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6

西夏唐古特
首页 > 论文问答 > 新闻与传播评论期刊排名榜前十名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好想你chen

已采纳
中国传媒科技 , 但是作者仅限限电视台、广播站的科技传播 ,国家级知网收录的学术期刊、新闻文化建设,新媒体研究,审核时间比较长,如果不着急,可以投稿试试中国报业,也可以收到的,国家级收录的杂志,刊期比较快,不过可以加急
214 评论

温馨玫瑰

1894年11月1日,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个小酒馆里,两个专门为马戏团、展览会设计告示牌的年轻人威廉。H唐纳德森(William HDonaldson)和詹姆士F亨宁汉(James F Henningham)酒后兴起,萌生了办刊物的念头,《公告牌》(Billboard)就这样诞生了。不过那时,它还叫做“Billboard Advertising”,这份月刊只有8页,售价10美分,内容以州内大事、狂欢节日、娱乐演出为主。1897年,杂志更名为“The Billboard”,同时做出一系列调整。唐纳德森买下了亨宁汉的股份、将月刊转变为周刊、在纽约以及芝加哥设立办公室。杂志内容则逐步娱乐化:增添唱片界的新闻与广告、电影介绍、歌曲评论、专栏专区等等。直到1913年,《公告牌》出现首份榜单“上周最畅销的前十名流行歌曲”,成为第一本拥有排行榜的杂志。   随后的几十年里,《公告牌》又陆续开设了各式各样的排行榜:各剧院上周所播放的流行歌曲排行榜、点唱机排行榜、流行歌曲销量排行榜、电台最热播歌曲排行榜、唱片销量排行榜等等。这些排行榜中,精度不高、由唱片公司提供名单或所针对的传播途径影响不大的榜单大多停止。   上个世纪40年代,《公告牌》做出调整并重点推出点唱机最常播放歌曲榜、电台DJ最常播放歌曲榜、专辑销量榜、单曲销量榜等榜单,这些排行榜已与现今《公告牌》的榜单形式十分相似,而杂志本身也成为专业性的流行音乐排行榜杂志。1954年后,《公告牌》已经掌控了整个美国流行乐界,包括各类流行项目的榜单信息与名次的排行统计专业职权。1955年7月9日到8月27日,比尔·哈利的《昼夜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蝉联《公告牌》单曲销量榜八周冠军,宣告了摇滚乐时代的开始。   同年11月12日,《公告牌》推出首份综合歌曲销售及点唱机最常播放的排行榜Top 100,1958年8月4日,Top 100更名为Hot 100单曲榜,随后将最佳销量榜并入,单曲榜自此宣告统一,成为《公告牌》至今最有名的榜单。虽然成型用了3年时间,人们仍将它的诞生日定在1955年11月12日。   之后,《公告牌》一直稳步发展,称霸美国乐坛,并不时改进推新:将名称改为“Billboard”、出现封面、改进统计方式、更名专辑榜为The Billboard 200等等,包括今年,《公告牌》还推出了Pop 100 单曲榜,与Hot 100 相比,它以top 40 主流电台播放率作为统计来源。   如此113年,才有了这么一张厚重、醒目、权威的“公告牌”。 Billboard Hot 100是《公告牌》制作的一份单曲排行榜,评选出的歌曲决不含糊,没有点影响力的决不会入选该榜单。被认为是美国乃至欧美国家流行乐坛最具权威的一份单曲排行榜。“公告牌”音乐奖每年评选一次,每年获奖者的成绩是根据前年12月到当年11月,每一周排行榜的上榜情况总结出来的,而每一周的排行榜成绩又是根据歌曲的销量和播放率进行排列,因此,“公告牌”音乐奖也可以说是欧美流行乐坛最具权威的民选奖项。销量的计算期间是周一到周日,广播放送次数统计期间则是周三到周二。每一期的新榜单在周四发表。不过排行榜日期标注为下周的周六。

