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77

yuqian1004
首页 > 论文问答 > 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什么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uxiu木秀

已采纳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245 评论

JasonZhou520

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价值内核。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性质和方向。中华民族文化虽然经历盛衰变迁,但始终延绵不绝。其根本原因在于横贯其中的精神灵魂。文化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着文化质的规定和方向的最深层的要素,即核心价值观。简介。核心价值观是经过社会心理的长期积淀和思想体系的熏陶、教化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具有横贯文化历史的优势。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101 评论

秋秋花花

回答 1.软实力是可以感知的潜在的隐性的力量。 软实力重在一个“软”字,这种软的力量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可以超越时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我们决不可因为它的内在形式而忽视它的存在,也不能把软实力当作“软指标”而视为可有可无。 2.软实力是一种终极竞争力,而且是居于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是核心竞争力。 硬实力虽然是相当重要的,也许在一定时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那只是阶段性的作用,而不能居于核心竞争力的位置。软实力产生的效力是缓慢的、长久的,而且更具有弥漫扩散性,更决定长远的未来。 3.软实力资源难于控制。 软实力需要长期的艰苦建设,绝对不会像有些硬实力项目那样可以一蹴而就。软实力主要依靠自己独立建设,不可以模仿或依靠外援,也不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取得,而硬实力却可以依靠外力完成,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取得。软实力建设比硬实力更缓慢,绝对不具有速效特性。因此,软实力的建设比硬实力的建设更艰难。 更多4条 

97 评论

nixiaoyanzz

除经济政治以及军事外交等硬实力之外的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产生影响的文化方面的能力。

126 评论

颂美装饰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首先提出软实力概念。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简言之,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我国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培育、继承和发展一种独特的民众精神和品格;三是包括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会展、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可以产业化运营的文化产业

115 评论

suejasmine

“文化软实力”概念由“软实力”概念衍生而来。在现实中,人们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涵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和运用方式。一种观点认为:“文化软实力”的意思是“文化这种软实力”,或者说“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文化”。作为这种观点的体现,人们会说:“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见2006年1月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论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软实力”也便是“以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或者说是“文化所产生的软实力”。这种理解方式与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载体的界定有关。奈认为,软实力主要来自三种载体或者说资源基础: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和国内政策(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时)。  按照第一种观点,文化与文化软实力是一回事,文化软实力就等于文化,因此发展文化软实力就是发展文化。之所以在“文化”之后加上“软实力”一词,只是为了强调“文化”的“软实力”性质。按照第二种观点,文化与文化软实力不是一回事,理论上讲,发展文化软实力不等于发展文化。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是正确的呢?抑或它们之间根本就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  实际上,这个辨析题是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非实践问题。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文化与软实力的关系的理解。文化是一种资源,而软实力是一种能力。仅就这一点来讲,说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就是错误的。另外,发展文化与发展基于文化的软实力也不是一回事。唐朝时期,我国文化昌盛,引得周围的小国家纷纷效仿学习,中华文化因此得以广泛流布,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也因此被尊为“文明礼仪之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文化并不因为输出而得到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也没有得到发展——当时根本就没有文化产业这回事!但是显而易见,我们的软实力却在提高,更为确切的说,我们的基于文化的软实力获得了提高。  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于一度被认为是发展的现象,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确信不疑,而更愿意将之视为一种不带优劣判断的文化变迁。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文化”这个说法,其意义更为狭窄,实践价值也弱了很多,相比之下,文化软实力的高下倒是容易评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量的概念,至少从原则上来说,是可以做定量分析的,即便是两种性质上全然相异的文化,也可以就其文化软实力进行比较——换句话说,文化软实力评比具有相对于文化性质的超越性。这一点是文化软实力概念价值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例如,严格的讲,我们无法比较中西文化孰优孰劣,但是基于这两种文化的软实力却是可以比较的。目前,人们有一种大体一致的认识:美国的文化软实力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这可以算是文化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分别的一种明证。  正是基于这种对于文化与软实力关系的认识,我们认为,第一种观点在逻辑上是错误的。这种判定与软实力概念的原创者约瑟夫?奈的看法一致。在奈看来,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资源,并非软实力本身,人们不能混淆了二者之间的界线。所以,“文化软实力”,其实就是“文化所产生的软实力”或者“以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的一种简略形式。  不过,话说回来,第一种观点也反映了文化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文化与文化软实力虽然不是一回事,但是文化的发展一般会带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或者说发展文化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即便人们秉持这种错误观点,其实践活动也仍然可以产生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效果。这也正是人们不容易辨析发展文化与提高文化软实力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按照我们的分析,所谓“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因其文化而拥有的,对于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动员力。  根据这种界定,文化软实力的外延取决于文化的外延,文化软实力依据文化的不同外延而不同。  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基于广义的文化。这里所谓的“广义的文化”,并非“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意义上的文化。在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眼中,文化一般是指语言、社会习俗、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正如一位人类学家所言,“文化就是生活方式”。这种意义上的文化,是文化的实质层面,我们称之为广义的文化。  文化还有一个纯粹的象征层面,或者说符号层面,也就是广播电视、电影、报刊、出版、音乐、动漫、网络游戏、会展、艺术、互联网资讯等形式的文化。这种意义上的文化,也就是纯粹的文化,我们称之为狭义的文化。  以广义的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是广义的文化软实力,而以狭义的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则是狭义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社会科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贾旭东认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是价值观,并且是具有普世意义的、能够为他者共享的价值观。……由于价值观广泛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其他各个领域,因此文化软实力必然要通过这些领域来表现。”参照我们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广义与狭义的划分,由于贾旭东所谈论的文化软实力通过诸多领域来表现,因而其考量与建设不限于纯文化领域,而是多领域综合的,显然就只属于广义文化软实力的范畴。  通常情况下,人们谈论的文化软实力,都是狭义的文化软实力。作为这种文化软实力之基础的文化,也就是纯文化,人们一般将之划分为精英文化(或者说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两类。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只构成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远非全部。  作为补充,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特殊观念的价值观既是广义文化的核心,也是狭义文化的核心,是不能通过文化的狭义化而排除在文化软实力的讨论之外的。所以,在探讨通常意义上的文化软实力时,人们一般首先关注价值观的吸引力。不过,我们始终要铭记于心的是,在狭义文化的框架内谈论价值观,并不意味着价值观仅仅是一个狭义文化或者说纯粹文化的问题,作为广义的而不只是狭义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与考量不是仅仅在纯粹文化范畴内就能完成的,在狭义文化范畴内建设与考量价值观,只是针对价值观吸引力的全部提高与评估工作的一部分。

260 评论

牛牛1223

核心价值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

166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