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9

青烟缭绕
首页 > 论文问答 >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经验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不是水蜜桃

已采纳
(1)力争在前述地震预测预报试验场中的一个或多个(如中部与西部地震预报试验场)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行初步经验总结,改进和补充其他试验场的研究工作。(2)对上海城市群和长三角经济区区域地壳稳定评价研究进行总结。(3)对全国重点地震区域完成地震监测预报网络的布控工程实施方案。开展香港-广州城市群和珠三角经济区、京津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区域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地质研究和地震预报的实时监测研究,建成监测网络。对华北震区进行全面的地震地质勘探,完成监测体系的布控工作。(4)完善全国岩石圈结构模型、三维活动构造体系与构造应力场动态模拟体系,建立和完善地震地质研究体系,适时建立全国地震地质数据库。(5)总结国际地应力测量试验基地开放交流经验,成立世界地应力测量协会,出版世界级权威刊物,走向世界交流顶峰。(6)完成台湾地震地质与地预报研究。(7)总结地震地质与地震预报经验。出成果、出人才,实现全国主要地震活动带地壳透明化,全面建成三维可视化全国岩石圈结构模型与地质内动力灾害全新研究平台,深化多种形式地震机理与地震灾害的系统研究。(8)深孔探测钻探达到或接近达到20km深度,甚至超过20km深度,在震源附近取得可信的地质实物资料,为预报大震在机理、成因上取得无可争议、达成共识的地质依据。
130 评论

豆丫丫星

最好是好一点的期刊,并且较好投稿的,核心期刊是最好的了。多谢! 华北地震科学 青海国土经略 Applied Geophysics 福建地质 极地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247 评论

CuteGourmet

岩土工程技术既不要审稿费也不要版面费,环境科学研究不要审稿费但要版面费,还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也都不要。

138 评论

五十岚零

李四光(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地震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尤其在某些山岳地带,有史以来,一般是地震强烈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许多地点,现在还陆续发生烈度不等的地震。要在这些地区进行厂矿、水电、交通乃至住宅等建设,都涉及到安全问题。为了力求避免或减少地震的破坏作用,选定最有利的或者遭到这种自然灾害可能性最少的地区进行建设,就必须大力加强地震地质工作,并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到所有建设工作的前面去,因为这是一项选择建设基地的工作,是一项开路的工作。目前,对地震问题的研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各式各样的。就地震烈度区划来说,传统的办法是:根据微观的和宏观的地震资料以及历史地震记录,用一个套一个的圈圈来划分地震烈度,即绘出等震线图。一般等震线呈椭圆形或圆形,好像投石到水中所激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一样。地表烈度中心,称为外震中心(简称为震中),是地震的震源在地球表面的投影点。这种等震线图,意味着两个等震线圈之间的环形地带以内地震烈度是相等的,在震中地区,地震烈度最大。为了安全起见,这个最大的烈度,往往被认为代表一个相当广阔地区的地震烈度。如某地区现代或历史上的地震烈度曾达七度以上,整个地区就被认为均超出七度。这种传统的办法太粗了,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给基本建设工作以很大的限制。在我国,许多地震的产生,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是由于地下岩层发生比较剧烈的破坏性变动所产生的能量,通过岩层的波动,向上下四周传播,直至达到地表的各点。这种地震波的传播,由于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受到岩相和地质构造的约制,在地下某一点发生的震动,就不一定像在均匀介质中那样,四面八方都是等同的。实践证明,震源的深度,在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乃至二三十公里的深度范围以内的浅震,往往与某些断裂带或者破碎岩带的活动有关。这样发生的地震,有时沿某些断裂带特别频繁,特别强烈,而在邻近的某些地方则比较微弱。这就是说,即使在所谓强烈的地震区中,也可能有地震较弱的地带。这种看法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因此,为了查明强烈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和每个地震带可能达到的烈度和频率,来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就应该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研究地震问题,把构造地质工作和地震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程序,开展这项工作。首先,要对有关地区详尽地进行地质构造工作,特别要查明出露地表的具有活动性的断裂带的性质、分布规律和延伸的范围。同时,要尽量收集历史地震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并根据这些地震资料和震中分布,研究构造体系和地震的关系。第二,围绕现今还在活动的断裂带,进行精密大地测量和微量位移测量,并设置地震观测网,进行微观的和宏观的地震观测工作。第三,对上述观测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现今地应力分布的情况和活动方式,从而明确它们和当地地震的关系,并确定震源的所在和它们分布的范围。这样,就有可能进一步推测今后地震发展的趋势。通过上述步骤,我们也有可能在烈震地区,找到比较稳定的地带或“安全岛”,为基建设计提供资料。地震地质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我们还缺乏经验。今后一定要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通过不断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逐步地更确切地掌握某些地区地震发生的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引自《中国地质》,1965年,第12期)

312 评论

相关问答

  •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经验

    李四光(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地震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尤其在某些山岳地带,有史以来,一般是地震强烈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许多地点,现在还陆续发生烈度不等的地震。要在这

    静静娃童鞋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李四光(一九七○年六月)在最近历史时期,在全球范围内,一次又一次发生了毁灭性地震,一九六○年智利大地震以来,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有愈加频繁的趋势,我国不在例外。邢

    兔兔水桶腰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这方面首推中国地质学创建者之一、翁文灏最为杰出,1921年在《地质汇报》第3号上发表了《甘肃地震考》,他以近代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论述了地震现象,特别在第四

    journeyjasm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地震地质学报投稿经验

    《地质科学》、《第四纪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学前缘>、《中国沙漠》、《地球科学》、《地球化学》、《地球学报》、《大地构

    尼古丁00144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经验怎么写

    李四光(一九七○年六月)在最近历史时期,在全球范围内,一次又一次发生了毁灭性地震,一九六○年智利大地震以来,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有愈加频繁的趋势,我国不在例外。邢

    Elaine暖阳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