250 评论

美利达达道路

师曾志 新媒介赋权:在传播、行动中改变 中国财富杂志,2015年4月刊师曾志、梁天韵、杨茜茜、杨薇: 《互联网公益影响力:互联网公益:角色、功能与方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2015师曾志,杨睿 从“马航失联事件”恐惧奇观看新媒介赋权下的情感话语实践与互联网治理,《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期。师曾志,杨睿, 2013年媒体生态变局与传媒人的自我救赎,《中国慈善蓝皮书(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师曾志 失控:在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之间新媒介赋权下的中国互联网治理合法性研究新京报传媒研究, 2013/12第3卷师曾志 新媒介赋权:空间、想象与救赎,北大讲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师曾志 新媒介赋权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中的影响 善行天下,2013年第六期师曾志 新媒介赋权视阈下的国家与社会协同演进 程曼丽主编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第八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师曾志,王帅帅 重返个体生命富生态话语的家园:微公益时代的命运共同体及公共自治,《中国慈善蓝皮书(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师曾志 公益传播如何可能 程曼丽主编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第七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师曾志 微世界中的人类交往。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2012年5月25日师曾志,潘聪平,沈叶 新媒介赋权:一种农村电子商务实践性的社会研究——以沙集网商为例 程曼丽主编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第六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师曾志:谁对公众舆论负责。2011年12月17日,新京报师曾志 微博下的人类灵魂:新媒体公共空间下对话与沟通的意义,收录于2011年《中国慈善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师曾志 当代网络媒介事件研究现状及分析,《中国社会报》,8师曾志 创业产业背景下大陆版权贸易开展的现状与对策,收录于《华文出版与软实力》,中国书籍出版社,8师曾志 徐娟 潘聪平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及其背景下的公益传播,收录于2010年《中国慈善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师曾志 网络媒介事件及其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6期师曾志 近年来中国网络媒介事件研究现状与意义 发表于《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第八辑,北京: 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师曾志 “慈善秀”呼唤中国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博览群书》,2010年第1期师曾志 沟通与对话:公民社会与媒体公共空间——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 《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2期师曾志 公共传播视野下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媒体的角色——以汶川地震灾后救援重建为例 程曼丽主编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第四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师曾志 北京奥运会媒体公共空间下的国家形象塑造 《对外传播》2008年第9期师曾志, 杨伯溆 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 高丙中,袁瑞军主编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师曾志 北大与南都公益基金会联手为汶川地震提供智力支持,新华社通稿,2008年7月24日师曾志 网络公民意见引来执政者关注和对话(专家评点) 瞭望东方周刊, 2008年第7期师曾志 让“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11-28师曾志 转制中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协会建构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07年“第三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论文师曾志, 杨伯溆 网络媒介事件与中国公民性的建构:互联网的意义 程曼丽主编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第三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师曾志 推动阅读需摸透公众心理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5月10日第4版师曾志《体育时空·NBA时空》杂志案例分析,媒介方法,2007年第1期师曾志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内地版权贸易开展的现状及对策 2006年“第二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经营管理研讨会”论文师曾志, 杨伯溆 网络舆论场与我国公民性的建构 程曼丽主编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第二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P249-263页杨伯溆、吴靖、师曾志 “创意”与“产业”:新媒介传播环境下创意产业的一些基本问题初探,南华出版通讯,2006年10月10日,第6期师曾志 我国出版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中国出版,2006年第5期师曾志 内容创新与营销创新——美国两种异军突起的新类杂志 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7期师曾志 当前我国出版业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前沿地带:把脉转型中的中国编辑出版业 中国编辑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P51—56董小英,师曾志等.奥运会与国家形象:国外媒体对四个奥运举办城市的报道主题分析.