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3

思念你的情意
首页 > 论文问答 > 初中数学核心内容教学设计案例集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23老吃客

已采纳
赶快找老师问,找题目做,数学靠看书是考不好的,只有多做多练多思考,解题时才有感觉不要寄希望于教案,没用的,很多时候往往是看懂了教案但做题时就是不会,实践出真理现在开始的话肯定来得及的,初中数学不算太难,基本上就只有代数,几何
135 评论

xuliduruixue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是我们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做一个设计,有一个设计就会使我们做的更加主动。 单元设计,首先什么是单元,比如说一章,比如说一个模块,比如一个模块里的一块面,比如说一元二次方程这章,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完整的内容来进行设计。当然,也可以做跨章节的内容的教学设计。比如说一次函数,我们可以把一次函数这章分为三块,一块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知识初步,一块是一次函数的知识,第三块是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函数知识是初中的一个重点,怎么样对这些进行教学设计,我们有一个整体的思考非常重要。 另外,老师应该能够关注关于方法和能力方面的单元教学设计。比如计算,我们就可以考虑一下,作为一个计算能力,在初一、二年级里,怎么样进行设计。使得我们的学生从小学的水平,能够有一个明显的提升。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支持计算能力的,在课程中有哪些载体。然后在这些载体中,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他的计算能力。所以我想这样的一些思考,都是单元教学的设计的很重要的内容,与我们传统单元的教学设计的内容,需要开拓一点,视野开拓一点。在单元教学设计,有一个,或者有两个核心的主题词,第一个是整体,第二个是效率。 我觉得做好单元教学设计,会使你知道在什么时候,我讲到什么程度,我后面还会对这件事情有所解释的。当然现在对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范围还是更大一些。比如对有一些概念,比如说弧度的概念,我们也可以对他有一个单元的思考。因为绝不是说讲弧度的定义的时候,才会涉及到弧度。只能这样就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为什么加人弧度概念等等,所以我们应该以一个整体的观点来思考我们整体的教学。这样会提高教学效率。 二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 单元教学设计:对教材中的章或单元等相对完整、综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课时教学设计:对适合在一节课内实施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三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以单元或章为单位,体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体现单元学习的完整性 (3)体现单元学习的层次性 (4)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探究相结合 (5)注重单元内容的综合运用 (6)提供评价方法及模板…… 四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1)基本结构框架 (2)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本学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里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分析:习惯、态度、对学过内容的掌握 教材分析 (1)教材分了17个学时讲授,2个学时复习,写出具体课时安排 (2)可能遇到问题 教学设计的一些问题 (1)什么内容以教授为主 (2)如何利用学过的知识 (3)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符号语言梳理学过内容 (4)让学生总结一些好的案例:比较不同语言表述同一对象 (5)如何提示学生“实数和二次根式”在后面学习中的作用 (6)“实数和二次根式”将伴随学生经历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过渡,在教学设计中关注以下问题:①学生的学习习惯;②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③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的内容 教学反思、总结 (1)收集一些教学案例 (2)与自己教学比较 (3)完成一个总结 (4)修订自己的教学设计

178 评论

rachelkong

3 平行线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章 第3节 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线的性质难点:“性质1”的探究过程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与“动像探索法”五、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三角板、量角器。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1.播放一组幻灯片。内容:①火车行驶在铁轨上;②游泳池;③横格纸。2.声音: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学生活动:思考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出问题。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引出课题——平行线的性质。(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如图)。问题一: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同位角 ∠1 ∠5角的度数数量关系学生活动:画图——度量——填表——猜想结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问题二: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学生: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2.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3.性质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三)引申思考,培养创新问题三:请判断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活动:评价,引导学生说理。因为a‖b 因为a‖b所以∠1=∠2 所以∠1=∠2又 ∠1=∠3 又 ∠1+∠4=180°所以∠2=∠3 所以∠2+∠4=180°语言叙述: 性质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四)实际应用,优势互补(抢答)(1)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①若∠1 = 110°,则∠2 = °。理由: 。②若∠1 = 110°,则∠3 = °。理由: 。③若∠1 = 110°,则∠4 = °。理由: 。(2)如图,由AB‖CD,可得( ) (A)∠1=∠2 (B)∠2=∠3 (C)∠1=∠4 (D)∠3=∠4(3)如图,AB‖CD‖EF, 那么∠BAC+∠ACE+∠CEF=( )(A) 180°(B)270° (C)360° (D)540°(4)谁问谁答:如图,直线a‖b,如:∠1=54°时,∠2= 学生提问,并找出回答问题的同学。(讨论解答)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求梯形另外两角分别是多少度?(五)概括存储(小结)1.平行线的性质1、2、3;2.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3.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六)作业 第69页 2、4、八、教学反思:①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动态地展示同位角的关系,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②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③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345 评论

