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0

楠辉之恋
首页 > 论文问答 > 农村经济建设论文范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就愛翻毛腔

已采纳
给你个范文,里面地名自己改就行。 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横山县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人:~~~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6级  调查时间:2007年7月  调查地点: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城关镇  调查背景:本人今年暑假参加了我院组织的“您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活动,在调查中对横山县城关镇的十户农户以及一处行政村领导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在横山县县委,县政府,国税局以及审计局进行了相关数据的调查。发现了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总结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如下文。  根据我所调查,横山县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大多数村的经济现状都不乐观。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巨额的乡村债务对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是违法行政的重要诱因。乡村出现收支失衡后,乡村干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资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对人收取各种费用,因而,农村“三乱”久治不止;为了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乡村两级均热衷于违规征用土地搞建设,通过炒地皮,从中获取20-30%的收益;由于经费紧张,驱使政府机关和干部采取各种隐蔽手段经商办企业;为确保正常运转,乡村干部千方百计找门路,以项目建设为幌子,通过非正常途径,采取非正常手段,争取上级支持,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  2、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沉重的债务包袱,使乡村主要领导整天处于“借新债、还旧债、躲追债”的状态下,影响了他们谋划经济发展的精力;横山县的干部工资只有榆林市的1/2、西安市的1/3,并且还不能按时发放。乡村干部为垫交税费、垫付工作经费,每人手里攥着几千元、上万元乃至10多万元的“白条”,兑付遥遥无期,乡村千部人心涣散、意志消沉;面对存量和增量均严重不足且强制带病超负荷运行的农村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的社会事业公益设施,乡村二级无力改造和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需脱节的现象更加严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教育经费被乡村挪用已习以为常,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基础教育。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乡村二级运转困难,公共服务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势必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由于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3,有损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巨额的乡村债务使乡镇政府、村委会成为农村最大的债务人。对内,欠乡村干部的工资和公款私垫费用,对外,大到欠金融机构贷款、施工单位工程款,小到欠水电费、运费、餐费、办公用品费,而且在目前状况下,乡村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只能采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应对之策,社会公信度大打折扣。搞得乡村干部声名狼藉,无法开展工作。  尽管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  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多途径。  一、农业政策执行情况  税费改革前的2001年,横山县农民的税费负担情况为:农业税28404509元、农业特产税5160000元、生猪屠宰税1352700元、乡统筹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人平负担98元,亩平(按计税面积计算)负担108元。一些临时性摊派和搭车收费(约30元以上/人)尚未计算在内。  2002年税费改革时,横山县核减一批不合理计税面积,合理确定计税产量,取消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将农业税费门类规范为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2002年和2003年因税费改革使农民减负约30元/亩。  2004年农业税税率由7%下调至4%,全县农业税及附加总额3304万元,人平负担98元,亩平负担30元,较2001年下降42%。 2005年,农业税全免,全县预计免征农业税4万元,从此,农民完全从税费负担的梏桎中解放出来。  2003-2004年,横山县共减免农业税4万元,得到了上级财政等额专项转移支付。  2002-2004年,横山县共下援农业税灾社减免7万元,重点照顾贫困村组的农户、五保户、烈军属、残疾人、受灾群众和水库库区内的困难群众。  2004年,横山县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发放直补资金970万元,粮补资金4万元,使农民直接增收4万元,人均增收51元。  二,2000~2004年横山县农民收入情况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构成的变化情况。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644元增加到2004年的3681元,5年内增加1037元,增长2%,年均递增62%。  2000—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度增长具有极大的不均衡性(2000年较1999年增长97%,2001年较20001年增长3%,2002年较2001年增长7%,2003年较2002年增长5%,2004年较2003年增长3%)。5年中,农民收入虽稳步上升,但有四年的年间增速低于62%的年均增速;其增长规律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明显的跳跃性,前四年为低速期,年均增速仅17,2004年为快速增长期,较2003年增加516元。增长3,首次超过城镇居民纯收入增返3个百分点。若没有2004年的高速增长支撑,就不可能实现62%的年均增速。  5年间,农民纯收入的构成基本稳定。