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2期,P1~9,该文新闻与传播 2005年第5期,P40~46 全文转载师曾志 没有任何借口的中国出版业,中国出版,2005年第4期师曾志 网络环境下传统学术传播模式的变革及构建 《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师曾志 关于出版传播模式的构想 程曼丽主编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第一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P239-249页师曾志杂志的“五四情结”与市场化——市场环境下杂志的创办与运营,出版经济,2004年第12期师曾志民营出版后的出版价值观解读,中国出版,2004年第12期董小英,师曾志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媒体重塑国家形象的策略研究——国外媒体对四个奥运举办国的报道主题分析,2004年10月23-24第八届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师曾志 由流向思考源头——从北京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1999年-2004年毕业生去向数据分析重新思考高校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出版,2004年第10期,47-50师曾志 从北京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1999年-2004年毕业生去向数据分析重新思考高校出版人才培养模式2004年国际出版教育与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师曾志美国杂志收入来源,出版参考,5,全文收入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4年第8期师曾志产、学、研要更有效结合需解决好五大问题,出版参考,1师曾志替代品与出版跟风借势现象分析 出版发行研究,2003,9师曾志从SARS报道看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视角,北大社科项目,2003年师曾志 政府如何为出版市场号脉 中国质量万里行 2师曾志, 朱环新 大学图书馆用户对电子资源的态度和利用调查分析 津图学刊, 1师曾志 网络出版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编辑研究《中国编辑研究》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该文曾发表在中国出版, 8。2001年中国出版年鉴《中国出版年鉴 2000》也收录该文。师曾志 参加撰写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一书, 吴慰慈等编著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4师曾志,钟智锦 新闻出版类部分核心期刊编辑格式的调查研究 出版科学, 2002(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索引。师曾志,王建杭 大学图书馆用户对纯电子期刊的态度与利用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等》索引。师曾志 学术电子期刊:一次调查的发现 出版参考,21师曾志 香港二楼书店解析,出版参考,20师曾志, 吴慰慈 从知识增长方式探索现代图书馆学发展方向 新千年的大学图书馆—功能、发展趋势与国际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roceedings i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ademic Librarianship in the New Millennium: Roles, Trends, and Global Collaboration) 杨勇等编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5Philip Calvert, 师曾志 Quality Versus Quantity: Contradictions in LIS Journal Publishing in C Library Management, 22:4/5(英文写作)。作者获2002年度Literati Club的“Highly Commended Award Winner”。师曾志 现代出版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 6。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研究》2001索引。师曾志 影响出版企业竞争力因素的综合分析 图书情报工作, 5师曾志 网络环境下出版理念的变迁 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师曾志 网络电子出版对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大学图书馆学报, 6师曾志 网络出版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与对策 中国出版, 8师曾志 网络电子学术期刊及其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 6师曾志 我国书业书目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控制 21世纪大学图书馆的新使命—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师曾志 中华文明之光—明清国子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师曾志(参加编写) 清代目录提要 齐鲁书社, 1997师曾志(参加编写) 中国历史文献目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师曾志 出版传播事业中把关人的地位与作用 编辑之友, 6。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1997年第11期全文转载。师曾志 文献信息资源与文献信息资源网 图书情报工作动态, 4师曾志 书评的本质与功能 图书馆论坛, 2师曾志 信息社会纸的作用与地位 情报科学技术杂志, 2师曾志 论文献的序与跋 编辑学刊, 6师曾志 对目录学核心功能的再认识 山西图书馆学刊, 5师曾志 从政府对传媒的管制看中国古代禁书 编辑之友, 2师曾志 清代乾隆时期禁书研究 编辑之友, 3师曾志 试析魏晋南北朝目录学的发展 晋图学刊, 3科研项目:作为学术传播媒介的网络期刊研究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现代出版学 教育部“十五”国家级高等教材从SARS报道看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视角,北大社科项目师曾志,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媒介转型的机理、意义与管理——以网络媒介事件为例。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奖励荣誉:《中国历史文献目录学》(参与编著,承担4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获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我国书业书目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参加1998年全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并获优秀论文奖我国书业书目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控制 《21世纪大学图书馆的新使命—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文获2000年北京大学第七届文科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Philip Calvert, 师曾志 Quality Versus Quantity: Contradictions in LIS Journal Publishing in C Library Management, 22:4/5(英文写作)。作者获2002年度Literati Club的“Highly Commended Award Winner”。师曾志 关于出版传播模式的构想 程曼丽主编,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P239-249页 “本研究论文系经中流文教基金会及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大陆青年学者基础研究奖助】补助”1996年获北京大学岗松奖教金1999年获世川良一优秀青年基金2001年获北京大学岗松奖教金2003年韩静远先生哲学教育奖助金2001年-2002年度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2003-2004年度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2005年度北京大学正大奖教学优秀奖2009年《现代出版学》教材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教材奖二等奖