易火贝木

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和数学模型,学生曾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学习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等内容,对函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反比例函数可以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并积累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及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为后继学习二次函数等产生积极的影响。本节课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分析,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形式,明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例题和列举的实例可以丰富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学情分析:已有的生活体验对以前学过的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有关知识的初步理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二)过程与方法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似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它的概念教学难点: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式进行归纳 1、通过关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关系的理解。2、通过具体问题,讨论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把一张一百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得几张?换得的张数y 与面值x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填表:换成的元数x(元) 50 20 10 5 2 1换成的张数y(张) 提问:你会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吗?当换成的元数X变化时,换成的张数Y会怎样变化呢?(从身边生活中体会数学,此情境源自生活。)变量X是Y的函数吗?为什么?(回顾函数的相关知识)2、还记得以往学习的函数吗?(回顾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与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不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二)互动探究,学习新课例我们知道,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1)请你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2)利用你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R/Ω 20 40 60 80 100I/A 学生填表完成,提出当R越来越大时,I是怎样变化的?当R越来越小呢?(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体现数理学科知识的联系)思考:舞台灯光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阳光灿烂的晴日变成浓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的?请大家互相交流后回答(学以致用)例京沪高速公路全长约为1262km,汽车沿京沪高速公路从上海驶往北京,汽车完成全程所需的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函数吗?为什么?(常见的行程问题中蕴含的函数关系)(三)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我们再看例子: 两个变量x和y的乘积等于-6,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是 ,思考: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提出问题:①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变量的乘积等于非零常数.②如何给反比例函数下定义?教师总结并和学生一起探索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强调在理解概念时要注意:①常数K≠0;②自变量x不能为零(因为分母为0时,该式没意义);③当 可写为 时注意x的指数为—1。④由定义不难看出,k可以从两个变量相对应的任意一对对应值的积来求得,只要k确定了,这个函数就确定了。(四)课堂练习:(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下列哪些式子表示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为什么?并且说明K是多少?(1) (2) (3) (4) (5) (6) 当m为何值时,函数 是反比例函数?(熟悉 形式)3、若 是反比例函数,则m、n的取值是( )A、 B、 C、 D、 4、下列命题中,y与x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正方形的面积y与它的边长x B.矩形的面积为定值a,则矩形的长y与宽xC.三角形的面积y与底边长x D.圆的面积y周长 P144做一做1-3(实物展示: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请同学在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分组交流讨论,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让学生树立模型化思想。)(五)总结、提高。今天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探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我们要掌握反比例函数是针对两种变化量,并且这两个变化的量可以写成 (k为常数,K≠0)同时要注意几点::①常数K≠0;②自变量x不能为零(因为分母为0时,该式没意义);③当 可写为 时注意x的指数为—1。④由定义不难看出,k可以从两个变量相对应的任意一对对应值的积来求得,只要k确定了,这个函数就确定了。(六)布置作业:P145-1461、2、4(七)板书设计:反比例函数1、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2、注意:①常数K≠0;②自变量x不能为零(因为分母为0时,该式没意义);③当 可写为 时注意x的指数为—1。④确定了k,这个函数就确定了。 自由空间(供作教学过程演练用)(八)、课后反思

261 评论

黄先生Simon

初中数学1等多个文件     _7fSp7EwXP9W6h811g?pwd=eccn 提取码: eccn    初中数学1等多个文件|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789年级说课稿|中学面试备考音频——初中数学(备课纸-教案-试讲、答辩音频)|人教版新版数学电子课本|初中数学1等多个文件|初中数学全套教案|第一章|第四章|第三章|第二章|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3 分式方程doc|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2 分式的运算doc|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1 分式doc|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3 等腰三角形doc|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2 画轴对称图形doc

355 评论

相关问答

  • 初中数学核心内容教学设计案例集合

    初中数学1等多个文件     _7fSp7EwXP9W6h811g?pwd=eccn 提取码: eccn    初中数学1等多个文件|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789年

    乐调人生百味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初中数学核心内容教学设计案例集

    你可以参照一下别人比较成功的教案。例如火星学习网有不少这方面的教案。你可以下载后看看,并体会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青烟缭绕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初中数学核心内容教学设计案例集锦

    初中数学网

    小熊缭乱1990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初中数学核心内容教学设计案例集pdf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

    迪夫米米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初中数学核心内容教学设计案例

    《图形的运动与坐标》课例分析初中数学教案 第一层次: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图形的运动与坐标》在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第18

    戏说小默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