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2

莫奈小兔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论文15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英式风情茶

已采纳
我只知道区别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 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167 评论

蔡一诺1989

从传统建筑的细节方面来说,传统的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主要有:材料方面的差异,建筑结构的差异,建筑布局的差异以及建筑观念的差异。造成中西方传统建筑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精巧的木质建筑结构,讲究的是对称美,有着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建筑理念。西方的建筑同样以自己在各个时期独特的建筑风格记录在历史的每个朝代,发出璀璨的光辉。通过对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可体现出中西方各自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244 评论

城阳高升移门

中外建筑文化的比较生活在现今这样文化多样性的社会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耳濡、或目染很多不一样的现象,例如,也许你中餐是在法国餐厅吃的,浪漫而温馨;晚餐又可能坐在KFC中感受美国式的餐饮……有时,你我中国本土的淡茶一盏静静凝思,又有可能手捧一杯咖啡听着曼妙的音乐出神……究竟是咖啡的苦涩还是淡茶的清新更让你回味无穷,我想这应该跟个人的习惯和生活环境的文化氛围、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有很大程度的关系。建筑也是一样,当我们乘车要去一个很远的城市,沿途,你可曾注意过那一路的风景?也许一眼看去,最容易察觉的差异就是——建筑,建筑起初只是为了本能的需要——避风遮雨、防御敌害,就像有些动物也有自己的巢穴一样,比如蚁、蜂等等,但它们绝不会装饰自己的巢穴。到后来才有了意识的指导及美学意义的要求,再后来文化观念和区域环境的制约,形成了建筑的地域性和传统风格,它既是文化观念的积淀,又是生活方式的体现。从世界范围来讲,便形成了东、西方两个独特的建筑文化体系。建筑表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观,因而既是时代特征的综合反映,也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因而使中西方的建筑艺术风格存在着重大差异。每个地区的建筑总是会拥有其独特的风格。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石头的史书,也是文化的纪念碑。建筑有着地方性、民族性、国际性,要对中外建筑文化的差异进行一个定性的分析,首先应该了解建筑风格的主要分类:建筑按国家(民族)和地区可分为:中国风格、日本、新加坡风格、英国风格、法国风格、美国风格等。或用一个地区概括,如:欧陆风格、欧美风格、地中海式风格、澳洲风格、非洲风格、拉丁美洲风格等;按建筑物的类型可分为:住宅建筑风格、别墅建筑风格、写字楼建筑风格、商业建筑风格、宗教建筑风格、其他公共(如学校、博物馆、政府办公大楼)建筑风格等;可按照历史发展流派分;可按建筑方式来分。中外建筑文化的主要差异:一、文化意念上的差异文化意念上的差异是建筑文化的首要形成原因。众所周知,建筑是为人构筑的,这就决定了建筑的人文性,研究中外建筑文化上的建筑首先应从物质现实和观念形态、文化崇尚出发,看建筑是崇人、为人还是崇神;其次,看建筑反映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最后看建筑的技艺、传统和变革精神。由于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其巨大的艺术表现力量以及它与人类文化的深刻的同构对应关系,体现着人类的文化思想观念。简言之,中国古代建筑始终是以现世的君权为核心的,渗透着中国人的伦理观念;而西方古代建筑是宗教的、神权的。中国传统美学神韵在于重视现实人生,讲究人伦次序,淡化宗教信仰,始终灌注着重生知礼的现世精神,体现着传统儒家重视人的群体生命意识。故而,中国古代都城尤为强调礼制秩序,并在住宅布局上体现儒家上下、男女之礼的基本思想,从而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建筑空间模式。从建筑文化的角度而言,中国古代建筑既体现了重视现实人生具有实用理性的倾向,也溶入了中国的人生观与宇宙观。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如果说儒家哲学是统治中国封建社会的总的理论,与此相对,基督教神学则是欧洲封建社会的总的理论,是它包罗万象的纲领。教会成了社会的中心,从而导致西方的文明对神灵的崇拜、对宗教的敬畏,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建筑艺术,以致突出建筑本体、风格多样变化和直指苍穹的艺术造型等个性特征。因此说,欧洲古典建筑具有个体“崇高”的美学特征,在文化上,可以看做是张扬个性、崇尚个体形象的表现。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在气质上更重精神,重意境;西方建筑则重物质,重外观。前者是群体的统一,内在而含蓄;后者是单体的突出,外在而暴露。也正如梁思成先生说的: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如同欧洲的画一样,是可以一览无遗的;中国的任何一处建筑,都像一幅中国的手卷画,手卷画必须一端端地逐渐展开过去,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房屋,也只能从一个庭园走近另一个庭园,必须全部走完,才能全部看完。”二:建筑材料上的差异材料是建筑的基本素质。各民族、时代建筑的反差,往往也是从不同材料起步。