347 评论

甜心派儿596

在淘宝网可以买到二手书或者新的书。另附你要考北大专业的经验贴,望采纳。北大传播学是不指定参考书的。这个书单是我自己看的书,有很多书我看完觉得没用就没往上面列。看书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思考,有时候一本书下来,并没有觉得自己记住了什么,不要担心,只要看书过程中认真思考,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将很多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自己没发现不代表没有内化。这和传播的“仪式观”很像。一场典礼结束后,我们没有记住典礼中的细节,但是那种震撼的感觉却迟迟不肯散去。 当然,我的建议只是参考。因为我水平也不高。说实话,我很怕误人子弟。每个人情况不同。如果觉得自己复习很有效果的话,坚持自己的。 其实,每个考上北大传播学的同学,参考书目都不一样,甚至相差很大。但核心的几本,都是有的。甚至每个同学的复习思路天壤之别。所以,不要去计较“这本书别人看了,你没看”之类的。因为每个人的知识体系不一样,你觉得自己哪个地方是弱项,可以自己找书去补充。传播学是个杂糅学科,当然也非常灵活。 书需要自己看,在这个过程中内化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所以,不要花高价去购买笔记,然后不停地背。到最后就会发现,经别人咀嚼过后吐出来的精华,背得再熟,也不是自己可以驾驭得了的。记得,文化是不可以快餐消费的。不多说了,转入正题。我尽量将2011年的真题渗透在这几本参考书中。 加粗的书目必读,其他的可以不看。时间不够的话,不要走弯路。 参考书:一、基础书目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是最经典的基础读本。甚至有的同学都看了七八遍。它和中华传媒网的精编都可以作为传播学的框架。我觉得精编做框架更好一点儿。先看郭的书,然后看别的书,每看一点知识就想:可以补充到哪个章节,慢慢地传播学的大网就越织越密了。《传播学引论》增补版 李彬(著)新华出版社通俗易懂,可以作为入门的读物。李老师的文采大赞!今年的考题中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本书涉及到了。3、《传播学概论》许静 北京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是考北大的必读书目。2010年有两道原题。但是2011年没怎么涉及到。事实上这本书有几处错误,特别是传播方法那一块。(我自己认为的)不管怎么样,把这本书细小的知识点都扣到位是正确的选择。临上考场前,我还看到研友抱着这本书在啃。许老师的书有很多新的东西,可以补充到郭书里。小群体传播值得注意一下。4、《传播学概论》吴文虎 著可能是给自考生的,有大段的章节和别的书一样。5、《传播学概论》周庆山 著和其他的概论书差不多。没时间的话不读。 注:因为我对自己的基础很不自信。所以,概论书目看了一共六七本。其实我觉得,一般的同学看前三本就可以。后面的不用看了。 二、基础中的提高书目1、《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传播学》这个我想大家都比较熟悉吧。我的框架用的是这本书。2、《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重点热点难点50题透析》可能每个人的知识补充来源不同吧。有很多同学的热点分析来自这本书。我没有把这本书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为时事热点我主要是通过网上评论和学术论文补充的。我同学的反映也是,觉得不像想象中那么实用(可能之前对它的期待太高了)。我不知道最新版的出来了没。看看还是不错的。3、《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刘海龙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可以很好地提高理论深度。绝对值得扎实地看好几遍。考北大,广度与深度并行。不过别放在最前面读。 三、必读书目1、《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沃纳·赛佛林(著) 郭镇之、孟颖(译)华夏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这本书也很好。不过有人说这本书翻译地很差劲。其实,考研的我们还到不了做学问的深度。翻译地再不好,这本书对我们知识的补充还是有用的。我们毕竟没有到达对它的翻译吹毛求疵的水平。理论新发展的介绍还是不错的。2、《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美)巴兰(Raran SJ)(美)戴维斯(Davis DK)著曹书乐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也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有时间的话多读几遍吧。传播学的理论会有个清晰的轮廓。3、《人类传播理论》 李特约翰非常好的一本书。建议好好读一下,我当时时间不够了,所以我从第三章开始看的。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在必读书目中,如果时间实在不够了,放弃也行。4、《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罗杰斯(著) 殷晓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北大对于史学来讲涉及得不是很多。这本书看的话是当作闲暇时间消遣看的。可以对传播学的过程有个梳理。不要奢望在里面找一些答题的论据之类的。不要放在前面读。等到你了解了很多传播学理论之后再回过头看这本书,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5、《传播学简史》 阿芒·马特拉如果不想看《传播学史》的话可以用这本代替。