类也不过是在资产阶级逐步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跟其他启蒙时代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太大区别,歌德比较欣赏这个上升的资产阶级,并把这个阶级作为全人类的代表,当浮士德最终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中,恰恰体现了当时的人们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的运动资产阶级的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马尔库塞对此有所突破,他认为艺术的特质在于超越直接的现实,艺术的真实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的,可又是这个现实的对立物。 ③ 浮士德的爱情悲剧显然表明了歌德对于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一系列利己哲学的反思与否定,这是浮士德性格中不可避免的弱点,继而从政的失败又深层次地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妄图实现开明君主政治理想的虚幻性,接着儿子欧福良的逝世,妻子海伦的消失表明了试图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不现实性,最后,浮士德发动大众的力量改山填海,在改造自然,创造美好人间乐园的过程中才找到了人生的真理,发自肺腑地说出了让时间停留在这一刻的话,揭示了18世纪启蒙主义者们一再描绘的理想王国的影子。 海伦人物性格中的西方理想主义美 《浮士德》歌剧中的海伦形象,被歌德本人其实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用来借指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精神世界的美好追求,一次浮士德偶然看到了海伦出现在宫廷上的幻影,并对她一度产生向往,并央求魔鬼可以把他带回到古希腊,希望与海伦见上一面,海伦即古希腊第一美女,可歌德在这里所要传达出来的意义并非只是让人们简单的回到古希腊,而是通过海伦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美的向往与追求。追求和谐精神是与海伦结合为载体,浮士德与海伦的结合是宁静,和谐,纯洁,乃至自由的,天堂的境界是乳白色的快乐,可完美的事物注定是难以长久的,人生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变数与困难,儿子欧福良因为喜欢跳跃,在一次飞翔中的意外坠亡让海伦悲伤过度,难以自拔,最终在浮士德的怀中变为泡影消失了,只剩下浮士德一个人在痛苦中度过。 其实海伦这个人物象征着古代西方人不断追求的美人形象,她美丽,善良,智慧,勇敢,这些美好的精神品质吸引着无数的西方男人,魅力可谓非常的大,而越美丽的事物往往不能持久,海伦最终的消失也显示了浮士德精神世界的空虚,无聊以及深层次的幻灭感,其实海伦整个形象的出现是作为一个正面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虽然有点美好的不切实际,具有强烈的梦幻性,但她的积极意义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中,海伦是美的象征,根据希腊史诗记载,在一次宴会上,特洛伊王子因为执意把海伦带走,从而引起特洛伊与希腊联军常年的征战,特洛伊的长老刚开始并不情愿为了一个女人而与骁勇善战的希腊联军开战,可当他们亲眼看到海伦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却异口同声地爆发出“为了海伦”的口号。以此可见以希腊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对于美的执着追求。古希腊人热衷追求的是个人得以在现实生活中享受生命,而以十八世纪为代表的思潮却因为科学的持续发展而更侧重于理性思维,而不注重个人的感性,更别说对现实的享受,艺术的追求了。晚年的歌德才逐渐意识到,在当时复杂的社会条件下,这种理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所有的尝试都只能走向失败。 魔鬼靡非斯特是头脑清醒的利己主义者 靡非斯特在古希腊文中是不爱光明的意思,在希伯来文中是破坏者的身份,而书中靡非斯特自称是"否定的精神",是"恶"的化身。浮士德的行进之所以艰难也正是因为魔鬼的原因,作为书中的唯一一个反面角色,歌德塑造的这个形象还是非常成功的。魔鬼作为歌剧中唯一的反面角色,是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没落阶级和一切腐朽反动力量的代表,他心机深沉,为了获得浮士德的灵魂而千方百计引诱浮士德堕落,尽力满足浮士德任何的愿望,这恰恰是反动力量用尽全力阻挡,破坏进步时代潮流的缩影,可是浮士德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形象,他具有蓬勃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他的精神灵魂是不灭的。浮士德虽然时时受到魔鬼的引诱,在他的每一个人生道路上局部来说都是失败的,但在整体上浮士德还是成功的,实际上魔鬼的每一次行动反而都促成了浮士德的发展,这是歌德在这里运用辩证法的逻辑来设置情节发展的。 ④ 魔鬼不仅工于心计,善用计谋,同时利欲熏心,心狠手辣。浮士德刚开场是一个久居象牙塔的高级知识分子,学识渊博,但垂垂老矣,对此他非常懊恼,觉得人生还没开始就已经走到了尽头,他把一辈子的精力用于做学问,却没有及时行乐,对于学问已经充满了厌倦,这时候魔鬼的出现恰恰激起了浮士德对于人生的新的渴望,浮士德决定追求过去为了知性而放弃的所有人生的鲜活的体验。而魔鬼其实并不是为了浮士德考虑而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而是为了跟上帝的赌约,以获取浮士德的灵魂为目的,所以魔鬼巧妙利用机会,一直妄图让浮士德变得庸俗不堪,变得自私自利,贪图享受从而失去人生的目标与追求,可是浮士德却不是这样的人,他对理想的追求一直贯穿他人生的每一步,以至于到了最后,还没停止奋斗的脚步,最终被上帝接受,但在这里魔鬼却洞悉浮士德的每一个决定,甚至浮士德的弱点也了如指掌,可见魔鬼是相当阴险狡猾的。 但是魔鬼的形象在这里并不是十分单一的,而是同浮士德一样具有复杂的性格特征,当然,他的主要性格特征还是持“否定精神”的,他性格阴沉,工于心计,可另一方面他也看清了宫廷中时刻存在的腐败堕落现象,看到了宫廷中由于权利的倾轧而导致的各种悲剧,洞悉了人类存在的普遍弱点与性格上的缺陷,并且给予了辛辣的讽刺与批评,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这明显是他性格中的次要方面。 结 语 《浮士德》是歌德创作的一部非常优秀的诗剧,他也塑造了特色鲜明的一群人物形象,其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在于每一个人虽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但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也不可能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而且每一个人的人物形象都并非非黑即白形式的,浮士德博士也好,魔鬼也罢,都有善恶共存的一面,只不过浮士德的自我奋斗精神在其精神世界中占据主体部分,而魔鬼的卑鄙阴沉一面则在其性格中占据一大部分,从而决定了他们的本质属性还是截然不同的。而且整部诗剧构思奇特,内容翔实,结构完整,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夸张的想象,当代的社会现实生活与远古的神话传说相结合,是当时整个德国甚至欧洲不可难得的佳作,尼采对歌德的评价为:“歌德不仅是一个善良伟大的人,而且也是一种文化,歌德是德国历史上的一个独一无二的例外。” 提问 这个在百度上可以搜到吗 回答 能搜到。不过需要付米 提问 好的,谢谢老师 回答 赞 提问 赞了,这篇论文的摘要是什么? 关键词是什么? 回答 就是你咨询的标题 提问 关键词也是标题? 回答 对 就是浅析《浮士德》中的人物形象 更多27条 

172 评论

相关问答

  • 浅析人物形象论文

    回答 《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著名诗剧,它充分建立在德国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整个欧洲纷乱的社会现实作为一个大背景,描写出了新兴资

    可爱谈心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人物形象分析议论文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

    大大大华哥呢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文学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在英文论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论文类型是人物分析,就是我们常说的Character Analysis Essay(人物分析论文)。这一类型的文章需要学生对人物角色

    小牛芸芸*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作品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10分,太小气了吧

    飛天彩绘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

    总迷路的熊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