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国古建筑从历史上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到名不见经传的寻常百姓所居,一律都是土木的“世界”。以土木为材,决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结构的发展方向。以土木为材,墙只成为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段,一般不用于承重。而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并创造了与木构架相应的平面与建筑立面外观。这种以土木为材的建筑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起,一脉相承,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邻国的建筑风貌。西方古代建筑则多以石料砌筑。古希腊的大量神庙,是石造的;古罗马的大量神庙以及广场等世俗类建筑,是石造的;一直到文艺复兴、17世纪古典主义建筑、18世纪的宫殿及宗教建筑,其主要形式也都是石结构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中西建筑材料的不同,带来了审美上的差异。一般而言,以土木为材的中国建筑质地熟软而自然,可塑性强,质感自然而优美;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可塑性弱,在质地上阳刚气十足。三、建筑结构上的差异材料的性能决定了建筑的结构方法与逻辑。所以,建筑材料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建筑结构上的差别。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是“框架式结构”体系,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还有就是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还有就是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西方建筑尤其欧洲建筑比较而言,并不执着于结构之美,而是追崇一种雕塑般的建筑美。欧洲建筑尤其是神庙以及其他重要建筑物的立面上,往往设以柱廊。柱廊与柱式的设立,是为了抽象地表现人体美,这种抽象的“石质人体”是一种关于人体的抽象雕塑的美。从外表看,欧洲石构建筑的雕塑感尤为强烈。建筑师们带着强烈的追崇雕塑美的创作冲动与情结,来处理建筑的结构问题。四、布局方式上的差异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除了佛塔以外,一般只造一两层,但多沿着地面向四周铺得很开,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是一种“集体”的美。其实中国古代建筑无论大小通常都有这样预定规划,遵循着礼制观念来建设,且以封建政权为其核心。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欧洲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造得高大雄伟,并且在垂直方向加以扩展和强化,以高耸的穹隆、钟楼和尖塔来渲染艺术特性。通常是围绕着一座或几座有市民公共活动中心性质的教堂进行发展布局,街道或自由曲折,或作放射状自发的伸展,城市外围形状一般也不规则,商店、作坊满布全城,面向大街。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 米。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因此可以说欧洲建筑的布局是 “广场式”的。庭院的内敛性,是中国人自古内敛沉静、含蓄之个性的体现;广场的开放性,是欧洲人活跃、好动个性的体现。五、建筑发展上的差异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从希腊雅典卫城上出现的第一批神庙起到今天已经2500余年了,期间整个欧洲古代的建筑形态不断演进、跃变着。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窿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券,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从形象、比例、装饰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六、美学艺术上的差异中国较为强调曲线与含蓄美,即“寓言假物,不取直白”。如园林的布局、立意、选景等,皆强调虚实结合,文质相辅。一步一景,曲径通幽,水道为自然的瀑布、溪流和湖泊或追求自然情致,或钟情田园山水,或曲意寄情托志。工于“借景”以达到含蓄、奥妙,姿态横生;巧用“曲线”以使自然、环境、园林在个性与整体上互为协调、适宁和恬、相得益彰而宛若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手法,近似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比兴”或“隐秀”,重词外之情、言外之意。看似漫不经心、行云流水,实则裁夺奇崛、缜密圆融而意蕴深远。中国传统的建筑用斗拱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斗拱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它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飞檐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用举折和举架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而且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除此之外,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西方则以平直、外露、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为美,比如开阔平坦的大草坪、巨大的露天运动场、雄伟壮丽的高层建筑等等,皆强调轴线和几何图形的分析性,平直、开阔、外露等无疑都是深蕴其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建筑的象征性、暗示性、含蓄性等有着不同的美学理念。