但是最好别代替。上一本好。6、《大众传播效果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著),刘海龙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如果实在没时间就不用看了。看了之后会对每个假设的来源有个清楚的了解,但考研不会涉及得这么清楚。7、《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麦奎尔(著) 崔保国、李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我看得不深,因为我放在后期看的,我觉得对我知识的补充作用不是很大。 四、研究方法1、《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考北大研究方法最经典的教材。其实只看前十三章就可以了。不过今年考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超出了这个范围。让人很郁闷。控制实验和滚雪球抽样都可以找到。2、《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 著这本书比袁方的书更通俗一些。但是两者分的章节不一样。袁方的书是根据资料收集方法分的类,风的书是根据四种研究法分的类。我只看前十章。关于那个超出这个范围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我也不知道这是趋势还是偶然。3、《现代市场研究》刘德寰 著这本书是硕士生的教材。考研的话如果时间不够就不用看了。有一年真题中访问法和问卷法的比较在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4、《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陈阳著 《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李琨 著 这两本书补充定性研究。 注:研究方法是北大的重点。一定要重视。我个人认为方法的书,只要把袁方的扎扎实实看几遍应该就没问题了。不放心的话,用风笑天的再巩固一遍,反正两者几乎是一个体系。其实巴比的,安德森的方法书我都看过,比较了一下,还是觉得只有袁和风的实用一些。如果想补充定性研究的话,用李琨老师和陈阳老师的就可以。看方法的书,最好记住例子。不要单纯看文字理论,很枯燥。总觉得量表、指标那一章会考。 五、批判学派与文化研究1、《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利萨泰勒(著);吴靖、黄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本书一定要看。感觉“互文”“唤询”等名词应该会考名词解释,但一直都没考,所以大家要注意。这本书历年出来很多题,例如再现,类型片,公共服务广播等。其实这本书很多观点都可以用来分析电影的。2、《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许静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因为李彬的《符号透视》我各大网站、书店都找不到,所以用这本书补充。对迷思,神话的论述很到位。3、《文化研究导论》陆扬、王毅著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对一些文化研究的现象豁然开朗。但是,有很多冗余的东西,需要过滤掉。所以,别放在前面看。等到文化研究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以后再看。4、《单向度 超真实 内爆》 作/译者:石义彬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对批判学派有很详细的论述。今年的真题hegemony这本书就有。其实hegemony涉及到批判学派的书都有,郭庆光的书也有。5、《传媒批判理论》潘知常 林玮著虽然有网上有很多言论批判这本书。但我认为这本书对批判学派的论述还可以。它将传播分为文化的世界、权力的世界、文本的世界、游戏的世界。这本书和《文化研究导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年的真题hegemony在这本书论述得比较好。6、《传媒文化研究》 陈龙著也是一本文化研究的书,如果热爱文化研究或觉得自己在这一块很弱的话,可以看看。 注:今年考的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领导权只要是涉及到批判学派的书中都可以找的到。因为这两个太经典了。另外,还有韦伯的“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制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也可用文化研究中“自己生产意义”,德赛图的“租房子”理论(房东主宰不了你对房间风格的驾驭)等来解释。 六、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网络传播这一块自己到书店找一两本最新的书,补充一下就可以。因为我对网传很感兴趣才搜了这么多出来。事实上网络媒体的知识点,我都是在网上直接用论文补充的,书的意义不大。当然有几本很重要。新媒体今年考的很多。例如微博,社交网站,还有大众传媒麻醉负功能在新媒体的表现,以及偷菜游戏等。我觉得新媒体的书作用主要是给学生理出新媒体的框架,关于具体知识点大部分都需要在论文中补充。1、《众声喧哗》胡泳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如果能找到的话,一定要看。对网络公共领域和共有媒体有很详尽的论述。同时这本书和其他讲网络文化的新媒体书视角不太一样。本书提供的只是分析视角,不要想今年真题“微博”等新词会在这里找到答案。2、《手机媒体概论》我看的是匡文波的,不过我觉得这本书有点儿旧了。