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6

盖世在在
首页 > 论文问答 > 农村青年杂志停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花花洒洒洒

已采纳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他在清王朝度过了少年时代,目睹并体验了老百姓的种种苦难,深感民智未开、国家落后,皆因政治腐败、科学不昌明所致。因此,自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从22岁起开始科普创作,28岁出版第一本科普读物——《鸟与文学》。1934年《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贾祖璋与周建人、顾正均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稿。同时,为开明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为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做了大量的拓荒工作,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贾祖璋走上了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的艰辛道路。1936年贾祖璋开始期刊编辑工作,其中著名的期刊有《中学生》、《进步青年》、《旅行家》、《农村青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众》、《学科学》等,这也是他献身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贾祖璋以旺盛的精力,写下了大量作品。《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等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他写过一些短文,如《夕餐秋菊之落英》、《白丝翎羽丹砂顶》、《一种似蟹非蟹的动物》等。在“文革”中,贾祖璋所在单位北京科普出版社被撤销,年已69岁的贾祖璋也被下放到福建平和县,和他的长子贾柏松在一起。当时,各类报刊多数被砸烂停刊,他不仅被剥夺了工作权,而且实际上还被剥夺了写作权。这对于一位不苟言笑、只知埋头做学问的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身处逆境的贾祖璋,此时的心情虽说无奈,但他又不愿意虚度年华、浪费时光。他只身到野外的稻田、菜园、果园,观察植物生长、昆虫活动和鸟类繁衍的动态。同时,还大量阅读当时所能找到的科学和农技书籍,从1970年到1976年的6年间,共写了50本读书笔记。这段时间的实践和阅读,为科学春天到来后的科普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也才有了荣获“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及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范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等名篇的问世。粉碎“四人帮”以后,贾祖璋、贾柏松父子结束了下放生活,回到了福州。在安排工作时,按贾老的本意还是到福建师范学院好,因为那里有可供他做研究的图书馆,遗憾的是该校当时没有接纳他们居住的宿舍,父子俩只好去可提供宿舍的渔业公司报到。一家人住得十分拥挤,贾老住的一间房子只能放一张床铺、一张写字台,顶到天花板的高大书架占满了有限的空间,慕名的来访者只能坐在床沿上和他谈话。那时候物资供应很紧张,什么都要票,有一次,贾老正在用煤球炉子煮凭票买来的一点猪肉,由于忙着看一位作者送来的稿子,以致锅里的水烧干、猪肉焦味出来才发现。那位作者心中感到非常不安,贾老反而安慰他不必放在心上,然后去关上炉子,又继续看他的稿子。在贾老身上没有一点名人和大作家的架子。
273 评论

小斑妹ssssss

第一阶段:1951年——1961年1951年8月创办半月刊《农村青年》,1955年更名为《浙江青年》, 1956年1月改为《浙江青年报》,1961年2月停办。第二阶段:1981年——1990年1981年11月重新出版《浙江青年》杂志,1985年改称《东方青年》,至1990年停刊。第三阶段:1991年——2001年1991年1月复刊《浙江青年报》,1999年10月发展成为对开8版日报。第四阶段:2001年10月8日——至今2001年10月8日创刊《青年时报》至今