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古代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首创的几何美学和数学逻辑,亚里士多德奠基的“整一”和“秩序”的理性主义“和谐美论”,对整个西方文明的结构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一切科学和艺术,它们的道路都被这种理念确定了命运。翻开西方的建筑史,不难发现,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雅典帕提隆神庙的外形“控制线”为两个正方形;从罗马万神庙的穹顶到地面,恰好可以嵌进一个直径3米的圆球;米兰大教堂的“控制线”是一个正三角形,巴黎凯旋门的立面是一个正方形,其中央拱门和“控制线”则是两个整圆。甚至于象园林绿化、花草树木之类的自然物,经过人工剪修,刻意雕饰,也都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它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就在他的著名《建筑十书》中提出了“适用、坚固、美观”这一经典性的建筑三要素观点,被后人奉为圭臬,世代相传。17世纪初建筑师亨利·伍登提出优秀建筑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坚固、实用和欢愉。”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因而当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消云散”的时候,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实物体形象演绎着自己的文化。当然,美学审美上的差异实际上就是文化意念差异的一个部分,文化意念的差异包括了美学审美上的差异,这与很多因素有关。中外传统建筑上的经典一览:一、壮丽以众威——宏伟的宫殿艺术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如故宫太和殿广场、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布达拉宫、英国白金汉宫、俄罗斯克林姆林宫、凡尔赛宫镜厅(Galerie des glaces)、法国卢浮宫等。二、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起源于宗教信仰的力量。当人们为内心的信念去创造艺术时,宗教庙堂建筑出现了。如中国天坛祈年殿、巴黎圣母院、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圣彼得大教堂、日本京都金阁寺、河北正定开元寺砖塔、意大利比萨斜塔等。三、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他们期待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因此古代遗存下很多不朽的陵墓建筑。如胡夫金字塔、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秦始皇兵马俑、印度泰姬陵等。综上所有论述,中外建筑文化上的差异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一体化的深入,中外之间的差异也在慢慢的缩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融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见,比如中国文化法国行等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日益的加强,建筑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成了现代建筑学者正深思研究的话题,关于建筑文化的交融、重整、创新,我们应加强建筑创作的学习,积极向西方优秀建筑设计理念借鉴、学习,形成真正属于我们中国文化风格和建筑的审美潮流!

239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论文1500字

    中外建筑文化的比较生活在现今这样文化多样性的社会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耳濡、或目染很多不一样的现象,例如,也许你中餐是在法国餐厅吃的,浪漫而温馨;晚餐又可能坐

    一个胖子0528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1500字

    最大差异是西方国家都想压制中国,而却不敢明目的针对中国。

    小七木瓜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论文1000字

    从文化要素方面考虑中西文化的差异比较全面。即下文提及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技能、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模式、语言符号、人造物品

    萌萌cxm1004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论文

    我只知道区别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李家子弟平平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中西方建筑差异论文3000字

    中西方建筑的对比,中方的建筑比较选择对称美,而且会显得比较的舒适平缓,看起来比较的温和和谐,而西方的建筑比较另类,显得出一种哥德式的建筑风格,显得非常的漂亮。

    自飘自落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