到书店去找一本最新出版的关于手机的书补充这块知识点吧。3、《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 谢新洲因为是北大老师的书,所以需要看。特别是一些理论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主要是本书论述的。我复试的第二题就是“谈谈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环境下是否适用”,这个题已经考了n年了。我准备复试的时候还觉得这么老的题应该不会考了,可是却真真实实被我抽到了。Orz……4、《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 如果有新版,就不要看2001版的,太老了。 七、老师其他的书:1、《全球化:起源、方法与影响》这本书我很喜欢。2010年的谷歌退出中国,这本书就涉及到很多知识点,但最后考题没涉及。但是专一最后一道论述题“举例分析媒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就可以从本书中找到一个角度,就是电话等等媒体出现之后,社区逐渐解体。后来广播电视出现,消费社会逐渐形成。专二论述第一题“文化全球化”本书也涉及了一点。2、《舆论学》许静老师的书,能弄到的话看看。如果没有就不用看了。不是必读书。3、《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1-4辑)一定要看。涵盖了北大老师的重要论文。大传方向的也不用全看。好像有第5辑了,第5辑是和新闻有关的。考传播的不用关注。 八、学术专著学术专著在初试的时候不用太关注。复试的时候可能会抽一道英文题是关于学术专著的。提醒大家,选学术专著尽量避开《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这两本。因为这两本准备的人太多了。自己还是找一本独特的比较好。例如《身份与暴力》《乌合之众》等等都可以。一定要抛弃《童年的消逝》和《娱乐至死》这两本。 期刊:不要担心,这么多期刊肯定看不完。其实一本期刊能挑出几篇文章对我们有用的就够多了。挑出论文的核心观点,剩下的可以略看。1、《国际新闻界》月刊,只看传播部分的,新闻的不用关注。2、《现代传播》双月刊,一些影像之类的实务不用关注。今年的真题有个名词解释是三网融合,其中现代传播有一期专题。3、《新闻大学》复旦的,季刊,很好。也需要过滤掉一些没用的。4、《新闻与传播研究》社科院的, 双月刊,每期文章不多,可是每篇文章都很长。我当时不想跑图书馆去看,而且图书馆期刊更新超慢,所以期刊论文我全是在cnki(中国知网)上下载的。不过这得分人,我有个同学说,在网上看电子论文效果没有看纸质的效果好,所以她只看实体期刊。我觉得效果差不多,所以,我就在网上下载。大家按照自己的情况来吧。时间充裕的话,拿着老师的名单到cnki上逐一搜论文。但一般的人没这个时间。网站:我相信一提到网站大家都很头疼。因为一个网站信息太杂了。一进去不知道从何看起。传播学论坛,紫金网等网站虽然很好。可是,我们还是没有时间一网打尽。量力而行。下面我只说我关注的,我觉得挺精炼的,而且实用。1、中华传媒网只看资讯网。看前三个板块就行——传媒要闻,传媒观点,媒介关注。如果时间不够,“传媒要闻”和“传媒观点”这两个板块就够了。综合这两年来看,时事热点都没跑出这两个板块。我是每天都看。积累下来很有成就感。“媒介关注”讲的主要是一些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跟传媒行业无关。并且我很自信的认为,每天都关注这两个板块就不必担心考研会碰到“这个热点我怎么从没听说过”这种现象,我查了一下考试的时事每年都没跑出中华传媒网这两个板块。传媒学术网我只看了几篇文章,更新得慢,而且我觉得价值不是很大。因为学术论文我有期刊补充。2、胡泳老师搜狐blog我也是每天都看。时事热点有很好的整理。今年的“水军”,“微博”,老师有很多的文章。 3、新周刊我偶尔翻翻。 4、四眼论坛这个很多人推荐。杨伯溆老师的东西会往上面放。我当时没关注,复试的时候,师姐跟我说应该关注关注。 5、另外,南风窗,南方周末等等其他的我觉得不用看有人说考研需要看南方周末。但我总觉得,南方周末和考传播学很不对路。因为南周的文章都是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现实问题,而传媒行业业界的讨论很少。反正考研期间我几乎没看南周的东西。紫金网和传播学论坛我也没关注。因为精力不够。 读书要灵活。到后期,看一本书,如果发现给不了你新东西的话,可以放弃。另外,看书一定不要贪多。像我这种贪多的人,走可不少弯路。看了很多没用的书。我认识的人,有看三四本就考上的(这种人我觉得是天才),有看十一本也考上的。每个人的复习思路不一样,不要去追求速度,看看自己适合哪条路。我是那种适合“广而不精”型的。但是,我觉得考北大传播学最后看的书应该都不会下于30本。(当然那些主要用论文补充知识框架的同学除外)书不一定要全买。考北大的书要是全买的话,花销就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大部分书看完了,抽出核心的东西,就可以扔了。很多都没有收藏价值。所以,好好利用自己学校的图书馆,所在城市的书店或者省图书馆。在复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看书速度很慢,效率很低。不要担心,大家开始都一样。等到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一个引爆点之后,速度就是飞跃了。我不知道其他学科是不是这样,传播学是有引爆点的。书是越看越快。相信自己的看书速度,到后期,一本理论性不强的书,四个小时就可以翻完。在引爆点到来的前一天也许你看书还是一小时一两页,可是,迎来引爆点之后,一小时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速度就不再是神话了。所以,耐心地去积累,等引爆点到来的那一天吧。不知不觉我已经写很多了。能够为考北大传播学的朋友做点儿事,我很高兴。不要去想考上的可能性问题,一步一步走,总有一天会到达终点的。相信自己。上天不会辜负一直都在努力的孩子。