家庭经营收入占78%,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58—5%之间;工资性收入占19%,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3~9%之间;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仅占87%、16%。横山2004年农业总产值3亿元,农业增加值21亿元,粮食种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72万吨,出栏牲猪49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368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3%、7%、4%、3%。以上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核心的支农扶农政策的颁布实施,农业和农村取得了多年以来难得一见的好形势,粮食生产在短期内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农产品全面丰收,农业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下,县域经济特别是农业大县县域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1、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收入来源渠道依然狭窄。  2、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2004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政策效应。免征农业税不仅使农民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根治了农村乱收费的痼疾,使各种巧立名目的搭车收费失去其依附的载体。3、较长时期内农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以横山县2000~2004年为例,年均增速仅62%,其中,2000年较1999年仅增长97%,2001年增长3%,2002年增长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00~2003年的农民收入增长处于停滞和负增长状态。  4、农民收入的内部分化日趋加剧。今年,我调查了1个村10户农户的收入情况,户均收入8400元,其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4户,占40%;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5户,占50%;年收入1000~5000元的1户,占10%。  三、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  1、农民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持续低迷的原因除政策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历了10多年的家庭经营后,农村生产力、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率已经发挥到了极至,在新的经济体制、产业格局、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出现以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必然进入“休眠期”。2004年的增产、增收、增效缘于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政策的引扶效应和市场的刺激效应又一次发挥到了极至,要保持2004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已属不易,要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2004年,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从45%下降到17%,许多农产品的关税普遍下调20—30%,国际农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价格也将下降20—30%,农产品价格回落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已经无法经受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冲击,国内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2005年,农产品价格就遭遇“寒潮”,稻谷价格比2004年下跌5~8元/50kg。工资收入己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就业机会增多的影响,尤其是城镇建筑业、制造业等对农民工需求大的产业增长强劲,民工外出务工寻找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多。。但是横山县的劳务经济至今是一种自发经济,管理松散,组织化程度低,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就有可能失去部分劳务输出市场。  2、农民增收的风险性系数大。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工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是“靠天吃饭”。目前,我国农业风险保险制度还很不健全,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叹。  3、农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受思想观念、认知水平的限制,农民死抱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不放,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土地浪转机制难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作田、养猪、打工不可能使农民收入出现量的飞跃和质的变化,增收动力明显不足。  况且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却一路飚升,因生产资料涨价,2004年横山县“二补一免”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被生产资料涨价几乎全额抵消。  透过涨价现象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近年来,舆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宣传有失偏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把农村形势说得天花乱坠,片面宣传和夸大成就,对仍在存在的各种问题轻描淡定,给人以“三农”问题已经解决,农民已经富裕的舆论误导,各行各业,特别是生产资料生产商和经销商也就争先恐后来分“蛋糕”,为生产资料涨价造势。国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前”补贴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投入大量资金,但真正的“好处”往往落到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手中,最终受“挤榨”的还是农民。
267 评论

