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2

happybaozi
首页 > 论文问答 >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核心意义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oser~子涵

已采纳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个伪命题,交论文作业自己去网上拔一篇然后翻译软件转英文再转回来交上去就行了。20财富想让人帮你写一篇新的想太多
292 评论

夏天的小雾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不仅仅是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汲取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世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等方面,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坚持系统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注重系统治理。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需要看到,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我们需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寻求新的治理之道。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空间。要划定生态红线,把良好的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要加快形成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在空间上对经济社会活动进行合理限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343 评论

草莓牛奶L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此,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坚持系统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注重系统治理。需要看到,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我们需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寻求新的治理之道。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空间;要划定生态红线,把良好的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环境关系各国人民的福祉。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多边主义。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同时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避免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帮助他们加速绿色低碳转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意义:“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汲取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世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等方面,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

339 评论

群群群群超爱吃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世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扩展资料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接踵而至的环境污染和极端事故也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酸雾事件、20世纪50年代日本水俣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尔化学品泄漏事件等恶性环境污染事件,均造成大面积污染和大量民众伤病死亡。这些事故引起了人们的思考。1972年,以研究环境和发展问题著称的“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提出“若世界按照现在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以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趋势继续发展下去,那么我们这个星球迟早将达到极限进而崩溃”,引起国际社会极大争论。同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研讨会,会上首次有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进行专题研究。该委员会1987年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式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此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313 评论

相关问答