138 评论

lovelymandy

罗以澄张金海姚曦石义彬罗以澄,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出生,祖籍福建福州,从小在上海学习、生活。六十年代初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一九六六年毕业后,长期担任报纸和广播媒介的记者、编辑工作,一九八四年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任教。现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海德传播研究院院长,是该校新闻传播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和新闻学博士点负责人;同时,还担任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特约编委、武汉地区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河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地方媒体的顾问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罗以澄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新闻传播实务和媒介发展,先后撰写(或主编)、出版《新闻采访教程》、《新闻采访学新论》、《新闻写作现代化探析》、《新闻传播评论》、《广播消息选评》、《广播通讯赏析》、《应用新闻学600题》等学术专著、教材或教学参考书7部,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过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和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新闻论著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新闻与传播评论》(2004年卷、2005年卷、2006-2007年卷、2008年卷) ( 3月11日 ,73)   * 代表性成果:““西方主流媒体的西藏‘14’事件报道与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的对策探讨” ( 3月11日 ,57)   * 代表性成果:““传媒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2篇) ( 3月11日 ,63)   * 标志性成果:《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4年卷、2005年卷、2006-2007年卷、2008年卷) ( 3月11日 ,56)   * 盘整资源与激情释放——2003—2004年度中国传媒市场盘点 ( 2月26日 ,9509)   * 我国新闻学10年发展的哲学思考 ( 5月12日 ,6163)   * 我们离主流新闻网站还有多远? ( 9月18日 ,5822)   * 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存在问题及策略探讨 ( 9月18日 ,5858)   * 我国证券类金融报道理念与运作的反思 ( 9月1日 ,6324)   * 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 ( 7月15日 ,5978)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广告传播、传媒经营管理 张金海,1951年生,湖北省石首市人。197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78年就读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现担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会长。先后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论文集、教材15部。 张金海教授早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参与《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魏晋南北朝文学卷”的编撰,出版《黄鹤楼集校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唐代艺术诗选注》(中州出版社,1991年)、《中国古典四大名粹·诗粹》(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古文观止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等多部著述,近年仍有《全唐诗校编》(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杜牧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3年)等著述出版,成果累积达200万字。 20世纪90年代初,张金海教授进入传播学领域,致力于广告学专业和传播学学科的建设。主编《珞珈广告学从书》系列教材(两辑共10种,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一2002年)、广告经纬》(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广告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告学概论》(中央电大指定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告学教程》(全国10所高校组编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个人专著《广告经营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在广告传播领域,张金海教授主要从事广告传播理论、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以及广告文化的研究。他出版的《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广告理论的专著,是国内广告学研究从经验走向学理的标志性著述,也是珞珈广告学派的奠基之作,代表了国内广告理论研究的一流水平。他出版有《广告经营学》,承担有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广·告规范化研究》、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经多年潜心探求,撰成《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规范研究》一书,则为张金海教授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述。 张金海教授治学严谨,在学术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他所创立的武汉大学广告学专业,经近10年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已处于领先地位,并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张金海教授则是这—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珞珈广告学派的开创者,并已成为全国广告学界、广告教育界颇具影响的著名学者。 近年,张金海教授的学术研究又由广告学领域进而拓展至传媒领域。他所主持的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在传播尤其是传媒研究方面已颇富成果。目前,张金海教授正围绕他所主持的国家“十五”“211工程”项目“现代传媒的经营管理”,集中从事传媒的经营管理研究。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广告经营与管理 ( 3月11日 ,88)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报告 ( 3月11日 ,96)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整合: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 ( 3月11日 ,88)   * 代表性成果:“广告学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6篇) ( 3月11日 ,91)   * 代表性成果:“传媒经济与传媒产业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1篇) ( 3月11日 ,76)   * 标志性成果:“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9篇) ( 3月11日 ,81)   * 论广告传播理论体系的建构 ( 3月11日 ,77)   * 广告负面影响新视角——浅析广告对社会诚信的伤害 ( 3月11日 ,76)   * 品牌延伸战略再透析 ( 3月11日 ,76)   * 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7)   * 网络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消解及其利用 ( 3月11日 ,75)   * 广告社会价值的争议及其重新解读 ( 3月11日 ,78)   * 不对称信息与广告传播——兼论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8)   * 消费信息与广告传播——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8)   * 谁来保护广告创意人 ( 3月11日 ,78)   * 广告素养的概念框架与影响因素 ( 3月11日 ,80)   * 整合品牌传播的理论与实务探析 ( 3月11日 ,88)   * 我国传媒新一轮扩张态势 ( 2月26日 ,7865)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 2月26日 ,7307)   * 传媒广告:2003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述评 ( 5月10日 ,6447)   *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结果摘登 ( 5月7日 ,6096)   *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的相关情况 ( 5月7日 ,6114)   *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媒集团经营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 5月7日 ,6078)   * 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目录) ( 5月7日 ,6275)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 5月7日 ,6084)   * 《现代广告·品牌与中国企业发展》专栏:栏首语 ( 11月26日 ,6044)   * 《现代广告·品牌与中国企业发展》专栏:品牌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 11月26日 ,6109)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三):接触广播电视行为 ( 11月26日 ,6255)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二):读报行为及读报意愿 ( 11月26日 ,6128)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一):武汉市受众调查实施方案 ( 11月26日 ,6130)   * 2001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报告 ( 11月25日 ,6124)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3) ( 11月25日 ,6457)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2) ( 11月25日 ,6651)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 ( 11月25日 ,6256)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1) ( 11月25日 ,6382)   * 广告与文化三题 ( 11月25日 ,6366)   * 武汉传媒业发展的几点构想(纲要) ( 11月18日 ,6204)   * 试论商业广告的文化传播性质与功能 ( 11月12日 ,6687)   * 媒介的产业化与广告经营 ( 9月1日 ,6333)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石义彬、单波教授的论文《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荣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石义彬,男,1955年3月30日生,汉族,湖北省随州市人,中共党员,哲学硕士、文学博士(新闻学专业)。