山中彩虹

(一)专著编著类   《中国新乡村建设丛书》一套5本125万字,其中涉及本人的4本。  1、《现代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作者王景新,24万字。  2、《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崛起》(ISBN7-5017-6682-7/F5392),作者王景新,25万字。  3、《村域经济转轨与发展—国内外田野调查》(ISBN7-5017-6683-5/F5393)作者王景新。  4、《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ISBN7-5017-6686-X/F5396),作者王景新、李长江、曹荣庆等。  5、《中国新农村建设:理论、实践与政策》,论文集,54万字。  6、《中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专著,詹成付、王景新合著3万字。  7、《从传统到现代——浙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60年》,28万字,王景新、车裕斌等著。  8、《农村改革与长江三角洲村域经济转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改革30年与长江三角洲村域经济转型”。  9、《溪口古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专著,2万字,与廖星成合作。  10、《中国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研究》,21万字,与鲁可荣合作。  11、《村域发展管理研究》,9万字,陈凤荣、赵兴泉、王景新合著。  12、《中国共产党早期乡村建设思想研究》,万字,王景新、鲁可荣、郭海霞合著。  13、《诸葛:武侯后裔聚居古村》,9万字,独著。  14、《民国乡村建设思想史研究》6万字,王景新、鲁可荣、刘重来等编著。  15、《村域集体经济: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应用经济学类)重点项目“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研究”。  (二)论文类   2003年度  1、《由国营农场走向社区农业—“三道模式”的调查、分析与评价》论文,独立。  2、《越南农村考察报告》考察报告(7200),执笔。  3、《越南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考察》论文(4500字),2中1。  4、《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利——意义、现状、趋势》论文(7000字),独立。  5、《用“城乡统筹”的战略思想指导农村深化改革》,论文(5000字)。  6、《西部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户经济能力》,论文(7000字),独立。  7、《苏浙农村土地制度重构的新趋势》,论文(2500字),独立。  8、《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系列文章,独立。2004年度  9、《乡村现代化中的土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对江苏、浙江发达地区的调研》,论文(7000字),独立。  10、《“新三农”问题值得关注—对无地、失地、外出打工农民现状的剖析》论文(3000字),独立。  11、《家庭经营制度走向何方》,论文(3200字)。  12、《乡村工业化诱致用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以江苏、浙江发达地区为例》,论文(8000字)。  13、《农地制度创新与家庭经营》论文(3000字),独立。  14、《“新乡村运动”轰轰烈烈——对苏浙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土地制度的考察》论文(8000字),独立。  15、《全面小康初现长三角》背景报告(3000字)。  16、《长三角乡村农地制度重构的新趋势》调研报告。  17、《长三角乡村工业化、现代化及其农地制度重构的新趋势》,论文(8000字)。  18、《家庭经营制度的历史局限和改革出路》,论文(3500字),独立。  19、《城乡一体化与‘三农’新问题》,论文(7000字)。  20、《浙江省“十一五”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对策研究》,浙江省重大招标课题04ZDZB17阶段成果(16000字)。  21、《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现状和趋势——浙江农村问卷和实地调查比较分析》,浙江省哲社规划办2003年度重点课题。  22、《东部农村转型诱致农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浙江、江苏两省农村调查报告》,浙江省哲社规划办2003年度重点课题。2005年度  23、《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论文(8000字)。  24、《“新乡村建设”的意义——写在“中国新乡村建设丛书”出版之际》论文(3500字)。  25、《小组织激活大产业——海南农民组织建设调查报告》调研报告(5000字),与本人指导的研究生合作。  26、《我国村域经济初现“三足鼎立”新态势》,论文(3500字)。  27、《新书介绍<中国政府职能转型的财政学透视>》,书评。  28、《浙江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7000字)。  29、《长三角现代化进程与“三农”新问题》,论文(4000字),独立。  30、《中国新乡村建设悄然兴起——写在<中国新乡村建设丛书>出版之际》。  31、《中国农民组织建设的现状与趋势预期》,论文,与研究生倪建伟合作。  32、《在工业反哺的条件下,及时启动中国新乡村建设的建议》,建议报告,8000字,独立。  33、《免征农业税后的农民负担问题》,论文。  34、《我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特征和发展趋势》,论文,4500字。  