323 评论

正能量装饰

给你个资料,外国人写的:巴曼60年代初,我出生在川东长江南岸一个叫做“桃花坝”的小的村庄里。听祖辈们说:母亲生我的那年家乡特穷。刚生下我的母亲,坐月子里只吃到了3斤大米。不过,这3斤大米父亲却也花了不少的功夫才弄到了。好在我奶奶听说我的母亲生下了一个“带了把儿”的后生。奶奶也省吃简用,因家中无粮,不久也就饿死了。转眼间,我就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阶段。在小镇上做临工的父亲,带着我第一次上大街的学堂里去报名读书了。我感觉好高兴。新的环境里,有好多的新的小朋友。可回家后听母亲对我说:那天,是父亲取下了自家土屋内的3根楼钎去卖了才揍足了我的12元学费。那一年,我开始上小学二年级了。我在放学回家时,要经过小镇大街的一个垃圾堆,可就是在这垃圾堆旁边,让我捡到了一本名叫《诗选》的书。浅黄色的封面,书非常陈旧,封面上标注有“中国作家协会编1953、9——1955、12”,书的下方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权页上标注有:1956年2月北京第一版,定价:1、63元。不知道怎么的,我却非常喜爱看这样一本书。书中是繁体字,好多字也不认识。不过作为一个身居于农村的小孩子,能够有这样的一本好书是不容易的。时至现在,我已经快年近50了,可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从事诗歌写作的“手杖”。是它教会了我读书、写作与做人。此书的序言是袁水拍先生撰写的。那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让我终生不忘:“这本集子里的作者有年长一辈的和在几次战争时期中出现的诗人,也有在不久以前刚显露才能的青年作者;有专业诗人,也有农民、工人和部队中的诗人;有汉民族的诗人,也有少数民族的诗人。他们的政治理想一致、、、、、、”。那时,我就想,我不就是身居土家少数民族地区的少年吗?我将来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地去进行学习和创作呀?不过那些只是当时的一些梦想。在我一生经历的近半个世纪中,是这本书首先让我读到了艾青、郭沫若、郭小川、顾工、张永枚、田间、袁水拍、方纪、朱子奇、刘岚山、铁衣甫江等作家的作品,心中想象着他们那个时代如火如荼的多彩生活。可是,我刚开始学习诗歌创作非常难。在我上中学时,我就把老师叫我承办学校的黑板报作为我练习写作的园地,还号召同学们也一起来学习和创作诗歌、散文,重点描写祖国的山山水水、家乡的诸多变化和歌咏广大人民群众火热的劳动场景。终于,就在我上高中那一年,我的作品在《农村青年》杂志上正式第一次发表了。从此,好多师生对我都刮目相看。因为,这本杂志属于国家级刊物,由共青团中央主办。是写作让我从一个农村青年走上了工作岗位。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流》、《北京文学》、《鸭绿江》等报刊发表过作品。后来,我的作品还登上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诗刊》、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词刊》等国家级核心期刊。迄今,我已经在全国及海外等报刊发表了1500多篇各类文艺作品。主要涉猎文学、书法、美术音乐以及评论。如今,我已被吸收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直辖市成立后即为重庆作家协会会员,重庆音乐家协会会员,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也许,我一辈子也不能成为强者和歌手。但是,我心中常常以我当年从垃圾堆里捡拾回来的那本诗选作为我创作“野心”的引擎;我常常地希望着自己能够写出充满激情与奔放的短章,将来能够永久地存放于渝东南这样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之上;就让我的文字像能够那故乡的一簇簇茂盛的稻谷一样疯长;或者,就算我将来的文字即使不能够流传下去,但我也要从喉咙里咳出一粒粒宝石和血泪。我心中的故乡将成为我永久的诗篇;我梦里的故乡将凝结成我永恒的文字;我的故乡在我的心中一如那天堂一般地明亮!

257 评论

相关问答

  • 农村青年杂志停刊

    一年级 二年级六年级

    盖世在在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农村青年杂志停刊了

    《青年》是《新青年》的前身: 1915年9月15日,流亡日本回国的陈独秀于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月刊(就是简称的《青年》)。首卷到1916年2月15日止共6期,后

    nanjingyiyi 6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农村青年杂志停刊了么

    有很多已经停刊的著名到的纸质杂志和报纸,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就不是特别的喜欢它们的存在,所以说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件事情,然后能够正确地面对这些杂

    Rachelchel 6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农村青年杂志停刊了嘛

    1916年2月起因护国战争停刊7个月。1918年1月15日复刊出版第4卷1号, 由于1919年6月陈独秀被捕,《新青年》又停刊5个月,1921年陈独秀返回上海后

    无限幻想海浪 5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农村青年》杂志

    我觉得是应该多看些如何致富的书籍,尤其是在土地上种什么有新意并且很有市场的东西。

    小狼雪子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