现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8年武汉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毕业留外文系任教。 1985年武汉大学哲学系现代外国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5年至今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 1987年-1989年在美国西东大学传播学系学习; 1994年9月参加大陆、台、港、澳两岸四地新闻传播学研讨会; 1995年—1996年赴美国依阿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研究; 1995年9月在美参加依阿华大学举办的传播学国际研讨会; 1998年10月—1998年12月应邀赴法国波尔多三大、巴黎等地访问讲学; 2002年获新闻学专业博士学位教学工作: 1995年至2000年以来,一直主讲新闻学专业必修课“大众传播学”和“英美报刊选读”,主讲硕士研究生必修课“传播学理论研究”,“传播学原著选读”。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主持“二十世纪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武汉大学重点项目子课题。经费1/10万。); 主持湖北省专项资助项目“大众传播与湖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经费20万); 主持湖北省专项资助项目“网络传播与湖北社会发展研究”(经费6万) 主持横向项目“媒介效果研究”(经费3万) 主持“传播学批判理论研究”(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2万元); 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也谈新闻失实》,载《新闻学探索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 《批判视野中的传播理论发展》《国际新闻界》1996年第5期; 《新颖独到的理论视角》,《湖北日报》理论版1997年3月6日; 《论信息时代媒介的权威性》,《广西教院学报》1999年第3期; 《论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的建构》《江汉论坛》1999年第3期; 《且看西方的新闻自由》,《光明日报》理论版1999年6月11 日; 《论新闻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江汉论坛》1999年第9期;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受众意识的强化与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人民日报》理论版,2000年5月13日; 《新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年5 月16日;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2期; 《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新动向》,《新闻与传播》2000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心) 《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新动向》,《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3期 《关于新世纪新闻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湖北日报》理论版,2000年3月15日; 《教育改革的首选课题——素质教育》,《参考消息》2000年3月28日; 短信息: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新媒介《新闻前哨》2003年第2期 论谣言生成的效果《湖北社会科学动态》2001 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历史考察(2003年6月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国际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 对麦克卢汉媒介 思想研究现状的检讨《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 鲍德里亚后现代传播理论的历史谱系《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 互动媒体与营销传播《广播电视研究》2003年6期 二.著作 专著:《科学发现观的演进》,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国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 专著: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译著:《二十世纪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合译)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译著:《追寻记忆的人》(合译)华夏出版社 译著:《灾难的星球》湖北少儿出版社 译著:《媒介效果》2004年 获奖情况: 1997年10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997年9月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 曾多次获得武汉大学优秀教师、武汉大学优秀工作者和武汉大学优秀研 究生管理工作者称号。耕耘有思想的学术 创建有学术的思想——记石义彬教授  * 代表性成果:““全球媒介传播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13篇) ( 3月11日 ,60)   * 转制改革下公益性传媒的治理结构创新 ( 3月11日 ,59)   * 我国传媒治理结构的理论渊源与创新 ( 3月11日 ,61)   * 新闻与创新——浅析创新新闻学 ( 3月11日 ,58)   * 关于中国传播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 3月11日 ,58)   * 我国当代女新闻工作者职业地位批判 ( 3月11日 ,57)   * 媒介暴力研究的多重视角 ( 3月11日 ,59)   * “以偏概全”:一种隐蔽的新闻失实 ( 3月11日 ,61)   * 西方新闻传播的后现代表征透视 ( 3月11日 ,61)   * 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媒体策略——以奥运报道为例 ( 3月11日 ,59)   * 网络社会理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思考 ( 3月11日 ,58)   * 媒介仪式、空间与文化认同:符号权力的批判性观照与诠释 ( 3月11日 ,59)   *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媒介背景——电视 ( 3月11日 ,59)   * 文化身份认同演变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 3月11日 ,57)   * 再论大众传媒时代的传媒消费取向 ( 3月11日 ,58)   *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 ( 2月26日 ,7689)   *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征 ( 5月12日 ,6581)   * 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的新动向 ( 5月12日 ,6522)   * 合著:科学发现观的演进 ( 5月12日 ,6205)   *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 ( 5月11日 ,6190)   * L’Histoire de l’Espace public médiatique en Chine ( 5月11日 ,7088)   * 石义彬教授专著《单向度 超真实 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出版 ( 5月8日 ,6178)   * 短信息: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新媒介 ( 5月8日 ,6498)   *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 ( 9月1日 ,6234)   * 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 ( 9月1日 ,6165)   * 耕耘有思想的学术 创建有学术的思想——记石义彬教授 ( 1月20日 ,6015)

287 评论

相关问答

  • 新闻与传播评论期刊排名榜前十名

    罗以澄张金海姚曦石义彬罗以澄,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出生,祖籍福建福州,从小在上海学习、生活。六十年代初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一九六六年毕业后,长期担

    baicaitee909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新闻与传播评论杂志排名榜前十

    视听》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传播》 《新闻前哨》 《新闻天地》 《传播与版权》 《今传媒》 《新闻爱好者》等

    人在驴途 7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新闻与传播刊物排名榜前十名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新闻与传播研究》

    小殊哥哥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新闻与传播评论期刊排名前十名

    视听》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传播》 《新闻前哨》 《新闻天地》 《传播与版权》 《今传媒》 《新闻爱好者》等

    anne贝多芬 8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新闻与传播刊物排名榜前十

    中国传媒科技 , 但是作者仅限限电视台、广播站的科技传播 ,国家级知网收录的学术期刊、新闻文化建设,新媒体研究,审核时间比较长,如果不着急,可以投稿试试中国报业

    只爱小火锅 5人参与回答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