35、《长三角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崛起——苏浙新乡村建设系列调研报告》8万字。  36、《海南农民组织建设调查报告》(2万字),与研究生倪建伟合作。  37、《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研究报告,5万字。  38、《协调发展:村域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报告,7万字,课题主持人,与朱华友、车裕斌、张根福、方湖柳等合作。2006年度  39、《工业反哺条件下的中国新乡村建设》。  40、《乡村建设的历史类型、现实模式和未来发展》,论文,3万字。  41、《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形态、范例、区域差异及应讨论的问题》,论文,8000字。  42、《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43、《长三角村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现状评估与展望》,调研报告,6万字,与车裕斌合作。  44、《如何保证海南新农村建设资金?三农问题专家王景新认为——财政集体私人是三大财源》。  45、《再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历史局限与改革出路》,论文,6000字。  46、《新农村建设:难题待解》,论文,3500字,民政部《中国社会导刊》。  47、《浙江师范大学王景新教授谈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成立合作社要以农民自愿为基础”》。  48、《新农村建设要培育和造就新农民》访谈(光明日报记者田永胜问、王景新答),2万字。  49、《现代农业制度的意义和基本框架》,论文,900字,《农民日报》2006年12月15日。  50、《乡村建设思想史研究脉络》,论文,4万字,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51、《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政策国际研讨会综述》,1万字,合作。  52、《农民土地使用权立法再建议(15条)》,合作。  53、《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又一次处在历史关节点上》,合作。  54、《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农民组织发展》创作于2004年4月22日。2007年度  55、《建立现代农业制度的意义和基本框架》,论文,3000字。  56、《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新趋势》,论文,6500字。  57、《新乡村建设思想史脉络浅议》,论文,13000字。  58、《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能损害农民利益》,建议报告,4600字。  59、《保护遗落的文明》,论文,2500字。  60、《新农村建设中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以浙江兰溪诸葛村为例》。  61、《再论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趋势、问题及政策》,论文,7500字。  62、《只有郊区没有乡村的大上海》,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史芳等采访,3500字。  63、《合作社是有效维权载体――专访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景新》作者赵威。2008年度  64、《村域经济研究取得新进展——<浙江典型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丛书>发布》。  65、《村域经济转型与乡村现代化――上海农村改革30年调研报告》,论文。  66、《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现代化和村域经济转型》,上海调研报告,月5万字。  67、《亟须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论文,3500字。   68、《农民互助组织的发育和成长——基于潭门渔民协会的实证研究》,合作,2/2,论文,3500字。  69、《村域经济转型》主打栏目,《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部名刊,CSSCL选用期刊,刊号ISSN1673-8179,双月刊)2008年第3期。本推出由王景新教授主持的主打栏目——《村域经济转型》。  70、《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三十年》,论文,1万字。  71、《明确所有权、放活使用权、保障收益权、尊重处分权》,论文。  7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30年:回眸与瞻望》,论文,1万字。  73、《农村土地和劳动力不宜过度转移》,论文,4500字。2009年  74、《村级组织运转和村级公益事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调研报告,7000字。  75、《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条件、路径和建设思路》,8000字与黄中伟合作。  76、《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回顾与展望》,论文,6000字,人民日报《内部参阅》。  77、《创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机制研究》(上),研究报告,作者陈凤荣、王景新等,农业部经管司(站)“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机制研究课题组”集体成果,课题主持人为陈凤荣、王景新,课题参与人员包括金国峰、骆鹏、葛深渭、梁开银、袁志军、刘继红、王彩明、禤燕庆、邓红亮、李琳、林海森、罗鹏。  78、《经营村域集体经济应借鉴有益经验》,2000字。  79、《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世纪变革》,论文,1万字。  80、《长江三角洲村域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研究》,论文,1万字,与赵旦合作。  81、《苏浙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8000字,与研究生李玲合作。  82、《资金互助合作社对苏浙农民意味着什么——小额信贷,农民不用愁啦》。2010年  83、《苏浙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调查》,3000字 。  84、《长江三角洲的村域集体经济》,5500字,王景新、赵旦。  85、《村域经济研究是个大课题》3000字,《中国经济时报》,与柏晶伟合作。  86、Green Low-carbon Poverty-Alleviation Development Mode and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n the Desert Areas--UNDP--Case Study in China’s Xinjiang Hotan Region,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 V1 N2 July 2010 (102-119页)。合作,3中 5万字。  87、《中共早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论文。  88、《温州“强镇扩权”:探索现代小城市发展的新途径》,论文,7000字。2011年  89、《农村土地的用途管制与制度创新》,论文,4000字。  90、《当前土地问题的症结所在》论文,4000字。  91、《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思想90年发展脉络》,论文,11000字。  92、《农户融资需求与对策的静态博弈》,与研究生陈曦合作。  93、《少边穷地区村集体经济有效发展研究——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额调查》,与研究生严海淼合作。19000字。  94、《荒漠化地区绿色扶贫开发模式创新——中国-UNDP新疆和田红柳大芸产业开发案例研究》,调研报告,9000字。  95、《村域经济转型发展态势与中国经验》,论文,13000字。  96、《江南村落土地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王景新、麻勇爱、詹静,论文,8万字。2012年  97、《村级集体经济的贫困与干预发展——以湖北汉川、老河口两市为例》,调研报告,11000字。  98、《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90年:思想脉络、建设成就与基本经验》,论文,11000字。  99、《少边穷地区的村集体经济——新疆和田调查》,4000字,王景新、严海淼。  100、《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论文,2000字。  101、《新疆和田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多种功能》,3000字,王景新、依木沙丁沙吾提、马合木提沙比尔。  102、《边境山区村域的绿色田园生活——云南省腾冲县猴桥镇箐口村调查笔记》,3500字。  103、《苏浙地区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模式的分析与评价》,与学生合作,2/2,约3000字。  104、 Chinese Experience in Village-wide Economy through Collectivization and Reform after 1949 (《1949年以来村域经济转型的中国经验》,论文,4万字。  105、《村域集体经济历史发展:广西万秀村的印迹》,调研报告,7万字,王景新、余勇亮。  106、《为研究“三农”问题提供学术支撑——“近现代(百年)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学术研讨会述要”》,800字。  107、《集体经济的历史演进:从家族公社到合作经济》,论文,5万字,独立。  108、《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和集体农庄制度演变及重新评价》,独立,论文,4万字。2013年  109、《民族自治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广西农村调查》,1/2(王景新、余勇亮),论文,4万字。  110、《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及结构转型的区域差异——以浙江省为例》,论文,王景新、陈敏、严海淼。  111、《“农户经济”:将长期存在并有效发展》,独立,论文,3100字。  112、《影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倾向性问题及建议》,论文,3万字。113、《“两区同建”:德州市推进平原农区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探索》调查报告。由季昆森、洪高、王景新、程必定、谢培秀、杜欢政、庞波,联合调查。2014年  114、《农民市民化:中国10个著名经济强村实证研究》,论文,王景新、郭海霞,3万字。115、《“两区同建”破解中国新型城镇化难题——山东德州农业产业园区和新社区同步建设调查报告》 。116、《中国特色城镇化渐入佳境——评《中国的城镇化》,中国经济时报A10读书版,11日。117、《“全域扶贫”接轨“新型城镇化”——巴中市居村农民就近城镇化调查》调查报告。由王景新、庞波、刘笑萍、刘龙青、吴一鸣、郑潇潇、周庆运,联合调查。118、《“两区同建”后的新问题、新发展——德州市新型城镇化跟踪调查》调查报告,由王景新、庞波、吴一鸣、范丹、倪建伟、李琳琳,联合调查。119、《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就近城镇化——丽江市华坪县调查》调查报告,由王景新、庞波、陈林生、肖胜和、王小玲、李琳琳,联合调查。

225 评论

好想你chen

当前,由于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农产品降价和售卖难等问题,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为准确把握金融危机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深度及农村金融机构应采取的措施,我们对豫西南某县农业经济受影响情况进行了调查。  金融危机对该县农业生产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得以务工经济为农民主要现金收入来源的豫西南某县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更重,难度更大。金融危机对该县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高四难”五个方面:农产品价格全面下降,农民增收困难。今年以来,该县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压力持续加大。以2月份为例,小麦、玉米的价格分别比2008年10月份下降了1%和5%;油菜籽价格由最高7元/斤下降到目前的5元/斤,降幅高达4%,且比上年同期每斤低7元;受金融危机和猪流感的双重挤压,畜禽产品价格回落趋势短期难以逆转,对养殖业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猪肉比2008年3月份(猪肉价格最高的时候)同期比下降了23%。鸡蛋平均零售价05元/斤,环比下降10%。  返乡农民持续增加,农民工就业困难。该县是山区县,自然条件差,务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从了解到的情况看,该县数十万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数量近万人,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0%左右,大量返乡农民工生产生活陷入困境。  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业效益遭遇双重挤压。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下降,农产品价格全面走低,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仍然高位运行,农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从调查的情况看,国内化肥尤其是尿素和复合肥价格涨幅普遍超过30%,如尿素价格已由2008年秋天的1200/吨涨至1500元/吨以上,磷酸二铵的出厂限价从2400元/吨上调到4100元/吨,进口钾肥上涨100%,农用柴油前10个月平均上涨了8%;种子、农药、农地膜等也都呈现不同程度上涨。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  龙头企业生产销售形势严峻,生产经营困难。表现在龙头企业发展受阻,履行订单能力下降,影响了基地农产品销售量进而影响到基地农产品销售价格,如粮食加工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生产销售受阻,直接影响对粮食的收购,导致农民卖粮难和粮价的下跌。  农业资本市场滞后,农户和龙头企业融资困难加剧。贫困山区农业资本市场发育滞后,农业开发扩大生产缺项目、缺资金的问题更为突出。尽管国家宏观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但由于农业开发市场风险大、比较效益低,金融部门对农业投入实际上更为谨慎、更加严格。突出表现在,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规模遭到压缩,致使企业技改投入资金缺乏,生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农村金融的支农对策  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村镇银行等)作为支农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切实承担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进一步发挥小额贷款优势,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农村金融机构应在小额贷款范围和贷款额度上有所突破,探索发放信用共同体贷款,扩大抵押范围,积极开办各类资源抵押贷款,加大林业开发、水面养殖等资源开发扶持。同时简化贷款手续,落实优惠政策,帮助农民群众早日渡过难关。  选准信贷投放兴奋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做好配套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一是积极开办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支持农民购买农机具和交通运输工具,支持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中高档耐用品等,进一步拉动内需。二是重点支持农村种植专业户、重点户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三是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四是开发适合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服务新产品。  创新信贷方式,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困境。农村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家政策,应适当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针对不同行业和风险评级,适当简化中小企业授信流程,保持龙头企业应对危机、稳步发展的合理信贷规模。  树立风险防范理念,力求实现双赢。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将风险意识落实到防范信贷风险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识别和提示系统。三是建立稽核、事后监督和专业检查“三位一体”的检查体系,做到令行禁止。

142 评论

相关问答

  • 农村经济建设论文范文

    当前,由于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农产品降价和售卖难等问题,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为准确把握金融危机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深度及农

    绝色经典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农村经济建设论文

    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搞了快两年,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但我们仍然看到一些基层政府不能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真谛,把新农村建设当作搞形象工程,或多

    无奇不爱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农村经济建设论文选题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网络经济下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研究——以**行业为例3、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以动漫产业为例4、我国工业

    Wenlll1020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农村经济建设论文题目

    其实农村建设这方面还是有很多的题目可选,给你一个提示,社会转型对农村建设的影响不过关键还是要你怎么选题了,总的来说,写论文需要自己多动动脑筋,这样很多看起来的问

    Q糖奶爸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

    umaumauhauha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